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分析小結范文
時間:2023-06-15 17:41: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境分析小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 要 近期,人民幣升值呼聲再起。本文通過分析人民幣升值的國內經濟效應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提出當前世界經濟處于恢復期,此時鼓噪人民幣升值不合時宜,這不僅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也對世界經濟復蘇無益。
關鍵詞 人民幣升值 效應 匯率
人民幣匯率近期再次成為關注焦點,美國則成為要求人民幣升值的急先鋒。先有美國130名議員聯名要求人民幣匯率升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也屢次提到人民幣要升值、“不惜與中國打貿易戰”等觀點。奧巴馬3月11日在一份為進出口銀行年會準備的講稿中也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進一步向“以市場為導向的匯率”機制過渡。當前,全球經濟處于恢復期,此時,西方國家將人民幣匯率問題與所謂解決全球經濟失衡掛鉤,鼓噪人民幣升值,不僅不合時宜,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也對世界經濟復蘇無益。
一、人民幣升值的相關背景
(一)人民幣升值的歷史回顧
1994年,中國經歷了匯率制度的第一次重大改革,人民幣匯率上升,回應了此前多年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要求。西方國家從中嘗到甜頭,從此,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聲音不絕于耳。1997年亞洲暴發金融危機,周邊國家紛紛采取“以鄰為壑”的大幅度貶值策略,而中國卻做出了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2001年,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弱化,美國舊事重提,不想911事件的突發讓美國無暇東顧。2005年,美國再次回過神來,此次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空前巨大,而中國也覺得訓整、改革匯率制度時機已到,2005年7月21 日,人民幣兌美元一次性升值2%。從此,人民幣走上單邊升值的通道。
(二)人民幣升值呼聲再起
1.人民幣匯率被低估
觀察西方媒體的某些論調,其中一種比較普遍的說法是中國和美國之間存在大幅的貿易順差,中國外匯儲備日益增長,是由人民幣估值過低引起的。
2.中國是金融危機暴發的根源
日前另一種比較盛行的說法是西方大國拋出的“再平衡論”,宣稱以中國為首的世界順差大國才是本次金融危機暴發的根源,并再次提出用人民幣升值來“糾正全球經濟失衡”。
3.人民幣快速升值可推進全球經濟復蘇
另一個西方國家經常使用的說辭是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推動世界經濟恢復。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在向中國美國商會以及美中貿易委員會致詞時稱,如果中國允許人民幣匯率具有更大的彈性,并向進口和外商直接投資進一步放開國內市場,將加快全球復蘇的進程。
二、人民幣升值的內外效應
人民幣升值對于促進產業升級、縮小貿易順差、緩解通脹壓力等方面固然有著不可否認的積極作用,但是,就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人民幣升值“弊”大于“利”。
(一)人民幣升值之于中國經濟
1.影響出口增速
對于出口企業而言,其盈利水平與匯率水平密切聯系。在出口產品國際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本幣相對于某一國際結算用外幣升值的話,則意味著企業與以前相比出口換回的本幣數量減少,企業利潤下降,這將嚴重影響企業的出口積極性,如果出口企業為維持一定利潤而提高價格,則會削弱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續擴大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的提高。因此,人民幣對外幣升值會嚴重抑制我國出口增長速度。
2.增加就業壓力
一方面,人民幣升值會帶來新增投資成本的上升,提高勞動力和原材料的成本,從而減少外商直按投資,加大就業壓力。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幣升值,出口企業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而我國出口企業中,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的,這樣在這些企業工作的勞動者將面臨失業,進一步加劇了就業壓力。
3.加大金融風險
一旦世界形成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必然會帶來大星熱錢涌入中國,這部分資金規模大、流動快、趨利性強,會導致我國貨幣供應量在短期內急劇增長,助長了經濟中的泡沫和投機行為,造成金融市場動蕩。中國至少現在還沒有能力管理好國際資本的大規模流動,這將給中國貨幣政策和宏觀經濟造成極大的掣肘,很容易引發金融危機,將對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4.外匯儲備縮水
充足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標志。但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中很大比例是美元儲備,人民幣升值降低了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將使巨額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威肋,人民幣升值越快,外匯資產貶值就越快。銀行將面臨巨額損失的危險。
(二)人民幣升值之于世界經濟
1.無助于縮減中國貿易順差
西方國家的貿易逆差并非由于人民幣匯率被低估,而是由其自身經濟結構決定。以美國為例,美國衣食住行中許多低端制造業部分,由于勞動成本過高,美國在全球根本不具備比較優勢。壓迫人民幣升值,固然會打擊中國的出口,而美國市場仍然需要大量勞動密集型商品,于是,美國要么繼續以更貴的價格從中國進口,要么從其他勞動成本較低的發展中國家進口。這樣,過去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就會轉變為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逆差,其總體對外貿易格局難以發生根本性變化。因此,單方面的匯率政策變化無助于縮減中國貿易順差。2007人民幣兌美元迅速升值,但美國跟中國的貿易逆差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也足以證明這點。
2.無助于解決全球經濟失衡
對于全球經濟失衡,些西方國家往往指責中國積累了巨額貿易順差,但卻故意掩蓋了更廣泛的事實,那就是全球經濟失衡既表現為部分國家儲蓄消費失衡、貿易收支失衡,更表現為世界財富分配失衡、資源占有和消耗失衡、國際貨幣體系失衡。解決全球經濟失衡,讓世界經濟實現強勁、持續和平衡的增長,需要推動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從根本上看,失衡根源是南比發展嚴重不平衡。只有廣大發展中國家有效實現發展,世界經濟復蘇步伐才會堅實,世界經濟增長才能持久。
3.不利于全球經濟復蘇
壓迫人民幣升值,只會扼制中國經濟發展勢頭,進而對全球經濟復蘇不利。日前,世界經濟趨穩、向好的跡象已日益明顯,但同時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中國經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觸底反彈,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因素。不管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是亞洲開發銀行,都對中國在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中的作用給予積極評價。此時,壓迫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固然不利,對世界經濟同樣沒有好處。人民幣升值使出口產品的價格被抬高,從而造成國外消費者福利水平的下降,這只能使他們進一步壓縮開支,最終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抑制需求、打擊消費,阻礙世界經濟的復蘇。
4.有礙于亞洲經濟發展
近年來,中國的出口對其他東亞經濟體的出口起到了一定的替代作用,但東亞新興經濟體全部制造業出口所占世界市場份額反而出現了普遍上升。導致這結果的原因在于,當中國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逐漸替代部分東亞新興經濟體出口的同時,中國與它們之間的區域內貿易也取得了迅猛發展。中國越來越多地從東亞新興經濟體進口產品,東亞新興經濟體也越來越把中國作為主要的出口市場。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吸收了全球大量的汽車配件、電腦芯片和機器設備等,亞洲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的貿易盈余正日益成為其經濟增長的源動力。人民幣升值將使全球化的新型生產模式所必需的供應鏈遭到破壞,影響亞洲經濟增長格局,進而威脅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
三、結論
匯率是各國實現自身經濟利益和均衡的手段。一個國家的匯率機制屬于國家范疇,外部壓力只會延緩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進程。目前來看,人民幣升值無論是對中國自身,還是對世界經濟的復蘇都是不利的。它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狀況。不僅如此,中國經濟剛剛回暖,仍然較為脆弱,如果忽略中國對世界經濟貢獻的作用,迫使中國拉高人民幣匯率,一旦中國經濟陷入低谷,恐怕西方發達國家也難保能全身而退,對于正在恢復階段的世界經濟也無異于一記重創。因此,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對中國重要,對世界同樣重要。
參考文獻:
[1]吳紋.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分析與政策選擇.企業家天地.2008.12(中旬刊).
