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休干部調研報告二

時間:2022-02-20 02:18:00

導語:離休干部調研報告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離休干部調研報告二

按照全市離退休干部發揮作用中心組活動日程安排,10月10—25日,我們中心組36名老干部先后到12個企業、鄉鎮、部門進行了調研。調研過程中,聽取各單位的情況介紹,召開會議進行座談討論,深入生產一線參觀現場,并向各單位提出部分意見和建議。參加調研的同志都非常高興,非常踴躍,認為市委組織這次活動,既是對老干部政治上的關心,也是對大家的信任。通過聽介紹、看現場、議發展,我們看到,各級各部門按照市委確定的“一三六六”工作思路,勵精圖治,發憤圖強,取得的成績非常喜人,老同志們都精神振奮、倍受鼓舞。紛紛贊揚市委、市政府領導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措施有力、落實到位,真正實現了安丘經濟快速發展,安丘的明天一定會更好。一致表示,要堅決擁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為振興安丘經濟再發一份光,再盡一份力。各企業、鄉鎮、部門對這次調研活動十分重視,主要負責同志親自匯報情況并陪同參觀考察,一致稱贊市委具有戰略眼光,認為這項活動充分調動了老干部的積極性,必將有力地促進富裕安丘、生態安丘、活力安丘、和諧安丘建設。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各單位工作開展情況和取得的成績

(一)工業立市戰略得以深入實施

從調研情況看,市委、市政府工業立市、培強做大現有企業的措施已收到明顯成效,企業生產發展形勢非常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展思路清晰。景芝酒業確立了“三步走”的發展思路,堅持“做精做強不做量”,全力實施“兩個轉變”。恒安散熱公司制定了“2006-2010年發展戰略規劃”,確定了三年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利稅5600萬元,五年內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1億元的奮斗目標。魯安藥業公司確立了以主導產品為中心,上下拉伸產業鏈,實現多元化的發展思路,全力把企業建成全國最大的感冒藥生產基地和世界最大的撲熱息痛原料生產基地。

二是工作措施得力。各企業普遍注重科技創新、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建設,并采取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景芝酒業從深化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入手,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加大科技創新投入,調整產品結構,積極應用新設備新技術,推廣五糧工藝,提高產品質量。恒安散熱通過各類培訓,落實技師評定制,提高全員業務能力;注重提高職工福利待遇,調動職工積極性;高度重視自主知識產權,加快形成擁有自主產權的核心技術。魯安藥業做大做強撲熱息痛產業,成為世界最大的撲熱息痛生產企業。前后拉伸產業鏈,完成對基苯酚擴產項目,降低了成藥生產成本。加強了后續產品研發,把成藥生產作為重要增長點,實現了由單一品種向多元化發展的轉變。

三是成效顯著。經過不懈努力,各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并為以后企業實現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年1-6月份,景芝酒業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利稅2472萬元,上繳稅金2618萬元,分別同比增長21.6%、34.4%和5.3%。恒安散熱完成產值2.1億元,實現利稅1586萬元,上繳稅金1192萬元,利潤432萬元,分別同比增長34.8%、80%、112%和67.5%,創歷史同期最高記錄。魯安藥業實現銷售收入2.7億元,利稅1706萬元,利潤823萬元,上繳稅金1281萬元,分別同比增長23.2%、20.5%、7.4%和31%。

(二)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

景芝、官莊兩鎮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針”和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在新農村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把發展經濟作為第一要務。兩鎮通過招商引資、培強做大現有企業等措施,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限額以上企業數量有所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因地制宜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景芝鎮發展起農業龍頭企業6家,年加工能力10萬噸,帶動生產基地8萬畝、各類畜禽養殖小區30多個。官莊鎮在生產條件較好的南部、東北部發展大姜、大蒜、牛蒡、大棚蔬菜等高效作物;在兩個山嶺地區發展黃煙、大桃,建成濰坊最大、面積1800多畝的黃煙生產方。

二是注重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景芝鎮投資500多萬元,新開工“村村通”道路硬化23公里,占全市總量的十分之一強;在24個村實現單村供水的基礎上,今年又有76個村被納入集中供水項目;在各村開展了清理“三大堆”、建好一條中心街活動,村莊環境進一步優化;投資100多萬元,新栽優質苗木25萬棵,全鎮綠化覆蓋率達到22%。官莊鎮著力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加快“村村通”柏油路、自來水、有線電視進度,目前柏油路占全鎮公路總里程的50%以上,今年90%以上的村可用上自來水,搞好中小學校舍改造,積極發展新型合作醫療,在4個村建立社區服務站,與市人民醫院聯合建立了“醫療直通車”,做好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改善了敬老院的基礎設施和文化娛樂設施,提高了老人的生活水平。

(三)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

市文明辦、廣播局、教育局、衛生局四個單位以提高公民整體素質、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為目標,扎實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創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

