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畫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1 12:30: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兒童繪畫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兒童繪畫美育教育論文
一、兒童學習繪畫的美育教育意義
1.繪畫培養兒童的創新能力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具有很多的未知性,他們思維敏捷,正是接受系統繪畫美術教育的關鍵期。繪畫能夠讓兒童進入到想象的天堂,能夠促進他們感情領域和創造能力的發展。通過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有效地指導兒童繪畫,讓他們一點一滴成長,由開始的胡亂涂鴉,到后面的應付自如的繪畫,進而有效地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
2.繪畫陶冶兒童的高尚情操。
兒童繪畫對培養孩子們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會有較佳的促進作用。孩子們充滿求知欲、好奇和生機,他們愿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但是由于他們的年齡較小,他們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較為有限,而通過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有效地指導兒童繪畫,能夠讓他們在繪畫中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陶冶他們高尚的情操,健全他們完整的人格,還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3.繪畫培養兒童堅強的意志。
童心繪畫看兒童美術教育
自此,米羅整日郁郁寡歡,經歷精神疾病之后,父親不再寄望他做金飾品貿易,米羅便重新開始了他的藝術之路。作為超現實主義的一員,米羅的一生并沒有像達利、畢加索等其他藝術家一樣狂放不羈、離經叛道。他一反“天才必放蕩”的慣例,一直沉默、寧靜,只是持續地努力,不斷地創作。他自己也不想去給他的藝術生涯加以神秘化,讓他帶上公眾所喜歡的魔力。
米羅是一位多才多藝且多產的畫家,畫風多變,然而童心是他作品永恒的語言。他用自己的童心表達了無數的“夜晚”,很多人也把夜作為米羅的象征,神秘夜晚中的鳥、女人、星星等。米羅知道欣賞夜晚,他熱愛可望而不可即的星星,與星星神乎其神地融為了一體,并把夢幻夜晚中的自由、清新和率真、幽默的童趣賞賜給我們。欣賞米羅的繪畫,會發現米羅的繪畫很像兒童畫,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快樂,因為在他一生的90個春秋里,米羅從未走出童年。米羅不單單用兒童畫中的象征性符號來作畫,還用兒童般的鮮艷色彩及超脫現實的想象來描畫他心中的西班牙。作畫時,米羅將自己多年的經驗融入點、線、面中,直到最終和他的天真融合為止。米羅的藝術體現了他對現實的超越,也引發了社會對美術教育不同的看法,很多人小時候就接受美術學習,可仍有一大批人提起筆來就說“我不會畫畫”,那是因為我們從幼兒時期接受的就是模仿性的繪畫訓練,這種訓練不僅來自學校的老師,也歸功于家長。很多家長,都被一個“病毒”感染著,那就是畫得越像就越好。他們把美術當成一種技能,畫得像才是學得有成績。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訓練常常是被模仿性繪畫完全扼殺了。兒童有很多心靈上的感知、情感的表達和主觀意識的觀察。
小孩子觀察一個事物并不是照相機式的觀察。一根線條,在成人眼中是再平常不過的,但在孩子的眼里,有時卻是一個世界,一個動人的故事,也可能是媽媽的手臂和每天放學回家的公路,這就是兒童的詩意世界。兒童在繪畫的時候,成人不應該干擾他們,因為他沉醉在自己童年的夢想里,那是他生命最重要的時刻。成人在面對米羅的繪畫作品時,常常會利用他們積累的知識從構圖、色彩等方面分析米羅的繪畫。但米羅基金會指出,在欣賞米羅的作品時,孩子比大人更能看懂米羅的畫,兒童對米羅的畫的理解也是更加貼近,因為米羅是用童真在畫畫。在思維世界中,成人是理性的、邏輯的,成人的很多思考是被客體所束縛的,而孩子的思維是感性的、自由的,孩子的頭腦不是1+1=2的模式。兒童常常將經驗自由轉化為具有獨創性的視覺解釋,所展現的并非是寫實情景。我們常說“大人者不是其赤子之心”,意思是長大后有人獲得了博士學位,有人成了精英階層,這叫大人??墒谴笕苏卟皇涑嘧又氖窍M覀儾灰ズ⑻釙r的天真、單純,不要失去一顆童心,如果大人失去了他的初衷,那么成人世界的理性并非是完整的。因為,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并不證明我們有創造力,創造力是類似孩子的單純,米羅的畫使他永遠保有赤子之心,始終保存孩子的天真和純潔,他永遠在畫自己童真的世界,他在他的世界里畫出了滿天的星辰。米羅本人就是個夢,如他所講述的那樣:“睡著的時候從來不會做夢,只有醒著的時候才做”。
