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態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1 14:49: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城市生態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河流城市生態管理論文
人類誕生伊始瀕水而居,近水而種。河流與城市的發生、發展息息相關,河流或穿城而過,城市或濱水一側。在遠古時代河流就為城市提供了穩定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后來,隨著水上交通工具的發展,河流成為了城市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在近代工業化階段,河流對城市的作用更加重要,不僅成為水源地、動力源、交通通道,而且是污染凈化的場所;在現代,城市生態化成為城市建設的主流,在其生態建設過程中,河流顯示出不可替代的意義。河流對城市的繁榮與衰落,對城市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1河流與城市生態
城市生態建設就是城市模擬自然生態系統,創建一個物質循環暢通、能量流動高效、系統過程穩定、結構和功能協調的生態系統,為城市人口提供一個與社會和自然發展相匹配的、持續穩定的物質環境,保證城市人口的身心健康發展。河流本身所具備的物質靜態和動態特性,為城市生態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1.1河流與城市水源
水在人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物質之一,許多城市人均用水量(除工業用水)已達到100L/d·人以上,如此龐大的用水量從就近河流中引取,具有投資少,穩定性高等諸多優勢。城市生產中所必需的大量的各類工業用水從就近的河流中解決,也具有明顯低成本、高穩定的優勢。地下水可以作為城市的水源,但是地下水安全性、衛生性、穩定性,經濟高效性等方面都無法與地表河流相比,且城市地下水在很多情況下,大部分補給量仍來源于河流,河流水量的減少、水質的惡化均會影響到地下水量的時空分布和水質的時空分布,且大量使用地下水,將不可避免地引起地面沉降而加劇地質與洪澇災害。盡管人類可以遠距離調水,但是伴隨而來的將是高的供水成本??梢灶A見,河流在未來仍是城市生產和生活用水的最佳水源。
1.2河流與城市熱島效應
城市生態墻建設管理論文
摘要:隨著人口急劇增加和城市化、工業化的飛速發展,道路污染已成為現代城市環境的一大公害。如何防治這樣嚴重的污染?除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無鉛汽油、安裝凈化裝置等,還可以在道路中央分隔帶兩側建立生態墻,形成“綠色屏障”,利用植物吸塵、殺菌、吸收有毒氣體,減少噪聲,提高空氣濕度和降低氣溫等功能來綜合防治道路污染,從而改善市民生存環境。
關鍵詞:城市生態墻
隨著人口急劇增加和城市化、工業化的飛速發展,道路污染已成為現代城市環境的一大公害。如何防治這樣嚴重的污染?除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無鉛汽油、安裝凈化裝置等,還可以在道路中央分隔帶兩側建立生態墻,形成“綠色屏障”,利用植物吸塵、殺菌、吸收有毒氣體,減少噪聲,提高空氣濕度和降低氣溫等功能來綜合防治道路污染,從而改善市民生存環境。
生態墻是從生態學和植物生態習性原理出發,以植物為建墻主體,使圍墻在功能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起到改善城市生態系統的環保功能。
一、生態墻的種類
根據道路功能性質、景觀空間構成、立地條件、市政公用及其他設施關系,將生態墻分為以下4種。
景觀城市生態設計管理論文
摘要:如果我們把景觀設計理解為是一個對任何有關于人類使用戶外空間及土地問題的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監理這一解決方法的實施過程,而景觀設計師的職責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物、社區、城市以及人類的生活同地球和諧相處……
關鍵詞:景觀與城市生態設計
如果我們把景觀設計理解為是一個對任何有關于人類使用戶外空間及土地問題的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監理這一解決方法的實施過程,而景觀設計師的職責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物、社區、城市以及人類的生活同地球和諧相處。那么,景觀設計從本質上說就應該是對土地和戶外空間的生態設計,生態原理是景觀設計學的核心。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說,景觀設計是人類生態系統的設計,是一種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設計,一種基于自然系統自我有機更新能力的再生設計。
生態設計是一個過程,一種“道”,而不是由專業人員提供的一種產品。通過這種過程使每個人熟悉特定場所中的自然過程,從而參與到生態化的環境和社區的建設中。生態設計是使城市和社區走向生態化和趨于更可持續的必由之路。
生態設計更是一種倫理。它反映了設計者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是每個設計師的最崇高的職業道德的體現。已故景觀設計專業泰斗Sassakii說過,景觀設計師可以給地球帶來深刻的變化,同樣,他也可能陶醉在鐘情于細枝末節般的藝術的自我表現之中。有了對社會和土地的責任感,景觀設計師才有可能選擇前者。
生態設計是經濟的,生態和經濟本質上是同一的,生態學就是自然的經濟學。兩者之所以會有當今的矛盾,原因在于我們對經濟的理解的不完全性和衡量經濟的以當代人和以人類為中心的價值偏差。生態設計則強調多目標的、完全的經濟性。