市文明辦精心組織啟動了以“愛我安丘、加快發展、共建和諧”為主題的和諧創建活動,組織了全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專題宣傳活動,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進一步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文明機關、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等創建活動,組織開展了主題鮮明、內容健康、形式多樣的“慶七一,迎回歸”系列活動。

市廣播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大精神文明建設宣傳力度。市電臺、電視臺分別開設了一批新欄目,全面、生動地展現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風貌,有力地發揮了輿論監督作用,在倡導文明風尚、促進部門作風轉變、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市教育局將“快樂校園”建設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總抓手,大力開展“快樂校園”建設,初步形成了“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局面。積極創建文明機關,局機關和多所學校獲“文明單位”稱號。

市衛生局狠抓行業作風建設,加強思想教育,采取多種措施規范服務行為。改進了服務態度,提高了服務質量,降低了藥品價格,減少了不合理收費現象發生。

(四)和諧社會建設起步良好

市公安局、民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和諧創建的部署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市公安局迅速掀起了以“聚警心,順民意,保平安,促和諧”為主題的和諧創建熱潮,通過開展“如何干好本職工作,讓群眾滿意”大討論,抓民警禮儀訓練、“三德”教育和實戰技能培訓,有效地提升了隊伍整體素質。通過開展作風教育整頓,嚴肅處理了紀律作風存在問題的5名干警,開除了17名協警,純潔了公安隊伍。立足公安職能,嚴厲打擊犯罪,10起命案全部破獲,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600多名。啟動城區街面巡控行動,對城區實行24小時不間斷巡邏,有力地震懾了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有效地增強了群眾的安全感。通過實施“六個一”工程,共結對幫扶弱勢群眾520余名,全局民警捐款12萬余元,捐助衣物2100多件,樹立了公安機關“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良好形象。

市民政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把和諧社區建設作為重點工作,健全了工作領導機制,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社區工作的意見》、《安丘市和諧社區創建實施方案》,積極探索創新和諧社區建設的新模式,為全市的和諧社區建設積累了經驗。此外,在救助社會弱勢群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并實行縣級統籌,確保資金安全運行。加大敬老院建設力度,支持新建6處、改建14處敬老院。建立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實施了《安丘市城市低保對象醫療救助暫行辦法》和《安丘市農村特困戶大病醫療救助暫行辦法》,資助全市所有3555名五保戶加入新農合。

二、幾點建議

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經大家認真討論,提出如下幾點意見和建議:

1、適當調整對企業的考核辦法??己似髽I,主要看企業對財政、對社會的貢獻和自身的發展情況,而銷售收入不作為主要考核指標。

2、理順勞資關系,提高職工福利待遇。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有的企業發展緩慢,工人待遇低是一個重要原因。提高職工福利待遇,不僅能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發展后勁,而且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3、進一步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我市現有的骨干企業,不僅是我市的經濟支柱,也是以后發展的希望所在。經過近幾年的軟環境治理,部門的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大有提高。但仍有企業反映,應繼續采取有效措施,督促部門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水平。有的小企業,仿照骨干企業品牌,影響了骨干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秩序,特別是景芝的三家小酒廠表現尤為突出,建議進行治理整頓。

4、為建設新農村打好經濟基礎?,F在鎮村兩級財政普遍薄弱,是制約新農村建設的瓶頸。應把發展經濟放在第一位,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基礎上,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幫助民營企業培強做大,改善鎮級財政狀況;積極探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途徑,解決村級“有錢辦事”的問題。

5、新農村建設不能“一刀切”。鑒于鎮與鎮、村與村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各鎮、各村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長期規劃,分步實施,扎實推進,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小城鎮建設和村容村貌雖然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但不能作為衡量新農村建設情況的主要依據,鎮和村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在發展經濟上。

6、大力推廣使用沼氣。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使用沼氣有諸多好處,不僅能滿足農戶的能源需求,節約家庭開支,而且能消化大量人畜糞便和柴草,對凈化農村環境大有裨益。而沼氣渣是優質的有機肥,可以培肥地力。實踐證明,推廣使用沼氣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也是建設新農村的一項有效措施,建議加快推廣使用步伐。

7、加大對教育衛生事業的投入。今年我市高考上線人數比往年有大幅度減少,九年義務教育質量跌至低谷。高中錄取線為全濰坊最低,與兄弟縣市區相比差距很大,教育形勢十分嚴峻。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很多,其中優秀教師的外流、鄉鎮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是重要的方面。我市鎮、街道衛生院當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醫務人員不足10人,充實較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是我市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鑒于此,建議從加強教育基層基礎工作入手,逐步提高鄉鎮教師工資待遇,優化教育資源,加強師德教育,逐步扭轉被動局面。充實基層醫務人員,既不增加財政支出,又可安排就業,還可加強基層衛生力量,是一舉多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