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基本知識范文

時間:2023-07-10 17:20: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統計學基本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統計學基本知識

篇1

【論文摘要】教學知識的共享和重用是影響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文章將本體技術引入到教學知識管理中,通過使用現有的本體編輯工具、描述語言和開發方法,構建并實現基于本體的教學知識庫系統,為網絡教學系統以及其他用戶提供教學領域知識的共享模型,從而實現教學知識的共享和重用。

一、本體概述

本體是指對領域知識的共享概念模型和明確的形式化規范說明,它涵蓋了領域中的基本術語與關系,并利用這些術語和關系構成知識的外延規則和復雜定義,是一種能夠提供對領域知識的共同理解和共享的知識表示模型。

本體的定義很多都具有高級的普遍性,但從數學的角度對本體進行精確描述的形式化定義卻很少,因為形式化定義很難包括所有不同類型的本體。本體的形式化定義是概念化術語映射到邏輯世界的橋梁,李文杰對三種應用較為普遍的本體形式化定義進行了詳細介紹。

(一)本體的描述語言與開發工具

目前構建本體的工具很多,以Protege使用最為廣泛。Protege是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醫學信息研究組( Stanford Medical Informatics , SMI)開發的一個免費、開源的本體工具,它為知識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可以構建領域本體的環境,協助知識工程師和領域專家完成知識管理任務。

本體的實現依賴于本體標記語言的表示功能,OWL ( Ontology Web Language)是W3C推薦標準,能夠清晰表達概念以及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本文使用Protege3.3.1做為開發工具,從形式化表達能力和推理能力兩方面考慮采用OWL, DL本體描述語言。

(二)本體知識庫及其優點

張立等對本體與傳統知識庫的相似點和不同點進行了闡述,使用本體建模的方法和相關知識表示的標準建立知識庫,便于廣大研究者間的交流和協作。對計算機而言,可以實現不同領域、不同模型之間的跨平臺的互操作、共享和重用。使用本體作為知識庫的基礎的優點主要有:

1.可重用性。本體作為某個領域概念、關系以及概念間內在關系的形式化表達,這種表達可以被共享和重用。

2.智能檢索?;谥R的、語義上的匹配,在查準率和查全率上有更好的保證,克服了全文檢索查準率比較低和數據檢索對用戶要求較高的缺點。

3.可靠性好。領域知識和模型的形式化表達便于正確性檢測,一些已有的本體建模工具已經提供了一些相應的功能模塊。

4.良好知識表達、解析能力。本體能良好地表達規范的任務和知識,有助于領域知識的分解和解析,利用本體對領域知識進行建模,可以使相互獨立的層次有機地組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可以實現領域知識的共享和重用,領域知識條理清楚的形式化便于正確性的檢查,使知識庫的結構更加清晰,有利于知識庫系統的維護。

二、教學知識本體庫的構建

常用的本體構建方法體系有骨架法、評估法、Bernaras法和Sensus法等,馮志勇等對幾種本體構建方法優勢與不足進行了詳細的比較和說明,本文在參考這幾種方法的基礎上,遵循Gruber提出的5條原則,提出保障知識本體的構建步驟。

(一)教學領域知識描述

本文以教學知識作為研究對象,該領域本體覆蓋范圍包括教學內容的知識點、課件、例題、實驗、習題練習、相關學習資源和常見問題解答等,昊煌煌對教學領域知識的描述,形成了教學領域知識內概念的體系結構劃分。

根據課程進行分類,分成小學綜合課程、初中分科與綜合相結合課程、高中分科課程、本科課程等具體的學習階段,不同階段中包含具體的課程實例,如高中階段有語文、數學、政治、英語、地理等課程。知識點是教學知識組成的基本粒子。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情,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包括教學活動程序、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媒體等。知識點與課程可以按照教學策略組合成為新的課程。

通過對教學領域的分析和描述,參考已有的三種本體形式化定義,我們提出了教學知識本體的形式化定義:

教學知識本體,其中表示基本概念的集合,包括基本術語和原理等教學領域的概念集合,其中有表示教學領域中的概念;表示基本概念屬性的集合,例如學時的數量、知識點難易程度等等;表示基本概念之間以及不同層次的概念之間存在的關系集合,表示多個基本概念通過規則合并后而產生的較大粒度的概念,而表示基本概念與概念之間存在的關系,如因果關系、伴隨關系等等;表示關系的屬性集合,如關系的類型、對象和運算性質等;表示公理集,即教學內容中課程之間的關系,以及科目內部知識點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知識本體的實現

按照前面分析的本體構建方法分別使用Protege3.3.1的各相關控件完成五元組的編輯。概念和關系是本體的基本結構,其中概念是核心。因為關系是用來描述領域概念間的關系,它本身也可以作為概念來實現;屬性、公理和實例是依賴于某一概念的,所本體的構建應以概念為中心,從教學領域中的頂層概念開始,通過添加子類將概念逐一細化,一直到應用所需要的粒度。 三、系統結構設計

(一)系統結構框架

知識庫系統建??蚣苁侵笍慕5慕嵌妊芯恐R庫系統開發方法。在研究者提出的各種各樣的知識庫建??蚣苤?,KADS方法最具代表性。該方法把求解特定任務的知識劃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領域層、推理層和任務層,分別對應著知識庫系統的靜態視圖、功能視圖和動態視圖。其中,領域層包含了求解問題所需要的特定領域內的知識和對領域概念的描述(即領域本體一Domain Ontology,它包含特定領域的相關知識)。推理層指明了求解問題采用的方法,包含了推理步驟和領域知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roles)。任務層則把所需要求解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子任務,并為每一個子任務確定目標,同時明確對子任務的控制。

按照KADS知識庫建??蚣埽谋緦⒔虒W本體知識庫系統分為推理層、領域層和任務層,系統結構框架,其中:

1.任務層。包括查詢請求輸人接口、查詢控制器、查詢結果輸出接口3個功能模塊,負責分析查詢請求,并對本體知識庫進行查詢,然后將查詢結果返回給用戶。

2.領域層。包括本體編輯模塊和本體存儲模塊2個功能模塊。教學領域專家和開發人員通過本體編輯模塊建立保障本體知識庫,并對其更新和擴充;本體存儲模塊主要實現本體知識庫的持久化。

3.推理層。包括規則轉換模塊、本體推理模塊和本體檢驗模塊3個功能模塊。負責本體規則的轉換,本體的推理以及本體一致性檢驗。

(二)系統功能模塊實現

教學本體知識庫系統的實現框架,其中Protege3.3.1可以提供可視化的本體編輯界面,可以方便地實現本體中的類、屬性、關系以及實例的編輯;使用Racer推理機和Protege結合,實現了本體的推理、轉換和一致性檢驗。

本文使用了語義開發工具Jena2實現了查詢控制器和本體存儲模塊。Jena2是一個Java開發工具包,它被廣泛地應用于開發語義網的應用系統。Jena由HP公司開發,Jena本體解析器包括三個部分,即對RDF的解析、對RDQL的查詢支撐以及對OWL的解析。從2004年2月起,Jena2.1版本開始支持OWL文檔的處理,為應用開發者提供多種靈活地表現RDF圖的方案,這種方式允許用戶可以使用更高層接口或使用底層接口的不同方式訪問處理RDF圖數據。同時提供了一種RDF圖的最簡單的視圖方式—三元組方式,主要方便了系統級程序開發人員處理數據,對基于RDFS和OWL推理是非常有用的。

Jena還提供了將RDF數據存人MySQL, HSQLDB,PostgreSQ , Oracle和Microsoft SQL Server等關系數據庫的接口,Model , Resource ,Query等接口可以用于訪問和維護數據庫里的RDF數據,采用Jena2提供的數據存儲接口和MySQL數據庫,實現了本體存儲模塊。

篇2

關鍵詞:情境創設;問題轉化;數形結合

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系式是學習三角函數定義后,安排的一節繼續深入學習三角函數知識的教學內容,是求三角函數值、化簡三角函數式、證明三角函數式、證明三角恒等式的基本工具,是整個三角函數的基礎,在整套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體現的思想與方法在整個中學數學學習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這個階段,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學生從認知角度上看,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三角函數定義的推導方法,但從教學過程上看,學生對數形結合、猜想證明都只局限在初步了解的基礎之上,并且從學習能力上看,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能力尚且比較薄弱。所以,在中職數學教材第一冊中學習三角函數基本關系式時,要求學生通過單位圓的概念來推導、證明、理解三角函數的平方關系和商數關系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應該緊緊抓住三角函數的定義,再結合勾股定理去幫助學生推導、證明、理解三角函數基本關系式,同時反過來幫助學生去理解單位圓的概念。教師通過問題的轉化,把學生不熟悉的問題轉化成能讓他們運用已有知識去解決的問題,使得學生能快速、高效地理解、掌握新的知識要點。

本節新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公式的推導過程,達到掌握熟記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系式的目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啟發式和探究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一、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從熟悉的知識環境著手,通過簡單的求值過程去歸納、總結、猜想結論

例如,創設問題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入手,引出新的教學內容。

(1)求值:sin230°+cos230°=1,sin245°+cos245°=1,sin260°+cos260°=1,sin290°+cos290°=1。

引導學生猜想結論:sin2α+cos2α=1。

(2)求值:

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去探索未知的知識內容,并通過歸納、總結得到相對應的結論,在這樣的探究過程中不但培養了學生積極參與、大膽探索的精神,而且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自己探索的結論進行嚴格的證明,并得到相應的結論,肯定了在此之前所作的猜想,能加深對本節課主要學習內容的理解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在教學準備階段對學生情況先進行學情分析,思考一下是否大部分學生能較容易地去理解運用單位圓的概念來假設、推理,如果覺得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不能支撐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達到預期的教學要求,那么按照書本上的方法去推導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系式是不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授課教師可以把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大膽的創新,從三角函數的定義出發,結合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以及勾股定理,通過簡單的數形結合去推導、證明。方法的轉變,不僅使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系式的推導過程容易被學生理解,而且更進一步地提高了學生用數形結合思想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還反過來幫助學生去理解單位圓的概念,回歸課本,從課本內容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再次推理,達到對知識的鞏固和強化。

三、通過引導學生對結論的思考,授課教師需要強調學生對同角三角函數關系式中對于“同角”含義的理解,進一步突出了“整體思想”在解決數學問題中的重要性

篇3

1 材料與方法

1. 1 材料

( 1) 儀器: ABX M60 三分類血細胞分析儀。( 2)試劑: 寧波美康配套試劑。( 3) 采樣管: 湖南三力 EDTA -K2靜脈血血樣采集容器。( 4) 標本來源: 29 名隨機就診兒童末梢血,男21 名,女8 名,年齡0 ~11 歲; 采樣量至少 200 l,于抗凝管內混勻備用。

1. 2 方法 在檢測前檢查本底和質控是否在規定范圍內,確定儀器性能指標均在正常情況下,將采集到的末梢全血標本在室溫下 20℃ ~28℃分別于即刻和 2 min、5 min、10 min、30min、60 min、120 min、240 min8 個時間點用 ABX M60 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充分混勻,切勿劇烈震蕩。測其血常規結果并紀錄主要指標( WBC 總數,GRAN%、LYM%、MON%、RBC、Hb、Hct、Plt) 值,與各組參數均值組比較。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配對 t 檢驗,用 EXCEL2007 處理數據

2 結果

2. 1 2 組療效比較 2 組潰瘍愈合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P 0. 05) ,見表 1; 2 組 HP 根除率比較,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2. 2 不良反應 治療組有 4 例有食欲減退,1 例輕度腹瀉; 對照組2 例有納少,2 例上腹不適,均未影響治療。

篇4

說明:課程代碼:02645。

適用專業:學前教育(學前教師教育方向)。

資料內容:形考任務一至四、第一章至第七章自測練習。

形考比例:100%(全網核)。

形考任務一

簡答題

1.簡要說明兒童家庭教育的特點。

答:(1)奠基性和終身性;(2)親情性與權威性;(3)隨機性與針對性。

2.兒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務與內容是什么?

