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文化規劃范文
時間:2023-05-16 14:52: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字文化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桂花樹起著養育桂花的作用。遠遠望去,真像綠葉的寶塔、翠葉的世界,綠色的原野。走近桂花樹,看樹干上的那些樹皮,就像老人的臉一樣。
桂花枝起到讓桂花生長的作用。枝條寬的有3、4厘米,細的只有小拇指那么寬,有的比鉛筆還小呢。這些枝條有的直沖云霄,有的斜指前方,還有的垂直下落,真像一位仙子,在翩翩起舞。
桂花很香很美。顏色黃、白都有。形狀像“十”字,味道苦苦的。當有人搖動桂花樹樹干后,那些桂花就會像小傘兵一樣降落在地上,把原來不顯眼的地面上鋪上金黃色的地毯。桂花近近地聞,并不怎么香,但如果遠遠地聞,花香就會很濃。這種感覺走了十多小步后就沒有了。如果寫夸張點的話,那還真是那俗話說的“十里桂花香”啊!
篇2
桂花樹
供電局花園有很多桂花樹。桂花樹的主桿是麻褐色的斑斑點點,樹枝細而多,樹葉青翠的,葉邊像鋸齒。八月開著金黃色一串串的小花,花香隨風飄來,一陣陣芳香使人心曠神怡。
我愛秋天香噴噴的桂花樹,也愛一年四季郁郁蔥蔥不怕寒冬臘月,風吹雨打,傲然挺立的桂樹精神。
篇3
我家陽臺上有一棵桂花樹。
每天早晨我都會早早的起來幫它澆水,這時桂花樹舒枝展葉,好像在說:“謝謝你給我水喝,又是美麗的一天了!”我用水壺把水裝得滿滿的,雙手輕輕一倒,清澈的水并灑向了桂花樹,此時它翠綠的葉子就好像被重新梳洗過一樣。茂密的枝條上層層疊疊的葉子緊緊的依靠在一起,遠看就好似一個綠色的小球。
中午放學回來,我和妹妹爬在陽臺上靜靜的觀看著這棵小桂花樹,突然我發現小桂花樹上開了些許的桂花。這昨天還是小花蕾的桂花今天居然開放開了。我和妹妹滿心歡喜的聞著淡淡的桂花香。我心里暗想:要是這棵桂花樹一下子長得好高好大,那該多好呀!那樣花香就會更濃,在房子里都可以聞到它的香味。聽媽媽說桂花還可以用來泡茶和做桂花糕。我和妹妹都是讒貓,很想嘗嘗桂花糕的味道??梢幌肴绻斯鸹ň吐劜坏搅嘶ㄏ懔?,花糕那么小不可能人人都得吃,可桂花香卻人人皆可聞得到。想到這我悄悄地打消了晚上準備纏著媽媽做桂花糕的念頭。
夜晚,我們一家人搬來凳子在陽臺上悠閑的說著話??粗焐橡嵉脑铝?,聞著沁人心脾的花香。在月光的清輝下小桂花樹仿佛披上了一層潔白的紗,晚風拂過,她像一位小姑娘婆娑多姿、迎風起舞。夜靜人深時,整個大院都浸在沉睡當中,而小桂花樹亦然把它的一身清香散發出來陪伴我們安然入睡。
小小桂花樹,香氣滿人間!我喜歡你!
篇4
湖南省漢壽縣龍陽鎮中心學校 三年級 唐潁潔
縣城的體育路上有一座美麗的休閑廣場,那里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有高大的松樹、梧桐樹,亭亭玉立的玉蘭樹、棕櫚樹、楊樹,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噴泉兩旁的兩棵桂花樹。
桂花樹它既不像梧桐樹那么高大,也不像黃楊木那樣愛小。它挺拔直立,枝繁葉茂,常年蔥綠。遠遠望去像兩把綠色大傘。給休閑廣場增添了無窮的生機。
每當春雨綿綿的時候,雨像落葉一樣輕,像牛毛一樣細,像線一樣長,密密麻麻灑向大地。這時桂花樹舒展開它的嫩葉在蒙蒙細雨中歡笑著。桂花樹的葉子剛長出來的時候是紅色的,遠看,像一朵朵紅花點綴在綠葉叢中。漸漸地,又變成嫩綠色的。生長很久的葉子則是墨綠色的,看上去使你感到舒服極了。
每當天高氣爽,秋風習習的時候,桂花樹開花了。走進桂花樹細細的觀看,它的花朵是那么小,由四瓣合成,中間有幾絲花蕊,然后又由幾朵小花組成一叢一叢的花球掛在樹上。
每當人們在休閑廣場練太極、打球、跳舞、散步時,都要在樹下觀賞,這時總會有一股清甜的幽香撲鼻而來,人們會情不自禁的深深地吸上幾口,然后贊嘆不已地說:“真香,真香??!”
