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戲劇教育范文
時間:2024-02-21 17:47: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前戲劇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句型教學;單詞鋪墊;游戲教學;情景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232-01
句型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句型的橋梁作用,單詞才能成句,句子才能成篇。因此抓好句型教學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現在使用的北京版教材特設一個版塊,主要用來學習重點句型。這也令我在句型教學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
1. 與新句型有關的單詞鋪墊
記得在區里培訓時,一位老師說過:"學習句型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詞不離句,句不離詞,這樣句型學習才有意義。"例如,最近學習的句型"Can I borrow your ……?",我會采用一些游戲進行單詞(文具、生活用品等)的鋪墊及復習,以便于教學。
如,what's missing?游戲。呈現已學文具類詞匯的圖片,出現一張圖片,學生說出其名稱,看誰最快。之后去掉其中一個圖片,并問:"What's missing?"請學生說出少了哪樣東西,學生說出單詞,教師呈現圖片,游戲繼續。
2. 在游戲中學習和運用句型
以"Can I borrow ……?"句型學習為例
首先教師模擬向學生借用物品并說:"Can I borrow your eraser?"對另一個學生說:"Can I borrow your ruler?"反復多遍,幫助學生理解borrow的意思,并能做出反應。
之后可進行Memory Game,目的在于鞏固詞匯,并操練句型"Can I borrow your ……?"
markers eraser scissors
ruler ping-pong bat pencil-sharpener
crayons pencil glue
2.1 在表格內呈現詞匯(詞卡),如圖所示,請學生朗讀并在短時間內記住這些單詞。
2.2 把此卡翻過去,使學生看不到單詞。請一名同學圍繞一個單詞造句:"Can I borrow your……?"之后翻開一張詞卡,如果這張詞卡恰恰是他造句時使用的單詞,其他學生則答道:"Yes, of course."否則,答道:"Sorry."
2.3 此游戲在全班進行展示之后,要在小組進行活動,確保每個學生都有開口練習的機會。
3. 設計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句型操練和運用
句型學習如果脫離情境,只能是機械的操練,因此如何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句型是句型教學的終極目標。
在學習"Can I borrow……?"句型時,情境就可以是學生在教室的學習生活。問問學生,當你想請同學幫忙,怎么辦?你想問他(她)借個東西,怎么提問呢?情境設計好之后,教師可以給出語言支架,讓學生兩兩進行對話練習。這樣的情境真實有趣,貼近學生實際生活,體現了語言的功能性和實用性。
不僅如此,學習英語句型時,要引導學生注意英語句子結構和漢語句子結構的關鍵區別,這是學習外語的訣竅。當然不必孤零零地講結構,而是在具體的教學中讓學生先上口,引導學生在大量句子運用中注意區別,逐漸形成一定的語感,以達到能正確使用該句子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濤.如何培養與保持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J].科學之友 2010年16期
篇2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情景劇 表演教學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180050
一、英語情景劇表演的意義
1.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已接觸三四年英語的六七年級的學生,大多都對英語懷有很大的興趣。但到了高年級,隨著其他課程的增加,課本內容的增多,學生學習的時間減少,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我也嘗試了好多教學方法,給學生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如課前三分鐘的值日生報告,看圖做對話,對上節課的復述,背誦等;不斷摸索總結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方法,但班上還有少數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然而,英語情景劇的出現,為沉悶的課堂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通過英語情景劇表演可以讓學生感受英語語言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2.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在日常的英語教學課堂中,我們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對于聽力和口語,只是做做對話練習,聽聽課文內容,匆匆了事。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減退,聽力和口語無法提高。