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工作總結

時間:2022-01-29 10:46:00

導語:個人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個人工作總結

葉圣陶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老的關于“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等教育思想,至今仍閃耀著先知的光芒,對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新時期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具有寶貴的指導意義。

長期以來,我嘗試葉圣陶教育思想于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就從兩方面來論述。

(一)

在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主旋律的今天,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對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塑造,已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成為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葉圣陶先生認為“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包含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語文教師要利用語文學科的廣泛性、包涵性來教育學生,把祖國燦爛文化的根扎在學生心中,讓他們掌握祖國的優秀語言,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展良好個性,鑄造完美人格。

(1)由“誠”字切入,培養學生坦誠率真的品質。

語文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充滿“誠”的藝術,語文教師在理性地傳播知識、探討規律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與學生進行著情感交流與共享。對待學生,葉老是“出于衷誠,真心認他們作朋友,真心要他們作朋友的親切表示”。我在設計初中語文第二冊《我的老師》教案時,就緊緊抓住“學生愛老師,老師愛學生”這一感情主線,由“誠”切入。在一次課

堂練習中,我要求同學們模仿課文寫一篇同樣題目的作文,結果同學們反應冷淡,收到的習作不是抄襲照搬,就是空話廢話連篇,文章生硬,沒有感情。即使舉的例子,也都是小學老師的事例,對中學老師遠而避之。甚至有的同學大膽地寫到:“中學老師是那么的陌生和嚴厲,就拿我們的班主任來說吧,兩道眼光似利箭要穿透我的心?!痹掚m不中聽,但從中我捕捉到一個令人欣慰的信息:這位同學說了真話。評講時,我把這位同學的習作在全班討論,同學反響很熱烈。課文純樸的文風、真摯的感情縮小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大家認識到《我的老師》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為凡人小事在于具,樸素自然在于誠。

還有一件事令我記憶猶新。在《背影》的教學中,一位同學仿照課文的描寫來描述倔父母“穿著青布棉袍馬褂”,我在課堂上不經意的評廛,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這位同學異常痛苦的神情深深地刺痛了我。對自己的粗暴,我深感內疚,也意識到自己身上缺少的也正是《背影》中所提示的那種“理解寬容”的美德。我誠摯地想這位同學道了鶼,并鼓勵倔努力學國的語言文字,掌握對語言的駕御能力。在坦誠理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的感情得到了交流,產生了共鳴,大家懂得做人要誠、待人要真,這是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民族文化之精華,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當繼承它、弘揚它。

(2)以“愛”為核心,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現在的中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他們處事待物往往的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使命感和責任感。對學生加強這方面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叭松鷳摣I身于國家與社會,就是責任的人生觀。”語文教材中也蘊含了這一中華文化的核心內容。《岳陽樓記》、《談骨氣>>、《最后一次講演>、《曹劌論戰》等諸多課文塑造了一個個憂國憂民的形象呼之欲出。在教學中,史敞開思路,嘗試著橫向擴展課文內容的涵蓋面,不僅僅局限于對每篇文章情節、人物、段落結構等問題的反復分析,而是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以形象喚形象,進行再造形象和場面的創造,讓學生進行想象和聯想,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談骨氣》一文的教學為例,我不停留在議論文中提出論點、論證論點、總結歸納這個框架結構上,而是突出文天祥舍生取義、聞一多橫眉怒對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突出不食“嗟來之食”這一窮人的錚錚硬骨,使同學們深深認識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們中國人的骨氣,它譜寫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壯麗史詩。課文中的三個英雄形象,把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熱情推向了高潮。大家以不同的方式表示要以實際行動來表現我們中國人的浩然正氣。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懂得:真正的語文教學應該強化“人”在教學中的地位,應該做到胸中有文、目中有人。要注重對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而個性品質的培養中,對學生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培養尤為重要。

(3)由“嚴”字展開,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力。

當學生齊聲誦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后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初語第五冊)時,我腦海中出現的是:同學們的嬌慣和任性,怕苦和畏難。他們經不起失敗和挫折,缺乏堅忍不拔的意志力。課文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哲理,反映了我國古代哲人的智慧,是培養同學們堅韌意志力的絕好教材。教學時,我啟發同學們:孟子的文章邏輯嚴密而富于辭采,唯熟讀才能領會于心,唯領會才能利于行。由“嚴”字展開,

設法打破學生的思維平靜,我設計了一個頗為嚴厲的教學環節即必須當堂背誦全文并列舉三個事例印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一中心論點。雖然同學流露出畏難的情緒,但每個人都努力拼搏,終于在“艱難”的環境中,他們經受了“磨難”,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在瑯瑯的書聲中,同學們感受到了文章語言的優美性、邏輯的嚴密性、哲理的深刻性;在熱烈的討論中,同學們認識到: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就必須具備堅忍不拔的意志力,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所崇尚的一種美德。

語文教學是一門集哲學、文學、音樂、美術于一體的藝術,它具有鮮明的個性。

語文學科從智育與美育、教學與培養等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聰明才智。

語文教學猶如“登高望遠”,登上哪一層面都有一壯麗的景觀,學生每上一層面都能從中領略更加廣闊的天地,進入更加深遠的意境。

這就是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

(二)