篇5
“一樹繁花初展蕊,滿城到處丹桂香?!?/p>
素聞川沙有棵百年桂花樹,忙里偷閑在城里逛了一圈,終于得見“廬山真面目”!那個興奮啊……
“桂花,二級保護,編號:1178,樹齡:10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確認、上海市綠化管理局立、2002年12月”
這是一塊古樹名木保護牌,被保護的古樹就是眼前這株百年桂花樹!蒼老挺拔、虬根錯節,樹干粗壯,直徑大約有30多厘米,粗壯樹干的上方有五、六根枝椏,繁密的枝葉猶如一把翠綠的巨傘。古樹被四周的圍墻與欄桿隔離開,矗立在大院的墻角。
正值桂花盛開時,處處散發著沁人心脾的幽香,令人心醉神迷。隨風而落的桂花飄揚著、飛舞著,緩緩落于銘牌上、枯枝落葉上、地上,深深淺淺,不知為何,莫名地想起了黛玉葬花……
繞過圍墻,來到一個大宅院,三幢充滿現代氣息的小洋房映入眼簾!洋房周圍種著各種花草樹木,綠意盎然,真是美不勝收?。≌潎@著、流連著,屋內走出一老人,經介紹才知道正是古樹的主人吳老太。老人今年83歲,令我驚訝,眼前的老人雖頭發花白,人略顯精瘦,卻很健康,精神抖擻,交談之下,更覺老人耳聰目明,非常健談!
老人17歲嫁到陸家,婆婆告訴她,這棵桂花樹早在50多年前就已由太公種下了,所以由此推算出古樹現今已有120多歲了。后來,全家人隨太公遠渡重洋到了新加坡。在那,太公很受器重,后來開設了營造公司,在國內外頗盛名。
幾年后,老人回鄉探親,看到許多果樹因無人照理而被糟蹋死了,只有桂花樹孤苦伶仃地守在院子里。善良的老人不忍丟棄這棵古樹,遂放棄了國外豪華的生活,留在了家鄉與古樹相伴……一席言語令我不由得欽佩起眼前這位不起眼的老人!
解放后,教育部門租借這座宅院的5間房子辦了所小學,取名“民生小學”。也因為這所學校,老人顧全大局答應將桂花樹圍進校園,從此和老人的房子隔了一堵墻。但老人對桂花樹的呵護之心卻有增無減……
老人還熱情地帶我穿過小走廊,參觀了位于洋房后面的古色古香的、粉墻黛瓦、磚木結構的老宅院,為我講述著這老宅院的點滴故事。院子除一間房子外借外,其余均堆滿了廢棄之物而空關著,雖因未好好整理而顯凌亂,但那古典建筑的風格仍處處可見:為避禍端()而用木條封住的雕刻精美的圖案、花紋;用小青磚鋪就而成的地面,至今未修理過;房屋最近整修過,老人說未整修前的屋頂瓦片上還能直立行走呢;還有那道高達三米的木門;釘于墻內的大鐵釘(據說是為了防止房子走形)……
步出老宅院,來到前面的洋房別墅,老人幸福地告訴我,這都是她兒子們的房子,因為都喜歡種樹養花,所以把房子周圍打扮得花團錦簇、綠意蔥蔥。老人說,桂花有靈氣,自從種了桂花樹,安康興業,兒孫們都很有出息,相繼開了印刷公司、塑料廠,孩子們讀書也很認真、聰明。那飽經風霜的臉上掛滿了笑意,腦海中似乎能想象出那一幅溫馨的天倫之樂圖……
篇6
“知道啦!來啦!”
