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電工實訓小結范文

時間:2023-12-20 17:33: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子電工實訓小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電子電工實訓小結

篇1

關鍵詞:焦點解決短期咨詢;高校輔導員;心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3-0257-02

伴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受到廣泛關注。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重點和工作方式也應隨之改進,輔導員不僅要繼續發揚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更要突出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培養學生健康心態,以迎接時代的挑戰。為此,提高輔導員對心理教育的認識,加強自身心理學修養,以有效方式對學生施以心理教育尤為重要。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直接管理者與教育者,更應充分認識其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優勢,掌握必備的心理教育理論與技能,從而根據受教育者實際情況,靈活合理地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焦點解決短期咨詢(SFBT)適合高校心理教育

在諸多流派的心理教育理論中,焦點解決短期咨詢(SFBT)因其特有的理念與技術優勢,而迅速在各流派心理教育理論中占有一席之地。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由Steve de Shazer及其韓國裔夫人Insoo Berg Kim所創建。與精神分析等傳統咨詢流派不同, SFBC主張心理治療應從解決問題入手,關注人們的積極因素和正向力量,從而使積極因素越來越多、消極因素越來越少。面對當前高校擴招,每一名高校輔導員或班主任管理將近200名大學生,工作任務非常繁重, 而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省時省力,強調問題的解決,具有高成本效益,所以非常適合高校輔導員及第一線學生工作者。

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理解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特別適合運用于高校輔導員的心理教育工作。

(一)焦點解決咨詢的理念適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大學生通過多年的學習生活,擁有了較高水平的知識儲備,具備良好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也善于反省與深思,接受能力強,思想活躍。這些特點,將使得SFBC運用于他們時顯得更為得心應手。Shazer發現,當來訪者對于其治療目標了解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是咨詢獲得成功的時刻。因此,焦點解決的咨詢師致力于尋求途徑找出并且描繪問題解決后的未來場景或目標。由此來看,對于那些具備良好的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反省能力的來訪者, SFBC技術將進展得更為順利。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大多都是發展性問題或適應性問題,主要集中于人際關系、情緒、自我意識、學習動機、考試焦慮等層面,這些問題的解決不需要花大量時間去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而只要求致力于解決。

(二)焦點解決短期咨詢適應了學校心理教育的要求

在高校,一個輔導員可能同時為幾百個學生提供服務,因此不可能為某一個學生耗時過多;而焦點解決短期咨詢迎合了這種需求,減少個案咨詢時間,以服務更多學生。同時,學校也希望心理教育者或者輔導員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惑,以使學生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重新投入學習,因此,以咨詢時程短為特色的焦點解決心理咨詢完全符合當前高校心理教育的要求。焦點解決心理咨詢層次清晰,簡單易學,即使沒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教師通過努力學習、勤于實踐,也可以很快掌握。

二、焦點解決短期咨詢(SFBT)的基本理念

(一)關注問題的解決,不討論問題的原因

焦點解決短期咨詢不看重問題的原因,而是關注如何來解決問題。傳統咨詢模式強調追究問題發生的原因來幫助來訪者擺脫困境,但是許多問題發生的因果關系常常很難確定,問題往往是互動下的產物,原來的因可以演變成后來的果,后來的果有可能變成原來的因;探究問題的原因討論往往會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邏輯矛盾中。這一過程不僅耗費相當多的時間,而且要求來訪者對過去消極事件的回憶還很可能會使其情緒陷入無助與傷感,強化來訪者從前的問題行為。持焦點解決理念的咨詢師會引導來訪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問題解決后的未來,運用正向積極的語句鼓勵來訪者自己探索解決問題方法,尋找對自己有益的想法、行為或決心,想象問題解決后的美好生活,做對自己有益的事。高校輔導員可以將這種關注問題解決的理念應用到學生心理輔導工作中,從而使學生盡快擺脫過去消極事件對自己的影響。

(二)關注從正向意義出發解決問題

焦點解決短期咨詢強調來訪者自身解決問題的正向力量,而不是動輒看其缺陷;強調來訪者取得的成功經驗,而不是他們的失敗;強調來訪者自己具有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而不是限制他們。如某大一男生迷戀打游戲。他自己很沮喪,也想改變,可就是抵制不住誘惑,一有機會就打開電腦沉迷于游戲帶來的刺激之中。針對此個案,輔導員可以首先采用奇跡問句:“如果在你面前有一個水晶球,可以看到你的美好未來,你猜你可能會看到什么?”引導該生想象未來的那個成功的自己,鼓勵他創造性地構想美好的未來,促使他懂得只有努力學習才可以實現目標。然后引導他看到自己玩游戲時為獲得而不辭勞苦的堅持力量,這種力量可以轉移到學習中,成為促成改變的動力和毅力。最后協助他一步步找到適合自己實現目標的途徑,即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也體現了焦點解決咨詢的問題解決導向,引導學生想象當自己的問題不再是問題時他的生活景象,將學生的焦點從現在和過去的問題轉移到一個比較滿意的生活狀態。