篇2
關鍵詞:營銷環境,SWOT分析,競爭
一、華杰公司內部條件分析蘇州華杰電子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電源開關、電源插座、電動工具開關、連接器等產品的研發、制造和服務,產品已通過多個國家的安全認證,在其中很多細分行業中位于行業首位。2007年被評為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2008年中國電子元件企業百強評比第63名。
1、華杰公司的經營現狀華杰公司主要從事電子開關的研發、制造和服務,主要產品有連接器、家電開關、電動工具等。公司的三大產品采取需求先導的方式,根據顧客的需求進行定制。同時針對產品的特點,采取多種形式相結合的促銷方式,在公司的內部實行全員營銷并通過媒體進行宣傳,增加公司的美譽度。
2、華杰公司存在的問題一是企業的管理效率還有待提高。華杰公司營銷組織結構表面看來分工明確,實際造成了效率低下,管理層處理事務的方式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營銷專業人員數量少。論文參考網。營銷人員數量顯得捉襟見肘,且營銷人員很多是高中學歷,使得華杰公司在競爭中顯得后勁不足。三是營銷渠道不完善。華杰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網絡,但是銷售網絡不健全,在銷售上發揮作用有所偏向大項目,在與大公司爭奪客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銷售費用。
二、華杰公司外部環境分析1、政治環境分析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家出臺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這無疑會對該行業的發展十分有利?!秶耶a業技術政策》以推進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為核心,促進相關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技術升級,進一步帶來了機遇。
2、經濟環境分析隨著宏觀經濟穩定增長,GDP年均增長率達到8%—10%,人民收入不斷提高,作為消費品的電子產品,如電子開關,消費量也會增加。受金融危機影響,為了保持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我國近一段時間的經濟政策是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電子產業作為拉動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必將激活電子開關市場的需求。論文參考網。
3、社會環境分析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進步,高質量、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受到人們的青睞,人們愈加重視消費品的個性需求,這也進一步的促使電子開關的設計要具有獨特、個性的要求。華杰公司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根據需求進行產品設計,符合社會需求。
4、技術環境分析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網絡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并在實際生活中加以應用。各大電子產品生產和銷售商都建立自己的網站,網上交易成為現實,這進一步的把電子產品生產企業推向國際化運作方式轉變。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參與行業網絡經濟的發展將會對電子產品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
三、華杰公司行業競爭結構分析1、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電子開關作為一個現代化社會所必需的產品倍受人們的青睞。它大致經歷了三大拐點,拉線式開關、平板式開關、智能觸控式電子開關??v觀電子開關行業發展主要呈現以下一個發展方向:一是電子開關功能多樣化;二是電子開關科技含量高;三是電子開關材料好、質量高;四是電子開關的環保、綠色、低碳發展。
2、五種因素分析(1)潛在進入者的進入威脅。由于電子開關行業屬于知識密集型企業,電子開關需要很高的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一道進入壁壘,潛在進入者的威脅相對比較弱。
(2)替代品的替代威脅。電子開關這種產品所固有的特性,其替代品的威脅相對與其它產品十分微小,其替代品的威脅可以不用考慮。
(3)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華杰公司作為處于發展中、次于國際大公司的企業,其能與供應商形成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其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還是很強的。
(4)買方的議價能力。買方議價能力是在增長的,主要基于幾方面原因:一是供買方選擇的供應商越來越多;二是競爭的白熱化促使買方提高議價能力;三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買方消費傾向的轉變。
(5)產業內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華杰公司目前面臨的最主要競爭對手有德豐和馬夸特。在電動工具開關行業,馬夸特全球的市場份額接近40%。德豐具有強大的研發和生產能力,產品已擁有多國強制性認證及一些國際專業認證。
四、華杰公司SWOT分析1、具有優勢一是服務意識強。華杰公司本著“貼近客戶,永續經營”的理念,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為顧客提供優質高效的產品,在一些細分的領域,公司產品市場份額很高,這從某種程度上顯示出消費者對公司服務的認可和肯定。二是研發能力強。企業具有獨立的產品研發能力,目前有100余名中高級研發工程技術人員。截止2008年底共獲得93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1項,國際專利1項,并擁有UL認證的WTDP實驗室。這為為公司保持核心競爭力,獲得長期競爭優勢提供了保障。
2、存在劣勢一是銷售激勵政策死板、不靈活。獎懲方法不能夠跟隨時代的進步而改善,不能夠堅持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重物質獎勵輕精神獎勵。二是營銷隊伍不健全。華杰公司的企業員工較多,但是企業的營銷隊伍卻不健全,在公司的營銷隊伍中,大學學歷的人數只占營銷人員的20%,而公司的員工也缺乏全員營銷的意識,這會大大削弱企業的競爭力,不利于公司的發展。論文參考網。三是專利意識薄弱。電子產品行業競爭愈演愈烈,行業的利潤率呈現下降趨勢,企業的研發成為競爭的關鍵,掌握領先技術的企業將采取專利保護策略,保持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華杰公司在專利產出方面顯得較為薄弱,專利意識不強,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
3、發展機會一是國家的宏觀經濟走勢良好,宏觀政策進行調整,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國家采取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戰略和十大產業振興計劃,電子市場更加活躍,為電子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二是進入信息化社會,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勢必在保證基本生活條件的情況下,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電子產品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同時,個性化也將倍受人們的青睞,這將形成對電子產品的巨大需求,給電子生產企業帶來更大發展機遇。
篇3
【關鍵詞】 護理干預;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 心理壓力
中圖分類號 R749.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34-0068-02