米羅的繪畫帶給我們非常重要的影響,不僅是畫作本身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的“童心”常幫助我們穿過成人的功利觀念,刪除腦海中的偏見,找回孩子時的快樂的起點。在兒童美術教育中,教師和家長應該尊重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保護兒童天真爛漫的直覺表達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因為在美的世界里,成人常常是輸給孩子的。
作者:劉磊 單位:西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兒童美術教育及相關知識拓展
摘要:目前,兒童美術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家長的重視。如何正確地開展兒童美術教育,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該文探討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如何開展兒童美術教育、評價兒童繪畫作品并進一步拓展兒童美術教育。
關鍵詞:兒童;美術教育;拓展兒童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兒童美術教育更是受到教育界和廣大家長的重視。如何正確地進行兒童美術教育和實踐,并從整體的角度進行綜合延伸,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兒童美術教育及方法探討
筆者認為,兒童美術教育不是單純的職業教育,也不是專門傳授繪畫技藝的教育,更不是僅僅以培養畫家為目的的教育。兒童美術教育是提升兒童整體素質的教育,是對兒童的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進行的綜合教育。讓兒童參加美術活動并不是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只是手段和方法。兒童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兒童的記憶力、想象力、觀察力、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兒童對文字、語言等還不能熟練掌握時,教師可以讓兒童借助美術表現并抒發自己的意念和情感。兒童美術教育的價值更在畫外,也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加強美術教育,能夠陶冶兒童的情感和情操,培養他們的人格,使其具有美的靈魂,成為更完善的人。兒童美術教育還可以使兒童獲得內心的平靜,保持穩定情緒。兒童大都活潑好動,其通過繪畫可以發泄情感,緩解緊張情緒,使心情更加平靜、愉悅。兒童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兒童堅韌的性格,讓兒童有追求的目標,使他們有上進心和自信心;還可以鍛煉兒童的耐心、毅力,使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不被成功和失敗的情緒左右,培養兒童積極探索的精神。繪畫可以體現兒童的認知能力,反映兒童的情感、審美趣味和人格素養。教師不僅要向兒童傳授繪畫技巧,還要引導他們學會自己創作。兒童通過繪畫把腦海中的意象、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描繪出來,表現他們的思想、感情、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兒童的繪畫能力是按照一定的軌跡發展的,每名兒童的繪畫能力發展雖然有快有慢,但發展的次序不會顛倒。剛開始學習繪畫時,他們只能畫一些沒有形象的線,漸漸開始有意識地表現事物,這時還看不出他們表現的具體形象;接著發展為用象征符號表達意念,進而能創造個性化的繪畫語言表達感情,最后能真實地表現物象。
兒童繪畫活動可以是兒童進行的游戲,也可以是一種創作活動。兒童畫畫一般只圖自己高興,并不考慮是否需要畫出一幅作品。他們用畫宣泄自己的情感,隨意畫出困擾他們的事情和問題,通過繪畫表達他們快樂的心緒。兒童通過繪畫宣泄心情,促進他們身心的和諧發展。因此,教師和家長可以把兒童繪畫看成了解兒童的窗口,從他們的畫中了解他們的認知能力,把握他們的情感、心緒、性格、興趣和愛好,從而進一步關心和教育兒童健康成長。兒童繪畫是其自我表現的一種方式,不論年齡多大的兒童,都應被看成是一個完整的人。兒童通過繪畫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興趣。兒童畫是兒童在生活中觀察、體驗、思考生活后表現出來的感受。教師和家長應多給予理解和尊重,不應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衡量兒童的作品,更不要主觀干預兒童的創作。繪畫反映兒童智力的發展水平。早期繪畫教育能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教師和家長及時讓兒童接受繪畫教育、參加美術活動,對兒童的成長是十分必要的。