兒時,這樣的呼聲不知喊了多少,一個在樓上,一群在樓下,一群喊,一個答。不用聽老媽的嘮叨,一個勁兒地跑向樓下,和小伙伴們手拉手跑向樓對面的桂花樹下。他嘟一嘟小嘴,說著今天后悔和同學吵架,另一個又齜牙大笑,說著今天怎樣整蒙同桌的他。我們是那樣天真,那樣無暇,靜靜地坐在泛著星星點點的桂花樹下。
我們漸漸長大,羞澀的我們沒有繼續手拉手下著樹下奔跑,而是靜靜坐在桂花樹下,在那兒,我們偷偷地交換了自己的悄悄話,大家說,那個男孩好帥,大家說,那個老師講課好假。青澀的我們低著頭坐在樹下,樹上的桂花聽著聽著,甜蜜的笑了。
日子就像是掛在墻角邊的一臺日歷,像落葉一樣隨風飄去,悄然遠逝。轉眼間,我們面臨著人生的第一次的抉擇--中考。終于,放假了,突然發現,我們長大了,沒有了那樣的一喊一答,我不好意思的摁了下她的門鈴。
“咚!”門開了。
“對不起!…… ”
知道了,知道了,又是在忙學習吧……
篇7
在我的教室門前,有著一棵桂花樹。
春天,這棵桂花樹發出了新芽,那嫰綠的葉子看著就讓人喜歡,我們常在它的下面捉迷藏。
夏天,烈日炎炎,我們總是在它的樹陰下,快樂的玩耍著,她那茂盛的枝葉便成了我們的遮陽傘。
現在到了秋天,它又發出了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那小小的桂花經微風一吹,便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香味,令人贊嘆不絕。上課時,這棵桂花樹也站在外面一動不動,仿佛也在認真的聽老師講課。下課時,我們一涌出教室,她便釋放出陣陣清香,給我們調節心情。
篇8
在學校大操場的兩旁,一棵棵桂花樹巍然挺立在那兒,在春、夏、秋、冬,譜寫著一曲曲青春的贊歌。
春天,這些桂花樹發出了新芽,那嫩綠的看著就讓人喜歡,我們常在她下面捉迷藏,玩耍著、嬉戲著、春天她是一個剛剛吐芽的嬰兒。
夏天,烈日炎炎,我們總是在她的樹蔭下快樂地玩耍著,她那茂盛的枝葉成了我們的遮陽傘。
秋天,她發出了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那小小的桂花經風一吹,便散發出了一種獨特的香味,令人贊嘆不絕。上課時,這些桂花樹也站立不動,仿佛也在認真地聽老師上課。下課時,我們一涌出教室,她便“釋放魔力”,那桂子的香氣是那么奇妙、美麗、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這種感覺是那么朦朧......
我愛這些桂花樹,不是因為她的婀娜多姿,也不是因為她的清香,而是她那種不求回報的精神感動了我。
篇9
關鍵詞:數字文檔系統;規劃;建設
前 言
隨著企業油氣勘探、開發工作量的日漸增加,相關的數據、檔案、文檔資料也正在迅猛增長。這些資料對油田來說是非常珍貴的,一旦流失將給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有必要建設一個高效的軟件平臺,將存放在檔案館/辦公室/個人手里的歸檔范圍內的文檔資料(圖件、報告、報表、資料)和歸檔范圍外的中間成果文檔在統一的管理平臺上進行科學的組織、分類和管理,并通過有效的手段分享,使之成為群體知識和共享成果
1 系統概述
系統以確保文檔與檔案信息的安全、共享為原則,以文檔與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為核心,以擴大文檔與檔案信息開發利用為目標,在建立科學、統一的文檔與檔案管理模式、制度和標準的基礎上,盡量采用先進、適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研制文檔與檔案信息化管理系統,以加強對本企業各類文檔與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鑒定、統計、利用、編研,提高企業文檔與檔案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1.1系統邏輯結構
系統分為文檔收集模塊、文檔業務管理模塊、檔案業務管理模塊、文檔利用模塊、文檔與檔案利用模塊、外部接口模塊、安全控制模塊。
文檔收集模塊是用戶填寫文檔信息,上傳文件,導入導出數據的工具。為了方便批輸入,以FTP為底層,對通過審核的資料進行夜間批量倒入。
文檔業務管理模塊是部門及管理員對文檔收集整理分類等文檔業務的平臺。
檔案業務管理模塊是文檔與檔案管理員對文檔歸檔為檔案、檔案的整理、鑒定等業務的平臺。
文檔利用模塊是文檔利用人檢索查詢文檔、借閱文檔、文檔審批等業務平臺。
檔案利用模塊是檔案利用人查詢借閱檔案,檔案的審批等業務操作的平臺。
外部接口模塊是提供于其他系統的數據共享,包括數據的導入、導出、查詢等接口。
安全控制模塊是對系統內的文檔、文檔與檔案數據的安全保密的控制,包括訪問權限的設置,數據的加密、打印權限的設置、水印技術的使用等。
1.2系統接口
DDCS系統接口包括有:OA辦公系統數據導入接口、SAP數據檢索接口、藍臺檔案數據導出接口、開發生產信息系統數據檢索接口、文檔數字化加工導入接口。
DDCS數字文檔中心系統接口采用中間數據庫與Web Service兩種方式。
1.3操作環境
客戶端:
Internet Explorer6.0及以上版本。
服務器:
應用服務器:IBM Was 6.1
文件服務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數據庫:Oracle 11g
內容服務器:FileNet4.5
開發工具:Eclipse
