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網絡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8 01:18: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電視網絡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有線電視網絡發展論文
一、有線電視的發展歷程
有線電視以其傳輸質量好、容量大、以及可雙向傳送等特點得到迅速發展,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在我國幾乎每個城鎮都安裝了有線電視網絡,截止2006年底,全國有線終端數已近17800多萬個(含賓館及商用樓),其中縣級有線電視用戶占了半壁江山,目前已成為我國廣播電視覆蓋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h級有線電視是從最早的共用無線電視系統發展而來的。從開始時230MHz隔頻傳送,300MHz、450MHz、550MHz鄰頻傳送已發展到750MHz鄰頻傳送體系;干線網從電纜為主向光纜為主發展,網絡結構普遍向HFC轉變;由于衛星廣播電視傳送的迅速發展,有線電視所傳送的電視節目也由初期10套左右,發展到20-30多套。在經濟文化發達市(縣),已在有線電視網絡上進行多功能開發。
但是,作為縣級有線電視網絡在起步時限于當時的資金,技術條件和初級階段用戶的需求等原因,所建的網絡存在很多問題,即先天不足,隨著網絡的擴大,頻道的增加,失真、載噪比及故障率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加之用戶對電視鑒賞能力的提高,新需求的萌發;國內外CATV新技術,新產品的迅速發展,特別是數字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進步,使得有線電視與通信、語音、圖像、數據之間的界限模糊,正互為融合,相互滲透,有線電視正由單向廣播式傳輸,向雙向交互式傳輸過渡,各地有線電視綜合業務網的建設正在有計劃地進行。因此,縣級有線電視網絡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適時地對已建網絡進行升級與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二、有線電視網絡進行升級改造的前提
1、凡不能滿足用戶需求,部分或者全部達不到指標要求的系統都有必要進行升級與改造。例如:
1)不能工作于鄰頻或指標達不到要求的前端設備;
三網融合下廣播電視網絡安全論文
1三網融合的概念及發展進程
目前已經進入到2015年,按照規劃2015年是三網融合業務全面實現的終點,三網融合業務也已經進入到實質性的融合階段。到目前為止,面對“大限”將至,廣電總局正在加快改革和融合的進程,積極加速推廣網絡數字化與雙向化,并提供一系列的舉措促進數字電視增值業務前端系統集成和建設、視頻點播系統集成和建設、條件接收系統集成和建設、網絡雙向改造和寬帶網絡建設、有線電視網絡終端智能化和標準化的建設,三網融合的進程加快,最終會推動三網的真正融合,滿足人們的電視、網絡、電信一體化、便捷化、高效化的需求。但是技術往往是一把雙刃劍,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的問題,尤其是三網的融合,互聯網絡更深入地進入到電信領域與電視領域,會面對更加復雜、開放的網路空間,網絡安全問題開始引起人們的擔憂,事實上,三網融合也給廣播電視的網絡安全帶來一定的困擾,尤其是網絡信息安全方面,下面會詳細解析并提出具體的應對策略。
2三網融合帶給廣播電視網絡安全的考驗
三網融合的通信網會變成一個業務齊全、功能強大、全球覆蓋的信息服務網絡,它是以IP協議為前提的,全部網絡都會以IP為基本協議進行分網與統一。
2.1網絡協議的漏洞與IP協議帶來的安全隱患
網絡協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隨著三網融合環境的改變,網絡協議的安全風險會加大,技術的不成熟、不健全,比如網絡認證技術的漏洞,就會讓黑客等危險分子乘虛而入,破壞和盜取信息,未來電視網與電信網都會IP化,這種不安全因素也會帶來威脅,因為IP協議本身就存在缺陷,網路攻擊者會利用IP地址欺騙、病毒、拒絕服務攻擊等技術入侵網絡達到破壞、盜竊等目的,等三網徹底實現融合后,這種IP協議的網絡安全隱患就會延伸到其他2個網絡領域。
有線電視網絡發展論文
摘要:有線電視以其傳輸質量好、容量大、以及可雙向傳送等特點得到迅速發展,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和完善是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有線電視網絡的升級與改造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本文以縣級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與完善做以探討,供同志們參考。
關鍵詞:有線電視;網絡完善;技術特點
我國的有線電視自90代初發展至今,無論是用戶規模,網絡技術以及網上多功能業務開發的水平都已在世界有線電視業界占有一定的地位。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在“三網融合”的大趨勢下,有線電視的發展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有線電視如何發展,先期建成的縣級有線電視網絡如何升級與改造,是這兩年全國有線電視業同仁最為關心的。