學前兒童繪畫教學研究
臺灣學者陳武鎮說過“美術教育是一把雙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學生極易成為教學內容與教師偏好的奴隸,難以掙脫,有幸掙脫,亦已身受傷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結果,卻常見學生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學習的過程空有刺激而沒有收獲?!盵1]106COX關于教師為3~8歲兒童繪畫提供幫助作這樣的闡述,即,教師直接把方法交給兒童或無任何批判地“什么都行”的態度都是不可取。教師應通過與兒童的交流,提出有建設性的幫助才是真正有助于兒童的創造力發展。[2]
總之,在思考兒童繪畫教育時,過分強調兒童繪畫技能技巧的掌握或是僅強調兒童的主體性,對兒童繪畫技能教育避而遠之,放任自流的現象都是不可取的,應講究兩極之間的平衡。可許多成人在尊重兒童的主體性和為兒童繪畫提供有效幫助之間無法很好地掌握平衡點?!皩W前兒童的畫與成人的畫相比,就像現代人與幾萬年前原始人的畫的差距一樣,是難以比較??稍S多成人往往無法承認這區別,總是把成人的畫灌輸給兒童。成人的畫雖是面向兒童的畫,但卻是成人的畫。兒童從成人那里學到畫,看去似乎高興,但自己獨自作畫時,只是畫成人教給他們的畫,自己想要表達的畫卻無法自由地表現,無法體驗表現、創造的快樂?!盵3]15不能自由地表現,創造性不能得到綻放,這是兒童的不幸。因此,有必要對兒童繪畫教育進行深刻的探討。
一、學前兒童繪畫的本質
“審美創造是指創造者在一定創造欲望推動下,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聲音等藝術語言,加工、創造出可感的形象,以表達其審美感受的過程?!盵4]341兒童繪畫是一種審美創造活動。因此,可將兒童繪畫活動理解為是主體對客體的感知,并溶入主體的情感和想象,加以加工、創造,形成獨特的內在圖式,并在主體的一定創造欲望的推動下,最后用色彩、線條和構圖等藝術語言,將其表達之的過程。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教授AnneCambier認為兒童的繪畫性質及意義是:繪畫伴隨著兩方面的活動,一方面是畫手,勾勒出畫,另一方面是欣賞人,看了畫,給予畫社會性意義。關于第一方面,畫手勾勒出畫,也就是畫是對自己是什么樣的人的闡述。因為繪畫的動作是自己的動作,所畫的線條是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思考,自己內在瞬間的發現。關于第二方面,欣賞人賦予畫社會性意義,也就是畫是對客體的描述。這里的欣賞人可以是自己或是別人。比如當兒童關于自己的一幅畫,“這是媽媽”作這樣的解釋時,兒童給予自己的畫社會性的意義,畫成了實現交流的一種手段。畫的命名總是在其社會文化背景中進行的。[5]13-14因此,可以明白兒童的繪畫具有二重性,即繪畫是欣賞人與畫畫人間對話記號,是社會文化要求與自己內在空間要求的混合體。繪畫這視覺領域中的“語言”和語言領域中的語言一樣,是“自我”存在的一種形式?!爸灰巧硇陌l展正常的兒童,在他能用筆進行隨意涂抹的瞬間起,就自發地運用‘美術語言’表現自我?!盵1]25
二、影響學前兒童繪畫的因素
(一)繪畫與兒童身心發展水平
兒童美術教育研究論文
美術教育作為促進兒童智力發展和培養各種能力的重要手段,已為人們普遍認識和重視。然而美術教育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科。有其獨持的教育規律,在兒童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如能科學地將美術教育知識傳授給他們,將會對兒童知識面的拓寬、想象力的豐富、形象思維的發達、創造能力的增強都有好處。
一、兒童繪畫心理的正確認識
兒童繪畫心理的發展有著他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僅由心理發展的階段性所決定,而且兒童繪畫的發展狀況同樣也是呈現出鮮明的階段性。我們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兒童繪畫發展中各個階段的特性,才能根據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而去制定相適應的教育方法。在這里我們根據兒童小學階段的心理發展狀況,把兒童繪畫心理分成三個階段,即初級階段(1-2年級),中組階段(3-4年級),高級階段(5-6年級)。首先我們看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是兒童由以游戲為主的學習方式,轉為以學校正規教育為主的學習生活的開始。在這個階段,作為教育者所面臨的最主要課題,就是如何把兒童在入學前的自由式即興作畫的熱情引導到正規學習中去,要達到這一目的,除了教材要適合此階段兒童的興趣外,師授課方法要正確得當。因為這個階段的兒童剛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一方面對這種正規的學習方法感到新鮮好奇,才能得到教師的認可,因而這一時期教師的教學宜以正面鼓勵和耐心細致的引導為主,如果因授課方法不當,激不起兒童的學習熱情,或是指責過度,無疑將會使他們中斷繪畫的興趣,給以后的學習帶來困難。
