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16:55: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世界遺產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游的導游,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導!
現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壇,所以我先給大家將一些注意事項:“禮貌、衛生、秩序、眼看手勿動、禁止亂涂亂畫”這五點,記得哦!
乘客們,旅游景點已到,請大家有秩序的下車!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壇的正門,這里是皇帝前來祭祀時進出的大門。現在,就讓我一一地為大家介紹吧!
篇2
蘇州世界遺產大會 江蘇省蘇州 蘇苑實驗小學四(3)班 沈亦奇 蘇州是中國的一個經濟發展迅速的古城,蘇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經有2518年的歷史。春秋時期在中華大地上與蘇州先后崛起的千余座城池, 現在唯有蘇州城歷盡滄桑依然坐落在春秋時期的原址上,堪稱中國城建史上的一大奇跡,著名的史學家顧頡剛先生因此稱“蘇州城之古為全國第一”。蘇州有保 存完好的古典園林60余處,其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藕園、退思園這9座園林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了。
正是由于蘇州有了這么多的世界文化遺產,所以在多方的努力下,成功申辦了第27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可是由于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肆虐,第27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被迫改在法國巴黎舉行。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主任章新勝在巴黎發表演講時指出:“雖然因為非典,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不得不易地召開,但中國舉辦世界遺產大會的決心從未動搖,中國始終相信,世界遺產大會在中國蘇州舉辦是最好的選擇了?!蓖ㄟ^努力中國蘇州獲得了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的舉辦權。
蘇州在獲得舉辦權后繼續周密細致的準備各項工作,很多設施已經交付使用,最引人注目的是第28屆蘇州世界遺產大會的主會場,會場有1.25萬平方米,有黑、白、灰三種主色調組成,場內可容納800多名會議代表,具有英、法、西、荷等6種以上語言同聲翻譯系統、擴音系統、高清晰背投熒屏、LCD顯示屏等先進設施,旁邊還附設滿足不同會議的小會議室,而在主會議室旁邊的茶歇廳,代表們不僅可以信息交流,還可以上網、兌換貨幣、郵寄包裹、打國際長途電話等,為了適應各國家代表的飲食需求,設有中西餐廳和伊斯蘭餐廳。
蘇州的大街小巷路燈全部換成了古典的宮燈,每一個車站、每一個電話廳也換成了園林亭臺的樣子,讓人一踏上蘇州就體會到園林般的古典風貌。
蘇州是美麗的蘇州,世界遺產大會在蘇州召開是每一個蘇州人的驕傲,會議的召開使蘇州走向了世界,讓世界了解了蘇州,作為學生我們要認真學習科學知識,長大后才有本領讓蘇州變得更加美麗富饒,到時候我們在申請N屆世界遺產大會,為世界人民作貢獻。 [推薦給朋友] [顯示打印]
篇3
你,就是一道輝煌的歷史文明。
你,兵馬桶,多少年來,你們承受著泥土的重壓,忍受著千年的水蝕,歷經著火燒的磨練,但你們硬是挺直了身板,撐開了頭上的一片土泥,重現在世人面前。你們用泥塑的身軀震驚著我們,你們用永恒的精神震撼了全世界,向世界詮釋著生命與永恒的定義……
你,碉樓,經過風風雨雨,千磨萬擊,但你們毅然地聳立著,你們各具風韻,每一位都古色古香,氣勢磅礴,你們融合外國建筑藝術的精華,造型獨特,獨樹一幟。你們中西合壁的建筑藝術印證著中西文化的交流,向世界展示著交流與藝術的風采……
你,長城,受住了歲月千年的考驗,你堅毅不倒地聳立在崇山峻嶺之中。雖然歷經風與火的洗禮,你的色彩也早已褪去,但哪能掩藏住你內里豐富的歷史沉淀,又怎能否定你曾經的璀璨多彩?你雄偉的氣魄驚嘆著全世界,向全世界訴說著輝煌與不朽的故事……
篇4
【關鍵詞】 新技術 文化遺產保護 文物保護工作
近年來,我市文物保護工作呈現繁榮發展的喜人局面,厚重的歷史文化充分彰顯了我市獨特的文化魅力,目前,各級黨委和行政部門已把文物保護工作納入了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各級領導責任制。對我市文物保護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文物經費逐年增加,機構得到了調整和充實,各方面關系漸漸理順,文物保護工作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逐漸確立了在地方政府行政工作的重要地位。世界遺產保護事業在保護我市文物古跡、自然景觀,促進我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宣傳我市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明,展示我市的壯麗山河與自然風貌,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成為我市堅持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繁榮通化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振興通化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實現二次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但從目前情況分析,我市的文物保護工作仍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困難,距離《世界遺產公約》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法制建設有待加強,保護資金相對不足,專業人才普遍缺乏,重大項目決策程序仍不夠完善、保護與利用矛盾較為突出,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一些建設性破壞等現象。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 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端正和提高對文物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事業已成為全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世界人民精神和社會文化生活的構建,對保持人類文化多樣化、生態多樣性和促進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互相尊重和理解,對歷史人文環境、自然演變的科學印跡和優美自然景觀的保護和延續,進而對人類文明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不可替代得意義和作用。