管理學生確實是一門人文主義學科,人性的真諦處處現于其中。教育工作者應該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素養,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宏揚個性,為學生打好人生底色。葉圣陶先生認為要讓學生“以教育成就自己,由認識自己而革新自己,由革新自己而成就自己”。教師應該關愛學生,從友善開始,從欣賞開始,給予他們真誠的贊美,激發他們的崇高的學習動機。班主任必須從教學與培養,傳統與現代,文化與道德等方面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鑄造他們完美的人格。

既然班主任工作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那么尋找一個有效的切入口至關重要。一般我選擇的切入點是環境問題。這個環境問題需要綜合治理,我采用的步驟是四步。

(1)由小事著手,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這是個人人懂,人人抓,人人做的習慣。葉老教育孩子時,會在“一件一件事情上,使學生養成好習慣?!北3纸淌疫@個重要環境的衛生就是一個習慣,然而卻不易做好。正如媒體呼吁的“不準隨地吐痰”喊了多少年,卻屢禁不止一樣。所以好的習慣一定要常抓不懈。很難想象,在一個骯臟不堪、雜亂無章的環境里能培養出文質彬彬、有條不紊、嚴謹治學的好學生。我要求教室不準有一片紙屑,墻上不準有印痕等,并頒布衛一些具體措施和中間穿插的細節措施。葉老說過,“班主任如果能與學生共同生活,我想,該是很有意義的事。”“班主任與學生共同勞動,一同創造美好的班級環境。這樣,人人養成衛生講文明的習慣,在潛移默化中熏陶了一種美德。

(2)以墻文化為切入點,突現班級特色。

環境整潔漂亮了,就要豐富它的內涵,提升一個層次,精心營造一個氛圍——墻文化,這也是營私造班級輿論的一個前沿陣地。我班的墻文化豐富多彩,有法制報、

詩刊、英語角、隊角、社會調查、成語專欄、3班的故事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也是同學中反響很強烈的)就是“3班的故事”。師生共同寫作文,體會頗深。原來不善于觀察別人的現在懂得關注別人、在意別人、發現別人的閃光點了。因為你總不能老寫別人的一無是處,必須要全面客觀地挖掘。這一來,同學們變得寬容了,友善了。我們教師也同樣,處處留意學生,細細體察他們揣摩學生的心理。師生的距離拉近了,學生感受到教師關愛著他們,同時也可以從他人的文章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每個人心里都很清楚,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在這個集體中,從人都不得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

以上兩點是環境建設中的硬件,比較容易著手。當然環境的綜合治理還有至關重要的軟件建設。我著重抓了班干部建設和家長的共同參與。

(3)以班干建設為抓手,增強班級凝聚力。

我們的班干部隊伍面廣量大,幾科占了班級的三分之二。除了常規名額外,還有機動名額。誰愿意做,隨時可以增設。這樣可以盡可能地發揮班干部的力量,搞好整個班級建設,使學生養成各種好習慣。“我想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習慣。諸如熱愛國家關心他人的習慣,禮貌誠篤的習慣,虛心自強的習慣,閱讀書寫的習慣,勤學操作的習慣,求實研索的習慣等?!痹谝幌盗械陌嗉壒ぷ髦?,我們著重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服務意識,培養一個人的責任心,形成一個法制社會。我們的小干部在管理班級的同時,也在自我約束、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接受群眾監督。這個過程很艱難,有時甚至很痛苦,但它的結果是那么理想。因此在我們的集體里,沒有哪個人(包括我)能說了算的,而是法說了算。因為這是法制社會!

(4)以家長的參與為依托,形成蓬勃向上的班風。

身邊有了兒女的人,“全都有一種非認真負責起不可的責任,就是家庭教育的責任?!睂W生的管理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在這方面的工作,我擯棄了傳統的開家長會及出現問題,把家長召之學校的做法。因為這樣做較被動,效果也不大,還是采用主動出擊為好。葉老認為,要“做學生家長的朋友,對他們的親切和忠誠和對學生一般無二?!薄皩W生在家庭里的時間,比在學校里來得多;我要養成他們的好習慣,必須與他們家長取得一致才行。”我讓學生家長共同參與教學管理,通過備忘錄的形式,學生、家長與老師的感受、建議都可以自由表達出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召開部分或全班的家長會,目的不是向家長告狀,而是讓學生、家長、老師互動起來,相互交流,解決問題,不斷進步。學生、家長對此反響強烈,都很歡迎這類形式的家長會。

以上是我多年來在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中取得的一些心得體會,我在這方面取得的成績是與學校我個大環境分不開的,是蘇州第一中學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很好的環境,才培養出這么多個性飛揚的優秀學生。學生都很熱愛學校這個大家庭,把班級體當成自己的家,在這個家里盡情地演繹著他們的自己的故事,流露著他們泊真情實感。在這個家里,學生得以

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為人生打好了底色。學生通過教育認識了自己,通過教育革新了自己,通過教育成就了自己!

葉老說過,教育“最終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一境界,都能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弊鳛榻逃ぷ髡?,我們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等各種習慣,指導學生多學多練,使他們早日到達這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