兒童在進入三、四年級后,即前面所說的兒童繪畫心理的中級階段。這個階段被人們稱作兒童繪畫的轉變期或過度期。在這一階段,他們的繪畫水平是不穩定狀態。因為這時期的兒童基本上能看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此時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具備。無法解決諸如物體的結構、比例、色彩等問題,因而作畫的興趣下降,缺乏以前的那種熱情和信心,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這顯然是兒童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過度階段。在這個時期,教師如不注意引導,過度指責,容易導致大批學生對繪畫失去信心和興趣,所以當兒童進入這個時期,教師一定要及時給予指導,通過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方式,如走出課堂、多增加寫生和速寫的練習,這對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和順利度過這一時期是很有幫助的。
兒童進入五、六年級,這是兒童繪畫心理的高級階段。在這一時期,兒童在抽象思維方面已得到了很大發展,愛好美術的同學此時熱情更高,他們對形體的觀察理解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常規教育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這樣教師就需對這階段的學生教育要有所區別,除了傳授課堂知識,在課外對愛好美術的學生要系統地傳授一些理論知識和繪畫技巧方面的知識,特別是寫生能力的訓練。
二、兒童基本繪畫技能的培養
左江花山巖畫在兒童美術教育的運用
摘要:花山巖畫是廣西重要的巖畫類世界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ㄉ綆r畫被認為是駱越先民的涂鴉之作,也被稱為人類童年時期的作品,其內容純樸和富于想象力,是對現實的一種浪漫的表達。花山巖畫可以作為一種美術資源用于兒童美術教學中,在其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通過多種教學途徑培養兒童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和觀察能力。
關鍵詞:左江花山巖畫;藝術價值;兒童美術教育
一、兒童美術教育概況
兒童繪畫學習的發展過程一般分為七個階段:涂鴉期(1.5到3歲)、象征期(3到5歲)、意象期前期(5到7歲)、意象期后期(7到9歲)、萌生寫實期(9到11歲)、推理寫實期(11到13歲)和仿成人寫實期(13到15歲)。即使繪畫能力超常的兒童也要經歷以上幾個階段,只是在實踐過程中不是完全對應。兒童美術教育應注重兒童美術學習能力發展的規律,根據兒童美術學習的需求和各個階段的特點,開發其美術能力,包括對繪畫的興趣、想象力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不能以成人美術創作活動的標準要求兒童,挫傷其對于繪畫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往的兒童美術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如:較少地注重學生學習繪畫的階段特征,忽視其繪畫的真實需求;對兒童的想象力、學習興趣、創造力等引導和培養不足;等等。繪畫對于兒童是一種娛樂活動,教師應注重兒童繪畫興趣的培養和想象力的提升。兒童的繪畫學習是一個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是一種與世界互動的過程。兒童繪畫是兒童自然天性的一種反映,是兒童對故事的一種圖畫式語言,反映了兒童的思維活動和思想感情。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兒童繪畫教育,保持交流和研究,教師和父母要注重這種交流,給予兒童積極的回應,而不是批評、忽視和指責。
二、花山巖畫在兒童美術教學中的教學價值