城市生態基礎設施管理論文
一、引言:城市生態基礎設施
國人常常為倫敦百年不落后的市政基礎設施而驚嘆不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依賴于具有前瞻性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系統,給排水系統等,如果這些基礎不完善或前瞻性不夠,在隨后的城市開發過程中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價。關于這一點,許多城市決策者似乎已有了充分的認識,國家近年來在投資上的推動也促進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這里要討論的是另一類城市可持續發展所依賴的基礎設施,即生態基礎設施(EcologicalInfrastructure)(Mander,Jagonaegi,etal.1988;SelmandVan,1988.)。本質上講它是城市所依賴的自然系統,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續地獲得自然服務(NaturesServices)(Costanza等1992,Daily,,1997)的基礎,這些生態服務包括提供新鮮空氣、食物、體育、休閑娛樂、安全庇護以及審美和教育等等。它不僅包括習慣的城市綠地系統的概念,而是更廣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務的城市綠地系統、林業及農業系統、自然保護地系統。
早在一百多年前(1879-1895),Olmsted和Eliot就將公園、林蔭道與查爾斯河谷以及沼澤、荒地連接起來,規劃了至今成為波斯頓驕傲的"藍寶石項鏈"(EmeraldNecklace)(Walmsley,Anthony,1988)。在1883年,景觀設計師克里夫蘭得(Cleveland)為美國密尼蘇達的麥尼阿不里斯(Minneapolis)做規劃,當時這還是一個的小鎮,克里夫蘭得讓市長和決策者購買大面積的土地,來建立一個公園系統。在土地還遠未被開發時,就非常廉價地買到了大塊土地,這是為50~100年之后規劃的,100多年過去了,城市已經擴大了幾倍,但這塊廉價購得的土地成為城市中間的一個寶貴的綠地系統。這樣一個綠地系統的形成,不光是要一個好的概念,同時需要城市決策者提前50~100進行投資。同時代,在肯薩斯(Kansas)和克里夫蘭(Cleveland),都在當時還是一個小鎮時,就用便宜的地價在其郊外購置大量土地,結合區域的河流水系規劃建設并一直保護了一個綠地系統。這一當時尚在郊區的綠地系統而今已成為城市的一部分了,成為居民身心再生的場所(Zube,1988;Steinitz,2001)。
所以,如同城市的市政基礎設施一樣,城市的生態基礎設施需要有前瞻性,更需要突破城市規劃的既定邊界。唯其如此,則需要從戰略高度規劃城市發展所賴以持續的生態基礎設施。
二、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的十大景觀戰略
市政綜合監管復雜性研究
1研究區域與研究方法
1.1東城區市政綜合監管信息系統
北京市東城區市政綜合監管信息系統以萬米單元網格為基礎,將東城區25.38km2劃分成10個街道、137個社區、1593個網格單元。該系統將城市管理內容詳細劃分為六大類56種城市管理部件和七大類33種城市事件;并由350名城市管理監督員對所分管的萬米單元實施全時段監控,同時開放了公眾參與電話平臺、短信平臺和網上平臺,鼓勵公眾參與城市環境管理。該系統集成基礎地理、單元網格、部件和事件、地理編碼等多種數據資源,通過多部門信息共享、協同工作,實現對城市市政工程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市容環境與環境秩序的監督管理[16]。該模式對城市管理空間、管理對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體進行了科學詳細的劃分,創新了城市管理信息實時采集傳輸手段,不僅實現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標準化、精細化、動態化,提高了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效率與城市管理水平,也實現了對市民的意見、心聲進行實時的收集與反饋[17]。東城區城市市政監管系統從2003年建立至今,積累了海量數據,從微觀上反映了人類活動與城市生態環境的相互關系[17]。
1.2數據來源與分析方法
本文用于分析和挖掘的數據資源主要來自以下3個方面(表1)。(1)城市綜合監管系統監測數據本文工作主要依托東城區市政綜合監管信息中的部件問題數據庫開展。城市管理部件是指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區域內的各項設施,包括公用設施類、道路交通類、市容環境類、園林綠化類、房屋土地類等市政工程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18]。東城區市政綜合監管信息所涵蓋的城市管理內容,包括對市政工程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的規劃、建設、管理、養護與維修(包括城市道路、橋涵、排水設施、照明設施及其附屬設施等);以及對市容環境與環境秩序的監督與管理[19]。一般來說,該監管系統所獲取的上報條目包含以下5個方面的信息:a)問題基本信息:問題編號、上報時間、上報人員、問題來源;b)問題描述:詳細描述、問題狀態、問題類型;c)問題位置:問題所在城區,街道,社區、地理坐標;d)責任區劃與處理部門:單元與責任網格、派遣處理人員、處理部門、舉報人信息、是否需要專業部門;e)問題核查、處置與反饋:問題延期時長、核查反饋。(2)東城區綜合監管系統的空間數據基礎為將2009年的市政綜合監管系統所監測的屬性數據匹配到相應的空間位置,本文采用原東城區(尚未與崇文區合并)的行政邊界數據與相關地形圖,將所有監管系統條目所涉及的地理坐標全部轉換成矢量數據并制作成圖。(3)實地調查和復核數據為準確分析城市綜合監管信息條目中所反映的城市管理問題發生的現場場景,及其與城市生態系統各要素的對應關系,本研究于2011年6—10月間在研究區域內對隨機抽取的200多個相關條目進行了實地調查和復核,對其周邊的生態環境要素進行了調查,以便就某一具體城市管理部件與事件的生態學意義進行分析。