妥善保護和保存世界遺產,是一個國家法制健全、社會安定和民族團結、文明進步的標志。保護好我市的世界遺產,是對全市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需要,是國家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關系到我國人民特別是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關系到國家與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也關系到國家與民族的國際形象。做好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是全市有關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當代人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
2 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做好規劃,完善制度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和規劃、環保、國土資源等多方面的法規。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地方對現行相關法律法規了解不夠、執行不力,甚至有法不依、各行其是。在制定和完善各種相應的保護措施,規范保護程序,建立和健全保護機構,落實保護責任制的同時,各地應進一步宣傳并貫徹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有關法規,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進行大張旗鼓地宣傳,使全社會都能夠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全市人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切實文物保護法規執行情況的日常的監督檢查,對嚴重違背法規,損害世界遺產的事件,必須依法查處,堅決予以糾正。
3 正確處理保護和利用的關系
有效保護、保存和展示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世界遺產公約》的基本要求。從世界范圍看,對世界遺產的主要威脅來自于錯位開發和超容量開發。我市的世界遺產也面臨同樣的威脅。
世界遺產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珍稀性和脆弱易損性的不可再生資源,必須把對遺產的保護放在第一位,一切開發、利用和管理工作,都應以遺產的保護和保存為根本。這是世界遺產事業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要清醒地認識到,對世界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有很強的專業性、政策性和敏感的國內外影響;任何遺產地都有其科學的容量和適宜的開發方式,要堅決反對無限度無規劃的惡性開發和使用。凡涉及世界遺產的重大建設項目、開發利用計劃和管理體制的事項,均需符合國家有關保護法規和有關保護規劃要求,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各級黨委、政府要堅定不移地遵循“嚴格保護、科學規劃、依法管理、永續利用”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基本方針,把保護人類文化遺產同環境保護、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結合起來,并經依法審批。各地要從大局出發,努力使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妥善處理好保護和利用的關系,切實保障世界遺產的完整和真實。
4 樹立“公約意識”,遵守國際規則
《世界遺產公約》在國際社會具有廣泛的重要影響。它的各項具體規定和要求,應得到切實尊守。這不僅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國政府旅行國際承諾的具體體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在國家一級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建議》中,對《世界遺產公約》各個締約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護,從國家政策、行政組織、保護措施、教育和文化活動、國際合作等方面都具體提出了建議和要求,反映了國際社會對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先進理念,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在我國加入WTO之后,更應該牢固樹立“公約意識”,增強依照《世界遺產公約》開展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杜絕忽視相關國際公約和準則的隨意性做法。要認真、完整地履行申報世界遺產時的承諾。
篇5
摘要:論文從社會環境、政府政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華僑影響和青少年自身等方面多維度地探討開平市青少年對于當地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的認知狀況,進而提出幾點加強青少年認知和保護文化遺產意識的建議。
關鍵詞:開平市青少年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認知狀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鄭孝燮曾說:“我國世界遺產事業最重要、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認識問題。把中國世界遺產保護的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從現在開始就下大力氣加強對青少年進行世界遺產保護教育,也是一個認識問題?!敝?007年底,開平市總共有青少年[1]62000多人,約占全市人口的9%〔1〕。通過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結合相關研究成果,以開平青少年為案例,論文擬就當代青少年認識世界文化遺產的狀況進行多維度解析。
一、開平青少年的認識及思想狀況
當地青少年對碉樓的認識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從電視新聞媒體中獲知,如開平臺定期播放的開平碉樓節目、報紙和新聞節目等;二是從學校派發的有關碉樓的書籍中了解(其中有進行碉樓知識考試的學生對碉樓基本知識認識較深);三是從碉樓申遺時的各種宣傳標志中認知;四是從祖輩的口述中得知(此種情況較少)。