花山巖畫圖案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被認為是駱越先民的涂鴉之作和人類童年時期的作品,其美學價值已經得到了國內外的認可?;ㄉ綆r畫在創作上具有童真、純樸和想象力,是對現實的一種浪漫的表達?;ㄉ綆r畫中的部分圖像符號,可以作為一種美術資源用于兒童美術教學?;ㄉ綆r畫在造型上追求左右對稱、比例協調,符合兒童的審美需求。在色彩上,紅色是兒童常用的繪畫顏色,兒童在認知和繪畫表現上,常常將太陽、花朵、衣服、臉蛋等涂上紅色,是因為紅色是他們最早接觸和喜愛的顏色之一?;ㄉ綆r畫圖案的紅色元素是駱越先民生命意識的體現,與舞動的圖案結合,讓人感到一種生命的活力?;ㄉ綆r畫的圖案形象被廣泛運用于城市景觀、建筑物、旅游紀念品等裝飾。在崇左地區,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附屬幼兒園的建筑物中也裝飾了大量的花山巖畫圖案,兒童長期生活在充滿花山巖畫圖像的環境中,隨著年齡的增加,對于花山巖畫的文化內涵有越來越深入的了解。兒童時期對于花山巖畫圖案的繪制經驗和運用研究,有利于兒童在未來的繪畫設計工作中增加文化自信和認同感,從而在繪畫創作或者產品設計時潛意識地融入花山巖畫的美術元素,提升作品的民族文化元素和特色,花山巖畫元素也因此成為地區內繪畫和藝術設計的文化之根。在繪畫或者設計產品時,借鑒花山巖畫的造型、色彩、整體圖案、圖案組合,或者將圖案按照表意的需要重新組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在繪畫學習中把握事物的形式和通過形式認識事物的能力。
現代藝術在學前兒童繪畫教學的運用
摘要:現代藝術是指20世紀初發展而來的現代美術流派如立體主義、野獸派、超現實主義等,是這些藝術流派的總稱。本文從現代藝術的三個代表流派的主要藝術家畢加索、馬蒂斯、達利入手,從他們的藝術創作理念中汲取對兒童繪畫表現的新認知,以此來論述現代藝術中的畫面構成形式對兒童繪畫教學實踐運用的啟示。
關鍵詞:現代藝術;構成形式;兒童繪畫;教學實踐
自古以來,藝術就具有教化功能,但是依然有著其局限性。在2018年11月2日舉行的國際美術教育大會上,卡維奇提出:“藝術教育的社會職能,就是要推動藝術融入社會以及社會平等?!碑斚滤囆g職能的轉變,藝術教育的普及,對兒童繪畫教育的發展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兒童繪畫教育不再僅僅依賴于校內的小環境,而是包括校外的家庭、社會、文化、自然的大環境的總和。
一、現代藝術的畫面構成形式在學前兒童繪畫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一)立體派與學前兒童繪畫教育
巴勃羅·畢加索(PabloPicasso,1881—1973)是立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期畢加索的繪畫還是以寫實為主,他曾經說過:“我在十幾歲時畫畫就像個古代大師,但我花了一輩子學習怎樣像孩子那樣畫畫?!彪S后他經歷了藍色時期和粉色時期的探索,開始轉入立體主義時期。他的立體主義風格探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受到了塞尚和勃拉克的繪畫思想的影響。塞尚率先提出用柱形、球形、錐形等幾何圖形去將物體的形狀進行概括,強調畫面的結構感,拋開精確透視法,呈現多個角度的透視進行統一構圖。這一理念的提出,對現代藝術流派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畢加索受其啟發,摒棄傳統透視關系,讓物體的形脫離了寫實的成分,注重畫面的總體設計,使得畫面變得更加具有表現意味。我在兒童繪畫教學實踐中發現,兒童尤其是幼兒對于繪畫的啟蒙都是從簡單的幾何圖形開始的,他們區分觀察對象基本不注意細節,而是從大的體積出發,把物體的形概括化。在幼兒園,我們經??吹叫∨笥褌冇脠A形來概括人物的頭,用長方形和橢圓形來描繪人物的身體和腿,以及畫面中人物的雙重透視關系,這些都與畢加索的畫面構成表現類似。在立體主義時期,畢加索開始用多面的抽象的形狀和空間去表現事物,將三維空間的事物假想成四維空間,比如側面像能看到整張臉的五官,如他的代表作《哭泣的女人》。在兒童的繪畫作品中我們也能看到這種表達方式,這跟兒童的觀察方式有關,在他們的認知里,人有兩只眼睛一個鼻子一個嘴巴,他們對事物的寫實表現,完全再現了他們所了解到的客觀事物的一般性特征,是知覺形式的再現。
高職學前教育美術教學思考
摘要: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是一門核心專業課程,該文作者通過思考與分析教學過程,結合兒童繪畫心理指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試圖從實際教學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教學;兒童繪畫
美術課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社會對應用型學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往的美術教學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只有立足于符合兒童繪畫心理發展特征的美術教學,才能使未來的學前教育者適應崗位的需要。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現狀
