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及反思范文

時間:2024-01-04 17:45: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語文教案及反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語文教案及反思

篇1

一、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我們認為這種教學模式應該是一種主體性的教學活動,應盡可能縮減教師的講授時間而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討論和相互質疑。我們在實踐中大致采用了以下兩種程序:

1.提問――討論――歸納――練習。即: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首先通過提問和討論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無需教師做全面的講解,同時也營造了一種積極熱烈的學習氣氛,使教師有時間解決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歸納環節要求學生總結收獲,得出結論性的知識。實際上,在學案的指導下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認識,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和加深認識,完善和糾正觀點。這種課型是使用最多的。

2.質疑――探究――小結――應用。這種模式用于復習課,目的是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問題的解決。在這種模式中,教師要充分為學生提供一個不受限制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的環境和機會,讓學生通過實踐或從別人的實踐中學到方法。

無論采用哪種模式,教師的教學活動實際上都是為了給學生提供一種促進知識學習和運用的環境和條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和體系,促進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發揮。

二、學案導學帶給我們的收獲

1.學案教學最大的收獲就是收獲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學生真正參與到了學習中。學案教學中,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了學習中,課堂真正成了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老師只是引導者。特別是部分后進生,從一個旁觀者,成了學習的參與者,并且還能代表小組發言,給了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欲望,當這部分學生也參與進了學習中,課堂氣氛就更活躍了,學生動起來了,學習就有效了。

另外,小組學習的競爭機制,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作用。我們學校的小組整體評價方式,有利于加強學生相互間的合作、互助,同時中學生本身有爭強好勝的特點,小組的競爭可以督促他們更積極地學習。

2.學案使學生“會學”。“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案學習中的預習,就是引導學生到達“憤、悱”的環節。學生通過預習,對新知識有了一個總體的把握,在預習中有了自己困惑的問題,經過預習這個環節,他們自己提前找出了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上課的時候可重點關注這部分內容,對重難點的突破很有幫助。同時,學案給了學生一個路標,讓學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學生看了學案就知道這節課該把握什么內容,并且知道應該怎么去學,避免了以往那種散漫的學習,這樣學習效率也更高了。尤其是學案的課堂練習鞏固環節,可以把好知識關,有利于每堂課鞏固教學重難點、落實學習目標。

3.學案給了師生意外的收獲和驚喜。學生在初步完成學案過程中,一些生成性問題往往能成為很有價值的學習資源,有效利用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以往的課堂中,一些后進生學習被動,即使在學習中有問題、有思考也怯于表達,不能及時、充分地引起教師的關注,使得學習狀況越來越差。而教師在批閱學案的過程中能夠發現他們暴露出的問題,可據此進行單獨輔導,幫助他們盡快趕上其他同學;或是發現他們的一些閃光點,并據此有意地鼓勵、引導,使其在同學面前樹立自信,激發內心積極向上的愿望,以達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4.學案教學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學案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避免了教師授課的隨意性,使教師功夫下在了課前,課堂上有精力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隨時進行點撥和指導。對學生來說,拿到學案后,對本節課要達到的目標很明確,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合理安排,比較順利地理清知識點,完成學習目標。

三、學案導學實踐中的問題和困惑

凡事有利就有弊,使用“學案導學”的實踐,我們有收獲,也有許多問題和困惑。

1.老師對小組的討論情況,一定要能夠真實地把握起來。小組的討論常常說得不亦樂乎,但沒有把別人的觀點記在心里;有的組員不參與,有的小組則是看似熱烈但并無結果,有的小組干脆變成了學習好的學生的一言堂……教師可以采取個別了解的方式,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摸底。同時老師對討論要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知道怎么討論、怎么讓學習差的同學得到發言的機會,小組討論的目的不是各自觀點的簡單相加,而是要產生比原來更為豐富和深入的認識和觀點。這種指導短時間還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