多數青少年對碉樓認識較偏重于感觀形態方面,對多數碉樓的名字沒有特別留意,一般是認為碉樓較舊較黑,是中西建筑特色結合的產物,并設有槍口,具有軍事防御的作用。身在開平、長在開平的他們對這些碉樓熟視無睹,因此對于碉樓的認識普遍停留在表面的層次,而對碉樓的來源、歷史、意義以及碉樓文化中所包含的嶺南文化、稻耕文化等基本上沒有深入的認識。
對碉樓了解較深的青少年或認為碉樓具有欣賞價值,很美,像城堡;或認為碉樓很堅固、結實、有特色、作用多、功能強,體現了華僑對家鄉的愛和建筑師的睿智??偟膩碚f,感性認識的成分較多,而文化藝術、賞識認知和結構特色等層面則相對缺乏。“開平碉樓與村落”作為精神文化符號層面上的認識還有待廣泛宣傳。
多數青少年認為碉樓可以代表開平文化,心中對碉樓存有感情,但缺乏進一步了解碉樓的興趣。由于目前當地經濟發展有限,本地人們收入偏低,多數留守家鄉的青年忙于家務活或學習,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青少年偏重于娛樂方面的愛好,認為歷史文化較枯燥,因此對碉樓文化興趣不大。
二、影響青少年認識碉樓的因素
(一)社會環境
從對外聯系來看,水陸交通方便,開陽高速公路與325國道橫貫全境地,三埠港每天有2艘豪華客輪往返香港〔2〕,但市內交通和旅游指南方面,尤其是景區之間的來往存在較大問題,景點班車的設置沒能把分散的碉樓群與游客的時間安排統一起來,大部分的景點缺乏關于碉樓的全面細致的交通指引和正規的出租車服務,給游客,尤其是自助型旅游的游客,帶來不便。
交通不便跟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有關。由于碉樓大多位于開平的鄉鎮,而這些地區難以有經濟實力提供完善的旅游交通系統。
申遺時,電視廣播、報紙媒體對大眾獲取碉樓知識發揮著重要的宣傳作用;然而,申遺過后,這種作用便大打折扣?,F有的相關電視節目缺乏趣味性,內容重復,對碉樓的介紹方式單一,難以引起青少年的興趣。而更注重時事的報紙媒體較少刊載關于碉樓或其他世界文化遺產的信息。通過網絡資源了解碉樓更具有自主性,但目前官方碉樓網一般只有簡單的介紹和相關的旅游信息。可以說,各種媒體對于碉樓與村落的宣傳和教育明顯不足,更談不上對青少年世界文化遺產的意識的培養和文物保護知識的普及。
除了這些,由于民間沒有自發性地舉行以碉樓與村落為主題的團體活動,使得碉樓文化對當地風俗的影響漸趨減弱。而青少年本身對碉樓的認識較少,所以在他們的日常交流中很少涉及這一方面的話題。另外,公共圖書館發展水平有限,相關館藏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均不如人意,未能起到很好的文化宣傳作用。
(二)政府政策
當地政府先后頒布了保護碉樓的相關規章,如《開平市碉樓與村落保護管理規定》和《開平碉樓與村落世界文化遺產地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碉樓與旅游業的結合是當地政府的重點政策之一,政府希望通過這一傳統文化優勢,使碉樓成為著名的旅游景點,進而創造一個適宜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然而,目前政府在旅游開發與遺產保護二者的協調上所做的工作比較欠缺。在保護和開發方面,關鍵在于政府決策者的工作重點和開發的度之間是如何控制。由旅游部門和保護部門單獨做規劃都不利于地方遺產保護的發展,必須由政府控制開發。搞保護的人要懂經濟,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搞旅游的人要懂得遺產保護,世界遺產宣傳教育的廣泛性是通過旅游的發展而實現的。
就官方宣傳方面來說,對碉樓的宣傳與教育基本上出現在申遺時期,當時的社會氣氛極為濃厚,但申遺成功后卻變淡甚至沒有。雖然每隔一段時間,市區里都有關于碉樓的文化展覽會,但是影響力不大,沒能深入其它鄉鎮。宣傳的不足,一方面,主要是因為市政府在宣傳時只注重市區而忽視了其它較偏遠的地方;另一方面,其它地方的鎮政府過于依賴上級市政府的指示,沒能在宣傳工作上有足夠的主動性。
(三)學校教育
當地各所學校多曾組織過碉樓參觀游覽等活動。學生亦以畫畫、寫作、手抄報或黑板報等形式加深對碉樓的認識。然而在學校教育這一塊,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沒有鄉土教學系統,缺乏明確的教學指標、計劃等。目前中國教育還是以追求升學率為主,在應試教育上下的功夫較多,尤其是高中,所以會出現學校只在班會課講授碉樓知識,而高中甚至連課堂講授也沒有了;其次,初、高中的外地老師占有一半之多。這些老師對碉樓沒有天然的感情基礎,較少重視碉樓知識的講授。同時,由于客觀原因的限制,外地老師對碉樓基本知識的理解容易產生偏差;第三,碉樓專業研究人員不多,教材的編寫人員缺乏,嚴重影響教材的內容質量;第四,碉樓教材、宣傳手冊種類缺乏,在開平僅有兩本碉樓的鄉土教材,而其它宣傳手冊多為旅游所用,為旅游而編寫的手冊并不能給予當地青少年進一步了解碉樓較大的幫助。
(四)家庭教育
父輩的生活已離土匪猖獗的時代久遠,加上文化水平不高,與祖輩相比,他們對碉樓的認識很少,因此,當代開平青少年很難從家庭教育中得到這方面的信息。文化的隔代流失實在令人揪心。一方面,父輩對碉樓的感情已不如祖輩,代際承傳問題令人擔憂;另一方面,代溝使青少年一代不愿經常與父輩聊天,父輩忙于工作,也沒有跟孩子們過多講碉樓的事。家庭教育方面能否發揮作用,還取決于另外兩方面的因素:第一,所居住的村落有沒有碉樓;第二,有沒有親戚是在碉樓里面居住過或從事相關工作。雖然開平有一句話:無碉樓不成村,但是隨著人口的遷移,很多新村都沒有碉樓。因此這部分的家庭教育是相當缺乏的。
(五)華僑影響
作為僑鄉的開平,旅居海外和港、澳、臺的開平籍同胞有75萬人〔3〕,華僑對當地的影響舉足輕重。當華僑回鄉時,他們對碉樓的深情自然能感染當地的青少年。然而,當時建造碉樓的一輩華僑多已歸西,新一代的華裔對碉樓的感情也沒有祖父輩深厚。再加上現在的華裔也很少回鄉,華僑的影響力漸漸減弱。
(六)青少年自身
由于時代的不斷發展,新事物大量涌現,加之受國外文化的影響,網絡游戲、英超、NBA、卡通動漫……充斥著青少年的世界,絕大部分青少年對于古老的建筑并沒有多大興趣。如何培養青少年對碉樓的興趣是社會的共同責任。此外,文化程度對青少年理解碉樓的價值也有著重要影響。當地雖不發達但安逸的生活條件導致部分青少年形成安于現狀的性情,讀書不努力,故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學歷普遍在大專以下。
三、加強青少年遺產認知與保護意識的建議
“遺產保護是第一性的,有了遺產才有遺產地的旅游,而遺產地保護的重要意義在于它不同于其它的旅游對象與產品,只有在不妨礙遺產保護的前提下,才可以發展旅游。”〔4〕因此,開平要積極推動公眾教育事業,形成“明瞭的共識,積極的參與,真誠的歸屬感”,達到一種官民互動、事半功倍的良性循環。
要大力普及、加強青少年、市民對開平歷史,尤其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的認識,可以嘗試與廣州市、佛山市、中山市和潮州市等城市文化局或文物局建立區域合作文化交流平臺;制定具有鄉土特色的教育方針并有效長期實施貫徹,形成一個具有開平特色的鄉土教育體系;社會宣傳教育應該采取多元化、有針對性、有計劃性的措施,包括電視媒體、廣播媒體、街道宣傳欄及互聯網等硬件設施、旅游專線及交通指引的完善等等。
其次,普遍提高青少年、市民的文物遺產保護意識和相關知識。要加大學校教育,制定開平鄉土教材與開放性課題相結合的方式。在推廣方面,有計劃、富針對性地出版開平文物書籍,并邀請專家、學者舉辦業界與學界研討會,就特定項目撰寫兼具知識性和專業性的專題書籍;孕育“開平文化大使培訓計劃”,培養具有專業文物導游知識與技能的青年學生,以此普及開平文物常識,加強社會民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和參與意識。