答:兒童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家長要利用自身、家庭和社會資源,對孩子實施全方位的影響,以促進兒童在體、智、德、美等方面的健康發展,為兒童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所謂家庭教育任務是家長應當承擔的教育兒童的責任和工作。由于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兒童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家庭教育的任務也應該是全面的,包括體、智、德、美等方面。具體說來包括:(1)促進兒童身體的健康發展;(2)促進兒童生活自理能力與良好習慣的養成;(3)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4)促進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5)促進兒童良好個性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展;(6)促進兒童審美能力的發展。

3.簡述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的內容、渠道和方法。

答:兒童家庭教育的內容包括:(1)教育觀念的更新;(2)兒童身心發展知識;(3)兒童衛生保健知識、營養知識、常見疾病的防治知識;(4)胎教知識和孕期營養保健知識;(5)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評價兒童發展的知識和方法;(7)兒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及對策。

兒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1)興趣誘導法;(2)游戲活動法;(3)實踐操作法;(4)環境熏陶法;(5)賞識鼓勵法;(6)榜樣示范法;(7)暗示提醒法。

兒童家庭教育的渠道主要包括:(1)幼兒園的指導;(2)社區的指導;(3)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指導;(4)社會團體的指導;(5)大眾傳播媒介的指導。

4.家長素質對兒童家庭教育有何影響?

答:家長的素質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

(1)家長的優秀品德是孩子樹立正確道德思想的榜樣

常言道:正人先正己。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準守社會公德,為人襟懷坦蕩、言行一致、嚴于律己和寬以待人,這樣的家長在孩子面前才會樹立良好的榜樣。

(2)家長的良好心理素質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關鍵

快節奏的生活與學習會給孩子一定的心理壓力,如果家長能在空閑時間給予孩子正確的心理觀念,為孩子營造一個輕松舒心的環境,將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3)家長的科學設施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科學的教育方法是家長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識的具體體現。

(4)家長在那個的文化素質是家庭教育的文化資源。

素質教育有助于孩子全面的發展,素質教育綜合體更是家長更好的選擇。最IN菲克城、瑞思英語這些都是適應高考改革的。

5.什么是家長的教育觀?對兒童家庭教育有什么影響?

答:家長的教育觀念包括兒童觀、親子觀、人才觀和教育觀。

兒童觀是家庭教育的指導思想,有什么樣的兒童觀就有什么樣的家庭教育,兒童觀決定家庭教育的質量,并最終影響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一般而言,家長的兒童觀不同,其對教育的任務、內容的選擇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觀和教育方式。

兒童早期唯一的社會聯系就是與父母的關系,父母如何看待自己與子女的關系是其進行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決定其家庭教育的動機,影響其教養態度和教育方式。

家長的人才觀會影響他們對子女的期望,并進而影響家庭教育的目標定位、內容選擇、投入重點及教育方式。

家長的教育觀直接影響其教育方式和教養行為。

6.簡述家長教育方式的類型和特點。

答:家長的教育方式分為五種:

(1)專制型。專制型家長,在家庭教育的實踐中總是以一種不可抗拒的身份出現,對于孩子的一切都是在發號施令。

(2)溺愛型。溺愛型的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時總是以孩子為中心,他們視子女為掌上明珠,采用一種用愛過度的教育方式。

(3)放任型。放任型父母,一般情況下都是由于實施其他類型教育方式失敗,或者是由于父母工作較忙、沒時間照顧孩子等原因,因而對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態度。

(4)矛盾型。這是家長教育中一個比較特殊的類型,常常表現為父母不知道怎么與孩子相處。

(5)民主型。這是一種積極的教育方式。這種類型的父母總是采取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表現出一種冷靜的熱情和有克制的疼愛。

論述題

7.請選擇兩個兒童家庭教育方法,依據該方法聯系實際闡述兒童家庭教育應當堅持的原則。

要求:(1)闡明已選擇的兩個兒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含義;

(2)依據該方法聯系實際敘述兒童家庭教育應當堅持的原則,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或建議,否則扣6分。

答:兒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興趣誘導法、游戲活動法、實踐操作法、環境熏陶法、賞識鼓勵法、榜樣示范法、暗示提醒法等幾種方法。應堅持的原則:善于發現孩子的興趣,加強引導;鼓勵孩子進行多樣游戲,提供時間、空間和材料上的支持,鼓勵同伴游戲,家長也應抽時間參與孩子的游戲;讓孩子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自我服務實踐,參加各種游戲活動;鼓勵兒童參與社交活動;在創設家庭環境方面,為兒童準備豐富的玩具和操作材料,保持家庭環境整潔、干凈,注意運用音樂、美術作品和自然物等美化家庭環境,創設和諧的家庭氛圍,尊重孩子的人格、自主性和自由,注意家長的榜樣示范作用;對孩子進行賞識鼓勵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鼓勵和賞識要與兒童的具體行為和進步相聯系,要把握好表揚、鼓勵孩子的度,表揚孩子不能過于頻繁,鼓勵方式盡量以精神鼓勵為主,少承諾物質獎勵;用榜樣的形象感化孩子的思想,啟迪孩子的心靈,引導孩子的行為;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8.試從家長的兒童觀聯系實際分析其對兒童家庭教育的影響。

要求:(1)闡明家長的兒童觀的含義和表現;

(2)聯系實際分析該觀念對兒童家庭教育的影響,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或建議,否則扣6分。

答:(1)家長的兒童觀對兒童家庭教育的影響:家長的兒童觀是指家長對兒童的看法、觀念和態度。有些家長認為,兒童發展是被動發展的過程,兒童沒有自已的權利、地位和自主意思。在這種兒童觀的影響下,家長無視兒童發展的規律及兒童積極主動性的發揮,強迫兒童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來發展,結果導致兒童的自由個性、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被壓抑,兒童心智得不到充分發展;有些家長把兒童的發展完全看成是遺傳因素決定的,家長起不了什么作用。這種家長在實際實施教育時,往往過于消極,忽視自身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忽視對孩子的教育,經常采取一種放任自流的方式,其結果就是導致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無人問津,心智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有些家長能充分意識到兒童具有發展的主動性,同時環境和教育也是肜響兒童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兒童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思想,享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和權利,能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做事。這類家長在教育兒童時,往往態度積極,能時刻關注孩子的發展,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并能根據孩子的特點以及他們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適時適當的引導。

(2)家長的親子觀對兒童家庭教育的影響:家長的親子觀就是指家長對子女和自已關系的基本看法,也可以說是教養動機。有的家長將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和附屬物,其教養動機往往是為了光宗耀祖、傳宗接代,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在教育孩子時,往往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這種教養方式導致孩子過于順從、缺乏獨立性和自主能力。有的家長在處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時,態度比較漠然,因而在教育孩子時,往往沒有明確的教養動機,忽視對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非??粗睾⒆幼陨淼陌l展,其教養動機主要是為了孩子自身發展和將來的幸福,因而在教育孩子時就比較容易采取民主、科學的教育方式。

(3)家長的人才觀對兒童家庭教育的影響:家長的人才觀主要是指家長對子女成才的價值取向,即家長對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為什么樣人的認識和期望。一投而言,家長的人才觀可以分為知識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創造型和普通型等。崇尚知識技能型人才的家長,更多希望孩子聰明;追求品德高尚型人才的家長,最重視對孩子誠實品質的培養;注重社交型人才的家長,會把活潑開朗看作孩子最重要的品質;側重創造型人才的家長,更愿意鼓勵孩子嘗試、探索、發揮想象力;而普通型的家長則不會刻意追求孩子學業上的“成功”,而是更多教育孩子要踏踏實實、正常發展。一般而言,對子女的期望過高容易產生“專制型”的教育方式,期望過低則容易造成“忽視型”的教育方式。

(4)家長的教育觀對兒童家庭教育的影響:家長的教育觀主要表現為家長對教育在兒童發

展申的作用和家長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職能的認識,它肜響著家長的教育方式和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發揮。一些家長認為“樹大自然直”,孩子的發展是遺傳決定好的,教育對孩子來說作用不大,困而任其發展。一些家長認為我不是考師,不謹得教,所以只管生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學校傲的事。這是~種“只養不教”的觀點。實踐中,家長應該明確自身在兒童威長的作用和應承擔的角色,克服錯誤觀念和錯誤做法。同時也要認識到教育并不是萬能的,過分夸大教育的作用。自我認識從略。

案例分析題

9.小琴的寶寶八九個月了還不會爬,小琴很著急,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咨詢專業人士,并買了很多育兒專業書籍看。小琴媽媽說:“著什么急呀,慢慢地自然而然什么都會了,你小時候也挺笨的,長大了不一樣上了大學?!”小琴說:“憑什么別人的孩子能做到的,我的孩子就不行,我一定要試試!”小琴每天抽空就對寶寶進行一些訓練,她先讓寶寶趴成俯臥位,把頭仰起,用手把身體撐起來,寶寶的腿被小琴輕輕弄彎放在寶寶的肚子下,并在寶寶周圍放了很多會動的有趣的玩具,引逗寶寶爬行,經過反復練習,寶寶的小腿肌肉越來越結實,很快現就學會爬行了。請從第一章中家庭教育對學前兒童發展的作用的相關理論分析以上案例。

答:家庭教育、機構教育、社會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三大支柱。他們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共同影響兒童的身心發展。家庭教育是學前兒童接受的初始教育,這種教育對兒童來說是根本的,奠基性。家庭教育對學前兒童發展的奠基性主要表現在:(1)提供兒童身體和心理發展的先天條件;(2)奠定兒童身體發展的基礎;(3)啟迪兒童語言和智慧的萌芽;(4)培養兒童基本的生活習慣和能力;(5)幫助兒童適應最初的社會。小琴對寶寶進行訓練,引逗寶寶爬行,經過反復練習,寶寶的小腿肌肉越來越結實,很快現就學會爬行,充分地說明了家庭教育對學前兒童發展的奠基性作用。

爬行與走路和其他技能一樣,是需要學習和聯系的。8~9個月以上的寶寶需要很多“地板時間”?!暗匕鍟r間”同時也是游戲時間,這可以從6個月就開始了。到了9個月,你的寶寶開始更多的運動,并探索他的世界。你可以幫助她練習爬行、匍匐、挪動。首先,使地板成為安全有趣的空間:(1)找一塊顏色鮮艷有圖案的被子或毯子放在地板上。(2)把有趣的東西(可以用軟枕頭或

毛絨玩具)放在被子或毯子上,寶寶能爬行拿到。(3)讓他在不同質地的東西上爬行。可以是一條大毛巾,一張光滑的床單或一條毛茸茸的毛毯。

你可以和寶寶一起在地板上玩各種有趣的游戲。以下游戲提供你參考:

(1)寶寶會喜歡和你一起來回滾動一個球。球里面有一個小鈴鐺,當你滾動它時,它會發出好聽的聲音。(2)輪流玩爬行的游戲。說:“我要抓住你!”并且在他后面爬行。然后說:“你抓我!”并慢慢爬走讓他抓住你。(3)把一條毛巾放在寶寶身邊的地板上。把一個玩具放在毛巾上,寶寶剛好拿不到,給他看怎么拖動毛巾拿到玩具,并讓他去拿玩具。(4)用一些軟泡沫積木在寶寶面前堆成一堆,寶寶會很高興地將它們擊倒。他愛這個游戲。當她做時,和她一起笑。

通過每天在地板上愉快地游戲,相信你的寶寶很快就學會移動、挪動自己的身體、匍匐和爬行了,而且你和寶寶也有了更多的交流。

10.幼兒園的保健室,一大一小,一個坐著,一個躺著。“雷雷,你發燒了,老師給媽媽打電話,叫她接你回家,好嗎?”虛弱但堅定的聲音,“我不要回家!”“你發燒了,而且很高39度呢!讓媽媽接你回去看病?!薄皢琛也灰丶遥 崩蠋煵煌5匕参亢⒆?。“雷雷,這樣不行的,再燒下去,你的小腦袋就要燒壞了,要變小笨蛋了!”“我不要回家,回家又要做算術了?!薄澳俏規湍阆驄寢屔暾堃幌拢裉煨菹?。等病好了再做。”5歲的雷雷勉強答應。

幼兒園的保健室,兩個大人,面對面站著?!靶炖蠋煟矣X得一天做四面100以內算術題一點都不算多,我同事的女兒每天要做八面呢!他們不僅要做算術題,還要學習英語和拼音呢!雷雷算是少的呢!我還在考慮要不要和他們一樣。可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呀!”