1.4部署模式
集中式部署,服務器、數據庫、文件存儲、WEB服務、接口服務都集中在企業內部,采用B/S模式。
服務器端:
服務器:分公司與各部門共用一臺或多臺服務器,集數據存儲、備份、管理、查詢等職能于一體。
數據庫:各部門數據放在同一數據庫中,在數據庫中根據部門獨立建表,區分各部門數據。
應用軟件:采用一套數字文檔中心軟件版本,使用通過在軟件中添加組織機構,根據部門及個人授權訪問。
客戶端:各部門管理數據庫中本部門下的數據,并做賦權處理。
默認情況下查詢本部門下的文檔信息。
2 系統構架設計
2.1技術架構
DDCS構建于J2EE平臺基礎之上,采用分層提供服務支持的設計思想,將系統劃分為表現層、業務層、服務層、持久層及數據層五層架構設計,層次化、模塊組件化的實現,使系統具備了最大程度的靈活度,從而能對業務需求的變化作出快速的反應,使系統具有很好的擴展性。
> 表現層
表現層即DDCS最終展示給用戶的界面,DDCS以網頁的方式提供各種業務供用戶使用。相當于Model-View-Controller架構中的View。
DDCS表現層整合Workplace已有的功能,另外,一些Workplace沒有的功能乙方根據WAT架構重新給予了開發。
> 業務層
業務層提供了各種文檔、檔案業務實體的操作,包括個人資料、部門文檔、文檔利用、待辦事宜、文檔中心、檔案中心及系統管理七大業務應用。
> 持久層
采用iBATIS作為DDCS持久層框架,它是一種“半自動化”的ORM實現。iBATIS以SQL開發的工作量和數據庫移植性上的讓步,為DDCS設計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間。
> 數據層
數據層也即EIS層,包含了Oracle數據庫、Shared File Storage、Fixed Content Device。
2.2 組織機構體系
數字文檔中心采用windows active directory管理用戶角色與用戶,可以通過角色定義實現用戶組織機構的定義,配置用戶隸屬于角色,實行多種管理體系與自定義權限的管理體系,以適應多變的企業文檔與檔案管理業務與文檔與檔案管理制度的更新。
3 安全架構設計
安全無價,但同時作為一個信息系統,絕對的安全又是不存在的。因此怎樣在共享和安全兩個方面取得一個平衡,是一個系統在設計之初就應該重點考慮的。如果在設計之初就遵從一些合理的原則,那么信息系統的安全和保密就更加有保障。如果設計時不全面考慮,消極地將安全和保密措施寄托在事后“打補丁”的思路是相當危險的!
3.1 權限體系
信息系統的安全性都遵循所謂的“木桶原理”,木桶原理指的是:一個木桶由許多塊木板組成,如果組成木桶的這些木板長短不一,那么這個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決于長的木板,而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應用到安全方面也就是說系統的安全性取決于系統中最脆弱的地方,這些地方是系統的設計的重點所在。
對于在企業環境中電子文件和電子文檔與檔案的訪問控制方法,一般有三種:
> 全部禁用訪問控制,通過電子借閱流程。屬于“最小的服務+最小的權限來實現最大安全”
> 定制型訪問控制方法。使用角色、群組、用戶,針對特定操作或特定功能或特定文檔與檔案類型進行權限的固化。
> 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方法(RBAC)。
RBAC在數字文檔中心系統為主流的設計思路,使用它來解決大型企業的統一資源訪問控制。其顯著的兩大特征是:
減小授權管理的復雜性,降低管理開銷。
靈活地支持企業的安全策略,并對企業的變化有很大的伸縮性。
3.2 安全技術
3.2.1 文檔格式轉換技術:
通過專業的文件轉換模塊將用戶上傳的各種類型的文檔自動轉換成 PDF(雙層)格式文件,減少了用戶的工作量,統一了系統的閱讀格式,也為系統后期的權限控制等做好了數據基礎準備。
將系統文檔的閱讀格式統一為PDF以后,可以靈活運用PDF的加密技術和水印技術。使文檔的權限控制更加方便、精細。
3.2.2 基于Windows Active Directory身份認證。
讓數字文檔系統的詳細的角色設計對應AD域里的組,既獲得了AD域的較為完備的安全措施,又方便管理員對權限進行添加、刪除、變更等管理。
3.2.3 基于Windows Active Directory身份認證的單點登陸。
為了用戶的方便以及在其他系統的掛接、嵌套,比如郵件系統中的代辦事宜提示鏈接信息,可以直接打開,實現了系統與windows系統的集中認證、單點登陸。
3.2.4 數據加密技術
除了FileNet軟件本身具有的數據加、解密等安全服務功能,可以對文檔的閱讀權限進行精細化設置以外,對打印、下載、復制的權限另外進行了嚴格的控制。
根據權限最小化原則,打印、下載、復制三種權限默認都是不具備的,需要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根據需要啟動電子借閱申請流程,各類數據責任人審批以后,才可以打印、下載、復制,并且可以對時間進行控制。
3.2.5 放擴散技術
* 數字證書
為了使不通過正當途徑得到的文件無法打開,以減少電子文檔的擴散機會,從而盡量保證數據的安全性。我們采用了數字證書這種手段。
數字證書的格式普遍采用的是X.509 V3國際標準,內容包括證書序列號、證書持有者名稱、證書頒發者名稱、證書有效期、公鑰、證書頒發者的數字簽名等.