1.3數據分析方法
城市生態規劃
一、什么是城市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一詞最初由英國植物群落學家A·G·坦斯利于1935年首先提出,他根據前人和他本人對森林動態的研究,把物理學中的“系統”引入生態學,提出了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是一個相當廣泛的概念,任何生命系統及其環境都可以稱之為生態系統,在空間邊界上是模糊的,其空間范圍很大程度上是依據人們所研究的對象、內容、目的或地理條件等因素而確定,是一個完整而復雜的生態綜合體。
“城市生態”由美國芝加哥學派創始人帕克于1925年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自然生態系統成為生態學的研究中心一樣,城市生態系統也成為城市生態學的研究中心和重點。城市生態系統是指特定地域內的人口、資源與環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會的和經濟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過各種相生相克的關系建立起來的人類聚居地或社會、經濟、自然復合體。
在城市生態系統中,以人為核心,是一個融合了自然、經濟與社會的人工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是人類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在人類生態系統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自然生態系統到農業生態系統的演變,最后才產生了城市生態系統。在工業革命以后,農村人口開始向城市轉移,出現了大規模的城市化。盡管城市生態系統的發展歷史在整個人類發展史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生態系統卻對整個人類生態系統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人類生態系統的主體。
二、城市生態系統的組成要素
關于城市生態系統的組成要素有很多種不同的觀點,不過有一點是一致的:城市生態系統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復合型的人工生態系統,它具有很強的人工性。除了人這一主體之外,還包括自然系統、經濟系統與社會系統。這種劃分是一種廣義生態系統觀,是把整個城市當作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按照這種組成方式可以從整體上研究城市的生態機理,進行城市生態建設。
生態文明濕地公園建設思考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早已被提升為國家的戰略發展高度,其建設已刻不容緩;而城市濕地作為現代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的發展擴張中,不斷受到侵占和破壞,使之成為越來越稀缺的生態資源,城市生態濕地的保護、合理開發利用等逐漸成為了生態文明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文章從城市生態濕地的含義、作用及現狀、濕地公園的問題等入手,尋求有效合理的城市濕地保護措施。
鍵詞:城市生態濕地;城市濕地公園;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設計
1城市濕地的概念
城市生態濕地是城市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而生態濕地公園是城市生態濕地的主要承載形式,因此生態濕地公園的保護與規劃是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城市生態濕地位于城市內部或邊緣地帶,一般指在城市形成與發展中,殘留或者經過人工改造的天然濕地、半人工濕地和人造濕地等。城市生態濕地的存在,對城市的發展和形成有種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濕地保護對生態城市建設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2城市濕地的作用及現狀
2.1城市濕地的作用。其中城市濕地的主要功能包括供應、調節、文化和支持等四大功能[1]。濕地位于水域與陸地的過渡段,作為兩種生態系統的交匯地段,濕地不僅擁有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的部分特性,而且濕地也有其獨特的特性;濕地內生物種類非常豐富,復雜程度為三大生態系統之首。有著大量的自然資源,眾多的生態服務功能。城市生態濕地位于城市之中,其主要功能是調節城市氣候,緩解城市熱島效應,蓄洪防旱,改善城市空氣環境,清潔污染水源和美化環境等,城市濕地的妥善保護,對城市的發展與城市居民的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2.2城市濕地的現狀。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的考驗;但國內近年來逐漸意識到濕地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對濕地的保護也在一步步地在加大力度;在近期,國家各地相繼提出了立法保護濕地的措施,編寫濕地保護的方案,對濕地面積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目標,并對濕地的保護率提出相應的保證,對破壞濕地的涉事人員加大懲處力度等舉措,國家開始從法律層面重視濕地保護。