一、有線電視的發展歷程
有線電視以其傳輸質量好、容量大、以及可雙向傳送等特點得到迅速發展,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在我國幾乎每個城鎮都安裝了有線電視網絡,截止2006年底,全國有線終端數已近17800多萬個(含賓館及商用樓),其中縣級有線電視用戶占了半壁江山,目前已成為我國廣播電視覆蓋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縣級有線電視是從最早的共用無線電視系統發展而來的。從開始時230MHz隔頻傳送,300MHz、450MHz、550MHz鄰頻傳送已發展到750MHz鄰頻傳送體系;干線網從電纜為主向光纜為主發展,網絡結構普遍向HFC轉變;由于衛星廣播電視傳送的迅速發展,有線電視所傳送的電視節目也由初期10套左右,發展到20-30多套。在經濟文化發達市(縣),已在有線電視網絡上進行多功能開發。
但是,作為縣級有線電視網絡在起步時限于當時的資金,技術條件和初級階段用戶的需求等原因,所建的網絡存在很多問題,即先天不足,隨著網絡的擴大,頻道的增加,失真、載噪比及故障率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加之用戶對電視鑒賞能力的提高,新需求的萌發;國內外CATV新技術,新產品的迅速發展,特別是數字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進步,使得有線電視與通信、語音、圖像、數據之間的界限模糊,正互為融合,相互滲透,有線電視正由單向廣播式傳輸,向雙向交互式傳輸過渡,各地有線電視綜合業務網的建設正在有計劃地進行。因此,縣級有線電視網絡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適時地對已建網絡進行升級與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有線電視網絡技術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綜合介紹了北京有線電視網絡目前實施的系統組成,特別是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絡-HFC款待接入網的拓撲結構,及雙向傳輸的實現方式。
關鍵詞:線電視網絡同軸電纜混合網絡HFC雙向傳輸
l有線電視系統技術發展的階段性
中國有線電視開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今天,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廣播電視領域一支新興產業。中國有線電視技術從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到引進國外先進設備,系統技術水平發展很快。從VHF頻段、全頻道共用天線系統到750MHz、860MHz有線電視城域網系統,從同軸電纜傳輸到光纜、電纜、MMDS等多種傳輸技術的混合應用,從只傳輸模擬信號到模擬、數字信號的混合傳輸,從單向廣播網到雙向交互網絡。同時,先進的數據傳輸設備、數字傳輸系統以及計算機技術在有線電視系統中的成功運用,中國有線電視技術的發展日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今天已經確立了它在國家信息化結構框架“三網一平臺”的基礎網絡地位。有線電視技術先進,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我國有線電視的發展歷程,總體上看,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小型共用天線系統、大型共用天線系統和有線電視系統。
1.1小型共用天線系統階段(1975—1985年)
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建設論文
一、加快農村地區有線電視網絡建設的必要性
首先,從政策角度來說,加快新農村建設離不開有線電視網絡的建設,其建設覆蓋的范圍和規模會使得受益的農村數量呈幾何倍數的增長。新時期,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需要得到及時的解決,農民文化素質的提升刻不容緩,借助有線電視網絡,使得農民有機會獲得最多、最新、最全的有用信息,通過電視媒體的渠道感知外部社會對農業的需求,從而改進當地的生產生活。只有解決好當前網絡建設存在的各種問題,才能惠及更多的農民。其次,從服務型政府的要求來看,地方政府各部門應當充分利用有限的財政資源,特別在目前,各級政府在基于縮減財政支出原則上,科學合理的使用有線電視網絡建設資金,避免資金的閑置和浪費。最后,雖然數字電視(機頂盒)在農村的某些地區得到了推廣,但農民普遍反映價格昂貴,但是有線電視不存在此問題。對于偏遠農村地區來說,進行有線電視網絡建設的性價比更高。加快農村地區有線電視網絡建設勢在必行。