X.509證書標準支持三種不對稱加密算法:RSA, DSA, Diffie-Hellman algorithms。我們采用的是RSA算法。RSA算法:RSA是被研究得最廣泛的公鑰算法,從提出到現在已近二十年,經歷了各種攻擊的考驗,逐漸為人們接受,普遍認為是目前最優秀的公鑰方案之一。
不對稱加密算法使用兩把完全不同但又是完全匹配的一對鑰匙——公鑰和私鑰。在使用不對稱加密算法加密文件時,只有使用匹配的一對公鑰和私鑰,才能完成對明文的加密和解密過程。加密明文時采用公鑰加密,解密密文時使用私鑰才能完成.
本系統采用了證書的這種機制,用公鑰對pdf文件加密,只有與之匹配的私鑰才能對其進行解密,相對于用戶口令加密,這種方式安全性更高。
* 水印
系統中水印的靈活應用。為了保證文檔的合法性,在打印資料時,系統會自動在每頁資料上嵌入登陸用戶的log標識;而為了不影響在線閱讀,因此閱讀時是看不到水印的。
現有針對pdf格式文件添加水印處理方式,是通過在pdf文檔的頁面的上層和下層進行水印添加處理,由于pdf文檔的內容存在圖片的形式,而在下層添加水印會出現被圖片遮擋的情況,所以我們一律采用在頁面上層添加水印內容。
篇10
關鍵詞 數字化教育 人文意蘊 缺失 回歸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數字產品的普及,一股強勁的數字化浪潮正在向我們襲來,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在教育領域,數字化教育成為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潮流。然而我們在享受數字化教育福利的同時,也不得不注意數字化教育過程中人文意蘊的缺失。
一、數字化教育
在數字化浪潮推動下,我們已邁入一個嶄新的時代――數字化時代。數字化技術成為新時代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數字化教育成為教育發展中的潮流。數字化教育包括非常豐富的內容,如數字化學習、數字化教學、數字化教育資源、數字化校園等等。具有如此寬廣的范疇,我們無法用一個準確的定義去界定數字化教育,而僅僅是將數字化教育作為對數字化技術在教育領域中應用的概括。為了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數字化教育,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認識。
1.何為數字化
數字化原本是計算機系統中的關鍵技術。在計算機系統中,信息的處理加工、傳輸、存儲都是以二進制數(即0和1)的形式來進行的,我們將二進制數的一個位稱作一個bit(比特),并用bit來表示計算機所有的信息對象和計算機指令。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字化亦發生了新的變化。如今的數字化已不再是最初0和1組合的比特數據,它大大超越了靜態、直觀的數字符號的本意。0和1的不同組合,種種不同的0和1的字符串,在構造著生動、形象、更具仿真效果的世界圖象。如果說通訊和交往工具是一個時代的主要標志,那么,數字化以其不同于農業時代的信鴿、驛站,工業時代的電話、電報等通訊和交往工具,引領著人類進入了數字化時代[1]。如今數字化時代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的推動下邁入了以數字化技術為核心特征的最新發展階段,而數字化教育正是這一階段的產物。
2.數字化教育的特征
(1)開放性
數字化教育的開放性,首先表現出來的是領域的開放性?,F如今,我們談及數字化教育,總是可以很容易地想到數字化學習、數字化教學、數字化教育資源、數字化校園等等。然而,數字化教育不僅僅只是教育某一領域的數字化,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幾乎都被卷入數字化的潮流之中。其次是交往的開放性。數字化的語言,以其特有的便捷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拓展了空間的范圍,不僅給教育中的人們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機會,還將人們的交往范圍無限擴展。除此之外,也使得教育自身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能夠以更加自由便捷的途徑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換,為豐富教育資源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再次是思維的開放性。數字化的巨浪幫助人們沖破了以往狹隘、固定、封閉的牢籠,擺脫了思維的桎梏,向每個人提供了一個開放廣闊的平臺。人們可以質疑、交流、學習,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去認識這個世界,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最后是價值的開放性。置身數字化教育的人們,有著多樣的信息獲取途徑,海量的信息資源,加之數字化教育下人們思維更加開放,使得人們對于同一事物的看法、觀點、價值觀念也隨之變得多元化,而數字化教育以一個開放的價值態度允許多元化價值的存在。
(2)跨時空性