(三)關注學生很小的改變,認為小改變可以引發大改變

焦點解決短期咨詢假定來訪者發生的改變必須是小改變,這種改變要小到可以用明確的語言來描述,這種小改變通常會帶來其他的小改變,最終會導致來訪者自身發生“整個的系統的改變”[2]。這也就是小改變帶來大改變的滾雪球效應。 因此,輔導員在應用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解決學生問題的過程中,他的任務就是:推動來訪學生自己首先做出一點點積極的改變, 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發生的小改變,針對學生的小改變給予表揚或者強化,當學生發現周圍人的良性反饋時,就會愿意做出進一步的努力來繼續這種良好的趨勢,從而使小改變帶動大改變。從小改變入手會比較容易打開問題的僵局,小小的成功也會增加來訪者面對更大困難的信心與勇氣。

(四)關注來訪者問題的例外

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的另一個假設是“問題總有例外”[3]。咨詢者關注來訪者心理或行為問題的例外情況,并以此為突破口,進而挖掘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這是因為,咨詢師堅信來訪者通常會認為那些煩惱的問題一直在困擾他們,事實上那些問題并非持續穩定地存在,它們通常時強時弱,有時甚至會完全消失。只是由于來訪者高度關注于自己怨恨、憤怒或無助的消極狀態,并受這些消極情緒的左右,無法意識到問題的消失或減弱。焦點短期心理咨詢認為,幫助來訪者找到這些問題消失、減弱或例外的情境,就會減輕來訪者的焦慮與困惑,使他們看到自己長期忽略的資源和能力,認識到自己的心理或行為問題并不是完全不能避免的,從而增加解決問題的自信心,進而就找到了通向解決的方向[4]。尋找來訪者例外在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咨詢師與來訪者談話的相當一部分時間都會用來尋找并細說例外。如果例外難以找到,咨詢師甚至可以幫助來訪者創造一個例外,進而推動這種例外的發生。高校輔導員在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困惑時,也要善于挖掘和創造學生問題的例外,使學生透過例外的“一孔”,得窺問題解決的“全貌”。

(五)關注每次咨詢的效果

傳統的心理咨詢理念認為:咨詢是一個過程,一般情況下不可能一次完成。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是把每一個咨詢都看成是最后一次,而不是把問題的解決放在下一次。是否需要進行下一次會談,是由咨詢師依據來訪者的行動和回饋與來訪者共同確定的。這樣,咨詢的流程大大縮短,實效性大大提高。這種咨詢理念非常符合現代人特別是大學生快節奏的生活需要。這種理念更加適用于輔導員的學生工作。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非常繁重,因此,更加關注自己和學生的每一次談話的效果,希望這次談話會對學生帶來改變。這時輔導員更有必要掌握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的理論及談話技巧了。

三、焦點解決短期咨詢(SFBT)在高校心理教育應用的前景

傳統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帶有一定的醫學模式。心理輔導老師總是對來訪者做出“不健康”的定位,常常用診斷病人的量表對學生進行測量和診斷,用醫生記錄病史的方法建立心理檔案。實際上,上述模式只有在非常必要時才可以采用。在學校里,大多數學生都是健康的,他們可能偶爾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困惑,但是一般都上升不到心理疾病的高度。因此,傳統的心理教育模式不適合在高校普遍推廣。而焦點解決短期咨詢以尊重為基礎,形成積極的學生觀;以自助為目的,促使個體行為自覺調整;以學生發展為核心,幫助學生在更佳的心理狀態下發展。焦點解決短期咨詢在高校心理教育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總之,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為高校輔導員和第一線學生工作者的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與操作技法。輔導員可借鑒和吸收它的理論精髓,形成本土化、獨具特色的理念與方法,提高心理輔導工作的效率,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De Shazer,S.Keys to solution in brief therapy[M].New York: Norton. 1985.90,xv,14.