開展圖書館流動車計劃,宣傳普及“開平碉樓與村落”的相關書籍。圖書館流動車分為大眾型和學校型兩類形式。圖書館流動車以村落為單位,可以節約財政負擔,也可以提高普及率。其次,對于學校型方面,流動車可以走進校園,讓學生借閱圖書,流動周期可設置為兩周。這樣可以讓學生有新鮮感而且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的緊迫感。
當然,還要充分利用僑鄉優勢,與民間團體、高等院校和個人互相合作支持。在地區合作交流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珠三角的藝文合作。除了進行信息交流、文物考古合作之外,還可以進一步發展圖書館方面的合作,希望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升專業水平、提高文物管理水平和修復技術。
四、結語
以青少年為主的廣大市民推廣歷史文化遺產的做法的好處在于運用了一種雙向、互動的模式使傳統意義上文物保護工作者的范疇由政府官員、專業人員擴大到普通公眾,并且由于將對象定位于社會上最具有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廣大青少年,從而保證了“世界遺產教育”成為世界遺產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條件和重要動力。一方面,從教育趨勢來看,青少年較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觀念,也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主人,盡早接受正確的文物保護意識將有助于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青少年社交廣泛,文物保護知識的宣傳與教育經過他們的傳播,會很容易產生類似“觸媒效應”的由點到面的積極影響??傊?,機制、法律、科技、資金等,都是保障世界遺產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條件,而對于青少年的教育則是貫穿于其中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中國城市年鑒2007[M].2007,(23):125.
〔2〕開平碉樓網.[2008-08-28].
篇6
大家好,很榮幸能當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悅導游,這次我們到的是世界遺產之一——樂山大佛。好,我們出發吧!
游客們,這里是樂山的港碼頭,請看對面的山,那就是凌云山。請仔細觀察,那就是樂山的巨型睡佛,又叫隱形睡佛。它位于樂山城側的三江(岷江、大渡河、青依江)匯流處,形態逼真的佛頭、佛身、佛足由烏尤山、凌云山、東巖連襟而成,南北直線距離約1300余米,頭南足北仰臥在三江之濱。巨型睡佛的胸部就是世界有名的樂山大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觀。游客們,我們來到了大佛的腳下,請往上看,大佛通高71米,肩膀寬24米,頭直徑10米,耳朵有7米,勁高3米,指長8.3米,眉毛和鼻子的長度是5-6米,嘴巴和眼睛的長度3.3米,頭上有1021個發根?,F在大家親眼目睹了,名不虛傳吧!
據傳:樂山大佛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當時,岷江、大渡河、青依江匯合于此,水流直沖凌云山腳,勢不可擋,洪水季節水勢更猛,過往船只常觸壁粉碎。凌云寺的名僧海通見此甚為不安,于是發起修造大佛。一使石塊墜江減緩水勢,二借佛力鎮水。海通募集20年,籌得一筆款項。海通去世后,劍南川西節度使韋皋,征集工匠,繼續開鑿,朝廷也詔賜鹽麻稅款予以資助,至到803年,歷時90年大佛終告完成。
篇7
頤和園的導游詞作文1
各位尊敬的游客,我們將要游覽的是頤和園。頤和園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遺產名錄》之中的文化遺產。游覽時請不要亂扔垃圾。
現在我們就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來到有名的長廊???,這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多漂亮呀!這條長廊長700多米,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不可思議的是,這幾千幅畫竟然沒有哪兩幅是一摸一樣的。
走完了長廊,我們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抬頭上看,一眼就看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那就是佛香閣。下面一排排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我們現在登上了萬壽山,這里可以把頤和園的大半景色都收在眼底。看,前面那就是昆明湖,昆明湖的湖面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現在我們就去昆明湖細細游賞。
看,昆明湖好大呀,它周圍的堤岸也更長。我們現在要去昆明湖中心的小島了。通向小島的這座橋就是有名的十七孔橋,這座橋有三多,一是橋洞多,二是獅子多,三是石柱多???,這座橋的每根石柱上都雕刻著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各異,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請你們慢慢的游賞吧
頤和園的導游詞作文2
各位先生、女士你們好。今天,我帶大家到北京頤和園游玩,首先,我先來介紹頤和園的歷史。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位于北京海淀區西郊,距市中心12公里。它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座皇家園林。
頤和園在歷史上曾遭到兩次嚴重的破壞。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后重新修建,并改名為頤和園。1900年再次遭到八國聯軍的破壞,1902年重修,即成現在規模。
大家清往左看,看到了吧?這就是我國著名的頤和園。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昆明湖兩大風景區組成,面積290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約占四分之三。這座古典園林素以規模宏偉、嬌麗多姿而享有盛名。
好了,現在我們來到頤和園著名的長廊。大家看到許許多多的畫沒有?這條長廊一共長729米分成273間。每一間都有畫。幾千幅畫沒有兩幅是相同的。其中,鎮廊之寶《桃花源記》更是有名了:它是陶淵明的到表作。還有許許多多的畫,大家可以慢慢欣賞。
游完長廊,我們應該看看別的呀!大家看,我們來到聽鸝館,這個館子原名慈禧小戲院,建于乾隆期間,因為被八國打滅,后來重建。就成為了頤和園的著名一景聽鸝館。大家先伸出頭來看看吧!好了,聽鸝館我就不多介紹了,大家慢慢觀賞吧。
好了,我的介紹就是這么多,大家慢慢游覽我們美麗的頤和園吧!
