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中心組學習發言

時間:2022-09-26 05:27:00

導語:黨委中心組學習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委中心組學習發言

黨中央最近做出了《關于學習〈文選〉的決定》,并舉行了學習《文選》報告會,總書記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對學習活動做出了全面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黨員干部理論學習培訓的重要任務,就是認真學習《文選》?!段倪x》全面反映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進程,深刻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歷史地位,集中展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鮮明的時代特征。

黨員干部要帶頭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以深厚的感情、滿腔的熱情,抓緊時間進行自學,堅持不懈,認真通讀《文選》原著,把學習、宣傳《文選》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抓緊抓好,起好表率作用。學習《文選》關鍵在于學以致用,指導我們的工作實踐。要結合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總要求,結合集團發電生產經營實際,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提高,在深化電力改革的進程中,夯實集團安全生產基礎,完善生產管理,不斷增強集團發電業務在發電市場的競爭能力。

第一、立足于科學的理論體系,緊緊圍繞一個主題,抓住一個關鍵,把握一個靈魂,努力踐行“三個代表”。

《文選》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智慧和經驗的經典之作,是我們黨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最好的教材。這部著作論述、分析的實踐過程和歷史事實大都是我們親自經歷或者在我們身邊發生的,談到的許多事情都是我們前幾年做過并且在當前和今后還要繼續做的,書中所講的道理離我們現實生活最近,讀起來十分親切,可以從中得到深刻的啟迪和教育。

深入學習《文選》,一定要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抓住黨的建設這個關鍵,把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個活的靈魂,堅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馬克思主義立場,深入學習好領會好貫穿全書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開放的科學體系和其創新的理論品格。從恩格斯晚年思想到列寧主義,從思想到鄧小平理論不斷發展,無不如此,以一貫之。深入學習《文選》,要發揚馬克思主義學風,把同志精辟概括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上形成的富有獨創性的21個方面的理論觀點,在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問題上形成的富有獨創性的10個方面的理論觀點,逐個學懂弄通。要把學習《文選》同學習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有機結合起來,把學習同志的著作同學習馬列著作、著作、鄧小平著作[尤其是其十個論點,即:時代主題論(基本世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基本國情);社會主義本質論(以生產力為標準);社會主義改革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法治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領導核心(黨建理論);發展是硬道理]結合起來,同學習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的重要文獻結合起來,同學習十六大以來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結合起來,同進一步學習和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新鮮經驗結合起來,同金元公司改革與發展的實踐結合起來,努力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轉化為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的堅定信念,轉化為觀察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轉化為指導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行為準則,切實做到在認識上有新提高、運用上有新收獲。

金元公司成長五年多來,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發展不動搖,“咬定青山不放松”。生產運營工作要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把企業利益和社會效益高度統一起來,把規模、質量和效益高度統一起來,把職工利益和股東利益高度統一起來。生產營運工作的重心就是要保證機組在有限的電力市場份額中,以良好的商譽、最佳的運行方式和優良的經濟技術指標,保持電量快速穩定增長,鍛造集團多元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求真務實,與時俱進,努力推進粗放型生產管理方式向效益型內涵式增長模式的轉變,實現精細化管理。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既是“三個代表”的精髓,也是《文選》的本質要求。“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過程就是全面把握事務的真實情況,求真務實,不斷用新思路解決新問題的過程。集團公司正處于二次創業期,以電力為依托,進行多元化發展。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電力業務仍將是公司的核心業務。由于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電力供需矛盾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程度上都出現了深刻的變化,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電力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已成定局,發電市場將面臨殘酷的市場競爭,同時隨著區域電力市場模擬運行適時轉入全面模擬和試運行和貴廣第二回直流的分極投產和外送能力的增加,對發電企業而言又孕育著新的機遇。