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病,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全球精神分裂癥的患者終身性患病率高達18.00‰[1-2]。在我國近年來,隨著治療手段的不斷完善,以及心身醫學的不斷發展,心理因素引發的各類疾病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開展患者的心理護理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課題,而患者家屬大多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支柱,長期照顧精神分裂癥患者往往會產生不可避免的各種心理方面問題,而這種心理變化很容易影響到患者,不利于其治療和康復,同時也影響家屬自身的身心健康。因此,在護理干預過程中,不僅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同時對其家屬的心理更應廣泛關注,特將臨床研究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集筆者所在科室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60例,均為一級親屬,均無精神性疾病,無高血壓、糖尿病、肝腎等嚴重性疾病,無血液、傳染性疾病,健康情況均良好。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7~64歲,平均(45.0±5.6)歲,均照顧精神分裂癥患者4~32年,平均(21.0±7.4)年。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干預組30例,年齡25~67歲,平均(47.0±7.8)歲,照顧精神分裂癥患者3~35年,平均(25.0±1.4)年。
1.2 方法
1.2.1 干預組 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同時也對患者家屬進行心理輔導。首先在患者入院的同時,對其家屬進行精神分裂癥的相關知識的普及,以及護理人員日常操作的流程,需要家屬如何配合等[3],做好家屬護理技巧,同時需要對不同分類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家屬進行不同的心理輔導,如偏執型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患者對別人敏感多疑,首先應當讓家屬與患者建立互相信任關系,如患者遇到困難,要及時進行幫助,并采取鼓勵方式,在人多的情況對其進行表揚,建立起自信心,使患者病情日漸穩定。讓家屬在照顧患者的同時能夠看到患者的好轉和進步,對家屬的心理也是有極大的安慰[4]。同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家屬進行定期的心理輔導,排憂解難,因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均是第一親屬,首先面對這些患者,會有各種負面的情緒,再次當患者發病的時候,心理壓力會不斷增大,加上精神分裂癥患者病程均比較長,所以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家屬每日進行溝通,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及時排解心理不滿的情緒[5]。
1.2.2 對照組 僅限于對家屬介紹醫院一般情況。
1.3 評價標準
癥狀自評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又名90項癥狀清單(SCL-90),對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在護理干預前后進行測評,其中測評內容全面廣泛,包括了精神病癥狀學的內容[6],從情感、意識、思維、感覺、行為甚至生活習慣、睡眠、人際關系等各方面均有涉及,SCL-90包括九個影響因子,每個影響因子反映出人體心理某方面癥狀的具體情況,通過因子的得分可了解該檢測者的心理癥狀的分布特點[7],此測評表可以準確有效地分析出患者家屬的心理問題。
2 結果
根據臨床測評及護理干預治療后,通過對比可見,干預組的各項指標的好轉率平均值為32.21%,而對照組好轉率平均值為21.84%,干預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詳見表1和表2。
3 討論
在我國,長期以來存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歧視以及偏見,這不僅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身心造成傷害,其家屬也存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導致家屬易產生焦慮、抑郁、自卑等負面心理情緒[8]。近幾年開始不斷出現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出現心理精神性疾病的各類報道,作為醫護人員更應該引起重視,應當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由于護理工作中會經常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應當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敏感性,及時察覺到患者家屬的不良情緒,如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焦躁不安、緊張恐慌等,應盡早的進行臨床診斷以及治療[9-10]。
通過筆者所在科室的護理干預與之前的普通臨床護理對比,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家屬的心理治療有著有效的治療作用。經表1、表2數據可見,表1的干預組護理干預后的各項指標數值較表2的對照組有明顯的好轉,干預組絕大部分的患者家屬經治療后均可以保持正確健康的心理狀態。在治療的過程中,臨床醫護人員應當不斷總結經驗,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入院后,應對其患者家屬進行心理評估,并且進行相關疾病的培訓及心理疏導,并定期的對其家屬進行心理安撫,可以對負面心理情緒產生一定的預防作用,從而有效地緩解家屬的心理壓力,降低精神類疾病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李文杰,宋立升,何怡發.社區家庭干預對精神分裂患者及家屬的作用[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6,6(4):209-211.
[2]鄧厚才,歐陽杏娟,袁平,等.精神病患者親屬情緒障礙的心理干預分析[J].臨床神經電生理學雜志,2005,14(1):150-152.
[3]黃云.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家屬的心理健康狀況及護理干預分析[J].中外醫療,2011,30(31):169.
[4]邱海燕,陳文琪,洪善娟,等.首發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家屬心理狀況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149-150.
[5]周建萍.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家屬的心理健康狀況及護理干預措施[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5):474-475.
[6]張麗霞.淺談精神科門診護士的多元化角色[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12):95-96.
[7]賈書磊,劉桂萍.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照護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0,25(19):27-28.
[8]李俊,冉華云,周小明.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家屬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9):51.
[9]孫榮英,章艷紅,李彩君.精神分裂癥家屬的護理干預研究[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8(5):85-86.