頤和園的導游詞作文3
各位先生、女士你們好。今天,我帶大家到北京頤和園游玩,首先,我先來介紹頤和園的歷史。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位于北京海淀區西郊,距市中心12公里。它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座皇家園林。
頤和園在歷史上曾遭到兩次嚴重的破壞。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后重新修建,并改名為頤和園。1900年再次遭到八國聯軍的破壞,1902年重修,即成現在規模。
大家清往左看,看到了吧?這就是我國著名的頤和園。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昆明湖兩大風景區組成,面積290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約占四分之三。這座古典園林素以規模宏偉、嬌麗多姿而享有盛名。
好了,現在我們來到頤和園著名的長廊。大家看到許許多多的畫沒有?這條長廊一共長729米分成273間。每一間都有畫。幾千幅畫沒有兩幅是相同的。其中,鎮廊之寶《桃花源記》更是有名了:它是陶淵明的到表作。還有許許多多的畫,大家可以慢慢欣賞。
游完長廊,我們應該看看別的呀!大家看,我們來到聽鸝館,這個館子原名慈禧小戲院,建于乾隆期間,因為被八國打滅,后來重建。就成為了頤和園的著名一景聽鸝館。大家先伸出頭來看看吧!好了,聽鸝館我就不多介紹了,大家慢慢觀賞吧。
好了,我的介紹就是這么多,大家慢慢游覽我們美麗的頤和園吧!
頤和園的導游詞作文4
親愛的游客,大家好!
我是北京導游公司的小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導,歡迎大家來到皇家園林的地方——北京頤和園。很榮幸能當大家的導游?,F在我就帶大家去游玩美麗的頤和園吧。
北京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園林和行宮,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占地約2。9平方米,其中,水面約占四分之三。園內殿堂樓閣、亭臺水榭三千余間。1998年,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游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二十八米長,分為二百七十三間,長廊的橫檻和枋梁上都有圖畫,圖畫14000余幅,這14000余幅里面包含三水風景、花鳥蟲魚、人物典故等,應有盡有。
篇8
故宮導游詞作文450字范文【1】
大家好!歡迎游客們到故宮觀光游覽。今天,我將帶領大家游覽故宮,希望游客們能喜歡我!
游客們!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的一座集古代建筑群、宮廷收藏、歷代文化藝術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紫禁城占地面積約100多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萬平米。故宮里一共居住過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代永樂皇帝朱棣,最后一位是清代宣統皇帝溥儀,統治全國長達491年。所以說故宮的歷史非常悠久呢!
游客們,請往上看,這就是午門,在古代,殺什么人都要在午門前殺呢!從午門進去,我們就可以看到內金水橋。從內金水橋過去,過一個太和門,就可以看到宮廷原狀陳列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聽政的地方,宏偉之極。從保和殿出來,過一個乾清門,就來到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傳說修故宮時,是為了能天下太平,才修的這三個地方呢。過了坤寧門,就是御花園,御花園里景色秀美,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遇到這些石頭時,記住留影紀念喔!
再過了順貞門和神武門,我們的故宮之游就結束了?;仡^看看這雄偉的故宮,是不是有些舍不得呢?
故宮導游詞作文450字范文【2】
Hi!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參加本次故宮的游覽活動,我是小文,本次游覽活動由我做大家的導游,請多關照。故宮位于北京市城區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筑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
故宮又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筑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朋友們,立在我們前面的就是故宮的正門叫午門,午門又稱五鳳樓。
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門之北,雄偉壯觀。走進正午門,我們就到了故宮里面了,這是第一院落,前面那五座橋,叫漢白玉橋,它們象征五德:仁、義、禮、智、信,是皇帝五德齊全的意思。走過金水橋,就來到太和廣場,這里是明代皇帝御門聽政時百官待駕的地方。下面帶大家去太和殿。各位朋友,我們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內級別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舉行盛大典禮時才使用。
太和殿高35米,東西長64米,南北寬33米,面積為2377平方米。它面闊十一間,進深5間,規模為紫禁城內大殿之最。經過今天的介紹和參觀,大家已經對故宮基本了解了吧,希望大家常來這兒玩。
故宮導游詞作文450字范文【3】
大家好!我叫朱xx,是大伙的導游,大伙可以叫我朱導。今天,我們要觀光世界遺產北京故宮
在旅游前,請允許我提出幾個進故宮應該注意的事項一、請不要抽煙。二、請不要亂丟垃圾。三、請不要隨意離開隊伍,以免掉隊。好,現在就開始游故宮吧!
我先介紹一下故宮:故宮舊稱紫禁城,始建于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公元一四零六年到一四二零年。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封建皇朝的統治中心。紫禁城周長3400余米,城墻高10米,城墻下寬8。6米,上寬6.66米。
大家走過護城河,就可以看到前朝的宮殿。前朝的宮殿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三大殿之后為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其后的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宮。這三宮總稱后三宮。我們可以在這兒多拍些照片,作為紀念。
篇9
長城導游詞介紹1
大家好,我今天帶領你們來到了世界遺產的一處萬里長城。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段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這條長城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這條八達嶺長城前后修筑過18次,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全長一萬三千多里。
長城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差不多五六匹馬可以并行。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望口,供?望用,還有射口,供射擊用。城墻頂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作文
看到這宏偉的建筑,大家可不要忘了,它是公元221年前建成的。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傳說孟姜女千里尋夫來到長城,得知丈夫已經累死,悲傷地哭起來,淚如泉,聲如雷,哭倒長城八百里。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也充分說明長城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啊!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燕。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這出自1935年10月率領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清平樂六盤山》長城是個偉大的奇跡,但更偉大的是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他們用勞動、智慧和力量建造了舉世無雙的長城!作文
游客們,您遠道而來,就是為了親眼目睹這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讓我們一起為祖國有這樣一個偉大的長城而自豪吧!