[2] De Shazer,S.,Berg,L,Lipchik,E.,Nunnaly,E.,Molnar,A., Gingerich,W., & Weiner-Davis,M.Brief therapy:Focused solution development. Family Process,1986,25: 207-222.

[3] Nylund,D.,& Corsiglia,V.Becoming solution-focused forced in brief therapy:Remembering Something important we already know[J].Journal of Systemic Therapies,1994,13: 5-12.

[4] 戴艷,高翔,鄭日昌.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SFBC)的論述評[J].心理科學,2004,27(6):1 442-1 445.

The short-term consultation about focus solution:New perspective

of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s counselor

WANG Sheng-ying 1,GONG Jian-hua 2

(1.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Shijiazhuang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35,Chian;

2.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department,Shijiaz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228,Chian)

篇2

關鍵詞:電工電子技術;立體化教學;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教學

當前技工教育存在學生基礎文化質量下降,在校學習時間短等問題。為了提高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培養造就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標,有必要加大對課程教學改革的力度。電工電子技術是機械機電專業基礎課程之一,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電路知識、電機電氣控制、低頻電子線路以及數字電路等。本門課程實踐性強。采用立體化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型單一化,創新性不足本門課程教學中,許多技工院校采用本科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學為主,以講述理論知識為主,但是本門課程理論知識抽象難懂,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比較差。2.實踐課應用性不強本門課程大概安排了8~10個實驗課。這些實驗課教學目標主要是驗證理論,即對所學理論知識加深印象與理解。缺乏與實際工作緊密相關的項目應用實踐課,達不到培養和提高學生技能與實際操作動手能力的目標。

二、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1.不同教學環節采用不同教學方式技工教育的目標是要求學生在掌握夠用的理論知識基礎上,重點提高技能與實踐能力。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有限課時安排中,要求根據課程不同環節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1)電路部分。本門課程中電路部分理論性強,知識抽象難懂。為了讓學生了解電路的核心概念、工作原理等,筆者在課堂中引入MULTISIM仿真軟件,通過仿真軟件的運行,對有關電路基本理論進行驗證實驗,有助于學生了解電壓與電流分析方法。(2)電機與電氣控制部分。這一部分對技能操作的要求比較高,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為此,這一部分教學可以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基于工作任務學習有關理論知識以及完成實踐教學任務。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過程中,筆者建議這一部分教學應該盡量壓縮理論課所占比重,安排更多實驗實訓課,通過精講多練的方法,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3)低頻線路與數字電路部分。這兩部分的知識點較多,內容散亂,筆者建議采用項目教學法,安排低頻線路與數字電路兩大項目任務,在此基礎上層層分解,通過任務驅動完成教學任務。比如低頻線路部分,設計低頻功率放大器項目時,不僅是著重于講解理論部分,而是要關注其實用性。在數字鐘設計中,將邏輯代數、組合邏輯電路以及時序邏輯電路設計問題集中到本項目設計中。2.設計多層次、立體化實踐教學改革(1)分層次設計校內實踐內容。分層次設計校內實踐內容指的是將校內實訓課安排為基礎知識驗證實驗、綜合實訓兩個層次。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電工電子技術有關基礎知識,教師需要在實訓課中安排基礎知識驗證實驗課。通過驗證實驗課,使學生能夠學會看電路圖,學會設計安排電路圖等,在訓練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在完成基本技術與技能訓練之后,可以將這些單元實訓內容整合起來,安排綜合實訓課,以提高和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比如在低頻線路和數字電路部分,可以安排麥克風聲音放大系統和數字電壓表等實際電路組裝與調試。在本門課程全部結束前一周的課程設計中,可以安排綜合實訓課,比如水廠冷卻泵控制設計等,讓學生獨立完成課程設計任務。(2)實踐教學與考證、技能大賽、網絡資源有機結合起來。教師應該根據維修電工國家職業標準的要求,將有關電子電工技術知識融合實踐教學中,即將中高級維修電工技能鑒定要求融入本門課程教學中,有助于提高學生考證通過率,又能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實踐應用。教師應該選拔創新性強、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組織創新設計大賽、電路維修維護大賽以及數控機床操作大賽。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技能大賽,不僅能為學校和學生個體爭得榮譽,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另外,教師還應該在校園網內建設電工電子技術精品課程網站,網絡教學資源,輔以網絡教學,不斷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

三、小結

實現技工院校培養目標,課程改革是關鍵所在。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實施了立體化教學模式,經過教學實踐檢驗,從反饋的教學結果來看,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技能具有重要作用,深受學生好評。

參考文獻:

[1]趙兵.芻議多層次立體化教學模式在電工電子教學中的構建[J].職業,2013(6).