篇4
【關鍵詞】人工髖關節置換;股骨頸骨折
169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142-02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作為一種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方法,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股骨頸骨折不斷增多,對老年人的髖關節造成嚴重的損傷。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股骨頸骨折,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疼痛,有利于重建髖關節功能?;仡櫺苑治鑫以哼\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在治療股骨頸骨折的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齡61-88歲,平均72.6歲);骨折移位程度:全部按Garden分型,GardenⅢ型7例、GardenⅣ型53例。按骨折部位分類:基底型12例,經頸型14例,頭下型34例。采用全髖關節或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治療。其中人工股骨頭置換25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35例。按固定方法分為骨水泥型37例,非骨水泥型23例。手術時間:傷后2周內手術者40例,2周-1月手術者17例。
1.2治療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全部病人采用Gibson后外側入路。切口大小約10-15cm。術中應注意:①手術時間控制在1-2小時左右,患者出血量控制在300ml左右;②保護患者的坐骨神經;③適度保留關節囊;并重建短外旋肌群④注意觀察患者的呼吸、血壓、心率的狀態;⑤注意檢查患者髖關節穩定程度;術后抗生素預防感染,皮下應用低分子肝素鈣1周后改用口服抗凝藥物3周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穿“丁”字鞋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或外旋位。依據病人的體質可早期坐、走、行鍛煉,屈髖不過90°。選擇骨水泥型假體的病人術后2周,選擇生物型假體者3周后可扶拐免負重下地。
2結果
2.1臨床評價對6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隨訪3-24個月,平均13.5月。術后9個月的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62-96分,平均87.48分。優良率為88.3%。大多數患者治療效果滿意,基本恢復到術前的正常生活。其中術后9個月全髖關節(35例)Hariss評分(87.14±5.83)分;人工股骨頭組(25例)Hariss評分(85.48±7.55)分。
2.2并發癥發生情況6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2例切口皮下脂肪液化,肺部感染3例,髖部疼痛4例,1例病人術后18個月因內科疾病死亡,無翻修病例。
3討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股骨頸骨折的發病率也隨之增加,因此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并發癥較多,若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對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條件較弱,骨質條件較差,因此,如遇到股骨頸骨折,應當及時盡早接受全面治療,否則會導致患者并發癥增加,對手術造成極大的影響,增加病死率。
手術期間應考慮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健康狀況以及自身承受能力等因素,減少手術創傷,盡量縮短手術時間,骨科醫師應當在治療股骨頸骨折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技術性強,術前做好充好的準備,若發現患者患有并發癥,應先治療再進行手術,降低手術的風險。術后長時間應用抗凝藥物已成常規。
對于選取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還是全髖關節置換術,仍存在較大的爭議。Keisu等報告顯示,全髖關節置換術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11年的療效分析比較發現,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要高于人工股骨頭置換術。Dalldorf等報告顯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術后大腿和髖部疼痛、髖關節功能障礙的發生率要高于全髖關節置換術。此次臨床研究表明,患者術后9個月全髖關節置換術的Hariss評分:(87.14±5.83)分與人工股骨置換術的Hariss評分(85.48±7.55)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我們的原則是:對預期生存時間短,體質較差,活動量小的病人可選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功能恢復要明顯高于其他的治療方法,能盡快的恢復髖關節的功能,盡早的恢復正常的生活水平,達到手術預期的效果。我院通過對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臨床運用,發現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對治療股骨頸骨折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楊述華,劉勇.人工關節置換術未來發展與挑戰[J].國外醫學骨科學分冊,2005,26(1):3-4.
[2]楊慶銘,范永前.全髖關節置換術規范化的圍手術期處理[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07,1(2):115-119.
[3]夏軍,魏亦兵,黃鋼勇,等.手術治療高齡腹部骨折的圍手術期并發癥[J].中華骨科雜志,2005,25(3):591-593.
[4]毛賓堯,司全明,呂厚山,等.人工關節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63-464.
篇5
[中圖分類號] R74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5(b)-0005-03
精神分裂癥是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和社會工作能力的疾病之一,患者因精神障礙往往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較差,容易導致患者病情反復,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水平[1]。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抗精神病類藥物治療療效往往不盡人意,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放棄了單一藥物治療的模式,改用常規藥物治療聯合心理調節技能訓練的新型治療方法,在提高臨床療效的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為探討心理調節技能訓練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應用的效果和對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該研究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就診于該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在給予患者抗精神病類藥物的同時加用心理調節技能訓練,療效突出,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就診于該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診斷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關于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②年齡>18周歲,5年。排除標準:①一般狀態較差,病情較重的患者;②伴有嚴重軀體性疾病的患者;③有嚴重智能障礙的患者。通過嚴格的納入、排除標準最終篩選出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齡(39.4±10.2)歲,平均病程(7.4±1.8)年;對照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齡(40.1±9.8)歲,平均病程(7.8±1.4)年。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抗精神病類藥物利培酮進行常規抗精神病治療,藥物起始劑量為4 mg/d,兩周內可增加至6 mg/d,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如合并睡眠障礙,則可以加用苯二氮唑類藥物進行輔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調節技能訓練,將患者分為5個小組,10例/組,進行1次/周的心理調節技能訓練,每次訓練持續時間為2 h,每次訓練由該院精神科主治醫生1名,護師1名共同組織完成,具體內容如下:①自我探索認識訓練;②人際溝通訓練;③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訓練;④通情表達訓練;⑤委屈和挫折訓練;⑥改變思維定式訓練;⑦自尊心、自信心訓練;⑧發散性思維訓練;⑨感恩與寬恕思維訓練;⑩換位思考訓練。兩組患者療程持續時間均為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PANSS量表[2]對治療前、治療后2個月、4個月和6個月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定,評定減分率>75%為痊愈,減分率>50%25%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差異性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差異性分析。
2 結果
研究療程中對照組中3例患者因藥物副作用難以耐受脫落,觀察組2例患者因此脫落。
2.1 兩組患者PANSS評分對比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前PANSS量表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2個月、4個月和6個月的PANSS量表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PANSS量表評分對比(x±s)
■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性對比情況
