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0 01:50: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六年級語文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3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詞。

2.進一步了解詩詞的有關知識。

3.借助字典和課本注釋理解詩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詩詞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熱愛自然、歌頌自然的情懷,感受自然的美好。

二、教學重點:

1.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愛戀之情;

2.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三、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體會詩人的豐富情感。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搜集詩人資料及詩詞的背景資料。

2.詩詞作者圖片與文字資料課件;水中間的小塊陸地圖片課件;三首詩詞意境圖片課件。

學生準備:熟讀本課古詩。

教學過程

一、精彩回顧,激發興趣

1.背誦《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板書課題。

3.釋題:西江月(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是詞的題目:晚上走在黃沙嶺的山路上的所見所聞。

4.介紹宋詞:宋詞是繼唐詩后的一種文學體裁,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子,叫做“詞牌名”。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

5.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詞牌名。(如:如夢令、清平樂等。)

6.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地名,就是黃沙嶺,在今江西上饒的西面,那兒風景優美,農田水利條件好。本文作者辛棄疾遭貶職后在那兒多年閑居,對那一帶非常熟悉。

7.本課三首詩詞都寫了自然風光,那么辛棄疾的詞是如何描寫的呢?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到辛棄疾怎樣的詩詞風格?

設計意圖:由詩及詞,學生由自己的學習儲備進入新的學習領域,把了解詩詞風格作為本課的學習目標之一,富有挑戰性,能激發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品讀詞句,感悟內容

1.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試著畫出節奏。

2.照著老師的樣子朗讀這首詞。

3.品讀上闋:

(1)出示內容: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2)自讀自悟:

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動你所有的感覺器官,欣賞這美麗的夜景,把作者看到的、聽到的分別用不同的符號標注出來。

(3)交流:

①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稻子。

聞到的:稻花香。

想象豐收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出示豐收的圖片,圖文對照,理解詩句意思。

②聽到的:蟬鳴、蛙聲。

(4)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夏夜?(清幽、靜謐的夏夜。)

(5)配樂有感情朗讀,前兩句讀出“幽”,后兩句讀出“喜”。

朗讀時,前一句語氣輕一些,后一句語調上揚,突出欣喜之情。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樣?(興奮、愉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4.品讀下闋。

(1)過渡: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如讓人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著走著,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自讀下闋,在腦海中勾勒畫面,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

(2)出示內容: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3)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4)學生交流畫面,相機指導朗讀。(天空中輕云飄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忽然,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5)此刻他的心情怎樣?

就是這個時候(引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6)導學:詞人疾步向前走,想找個避雨的地方,過去熟悉的小客舍去哪里了呢?——路轉溪橋忽見。(拐個彎轉過小溪上的小橋,頓時發現它就在眼前。)

(7)想象作者看到熟悉的茅店后的神態、動作、語言,感受作者的喜悅心情。

(8)指名讀,比賽讀。

(9)配樂朗讀。

5.大家知道辛棄疾的號是什么嗎?(稼軒)“稼”就是種植莊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農事,關心農民憂樂,這首詞就很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讓我們再來讀全詞,體會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時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讀出詞獨有的韻味。

6.有感情朗讀整首詞。

設計意圖:該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去感受和體驗詞的優美意境,體會詞人的心境,又通過美麗的畫面和音樂,創設出其樂融融的學習情境。這樣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豐富了文本的內容。

三、詩詞對比,感受不同

1.回顧《宿建德江》,讀一讀。

2.說說同樣寫的是月夜景色。這兩首詩詞中作者的情感一樣嗎?結合詩詞說一說。

3.《宿建德江》表達的是旅人的寂寥之感,主要體現

“愁”。《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表現的是詞人面對美麗月夜,豐收之景的愉悅之情,對田園生活的怡然自得。

4.分別朗讀這兩首詩詞,感受作者的不同情感。

5.交流其他描寫月夜的詩句。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對弟弟的思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對親人的思念)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悲愴郁憤)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對比閱讀,來感悟不同的詩詞。即使寫的是同樣的意象,由于所處的環境不同,也可以表達不同的心境。本環節以這首詞作為一個生長點,引發學生去搜集其他具有相同意象的詩詞,把學生的視野一下子由課內轉向課外,有效地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四、布置作業,課外拓展

