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房藥師述職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4 21:18: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藥房藥師述職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40%福戈WG有效成分是氯蟲苯甲酰胺和噻蟲嗪。本試驗目的是通過40%福戈WG與其他藥劑合理使用技術,達到在減少用藥次數和用量的情況下有效防控水稻病蟲為害的目的。
二、試驗對象、作物
供試作物:水稻(品種:七山占)防治對象: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三化螟、紋枯病、稻瘟病
三、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于2010年7-10月在紫金縣紫城鎮進行。試驗田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水稻。水稻于7月15日播種,8月1日拋秧。
四、試驗處理
1.供驗藥劑
40%福戈WG、15%苯甲·丙環唑EC、40%異稻瘟凈EC、10%噻嗪·異丙威EC、40%稻瘟靈EC、75%三唑磷EC、5%井岡霉素AS、50%混滅威EC、25%噻嗪酮WP、2%阿維·高氯EC、45%硫磺·三環唑WP、30%稻靈·異稻EC
2.試驗處理
(1)減量用藥分別在秧苗期用40%福戈WG2克+40%異稻瘟凈EC13.5ml;在分蘗期用40%福戈WG6克+30%稻靈·異稻EC 60ml+15%苯甲·丙環唑EC10ml;在破口期用40%福戈WG8克+15%苯甲·丙環唑EC15ml+45%硫磺·三環唑WP 70ml進行減量處理。
(2)常規用藥分別在秧苗期用10%噻嗪·異丙威EC13.5ml +40%異稻瘟凈EC13.5ml;在分蘗期用40%稻瘟靈EC100ml+15%三唑磷100ml+5%井岡霉素AS200ml+、50%混滅威EC100ml;在孕穗期用5%井岡霉素AS 200ml+50%混滅威EC100ml+25%噻嗪酮EC20克+2%阿維·高氯EC100ml;在破口期用45%硫璜·三環唑WP70ml進行處理。以上處理不設重復,減量用藥技術和常規用藥處理各0.7畝,空白對照0.1畝。
五、試驗效果調查
1.壯苗效果調查
拋秧后15d(8月16日),從各處理中隨機選取20叢秧苗,調查其根長、苗高、葉片數以及鮮重。
2.病蟲防效調查
(1)防治稻飛虱效果調查
A. 調查方法
采用對角線五點取樣,每點5叢,調查水稻的稻飛虱數,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效。
B. 調查時間和次數
分別在施藥處理防治稻飛虱第2、第3次施藥前和施藥后第7天、第20天調查。
(2)防治三化螟效果調查
A. 調查方法
采用平行跳躍法取樣,每處理區取10個點,調查水稻枯心(白穗)情況,計算枯心率和防效。
B. 調查時間和次數
于減量用藥處理第3次施藥后15d,三化螟危害癥狀定型后,調查枯心率。
(3)防治縱卷葉螟效果調查
A. 調查方法
采用平行跳躍法取樣,調查100叢水稻卷葉率,計算卷葉率和防效。
B. 調查時間和次數
于減量用藥處理防治稻縱卷葉螟第3次施藥后14d,調查卷葉率。
(4)防治紋枯病效果調查
A. 調查方法
采用對角線五點取樣,每點5叢,共25叢。記錄總株數、病株數和病級數,計算病指和防效。
B. 調查時間和次數
于減量用藥處理第3次施藥前和施藥后14天調查。
(5)防治稻瘟病效果調查
A. 調查方法
采用平行跳躍式取樣。記錄總葉(穗)數、病葉(穗)數和病級數,計算病指和防效。
B. 調查時間和次數
于減量用藥處理第1次施藥前和施藥后14天、減量用藥第3次施藥前和施藥后30天調查。
3.測產