請根據第二章中家長的親子觀念、人才觀念(二選一)對兒童家庭教育的影響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

答:家長的人才觀對兒童家庭教育的影響:家長的人才觀主要是指家長

對子女成才的價值取向,即家長對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為什么樣人的認識和期望。一般而言,家長的人才觀可

以分為知識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創造型和普通型等。崇尚知識技能型人才的家長,更多希望孩子聰明;追求

品德高尚型人才的家長,最重視對孩子誠實品質的培養;注重社交型人才的家長,會把活潑開朗看作孩子最重要的品質;

側重創造型人才的家長,更愿意鼓勵孩子嘗試、探索、發揮想象力;而普通型的家長則不會刻意追求孩子學業上的成功,而是更多教育孩子要踏踏實實、正常發展。一般而言,對子女的期望過高容易產生專制型的教育方式,期望過

低則容易造成忽視型的教育方式。實踐中,家

長應該明確自身在兒童成長的作用和應承擔的角色,克服錯誤觀念和錯誤做法。同時也要認識到教育并不是萬能的,

不要過分夸大教育的作用。

聯系案例、自我認識從略。

雷雷所處的認知發展階段的任務是:豐富知識經驗,對周圍環境和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具有較強的認知興趣和能力;發展語言理解和口頭表達能力。具體來說,認知發展的任務主要體現在發展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案例中雷雷的媽媽顯然違背了孩子認知發展的能力要求。從雷雷哭著就算發燒這么嚴重也依然不愿回家就可以看出,在家要求一個5歲的孩子做算術,對于他來說是超出其能力發展范圍的。這個時期的孩子是發展感知、記憶與思維等認知能力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主。此時的家長應該從生活和游戲中讓兒童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而不應該像雷雷媽媽那樣,在家做算術題??上攵@樣的后果就是雷雷對數學產生了恐懼和厭煩情緒,甚至對家庭也產生了反抗的情緒,這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作為雷雷的媽媽,我想說的是,望子成龍的思想固然沒有錯,但是培養教育孩子需要正確的方法,遵循孩子自身發展的規律,否則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而且不是說會做算術題孩子就是聰明了,一個孩子的聰明與否是要看其綜合能力的。這位媽媽應該認識到兒童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他自身發展的動力。家庭

教育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供環境和條件,鼓勵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解決問題,使兒童在做中學,玩中學,在探究中學習探究、發展認知的能力。其一,家長應該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孩子對這個世界其實充滿著興趣,家長應該用心去發現孩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感興趣的東西,適時加以引導,這樣才能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探究學習。其二,提供多種在生活中探究和學習的機會。生活中不僅蘊含著促進孩子身心發展的豐富內涵,更蘊含著豐富的學習機會。家長要做個有心人,不僅要充分利用生活資源,還要創造各種學習和探究的機會。比如種植飼養、遠足參觀。其三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學習科學的方法。學習興趣的激發、環境的創設,都有助于孩子走進科學,家長還可以蹲下來和孩子一起學習探究,動手解決問題,體驗發現的快樂。相信只要雷雷的媽媽做到了這樣幾點,雷雷定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形考任務二

簡答題

1.簡述0~3兒童身心發展的家庭教育目標和任務。

答:家庭教育的目標:(1)保護嬰幼兒的生命安全,保障他們基本的生存需要,發展嬰幼兒的基本動作和各種感官,增強其體格和抵抗力,促進其身體健康成長,引導嬰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處理能力,促進嬰幼兒安全、衛生、快樂的生活。(2)萌發嬰幼兒的智力,發展嬰幼兒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發展嬰幼兒的感覺、知覺和初步的思

維能力,促進其對周圍環境和事物的探索與認識。(3)培養嬰幼兒形成愉快的情緒、情感,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發展嬰幼兒初步的社會交往能力,

養成初步的文明禮貌習慣。(4)發展嬰幼兒對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興趣,萌發嬰幼兒基本的藝術素養。

家庭教育的任務:(1)身體發展和生活習慣的養成。(2)語言和認知發展。(3)情緒、情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4)美感的發展。

2.0~3歲兒童身體發展的家庭教育指導包括哪些方面?

答:兒童家庭教育的內容包括:(1)教育觀念的更新;(2)兒童身心發展知識;(3)兒童衛生保健知識、營養知識、常見疾病的防治知識;(4)胎教知識和孕期營養保健知識;(5)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評價兒童發展的知識和方法;(7)兒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及對策。

3.如何在智力啟蒙和語言培養方面對0~3歲兒童進行家庭教育指導?

答:智力啟蒙:(1)摒棄只中言語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培養的狹隘思路;(

2)注重對嬰幼兒基本能力的培養,重在啟蒙;(3)充分利用嬰幼兒的基本活動~~游戲在智力啟蒙中的作用;(4)切忌攀比,要善于挖掘每個兒童的獨特性。

語言培養:(1)創造條件,誘發孩子發出聲音;(2)多和孩子說話,創造說話、交流的氛圍;(3)教孩子說話與人士周圍事物同步進行;(4)訓練孩子的聽力;(5)在游戲中練習說話。

4.簡述3~6兒童身心發展的家庭教育目標和任務。

答:家庭教育的目標包括:(1)保護嬰幼兒的生命安全,保障他們基本的生存需要,發展嬰幼兒的基本動作和各種感官,增強其體格和抵抗力,促進其身體健康成長,引導嬰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進嬰幼兒安全、衛生、快樂地生活。(2)萌發嬰幼兒的智力,發展嬰幼兒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發展嬰幼兒的感覺、直覺和初步的思維能力,促進其對周圍環境和事物的探索和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3)培養嬰幼兒形成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緒、情感,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發展嬰幼兒初步的社會交往能力,養成初步的文明禮貌習慣。(4)發展嬰幼兒對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興趣,萌發嬰幼兒基本的藝術素養。

5.3~6歲兒童身體發展的家庭教育指導包括哪些方面?

答:(1)提供均衡營養:遵照“膳食指南”,確定飲食的基本原則;飯菜巧搭配,營養易吸收;形成好口味,益處伴終身。

(2)加強體育鍛煉: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鍛煉:開展經常性的親子體育游戲;培養對球類活動的興趣;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愛好。開展體育鍛煉應該注意的問題有:和孩子一起做好活動的準備;發揮同伴在體育鍛煉中的作用;重視孩子意志品質的培養。

(3)培養良好習慣: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細致入微,教給方法;增強教育過程中的趣味性;及時鼓勵,強化良好行為;要注意要求的一致性和一貫性。

(4)培養自護能力:創設安全的生活環境;在生活中滲透安全常識;利用契機進行安全教育。

6.如何在社會性發展和美的熏陶方面對3~6歲兒童進行家庭教育指導?

答:社會性發展:

1)接納、肯定孩子,培養自尊、自信;

2)愛孩子,讓孩子學會愛;

3)在交往中發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4)培養孩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

美的熏陶:

1)給予兒童健康的美的觀念;

2)引導兒童發現美、欣賞美、享受美;

3)支持兒童的藝術興趣,鼓勵他們創造美。

7.簡述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目的與任務。

答:對各類特殊兒童實施適宜的家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不同類型特殊兒童的發展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彌補影響兒童正常發展的各種因素,促進兒童的發展,使其能正常地生活和學習。對于智力超常兒童而言,學前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通過適宜有效的教育,使兒童的智慧得到持續的高水平的發展,為將來成為杰出的人才打基礎。

針對除超常兒童以外的其它各類特殊兒童,家庭教育需要重點完成以下任務:

(1)健康教育:對于特殊兒童來說,身體健康是他們接受特殊訓練,適應社會生活的前提。另外,特殊兒童的身心有其各自的特點,對他們進行健康教育要充分考慮到他們自身的特殊需要。

(2)生存教育:對特殊兒童的教育和訓練的最基本目的和任務就是要讓他們能夠實現生活自理。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使兒童在社會中生存。

(3)做人的教育:包括培養兒童良好的個性品質,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要根據各類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一定的這方面的教育。這是他們接受特殊教育后,能夠獨立走向社會的一個重要條件。

(4)智育:特殊兒童智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給兒童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改善、提高其智力。

8.如何判定超常兒童?對他們怎樣進行家庭教育指導?

答:判定:

好奇心強;記憶力好;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銳;語言發展早,想象力豐富;理解力強;喜歡動腦,有創造性;興趣廣泛、濃厚;好勝心強,有堅持性。

指導:

正確認識超常兒童;

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的自學習慣;

培養孩子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激發孩子的內部學習動機;

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關心孩子的全面和諧發展。

9.智力落后兒童可以劃分為幾個等級?對智力落后兒童進行家庭教育要關注哪些內容?

答:劃分為4個等級,一級智力殘疾(極重度)二級智力殘疾(重度)三級智力殘疾(中度)四級智力殘疾(輕度)

家庭教育要關注:

1.及早發現,尋求專業幫助。包括對剛出生的嬰兒的觀察;0~6歲兒童發育的觀察。

2.家長要給與孩子理智的愛。給孩子真心關愛,避免歧視和溺愛;認清孩子的實際情況,給與孩子適當的高期待。

3.在家庭中注意培養孩子的基本能力。訓練兒童的感知覺和動作的發展;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提高;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兒童與正常兒童的交往能力;重視對孩子的科學知識和生活常識的教育。

10.結合實際論述如何對0~3歲兒童的情意萌發進行指導。

要求:(1)簡述對0~3歲兒童的情意萌發進行指導的具體內容;

(2)就某一方面聯系實際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議,否則扣4分。

答:情意萌發指導內容:

(1)創設一個關愛、接納和尊重的心理環境;

嬰幼兒具有獲得安全、關愛、尊重及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只有當這些需求得到滿足時,他們才會產生積極地興許體驗和心理感受。我遇到一個孩子最開始大哭大鬧,每天老師對回去擁抱她。慢慢的孩子克服了離開父母的失落感,用很積極的心情度過每日幼兒園生活。正是老師的關愛讓孩子產生了安全感。

(2)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豐富的生活內容;

合理的生活制度有利于嬰幼兒的身體健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更有利于嬰幼兒情緒穩定,使嬰幼兒感到安全和愉快。

(3)引導嬰幼兒學會表達,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

日常生活中嬰幼兒難免會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從而長生消極的情緒體驗,如自己的愿望沒滿足,遇到了小挫折,等等。

論述題

11.結合實際論述閱讀對3~6歲兒童語言發展的作用,以及進行家庭閱讀活動指導的方法。

要求:(1)簡述閱讀對3~6歲兒童語言發展的作用,以及進行家庭閱讀活動指導的方法;

(2)結合實際闡述你對3~6歲兒童進行閱讀活動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或建議,否則扣4分。

答:(1)閱讀能為孩子提供正確的語言示范,發展孩子的傾聽和理解能力。(2)閱讀為孩子提供了接觸優秀文學作品的機會,為孩子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和發展連貫的講述能力提供機會(3)在閱讀中孩子能培養出對文字的敏感。

家庭閱讀活動指導的方法包括:(1)在家庭教育中為孩子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親子共讀活動。(2)每天最好有相對固定的親子共讀時間(3)開展多種形式的親子共讀活動。

