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局七一黨課體會

時間:2022-09-17 02:03:00

導語:城管局七一黨課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管局七一黨課體會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并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城市管理工作處于行政執法的第一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應正確處理好以下四個方面關系:

一是正確處理城市建設與城市管理的關系。發展始終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也是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而加快實現“城市化”是突破發展瓶頸的強大動力。目前,我市城市建設如火如茶,建筑施工單位挖掘的土方除少部分回填外,絕大多數需要外運。于是,建筑渣土污染道路、建設與管理的矛盾等問題便應運而生。破解城市建設中的管理難題,解決建設中出現的管理矛盾,正確處理城市建設與城市管理的關系,這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們既不能因為問題的出現和矛盾的產生坐視不管,更不能一意孤行,強行推進,這都有可能會產生不和諧的因素。近年來,我局著力加強源頭管理,防患于未然。對需要挖掘土方的建筑工地,市局所屬各支隊、大隊宣傳在先,現場監管,提前介入,嚴格執行《安徽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督促工地采取在出入口硬化路面,設置沖洗設備和車體覆蓋等辦法,加強日常的監管,防止沿途灑漏,污染路面。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用正確的手段和方法及時化解了矛盾,推進了城區市容環境衛生的整體好轉。

二是正確處理文明執法與嚴格管理的關系。構建和諧社會.對管理部門尤其是執法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法行政、文明執法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因而,無論是執法者還是普通市民,都必須建立在社會主義法制的基礎上。一是文明執法和嚴格管理都必須建立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前提上。文明執法并不等于放松管理,不去管理,因而帶來“不作為”;而嚴格管理也并不意味著執法者可以為所欲為,甚至足粗暴執法,因而必須根據“法有明載”的原則,逐步提高法律法規的透明度,讓市民自己去判斷是非曲直,減少城市管理在行政執法過程中的矛盾和摩擦;二是文明執法和嚴格管理都必須依照法定的執法程序進行。囚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大都是在公共場合,稍不留意,就會影響執法隊伍的整體形象,進而影響政府的形象,因此,城市管理隊伍在執法過程中,執法程序必須到位,缺一不可,如亮明身份、出示證件,告知事項、出具相關執法文書等,只有依法辦事,才能體現文明執法的精神;三是文明執法和嚴格管理都必須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樹立無論是勸導還是處罰都是“教育”的觀念,克服為處罰而處罰,為勸導而勸導的錯誤觀念,充分體現“人文”精神,有時可采取在勸導中教育,在教育中勸導通過宣傳教育,使廣大市民知曉城管的相關法律、法規,贏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有時則可以采取在處罰中教育,在教育中處罰等手段,取得“查處一件,震動一片”的效果,使市民得到教育,使違章者受到懲罰,逐步營造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良好氛圍。

正確處理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階層具體利益的關系。和諧社會的主旨是為了實現社會的公平,但由于社會的多元化、復雜化,因不同的階層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各種經濟利益也由此發生沖突。近年來,我們在整治占道經營、渣土運輸、餐飲業違章和夜間排檔治理中,較好地處理了部分市民損害另一部分市民甚至損害廣大市民利益這一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既體現了社會的公平,又促使城市管理工作向好的方面轉變。我市近年來加快城市建設、治理城市環境、創建文明城市;無論是城市建設、治理城市環境還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設施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些都足絕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階層具體利益的最佳結合點,但由于各個階層謀求生活的需要,城市管理越是納入規范化、法制化,有時越是觸及到某些階層的具體利益,如餐飲業的油煙污染、流動攤販占道經營等.在新的形勢下,要學會不斷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本領,善于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及教育、宣傳、協調、引導等方法,進一步建立健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及時處理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來表達利益的要求,并做到防患于未然,盡量將各種矛盾解決于萌芽狀態。

正確處理城市管理中疏與堵的關系。近年來,各地農業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各類經濟作物的比例與傳統農業的比例也發生了巨變。一方面我們鼓勵廣大農民種植各類經濟作物,借以提高農民的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但這些農副產品大多數需要到城市中來銷售,這就給城市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管理的嚴格要求,再加上城市功能的不完善,又不允許他們亂設攤點或者流動設攤,因而,形成了城市管理與農副產品銷售的矛盾。這就需要我們城市管理工作者學會疏堵結合,要千方百計地為果農、菜農創造條件,提供服務,科學合理地在城區設置部分臨時性市場,并加強規范管理。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堵而不疏則死,疏而不堵則亂,疏堵結合則活。

期盼和諧,矚目和諧。打造和諧蚌埠,建設文明城市,民心所向,前景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