數字化教育的跨時空性,首先表現在促使時間因素與空間因素由教育發展的外部因素轉變內部因素,成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無論是教育自身體制、政策的改革還是教育內部人們教與學方式的變化,其背后重要的推動力正是時間與空間因素的改變。其次數字化教育不僅僅只是數字化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更是一個對時空進行重組的進程。正是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創新,才使得數字化教育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擁有技術支持與保障,讓教育全球化成為可能。最后,數字化教育并非是對傳統教育的否定,而是在傳統教育穩定結構基礎之上,與現代數字化技術的融合,傳統教育的生命在數字化教育的進程中依舊延續。
(3)虛擬性
數字化教育的虛擬性,表現為數字化教育營造的空間,不僅是實現符號流動、信息交換的場所,還可以滿足教育活動的特殊需求。憑借數字化技術的支持,在網絡空間虛擬出一個類似現實社會的生存空間。雖然只是一個由0和1數字符號編碼交織而成的空間,但利用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卻能夠實現模擬真實世界的效果,使數字化教育中的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體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
(4)符號性
數字化教育的符號性,表現在數字化教育為教育領域中的人們提供了一種數字化的教育生活,處于數字化教育生活中的人也被簡化為其中的一個符號。如恩斯特?卡西爾在《人論》中提出,人是符號的動物,符號化的思維方式和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2]。在數字化的教育生活中,人們作為符號動物充分發揮符號化的想象力和智慧,最大限度地擺脫物質現實的束縛,用新的符號組合表達個體內心的想法,不斷擴展自己的思維,擴大和超越現實世界的有限性。
數字化教育的發展,讓我們看到在數字化技術推動下教育變得強大起來,學習變得自由,思維變得開拓,教學變得輕松,資源變得豐富,環境變得智能等等。然而我們在享受數字化教育成果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數字化教育推進過程中,由于數字化教育自身的特征,極易造成教育人文意蘊的缺失,背離教育的宗旨。
二、數字化教育人文意蘊的缺失
我國關于“人文”的記載最早見于《易?賁卦?彖傳》:“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盵3]而在西方,人文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雖然沒有完全與之對應的“人文”一詞,而只有人文主義、人文精神等表達,但我們可以通過humanity之前的詞culture和pedagogy發現,其含義就是指人經過培育而顯現為人。教育學是育人之學,是以個體成人為根本指向的學科,人文品行理應是教育的基本品行[4]。因此教育中理應有著深厚的人文意蘊才可以充分實現對人的關照。然而,在數字化教育進程中卻極易產生教育人文意蘊缺失的問題。
1.情感教育欠缺
情感是人類一項復雜的高級精神活動,對人的發展有著認知、動作技能難以取代的作用,所以在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當中,將情感目標列為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在數字化教育現實中卻存在著情感教育欠缺的情況。首先,數字化教育中的教師可以憑借數字化技術輕松實現對學習者的知識傳授,這種以數字化技術為渠道的教學雖然打破了傳統面對面的現實課堂教學,但由于教育者與學習者置身虛擬的教學環境之中,缺乏現實情境中面對面的語言交流、動作交流、表情交流、情感交流,不免使得數字化課堂淪為只是對知識機械、枯燥的傳遞,忽略了對學習者的情感關懷,更難以達成情感教育的目標。其次,情感是人類一項復雜的高級精神活動,是難以實現顯性觀察、準確測量的,不像知識那樣可以實現準確的編碼、易于量化,實現數字化技術的傳播。即使教師在數字化教育中有意識地實施情感教育,客觀的現實困難也使得教師望而卻步。最后,數字化教育營造的是一種虛擬化、開放式的教育環境,學習者是以獨立個體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像傳統教育方式那樣,每個人都處于班集體之中。數字化教育環境下彼此獨立的個體身份極易造成學習者之間的關系淡漠、情感薄弱,對于學習者之間的人際關系產生不利影響。
2.教育功能單一
數字化教育中存在教育功能單一化傾向。數字化教育中,技術的威力在不斷地增強,借助技術,學習者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技術,學習者在不依賴教育者的前提下仍可能以便捷有效的途徑獲取知識、習得技能。這使得教育者的知識權威地位一落千丈,同時,對學習者在人格塑造、道德引導、文化熏陶、情感影響方面的作用也大大減弱。教育已不再是與人的精神相契合、追求智慧、傳承文化的活動,而是逐漸演變成單純的知識獲取手段,技能的訓練。教育對于個體發展的社會化、個性化、個體享用功能喪失,處于這樣的教育之中,人也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
