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障局的工作總結

時間:2022-05-18 09:00:00

導語:勞動保障局的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動保障局的工作總結

20*年,*市勞動保障工作在省廳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保穩定、促發展為工作著力點和結合點,突出就業,完善社保,傾斜培訓,強化維權,創新機制,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是進一步加大就業促進和援助工作力度,城鄉統籌就業取得新成效。組織開展了“春風行動”等一系列主題就業活動,全面落實新一輪再就業優惠政策,以“零就業家庭”、大齡失業人員就業援助為重點,多渠道開發了1萬多個崗位,幫助2744名大齡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城鎮“零就業家庭”全部清零。20*年,全市先后9次組織120多家企業開展異地勞務招聘活動,為威高集團、魏橋紡織等重點企業組織了專程專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2.5萬個(次),各級職業介紹機構提供就業崗位8.5萬個(次),進場求職8.3萬人次。全市新增城鎮就業再就業5.3萬人,完成省計劃的118.8%;其中失業再就業9680人,完成省計劃的121%;全年培訓轉移農村勞動力2萬人,完成省計劃的135.3%;期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6%以內。

二是進一步加大擴面征繳工作力度,各項社會保險再創新水平。企業養老保險狠抓了外資和民營企業的參保和擴面征繳;城鎮居民醫保試點已在全市全面推開,城鎮居民參保積極性很高;城鎮職工醫保政策正在進行修訂和完善,即將公布執行;工傷保險以農民工參保為重點,進一步規范工傷認定、鑒定程序,工傷康復治療中心正在積極籌建;擴大了失業保險基金支出使用范圍,積極探索向促進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援助等方面延伸使用辦法;生育保險新政策實施后,保障范圍更廣,保障水平更高,得到了參保職工和全社會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20*年,全市企業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分別新增參保人數3.5萬、6.4萬、1.8萬、5.5萬和3.4萬人,分別完成全年計劃的115.2%、101.1%、125.2%、109.6%和105.8%,均提前超額完成省定計劃。

三是進一步加大執法工作力度,監察維權工作邁出新步伐。勞動仲裁實體化建設取得新進展,成立了*市勞動爭議仲裁院。開展了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農民工維權“平安行動”、磚瓦廠勞動用工等專項檢查等活動,共發現并查處欠薪企業278戶,涉及職工9456人,討回欠薪2235萬元。與工商、公安、人事等部門聯合開展了2次清理非法職業中介機構執法行動,取締非法職業中介46家。企業勞動保障書面審查5560戶,涉及職工45.6萬人,跟蹤查處違規行為233起。會同經貿委、總工會舉辦了四期“違規企業負責人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警示教育培訓班”,96戶存在違規行為的企業負責人參加培訓。

四是進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職業培訓工作取得新成績。認真組織開展“金藍領”、再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三大培訓工程,全年共培訓在崗職工5萬人次,其中“金藍領”工程培訓高級工1100人,技師和高級技師609人,評選首席技師16名;培訓失業人員1.2萬人次,培訓后再就業率達到81%;職業技能鑒定1.6萬人,1.3萬人取得了職業資格證書。

五是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工作力度,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取得新進展。對全市163戶企業、4萬多名職工工資進行抽樣調查,形成并了262個工種的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了20*年度企業工資增長指導線,建立了激勵約束機制,納入了各類評先選優考核體系。20*年,全市城鎮職工工資預計同比增長15%。