1.美術課教學目的不符合兒童繪畫心理特征。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旨在提高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兒童對美的感受、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兒童良好個性的養成和全面發展?,F階段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部分美術教師的教學目的不明確,采取以往的教學模式,即教師示范與學生臨摹,學生的想象空間與自主表現能力被教師的模式化符號取代了。作為未來的學前教育者,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后容易模仿他們的老師,不利于培養兒童的創新能力。因此,學前美術教育應該把激發幼兒審美情趣、對事物的求知欲和表現欲作為美術教育的出發點,使美術教育成為塑造完整的人的教育。2.美術課教學主要內容不符合兒童繪畫心理特征。高職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內容主要是繪畫、手工和美術欣賞等。其中繪畫是基礎,繪畫教學又以簡筆畫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簡筆畫是通過目識、心記、手寫等活動,提取客觀形象典型、突出的特點,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簡潔、洗練的筆法,表現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識性和示意性的繪畫,即成人創造的模式化的符號。關于兒童學習簡筆畫利弊問題的討論較多,美術教育界大多數專家、學者已經取得了如下共識:簡筆畫違背了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規律;易使兒童形成心理定式,不利于兒童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觀察方法;不利于兒童想象力的提高和個性的培養;容易使兒童走進平面表達的死胡同。3.美術課教學形式不符合兒童繪畫心理特征以往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教學常常采用從示范到臨摹的教學形式,這種方式不僅忽略了兒童感受美與創造美的能力,更給將要走上講臺的幼師留下效仿模式,使其在將來美術教學中也采用教師示范、學生臨摹的模式。兒童美術教育是以美術手段引導兒童去認識世界、感受世界、表現內心的一種素質教育手段,美術教育活動應該圍繞激發兒童學習熱情,教會兒童認識的方法,以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為主。美術教育中的個性和創新是永恒的主題,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未來的學前教育者,教師應該以幼兒的發展為導向,提高幼師生的認知能力、鑒賞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使其了解兒童繪畫的心理特征和發展規律,樹立正確的美術育人目的觀。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改革建議
美術教育的誤區與匡正
摘要:家長和社會的價值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左右著社會、學校、培訓機構對美術教育的引導方向和引導形式。鼓勵和保護兒童在繪畫中闡述自我的勇氣,尊重規律,學會等待,才能夠達到順應兒童自然生發的精神狀態。
關鍵詞:美術教育;兒童精神活動;繪畫自然狀態;異想天開
一、當下美術教育的誤區
隨著社會和家長對美術教育的日益重視,各種美術培訓機構和培訓中心如雨后春筍般地成長起來。各種名目繁多的級別不一的冠名美術大賽和評獎目不暇接。作為研究兒童美術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一味地站在專家的角度來要求全體家長和教師與我們的研究方向保持相對應的水準,也不能站在道德的角度來指責培訓機構不完善的培訓目標,而是順應美術教育的基本原則,提升美術教師的綜合素養,普及社會對美術初級教育的知識,幫助家長更科學理性地看待兒童成長的各個時期的各種能力和學習的漸進順序。
(一)不能主動了解兒童繪畫作品的“小世界”中蘊涵的兒童精神的“大世界”