而通過英文情景劇的表演,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提升自我的表現能力,更是能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習類似于英語口語、語法、詞匯等知識。在這種趣味性的表演之中,你一定會逐漸愛上英語,并產生對英語學習濃濃的興趣。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傳遞信息的能力,即交往,溝通,活學活用的能力,也讓學生在接近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掌握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3.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六,七年級每單元都有一個故事,教師要求學生在已學的基礎上續寫英語短劇,鼓勵他們編寫英語短劇進行表演。留給學生一周時間去做準備,組長和小組成員可以上網或去圖書館收集資料。學生們自行認真編寫,一起交流,探討,解決問題。這樣能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不僅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英語情景劇深化課堂教學
1.確定主題
外研版或人教版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活動,這些活動大多數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符合學生興趣。在每個單元教學前教師以每個單元的話題為中心,給學生擬定可以開展的活動主題,讓學生的學習有目的性,提高學習效率。[HJ1.4mm]
2.小組編排
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制定一個規則,每一單元結束之后,各小組以本單元話題為主題,利用功能句型編排情景劇并進行比賽。由老師及全班同學進行評比打分,評出“冠軍小組”, “best actor” “best actress” “best director”。冠軍小組編排的情景劇也就是本單元的專屬對話和招牌對話,將納入本班的情景劇劇本。每周三下午,組長把已編好的劇本送到老師處,教師可以提前糾正小組成員的發音,以及語音語調,神態,動作等。當表演結束時,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評估打分,使他們真正整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3.課外表演
我校組辦了一個英語角,每周一、三、五的下午,教師將會帶領同年級的學生來參觀學習。通過情景劇表演為學生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通過情景劇表演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濃厚了學習英語的氛圍。當學生把整個精力投入到情景劇的表演中,他們就會忘卻害羞的心理,怕出錯的心理,給他們得到了更多的自信,有時還會表現出意想不到的結果。在整個的表演過程中,學生伴有標準的語音語調、語速適中、感情投入,配有道具,穿上服裝,就能很好地展現出故事人物特征與心理特征。
三、實施英語課堂劇教學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課堂劇是學生自己表演的活動
在表演劇的編排和實施過程中,應讓學生自己動腦去想問題,動手去做道具,動口去主動講,使學生在表演中開口說英語,鍛煉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要強調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邊說邊表演,充分滿足不同程度及不同個性學生的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2.課堂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課堂評價
篇3
1 大學英語教學中言傳的具體應用
語言是大學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媒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時刻注意雙語適時流暢的轉換,使用簡潔有效的語言,盡量營造輕松幽默的課堂氛圍。
1.1 大學英語教學中,雙語的使用,母語的介入是有必要的
很多教師受直接教學法的影響,推崇純英語教學環境。例如,講述體驗英語2中第二冊虛擬語氣語法,教師如果使用以下英文講解― The subjunctive mood is used to express wishes, suggestions, orders or statements contrary to fact. The present subjunctive of the verb to be is invariably be for all persons, and the past subjunctive form of the verb to be is invariably were. In all other verbs the subjunctive form varies from the indicative only in that, in the present tense, the third person singular ending is lost. 學生多半會對后半部分感到迷惑。因為虛擬語氣中一般現在時的屈折詞尾是語言專業才懂的專業術語。如果單純強調純英文的使用,使用直接教學法,只會使學生對虛擬語氣模棱兩可,無法學到語言的核心知識。相反,如果本例中的后半部分使用漢語為學生講解虛擬語氣中第三人稱用法及英語詞尾在歷史上的轉變,學生則會很容易地掌握該語法點。
1.2 學生課堂上注意力有限,在外語授課的課堂上更是如此
