科學發展觀工作成就論文
時間:2022-04-18 09:13:00
導語:科學發展觀工作成就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無不蘊涵著偉大的社會實踐產生重大的理論,同時又在新的理論指導下促進社會實踐的向前發展。這就是新事物、新理論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在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導下建立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性的無產階級政黨,同時掀起了一場偉大的時代革命——共產主義運動。自此,馬列主義理論便成為人類有政治理論、有組織領導的事業。先進的理論也是新事物,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科學的、先進的,就在于它不斷發展。從馬克思主義到列寧主義,到思想,是先進理論跨世紀,跨國度的發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能指導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社會革命,并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因此,人類社會歷史是發展的,指導人們思想行動的理論也是發展的,無疑在新世紀,理論創新有著重大而深遠的發展意義。
一、馬列主義理論創新在中國的三個發展階段
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的實踐經歷了八十多年的光輝歷程,其間風風雨雨世人矚目,有革命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嘗試,有幾多革命高潮幾番艱難曲折,無不進行著實踐與理論的磨合,終究走上了中國特色的革命的光輝大道。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中國共產黨人自始自終堅定了馬列主義信念,這就是堅信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分析了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無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出社會主義社會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社會,最后必然發展為共產主義社會。同時確立了馬列主義指導的思想路線,這就是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變革中使主觀符合客觀。
偉大的實踐產生偉大的理論,偉大的理論指導偉大的實踐,這是人類不斷發展的時代哲學。一部中國近代史,是中國封建勢力和西方列強相勾結,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苦難史,也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斗爭史。中國民主革命的斗爭實踐證明中國農民階級由于階級的局限性,中國資產階級由于其本身的軟弱性而導致革命的不徹底性,決定了都不能擔負起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歷史責任,而領導中國民主革命事業的重任歷史地落到了中國無產階級及政黨的肩上。偉大的實踐歷史地產生了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28年堅忍不拔的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的勝利,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又領導我國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在中國大陸消滅了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深刻變化。在這偉大的實踐中產生了偉大的理論。這便是思想,是馬列主義理論創新在中國的第一個發展階段。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集體智慧的結晶。
中國現代化建設時期,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使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擺脫了歷史再次給予的困境,當東歐巨變,蘇聯解體,中國出現政治風波時,實踐再次考驗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其間造就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形成了馬列主義理論創新在中國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列寧指出“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鄧小平同志通過對我國國情的分析,確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此為依據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發展道路、階段、根本任務、動力、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依靠力量、祖國統一),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回答了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的問題。鄧小平同志構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找到了馬列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的“結合點”,也可以說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符合時代特點的理論創新,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南,是保持中國共產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的決定性因素。鄧小平理論作為一個科學體系,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它將在我們繼續運用馬列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新發展。上世紀末我們黨在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其實踐中也經受了重大時代事件的洗禮,戰勝“和平演變”的陰魂長期干擾,使館在南聯盟被炸,飛機在南海上空被撞,對中南海的示威,98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等等艱難險阻,鑄造了中國共產黨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鋼鐵意志,同時促成了馬列主義理論創新在中國的第三個發展階段,這就是時代的主旋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和諧社會”重要思想。
二、理解“和諧社會”重要思想理論創新的深刻內涵
學習黨的“十七大”文獻,重點應放在對“和諧社會”重要思想在理論創新上的深刻理解方面,理解其內涵,在思想認識上才能有所提升,才能真正做到與時俱進,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同志在“十七大”報告指出:“和諧社會”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昂椭C社會”重要思想從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新世紀“舉什么旗,走什么路”這一歷史性課題,既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又是對未來的前瞻,既是源于黨建實踐的思考,又給黨建實踐以有力的指導,是新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現代化社會的偉大綱領。
首先,“和諧社會”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中國共產黨性質,即中國工人階級政黨,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忠實代表,以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作為行動指南?!爸袊伯a黨始終代表社會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階級本質,工人階級(包括知識分子)仍然是我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是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基本力量,集合了中國工人階級和各族人民的優秀分子,始終圍繞著“變革中國社會生產關系,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這一主題,“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闡發了中國共產黨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最終奮斗目標和最高政治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是我國工人階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爸袊伯a黨始終代表社會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集中指明中國共產黨以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行動指南,站在當今世界先進科學文化的前列,與一切舊的封建傳統和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決裂,用先進的科學理論武裝人民教育人民引導人民,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其次,“和諧社會”重要思想是貫穿“十七大”報告的思想主線,在黨的理論發展上做出了重大的創新突破。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發展階段。這是上承溫飽社會,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富裕社會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昂椭C社會”重要思想反映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階段廣大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提出的利益要求;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制度的進步完善和定型,指導我國將實現從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到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性轉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階段和新的戰略目標的核心。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社會才能全面進步?!昂椭C社會”無疑是將“三大任務(建設的三大基本綱領)”到“三大利益要求(三大目標)”深化為“三大文明建設(三大制度建設)”的理論高度上來了,更顯示了“和諧社會”重要思想的理論創新。
“和諧社會”重要思想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包含著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個文明”要求。第一,“和諧社會”重要思想發展了黨的十五大關于“三個建設”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社會全面發展思想理論。“代表先進生產力”實際上也是對“建設高度物質文明”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進一步提煉、概括和貫通;“代表先進文化”實際上是對“建設高度精神文明”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深化;而“代表人民利益”實際上是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在更高層次上的概括以及在深度和廣度上的進一步延伸,因為“和諧社會”的本質在于“執政為民”。第二,“和諧社會”重要思想進一步提出了建設“三個文明”的要求。十五大關于“三個建設”提法,在十七大明確為建設“三個文明”,而“和諧社會”則從內涵上明晰并深化這一命題,而且有所發展和創新,因為“和諧社會”重要思想核心在于保持黨的“先進性”,所以“和諧社會”實際上是強調了“三個先進”,即先進的經濟,先進的文化,先進的政治,也就是“三個文明”。
- 上一篇:城市品牌創新與科學發展觀論文
- 下一篇:堅持科學發展觀與循環經濟發展論文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