篇3

摘 要:國家每年舉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它的導向引領作用是讓技能競賽融入職業院校專業教學當中,讓全體學生受益。本文論述了如何將職業技能競賽滲透于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電工電子專業課程教學中,搭建校內技能競賽平臺,優化專業教學模式,真正實現職業教育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 :技能競賽 電工電子 校內技能競賽平臺 教學模式

課 題:本文系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社科A類)——探索中等職業學校電類專業學生技能競賽促進專業教學的路徑和方法(項目編號:JAS14496)的研究成果。

一、職業技能競賽目前的背景

1.職業技能競賽開展的目的

一年一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已經成功地舉辦了八屆,八年來各地有關政府精心組織、密切配合,這是一項面對社會的競賽,突出了國家對人才的需求,能起到宣傳、激勵、選拔高技能人才的作用。累計有五萬三千多名學生參加了全國大賽,每年有數千名行業、企業的技術專家來參與賽事的設計,充分展示了中國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豐碩成果,而且打造了行業企業與院校之間交流經驗、切磋技藝的平臺。

大賽的作用非常顯著,在社會上營造了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成為我們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靚麗的品牌。技能大賽的獲獎選手,成為企業競相搶奪的香餑餑。大賽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起到了引領作用,也促進了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密切結合,讓職業教育更好地與企業接軌、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各中等職業學校對職業技能競賽的認識誤區

當前職業技能競賽風風火火地在各校進行,但從目前的形式看來,職業技能競賽的作用沒有真正地被運用于職業教育的教學中來,學校方面總是把競賽與教學分開來,把競賽純粹當成獲得榮譽的平臺。這種狀況完全違背了職業教育的初衷,也違背了技能競賽開展的目的,勢必會讓職業教育的發展受阻,讓多數學生及家長對職業教育失去信心,職業教育也將失去生源。

二、技能競賽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模式的優化研究

就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電子電工專業而言,由最初的電子裝配與調試項目和機電一體化裝配與調試項目,發展至今又增加了單片機項目、空調制冷項目、現代電工項目、機器人項目等等,參賽選手也由少增多。要充分發揮職業技能競賽的作用,讓所有的學生受益,則必須將競賽與日常教學融合起來。這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面對的難點問題,也是整個職業教育界在技能競賽態度上的熱點問題。

1.依據當前企業崗位需求對原課程做相應調整

電工電子類賽題內容不僅和生產實踐切合,還符合國家頒布的最新職業技能標準,既涵蓋企業崗位最新需求,又能反映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和運用水平,使學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應變能力得到提高,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突出了職業教育的特點——針對性、操作性、實用性。例如“電子裝配與調試”技能大賽的每一道題不僅要求參賽者做出實實在在的產品,還要求進行器件的選擇、測試、調試等操作。有的參賽作品甚至經過簡單的改進就能作為產品推向市場,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根據技能競賽項目的不斷更新,現有的電工電子課程設置已經不能滿足競賽的需求,所以必須改變現有的課程設置,當然除了調整課程模塊設置外,還要增強對學生競爭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突出職業道德教育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學校方面要根據競賽試題,分析作為企業崗位技術人員要具備哪些素質、知識和技能,將提煉出來的崗位技能作為課程設置的依據。還要考慮各科在教學內容上的交匯和融合,設計出包含相結合部分知識內容的多門課程來滿足崗位對理論和技能的需求。結合筆者學校實際情況,可以將課程設置分為以下幾個模塊: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技能實訓課和頂崗實習。生產崗位需要什么樣的技術和內容,我們就要不斷更新,以最快的速度引入新技術和新內容,要以實用為主突顯職業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方面可選用適合中職學生認知結構的,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也可自行開發出適合本校需求的校本教材。

2.對技能競賽主要內容和技術走向進行研究,推廣項目教學法

通過對技能競賽主要內容和技術走向進行研究,得出項目教學法更加符合當代職校生的特點。在電工電子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就是以學生完成工作項目為先導,以實際操作為主線,以項目任務為教學單元,打破書本上原有界限,將各部分知識分解成一個個知識點,為了完成一個項目任務抽取每個部分的不同知識點加以組合,使學生每完成一個項目任務都有成就感并增加學習興趣。