這時,語言的簡潔性便尤為重要,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教師講的重點。還是以虛擬語氣為例,如果教師一開始就列出虛擬語氣的所有形態,等到講完后,可能學生的注意力已經不在課堂上了。教師不妨以最簡潔的語言為學生介紹完虛擬語氣的含義,然后趁熱打鐵創造語境練習這一語法,效果會好很多。
1.3 現代大學英語教學非常注重課堂中幽默語言的應用
相同的內容經過不同的表達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教師講解fitness的熟詞生義,如果僅僅平淡地告訴學生其合適與健康兩種意思之間的聯系,學生當時記住了,可能過后很快會忘記。如果教師以自己作為例子,通過一種自嘲的方式將兩者聯系展示給學生,會給學生更深的印象。
2 大學英語教學中身教的具體應用
身教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因其實施的復雜性,相較于言傳更容易被教師忽略。實際中,身教在教學中的效果十分顯著。
首先,要做到身教,首先要有身教的意識。南朝范曄道:“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使用基于言傳基礎上的身教講授知識比單純的言傳更加有效。譬如,教師要求學生背誦體驗英語unit1 Passage A時,應做一示范,通過自身示范向學生教會背誦的方法。如:告訴學生背誦這篇課文首先分析出其結構――總分結構。文章分述在校人數,地理位置,下屬學院,學院自制情況,教學方式,獎學金授予方式以及科研招生情況,哈佛大學與其他大學的合作狀況,以及哈弗大學的治學理念和目標。通過這些講解,學生對背誦方法自然了然于心。
其次,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踐行身教,扎實的專業水準不可缺少。在筆者聽課與網上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水準還是有待提高。以口語為例,很多大學教員口語總體來說較為流暢,但在一些基本單詞的發音上卻出現錯誤。比如說,ambulance這個單詞的重音應該在前面,有一次聽課,授課教師卻把重音放在后面。頓時,有些學生已經開始小聲議論起來,開始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抱有懷疑態度了,這對于教師以后的授課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師身教成功的另一個基礎就是教師自身專業水準的保持。只有保持應有的專業水準,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夠贏得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從而進一步深化身教在教學中的作用。
篇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educ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d main learning abilities that students should have in the online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alyze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n current online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proposed the ways to develop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on net.
關鍵詞: 網絡教育;學習能力;多樣化教學
Key words: online education; learning ability; diverse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2-0292-02
0引言
自從教育部頒布了《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系”[1]成為振興教育的重大舉措,國家決定投入大量的資金開展代遠程教育工程。網絡教育作為中國高等教育跨入21世紀的一個大“熱點”,網絡教育有以下一些突出的特點:①提供共享的、高效的、優質的、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資源。與傳統授課方式相比,網絡教育中的教學資源是數字化的信息,它包括了多媒體教學素材、網絡教學課件、網絡課程、學習工具軟件等多種形式,如《大學英語》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內容除了有每節課的精講資源外,還包括教師的上課講義、自學光盤、名師講座、針對性專題講座及各種相關的網站資源連接。因此,與單純的文字教材相比,這種多樣化的、優質的網絡教學資源更受學生的歡迎。同時,這些資源的網絡共享,更大范圍地提高了利用效率。②學習者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實現個性化學習。在網絡教育環境下,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時間等客觀條件來主觀地選擇需要學習的內容,也可在教育部門的指導下學習,如果學習者可以接受的話,甚至可以在幾天內學完一門課程,通過考試。③網絡教育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實現隨時隨地學習?;仡櫧逃夹g的發展歷程,每種現代教學媒體的產生都會在一定的程度上突破時空上的限制。在這一點上,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在網絡教育中的應用體現得最為明顯。網絡教育可以是實時的,非實時的,可以是在線的,非在線的。