(1)在各處理區中間劃出5m2(2m×2.5m)區域,數水稻叢數,稱實際產量。(2)在5m2(2m×2.5m)區域邊取兩個0.25m2(0.5m×0.5m)區域,各選取6叢水稻(共12叢),數穗數、脫粒。數稻谷數(飽滿谷粒)。稱這12叢稻谷重量,按14%水量調整。(3)計算實際產量、每平方穗數、每穗谷粒數、千粒重。實際產量(kg/畝)= [5m2水稻實際產量(kg)/5]×667;穗數/平方 =(穗數/12叢)×(叢數/5m2);每穗谷粒數 =(12叢水稻總谷粒數/12叢水稻總谷粒數);千粒重 =(12叢水稻總谷粒數/12叢水稻總谷粒數)×1000。
4.氣象資料
試驗從7月15日-10月25日進行,施藥期間無不良天氣影響。
5.對供試作物的影響
各試驗藥劑對水稻無藥害。
六、試驗結果
1.壯苗效果
拋秧后15d調查,減量用藥、常規用藥和空白對照處理的水稻根長分別為14.30cm、13.00cm、14.20cm;株高分別為35.80cm.33.80cm、34.40cm;葉片分別為11.30片/叢、12.5片/叢、11.8片/叢;鮮重分別為3.60g、32.00g、3.65g(見表1)。減量用藥處理在增加根長、株高、鮮重方面有一定效果。
表1 減量用藥技術壯苗結果(廣東紫金2010.7-10)
試驗處理 根長(cm) 株高(cm) 葉片數/叢 株鮮重(g)
減量用藥 14.30 35.80 11.30 3.60
常規用藥 13.00 33.80 12.50 3.20
空白對照 14.20 34.40 11.80 3.65
2.防治稻飛虱效果
減量用藥和常規用藥處理防治稻飛虱,第2次藥后10天防效分別為79.22%、56.00%,藥后20天后的防效分別為89.79%、34.78%(見表2);第3次藥后10天的防效分別為80.22%、34.26%,藥后20d防效分別為71.52%、75.32%(見表3)。減量用藥處理防效良好,優于常規用藥處理。
3.防治三化螟
減量用藥和常規用藥處理防治三化螟,第1次藥后24天防效分別為77.78%、53.33%;第3次藥后20天的防效分別為100.00%、80.00%。減量用藥處理效果良好,優于常規用藥處理(見表4)。
4.防治稻縱卷葉螟
減量用藥和常規用藥處理防治稻縱卷葉螟,第2次藥后14天防效分別為89.29%、42.06%;第3次藥后20天防效分別為92.13%、25.93%。減量用藥處理效果良好,明顯優于常規用藥處理(見表5)。
5.防治紋枯病
減量用藥和常規用藥處理防治紋枯病,第3次藥后14天防效分別為64.43%、51.74%。減量用藥處理防效一般,略高于常規用藥處理(見表6)。
6.防治稻瘟病效果
減量用藥和常規用藥處理防治稻瘟病,第1次藥后14天防效分別為76.32%、63.34%(見表7);第3次藥后30天防效分別為85.12%、69.72%(見表8)。減量用藥處理效果良好,優于常規用藥處理。
7.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減量用藥技術處理的水稻產量為441.00kg/畝,比農民常規用藥處理的水稻產量(371.00kg/畝)增加70.00kg(見表9)。
七、對水稻產量影響和經濟效益分析
根據各處理區畝產量,扣除藥劑、人工成本,減量用藥畝產值為958.4元,對比常規用藥畝產值(802.8元)增加155.6元。(見表10)
八、評價和建議
試驗結果表明,以 40%福戈WG與其他藥劑合理使用的減量用藥技術對水稻主要病蟲害有良好的防效,對水稻無藥害。該用藥技術在減少一次用藥次數的情況下,能有效控制稻飛虱、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瘟病的為害。建議進一步進行大面積的示范試驗,為生產上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表2 減量用藥技術防治稻飛虱示范試驗結果(廣東紫金 2010.7-10)
表3 減量用藥技術防治稻飛虱示范試驗結果(廣東紫金 2010.7-10)
表4 減量用藥技術防治三化螟示范試驗結果(廣東紫金 2010.7-10)
表5 減量用藥技術防治稻縱卷葉螟示范試驗結果(廣東紫金 2010.7-10)
表6 減量用藥技術防治水稻紋枯病示范試驗結果(廣東紫金 2010.7-10)
表7 減量用藥技術防治水稻葉瘟示范試驗結果(廣東紫金 2010.7-10)
表8 減量用藥技術防治水稻穗瘟示范試驗結果(廣東紫金 20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