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較好地解決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將傳統的枯燥乏味的理論教學融入實訓中,從而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的目的,增加了知識的直觀性,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項目內容的選擇以學生夠用、實用為準則,通過項目實施,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項目成果并且能夠展示。整個教學項目,學生應全程參與。學生在實際項目中學到了知識和技能,也得到了應用和鞏固的機會。學校每年要及時研究全國職業技能競賽,根據企業當前崗位技能需求的不斷變化,對原課程做相應調整,研究和推廣新的教學項目。

3.將技能競賽融入課堂教學當中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電工電子專業課程是抽象性、實驗性、專業性和實用性較強的課程,在這些課程中融入職業技能競賽,不光能充分發揮技能競賽的導向引領作用,同時也能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競爭性。學生在競賽中學習、在學習中競賽,寓教于樂,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在“我要學”“我愛學”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電工課程最常見的“電動機單向運轉控制電路”的教學為例,第一步,帶學生到有電力拖動設備的工廠、單位參觀學習,使學生了解電動機應用的廣泛性和實用性,并了解電動機控制電路的相關元件和設備。第二步,采用逆向教學和實踐教學法,指導學生安裝電動機單向運轉控制電路,讓學生掌握電路安裝的操作技能。第三步,結合多媒體介紹電動機單向運轉控制電路的工作原理。第四步,開展“電動機單向運轉控制電路”職業技能競賽。

這樣開創“人人有競賽”的局面,有利于促進技能型電工電子專業人才的培養。第四步又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開展班級小組內的職業技能競賽。這一階段的競賽全體學生參與,它的評分標準相對寬松,符合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第二階段,開展班級小組間的職業技能競賽。每組推出的優秀選手進入班級小組間的競賽,競賽的評分標準要適當提高。第三階段,開展年級的職業技能競賽。每班推出的優秀選手進入年級的競賽,競賽的評分標準要接近上級職業技能競賽的評分標準。教師也可將每個項目的階段測試采用分組競賽的形成進行,由教師或選拔出的部分學生擔任“裁判員”,考查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

4.鼓勵學生冒尖,成為專業技能訓練中的領頭羊

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冒尖,因為他們可以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助推教學的順利進行。我們可以組織這些優秀學生,利用假期對他們進行進一步的集訓,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

對于能夠在省級及以上技能競賽中獲獎者,不但可為他們的就業和創業打下基礎,同時對學校的聲譽和質量品牌起到宣傳作用。職業學校的教學管理決定了他們的學生畢業后都能快速走上工作崗位,用人單位對在動手能力上冒尖的學生也是非常青睞的。

對于參加市、省級、國家級競賽沒有取得預期成績的選手,教師要做好他們的心理安撫工作,依然給予他們不斷的鼓勵,充分發揮他們專業技能領先的優勢。在平時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可安排他們當小組長,讓他們在學生中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和示范作用,配合教師共同完成對其他學生的技能指導和訓練工作,最終達到大家一起進步的局面。

5.從模仿到創新、創造,促進學生興趣培養

課堂不能以教師的“講”為主導地位,應以學生的“學”為主導地位。它在教學方式上以直觀的實物或模型等傳統的教學手段結合軟件模擬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呈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敢于、樂于去體驗教學內容,自己動手去做實驗、開口把所學的表達出來,真正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每一件成功的學生作品都有被欣賞的價值,它能反應每一個學生對事物的判斷和看法。教師要鼓勵學生認真完成作品,從模仿到創新、創造,進而形成自己的風格,促進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學生通過展示自己的作品,表達能力可以進一步得到提高,也可以學習到其他學生作品的優點,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師再適時加以點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的準確性可以得到鞏固和提高。讓學生把現在的作品與過去的作品對比,可以看出學生技術和技巧的提高,這對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針對學校層面提出的建議

1.搭建校內技能競賽平臺

為了規范學生參加技能競賽的組織管理工作,學校層面應搭建校內技能競賽平臺,設立專門的學生技能競賽管理部門,配備專門的教師或管理人員,并陸續出臺相關的管理制度,為競賽的科學、規范運轉提供一個政策保障。學生技能競賽的組織管理部門可以是學校的行政部門,但是競賽的組織、實施必須落實到專業部。學校每年通過舉辦校級技能節、科技文化節等形式,搭建校級技能競賽平臺,形成“師生全參與、專業全覆蓋”的美好景觀,積極組織全體師生參加校內各項技能競賽,在競賽的訓練環節上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有參加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教師的教學改革,以此來促進教學。如電工電子專業有遙控賽車組裝、PCB板制作,5.5寸黑白電視組裝、小功率音響的組裝等,競賽形式靈活多樣。學校對獲獎的學生頒發榮譽證書,可以在實習就業時優先推薦同時可優先獲評獎學金;對獲獎突出的班級頒發“班級榮譽證書”,納入優秀班級評選;同時計入任教教師的教學業績,優先獲得各種榮譽的評選資格。競賽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使得學生學習時間不限于課上,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進實訓室、下車間,使得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達到了增強技能訓練的目的。這種因競賽帶來的成績、優師、優生的系統,有力地推動了教與學的互動。