案例分析題

12.2歲多的苗苗是個聰明伶俐的小女孩,就是太挑食,不愛吃蔬菜。爸爸媽媽經常哄她吃、喂她吃,有時也強迫她吃,可是不管用。為了這件事情,家人沒少為她著急。再這樣下去怎么行呢?媽媽下決心一定要把女兒的這個“毛病”扳過來。媽媽看到苗苗特別喜歡小白兔,于是將計就計,把《龜兔賽跑》的故事搬到了餐桌上,和苗苗玩兒起了“爭當小白兔”的游戲。媽媽對苗苗說:“知道為什么小白兔是賽跑健將嗎?因為它愛吃胡蘿卜。咱們比賽吃胡蘿卜,誰吃得多誰就是小白兔,吃得少肯定就是小烏龜了?!泵缑绠斎幌氘斝“淄昧?,竟和媽媽“搶吃”起胡蘿卜來。到這一招挺靈,媽媽接著又想出更多的吃飯游戲。比如把一個不倒翁放到餐桌中央,不倒翁倒向哪個菜,大家就要趕緊吃那個菜。就這樣,媽媽改掉了苗苗挑食的壞毛病。苗苗因為喜歡餐桌上的游戲,再也不對蔬菜深惡痛絕,而是深深地喜歡上了吃蔬菜。請運用第三章的相關理論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認識或建議。

答:這是0~3歲兒童心理發展的家庭教育指導中習慣養成方面的表現。0~3歲嬰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的具體指導:(1)教養者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為教養者,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自己要首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這樣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孩子。好的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堅持的,是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的。(2)充分發揮圖書、電視等媒體的作用。故事在嬰幼兒的教養中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嬰幼兒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嬰幼兒的這一特點,與此同時,媒體對于現如今嬰幼兒的影響也不容忽視。(3)好習慣的養成要循序漸進、循循善誘。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養者要充分尊重嬰幼兒的成長需要。不要拔苗助長,強迫甚至強制嬰幼兒養成一些習慣。

13.我兒子冬冬從小就喜歡小動物,家里養過小兔子、小鴨子,記得3歲多的時候,他握著小鴨子的脖子去串門兒,找小朋友玩。他玩得投入了,就忘了小鴨子,結果可憐的小鴨子跟在他后面跑來跑去,被冬冬不小心踩死了,冬冬哭了好半天。后來又央求我再給他買一只小鴨子,我告誡他,小鴨子太小,它把你當作它的媽媽,媽媽是不是要好好愛自己的孩子呢?冬冬似懂非懂地看著我,使勁點頭。不過,從那以后他對待小動物小心了很多,出去玩的時候,就把小鴨子放在小盒子里,并且說:“媽媽出去玩一會兒,你要在家里乖乖的哦!”我和他爸爸忍俊不禁??吹胶⒆幽敲聪矚g小動物,我們就經常把孩子帶到戶外,讓他觀察自然中小動物的動態。如小鳥在飛,小螞蚱在跳,小蝸牛在爬?,F在孩子4歲多了,漸漸地了解了好多大自然和小動物之間的奇妙關系。有一次,我帶他和別的小朋友到森林公園去玩,他們興高采烈地在草地上尋找他們喜歡的小動物,并認真地觀察它們?!鞍⒁?,你快看,好多小螞蟻!”一個小朋友突然指著草地大聲說。冬冬和其他小朋友都跑了過去,只見冬冬趴在地上仔細看,然后對我說:“媽媽,是不是天要下雨了?”。“嗯,是啊!”我望望變暗的天空。冬冬對別的小朋友說:“媽媽對我說過,小螞蟻搬家,小燕子飛得很低都是快要下雨了,我在書上也看到過,今天可看到了哦!”看到兒子認真的模樣,我開心地笑了。請根據第四章的相關理論或觀點分析此案例。

答:這是3~6歲兒童心理發展的家庭教育指導~~認知發展的表現。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是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供環境和條件,鼓勵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解決問題。使幼兒在做中學,玩中學,在探究中學習探究,發展認知的能力。

(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否能持續,有賴于家長的態度和策略。

(2)提供多種在生活中探究和學習的機會。生活中蘊含著促進孩子身心發展的豐富內涵,更是蘊含著豐富的學習機會,家長要做個有心人,不僅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還要創造各種學習和探究的機會。

(3)和孩子一起學習科學的方法。學習興趣的激發、環境的創設,都有助于孩子走近科學,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探究,動手解決問題,體驗發現的快樂。家長要為孩子的發現和學習提供支持和引導,讓孩子在輕松、愉悅中獲得發展。

14.小林平時沉默寡言,一旦說起話來語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數基本在五個字以內,間斷性地冒出不符合漢語語法規則的話語并不斷重復,常反復說些與所處環境無關的、單調的詞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問:“你愛我嗎?”他回答:“你愛我的!”。每天早上來幼兒園,從不主動向老師和小朋友問好,

不和別人目光對視,無論怎么開導他,激發他的表達情緒,他還是無動于衷。小林喜歡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顧自地玩,玩膩了就自己回到班級中來。日常生活中喜歡躺在地上,和地板親密接觸;喜歡玩鎖和鑰匙;對班級的積木、自主游戲等都不感興趣,喜歡在教室里游蕩,沒有固定的場所,在組織教學活動中,他沒有辦法跟上老師的節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進行正常的學習。他常常在較長時間里專注于某種游戲或活動,如著迷于旋轉鍋蓋,單調地擺放積木塊,熱衷于觀看電視廣告和天氣預報,面對通常兒童們喜歡的動畫片則毫無興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樣的飯菜,出門要走相同的路線,排便要求一樣的便器,如有變動則大哭大鬧。請運用第五章的相關理論分析小林的行為,并提出自己的認識或建議。

答:根據小林的行為特征可以判定小林是一個孤獨癥兒童。從孤獨癥的特征來分析,他們有這樣一些特征:

1.孤獨癥的兒童感知覺神經系統統合失調。

2.語言發展遲緩。案例中提到“小林平時沉默寡言,一旦說起話來語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數基本在五個字以內,間斷性地冒出不符合漢語語法規則的話語并不斷重復,常反復說些與所處環境無關的、單調的詞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問:“你愛我嗎?”他回答:“你愛我的!”。這正是語言發展遲緩造成的。

3.缺乏正確的表達和交流情感的方式。他常常在較長時間里專注于某種游戲或活動,如著迷于旋轉鍋蓋,單調的擺放積木塊,熱衷于觀看電影廣告和天氣預報,面對通常兒童們喜歡的動畫片則毫無興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樣飯菜,出門要走相同的路線,排便要求一樣的便器,如有變動則大哭大鬧。

4.不主動和他人交流。每天早上來幼兒園,從不主動向老師和小朋友問好,不和別人目光對視,無論怎么開導他,激發他的表達情緒,他還是無動于衷。小林喜歡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顧自地玩,玩膩了就自己回到班級中來。

5.興趣范圍狹窄和刻板的行為模式。日常生活中小林喜歡躺在地上,和地板親密接觸;喜歡玩鎖和鑰匙。案例中的小林具備這樣的特征。

針對小林孤獨癥的情況,作為家長應該從這些方面入手加以指導:

1.細心觀察、及早發現。小孩子的可塑性大,家長應該細心觀察孩子的表現,并注意與同齡人的孩子作對比。家長還要多與老師溝通,多聽聽老師的反饋。如果發現有這樣的癥狀,應該積極尋求專業的幫助,并配合治療。

2.家長要調整好心態,積極面對孩子的問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態度。在發現孩子患有孤獨癥時,家長既不要把孩子當成累贅,不聞不問,也不要認為孩子的問題是自己的責任,對孩子百般嬌慣。家長應該正視孩子的問題,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做孩子的榜樣。一方面尋求專業的幫助,另一方面在家積極進行輔助教育。

3.在家中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一定的訓練。家長要根據孤獨癥孩子的特點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

4.為孩子營造溫馨的生活氛圍。家長在家中要溫和的和孩子說話,經常對孩子微笑,經常輕輕、擁抱他們。細心觀察孩子喜歡的物品和游戲,積極尋找孩子可以接受的介入方式。另外,家長要帶孩子走出去,幫助孩子融入同齡的集體中。家長還要引導周圍的孩子接受孤獨癥孩子的特殊行為,不要取笑或侮辱他們。

5.培養孤獨癥兒童的社會交往技能。掌握基本的社會交往技能是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的終極目標。家長平時在家中要注意矯正孩子的怪異行為,通過社會性游戲,讓孩子學會接電話、與人打招呼、向他人表示需求等??傊议L對孤獨癥兒童要細心細致,不要操之過急,給孩子充分的時間改變、提高。

形考任務三

簡答題

1.0~3歲兒童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關系是怎樣的?0~3歲兒童家庭與幼兒園合作共育的評價指標是什么?

答:(一)家庭、幼兒園的合作教育能夠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0~3歲兒童由于發展水平、發育特點的不同以及施教主體的不同,在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關系和合作內容是有所不同的。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0~3歲兒童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關系是沒有建立起來的。一方面幼兒園直接面向的教育對象主要是3~6歲的兒童,0~3歲嬰幼兒的教育是幼兒園的外延教育,與幼兒園沒有必然的直接聯系,出現了所謂的“教育真空地帶”;另一方面,幼兒園對0~3歲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及教育的研究不夠,在滿足家長需求,與家長合作上有一定的局限。

隨著人們對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日益加深,0~3歲兒童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引起重視,不僅社會上各種早教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各級政府教育部門也越來越重視0~3歲兒童的教育,并逐漸將0~3歲兒童的教育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0~3歲兒童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關系也逐漸發生變化。在0~3歲兒童家園合作教育中存在一個主動與主導的關系。家庭仍是0~3歲兒童的主要生活場所和受教育的場所,家長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施教者,幼兒園的主導作用需要依賴家長的主動尋求和配合才能得以實現。

(二)評價指標:

(1)客觀真實的了解幼兒的家庭教育情況。

(2)理論結合實際,分析教育問題。

(3)將解決問題的過程作為提高家長教育能力的過程,不僅給出具體的教育策略,還與家長進行細致的分析,幫助家長學習從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規律出發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4)發揮家庭的主體作用。

2.3~6歲兒童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關系是怎樣的?3~6歲兒童家庭與幼兒園好的合作共育活動的特點有哪些?

答:(一)幼兒園再與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僅要求自身的主導型更突出,而且還要主動“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相對于0~3綏德兒童的家園合作,幼兒園在3~6歲兒童家園合作中的主導性增強的同時,主動性,責任心也更強。

(二)(1)親職教育;

(2)教學活動合作;(3)管理合作;(4)研究合作;(5)資源支持。

3.家庭與社區在合作過程中雙方的關系是怎樣的?評價雙方的合作活動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答:(一)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學前教育可以積極創造條件,為更多的學前兒童提供保育和教育機會,社區還可以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家庭提供幫助,為兒童提供活動環境。社區學前教育具有的獨特功能,以及承擔教育幼兒的責任,使得0~6歲兒童家庭教育必然是以社區為依托的。營造良好的社區,家庭教育環境,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促進兒童發展是雙方合作的的根本目的。在合作中,社區主動為家長提供相關的服務,家長應積極參與社區組織的各種教育活動,增進對社區的歸屬感,家長也可以積極為社區學前教育的開展提出合理的建議。

(二)家庭與社區的合作內容包括:以家長為核心的親職教育;

以幼兒為核心的衛生保健服務保障;教育資源利用等。

家庭與社區合作的方式:宣泄法、講座法、資源共享法、調查研究法、討論共議法等。

4.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答:(1)錯誤的期望觀(人才觀)導致家長對幼兒的教育過于功利。

(2)家長不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實施超前教育、過度教育。

(3)家庭教育以知識學習為中心,忽視兒童身心的全面發展。

(4)過分溺愛,過度保護,剝奪了兒童發展的機會和權利。

(5)不尊重兒童的人格,忽視兒童主體性的發展。

(6)家長缺乏科學系統的育兒知識和技能的指導

5.日本和韓國的兒童家庭教育有何異同?