二、目前農村地區有線電視網絡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建設資金緊張。我國城市化水平不高,人民多集中在農村,地理位置較偏僻,如山區和丘陵地帶,這對于有線廣播電視網絡的建設增加了難度,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有線廣播電視運營成本高,前期的投入和后期的維護都會產生很多的資金缺口,使得建設的標準和規模跟不上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后期的維護也提不上來。(二)服務水平不高。有線廣播電視建設是惠及農民的一項重大舉措,農民借助有線廣播電視信息的傳遞,可以從中學到相關的農業生產技術以及各種農業資訊,這對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然而,目前網絡覆蓋還不夠全面,加之工作人員,如機務員、線務員等對農民的指導,對設備的維修和管理,對電視節目的制作和宣傳沒有統一的規劃和管理,這些問題也給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造成很大阻礙。(三)專業人才不足。廣播電視單位承擔著技術、管理和服務并舉的工作,由于工作專業性較強,需要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素質。但是,就目前農村地區的從業人員隊伍的配備上來看,專業人才十分缺乏,普遍反映出技能水平不高,對于設備的維護和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三、解決農村地區有線電視網絡建設存在問題的措施
新時期,新農村地區有線電視網絡的建設應當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按照相應原則,基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狀況,對農村地區的網絡建設進行合理的設計,保障網絡建設高質、高效。再者,農村地區有線電視網絡建設要按照由點及面、逐步擴張的原則。先建設好鄉鎮周邊區域,逐步的向著偏遠一點的村莊擴張,如此有助于實現管理的統一,提升建設的效率。最后,在農村地區有線電視網絡建設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本著精簡的原則,盡力減少財政支出,降低在建設過程中的各種無謂的損失。這就需要各個地方政府統籌安排,合理設計,積極的提供各項支持,才能保障建設的科學化實施。具體的建設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各級政府加強建設的資金補貼。農村地區有線廣播電視網絡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廣電部門對此項建設所注入的資金遠遠達不到建設費用標準,這就需要政府制定專項基金來支持此項工作,增加建設的預算,并且把相關的建設項目規劃到農村文化建設項目中,以保障建設工作順利的開展。同時,相關部門也應當對網絡建設重視起來,給予建設部門最多的政策優惠,為建設道路掃清障礙。(二)重視起人才在建設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專業化的人才有助于建設過程事半功倍,使得建設過程更加的科學合理。因此,建設專業化人才隊伍勢在必行。同時,應當加強對機務員和線務員的管理,定期的組織對人才隊伍的培訓和考核,保證其有能力承擔建設任務。(三)優化管理機制,明確各方責任。好的管理機制能夠為建設過程保駕護航,掃清建設道路上的一切障礙,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除了早期建設過程,后期的運營維護也需要強有力的管理機制。因此,廣播電視站應當根據實際的工作任務,制定相應管理條例,在農村各個地區設置線務員,及時的處理與有線廣播電視網絡有關的問題,并且定期的對線路進行檢查和維護。
有線電視網絡技術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綜合介紹了北京有線電視網絡目前實施的系統組成,特別是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絡-HFC款待接入網的拓撲結構,及雙向傳輸的實現方式。
關鍵詞:線電視網絡同軸電纜混合網絡HFC雙向傳輸
l有線電視系統技術發展的階段性
中國有線電視開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今天,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廣播電視領域一支新興產業。中國有線電視技術從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到引進國外先進設備,系統技術水平發展很快。從VHF頻段、全頻道共用天線系統到750MHz、860MHz有線電視城域網系統,從同軸電纜傳輸到光纜、電纜、MMDS等多種傳輸技術的混合應用,從只傳輸模擬信號到模擬、數字信號的混合傳輸,從單向廣播網到雙向交互網絡。同時,先進的數據傳輸設備、數字傳輸系統以及計算機技術在有線電視系統中的成功運用,中國有線電視技術的發展日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今天已經確立了它在國家信息化結構框架“三網一平臺”的基礎網絡地位。有線電視技術先進,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我國有線電視的發展歷程,總體上看,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小型共用天線系統、大型共用天線系統和有線電視系統。