2.與企業聯合舉辦技能競賽,加強校企合作

在產業的快速發展當中,中等職業學校為了穩定健康發展下去,就要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借助企業的資源,以崗位需求為人才培養目標,以就業意向為導向,與企業合作辦學。隨著社會的發展,用人單位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為了能夠招聘到適合崗位需求的高素質技能性勞動工作者,或為了在崗工作人員能夠適應現代生產與辦公的需要,產生了與學校合作辦學的需求。學校聯合企業舉辦技能競賽,競賽形式的多樣化、新鮮化會更加吸引師生參與;嚴謹規范的操作要求鍛煉了學生縝密的工作思維,也進一步培養了他們嚴謹的工作作風,對學生綜合技能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通過比賽,全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基本管理能力,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與企業之間的雙向選擇更加明確化。

實踐表明,在此平臺上再選擇競賽成績及綜合能力突出的學生參加更高級別如市級、省級、國家級的技能競賽訓練,這樣一來既兼顧了選拔和培養優秀的學生能夠得到更高級別的競賽機會,又不會出現只有少數學生在競賽面前受益的不良局面。據對筆者學校參加過電工電子專業技能競賽的同學調查,無論獲獎與否,學生都能從賽前的準備當中和賽后的反思當中獲得相關崗位經驗,對學生成長成才和日后就業都有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把技能競賽的作用真正地運用到教學當中來,形成良性互動,形成競賽成績與教學質量的雙豐收,學校利益就會達到最大化。

四、小結

職業學校每年要及時研究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在專業課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技能競賽的內容和元素,讓競賽與教學真正結合起來。根據企業當前崗位技能需求的不斷變化,對原課程做相應調整,研究和推廣新的教學項目。通過搭建校內技能競賽平臺,學校的技能競賽制度得到了改善,技能競賽由階段性工作向常態性工作轉變,形成了良好的培養選拔機制。充分發揮技能競賽的導向引領作用,優化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模式,可以讓全體師生受益,真正實現職業教育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小卓.項目教學法在電氣安裝與維修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3(2).

[2]李文君.借技能大賽推動職校人才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3(10).

篇4

關鍵詞: 合作學習 高職英語教學 教學創新

引言

“十二五”期間,高職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家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發展要求。為了進一步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新形勢,2010年,我校提出培養創新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標,同時學校的“十二五”規劃也明確提出要建立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為了實現培養創新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標,學校在廣大教師中大力推進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創新。作為學校的一員,筆者嘗試各種方法積極開展教學創新。通過實踐,筆者認為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進行教學創新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1.高職英語教學創新

創新教育要求教師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高度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即教師不僅要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更要導之以“創”。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習慣。所以,高職英語教師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教育觀,而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高職英語教學創新必須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念,學生跟;教師寫,學生抄”的傳統教學模式。因為,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被動地接受一切,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被忽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高分低能,無法適應時展的要求。語言教學的首要任務應該是教會學生如何“學”,而不是一味地“教”,高職英語教學首先應遵循語言習得理論中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原則,教師應主動地把課堂讓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也就是讓學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讓學生接受教師所教的現成結論。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創新中教師要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者和組織者的觀念,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同時,教師應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組織各種教學活動。當然,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應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關,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有些教學活動應以語言交流為根本目的,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方向、多角度思維,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思考、自由交流的機會,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學生才會積極地思考,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此外,高職英語教學創新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為目的。教師應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增強學生創新的自信心。合作學習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實踐為主線,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語言信息并產生大量語言輸出,而且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能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獲取知識和創新思維的能力。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創新中指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大大強化英語教學效果,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與人協作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合作學習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和70年代的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各國的研究一致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教學理論。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主要涉及以下三種理論。