1.朗讀本首詞并背誦默寫。

2.搜集辛棄疾的其他作品讀一讀。

設計意圖:適時、適度拓展閱讀課外相關古詩,有利于學生更多、更好地進行積累。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 蘇軾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記事)

日暮客愁新(抒情)

(所見)

比喻

詩中有畫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夏夜 清幽 靜謐

豐收景象的喜悅 峰回路轉的驚喜

教學反思

篇2

培養寫日記的習慣;能夠做到愛護圖書,并養成習慣。培養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學會搜集材料并養成習慣。培養學生不懂就問的習慣,通過多種渠道學習語文。漢語拼音。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繼續練習鋼筆字、毛筆字。

2、口語交際。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能轉述基本內容。能講述課文所寫的故事。能當眾說話,做到語句比較通順,有禮貌。討論問題能主動發言,說清楚自己的意思,養成先想后說的習慣。

3、閱讀。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復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能憑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繼續學習按要求預習課文。能借助字典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初步養成預習的習慣。

4、習作。學習有順序、比較細致地觀察圖畫和事物,寫出文從字順的短文。能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句子。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嘆號、冒號、引號、頓號、書名號、省略號,認識破折號。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5、對教材體系和內容的簡要分析:本冊課文主要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一)、”閱讀“、”習作“和”練習“組成。全冊課文安排了7個單元。共25篇,習作7篇,練習7個。

篇3

一、班級學情分析

所擔任的六年級學生,原有的語文基礎參差不齊,高低不一。從總體上看,語文水平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比較差,但大部分學生學習比較認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比較濃。當然,也存在少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語文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思維不夠靈活。主要表現在: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上課聽講不夠專心,要求動腦、動手等思維性較強的題目部分學生不知所措,所以應付了事,個別男生作業書寫不夠整潔;課外閱讀的興趣有所增強,但課外閱讀習慣差,知識面狹窄;知識運用不夠靈活,理解、感悟比較膚淺,語言表達能力弱,不太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特別是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差,作文篇幅短,內容空,讀起來干癟無味;朗讀能力有所提高,有一半左右學生有較強的朗讀興趣,因此新學期中,要一面加強“雙基”訓練,一面著重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興趣;讓學生觀察周圍事物,親身體驗,有所感受,有所發現;使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整體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部編本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試行。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六組,依次是:

民風民俗、外國名篇名著、人間真情、體會人物品質、科學精神、難忘小學生活。

本冊教材共有課文17篇,其中精讀課文12篇,略讀課文5篇。這六組教材的編排體例與高年段前三冊一致,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五部分組成。課例包括2-4篇課文。每篇精讀課文后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后面安排了

“閱讀鏈接”,

全冊安排“閱讀鏈接”4次,分別在1課《北京的春節》、11課《十六年前的回憶》、12課《為人民服務》、16課《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翱谡Z交際”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在全冊共安排了三次,分別安排在第二、第四、第五單元,主題分別是同讀一本書、即興發言、辯論;“習作”是除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外,其他每單元都有安排,主題分別是:家鄉的風俗、寫作品梗概、讓真情自然流露、心愿、插上科學的翅膀飛;除了這5次專項習作外,課文還安排了兩次小練筆,第一次是《臘八粥》一課后,讓學生照樣子寫一種最喜歡的食物;第二次是在學習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以后,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用幾個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全冊共安排

“語文園地”五次,“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書寫提示”“快樂讀書吧”穿插安排,其中,“書寫提示”在第一、五單元各安排了一次。在第二單元語文園地后安排了一次“快樂讀書吧”,主要向學生推薦世界名著。