長城導游詞介紹2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小導游叫黃校龍,接下來這段時間我們就一起前往長城,共度美好時光?,F在就有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長城的歷史吧。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距現在已經二千多年的歷史。長城高大堅固、是用條石和城磚砌成的,在古代是用來防御敵人的進攻。
各位游客,我們已經來到長城腳下。遠看長城,大家一定想:長城真像一條長龍。
篇10
1995年10月,一個陽光金燦的下午,在滇南哀牢山的深處,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攀枝花鄉一個被叫做“老虎嘴”的山崖邊,我和法國人類學家讓?歐也納博士在此共賞著名的“老虎嘴梯田”。
山谷中的梯田面積有1700畝,周圍群山上的有6900多畝,它們掀起了連天拔地的狂濤巨浪,在這秋后稻收清水入田的時節到處泛濫著碎金爛銀的光華,把前來觀賞的人立刻吞沒進它的“大嘴”之中。開墾了它的哈尼人認為老虎是最有威力的動物,因此他們用它來形容這塊梯田的魅力之大。
在看到梯田的那一刻,法國人仿佛被什么東西猛然擊中了一般,身體顫抖了一下,立即跪倒在巖石上。半響,他嘴里才喃喃地驚叫道:“哦,上帝!……這怎么可能!……哦,我的上帝呀!……”他被老虎嘴梯田震驚了。
我告訴他,像老虎嘴這樣成千上萬畝連片的梯田在哈尼山鄉多了去了,整個紅河兩岸,紅河、元陽、綠春、金平、建水、石屏幾縣,凡有哈尼人的地方都有規模巨大的梯田。其中最壯觀的是元陽縣老虎嘴、箐口、全福莊、多依樹、壩達、登云幾處?!澳憧吹降闹皇抢匣⒆斓囊徊糠帧?,我指給他看,“在遠處的山凹下面有條河,叫藤條江,從那里數起的話,到老虎嘴上方,共有3000層梯田?!薄捌孥E!這是真正的上帝的奇跡!”他不停地說。
歐也納博士曾經在非洲、南美和日本做過多年的人類學研究,他說那些地方也有梯田,但比起哈尼人的梯田,只能算是一些小小的田塊:“哈尼人的梯田,這才是真正的大地雕塑,你們哈尼人,才是真正的大地藝術家!”
我向他詳細介紹了哈尼梯田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容,他奇怪說:“你們怎么不把這么好的東西申報世界遺產?”
哈尼大梯田
紅河水系元江、藤條江以及李仙江的“三江流域”.是哈尼梯田最集中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元江、紅河、元陽、綠春和金平等縣境內.這些區域自古就具備稻米生長的最佳生態條件。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100萬畝梯田,但是作為世界遺產申報的,是其中最完美的元陽哈尼梯田。
元陽是紅河州的一個屬縣,位于紅河南岸哀牢山南段中心地區,有哈尼、彝、漢、傣、壯、苗、瑤七個民族共同居住,哈尼族占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元陽梯田是元陽縣所有民族共同創造的,只是因為哈尼梯田的面積最大,歷史最悠久,耕作技術最高,所以選為代表,統稱為“紅河哈尼梯田”,它同時代表著紅河州各民族的梯田。
元陽梯田的分布從海拔140米的紅河谷,依山體等高線延伸至海拔2000米的觀音山腳,在這廣闊的崇山峻嶺間展現著它們雄偉壯麗的景觀。干層乃至幾千層的梯田在元陽隨處可見,這在中外梯田景觀中是極其罕見的。
除層數多、面積廣外,哈尼梯田大部分的坡度都很陡,絕大多數是在25度到45度之間,有的甚至陡到75度,這樣的梯田一塊通常只有一畝、兩畝或半畝。50度到75度之間的,一塊絕不會超過一畝,它們如同細長的銀帶懸掛在陡峭的山崖上,仿佛風輕輕一吹就會掉到峽谷里去,這又是中外其它梯田所沒有的景象。這說明了元陽哈尼梯田險峻與壯觀的程度。我帶領中外專家去看梯田的時候,膽小的女士常常被梯田的陡峭嚇得尖叫,因為從上一級梯田到下一級梯田,田埂有時竟有五六米高,她們踩著哈尼人挖出的埂洞攀爬,如同在做驚險的攀巖運動。
而哈尼人,世世代代就是在這樣險峻的山崖間攀援著這樣的天梯勞作的。
哈尼梯田的秘密
“我有三個想不通:元陽縣2100平方公里土地上沒有一座水庫,這166689畝梯田的用水是哪里來的?第二,我看見你們有很多水溝是在巖石上挖出來的,據說它們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一千年前你們哈尼人既沒有炸藥又沒有炮桿,你們是怎樣在巖石上挖水溝的?第三,哈尼梯田坡度這么陡,梯田是怎么挖的?”