答:(一)日本家庭教育重視禮儀培養、挫折教育和自立教育。

兒童不僅在外要注意禮儀,在家庭內部也需要遵守一整套的規矩,文明禮儀是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日本家庭的挫折教育從嬰兒期就開始了,日本父母認為,只有讓孩子經受一定的以忍耐為內容的身心訓練,才能培養兒童克服困難的能力,形成堅韌和頑強的品質。

日本的家庭教育學家認為,父母過于保護和過于干涉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因此,日本家庭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

(二)1.傳統教育:韓國家庭的傳統教育主要體現在道德教育和禮儀教育兩方面:(1)長幼有序、懂得感恩的道德教育;

(2)潛移默化的禮儀教育。

2.“狼型”教子法:(1)讓孩子學會獨立;(2)培養孩子的記憶力;(3)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4)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精神;(5)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6)挖掘孩子的潛能。

3.“獅子型”教子法:(1)讓孩子充滿自信;(2)讓孩子有勇氣;(3)讓孩子學會自律自控;(4)讓孩子學會放棄。

6.美國兒童家庭教育有什么特點?

答:①尊重兒童;

②常規培養;

③親子閱讀;

④家長參與;

⑤美國的家長教育。

論述題

7.聯系實際評論0~3歲兒童家庭與幼兒園合作教育活動采取的方法。

要求:(1)簡述3~6歲兒童家庭與幼兒園合作教育活動的方法;

(2)就某一方法聯系實際說明其實施的情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否則扣6分。

答:(一)1.鼓勵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的方式:(1)家長委員會;(2)家長志愿者。

2.加強家園聯系的方式:(1)家園聯系冊;(2)家園聯系欄。

3.家園現場溝通交流方式:(1)家長會;(2)約談。

4.向家長宣傳科學教育觀念和方法的方式:(1)家長學校;(2)家長沙龍。

5.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的方式

(二)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

家長對于幼兒園管理家的誤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們對幼兒園整體規劃的不了解。由于缺乏對幼兒園管理的整體性眼光,他們總是從自己孩子的角度出發來看問題,只注重自己孩子的感受。對此,幼兒園實行各級管理體制公開化、透明化,讓所有的家長了解從幼兒園全體孩子的角度出發所制定的各項管理措施及具體規劃。并請家長對于幼兒園的整體規劃提出建議,而不是僅僅建議教師如何對待他自己的孩子。讓家長站在幼兒園管理者的角度考慮每一個孩子的利益,而不僅僅是他自己孩子的利益??赏ㄟ^家長會、家委會成員座談會、專題討論或辯論會等形式開放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的內容。例:大班幼兒幼小銜接座談會;發放家長對班級教師教育教學意見反饋表等。在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計劃,每學期老師在開學的第一周,把一學期的班級教育教學計劃呈現給家長,征求家長的意見,修改成較完善的教學計劃。邀請家長參與教學過程,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較好的利用家長的專長、職業、地域等資源和周圍社區資源,為孩子的發展服務,請家長給予支持。如果有任何好的經驗與更多孩子分享,誠心歡迎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從而使家長獻計獻策,使教學活動更具有價值。

8.聯系實際論述我國兒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導的變革。

要求:(1)簡述我國兒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導的變革情況;

(2)就某一方面的變革情況聯系實際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否則扣6分。

答:(一)1.家長教育觀念的變革:(1)人才觀的變革;(2)兒童觀的變革;(3)教育觀的變革。

2.家庭教育環境的改善:(1)物質環境的改善;(2)精神環境的改善。

3.家長教育能力的培養:(1)了解孩子的能力;(2)選擇家庭教育內容和方法的能力;(3)創設環境的能力。

4.家長素質的提升:(1)文化素質;(2)道德素質;(3)藝術素質;(4)心理素質。

5.家長教育的廣泛深入開展。

(二)根據家長素質的提升方面,家長素質是家庭教育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的緊迫任務。

家長道德素質水平對幼兒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

案例分析題

9.幼兒園為了順應發展,與家長零距離接觸,建立了網站,我總喜歡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短暫的空閑時間,打開幼兒園的網頁,看看幼兒園的新聞,兒子的班級照片,了解一些家教的知識。在有閑情逸志的時候,就在“E線留言”上發下一段感慨,將對兒子的愛與朋友一起分享。在兒子進入幼兒園這近兩年的時間,從最初早上賴在被窩里想試試是否能得到不去的“豁免”,到現在每天催促著我“媽媽,快來不及了,我要第一個到車站”;從對我有時的教育“嗤之以鼻”,到認真嚴肅地對我說,“老師說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欣慰于他的成長與進步,感動于老師的教育與辛苦。請運用第六章的相關理論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認識或建議。

答:家庭、幼兒園的合作教育能夠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0~3歲兒童由于發展水平、發育特點的不同以及施教主體的不同,在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關系和合作內容是有所不同的。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0~3歲兒童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關系是沒有建立起來的。一方面幼兒園直接面向的教育對象主要是3—6歲的兒童,0~3歲嬰幼兒的教育是幼兒園的外延教育,與幼兒園沒有必然的直接聯系,出現了所謂的“教育真空地帶”;另一方面,幼兒園對0—3歲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及教育的研究不夠,在滿足家長需求,與家長合作上有一定的局限。隨著人們對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日益加深,0~3歲兒童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引起重視,不僅社會上各種早教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各級政府教育部門也越來越重視0~3歲兒童的教育,并逐漸將0~3歲兒童的教育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0~3歲兒童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關系也逐漸發生變化。在0~3歲兒童家園合作教育中存在一個主動與主導的關系。家庭仍是0~3歲兒童的主要生活場所和受教育的場所,家長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施教者,幼兒園的主導作用需要依賴家長的主動尋求和配合才能得以實現。

像案例當中孩子從最初賴在被窩里到上幼兒園認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轉變,離不開在幼兒園老師的教育和家庭的指導教育。老師在教育上格外辛苦,孩子在幼兒園學到了知識。所以說家庭和幼兒園的合作還是很重要的,可以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

10.案例一:托比是一個3歲的美國孩子。他每天早上自己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畢竟托比還小,經常把褲子穿反。有一次,一個做客的中國朋友發現后想糾正他,但被托比的媽媽制止了。媽媽說,如果他覺得不舒服,會自己脫下來,重新穿好;如果他沒覺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隨他的便。有一天,托比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一會兒就跑回家,對媽媽說:“媽媽,露西說我的褲子穿反了,真的嗎?”露西是鄰居家的5歲小姑娘。蘇姍笑著說:“是的,你要不要換回來?”托比點點頭,自己脫下褲子,仔細看了看,重新穿上了。從那以后,托比再也沒穿反過褲子。

案例二:康康,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父母忙于做生意,照顧康康的任務就落在了爺爺奶奶身上,為了使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長,爺爺奶奶包攬、代替了康康從小在家所有的家務活動,到現在也不會穿鞋子。在家的時候爺爺奶奶擔心他的安全,不讓他出門和別的孩子玩,在家看動畫片,想要什么就讓爺爺幫他拿,想干什么就讓爺爺幫他干。吃飯一直由奶奶喂,直到上中班了,康康也沒有自己吃過一次飯。等到吃飯的時候奶奶就端飯到床邊喂給他吃。久而久之,導致康康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試從外國家庭教育對我國的啟示的角度出發比較分析以上兩個案例。

答:雖然各國父母對子女的愛從本質上都是無私、偉大的,但由于愛的方式不同,獲得的結果也不一樣。愛的方式恰當,孩子的成長就會有好的結果,反之就會有不好的結果。與日本,韓國,美國的父母相比,我國父母對子女的愛有時候顯得狹隘、短淺。許多中國父母認為愛孩子就是給孩子最細致的照顧,最安全的保護。例如給孩子穿鞋穿衣,喂孩子吃飯等,其實這樣做反而使得孩子缺乏獨立能力。像案例中美國的孩子,從小父母就鍛煉他們的獨立性,培養孩子自己穿衣吃飯的好習慣,這樣他們會早早的獨立,從而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

形考任務四

第13周布置,第17周完成。

(1)家庭游戲活動設計指導:選擇一位小朋友家長,幫助指導家長設計家庭游戲并實施,家長將游戲效果反饋給指導者并收錄在活動情況記錄表中?!凹彝ビ螒蚧顒釉O計指導”可在平時作業(2)之后進行,平時作業(3)依次后推。

(2)兒童家庭與幼兒園、社區合作共育活動設計與評價:設計一次合作共育活動并主持實施,按所學相關理論作為評價標準進行實施結果評價,將所有內容填入活動情況記錄表中。

請根據(1)、(2)不同要求選擇活動情況記錄表填寫內容,可附頁。

活動情況記錄表

活動題目

與家長一起做個互動的語言游戲

時間

20XX年XX月XX

地點

家中

指導對象

XXX,XXX

家教狀況分析

家庭關系和睦,相處融洽,對孩子教育重視。

預期活動目標

鍛煉孩子的反應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簡單的分析能力。

指導要點

循序漸進的引導,思維能力的順導。

活動前期準備

游戲內容與孩子溝通下,做到有準備,題板的準備,孩子情緒的引導。

活動過程概述

營造了很好的氣氛,孩子回答踴躍,家長循循引導,孩子積極性很高,回答流利,笑聲不斷,很輕松。

活動效果

(家長反饋)

這種類似的游戲活動多搞些,開發孩子的智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鍛煉天性,鍛煉了智商和情商。

自我認識評價

對待孩子要多些耐心,孩子的教育需要精心準備,來不得一點馬虎的哦。

家長簽名

XXX

實際得分

90

第一章自測練習

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

1.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對學前兒童進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響就是()。

[答案]A.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2.在語言教育方面,家長的任務有:()。

[答案]A.給幼兒創造一個帶有視聽覺的、豐富語言刺激的環境;B.給幼兒一個寬松的精神環境,鼓勵其語言表達;C.與幼兒一起閱讀,培養其閱讀興趣;D.注意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3.由家庭以外的社會組織和機構組織,以兒童家長為主要對象,以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改善教育行為為直接目標,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為目的的一種教育過程就是()。

[答案]C.兒童家庭教育指導

二、判斷題

4.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對兒童身體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是通過對兒童的合理養育和鍛煉來實現的。

[答案]對

5.當適齡兒童來到幼兒園或學校時,家庭教育在之前為每個兒童奠定的人格、能力和知識基礎是相同或相似的。

[答案]錯

6.家長應當在全面關注兒童成長的同時,重點實施健康教育、科學教育和藝術教育。

[答案]錯

7.家庭教育指導的重點或者說核心是“助其自助”。

[答案]對

第二章自測練習

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

1.家庭物質環境主要是指家庭物質生活條件,包括:()等。

[答案]A.家庭經濟狀況B.家庭居住條件D.家庭生活設施

2.家庭精神環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圍,包括:()等。

[答案]A.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B.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C.家庭結構與情感氛圍D.父母的性格、興趣和愛好

二、判斷題

3.家長道德素質的高低并不會成為影響兒童行為的重要因素。

[答案]錯

4.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心理健康、認知發展以及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發展影響甚微。

[答案]錯

5.家庭物質環境是兒童發展的物質基礎,而精神環境則是兒童得以發展的精神“食糧”。這兩種環境對兒童的成長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

[答案]對

6.不同家庭結構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往往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

[答案]對

7.家庭氛圍在兒童家庭教育中不易被察覺,是一種隱形并且不太重要的影響因素。

[答案]錯

第三章自測練習

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

1.0~3歲嬰幼兒身體發展遵循的原則有:()。

[答案]A.頭尾原則B.遠近原則C.等級整合原則D.系統獨立性原則

2.玩具選擇應避免的誤區有:()。

[答案]A.玩具越多越好B.玩具越貴越好C.玩具越復雜越好D.玩具操作難度越高越好

二、判斷題

3.0~3歲兒童思維方式以直觀動作思維為主,思維與自身的感知和動作相伴隨出現,出現了表象和想象。

[答案]對

4.0~3歲兒童情緒的沖動性和易變性已不明顯。

[答案]錯

5.在親子游戲發生的初級階段,親子互動的方式主要表現為觀察和模仿。

[答案]對

6.選取玩具不需要過多考慮嬰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特點。

[答案]錯

7.親子游戲中父母的角色是觀察者、引導者和游戲伙伴,而非替代者。

[答案]對

第四章自測練習

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

1.3~6歲兒童身體發展的特點集中表現在:(

)。

[答案]A.身體抵抗力逐漸增強;B.動作的靈活性逐漸提高;C.動作的協調性、穩定性加強;