如何才能在競爭中占穩腳跟,鞏固發電業務應有的市場地位,最終贏得勝利呢?關鍵在于苦練內功,注重發展的規模、速度和質量,保證機組安全、環保、節能地經濟運行,適時調整工作思路,走效益型內涵式的持續發展道路。以安全運行贏得商譽占領市場,以節能降耗贏得效益,以環保保證可持續發展。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認真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以更高的標準和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精神對待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夯實管理基礎。五年來,集團公司電力裝機容量逐年遞增,新機按計劃及時投產,發電量實現了較快增長,截止**年9月,集團公司管理裝機容量達774余萬千瓦,當期完成發電量345億千瓦時,取得了發電生產和項目建設的雙豐收。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看到我們的技術經濟指標、可靠性指標和安全指標與國內一流電廠的差距,要靜下心來,腳踏實地,認真分析原因,揚長補短,借鑒先進經驗,用他山之石,攻已之玉,切實夯實生產管理的基礎。

二是要緊跟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和電力改革的實際,與時俱進,不斷研究新情況,把握新趨勢。通過優化管理流程、優化運行方式、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和加強檢修管理,不斷優化技術經濟指標,不斷尋找與市場需求的差距,通過持續改進活動來提高全體員工的綜合素質。

三是要堅持走效益型內涵式發展的道路,把精細化管理引向深入。**年集團公司發電量繼續保持穩定快速增長,但機組的可靠性指標和節能指標并沒有同步提高,除了煤質差的眾所周知的主要原因外,基礎工作不扎實,人員操作技能有待提高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要堅決摒棄只講電量增長,不講可靠運行、經濟運行的粗放的生產管理方式,要建立以最佳運行方式和優良的技術指標為基礎的電量增長模式。為此,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以人為本,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安全生產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長期的電力生產管理經驗表明,安全生產必須依托集團體制和機制的優勢,在提高全員安全生產意識方面下真功夫。一是要提高各級領導和全體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強化“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圍;二是要提高安全生產監督人員的監督檢查意識,切實履行安全生產監督職責;三是工作中要強化制度執行力的意識,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制度體系,為推動安全生產形勢長期穩定奠定基礎。四是要著眼于建立公司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完善技術監督和制度保障體系。

——強化基礎管理。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當前生產運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更表明進一步加強基礎管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基礎管理講究抓細、抓實、抓嚴。抓細,就是要弘揚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精神,認真細致地抓好安全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抓實,就是要對每一項工作落實措施、落實責任,防止形式主義,做到處處有人抓、事事有成效;抓嚴,就是對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對查出的問題抓住不放,落實整改措施,并一抓到底。

——突出管理重點。安全管理方面的重點一是抓重點區域,扭轉安全生產嚴峻形勢;二是抓重點環節,要針對薄弱環節,如制度不完善、安全責任不清、制度執行不力等,研究制定有效措施,重點加以解決;三是抓重點問題,如防止高處墜落事故、誤操作事故、習慣性違章現象,應作為重點整治的事故類型,大力開展專項治理,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生產管理方面的重點是更新檢修模式,優化機組檢修安排,提高檢修質量,提高運行操作技能,強化技術管理和技術監督。生產經營方面的重點是穩定發電上游市場,抓好電煤供應,以適度的庫存煤量為加強采制化管理、改善煤質創造條件,同時要嚴格控制綜合成本,在經營活動中強化內部經營責任的考核,在管理流程中強化各級經濟責任的傳遞。

——推進科技進步和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萍歼M步是生產營運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支撐,要使生產運營管理精細化,必須在管理(包括評價)手段、技術裝備上下功夫。要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包括在管理手段、技術裝備等方面進行創新,不斷提高生產運營工作的科技含量,把生產管理真正建立在依靠科技進步,加強科學管理,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基礎之上。要積極推廣安全適用的發電廠管理技術(如信息集成和數字化電廠)、先進工和先進設備。

——抓好節能降耗和脫硫工程建設。能源和環境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制約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資源因素。由于粗放型經濟增長,我國資源利用效率低,發展的環境代價巨大。為推動全社會大力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總量排放,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國務院頒布了《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國家發改委了《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集團公司也與省政府簽訂了《**二氧化硫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和《**期節能目標責任書》。因此,認真做好和落實集團**期節能規劃和脫硫工程建設計劃刻不容緩,通過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推進節能降耗實現安全經濟運行,通過完善發電生產環保系統設施減少污染物總量排放是集團發電企業走效益型內涵式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