提出疑問的,是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建設部風景名勝專家謝凝高教授。實際上,提出同樣問題的不止他一人。
對哈尼梯田,我作過長達20年的調查,世界上哈尼族聚居的國家――中國、緬甸、泰國、越南、老撾,我都進行過考察,尤其對具有代表性的元陽哈尼族梯田,我每年不止一次要去做跟蹤調查,這些工作使我知道哈尼梯田如此偉大和美麗的秘密。
“天神的兒子”
對外面來的人,哈尼人會對他講一句古話:“阿波摩咪然哩”。這句話的意思是“哈尼人是天神的兒子”。哈尼人對天地風云山川樹石一草一木都要祭祀,在“天神的兒子”這個自稱里,包含著哈尼人對代表大自然的神靈的敬畏與親近。
這句帶有神話色彩的話不光透露出一個民族的驕傲,它包含著很多很深的內容,包含著對哈尼人為何能創造出驚世奇觀的梯田的解答。
哀牢山區的哈尼人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地理環境中。哈尼族和中國以及世界的所有民族一樣,勤勞、勇敢、善良、堅忍,富于文化創造精神,但如果沒有哀牢山區獨一無二的地理條件,他們也開墾不出世界上最偉大的梯田。
中國稻作文明最發達的華南、華中只是平原、丘陵地貌中的大面積水田,卻沒有上千層的梯田。云南94%的土地是大山,是中國梯田農業最發達的省份。哀牢山下段、紅河南岸的元陽、紅河、綠春、金平這幾個哈尼族最集中的縣,降雨量常年達1600~3000m,海拔大都在2DOO米以下,這就形成了唯有這里才是梯田稻作最發達、梯田景觀最壯麗的必然性。
這四個縣中又以元陽最有代表性。
元陽整體地貌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多為深切割中山地類型,國土面積100%為山地,境內群山在億萬年中被紅河、藤條江水系深度切割,地形呈“V”形發育,高下之間,險峻異常。從江邊河壩到高山峻嶺,在狹小的地域內高差極大。
元陽的立體氣候尤其突出。河壩區(如新縣城南沙鎮)年均氣溫25℃,最熱的時候42℃,高山區(如老縣城新街鎮)年均氣溫11.6℃,兩區溫差年均13.4℃。如果坐汽車,由南沙到新街只需1小時,卻要經過熱帶、溫帶到寒溫帶的變化,這就是元陽人說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氣象學家的說法可能更精確些,他們因河壩峽谷酷熱干旱就把它稱為“干熱河谷區”,因高山低溫降雨量大就把它稱為“陰濕高寒區”。
河壩區水分蒸發量大而干旱,高山區云霧密度大而降雨豐富。哀牢山終年云霧繚繞,元陽縣年均霧期達到180天。云霧再度冷卻凝聚成雨水,這又使元陽縣年降雨量達到1600~3000mn的高密度。所以元陽縣的山被人稱為“一架濕漉漉的大山”。
終年的濃霧受到高山區冷氣團的壓迫,漸漸沉降到下半山的峽谷中,于是形成了大自然的又一奇觀――著名的元陽云海。元陽人的浪漫說法“云海填平了山谷”,指的就是這一景觀。
2000年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負責人理查德博士和白海恩博士專程來觀賞這一美景。當他們看到上面這一幕時,嚴肅的博士們立馬變成了天真的兒童,他們對著云海、群山、梯 田情不自禁放聲高呼,手舞足蹈?;氐铰群?,理查德博士專門發了一份E―mai給我說:“你們的哈尼梯田和美麗的云海害苦了我,使我在長達兩個星期的時間里無法安心工作,因為我的腦子完全被它們填滿了!”
元陽全境隨著海拔的上升和地理氣候的變化,植被呈垂直分布,并且形成大面積的高山原始森林,從“干熱河谷區”蒸發升空的水汽,再在高山區聚為云霧為雨水,再被森林貯存吸收化為溪泉瀑布下流,整座哀牢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構成了無與倫比的生態系統。
這就是哈尼人開墾梯田的天然基礎。這樣優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在中國、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是找不到的。
60代人的耕作
根據哈尼人的古歌和家譜記載,早在五六十代人以前哈尼人就來到哀牢山開墾了大片梯田。按人類學劃分,一代人約在20~25年之間。也就是在1200年到1500年前,哈尼人就在哀牢山開墾梯田了。
元陽縣有兩個哈尼族早期開墾梯田的遺址。一個是紅河岸邊的綠蓬渡村,這里屬河壩區,氣候炎熱,樹林茂密,在狹窄的河壩和平緩的坡地上有大片大片的稻田。綠蓬渡現在是傣族村子,但是這里的傣族有一個古老的習俗,每年六月二十四,也就是哈尼族過“六月年”的時候,全寨村民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殺一條白水牛和一條黑水牛祭獻哈尼祖先。
綠蓬渡是古代哈尼人渡過紅河進入哀牢山的一個渡口,哈尼人來到這里后,開辟了荊棘,挖出大片良田,居住幾代人以后,因為不適應這里炎熱的氣候,就把它給了耐熱的傣族人,自己搬到高山區去了。我曾經三次到綠蓬渡進行調查,當問到哈尼人是什么時候離開綠蓬渡時,寨里的老人眾口一詞地告訴我:“是女人當皇帝的時候?!痹谥袊鴼v史上,只有唐代的武則天當過女皇帝,翻查歷史書,就是公元685―704年,唐垂拱元年到長安四年這段時間,也就是距今1300年的時間,與哈尼人和傣族人的說法基本符合。
另一個遺址是勝村鄉全福莊村,這里有一塊巨大的“分水石”,村里哈尼人的家譜記載,這塊分水石是他們47代祖先安放的。分水石由“分水木刻”演變而來,這是哈尼人發明的一種水資源管理法。分水石上有兩個凹槽,寬一點的是流向全福莊的,因為當年挖水溝的時候全福莊投入的勞動量大,全福莊的田也多;窄一點的流向箐口村,因為挖水溝的時候他們投入的勞力少一些,田也少一些。全福莊人說這塊分水石是他們的47代先輩安下的,那么從安分水石到現在就有1100多年了。
江河―森林―村寨―梯田
哈尼人如此重視水溝和分水石的原因,是因為它關系到梯田的命脈。