3.交往陷入困境
數字化教育中的人們在交往時常陷入困境。馬克思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指出對物的依賴所造成的新桎梏,然而,隨著工具理性主義和技術理性主義的出現,技術環境下人的困境問題日益凸顯。數字化教育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為學習者營造出一個廣闊、豐富、多樣、新奇的學習環境,這是一個由數字化符號交織而成的環境,環境中的人們不必考慮原有現實社會的利益關系、背景環境、規范約束,充分顯示著公平、自由、平等,張揚了人們的個性。然而,這樣的環境卻讓人們的交往陷入困境。一方面,自我約束能力較低的個體,容易在這樣自由的環境中發生違反道德、法律的行為,造成一系列不和諧的音符,給自己與社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對于控制能力較低的個體容易產生對這種環境的依賴,甚至沉溺于這種環境,導致個體在現實社會中的交往能力退化,甚至造成對現實社會的淡漠、麻木甚至厭倦、逃避。
4.個體異化
數字化教育中存在個體的異化現象。數字化教育的建設,其目的是為了利用數字化技術更好地發展教育,促進人們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但是,就當前現實狀況而言,似乎有悖于數字化教育建設的初衷。首先是個體獨立思維的退化。數字化的教育環境,為個體的學習提供著海量的信息資源,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出現,提供的資源不僅有文本,更有繪聲繪色的聲音、圖片、視頻等資源。加之電腦、智能手機等便攜設備的普及,使得人們的學習發生了巨大變化。相對于紙質的文字讀本,他們更青睞圖片、視頻帶來的強烈刺激。相對于獨立思考探索問題,他們更喜歡唾手可得的網絡搜索。原本希望數字化教育能夠給學習者帶來更全面的發展,怎奈在數字化技術的包圍下學習者異化為沒有思考、只會搜索的機器。其次是沉溺于娛樂,難以自拔。數字化教育中網絡學習、網絡教學、網絡資源等,無論對于學習者還是教育者都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對于正在發展變化的青少年,原本是學習利器的網絡,卻變成了游戲歡樂的新天地,他們沉溺其中,被網絡所“奴役”,嚴重影響著身心發展。最后是人們面臨變為符號的危險。數字化教育是社會在數字化時展的重要進程,在這個由0和1數字符號編碼的時代環境下,人們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異化為符號。符號本是人們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創設的,但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下,符號卻反過來成為控制人、奴役人的異己力量。如沉溺于虛擬世界而迷失真實的自我、真實的人性;又如虛擬與現實的混淆,造成主體的判斷力缺失[5]。人們如同符號一般,迷茫地生活在數字化世界之中。
數字化教育中人文意蘊的種種缺失,既與數字化技術本身的不足有關系,也與人們應用的不恰當有關。既然發現了數字化教育建設過程中的不足,就應采取相應的措施極力扭轉,以確保數字化教育的發展不會背離初衷。
三、數字化教育人文意蘊的回歸
教育是一項旨在培養人的事業,數字化教育中人文意蘊的缺失已不容忽視。以何種途徑才可以促使數字化教育中缺失的人文意蘊早日回歸?該問題解決的關鍵要落實到人,要對數字化教育中的人有一個正確的理解與合理的把握。
1.以人為本
無論何種形式的教育,其對象都是指向人,而優秀的教育更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愛護人,要充分地認識到,人不僅在身體、精神、理智、情感、情緒和感覺諸方面存在有機整體性,而且在有機體協調的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的聯系方面也達到和諧一致[6]。
(1)在數字化教育中確定人文教育價值取向
價值取向對主體的態度確立、行為的指引和調節具有重要影響。因此,人文教育價值取向的確立是數字化教育發展中的必要環節。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喚醒和引導潛藏在學習者身上的人文需要,向他們傳遞一定的人文知識,培養他們對于自己、他人以及環境的人文理解、人文關懷意識和人文關懷能力,促使他們樹立高尚的人文理想和人文信念[7]。只有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文教育價值取向,才可以確保數字化教育下教育者在傳遞知識的同時,也對學習者實施道德、精神、人格等方面的教育,真正實現教育的育人功能。
(2)要摒棄技術至上的理念
當今的數字化教育發展之所以會出現各種異化現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技術至上理念作祟。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技術占據了教育的中心地位,人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主體,而成為附庸。因此,我們要讓人重新回到教育的核心位置。在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知識傳遞的同時,更要注重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開發人們在知、情、意融合的高級智慧思維方面的潛力。