1.1小型共用天線系統階段(1975—1985年)
有線電視網絡發展論文
摘要:有線電視以其傳輸質量好、容量大、以及可雙向傳送等特點得到迅速發展,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和完善是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有線電視網絡的升級與改造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本文以縣級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與完善做以探討,供同志們參考。
關鍵詞:有線電視;網絡完善;技術特點
我國的有線電視自90代初發展至今,無論是用戶規模,網絡技術以及網上多功能業務開發的水平都已在世界有線電視業界占有一定的地位。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在“三網融合”的大趨勢下,有線電視的發展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有線電視如何發展,先期建成的縣級有線電視網絡如何升級與改造,是這兩年全國有線電視業同仁最為關心的。
一、有線電視的發展歷程
有線電視以其傳輸質量好、容量大、以及可雙向傳送等特點得到迅速發展,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在我國幾乎每個城鎮都安裝了有線電視網絡,截止2006年底,全國有線終端數已近17800多萬個(含賓館及商用樓),其中縣級有線電視用戶占了半壁江山,目前已成為我國廣播電視覆蓋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h級有線電視是從最早的共用無線電視系統發展而來的。從開始時230MHz隔頻傳送,300MHz、450MHz、550MHz鄰頻傳送已發展到750MHz鄰頻傳送體系;干線網從電纜為主向光纜為主發展,網絡結構普遍向HFC轉變;由于衛星廣播電視傳送的迅速發展,有線電視所傳送的電視節目也由初期10套左右,發展到20-30多套。在經濟文化發達市(縣),已在有線電視網絡上進行多功能開發。
但是,作為縣級有線電視網絡在起步時限于當時的資金,技術條件和初級階段用戶的需求等原因,所建的網絡存在很多問題,即先天不足,隨著網絡的擴大,頻道的增加,失真、載噪比及故障率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加之用戶對電視鑒賞能力的提高,新需求的萌發;國內外CATV新技術,新產品的迅速發展,特別是數字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進步,使得有線電視與通信、語音、圖像、數據之間的界限模糊,正互為融合,相互滲透,有線電視正由單向廣播式傳輸,向雙向交互式傳輸過渡,各地有線電視綜合業務網的建設正在有計劃地進行。因此,縣級有線電視網絡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適時地對已建網絡進行升級與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城鎮有線電視網絡升級改造論文
摘要:主要介紹HFC網的回傳通道設計。
關鍵詞:HFC網絡系統;要求;設計
黑龍江省虎林市有線電視臺始建于一九九三年十月,承載著上千個有線電視用戶的互聯網業務。現就虎林市城鎮有線電視網絡系統升級改造(HFC——光纖/同軸電纜混合寬帶用戶網絡)工程立項、實施、運行及所獲取的效益做一全面的總結
1HFC網絡系統概述
HFC網絡結構的提出不僅解決了傳統的有線電視廣播業務,而且通過采用先進的光纖傳輸技術、數字傳輸技術和新型的網絡拓撲結構,增加了上、下行通道的傳輸能力,使HFC網具備了承載雙向交互式寬帶業務的能力。HFC接入網以其頻帶寬、容量大、成本低等優點,已成為有線電視系統的主要模式,同時也是多媒體寬帶接入網的最佳方案之一。因此,如何實現HFC網絡的回傳通道,是HFC網絡設計中非常關鍵的問題。
2HFC網絡系統的構成與基本原理
有線電視網絡發展論文
摘要:有線電視以其傳輸質量好、容量大、以及可雙向傳送等特點得到迅速發展,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和完善是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有線電視網絡的升級與改造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本文以縣級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與完善做以探討,供同志們參考。
關鍵詞:有線電視;網絡完善;技術特點
我國的有線電視自90代初發展至今,無論是用戶規模,網絡技術以及網上多功能業務開發的水平都已在世界有線電視業界占有一定的地位。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在“三網融合”的大趨勢下,有線電視的發展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有線電視如何發展,先期建成的縣級有線電視網絡如何升級與改造,是這兩年全國有線電視業同仁最為關心的。