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受教育的地點不一定是學校中的教室,也可以在家里、單位、旅途、賓館酒店等地方,對于越來越不想受到束縛的現代人來說,這不失為一個理想的教育方式。④能有效解決知識的時效性和快速檢索的問題。教學內容的更改具有實時性,網絡課程內容的更新比起教科書和光盤要快很多,知識浩如煙海,學習者如何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一直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在網絡教育環境下,這一問題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作為一種網絡環境下的全新學習方式,學生在一個比以往更加廣泛的虛擬社會環境中學習,形成自己的個性和文化價值觀,網絡教育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許多傳統教育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是,在學生學習能力方面。網絡教育的特點也決定了學生在此環境下應具備有更強的學習能力。
1對網絡教育環境下學生學習能力的分析
每一種新技術的產生都對教育產生影響,而網絡的影響是極為深刻地。由于網絡教育的種種好處。越來越多的各階層人士選擇網絡教育作為其中一種教育方式,但它畢竟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雖然具備各種好處,但前提條件是你能參與進網絡學習中,具備網絡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能力,適應了傳統教育的人們如何去適應它,利用它的好處。這是個重要的問題,因此,在網絡教育中,學生除了要具備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能力外,最重要的是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與傳統的課堂學習相比,這些學習能力除了具備一定的基本技能(如聽、讀、寫、推理、陳述、歸納等)外,至少還要具備以下的各種學習能力:
1.1 自我管理學習和自我約束能力自我管理學習通常也稱為自主管理學習。它是一種學習書本和學習實踐技能的能力,包括自我篩選、設定目標、自己尋找學習內容、自己確定學習方法、途徑以及自我管理學習過程等。首先,學習者必須知己,即了解自己的水平;其次,是判斷和反饋,判斷自己所做的事情對錯,并產生一定的反饋信息和一定的獎懲行為。這種能力對培養認知的能力至關重要,對學習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習慣于在課堂學習中被老師鼓勵、鞭策的學生必須具備這種能力才能更好地進入網絡教育的學習者角色。
1.2 信息獲取能力在網絡教育中,教育的文化選擇功能之一是信息的吸收容量大,在吸收范圍上擴大到整個世界,在吸收內容上具有多樣性,在吸收節奏上是高速的,在吸收手段上是海量儲存。因此,在網絡教育環境下,信息幾乎是無窮無盡的,但是,如何以最快、最經濟、最省時的方式獲取最有用的信息就成為學習者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信息獲取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查詢檢索、遠程登錄、信息瀏覽、下載、整合使用等方面,培養信息獲取能力是踏入網絡教育的第一步。
1.3 信息評價能力在獲得的眾多信息中哪些信息是進入網上學習所需要的信息,哪些信息是對學習某個學科、某個專業,某門課題有用的信息,這就需要學生通過比較、分類的方法,對信息進行評價,以此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這點對于因特網這種無窮盡的信息網絡來說非常重要。
應該明確的一點是:識別、選擇、吸收和運用新知識的能力對于參與網絡教育的學生來說更加重要,比如,而對大量的經濟信息,要具有捕捉商機的敏銳性,而面對眾多的信息,也要具有識別優劣,見微知著,舉一反三的洞察力和鑒別力。
1.4 信息管理能力學習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信息的傳遞過程。因此,學生的信息管理能力尤為重要。在網絡學習中,信息從存儲的介質上看有書本(包括教材、參考書等)、光盤、網頁等,從存儲的媒體上看有文本、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這些信息以不同媒體形式表現,并存儲在不同的介質上,信息之間的分類、儲存、調用,需要較強的信息管理能力,通過自己對信息的組織和管理,提高認知能力。
1.5 信息加工處理能力在網絡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作業、練習以及實驗報告、論文等,不再以傳統的作業本方式出現,而是要求學生通過電子文檔與教師交流,這些電子文檔不單單是一些文字表述,還可以是圖表、圖像等多媒體形式。所以,學生必須具備在網絡教育環境下整合、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的信息加工處理能力,首先是信息的加工整合能力,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電子文檔,電子幻燈片及網絡資源的制作能力;其次是信息的再利用能力,即如何把網上的信息收集下來并利用它們。
1.6 交流和協作能力在網絡學習過程中,需要有協作式學習方法,要掌握好這種方法就必須具有一定的交流能力。除了自身的素質外,掌握一定的網路工具有利于交流能力的培養,如:電子郵件、ICQ、視頻、網上電話等。而通過這些及時快捷的交流,加強了知識的掌握,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知識反饋,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協作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2影響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主要因素