園林建設與城市生態經濟發展措施
摘要:園林建設是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為人們提供休息場所的同時,也能起到改善城市環境的作用,對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園林建設與城市生態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我國的城市建設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關鍵詞:園林建設;生態經濟;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園林事業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代園林建設已經開始向多樣化、生態化方向發展,并取得了大眾的認可。園林建設與城市生態經濟發展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下還需要進一步加以協調,從而為城市建設創造更好的條件、
1園林建設在城市生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1改善城市環境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階段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涌向城市,社會工業化使得城市的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城市化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也在這樣的背景下受到了影響。園林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促使城市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同時通過園林建設也能夠起到城市防風、防沙以及改善空氣質量的效果,對生態環境平衡有著重要意義。此外,當前的城市供給大部分都是開放化的,并不是一個封閉式自主供給系統,因此,通過園林建設不僅能有效滿足一些城市供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會效益,為城市的經濟健康發展產生推動作用。
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研究
1城市土壤的生態服務功能
在城市的生態系統中,土壤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城市土壤主要由種植土壤層、蓄水層與覆蓋層、覆蓋層和砂層與礫石層共同組成,每一層的生態功能都不相同[1]。第一,城市土壤是該區域農業和林業生產的基礎。城市土壤中富含的營養可以維持綠色植物的生長,能夠滿足農業和林業的生產需求。第二,城市土壤具有過濾、轉化和緩沖的功能。城市土壤之中包含多個層次,尤其是土壤的蓄水層和覆蓋層具有極強的污染物過濾功能。人為活動的開展會導致大量污染物滯留在土壤中,而城市土壤的自凈功能則可以實現初步凈化,減少城市污染。第三,城市土壤是生物的基因庫,也是繁殖場所。城市土壤為多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間。而且,其中儲存著大量的生物元素,將其稱為區域生物基因庫也不為過。第四,城市土壤是原材料的來源。土壤中的可應用原材料極多,可以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輔助。第五,城市土壤可以容納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城市發展而言,基礎設施建設意義重大。而城市土壤可以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空間和場地。第六,城市土壤可以構成城市景觀,并且擁有保存區域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能力。城市土壤的形成與該區域人為活動的軌跡息息相關。它不僅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可以留存城市的文化遺產。
2城市土壤的污染類型
污染嚴重是城市土壤的一大特點。城市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一直都是推進城市化進程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當前,城市土壤的污染類型主要可以被分為3種。首先,城市土壤存在重金屬污染問題。城市土壤是城市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資源,但是其受到污染和破壞也不容忽視。重金屬污染是城市土壤資源污染中最為嚴重的類型。其污染源往往是城市中的重金屬廢水或污水。許多城市的污水排放系統存在漏洞,導致污水處理不徹底,深入土壤之后使得土壤的重金屬含量大增。城市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超標,會嚴重影響土壤資源的合理應用。其次,城市土壤中存在有機物污染。此類污染源主要是有機氯農藥以及有機磷農藥一類的化學農藥。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苯類物質以及甲烷等有機物,也屬于城市土壤有機污染的污染物。有機物污染會嚴重破壞城市的土壤環境和水體環境,使得該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而且,有機物污染會嚴重影響到城市土壤的質量,使得其生態服務功能降低。若發生這種污染,則城市土壤中的營養無法滿足城市綠化,且土地資源的配置合理性也會受到影響[2]。最后,城市土壤中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城市污水對城市土壤的影響極大,污水排放不合理或污水凈化不徹底都會加劇城市土壤所受到的污染。污水中包含了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以及病毒,他們會隨著污水排放滲透于城市土壤之中,導致土壤環境質量下降,并使得生態服務功能受損。