兒童發散性思維與成人藝術創作靈感的思維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藝術家的創作靈感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記錄下來,并在藝術創作方法的輔助下,逐漸生成一種作品的形式呈現在人的面前。兒童的異想天開則是“不需要記錄和呈現”的純思維形式,是一種無關后果和結果的創意思維,無拘無束成為它的特質。這種無邊界限制的思維才真正體現兒童發散思維的可貴性。兒童這種有稚趣的世界是奇異的,是兒童內心自發的,精心構建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包括對形狀、聲音、可見的、無形的都與成人社會現實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格格不入。而這些格格不入并不是脫離了他的生活和經歷,這種思維自由地行走在成人與兒童交流之間的一個“真空”的空間,這個空間是“小孩子的大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所有的景象和發生的事情都會從一個小小的“精靈”的頭腦中散發出來,看似漫無邊界的無序世界,卻由著一個小孩子自主地掌控著。因此,我們會看見兒童蹲在樹底下,面對地上的螞蟻或其他事物時的喃喃自語,或者一個人在空曠的場地上轉圈、瘋跑或者用粉筆在墻面地面或者紙上肆意圖畫,這些過程無法用成人的思維去理解。但又是每個成人都曾經歷過的階段,顯然這些過程都是無形的,隨意的,快逝的,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形成也沒有必要形成有形的創造結果。在兒童早期的繪畫作品中出現的非理性構成畫面以及非專業性的色彩構成,還有沒有顧及到的人物與環境關系的畫面,彰顯的一定不是作為“作品”的結果,其實更像一個訴說的過程:雖無思想,但充滿意識,讓每個兒童解讀自己看似任意的作品時,兒童的思路一定是清晰的,在所有無序無形的形象下都隱藏著一個個環環相扣的情節,看似那么不可思議,看似那么不確切、不成熟,但這些都是真真切切地存在于兒童的異想天開的思維中。兒童正是通過繪畫或者其他散發形式來表達自己,傳達人類發自天性中的詩意。
兒童美術教育地位分析論文
【關鍵詞】直覺兒童美術教育傳統美術教育視覺訓練視覺表達
一、直覺在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地位
直觀知覺和理智分析路人類的兩種認識程序,兩者相互配合發揮作用。直覺是一種為感性活動所專有的認識能力,兒童的認識主要靠直覺發展,尤其在藝術活動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導地位。兒童依靠直觀知覺作畫有以下特點:
(一)兒童依靠直覺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兒童觀察物象時眼睛最先接觸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現象,而是接受視覺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們把吸引了他們注意力的東西加以選擇和強調,從而表現出對象的特征。從審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質。比如4歲幼兒看一輛車,他知道車身近似方形,車輪是圓形,這是車的基本特征,盡管有時他們在一個方形下面畫許多圓,但仍能看出這些圓是代表滾動的車輪,在這里數量并不重要;兒童畫鳥時畫一個橢圓代表身體,在圓的一端有時用三角形,有時用線代表喙,在圓的上下兩側畫兩條線或畫兩個三角形代表翅膀??梢?,兒童年齡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隨著兒童年齡增加,他們的觀察記憶力增強了,所表現的物象也越復雜,越接近真實。他們表現形的能力由簡單到復雜,這是他們認識發展的自然過程。
人類認識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感覺器官。通過直觀感受發展認識是兒童認識發展的重要方面。藝術要求兒童注意世界的具體特征,不僅表現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現個性。藝術表現要求不是畫物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有個性特征的物象,是這個物象和那個物象的區別。因此,在藝術教育中不斷啟發和引導兒童去注意觀察和區別各種物象的具體特征,通過直觀感受發展認識,提高藝術表達能力,把兒童從概念化的表現中解放出來,起十分重要的任務。
(二)兒童依靠直覺能創造性地表現視覺意象兒童的早期藝術形式,含有高度抽象的幾何圖形,它們并不是對大自然的復制,而足對大自然本質特征的反應,有人認為這樣的概念不可能產生于觀察過程本身,它只可能是更高級的、非觀察性的層次上推敲的結果,他們認為兒童對現實情況的思維不是靠直接的感覺,而是靠非感性的智力的升華。其實,兒童與成人的藝術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維活動。概括在所有的知覺中都會自動發生,因為簡化的形象是被記住的形象,兒童所表現的視覺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觀需要上。比如,兒童畫一條公路上行駛著的車輛時,運用折式構圖,在一條線的上下畫出兩個天空,來往的車輛和行人上下顛倒地畫在這條線上。再如,兒童畫一個人在洗頭發,他把伸進盆里的頭和地面用俯視表現,以便讓人看清洗頭發的情景,把人的身體用平視表現,以表示人站立的動態。所以,兒童在表現世界的根本性結構特征方面,具有非同尋常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