(1)認知理論:前蘇聯心理學家Vygotsky于1978提出:認知發展產生于概念,并通過社會間的相互交流而被內化為個體知識。認知理論強調學生共同活動本身對學業成績的影響。合作學習更好地提供了學生間的這種相互作用。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需經常向其他組員解釋材料、進行講解等。根據認知的精制理論,這是精制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當然,耐心傾聽其他同學解釋的學生,也會比單獨學習的學生學得更多更好。因此,通過合作學習,能提高學生的認知層次,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

(2)自控理論:人的行為內驅力來自人的固有需要。學生有自己的基本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影響別人的需要、與別人分享的需要、合作的需要等。合作學習同傳統教學相比,更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從而產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自覺地從事學習,培養他們的內在學習動機。

(3)集體動力理論:集體動力即來自集體內部的一種“能源”,集體內各成員的良好合作會對每個成員產生多方面的“增值效應”,具有不同智能水平、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成員可以互補。在長期的合作學習中,不同的學生在小組中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鼓勵,實現思維和智慧的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思想,更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3.合作學習在教學創新中的應用形式

目前的高職班級人數多、班級大,筆者所授的班級也不例外,如2011級有個班的學生人數達到53,2012級有個班的學生人數為55。要在如此大的班級內進行教學創新,最好要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核心恰恰在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各種學習任務。所以筆者把所教班級的學生按3~6人為一組,分成若干個小組,各組有一位組長。組長負責對組員完成的任務進行詳細的記載,同時和筆者一起對各組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分。到期末階段對各組完成學習任務情況進行評比,評出最佳學習小組給予獎勵。最后,由筆者根據各組長的記錄及各組每次任務完成情況的得分,評出每一位同學的分數記入英語學期總評成績。

(1)課內合作學習。為了便于課堂上的合作學習,筆者在上課時要求學生按小組就座,完成各種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為了避免有些同學在活動中投機取巧,筆者要求每次活動中小組派出的代表不能總是同一個人。筆者在課堂上常采用的合作學習活動有“小組頭腦風暴”活動,即小組成員按筆者指定的教學任務集思廣益,圍繞一個主題創造出新的觀點和想法。每個成員都要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小組集體智慧的基礎上,把個人想法匯總成一個總的觀點。例如,在學習新起點大學基礎英語教程第一冊第二單元課文“From Trash to Treasure”之前,要求個小組用五至十分鐘的時間提出自己對節能減排、廢物利用的觀點,并列表闡明;“單詞競猜”活動,即各小組派代表用英語解釋單詞的含義,由其他組的同學猜生詞,猜中最多的一組為勝者?!敖巧缪荨被顒?,即要求學生把課文改編成短劇后,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表演,角色扮演最大的優點就是語言在真實環境中全部運用,場景可以模擬,也可以假設,學習者的表演越接近于角色,其語言體驗就越自然,對學到的知識越理解。小組成員在角色扮演時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善于表現不怯場的分配臺詞多的角色,膽小羞怯者可以當幕后制作人?!氨尘爸R介紹”活動,在正式講解課文前,要求各組進行課前背景知識的準備,即在圖書館、期紙雜志、網站、電視媒體中尋找搜索相關材料并在課堂上分享?!罢n文復述”活動,在講解完課文后,要求學生在組內對所學課文進行復述,并推選一位同學上講臺復述?!罢n文講解”活動,有些課文要求各組派代表當小老師進行詞匯講解、篇章結構分析、設計問題和別的同學互動等,達到對課文全面的理解?!稗q論比賽”活動,即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教材中的某個話題進行討論。如學完第一冊第五單元后,要求學生討論“Which is the better transportation tool,a bike or a car?”,小組成員從小組觀點出發,各盡所能,集中智慧,獲取信息,形成可以說服別人的觀點,然后開始辯論。辯論一般分正反方,各小組可以組合為兩個大組,或小組各持己見,最后持相同觀點的小組聯手,共同闡述一個問題。