2.3~6歲兒童的心理活動特點體現在:()。

[答案]A.各種心理活動從發生到陸續出現,達到基本齊全;B.心理活動從籠統到分化,從具體到抽象;C.主動性和有意性逐漸增強;D.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二、判斷題

3.對于3~6歲兒童來說,家庭教育的目標與幼兒園的保教目標并不一致。

[答案]錯

4.在培養3~6歲兒童良好習慣、生活自理能力的過程中,要注意一致性和一貫性。

[答案]對

5.3~6歲兒童身心發展的目的與任務規定著家庭教育的內容、途徑以及指導方式。

[答案]對

6.在幼兒期,兒童的自我評價水平還是比較高的,成人的評價對兒童個性發展影響不大。

[答案]錯

7.孩子的發展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任何一種教育影響,都會對孩子各方面的發展起到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指導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孩子發展的整體性、教育的滲透性。

[答案]對

第五章自測練習

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

1.特殊兒童主要包括:()。

[答案]A.智力超常和落后兒童B.孤獨癥兒童C.肢體殘疾兒童D.視聽障礙兒童

2.超常兒童的類型可以分為:()。

[答案]A.智力型和學術型B.創造型D.運動型

3.特殊兒童的存在導致家長精神壓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A.家長自身對特殊兒童的錯誤看法;B.外界對特殊兒童及其家庭的看法;C.家長要為孩子營造好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氛圍;D.對家長婚姻質量、經濟能力、生活方式產生嚴峻挑戰。

二、判斷題

4.智力落后兒童就是在智力上顯著落后于同齡兒童水平,并有行為適應障礙的兒童。

[答案]對

5.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的終極目標是促使其語言能力的提高。

[答案]錯

6.智力低下是腦癱患兒的主要伴隨癥狀之一,因此,所有的腦癱患兒智力都差。

[答案]錯

7.視覺障礙兒童的視覺與聽覺障礙兒童的聽覺都受到了嚴重限制,但他們的其他感知覺起到了重要的代償作用。

[答案]對

8.盡量不要送截肢兒童進入普通學校學習,因為他們會遭到歧視。

[答案]錯

第六章自測練習

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

1.0~3歲兒童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內容包括:()。

[答案]A.以家長為核心的親職教育C.以兒童為核心的活動教育D.以幼兒園為核心的教育研究

2.3~6歲兒童家庭與幼兒園合作教育的內容包括:()。

[答案]A.親職教育B.教育活動合作C.管理與研究合作D.資源支持

3.3~6歲兒童家庭與幼兒園合作教育的方式有:()。

[答案]A.鼓勵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的方式B.加強家園聯系及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的方式C.家園現場溝通交流的方式D.向家長宣傳科學教育觀念和方法的方式

4.家庭與社區的合作內容包括:()。

[答案]B.以幼兒為核心的衛生保健、服務保障C.以家長為核心的親職教育D.教育資源利用

5.家庭與社區合作共育的方法有:()等。

[答案]A.資源共享法B.宣傳法和講座法C.調查研究法D.討論共議法

二、判斷題

6.相對于0~3歲兒童的家園合作,幼兒園在3~6歲兒童的家園合作中的主導性有所增強,但主動性和責任心可以有所減弱。

[答案]錯

7.幼兒園和社區不僅能夠為學前兒童身體健康發展提供必需的物質條件,還能為學前兒童和家庭提供相關的指導。

[答案]對

第七章自測練習

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

1.家長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

[答案]B.家庭教育內容D.家庭教育方法

2.韓國“獅子型”教子法的精髓是:(

)。

[答案]A.讓孩子面對現實B.在逆境中尋找解決方法

二、判斷題

3.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是由家庭及其相關因素的變化所決定的。

[答案]對

4.日本孩子2歲前,父母要讓他們學會“忍耐”,2歲以后,要讓他們學會“等待”。

[答案]錯

5.日本父母對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貫徹這一思想。

[答案]對

6.韓國家庭的傳統教育主要體現在道德教育和自立教育兩方面。

[答案]錯

篇5

統計學是一門方法論科學,是我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手段。它提供了關于搜集、整理、匯總、描述和分析數據資料的方法和過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推斷和決策,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它不僅是高校經濟管理類的核心課程,而且也是此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由于統計學本身具有概念多、復雜難記、公式多,難以理解、容易用錯、實際應用比較靈活等突出特點,所以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應引起教學者的注意。

一、培養學生的統計理念

統計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統計理念。學生應能看懂大部分統計學課程教材的內容,不需要教師照本宣科。統計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通開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不僅要教授學生統計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具備一種統計理念,養成定量思維的習慣和掌握定量思維的基本方法。我國的大部分經濟理論研究偏重于演繹推理,較少用數字說話,有時由于數據不足使讀者懷疑其科學性,大大降低了說服力。為了避免此種情況,在教學中就應培養學生用數據說話的習慣,學會搜集、整理和分析使用數據的技能,通過調查或試驗,搜集某方面研究的數據,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整理和分析,并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由數據到結論,才能得到對此項研究的正確認識。即在統計學的教學中,教師應將講授課程作為手段,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輸一種定量思維方式或一種定量分析工具。

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統計學教師應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 在教學過程中找到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師應先簡明直觀地介紹基本內容,并突出重點、講清難點,力求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礎上,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分析,既可以加深學生對基本內容、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理解,又可以使學生體會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應用,最后及時總結基本內容,一個知識點應有一個小結,全部的內容應有一個總結,小結和總結是對基本知識點的強調和歸納。

(二) 在教態上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適當的教師用語,來提高學生對統計學課程學習的興趣。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如對基本知識介紹時,教師用語的使用必須準確、嚴謹,節奏平緩,以期達到學生能夠準確無誤地理解。作案例分析時,教師的語言則應輕松、活潑、幽默,節奏富于變化,以活躍課堂氣氛,但對基本內容總結時,教師用語則應簡潔精練、濃縮概括,節奏稍慢一些,這樣有利于學生記憶和應用。

2.通過對知識加工,增加知識的應用性和趣味性。統計學是一門夾雜數學內容的學科,大部分學生都很畏懼繁瑣的公式,所以在講授統計學時,教師必須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教師應盡量列舉統計與社會、統計與經濟、統計與日常生活相關聯的事物,引導學生用統計的眼光認識世界。在搜集案例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搜集資料的途徑, 如國家公布的國民經濟各種統計資料或各類媒體報道中的統計調查數據,以及在實際調查中得到的各種資料和生活中學生認為有意義的案例等,如用本班的出勤率、團員所占百分比來講解“結構相對數”。

(三)在統計學考試試卷安排上來說,可以借鑒西方經濟管理類專業統計學考試的方法,把考試中可能用到的主要公式在試卷上直接給出。

事實上,這與強調學習統計學重在能使用統計方法處理具體統計數據的要求是一致的,對公式的推導證明是統計專業的學生要掌握的東西,而非統計專業的學生只要能熟練使用統計公式,能注意到不同公式的特定應用條件就可以了,這種將統計學的相關公式給出的做法,在國內統計學考試中幾乎沒有出現過,而在西方的相應課程考試中則是普遍現象,如英國的一些課程的考試就是如此。

(四)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在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普遍采用的,統計學也可以借鑒這種形式。這里指的是在統計學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對案例情況的熟悉,運用所學的統計理論和統計方法對案例中待解決問題進行思考、分析、研究和辯論,并選擇若干統計方法進行實際計算和分析,對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進行討論、分析、比較和評價,從而選擇一個比較優良的解決方案的過程。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素養

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在新形勢下,教師不僅要有牢固的本專業知識,還要具有足夠的經濟管理知識,能在實踐訓練中指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要做到這些,教師的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統計教師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綜合知識,加強各個方面技能的培訓。

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的統計學教學,雖然對學生不需要講授過多復雜、高深的統計理論和方法,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降低了對統計學授課教師的要求,相反,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和知識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統計學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對統計學學科知識結構的把握。

在統計學學科上要達到一定的積累,及時更新和完善知識框架,不但需要掌握統計學原理、概率論、數理統計及相關的統計知識,還要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相關的統計軟件,如excel、eviews、spss等,了解統計學科的發展動態。

(二)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

教師在上崗前必須經過教學理論的培訓,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剖析,結合學科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屬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技能,必須能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組織教學,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 對任課班級的專業相關課程的了解。

教師應對所授班級的專業核心課程有所了解,盡量利用學生熟悉的專業實例來講解統計理論方法,在介紹最新統計知識時能與學生熟悉的專業應用相聯系。這樣,不但使學生將知識貫穿起來,應用自如,而且還可以加深師生間的感情,更便于與學生溝通,進而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提高與統計學課程相關的實踐活動能力。

統計學教師多數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的,他們長期從事教學活動而缺乏統計實踐活動的鍛煉。因此對企業經營的規劃、預測和管理的統計工作,教師的實踐經驗明顯不足。這樣統計課程就無法和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實際聯系起來,教師的講課無法給管理的專業實踐提供幫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很難得到提高,這恰恰是一些統計學教師需要提高的方面。

學習理論是在課堂,檢驗是否掌握了知識理論一般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活動中,這就需要教師注重理論與實際之間的關系。運用案例教學法時,可以把案例設計成問題,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嘗試解決問題,把學生的各種解決方案與實際解決方案進行比較并開展評價,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判斷能力。

四、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來源于實際,又高于實際,在實際中完善理論,反過來理論還應應用于實踐中,指導實踐。在統計學課堂上,傳授理論的同時,還要注重統計學理論與現實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一)課前準備方面,在每章結束的時間,安排學生對下一章預習,除了對新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找到該章在現實中的應用體現,為自己和他人提出相關的問題,引起大家的思考。

(二)課程安排方面,在統計調查、抽樣調查等章節的教學中,安排學生以組為單位,對周圍的企業單位或社會進行問卷調查。每一小組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的問題、確定調查方式等,整理調查問卷數據,歸納調查結論,為企業和社會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促進企業或社會在某方面的發展。

(三)教材設計方面,設立附錄收集一些從政府部門的統計信息,及報刊雜志中有關企業管理等方面的資料,說明如何利用統計知識解決經濟管理專業方面的實際問題;還可列出典型案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如5月12日四川大地震截止到5月22日的死亡人數為55 239人,后期統計捐款總數為441億元;受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影響,我國共持有美國國債5 187億美元,較6月份大幅增持149億美元,中國仍是美國國債第二大持有國;世界上每4個新生嬰兒中有一個中國人等。

五、結論

篇6

【關鍵詞】基層婦保人員;母嬰傳播;艾滋??;調查分析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類因為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導致免疫缺陷,并發一系列機會性感染及腫瘤,嚴重者可導致死亡的綜合征[1]。在本組研究資料中,我們對500例婦產科醫護人員進行母嬰傳播艾滋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做調查,將得到的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取得了非常滿意的結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0年10月-2011年3月市、縣、鄉三級醫療機構中婦產科的醫護人員共500例,其中男90例,女410例;本科及以上學歷58例,??茖W歷169例,中專學歷234例,中專以下學歷39例;副高及以上職稱37例,中級職稱204例,初級職稱227例,其他32例;市級綜合醫院59例,縣級綜合醫院77例,鄉鎮衛生院86例,市級婦幼保健機構72例,縣級婦幼保健機構206例。