一、有線電視的發展歷程
有線電視以其傳輸質量好、容量大、以及可雙向傳送等特點得到迅速發展,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在我國幾乎每個城鎮都安裝了有線電視網絡,截止2006年底,全國有線終端數已近17800多萬個(含賓館及商用樓),其中縣級有線電視用戶占了半壁江山,目前已成為我國廣播電視覆蓋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h級有線電視是從最早的共用無線電視系統發展而來的。從開始時230MHz隔頻傳送,300MHz、450MHz、550MHz鄰頻傳送已發展到750MHz鄰頻傳送體系;干線網從電纜為主向光纜為主發展,網絡結構普遍向HFC轉變;由于衛星廣播電視傳送的迅速發展,有線電視所傳送的電視節目也由初期10套左右,發展到20-30多套。在經濟文化發達市(縣),已在有線電視網絡上進行多功能開發。
但是,作為縣級有線電視網絡在起步時限于當時的資金,技術條件和初級階段用戶的需求等原因,所建的網絡存在很多問題,即先天不足,隨著網絡的擴大,頻道的增加,失真、載噪比及故障率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加之用戶對電視鑒賞能力的提高,新需求的萌發;國內外CATV新技術,新產品的迅速發展,特別是數字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進步,使得有線電視與通信、語音、圖像、數據之間的界限模糊,正互為融合,相互滲透,有線電視正由單向廣播式傳輸,向雙向交互式傳輸過渡,各地有線電視綜合業務網的建設正在有計劃地進行。因此,縣級有線電視網絡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適時地對已建網絡進行升級與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農村廣播電視網絡建設論文
1農村廣播電視網絡建設的存在問題
1.1農村廣播電視缺乏針對性的系統化信息。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地理環境等的特殊原因,農戶居住比較分散,再加上交通問題,所以,農戶主要獲取信息的渠道就是通過廣播和電視。但是在農村這兩者之間缺乏一定的互動性,廣播和電視相對獨立,沒有一個統一的體系,當地對廣播和電視的投入也還是比較大,但收效甚微,造成投入成本過高,最終使得廣播電視行業在農村的發展很受限制。而且,在信息服務上也缺乏一定的相關技術人才,團隊的整體素質水平和技術水平不高,阻礙了廣播電視的機一部推廣??偠灾?,在農村,廣播電視的服務質量不高,導致農戶對其不怎么重視,缺乏具體的針對性。
1.2農村廣播電視的主導作用弱化。多元化的社會為農村的發展帶來很多機遇,新媒體的崛起不但影響著城市市民的生活,同時也走進了廣大的農村家庭。新媒體強大的互動性和信息傳播效果好等優勢逐漸在媒體行業占據主角地位,同時也將自己的觸角伸向了廣袤的農村。就現在而言,很多農戶都會使用手機,大部分都開始使用智能手機,而且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學會使用網絡電腦等客戶端,并且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這使得本來就存在有傳播問題的廣播電視的地位開始在農村逐年下降,自己的受眾和農村市場逐漸在減小。另外,鄉政府對廣播電視的不重視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很難進一步開展廣播電視工作,缺乏實質性的傳播。因此,農村的廣播電視目前處于一個非常不利的地位,新媒體有逐漸在農村取代廣播電視的地位趨勢,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致使廣播電視在農村的開展難度逐漸加深,發展步伐開始緩慢下來。
1.3農村廣播電視管理混亂。農村廣播電視管理出現混亂,主要原因是內部和外部兩方面造成。就廣播電視內部而言,管理者沒有建立完善系統的管理體制,工作職員的任務分工不明確,職責不明晰,沒有統一的服務和傳播理念。同時固步自封,沒有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新技術、新設備,不與時代和國際接軌,仍然坐井觀天,思想觀念沒有得到徹底改變和改造,缺乏強有力的管理體制。就外部而言,就是當地政府的不重視,致使廣播電視在發展中缺乏資金和人才的引進,導致廣播電視的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低下,團隊作風不良。再加上農戶的認識不夠,或者說由于新媒體出現的緣故,更是對廣播電視有視無睹。這些原因綜合下來的結果就是得不到重視,也就沒有工作的積極性,談不上改善現狀情況,更談不上進行管理體制的改良,造成廣播電視內部的管理混亂零散。
1.4農村基礎所限,全面建網難度大。就廣大的西部農村地區而言,農村基礎十分有限,這就造成全面建網難度大,也就是第一部分所說的,難以實現全面的工作狀態,造成農村服務面存在空白區,影響整體的服務質量。所以,農村廣播電視工作仍面臨艱巨的任務,需要在人力物力上提供足夠支持。同時,在有限的基礎條件下,資金的投放又存在不足,這就造成農村廣播電視工作面臨無資源、無條件的境地,也是今后農村廣播電視工作需要解決的問題。
2我國農村廣播電視工作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