觀察組臨床療效有效率為93.75%,對照組有效率為70.21%,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
2.3 兩組患者藥物依從性情況對比
觀察組藥物依從率為79.17%,對照組依從率為51.06%,組間差異(P
表3 兩組患者藥物依從率對比[n(%)]
■
3討論
篇6
【關鍵詞】 全髖關節置換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股骨頸骨折;并發癥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027
股骨頸骨折是臨床常見骨折類型, 有關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近年股骨頸骨折發生率逐漸增加, 以老年群體所占比例最高, 老年群體中女性多于男性[1, 2]。其中老年人骨質疏松是發生股骨頸骨折的最主要的原因, 骨質疏松可致使骨小梁數目減少, 質量下降。該病在老年患者中的死亡率極高, 對生存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3, 4]。目前在臨床中, 針對該類患者較為理想和可靠的手術方法有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或者全髖關節置換術, 因其可較快的幫助老年患者重建髖關節功能, 但關于兩者的優點以及缺點仍有爭議。本研究對在本院接受治療的高齡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患者分別實施了全髖關節置換術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比較兩種手術的臨床療效?,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96例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相關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受傷前髖關節功能正常, 可正?;顒印"圩栽附邮芎团浜现委煼桨?。同時排除合并心臟、肺部等其他嚴重臟器可危及生命的原發性疾病者。其中男56例, 女40例, 年齡45~60歲, 平均年齡(55.11±3.79)歲;摔傷患者74例, 車禍外傷22例;頭下型骨折47例, 經頸型骨折29例, 基底型骨折20例。將患者按隨機數字表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8例。
1. 2 手術方法 入院后對患者的患肢進行皮膚牽引2~3 d, 同時完善術前相關的檢查。手術前對患者的骨折類型進行確定, 并對其嚴重程度以及手術風險進行全面的評估。兩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或者連續硬膜外麻醉。麻醉后患者采用健側側臥于骨科手術床上, 暴露患側, 作髖關節后外側切口(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轉子連線中外1/3點與大轉子之間作切口并向股骨外側延長5 cm), 切開關節囊, 充分暴露股骨頸骨折端。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手術結束后, 對兩組患者均用生物型固定, 骨質疏松非常嚴重的采用骨水泥進行固定。手術次日, 實施股四頭及功能的鍛煉, 約7~14 d左右, 由康復醫師指導患者扶拐下地行走。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以及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2年, 采用Harris評分標準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定, 其中≥90分為優, 80~89分為良, 70~79分為可,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17%, 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7.08%, 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
2. 2 兩組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比較 對照組的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分別為(0.59±0.17)h、(107.45±7.33)ml, 實驗組的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分別為(1.34±0.32)h、(247.42±
20.49)ml, 對照組的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3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優36例、良6例、可3例、差3例, 優良率為87.50%;對照組優26例、良8例、可5例、差9例, 優良率為70.83%, 兩組優良率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042, P
3 討論
導致老年人發生股骨頸骨折通常包括兩個因素:①老年人骨質疏松, 骨質強度的下降, 加上老年人的股骨頸上區滋養血管孔密布, 導致其股骨頸生物力學結構削弱;②由于老年人的髖周肌群退變, 反應變得遲鈍, 不能很好地抵消其髖部的有害應力[5, 6]。而老年人大多數自愈力差, 免疫力低下, 常常合并有多種內科疾病, 使得治療難度大大增加。以往針對該疾病會選擇閉合復位內固定術或者保守治療進行治療, 但患者均需要較長的臥床時間, 且還會引起壓瘡、墜積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患肢深靜脈血栓等多種并發癥, 骨折的不愈合率以及股骨頭壞死率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有研究報道[3], 骨質疏松引起的老年人髖部骨折的病死率居高, 住院期間男性病死率可以達到15%, 女性病死率達到8%。目前, 臨床中主張對股骨頸骨折患者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 但對于哪一種手術方式更有優勢以及更有利于老年患者術后的恢復, 其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議。
全髖關節置換術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都可以杜絕患者股骨頭壞死, 同時亦改善了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因其手術時間短, 創傷相對更小, 同時該手術簡單有效, 且出血少, 所以一般適用于年齡較大、對難以耐受較長時間手術、全身的情況差且對術后功能要求較低的患者[7, 8]。但該手術在術后的并發癥情況亦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問題, 部分老年患者合并骨質疏松等情況下, 其股骨頭假體會導致髖臼損傷進而引起的疼痛等, 促使患者手術后的關節功能不良, 甚至導致人工股骨頭穿破髖臼, 進而使得臨床療效不理想。而全髖關節置換術通常適用于全身狀況較好、年齡相對較小且對手術可以耐受較長時間以及對術后的功能恢復要求較高的患者, 該手術結束后可以促進患者早期下床活動, 同時, 行該手術的患者術后的關節功能大多恢復較好, 且其近期和中期的并發癥情況不高[9, 10]。本研究的結果亦顯示, 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對照組在手術時間以及出血量的方面更優于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實驗組, 但實驗組在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術后關節功能恢復方面更優于對照組。同時, 亦有文獻表明[11],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在術后髖關節功能障礙以及髖部疼痛程度要明顯更高于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綜上所述, 全髖關節置換術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兩種手術均各有優缺點, 在臨床的實踐中應更首先遵守個體性差異性的原則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手術。在進行風險評估的情況下, 可以對股骨頸骨折高齡患者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 其對于促進患者關節功能恢復的效果更優于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且較為安全。
參考文獻
[1] 李波, 鄒正, 羅文中. 不同股骨頸骨折分型與中青年股骨頸骨折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重慶醫學, 2013, 42(3):297-298.
[2] 李海峰, 亓玉彬, 李強, 等.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手術治療進展.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3):721-723.
[3] 張寧, 李叔強, 李冬松, 等. 全髖關節置換術與人工雙極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新鮮移位股骨頸骨折的近期療效比較.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1, 19(4):268-271.
[4] 唐路平, 李偉軍, 熊炎, 等. 65歲以下股骨頸骨折術后股骨頭壞死的多因素分析.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3, 21(6):538-541.
[5] 陳躍平, 高輝, 陳亮, 等. 關節置換與植入物內固定治療老年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的系統評價.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2, 16(9):1656-1660.
[6] 沈佳祚, 練克儉. 股骨頸骨折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評估.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2, 16(17):3227-3230.
[7] 周軍杰, 曹成福, 龐金輝, 等. 不同內固定手術方法治療不穩定型股骨頸骨折的對照分析.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3, 21(2): 136-139.
[8] 劉興暉, 謝正榮, 盧回東, 等. 人工股骨頭置換與內固定治療老年性股骨頸骨折. 中華全科醫學, 2013, 11(3):430.
[9] 郭穎, 仇曉華, 石建蕓, 等. 三種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股骨頸骨折的效果觀察. 河北醫藥, 2013, 35(4):540-542.
[10] 呂寧. 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治療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 大連醫科大學, 2013.