1.2 方法

本次采取自擬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問卷設置基本知識、預防知識和傳播途徑三大項,基本知識包括AIDS與HIV各代表什么,艾滋病的早期臨床表現是什么,哪些人更容易感染AIDS,窗口期的概念及是否有傳染性,艾滋病的潛伏期一般為多長時間,艾滋病母嬰垂直傳播幾率是多少,艾滋病病原體主要損傷人體的哪種功能,CD4淋巴細胞的概念;預防知識包括目前有無疫苗和治愈艾滋病的藥物,每次時都正確使用安全套能否預防艾滋病,夫妻中任何一方感染了HIV后是否都應避免懷孕,HIV陽性產婦分娩后的護理,艾滋病患者的診斷標準,母嬰垂直傳播的時機,如指導HIV陽性孕婦選擇妊娠結局,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用藥方案,HIV母嬰傳播的產科影響因素;傳播途徑包括艾滋病的三條傳播途徑,母乳喂養能否傳播艾滋病,蚊蟲叮咬能否傳播艾滋病,與艾滋病患者同池游泳能否傳播艾滋病,與AIDS/HIV感染者共用馬桶、電話能否感染艾滋病,HIV母嬰垂直傳播的三種方式,口吸吸毒能否傳播艾滋??;本次調查由調查者說明本次調查的意義及要求,讓調查對象單獨填寫,當場檢驗回收,有缺項、漏項和邏輯錯誤的要求當場修改。

1.3 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500例婦產科醫護人員填寫的調查表內容是否有缺項、漏項、邏輯錯誤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都是采用專業的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所有計數數據采用χ2進行檢驗,并且P

2 結果

預防知識正確率明顯低于基本知識和傳播途徑,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艾滋病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目前艾滋病已經從一種致死性疾病變為一種可控的慢性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本病的唯一傳染源,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患者的血液、、陰道分泌物和乳汁中,通過、靜脈注射吸毒、母嬰傳播、血液及血制品等傳播[2]?;疾〉母甙l人群為男性同性戀者、靜脈吸毒者、與HIV攜帶者經常有性接觸者、經常輸血及血制品者和HIV感染母親所生的嬰兒。母嬰傳播也叫圍產期傳播,主要是指胚胎內的嬰孩通過產道感染或者宮內感染,而感染上與母親相同的疾病,由于這種疾病傳播是從母親傳至給嬰孩的,所以也稱之為垂直傳播,HIV、乙肝等疾病都有這種傳播方式[3]。艾滋病母嬰傳播是兒童感染HIV最主要的途徑,嬰幼兒HIV感染大多數是通過母嬰傳播。根據本次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基層婦保人員對母嬰傳播艾滋病相關的知識掌握情況良好,對基本知識和傳播途徑比較了解,對預防知識了解較差,通過此次調查有效提高基層婦保人員對母嬰傳播艾滋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減少母嬰傳播艾滋病。

參考文獻:

[1] 王濟,金永生,曹玉蓮,等. 基層婦保人員母嬰傳播艾滋病預防知識調查[J]. 中國公共衛生,2005,21(07):822-822.

篇7

[關鍵詞] 乳腺癌;功能鍛煉;依從性;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0-0088-02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limb function exercise compliance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ZHU Qunhua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hua City in Hunan Province, Huaihua 41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limb function exercise compliance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Methods All of 40 cases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group. Limb function exercise compliance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Follow-up 6 months, limb function recovery were compared. Results Mastery of limb function exercise knowledge in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routine nursing group (P < 0.05). Follow-up 6 months, the exhibition shoulder level and muscle strength in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routine nursing group(P < 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limb function exercise compliance and effect of the functional exercise.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Function exercise; Compliance; Nursing intervention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見惡性腫瘤,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手術切除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但術后可導致患側肢體水腫、功能障礙等并發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患者造成心理負擔[1]。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的功能鍛煉能夠改善患肢功能障礙情況,但因多種原因,患者常常依從性較差,難以堅持功能鍛煉。我科根據具體情況采用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我科的乳腺癌術后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34~59歲,平均(46.3±19.4)歲。其中保乳根治術11例、改良根治術20例、經典根治術9例。隨機分為護理干預組和常規護理組各2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護理方法

兩組均給予術后常規護理,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措施。

1.2.1 心理護理干預 心理護理干預應貫穿于治療的整個過程,入院后即對患者一般情況做全面的評估,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精神狀態。入院后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等情況,向患者講解疾病的基本情況、治療方法、注意事項,鼓勵患者自信樂觀的態度更利于疾病的恢復。護理人員語氣要柔和,注意溝通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另外,可以通過集體宣教、患者之間的交流等,讓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識,從而提高治療的依從性。通過發放健康宣教材料的方式,讓患者了解治療的方法、術后可能需要化療或放療輔助治療及其必要性,并了解化療或放療可能的不良反應。及早向患者講解術后可能導致患側肢體功能障礙,強調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使患者從心理上做好準備。

1.2.2 功能鍛煉 住院期間,每天由責任護士帶領患者進行患肢功能鍛煉。功能鍛煉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術后1天內可做活動手指、屈腕、肩關節內收鍛煉;術后第3天,除了以上活動,還可以進行前臂的屈伸運動;術后第4天到第7天,用患側手摸同側的耳朵和對側的肩膀;術后第2周進行肩關節的鍛煉:外展鍛煉:雙手平舉-外展-迭于腦后-兩肘在前做開合運動,兩肘的高度應保持一致;肩關節鍛煉:患肢抬高,伸直肘關節,使上肢以肩關節為中心,向前后做旋轉運動;爬墻鍛煉:面朝墻壁,兩腳分開與肩寬,雙手貼墻壁,與肩齊,后雙手向上移動,使上肢向上抬起;壓壁鍛煉:雙手壓在墻壁上,進行屈肘運動。患者出院后,囑其每天繼續功能鍛煉。

1.3 評價方法

1.3.1 功能鍛煉基本知識掌握情況問卷調查 采用自制的問卷調查表,對患者對術后患者功能鍛煉的目的、重要性、具體方法等基情況進行調查,滿分100分、≥80分為優、68~79分為良、

1.3.2 患肢功能恢復情況 隨訪6個月,評價患肢肩關節運動幅度,0~180°為正常、≥90°但

1.3.3 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價 完全依從:完全按指定的功能鍛煉步驟進行功能鍛煉,且6個月隨訪,患肢無腫脹,偶有疼痛,外展自如,無明顯的牽拉感;部分依從:未能完全按照功能鍛煉步驟進行鍛煉,患肢可以外展,但不自如,患肢無腫脹,有輕微的疼痛和牽拉感;不依從:沒有按照鍛煉步驟進行功能鍛煉,隨訪患肢活動障礙,有腫脹和疼痛感[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功能鍛煉基本知識掌握情況

對兩組功能鍛煉基本知識進行調查,護理干預組的掌握情況優于對照組(P < 0.05)。見表2。

表2 功能鍛煉基本知識掌握情況[n(%)]

2.2 患肢功能恢復情況

隨訪6個月,護理干預組患肢肩關節外展程度和患肢肌力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 < 0.05)。見表3。

表3 患肢功能恢復情況

2.3 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價

護理干預組功能鍛煉的依從性優于對照組(P < 0.05),見表4。

表4 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價

3 討論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的癌癥,一般45~55歲為高發年齡,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加,乳腺癌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乳腺癌的篩查手段越來越先進,乳腺癌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此總死亡率在下降。手術是治療乳腺癌的根治方法,一般有傳統根治術、改良根治術和保乳手術。乳腺癌手術因為對局部創傷較大,往往導致術后患側肢體水腫、疼痛、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給患者造成心理負擔。

術后的功能鍛煉能夠改善患側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因功能鍛煉需要堅持不懈,患者依從性較差,因此達不到鍛煉的效果,患肢功能恢復欠佳。我們對乳腺癌術后的患者給予護理干預,以期能夠提高術后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性。

乳腺癌患者多存在焦慮、抑郁、悲觀、煩躁等負性情緒,影響手術后的恢復?;颊呷朐汉?,對其一般情況進行了解,針對個體特點進行心理干預,能夠讓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基本知識、治療方法、術后不良反應等情況,樹立治療的信心。組織患者之間的交流,能夠更深刻地了解術后功能鍛煉對恢復的重要性。何璐等[4]對乳腺癌術后患者采用集體操的方式進行術后功能鍛煉,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和功能鍛煉達標率、康復知識的知曉率,認為集體進行鍛煉有利于患者之間相互學習,可以提高患者積極性。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貫穿整個治療過程,在不同的階段給予不同的心理干預,更有針對性,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何英煜等[5]對乳腺癌患者采用全程功能鍛煉模式進行術后恢復,提高了患肢功能恢復。

本文對干預組患者采用護理干預,其對功能鍛煉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功能鍛煉的依從性、術后肩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均優于常規護理組,說明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性,改善患肢功能。

[參考文獻]

[1] 張菊平,肖紅. 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功能恢復的綜合護理[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8):355-356.

[2] 顏晗. 關節鏡下Bankart損傷重建術后的護理[J]. 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15):165-166.

[3] 趙美燕. 增強自我效能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7):2046-2048.

[4] 何璐,石嵐. 集體操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的效果[J]. 實用臨床醫學(江西),2011,12(7):114.

篇8

【關鍵詞】 學生 公共衛生 教學 策略 實驗性

開放性綜合實驗是近年來大力倡導的實驗教學改革課題,這種教學模式以技能訓練為基礎,重在能力培養[1],實驗形式有教師選題或學生自選實驗項目[2],國內一些高校已在多門學科進行了該項改革嘗試[3~6],2007年12月對2004級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實驗教學進行了此項研究。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與方法

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共39人為實驗研究對象。將39人先按性別分組,再根據隨機的原則將男女學生分別分配到A、B兩個實驗組。A組為開放性綜合實驗組,學生根據老師布置的實驗題目查閱相關資料、確定最佳實驗方法、獨立開展實驗及分析結果4個過程。B組為驗證性實驗組,學生按照老師給的實驗方法及步驟完成實驗。

1.2 評定標準

參考文獻[7,8]設計學生實驗技能狀況調查表和學生實驗課后情況反饋信息調查表,在實驗前后對A、B兩組學生分別進行問卷調查。調查表中設有主觀題9個(對實驗的內容、形式和能力培養的看法),客觀題10個(實驗相關基本知識),答對客觀題1題記1分。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78份,回收有效答卷71份,有效應答率91.03%。將所有調查結果輸入計算機,用SPSS11.5統計軟件分別進行成組t檢驗及配對t檢驗等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實驗前A組得分最高為8分,最低為3分;B組得分最高為8分,最低為3分。實驗后A組得分最高為9分,最低為5分;B組得分最高為8分,最低為3分。兩組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實驗前后得分差異經統計學檢驗不具顯著性,見表1。學生對實驗內容、形式和效果的反映見表2。表1 兩組學生實驗前后客觀題得分實驗組人數實驗前得分實驗后得分A組206.05±1.5016.75±1.207B組195.68±1.4476.25±1.000

3 討論

本次調查研究數據顯示,多數學生實驗相關基本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實驗前后均無一人全部答對,提示在今后的實驗教學工作中應注重實驗基本知識技能培養。A、B兩組學生在實驗課后的相關基本知識得分均有提高,A組學生得分比B組高,但經統計學檢驗差別不具顯著性。

實驗后問卷的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對開放性綜合實驗的形式、效果、意義均持積極態度,普遍認為開放性實驗的開設方式、實驗的意義及對提高能力的幫助程度方面都要優于傳統驗證性實驗。與傳統的驗證性實驗相比,開放性綜合實驗在鍛煉學生統籌規劃的能力、培養學生獲取綜合知識的能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方面的優點更具意義。

通過教學改革實踐發現,一些實驗教學實施環節中存在問題并需要改進。(1)學生對開放性綜合實驗的興趣有待提高,在本次調查中,有43.75%的學生認為此類實驗的意義一般或可以不開設,提示開放性綜合實驗作為一種新的實驗教學模式還未被學生普遍接受,因此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表2 兩組學生實驗后對內容、形式、效果的反映

不斷提高學生對開放性綜合實驗的認識,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2)開放性綜合實驗屬于開放式教學[9],學生的自主性增加,為保證實驗順利地開展,教師既要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做,又不能忽視操作安全性及實驗成功率,這就要求實驗室必需有一套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模式。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保證實驗有序進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和能力,為以后獨立進行科研工作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周俊宜,駱曉楓,顏少平,等.開放性實驗教學與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1):3-4.

