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受教育的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21 04:47:00
導語:黨員干部受教育的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去年,根據中央組織部等有關部門的安排部署,*公開選聘29名“大學生村官”到農村任職。這不僅是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有力之舉,也是培養和造就一批“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感情的黨政干部后備人才”的有效途徑,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希望所在,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經過崗前培訓,這些“大學生村官”去年9月上旬“走馬上任”。任用和管理“大學生村官”存在哪些問題,如何針對問題培養和管理好這個群體,為“大學生村官計劃”提供長期性、連貫性支持和保障,筆者深入基層進行一番走訪、調查后提出一些探討意見。
一、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上的“扎根”問題。大學生選擇到農村擔任“村官”的原因較多,有相當一部分是出于就業的考慮。調查顯示,許多大學生認為擔任“村官”是在就業壓力下的無奈選擇,對農村懷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業的僅占四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許多“大學生村官”到農村基層工作,是由于上級黨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優惠承諾,這些大學生表示在擔任一段時間“村官”后,會通過考公務員、考研、提拔等途徑,盡管脫離農村基層??梢钥闯觯睫r村擔任“村官”,是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就業壓力和優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選擇。針對這種情況,如何教育引導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來,集中精力、發揮聰明才智,在新農村建設中真正有所作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著力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職責定位不明確,工作上很不適應?!按髮W生村官”非官非民,擔任助理這樣的虛職,并沒有多少實權,最終的決定權還是掌握在支書或者村主任手里,有什么想法,想要開展工作,要是得不到其他村干部的支持也只能無可奈何。一些地方的村干部不想讓“大學生村官”插手本村的事,一般就安排其打打字、寫寫報告、會議記錄,送材料諸如此類的瑣碎之事。“大學生村官”只是個擺設,大學生的才能沒有得到真正發揮。
(三)對大學生村官缺乏有效管理。雖然出臺“大學生村官”的管理考核管理辦法,但管理和考核機制還很不健全,導致部分鄉鎮以輪訓或中心工作需要的名義挪用“大學生村官”,做免費的勞動力,把“大學生村官”安排到鄉鎮一級打雜,嚴重違背了大學生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本意。另一方面,對“大學生村官”缺少必要的配套技能培訓,自己對當地的情況、如何做工作、工作的困難一無所知。
二、建議及對策
一是出臺剛性規定,破除模糊身份。明確“大學生村官”的身份,是使用和管理好這個群體的首要條件?!按髮W生村官”計劃是中央的導向性政策,相關規定很靈活的,這給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出相應政策,留下很大空間。當前應當按照中央《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精神,依據“先定身份、后定行為”的原則,盡快出臺剛性規定,對“大學生村官”的身份進行科學界定,使“大學生村官”的干事創業、使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是加強教育引導,強化內在動力。首先,要加強對農村工作的宣傳教育,使他們正確全面了解農村工作的性質、內容、狀況,避免心理預期過高,造成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其次,要加強就業觀念引導,使“大學生村官”增強職業風險意識,認識到人事制度改革將會使越來越多的“鐵飯碗”變成“泥飯碗”。再次,要加強價值觀引導,使“大學生村官”認識到金錢、地位不是衡量自身價值實現的根本標準,要積極投身社會,將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后,要加強工作定位的引導,使他們淡化“官”念,增強服務意識,甘心做新農村建設的服務員、引導員。
三是建立社會聯動機制,強化社會支持。完善社會聯動機制,強化社會支持也是使用和管理好村官的重要途徑。目前,建立由組織部門指揮、全社會參與執行的社會聯動機制是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新聞媒體應大力宣傳他們成長成才的先進事跡,增強社會對“大學生村官”職業的認同度;各高校則要為“大學生村官”提供交流、學習和展示平臺,幫助推廣經驗,解決問題,解疑釋惑;金融機構應當積極出臺政策,為“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提供小額貸款、減息貸款、無息貸款等資金支持;科研機構則要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科技信息、新技術新技能培訓等科技信息支持;組織部門不僅要大力推動以上社會力量積極行動,還應當探索建立信息溝通平臺,做好工作流程安排,甚至可以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力求讓社會聯動機制健康運行。
- 上一篇:部首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干部實踐科學發展觀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