篇7
【關鍵詞】 ICU ;急性腎衰竭;血液凈化;臨床療效
血液透析(IHD)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是目前救治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1]。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 血液凈化技術不僅廣泛應用于急性腎衰竭合并心血管功能不全、腦水腫、高分解代謝狀態、嚴重的全身水腫等。而且, 目前臨床已廣泛應用于治療膿毒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系統性炎癥反應綜合征和急性重癥胰腺炎等危重患者。在ICU發生的復雜性急性腎衰竭的患者, 其病情較危重, 單獨使用IHD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帶來嚴重的并發癥, 目前較多文獻報道CRRT更符合ICU的急性腎衰和并多器官衰竭患者的治療。但CRRT和血液透析具有相似的病死率、存活率、臨床療效, 兩種治療方法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本文對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ICU病房39例各種原因導致急性腎衰竭患者分別采取 IHD與 CRRT治療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間住ICU患者ARF病例39例, 其中男性25例, 女性14例, 年齡22~86歲,平均年齡(63.4±16.1)歲。全部病例均符合ARF標準。其中接受IHD治療者13例, 接受 CRRT治療者 26例。IHD組中病因為嚴重感染休克4例, 重癥胰腺炎2例, 嚴重創傷3例, 大手術2例, 擠壓傷綜合征 2 例。CRRT組中病因為嚴重感染休克10例, 重癥胰腺炎4例, 嚴重創傷4例, 大手術3例, 擠壓傷綜合癥征3 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全部患者中 29例伴2個及以上臟器衰竭。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患者血管通路為股靜脈留置雙腔血透導管24例, 頸內靜脈留置導管15例。IHD組血流量為200~250 ml/ min。無出血傾向者給予普通全身性肝素化抗凝;有出血傾向或血小板減少者均采取行無肝素治療, 用0.9% NaCl 溶液沖洗。采用 FRESENIUS 4008 B血液透析機于ICU進行透析, 使用F6透析器, 膜面積為1.3 m2, 以碳酸氫鹽進行透析, 透析治療4 h/次, 首次透析誘導2h, 隔天治療1次。如發現高鉀血癥則臨時增加透析, 透析液流量為500 ml/min。CRRT組血流量為100-250 ml/min 。采取低分子肝素間隙式給予法抗凝, 肝素用量與間隙時間依據凝血指標、體外循環情況包括跨膜壓、血液外觀以及靜脈壓等進行調整。有出血傾向或血小板減少者應減少肝素的用量, 采取前稀釋法補充置換液。必要時可采取0.9%NaCl溶液沖洗管路。使用 FRESENIUS ADM08/ABM 床邊血液凈化系統, 于 ICU內進行透析。采取 AV600S或者AN69膜 M60血濾器, 依PORT配方于使用時配制置換液, 視患者凝血情況給予前稀釋 或后稀釋來補充置換液, 置換液流量為1000~3000 ml/h。嚴重氮質血癥患者加行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透析( CVVHD) , 使用 FRESENIUS 4008S專用超純凈透析液。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透析治療后的血液生化指標變化情況, 同時統計兩組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兩組血液生化指標采取t檢驗, 并發癥發生率采取χ2檢驗, 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計算。
2 結果
IHD組能比較迅速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 改善氮質血癥, 透析前后變化顯著。但透析間期的波動較大, 非透析日時患者病情反復明顯, 治療過程中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定性較差。本組13例患者經IHD治療, 死亡7例, 死亡率為53.8%, 并發癥發生率為55.0%。CRRT組治療過程中血流動力學相對較穩定, 雖然各項血生化指標改善速度較慢, 但由于其治療時間長, 為重癥患者的營養支持提供治療空間和清除炎癥介子等優勢。本組26例患者經CRRT治療, 死亡13例, 死亡率分別為50.0%, 并發癥發生率為21.4%。兩組治療前、后血液生化指標變化見表1。
3 討論
急性腎衰竭(ARF)是嚴重威脅危重病患者生命的常見疾病,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ICU中急性腎衰竭的患病率高達31%[3], ICU急性腎功能衰竭與普通病房相比, 病因及病情更為復雜, 全身狀況較為嚴重, 常有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以及合并有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礙。所以當內科治療無效而被迫采取腎替代治療時, 其病死率超過50%[4]。本組研究表明, IHD可以快速的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度平衡的紊亂, 有效改善氮質血癥, 透析后效果顯著, 但透析間期的波動較大, 非透析日時患者病情反復明顯。CRRT治療各項血生化指標改善速度較慢, 但由于其治療時間長, 患者病情可持續改善, 血流動力學穩定, 能清除中分子物質和炎癥介子。所以CRRT更多使用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和不能耐受血液透析治療的MODSD等危重患者, 而血液透析對于有出血傾向和CRRT過程中容易出現血管通路栓塞的患者更有優勢。然而許多臨床研究和薈萃分析的結果顯示, CRRT和血液透析具有相似的臨床療效、生存率和病死率[5]。
伴隨機械和電子技術的發展, 血液凈化技術也逐漸拓展, 大大的提高了急性腎衰竭的生存率, 但對于ICU急性腎功能衰竭尤其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死亡率仍很高?;颊咚劳鲈蚺c原發病和其他器官功能衰竭有很大關系。CRRT在ARF治療中取得較好的腎替代作用。但要提高重癥ARF的生存率還需要對血液凈化技術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邵詠紅,黃英偉,孔耀中,等.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治療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研究.第一軍醫大學學報, 2004, 24(12):1388-1390.
[2] 戴元元.血液凈化技術救治急性腎功能衰竭探討.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1):148-149.
[3] 趙華,徐文達. 連續性血液凈化技術在治療危重病中的體會.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4,16(11):698.