[2]何利.開放性實驗教學的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5增刊:84-85.

[3]姜玉松,呂淵.土木工程開放性實驗的做法與體會[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76-77.

[4]趙偉明,劉賀榮,李國莉,等.開放性實驗在營養與食品衛生教學中的嘗試[J].衛生職業教育,2007(1):42-43.

[5]劉家秀.高職檢驗專業生物化學開放性綜合實驗的設計[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6(6):736-737.

[6]韓峻,李玉卿,吳冠儒,等.醫學生物學實驗室開放性實驗教學嘗試[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6(6):47-48.

[7]郭錦明,何群,夏新華,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設情況及調查分析[J].藥學教育,2004(1):56-58.

篇9

【關鍵詞】 艾滋病(AIDS)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2005年12月)報告〔1〕,估計全球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4030萬人,50%左右的新感染發生在15~24歲的年輕人中,每天新增感染者為6000人。預防青少年感染艾滋病已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學校是青少年學習和生活的主要環境,是對中學生進行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場所。為支持開展以學校為基礎的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于2005年12月對深圳市南山區10所中學進行了艾滋病相關知識、態度、行為的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按照整群抽樣的方法選擇深圳市南山區10所初中,在所抽取學校每個年級隨機抽取3個班級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3600份,回收問卷3578份,回收率為994%,有效問卷3528份,有效率為986%。

12 方法 參考國內外文獻,并咨詢相關專家,自制適用于中學生的艾滋病相關問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性別、年級等一般情況、艾滋病相關知識、知識獲得途徑及健康需求、艾滋病相關態度、相關危險行為等5個部分?,F場發放調查問卷,現場匿名填寫并當場回收。

13 統計分析 問卷回收后檢查其完整性,對有效問卷統一編碼,并應用Epi data 30軟件建立錄入程序雙份錄入數據。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若方差齊采用方差分析,否則采用秩和檢驗。統計顯著性水平(α值)均定為005。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本次共調查3528名初中生,其中男生1861人(527%),女生1655人(469%),性別不詳12人(03%);初一學生1355人(384%),初二學生1234人(350%),初三學生939人(266%)。年齡范圍10~19歲,平均年齡(1409±116)歲。

22 不同性別和年級學生艾滋病知識認知情況

221 艾滋病基本知識 初中生艾滋病相關基本知識正確回答率都較低,平均正確回答率為551%,如一般消毒方法能否殺滅艾滋病病毒的正確回答率僅為132%,對于世界艾滋病日是哪天的正確回答率僅為469%?;局R平均正確回答率在男女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年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2 艾滋病傳播途徑知識 初中生艾滋病傳播途徑的平均正確率為771%,非傳播途徑為678%,2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938,P=0000)。初中生已經掌握一定的艾滋病傳播知識,如輸血或血液制品的正確回答率為943%,共用注射器或針頭為951%,而對不常見的傳播途徑的正確回答率較低,如對母乳喂養、共用剃須刀等僅為585%和561%;非傳播途徑以蚊蟲叮咬正確率最低,僅為502%。男女生在傳播途徑平均正確回答率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在非傳播途徑平均正確回答率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者在年級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2170,P=0000),見表2。

表1 不同性別年級初中學生艾滋病基本知識正確率比較(略)

注:*χ2檢驗得到的P值

表2 不同性別年級初中學生艾滋病傳播途徑相關知識正確率比較(略)

注:*χ2檢驗得到的P值

223 艾滋病預防措施知識 初中學生對于有無疫苗、能否治愈,安全套預防,避孕藥可否預防,鍛煉能否預防艾滋病預防相關知識的正確回答率都較低,平均正確回答率僅為611%,對加強鍛煉能否預防艾滋病正確回答率僅為414%。預防相關知識平均正確回答率在性別間只有正確使用安全套可預防艾滋病男生高于女生(P=0000)。年級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00)。

23 不同性別和年級學生艾滋病相關態度比較 初中生對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態度得分較高,平均在70分以上,相當于百分制的80分,但對于某些態度還存在不理解和歧視的現象,如167%學生認為艾滋病感染者沒有權利享受正常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240%學生認為中學生談戀愛是很正常的事;177%學生認為婚前/婚外性行為是可以接受的,354%學生認為無所謂;478%的學生對艾滋病的主要感染人群是青壯年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艾滋病相關態度得分在不同性別年級間的比較的方差分析結果,在負向態度和總態度得分女生高于男生(P=0000);在正、負向態度和總態度得分在年級間均有差異(P=0000)。

24 不同性別和年級學生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比較 初中生艾滋病相關個人危險行為的檢出率較高,如到條件差的診所打針輸液和到條件差的牙科診所就診的檢出率分別為85%和60%,吸煙為96%,飲酒為458%,早戀為175%,性行為發生為11%,見表3。

表3 不同性別年級初中學生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情況比較(略)

注:*χ2檢驗得到的P值

25 艾滋病知識獲得途徑及健康需求 492%的中學生在學校沒有接受過比較全面系統的關于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曾接受過的學生中668%學生認為幫助很大或較大,60%學生認為幫助很小或無幫助,272%學生持無所謂態度。知識獲得途徑主要為電視廣播(705%)、宣傳欄(543%)、報刊雜志(507%)等大眾傳媒,中學生認為最可信的知識途徑分別為醫務人員(280%)、醫學書籍(244%)、電視廣播(206%)。728%中學生希望了解有關艾滋病方面的知識;最想了解的知識分別是預防措施(458%)、日常生活注意事項(198%);最希望獲得方式是衛生課老師講授(580%)、發放宣傳材料(182%),最希望獲得渠道是通過醫務人員(280%)、電視廣播(190%)、學校老師(156%);與老師、同學/朋友、家長談論艾滋病的百分比分別為283%,575%,411%。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初中生艾滋病相關基本知識正確回答率較低,平均正確率僅551%,對一些不常見的傳播途徑、非傳播途徑和預防知識的正確回答率也較低,初中生已掌握一定的艾滋病相關知識,但仍不系統和全面。將預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納入到日常教學中,對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調查發現,初中生吸煙的檢出率為96%,飲酒為458%,均低于1999年孫江平等人對中國5省市中深圳的研究結果(340%和585%)〔2〕,說明近些年深圳市在中學生吸煙飲酒危害方面的健康教育做的較好。吸毒為08%,靜脈吸毒為06%,鎮靜催眠類藥物使用率為33%,低于重慶市研究結果(50%)〔3〕。另外,觀看黃色刊物和音像制品者占63%,發生性行為的檢出率為11%,低于天津等地的調查結果(185%和13%)〔4〕。處于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又在性活躍期,他們世界觀尚不成熟,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方式(包括性觀念和性行為的變化)困惑著他們,如不能及時得到正確教育指導,常??赡苁顾麄兲幱谖kU之中,使之成為艾滋病傳播的易感人群。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學生在學校沒有接受過系統、全面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獲得途徑主要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宣傳欄等大眾傳媒,學校老師發揮作用較小,且與同學/朋友談論艾滋病的比例要遠高于與老師和家長。學校是中學生主要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如果能夠在學校開展系統、全面的預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并將其融入日常教學中,對控制我國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艾滋病知識水平、態度得分和危險行為如吸煙、飲酒、早戀、性行為的發生等在男女及年級間均存在差異,提示以后在學校開展預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過程中,可以根據性別間及年級間特點,開展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健康教育,以達到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UNAIDS/WHO AIDS Epidemic Update:December 2005-Complete report〔OL〕.unaids.org/epi/2005/doc/report_pdf.asp

〔2〕 孫江平,宋逸,馬迎華,等.中國5省市中學生危險行為現狀(三)-吸煙、飲酒和成癮類藥物濫用狀況[J].中國學校衛生,2001,22(5):396-398.

〔3〕 易靜,李桂蓉,蔣迎春,等.中學生物質濫用及艾滋病相關知識和行為分析[J].現代預防學,2003,30(4):478-480.

篇10

【關鍵詞】統計學,統計教學,統計綜合應用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我國市場化步伐的加快,無論是國民經濟管理,還是公司企業乃至個人的經營、投資決策,都越來越依賴于數量分析,依賴于統計方法,統計方法已成為管理、經貿、金融等許多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將《統計學》課程列為財經類專業核心必修課程之一。同時,由于統計學所倡導的尊重客觀實事,通過調查研究用實事說話,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學習、工作和科學研究精神。

1.目前統計學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1.1 教學方式陳舊,缺乏創新。

傳統的課程觀認為,課程就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僅被視為書本知識的物化載體,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過于強調學生的接收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教師引著學生朝自己預先設計的方向發展,不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質疑發問精神的培養。

1.2 內容教授過于“規則化”。

從教學實踐來看,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統計方法的實施步驟,而對方法本身的統計思想卻挖掘不夠,導致學生對統計方法的學習過于機械化、程序化,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夠熟練地進行統計計算,卻對計算結果不能給出很好的解釋,甚至忽略統計方法的應用條件,似乎統計方法是萬能的,適用于任何場合。

1.3 教學手段落后,學生的統計電算能力差。

教學中幻燈、多媒體、網絡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太少。WORD、EXCEL等軟件的統計運算功能,統計課幾乎不介紹,不少學生不會使用甚至根本不知道大多數普通函數計算器都具備求和、平均、方差和標準差、相關系數等統計功能鍵。

1.4 理論與實踐嚴重脫離,學生動手能力差。

很多學生不會運用統計學的思維和方法去看待和解決實際問題。決策時,只考慮到某種情況的可能性,不知道根據期望收益去作出判斷;在進行調查時,不會選用正確的調查方法獲取資料。這一點在教師中也比較突出。這些問題帶來的后果是嚴重的,甚至關系到統計學專業及統計教學在我國教育中的生存問題。

1.5 考核內容和考核方法略顯陳舊。

統計學考試形式多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考核內容多注重對基本知識點的測試,忽視對統計方法綜合應用能力的考察。在這樣的考核設計中,學生的思維受到一定的約束和限制,同時使得對知識點的短期突擊和強化也往往能夠在考試中奏效,甚至取得不錯的成績,而對統計綜合應用能力卻缺乏客觀真實的評價。

2.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2.1 改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特別注重教育多樣化和多層次性,不僅讓學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數據的技術,還要教學生讀懂數字背后的事實。學會按照具體與抽象、動態與靜態、個體與總體、絕對與相對、一般與特殊、演繹與歸納等不同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利用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

2.2 構建以課堂、實驗室和社會實踐多元化的立體教育教學體系。在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找到應用的結合點,才能使統計學獲得最大的生命力。

3.通過統計實踐學習統計

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現場教學、引導學生先讀后寫再議、模擬實驗、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項目、利用假期時間,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某些團隊、小組或自己組織去開展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活動,如社會調查、專題研究、提供咨詢、參與企業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4.運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統計學教學中,提倡板書和多媒體結合使用,采取以板書為主多媒體為輔的教學方式。形式多樣的現代化輔助教學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加大統計教學創新的含量。教學中將多媒體、投影儀、學生上機實習等信息技術與手段融入到統計教學中,可以使原本枯燥的統計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同時也節約了板書時間,增大了課堂信息量,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可以直接提高教學效果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提高學生計算機及軟件應用能力

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方法型學科,對經濟現象進行數量分析需要對大量數據進行處理和計算,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離不開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統計軟件的應用,使得數據處理、顯示、分析和推理變得快速而簡單,使統計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教材要與統計軟件的應用相結合,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統計軟件,使學生在學習統計理論和方法的同時,能熟練運用統計軟件,提高動手能力。

6.改革考試方式和內容,合理評定學生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