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民政經濟建設報告

時間:2022-07-18 09:11:00

導語:深入民政經濟建設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入民政經濟建設報告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認真分析市場走向和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制定了調整棗產業結構,確立了“棗業二次創業”的發展思路,按照現代林業發展要求,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突出特色,突出標準化生產,突出產業化經營,突出品牌、名牌,做大做強經濟林產業,不斷豐富示范內容,努力提高競爭力和綜合效益。

通過全縣人民的不懈努力,全縣棗業生產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年,縣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中國棗鄉”。年以來,縣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列為“全國出口農產品基地標準化示范區”。年金絲小棗獲得“地理標志產品”稱號。

為了實現棗業標準化管理,再造生態棗業發展優勢,縣縣委、縣政府在認真分析市場走向和縣農業產業資源的基礎上,提出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開展“棗業二次創業”的發展思路,確立了“大棗業”發展戰略。引導棗農在原有金絲小棗基礎上,大力發展冬棗產業,通過高接換頭等方式,推廣冬棗密植園化種植,冬棗生產規模迅速擴大,縣棗業生產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面對棗業生產技術老化、管理落后的問題日益突出,棗農為追求產量和經濟效益,過量使用化肥的情況時有發生,造成了冬棗和金絲小棗品質下降,大量的棗產品沒有了市場。在此背景下,縣委、縣政府把打造中國生態棗業生產加工基地提上了日程,引導棗農在生產安全、健康、綠色的優質產品上下功夫。

縣林業局大力開展了棗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推進標準化生產進程。連續組織實施了“十萬人棗業科技培訓工程”,通過采取縣培訓技術骨干,鄉鎮培訓到戶的形式,扎扎實實地組織實施了棗標準化技術培訓工程,基本實現了每村有一名技術骨干。

實施棗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工程。本著先示范后推廣的原則,嚴格按照《無公害果品生產技術規程》要求組織實施生產環節的全過程,真正生產出高質量、無公害產品,達到市場準入要求。各鄉鎮分別建有4處標準化示范園,每處面積不低于500畝,目前全縣已建成棗標準示范園32200畝。通過示范帶動,全縣棗園全部實現了無公害生產,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棗業生產基地”,棗果品質有了大幅度提高。與此同時,為使全縣棗樹品種結構日趨合理,還開展了金絲小棗、冬棗嫁接改良工作。縣委、縣政府將金絲小棗品種改良作為春季林業生產的重點工作之一,共改接劣質棗園9800余畝。

建立了地區規模最大的棗業龍頭企業——舜園棗業有限公司,冬棗、金絲小棗年銷量在3000噸以上。舜園牌冬棗、金絲小棗被認定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冬棗、小棗原產品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金絲小棗汁、冬棗汁、棗醋飲等系列棗產品已打入市場。同時、等傳統棗制品加工企業有了較快發展,公司的“棗木杠”品牌被評為“省知名品牌”。龍頭企業實力不斷壯大,產業鏈條進一步拉長,棗產業效益大幅度提高。全縣棗產品加工規模由原來的不足1%增加到10%,年加工能力達到7000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