另外,與本套的其他各冊教材不同,古詩詞并沒有根據內容安排在相應的專題中,而是在六個單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這10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中沒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艱深,適合小學生讀讀背背。這樣的編排也體現了向初中教材過渡的編寫意圖,在初中教材中,古詩詞背誦也是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本冊教材未安排要求認的生字,只安排了要求會寫的120個字。課后練習也設計得非常人性化,在以往教材的基礎上增設了“選做題”,學生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做或者不做。

三、教學目標

(一)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中既要注意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又要注意階段目標之間的銜接與過渡,使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目標得到全面、準確的落實。

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語文學習的總目標和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的階段性目標,關注學生經過小學階段最后兩年的學習,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明確六年級下學期在第三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學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學每一個專題時,要明確本專題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和學習目標,無論教學進行到哪一部分都要與單元學習重點聯系起來,做到

“瞻前顧后”──前面學過的適時總結、復習、應用,后面要用到的適時做好鋪墊。

(二)識字、寫字教學

本冊教材要求會寫120個字,老師可以就難寫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點指導。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于要寫的生字、精讀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要注意引導學生隨時抄寫,及時檢測。也可以就書后的詞語表中的詞語,進行復習鞏固。對于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遇到的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語,鼓勵學生勤查字詞典,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獨立識字和理解詞語的能力。

(三)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作為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冊,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自主學習和探究。

1.精讀課文的教學

(1)指導朗讀、默讀。

(2)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3)抓住重點句段,引導學生加深理解。

(4)積累語言,鼓勵運用。

2.略讀課文的教學

一是內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

本冊中有兩篇形式獨特的略讀課文,是安排在“外國名篇名著”中的兩部外國長篇作品《魯濱孫漂流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師在教學這兩課的時候,不要將梗概或精彩片段當作精讀課文來教,可以讓學生自讀連接語,明確學習要求,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兩個精彩片段的閱讀,教給學生瀏覽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在閱讀長篇作品時,通過瀏覽抓住精髓,邊摘錄精彩句段,邊寫寫心得體會。通過這兩課的教學,還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經典作品的樂趣,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四)口語交際教學

在口語交際課上,要科學安排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五)習作教學

本冊教材的習作安排有兩種形式,一是“口語交際·習作”中安排了5次習作,二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安排了2次小練筆。分別安排在3課和16課的后面。

對教材中安排的習作內容,教學中既要注意體現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教師在習作前的指導和習作后的講評中,注意滲透習作要求,落實教學目標。同時,還要結合學生實際,靈活選擇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過程。講評中要重視修改,幫助學生養成認真修改習作的習慣。

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樂于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練筆,寫日記或寫讀書筆記。

(六)綜合性學習的教學

把握閱讀材料的學習要求。教學中要落實要求,有計劃地開展活動,用各種語文形式來回憶小學生活,與母校告別。兩個部分的閱讀材料只是給學生一些例子,從活動的角度方面給學生一些引導,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并在課外指導學生組織開展一些語文實踐活動。

(七)“古詩詞背誦”的使用

教材中的10首古詩詞,不要求教師像以前教學古詩那樣,占用教學時間來詳細講解。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在自學時,要利用每首詩詞下面的注釋大體了解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請教老師、家長或同學,重點放在讀讀背背上。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象作文、簡單的讀書筆記、關于自己的事。在閱讀中學習一些讀寫方法: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在閱讀中能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2、難點: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會讀詩歌,初步掌握閱讀方法,了解詩歌的語言特點。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通過了解自我、閱讀報刊、書籍及采訪等途徑,小結自己的小學生活和成長足跡,能夠寫簡單學會活動總結。

五、教學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讀寫結合,以讀促寫。重視詞、句、段的訓練,重視朗讀的訓練和指導,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

6、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7、對學生進行雙基教學,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8、實行“雙體互促”課堂教學,培養合作精神,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9、.每堂課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

10、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包括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品位,培養高素質的一代新人。