(3)在數字化教育過程中要創設具有人文關懷的教育環境
具有人文關懷的教育環境,應是以人為中心的,強調數字化教育服務的核心,是充分利用網絡和各類開放式服務系統為學習者提供學習生活的平臺,滿足學生和教師多方面精神生活的需求[8]。
2.回歸現實生活
虛擬的數字化環境不是我們的家園,現實的生活世界才是我們最根本的生活家園。數字化教育面對的人是現實社會生活中的人,任何脫離生活的教育都無法真正實現對人的發展。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曾經明確提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9]。我們在教育中既要認識到人的個體性的存在,更要認識人的社會性的存在。因為人類真正的學習活動是發生在他所參與的社會生活中的,其最終的目的也是要服務于個體的社會生活的。
回歸現實生活并不意味著數字化教育就要拋棄虛擬世界,徹底地回歸到生活世界,而是要求數字化教育中的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世界保持合理的距離,既不要模糊了彼此之間的界限、混淆在一起,又不要完全地對立隔絕。教育回歸生活世界與數字化教育都是教育發展的潮流,現實的生活世界不僅奠定了人類個體存在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數字化教育發展壯大所要牢牢抓住的堅實根基。我們的數字化教育發展之所以會陷入當前的尷尬境遇,其原因是我們沒有妥善處理好現實與虛擬兩者的關系,沒有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
3.數字化人文資源的開發
數字化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善于利用它,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有利的一面。我們可以選取古代經典、區域文化、鄉土文化以及現實生活中富有人文情懷的素材,利用數字化技術加以開發,成為數字化教育中寶貴的教學資源,更好地發揮育人價值。在確保數字化教學資源豐富性與多樣性的同時,更要保證教學資源的人性化,不僅要有認知、技能的成分,更要有融合道德、情感、精神的元素。除此之外,選取的教學資源也應更多地貼近現實生活,能夠讓學習者在數字化教育中時刻認識到自己是現實生活世界的人,能夠讓學習者通過汲取數字化人文資源的營養實現自我的不斷完善與發展。
4.情感互動的教學設計
以往的數字化教育實踐,情感教育目標易被忽略或難以得到較好的實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方面是教學設計者對情感教育因素的忽視導致設計不周;另一方面是對教學資源中的情感因素挖掘不夠。在今后的數字化教育實踐中,我們應當做到這樣幾點:一是要將情感教育目標納入數字化教育實踐的目標行列中去。二是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的有利條件,為學習者營造一個利于情感互動的學習環境。該環境不僅可以增加教育者與學習者之間的情感交流,更要增加學習者之間的情感互動,保證在數字化的環境下教育者與學習者都能獲得現實般的情感體驗。三是要挖掘教學資源中的情感因素。選取更多具備知識性、情感性價值的教學資源,在傳遞知識的同時也兼具情感教育。針對教學資源中不同的情感素材,采取不同的策略手段加以實施。開發智能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使教學資源變得人性化、智能化,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與教學資源進行情感互動。
數字化教育在我國發展得如火如荼,為教育帶來了新面貌,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前景。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我們應正視并妥善處理數字化教育人文意蘊缺失的問題,讓數字化教育發揮應有的價值和積極作用,讓技術真正起到推動教育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鮑宗豪.數字化與人文精神[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
[2] 恩斯特?卡西爾.人論[M].甘陽,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
[3] 周易[M].張善文,譯.廣州:廣東省花城出版社,2001.
[4] 劉鐵芳.教育研究中的人文意蘊[J].教育研究,2008(11).
[5] 魯潔.網絡社會?人?教育[J].江蘇高教,2000(1).
[6] 張斌賢,褚洪啟.西方教育思想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7] 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