20*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我們將按照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目標和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勞動保障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一系列法律法規,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緊緊圍繞擴大就業、強化保障、培養人才、保護勞工四個工作重點,進一步開拓創新,狠抓落實,全面推進全市勞動保障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一、圍繞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突出抓好創業和就業援助工作,在統籌城鄉就業工作上實現新突破。一是以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深入貫徹《就業促進法》,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稅費減免、小額貸款擔保等積極的就業扶持政策,以更優惠的政策、更大的工作力度和更有力的措施,支持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使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并帶動更多的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二是抓好城鄉困難弱勢群體的就業援助工作。突出抓好城鄉“雙零家庭”就業援助活動,做到出現一戶援助一戶,援助一戶成功一戶,實現城鄉零就業家庭“動態消零”。三是全力拓展境外就業工作。進一步加強境外就業機構建設和規范,大力唱響“*國際就業”品牌,通過互聯網、國外推介等形式,不斷拓展境外就業領域,擴大境外就業規模,力爭全年新增境外就業4000人。四是切實解決企業“招工難”和“用工荒”問題。加強與異地中介和職介機構的聯系與協作,為企業提供一個常效的招工網絡和平臺;根據企業用人需求,采取專場招聘、異地招聘等靈活多樣的招聘方式,千方百計解決好企業招工難問題。20*年,全市計劃新增城鎮就業4.5萬人,培訓轉移農村勞動力1.6萬人,完成創業培訓1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

二、圍繞擴大基本保險覆蓋面,突出抓好社保制度的不斷完善,在健全社會保障機制上實現新突破。企業養老保險,重點抓好外資企業、民營企業、鎮村企業和農民工的參保繳費,不斷擴大覆蓋面;切實做好連續三年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調整工作,不斷提高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醫療保險,重點抓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全面推開,今年爭取覆蓋面達到70%,2009年基本實現全覆蓋;切實做好城鎮職工醫保政策的調整工作,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降低轉外住院個人負擔比例,建立大額醫療費用補充醫療保險制度,最大限度地減輕患大病、重病職工群眾的醫療負擔,減少因病致貧現象。工傷保險,重點抓好工傷康復中心建設,把所有具備康復條件和康復愿望的工傷職工全部納入服務范圍,為工傷職工提供優質的康復服務,減輕工傷職工的傷病痛苦和家庭、社會的負擔。失業保險,不斷研究擴大失業保險基金使用范圍,充分發揮失業保險基金在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援助的作用。要進一步探索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提高農民的養老水平。20*年,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增加1.7萬、2.5萬和3.5萬人,農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3萬人。

三、圍繞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突出抓好高技能人才培養,在職業培訓工作上實現新突破。實施更高層次的“金藍領”、再就業創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三大培訓工程,提高不同層次勞動者素質。“金藍領”培訓圍繞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重點培養高級工以上技能人才;再就業培訓重點抓好創業培訓,使更多的失業人員走上自主創業之路;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重點組織開展一些實用性強、見效快的專業培訓,提高就業技能,增強就業競爭能力;大中專院校、技校畢業生等新增勞動力培訓重點抓好崗前培訓學習,為其盡快實現就業打好基礎。20*年,全市計劃新增技師和高級工1900人,技能鑒定1.2萬人。

四、圍繞勞動法律法規的全面貫徹落實,突出抓好企業的法律宣傳和培訓學習,在執法維權工作上實現新突破。一是抓好企業的法律培訓學習。通過組織廣大企業對《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學習,使企業能夠正確認識、準確掌握和執行法律規定,維護好企業和職工雙方的合法權益。二是強化勞動執法監察。以三部勞動法律的頒布施行為契機,采取書面審查、專項檢查和動態巡查等形式,嚴肅查處簽訂勞動合同、拖欠農民工工資、繳納社會保險費、勞動力市場秩序等方面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樹立和曝光一批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提高企業經營者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自覺性,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三是加強勞動爭議調處和仲裁。重點調處一批群體性、有代表性的案件,使勞動爭議糾紛得到妥善處理,維護社會穩定。全年勞動監察和勞動爭議受理案件結案率均要達到98%以上,群眾滿意率達到95%以上。

五、圍繞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突出抓好宏觀調控政策的全面落實,在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建設上實現新突破。一是認真落實最低工資標準,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及時公布并嚴格落實全市最低工資標準。二是及時企業工資增長指導線標準、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為企業和勞動者確定勞動報酬提供指導和參考。三是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確保職工收入隨經濟效益提高正常增長。四是強化企業工資增長激勵約束機制,將企業工資增長情況與各類評先選優考核緊密結合起來,為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的長效機制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