(一)后進生轉化措施

1、樹立榜樣和典型,激勵學生奮發向上。

2、通過有效形式加強對落后學生的思想、情感交流,學習方法的引導、行為習慣的糾正與監督,大力幫助他們提高自信心、自尊心。

3、在學生中開展“一幫一”形式多樣互幫互助的活動,增強同學之間的友誼,相互推動,共同進步。

4、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動態,傾情協助跨過每一道難關,克服任何困難。

5、在畢業考試的全過程中貫穿信心教育。

6、嚴格紀律管理。

7、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習效率是任課教師經常的一項工作,也是差生轉化的中心,教師講清一般的學習方法,特別是它的作用和意義,并要逐步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課前預習,認真上課,課后及時復習,反復復習,適當練習。要反復布置,了解后再采取措施糾正,直到這個學生習性養成。

8、強調學習時間的投入,基礎差要追趕上來只有刻苦,只有艱苦的勞動才有巨大收獲。

9、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要教育學生既要重視課內知識的學習,又要重視課外知識的吸取,課堂內與課堂外的知識是相輔相成的。學習方法的養成是差生能否轉化和學生學習能否進步的核心。

(二)優秀生提高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表,在課堂中滲透新理念,不搞應試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學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為主,提高學生語言的聽說讀寫能力。

2、優化教學手段,積極使用電教(全學期不少于全冊教材的80%),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加強讀寫訓練,啟發督促學生多讀課外書,讀好課外書,和好書交朋友,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同時指導學生注意積累,勤動筆,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六、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備注

1(2.10—2.14)

開學第一課

1、北京的春節

2、臘八粥

6

2(2.17—2.21)

3、古詩三首

4*、藏戲

習作:家鄉的風俗

6

3(2.24—2.28)

語文園地

第一單元測試

5、魯濱遜漂流記(節選)

6

4(3.2—3.6)

6*騎鵝旅行記(節選)

7*湯姆.索亞歷險記

口語交際:同讀一本書

習作:寫作品梗概

6

5(3.9—3.13)

語文園地

快樂讀書吧

第二單元測試

8、匆匆

6

6(3.16—3.20)

9、那個星期天

習作例文

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

6

7(3.23—3.27)

第三單元測試

10、古詩三首

6

8(3.30—4.3)

11、十六年前的回憶

12、為人民服務

13*金色的魚鉤

口語交際:即興發言

6

9(4.7—4.10)

習作:心愿

語文園地

第四單元檢測

5

10(4.13—4.17)

14、文言文兩則

15、表里的生物

16、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6

11(4.20—4.24)

17*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

口語交際:辯論

習作:插上科學的翅膀飛

6

12(4.27—4.30)

語文園地

第五單元檢測

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

5

13(5.4—5.8)

第六單元檢測

古詩詞誦讀

6

14(5.11—5.15)

古詩詞誦讀

綜合復習

6

15(5.18——5.22)

綜合復習

6

16(5.25—5.29)

綜合復習

6

17(6.1—6.5)

綜合復習

6

18(6.8—6.12)

綜合復習

6

19(6.15——6.19)

篇4

教材簡說:

本課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描寫春天的詩,詩中描寫了春天柳樹吐芽、柳條碧綠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教學理念:

本課設計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過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展開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及有關的柳樹圖片)

(這里最好讓學生說說自己所看到的柳葉、柳樹形象。)

2.

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板書課題,解題。

3.全班齊讀課題。

4(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么?(詩人正看著柳樹,贊美柳樹)

5.

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板書:賀知章)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本課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1)(放遠看柳樹的圖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熬G”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1)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四、想象意境,美讀成誦

1.學生閉上眼睛,一邊聽老師的朗誦,一邊想象詩人描繪的畫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讀,能背誦的自己被一遍。

五、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伙伴們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

3.和同桌說。

4.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即可。

六、布置作業

1.回家修改自己寫的句子。謄寫工整。

2.背熟古詩。

六、指導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五個字。學生小組觀察討論:哪些字好記好寫。說說怎樣記住它們。

2.學生提出難寫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指導書寫“妝、柳、絲”。先引導學生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師再師范寫。

3.

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四、板書設計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這是新課標中明確規定的,所以在《詠柳》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這一特點,在課前,通過讓學生收集有關柳樹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詩歌的特點,出示直觀的插圖,再現詩歌意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感悟春天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