(2)課外合作學習。筆者第一學期授課所采用的教材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起點大學基礎英語教程》第一冊,該教材的話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相關。筆者每單元都會分配任務給各個小組,讓各組學生在課外合作完成任務并做好準備,然后各組派代表利用上課時間進行呈現。如第四單元的話題是電影明星,所以教完課文之后,要求各組課后找電影片段并用英語進行配音,課外練習熟練后,在課堂上展開比賽;第六單元的課文A要求各組學生自己先讀懂,然后把課文改編成對話并做好課文講解的PPT,利用上課時間讓學生進行PPT展示和對話表演。第二學期筆者采用的教材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新職業英語》職業綜合英語第一冊,該教材圍繞一個特定的職業崗位,如公司介紹、商務宴請、產品介紹、產品銷售、產品運輸、客戶服務等,安排內容和設計任務,所以筆者講授第一單元時就讓學生按小組成立虛擬的公司,給公司取一個主題鮮明的名字,選出公司的CEO,設立Personnel Department,Marketing Department,Research and Develop Department,Production Department,Maintenance Department等公司部門,小組成員設定為各部門的manager,secretary等角色,在整個學期中,各公司(即各小組)成員各司其職,積極參與單元主題活動。在期末口試時,讓各小組的學生挑選一個或兩個教材涉及的話題,用開學時確定的角色和設立的公司,結合所學知識自己編寫英語劇本,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排練并拍攝好視頻,在學期的最后一次英語課上,各組播放視頻供全班同學觀賞,各組長和筆者一起對各組進行評分。另外,針對我校學生每學期要參加專業課程實,訓這一具體情況,筆者要求學生按小組把實訓內容做成PPT,在實訓回來的第一次英語課上,各組派代表用英語對整個實訓過程進行展示。

4.合作學習在教學創新中的作用

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動參與的機會,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參與各種活動,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習。通過學習合作,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使學生個體從那些與其不同的觀點及方法中得到啟迪,逐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優化學習方法,增強克服困難的毅力和決心,有利于學習的廣泛遷移,有利于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單單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上,而是在多角度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利用現學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去創造、去探索,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創新思維能力不斷得到增強。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能發表不同觀點、提出修改意見等,這樣激發了每個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他們善于與人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我,在合作中體驗團隊成功感,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動手、動腦、合作表演,從而發揮了每個人的長處,使個體思維在集體智慧中得到發展。在合作過程中,學生間相互彌補、借鑒、啟發、點撥,形成立體的交互思維網絡。而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動手、動腦,更是發展其創造力的有效的方法,也是開拓學生創新思維的主要途徑。有人說,交換一件物品,得到的還是一件物品;而交換一種思想,得到的是更新、更豐富的思想。

通過實踐,筆者認為在教學創新中采用合作學習,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語言交際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解決問題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筆者認為自己的實踐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起到了教學創新的作用,而且學生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下面摘錄的是學生的感想:

“這么一次活動可以提高自己寢室成員的凝聚力及一些同學的領導能力,因為寢室長在分配任務時,是根據每一個人的特點及特長分配的,比如哪些人英語比較好,可以來編對話,誰的電腦操作比較好,則可以主要負責PPT的制作,誰的口語比較好,則負責進行PPT的演講,其他則可以對某些資料進行收集及對不足之處提出要求等?!傊?,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們通過自學掌握了課本知識,而且提高了同學間的凝聚力等,使我們受益匪淺?!保▽W生感想1,未作修改,以下同)

“通過這次實訓PPT的制作及上臺演講,培養了英語寫作文及對話能力,鍛煉了自己的演講能力。通過這次演講,也同樣使我培養了團隊組織協調能力,使我加深了對電子電工的實訓過程內容和操作方法?!保▽W生感想2)

“這次情景劇的表演對我們來說收獲很挺大,不僅僅在英語知識上,更重要的是對英語的認識,以及團隊合作和興趣上,這是超越知識上的,我覺得這才是這次參與其中的最大收獲吧!”(學生感想3)

“在大學的英語學習中,很多活動都是以小組開展的,這不僅給我們增加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更讓我們學會了與人合作共贏的方法,增強了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大家群策群力做了很多,例如“電影英語配音”、“巧記單詞的分享”、“英語菜單的設計”、“實訓歸來的小結”,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學生感想4)

5.結語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來到學校,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是為了變得更聰明?!庇纱丝梢?,造就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人才,是教師的天職。高職英語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大力開展教學創新,使學生跳出書本的知識框架,學活知識,成為21世紀的創新型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Vygotsky L.S.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MA:The MITPress,1978.

[2]Slavin.R.E.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Needham Heights.Massachusetts:Allyn and Bacon,1995.

[3]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

[4]郭德俊,李原.合作學習的理論與方法[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4(3).

[5]車小茜,陸洪珍.創新教育思想與英語教師角色的轉化[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2(1).

[6]潘梅英.淺議高職英語教學創新[J].蘇州職業大學學報,2004(2).

[7]韓紅.論合作學習法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5).

[8]梁爽.淺談外語教學中的合作式學習理論[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24).

[9]陳映丹.合作學習在高職實用英語教學中的實施及成效[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