篇8
【關鍵詞】
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術;臨床療效
老年性股骨頸骨折是骨科臨床一種常見疾病。老年患者自身各臟器官慢慢衰退,有的同時合并有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及冠心病等疾病。如得不到及時治療,臥床時間過長極易引起各種并發癥,病死率風險增高[1]。為此對于老年性股骨頸骨折,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并且盡可能減少臥床時間。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性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F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入選的62例股骨頸骨折患者,均為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共23例,男性患者共39例。年齡在62歲到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9歲。骨折原因:從高處墜落,交通車禍,行走摔倒及重物砸傷等。骨折病程最長時間的患者長達6年,最短2 h。比較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骨折類型等一般資料,沒有顯著性差異,因而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A組和B組患者入院后首先進行皮膚牽引,手術前進行全面檢查,麻醉科、內科配合對有合并癥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充分做好手術前各項準備工作,對患者的肝臟,腎臟、心肺等功能進行常規檢查。如果有服用類固醇和阿斯匹林者,告訴其在進行手術前應停用,等到出凝血時間恢復正常后再實施手術。進行手術前常規備全血200 ml。手術過程中麻醉工作一定要做好,以防因手術疼痛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2]。手術中A組患者取側臥位,實施硬膜外麻醉或全麻。髖關節后外側入路,從其髂后上棘下方6 cm處開始,沿股骨方向延伸做切口,使大轉子顯露。把髖關節進行內旋,外旋肌群暴露,之后再把外旋肌群切斷,保留0.5 cm寬,后備縫合。然后以“T”字形把關節囊切開,使股骨頸兩側及后側髖關節部分術野顯露清晰。取出股骨頭并測量其直徑大小,打磨髖臼及擴大股骨髓腔,試裝假體模,測試長短及大小,均合適后再把假體試模取出,置入生物型或骨水泥型髖關節假體,用生理鹽水等對傷口進行沖洗,止血。對髖關節的活動度進行檢查,確診良好后,置入負壓引流管,對關節囊及切斷的肌肉、筋膜及皮膚進行逐層縫合。B組患者實施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患者取平臥位,雙下肢放置牽引床上,X線下閉合復位,復位滿意之后在大粗隆下方穿導針,選擇合適的螺釘套入導針,經股骨頸置入股骨頭妥當后去掉導針,傷口沖洗,止血,置入負壓引流管,逐層縫合傷口。手術后的處理工作,行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組:①術后患者取仰臥位,保持下肢向外伸展,呈中立位,一般情況下最好穿“丁”字鞋,給予抗生素預防抗感染。14 d后指導患者開始在床上慢慢進行屈膝及外展鍛煉;21 d后扶拐下地自行慢慢活動;42 d后應逐步棄拐自立行走。②早期注意觀察引流管應保持通暢,引流量低于50 ml時可摘除引流管。髖關節置換治療組:術后給予抗生素預防抗感染,低分子肝素鈉預防血栓,24 h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術后2~9 d行主動功能鍛煉。術后2周選擇骨水泥型假體的患者,依據患者的體質可早期坐、走、行鍛煉,屈髖不過90°。選擇生物型假體者3周后可扶拐免負重下地,并回訪11~28個月。
1.3治療效果評定標準參照[3]中標準。治愈:經X線檢查顯示骨折完全愈合,無疼痛現象及骨關節炎改變;行走步態正常。良好:經X線顯示關節面硬化,行走步態正常但偶爾有疼痛感。一般:經X線顯示骨關節間隙狹窄顯著,走路輕度跛行或中度疼痛。差:跛行或行走疼痛劇烈,X線示骨關節炎改變顯著。
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應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處理,χ.2檢驗,以P
2結果
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組治愈:12例,良好:8例,一般:6例,差:5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3.7%??招尼攦裙潭ㄖ委熃M治愈:9例,良好:7例,一般:5例,差:1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67.7%。髖關節置換術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內固定組且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老年人因各臟器器官衰退,機體抵抗力較弱且多患有骨質疏松癥,因而股骨頸的質地極其脆弱,很容易出現股骨頸骨折??招穆葆攦裙潭ㄐg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也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等優點。但是術后患者臥床時間長,早期出現呼吸系統,泌尿系統感染及褥瘡,后期出現螺釘松動,退出,骨折不愈合,髖內翻,肢體短縮以及股骨頭壞死等并發癥風險高。
近幾年來隨著假體技術的發展,髖關節置換術不但手術時間明顯縮短,創傷性減小,患者能盡快恢復行走鍛煉,減少臥床時間,使術后并發癥明顯減少,因此可廣泛應用于治療老年性股骨頸骨折。但是以下情況要嚴禁實施髖關節置換術。①有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等嚴重慢性病患者,神經肌肉有問題影響到了髖部周圍肌肉及偏癱患者。如果即使做了手術后還是無法下地行走,或者手術后反而增加了護理困難的患者,要慎重考慮是否有進行手術的必要。②本身機體體質不能耐受手術者。③感染。比如皮膚、肺部、骨髓炎及髖關節等感染沒有完全治好者。本組研究中髖關節置換術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內固定組且兩組差異性顯著,且未出現一例尿路感染,褥瘡及肺炎等并發癥。這表明應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性股骨頸骨折,療效確切,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曹玉強,王鵬,邸鴻強.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頸骨折中的應用體會.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2,10(1):.48-49.
篇9
[關鍵詞] 高齡股骨頸骨折;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股骨頭置換術
[中圖分類號] R683.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9-0041-02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與股骨頭置換術是目前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比較理想而可靠的方法,可以較快速地重建患者的髖關節功能[1]。本研究通過與股骨頭置換術作對比,旨在探討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共60例,其中合并高血壓12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4例,腦血栓后遺癥2例。骨折類型:GardenⅡ型7例,Garden Ⅲ型20例,Garden Ⅳ型33例。致傷原因:跌倒傷51例,交通事故傷9例。其中應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32例,設立為A組,男/女:19/13。平均年齡(76.5±6.8)歲,應用股骨頭置換術治療28例,設立為B組,男/女:16/12。平均年齡(75.2±8.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分布、骨折類型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1.2 方法
1.2.1 A組 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取后外側入路:切開皮膚皮下及闊筋膜張肌,在大粗隆后緣處切斷部分外旋肌。將臀中肌向前方牽開,將股方肌向遠端牽開顯露后關節囊,切開關節囊,根據術前測量和計劃于小轉子上方約1.5 cm處用擺鋸將股骨頸切斷,并將股骨頭取出。顯露并清理髖臼,取適當尺寸的生物型金屬杯調整好角度打入髖臼,用2~3枚螺釘固定。極度內收內旋患肢,充分顯露股骨頸截骨端,用股骨撬插入大轉子下方翹起股骨近段,擴髓并安放假體柄。采用單極頭置換2例,雙極頭 8例,全髖置換 7例,骨水泥型假體13例,非骨水泥型假體2例。
1.2.2 B組 國產單極頭12例,進口雙動頭16例,均用骨水泥固定。
1.3 療效評定[2]
采用Harris評分標準,從疼痛、功能、畸形和關節活動度4個方面進行評價,總分100分,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可,
1.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手術的優良率及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引流量及并發癥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3 討論
股骨頸骨折尤其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長期臥床易合并褥瘡、肺炎、泌尿系統感染及深靜脈栓塞等并發癥[3],因此,對于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的治療需盡快恢復活動功能,才能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手術是其主要治療手段,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與股骨頭置換術兩種術式均為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4]。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可以迅速有效地改善股骨頸骨折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礙,并且可早期下地活動,避免長期臥床引起的并發癥。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出血少,因而手術風險低,但中遠期有股骨頭中心脫位、髖臼磨損等并發癥[5];本研究對上述兩種術式進行對比,結果顯示,A組的優良率達90.6%,明顯高于B組,A組的手術時間明顯長于B組,A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多于B組(P < 0.05)。與上述的觀點是相符的。同時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術中注意擴大髓腔時使用配套髓腔銼使假體與髓腔盡量匹配,且應貼向外側,使髓腔挫長軸與股骨髓腔長軸一致。另一方面,高齡患者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多,如假體脫位、神經血管損傷、假體穿鑿、股骨骨折、髖臼骨折、異位骨化、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6]。本研究結果也證實了上述觀點,A組術后并發癥的例數明顯少于B組。其中A組術后發生假體脫位1例,考慮其原因可能與假體的位置或方向欠佳有關[7]。
綜上,人工半髖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并發癥少等優點,其療效明顯優于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胥少汀. 實用骨科學[M]. 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9.