3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
3.1推進城市綠地改良。綠地改良是提升城市土壤質量的有效方法。這不僅可以滿足城市的土地資源應用需求,為城市建設以及發展奠定基礎;更可以實現城市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解決城市土壤的污染和浪費問題。以安徽省合肥市為例。該市大力推進城市內部綠化工程建設。在城市發展規劃方案之中,綠化工程所占比例很大。有關部門對該市的土壤環境進行了實地考察,并根據土壤特點栽種了合適的植物,提升了當地綠化工程開展的有效性。同時,安徽省合肥市還注重綠地維護工作,持續監控城市土壤環境;并通過藥劑以及相關的技術設備應用改良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條件,使土壤環境保持平衡[3]。這樣一來,不僅擴大可城市的綠化范圍,讓城市的美觀性得到了提升;更通過合理施肥和科學配置,讓城市土壤和生態環境可以保持良性循環,使得城市整體的生態功能得到提升,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大增強。相關部門在擴大城市綠化面積時,還應該加強對城市污水排放治理系統的優化。相關部門必須合理規劃和設置污水排放管道,確保污水可以得到有效凈化并實現科學排放。工作人員應該加強城市生產生活污水治理技術的創新,實現更高效的凈化;同時優化城市污水排放系統,禁止未經處理的污水流出,減少污水排放對城市土壤的污染。3.2加強宣傳和推廣。加強理念推廣和宣傳教育,是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的必要措施。目前,許多人都認為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是政府部門需要開展的工作,只有部分工作人員與之相關。但是,這種理念并不正確。城市中的所有居民都是城市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所以也都有責任維護城市生態健康。為此,相關部門應該調動社會大眾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的積極性,通過輿論提高廣大市民的自覺性,讓他們都可以為了保護城市生態環境而奮斗。為了能全面、系統地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就必須動員群眾的力量,讓他們都能參與其中。在這種情況下,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做好輿論引導和宣傳教育工作。相關部門可以借助于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來完成這項工作。比如,政府部門可與當地的電視臺、廣播臺合作,呼吁廣大市民一同提升節能環保意識,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而且,還可以與移動、聯通等運營商合作,以發送短信的方式,提示廣大市民積極配合,共同參與到保護生態環境的工作之中。同時,政府部門必須注重網絡窗口的宣傳和輿論引導。當地政府應在官方網站、微博或微信平臺上定期城市生態環境監測報告,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的透明化;讓更多的人知曉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并了解相關工作人員為保護生態環境而做出的努力,進而引發廣大市民的參與熱情,實現保護生態環境政策的“全民化”落實。此外,有關部門還需要保護生態環境理念在教育領域的滲透。相關工作人員應該走進校園,使學生們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讓他們從小就養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思維,促進其更全面地發展。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的最根本目的,是要擴大保護生態環境理念的傳播范圍和相關政策方法落實的覆蓋范圍。城市居民是城市發展的主體,也是城市發展的根本,只有他們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才能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質量。所以,必須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借由群眾的力量,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質量和效率。3.3完善相關工作制度。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為了保證相關工作的有序開展,必須為其制定合理的工作計劃和工作管理制度。應通過加強約束和管理,提高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質量,讓城市的生態環境得以優化并與該區域的城市化進程相協調。為此,政府部門就必須根據國家的節能環保策略和生態環境保護準則,制定出合法合規且滿足本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實際需要的工作方案。以某個位于我國的老工業基地中的城市為例。