哈尼人的梯田與哀牢山的地理環境相依相存,在這里,水是一個貫穿所有要素的關鍵。
在哈尼人沒有來以前,哀牢山區就有著水分升沉起降的自然循環,哈尼人來到以后,首先做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在靠近水源的上半山把大山攔腰一切,挖出長長短短的大溝,把山水全部截到溝中,然后才能在水溝下面開梯田??拷郑拷?,這就是哈尼人選擇上半山居住的原因。
梯田用水是從大溝中又挖出無數分支水溝,這分支水溝通到塊塊梯田中,保證了每塊梯田的灌溉。由于山水終年不斷,哈尼人的梯田一年四季(除秋收后放干田水曬田的短時間)都注滿了水,這水從上一層梯田流到下一層梯田,層層下注,最終又流回江河中,如此周而復始,永不中斷。
現在元陽縣有主干渠(大溝)4653條,截流了全縣63958公頃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流淌出來的山泉、溪流、瀑布、龍潭水和雨季降落的大量山水,灌溉了境內166689畝梯田和147252畝早地,養活了元陽縣36萬人口。
以水的流程為中心,經江邊河壩蒸發升空,到高山區凝聚為云霧雨水灑落在森林中化為山泉瀑布,又流入大溝,分渠入田,村寨在上,梯田在下,借溝水沖肥,層層梯田成為水的通道,水最后又歸復江河的天地人三結合的良性大循環,我稱為“江河一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度同構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
它就是紅河哈尼梯田的構成原理,也是申報世界遺產的主要依據。
把梯田當作琴弦彈奏生命之歌
一個哈尼人如何把他的一生與梯田纏繞在一起,我們只要通過兩個平常的習俗就可以知道了――
“哦哈都”:意思是“出門禮”。哈尼人的嬰兒生下來,第13天才能抱出家門見天地萬物,經過這個儀式,天神地神萬物之神才會正式承認他生存的合法性并對他加以保護,這實際上是哈尼人獲得生存權的神圣節日。但奇怪的是,這個儀式全部是指向梯田的。嬰兒抱出來的時候,要在家門口立一柄三尖叉,上面掛一頂平時下田用的篾帽和一個掛包,如果是男孩,掛包里要放一把砍田埂用的彎刀,如果是女孩,掛包里就放一把割谷子用的鋸鐮,然后用三碗糯米飯獻天神地神。
“霍甲霍森森”:意思是“小娃娃開梯田”。這是一種兒童們經常玩的游戲,但它卻有專門的玩法和道具。小娃娃們經常愛在自家門前或寨邊的空地上玩耍,他們每人都有一把小鋤頭,這種鋤頭的小巧玲瓏跟一把舀湯的勺子差不多,當城市里的小孩在玩電動槍時,哈尼人的小娃娃卻在用小鋤頭在地上模仿大人開梯田。雖然是玩耍,他們和大人開梯田的程序是完全一樣的。先開出水溝,還真的把水引進溝里,然后用泥巴筑起一層一層的迷你梯田,再把水引進梯田里去。他們干得非常賣力,不時用小鋤頭在田埂上拍拍打打,把它弄得滑溜溜的很好看。
實際上哈尼人對田埂的重視也是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夠比擬的,“糊田埂”是春耕時每個哈尼男人都要干的活。他一定要把它用田泥糊得非常平整光滑,使田埂遠遠望去如同一條條黑亮的大蛇在山間游動。田埂的美丑是一個哈尼男人能耐的標志,田埂糊不好的人沒有女人愿意嫁。大人們對小孩子玩開梯田的游戲總是給予鼓勵,他們玩得滿身泥垢的時候,大人就在旁邊瞇眼微笑,“梯田”開好后,大人會獎賞小孩每人一個紅雞蛋。這是男孩子的游戲。女孩子則各有一個小笆籮,她們會用小鋤頭在地上劃出一些條條框框代表梯田,然后背著小笆籮在“梯田”里玩拿黃鱔撮泥鰍的游戲,拿黃鱔撮泥鰍是哈尼女人干的活兒。
所以一個哈尼人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把他的命運和梯田聯系在一起了,此后他生命的每一程都與梯田為伴一小時候在梯田邊游戲,長大后在田棚(為農忙需要蓋在田邊的簡易住房)里談情說愛,結婚時新娘的穿戴是田間勞動的基本裝備蓑衣篾帽。直到去世,他的墳墓也在梯田邊,以便他在另一個世界里守望梯田。
農歷二月的第一個屬龍日,哈尼人禁止入內的圣地寨神林異乎尋常地熱鬧,因為這是,是哈尼人祭寨神的日子――“艾瑪突”節。
哈尼人一年四季有數不清的祭祀,重要而盛大的節祭有三個:二月的“艾瑪突”是祭寨神,六月的“苦扎扎”是祭天神,十月的“甘通通”是祭祖神,這當中最隆重的是祭寨神。哈尼人把最高的祭祀獻給代表寨神的神樹:
聽了,
親親的-娘生的兄弟姐妹,
今天我們彎下雙腳合攏雙手來祭寨神!
呃――哈尼的寨神阿媽!
呃――哈尼的祖先寨神!
吟唱的古歌和祭詞,每一首歌或每一段祭詞開頭的第一句,都是“親親的一娘生的兄弟姐妹”。這句話代表了哈尼文化最本質的東西――它是親和的文化。人和山林土地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是親和的,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千村萬寨乃至哈尼人與其它民族也是親和的,大家都是“親親的一娘生的兄弟姐妹”。
對自然之物,如火,哈尼叫“親親的火娘”,如水,叫“親親的水娘”,谷子叫“莊稼娘”,栽秧叫“嫁秧姑娘”,犁田耙地叫“把田伙子打扮得更漂亮”,他們懂得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對人,本族人不用說是親和的,對同居一山的其它民族也是親和的。他們這樣叫其它民族:“彝族大哥”、“苗哥”、“瑤哥”、“傣家兄弟”、“壯族老表”、“漢人大哥”。
正是在哈尼人親和文化的呵護下,千百年來,哀牢山區的自然生態沒有被破壞,生活在這里的各個民族親近和睦,共同發展。
一個活生生的遺產
紅河哈尼梯田與很多古跡、遺址不同,自古至今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文化系統,今天它仍然是哈尼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