[2] 李如華. 基層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2):170-171.
[3] 丑克,陳先禮. 老年股骨頸骨折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研究[J].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0(6):11-12.
[4] 孫智文,楊朝君,郭峰,等.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78例療效分析[J]. 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2011,6(1):48-49.
[5] 馬為斌,李濤.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96例臨床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2010,5(8):91-92.
[6] 湯傳亮,李波.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臨床分析[J]. 中醫正骨,2008,20(8):69.
篇10
[關鍵詞] 早期干預;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4(c)-010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an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0 cases in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adopted the early intervention an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adopted the rou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erve function defect degree scores after 2-week and 4-week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2-week(11.2±1.9)points,(15.4±2.1)points; 4-week(7.2±1.8)points,(12.5±1.4)]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arly intervent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effect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卒中,中醫稱為卒中或中風。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是指腦部供血突然中斷后引起的腦組織壞死,通常是由于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和血栓導致的,血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從而導致局灶性急性腦供血不足而引發急性腦梗死。其發病突然,病情嚴重,目前臨床治療一般槎災⒅瘟坪途猜鋈芩ㄖ瘟[1-2]。該次課題便利選取自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12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早期干預結合靜脈溶栓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的探討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便利選取在該院接受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20例,按數字隨機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治療組患者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齡(66.85±10.37)歲,其中35例有慢性病史;對照組患者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齡(68.41±9.64)歲,其中32例有慢性病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慢性病史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1.827>0.05)。病例納入標準:發病24 h以內,生命體征平穩,無嚴重精神和意識障礙。
1.2 方法
治療組患者采取早期干預結合靜脈溶栓治療的方法,對照組僅給予調控血壓、保持呼吸通暢、降低顱內壓和減輕腦水腫等常規對癥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1.2.1 早期干預措施結合靜脈溶栓 患者診斷急性腦梗死后24 h內開始予以早期干預治療措施,包括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營養腦神經,降低顱內壓,改善微小循環功能,以及早期康復訓練,以上措施結合靜脈溶栓治療。
1.2.2 常規對癥治療 ①調控血壓:腦梗死時慎用降壓藥,若血壓降至過低易加重腦缺血;②保持呼吸通暢:呼吸困難者可予吸氧,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③降低顱內壓和減輕腦水腫:急性尤其大面積腦梗死時可伴發腦水腫,是發病1周內死亡率較高的常見原因,應使用甘露醇降低顱內壓,腎功能異常者可用甘油果糖和速尿利水消腫;④預防和治療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⑤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制劑;⑥早期活動:防止褥瘡形成。每2小時翻身拍背和被動活動癱瘓肢體,避免受壓和褥瘡形成;⑦加強營養: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行鼻飼、靜脈高營養等,保證營養供給。
1.3 評價標準
療效評價標準以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和ADL評分為標準。輕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0~45分,評價患者治療后1周、2周和4周時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ADL評分采用MBI指數,輕度功能缺陷75~95分,中度功能缺陷50~70分,重度功能缺陷25~45分,極度嚴重功能缺陷0~20分。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按α=0.05的檢驗水準,P
2 結果
2.1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
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進行對比分析發現,治療1周后評分比較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及4周后,治療組患者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ADL評分
對兩組患者ADL評分進行對比分析發現,治療1、2周后及4周后,治療組患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并發癥發病率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發病率。治療后治療組共出現9例并發癥患者,發病率為15.00%,對照組出現24例并發癥,發病率為40.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發病后極易發生并發癥,其發生率在30%以上[3],并發癥的出現可導致死亡或功能恢復差等不良后果,常見的并發癥有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心臟病變、胃腸道出血、高血糖等[4]。
該次研究采用早期干預結合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后分別評價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和ADL評分[5-7],分析治療后1周、2周、4周時評價結果發現,治療2周后及4周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平均評分結果分別為(11.2±1.9)分和(7.2±1.8)分,治療組患者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治療1、2周后及4周后,治療組患者ADL評分分別為(68.7±2.3)分、(76.3±5.8)分和(79.2±6.8)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評分,療效良好;另治療組并發癥發病率為15.00%,對照組并發癥發病率為40.00%。由研究結果可知,早期干預結合靜脈溶栓的治療方法能夠有效緩解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障礙和功能缺陷,臨床治療效果良好,且并發癥發病率低,患者預后良好。有研究資料表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靜脈溶栓治療中發現,出血率僅11.11%,臨床癥狀緩解率高達94.44%,證明靜脈溶栓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8]。
綜上所述,早期干預結合靜脈溶栓的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減輕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加快恢復,降低費用,并可減少并發癥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李金寶,劉祖發,黃超聯,等.芪藤通絡湯聯合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6,25(6):1149-1151.
[2] 唐海源.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觀察[J].醫學信息,2015(18):295-296.
[3] 吳泳,梁雁,黃丹丹,等.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 吉林醫學,2015, 36(18): 4038-4040.
[4] 夏斌, 趙忠新.急性腦梗死并發癥及應對措施[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09,29(11): 988-991.
[5] 鮑宇, 李國忠.阿替普酶與尿激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的比較研究[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6, 33(7): 633-635.
[6] 劉濤生,郭宏偉,涂明義,等.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側支循環建立與療效的關系[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19(10):75.
[7] 李曉波,黃敏,陳蓓蕾,等.急性腦梗死合并心房顫動患者的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溶栓治療[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6,35(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