在該城市發展過程中,為我國工業的發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但是其帶來的污染也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為了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當地政府嚴格遵守我國環保部門頒布的《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對當地的工業廢棄物排放問題進行了治理。相關工作人員根據當地工業廢水、肥料的排放量和凈化現狀制定了合理化排放管理制度。制度中要求,當地工廠中的廢水在排放前必須經過凈化;且凈化程度必須達標才允準排放。相關部門應以月為單位,對工業廢水、廢料排放情況進行查驗若廢水凈化程度達標,則需負責人簽字記錄;若廢水凈化程度不達標,則需要重新凈化且對排放單位加以重罰,同時還要對相關負責人進行追責。各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部門,必須依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制定嚴謹且具有執行力的工作開展制度,為城市生態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3.4控制污染源頭。在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污染治理是重中之重。水體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都促使城市生態環境惡化,更使得城市居民飽受健康威脅[4]。為了提升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質量,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做好污染源控制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的污染問題,還城市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加大污染物治理以及污染源頭控制工作力度。比如,可推行無鉛汽油,減少因鉛排放而產生的環境污染。還可以大力推廣環保車輛應用,增強交通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減少化石燃料燃燒,降低汽車尾氣帶來的環境污染。同時,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加強對城市生產生活污水、廢水排放的管理。確保城市排水的合理性,保證未經處理的污水、廢水不會直接流入當地的水體或土壤之中。此外,政府部門還應加強宣傳,實現城市垃圾分類。應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加強推廣宣傳,增強人們的垃圾分類意識;將可降解、不可降解的垃圾分別放置和處理。尤其是城市垃圾中的電子垃圾,必須單獨處理且務必保證其處理方式具有科學性和環保性。處理含有重金屬元素的垃圾時,不可采用焚燒或填埋的方式,需應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完成垃圾處理,進而減少其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污染。
綜合分析發展城市旅游生態位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引言;相關研究進展;基于生態位理論的旅游城市測評;旅游城市生態位綜合測評——以河北主要旅游城市為例;小結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生態位理論已經成為近20年來生態學研究的熱點之一、生態位的相關研究進展、旅游生態位成為旅游研究中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旅游城市的相關研究進展、生態位態勢理論認為生態位包含兩個基本屬性、旅游城市生態位綜合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旅游城市生態位測評計算方法、河北省主要旅游城市概況、河北省主要旅游城市的生態位綜合測評、河北省主要旅游城市生態位的綜合分析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旅游城市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載體,它是一個由自然文化環境、市場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構成的復雜的生態系統。旅游城市生態位的測量由旅游資源維、旅游市場維、旅游社會維、旅游經濟維和旅游環境維5大維度22項變量構成。以河北省主要旅游城市的測評為基礎,對該區域系統內的旅游城市生態位進行綜合分析,指出各旅游城市發展的優劣勢及發展潛力。
關鍵詞:生態位;生態位態勢理論;測評;旅游城市;河北省
一、引言
生態位理論作為生態學的基本理論在種間關系、物種多樣性與穩定性、群落結構及其演變以及種群變化等生態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生態位理論已經成為近20年來生態學研究的熱點之一。隨著生態位概念的不斷拓展,生態位理論逐漸滲透到社會科學領域,使其不但在社會學、經濟學、企業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還得到了旅游學科領域相關學者的關注?!糜纬鞘惺俏覈糜螛I發展的重要載體,表現出與自然界中的生物體相似的類生物性。不同區域所特有的旅游資源、市場、社會人文、經濟、環境等生態因子,共同構成了不同區域特有的生態位。而生態位可以看作是物種適應環境生存能力大小的環境效應的一種表示,因此,生態位方法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區域旅游城市的研究中。
二、相關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