在網絡教育環境下,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因素是多樣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學習者自身的改變學習者自身在網絡教育環境下發生的改變,有積極的一面。也必然存在消極的一面,據統計表明,在長期與計算機打交道的學生中,相當一部分人出現視力下降、急躁、與教師和家長感情疏遠等不良傾向。甚至變得孤僻,這些情況的出現都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教學指導者應該通過加強心理輔導和學習指導等途徑,避免在網絡教育中可能會出現的學習者自身的負面改變。
2.2 校園文化哈佛大學的物理學教授馬丁說?哈佛的文憑不僅意味著通過一些考試,更重要的是哈佛校園氛圍的熏陶,這是網絡所無法取代的。學樣整體氛圍和校園文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既潛移默化又深入“骨髓”的,因此其影響是極其深遠的[2]。如何為網絡教育環境下的學生營造有效的校園氛圍和校園文化,是網絡教育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有些高校采取組織學生回校交流、開設名師講座、訪問校長教師、加強實驗和實踐的環節,這些都不失為網絡教育的有效補充。
2.3 網絡化學習的意識據權威調查報告,在我國有60.7%的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戲,34.1%是找朋友、聊天,29.2%是關注影視文藝動態,27.9%關注是體壇動態,27.5%是看新聞,24.3%是發電子郵件,5.7%是關注衛生保健信息[3]。而美國一家電視廣播公司的調查表明,在美國67%的學生上網是為了獲取信息。48%是利用互聯網開展研究和創造性活動。46%是下載網上資料作為學習資料,顯而易見,我國學生的網絡學習意識還處在初級階段,在他們的意識中互聯網還僅僅是一種休閑娛樂的工具,其網絡化學習的意識遠不如美國學生。因此我們的學生有必要強化網絡化學習的意識。
2.4 技術的負面影響技術從來都是一柄雙刃劍,以多媒體與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積極作用的同時,也產生多方面的負面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如何處理好“人機”關系與“人際”關系,“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技術的應用拓寬了人際交往的空間,形成一種新型、虛擬的“人機關系”,但是從網上習得的技能與規范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
3結束語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社會,它也充滿了善良,智慧、激情、機智、孤獨、空虛、暴力甚至是邪惡、它與我們的現實社會同樣復雜多變、充滿刺激和挑戰性,面對這樣的社會,制約學生學習能力的因素還有很多,如網絡教育模式,聯網方式,網絡教育的服務體制等,它們都會給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網絡教育要求學生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鑒別和勇于創新。在現實和虛擬的大環境中培養和發展自己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Glenn R.Jones.網絡教育――21世紀的教育革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5
關鍵詞:初學者;焦慮;恐懼;淺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強身健體的意識也在提高,游泳項目良好的健身、防身優勢就逐漸凸顯,加上近幾年溺水事件不斷發生,學會游泳越來越受到廣大家長的認可和重視。但是,良好物質水平下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卻與之相差甚遠,在初學游泳時表現尤為突出。
一、初學者常見問題匯總
1.非常懼水者
這些初學者見到游泳池就神情緊張,非常規地觀察水面或凝視水場,不敢接近,小心翼翼。
2.一般懼水者
手忙腳亂,心神不寧,呼吸不勻,小心翼翼地觸水,動作慌亂
無序。
初學懼水者的現象匯總:神情緊張、手忙腳亂、心神不寧、呼吸不勻、手腳發抖、頭暈目眩、大喊大叫。嚴重者會心跳加速,面色發白,全身發抖,強烈要求上岸,逃避練習,甚至提出不學游泳,要求家長更換體育鍛煉項目。
二、問題分析
以上現象都是與學習者的心理表現相關的。個體在從事體育活動過程中有時會表現出某些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焦慮是一種伴隨某種不祥之事可能發生的預感而產生的令人不快的情緒,恐懼是在主觀感受的危險情境下,個體產生的一種強烈的情緒反應。
1.先天因素
神經系統缺陷、恐高癥、平衡功能低下、心腦肺等器官異常、部分肢體先天性殘缺等,這類學生幾率很少,且不做探討。
2.后天因素
(1)家庭的影響。有的家長是積極的,而有的家長卻是消極的,甚至反對子女學習游泳。(2)社會影響。從媒體信息獲知的溺水身亡的消息,或者在戲水時目睹過溺水事件的情景以及家庭和學校的關于對游泳的誤導信息等等。這些不良的影響都可能在學習者的腦海中留下較深的印象,從而影響學習游泳的心理狀態,產生恐懼緊張情緒。(3)自身境遇的影響,如曾經有過嗆水、溺水、遭遇水災、暈船等,當其真正處在學習游泳的環境時,很可能出現情景條件反射,從而出現焦慮和恐懼。
三、解決問題
1.從心理訓練著手,根源上解決問題
從心理教學過程入手,進行表象訓練。利用自己頭腦中已經形成的運動表象進行回顧,重復、發展、創造自己的動作,使心理的良性活動起主導作用,從而較好地克服焦慮情緒的陰影。此過程貫穿學習始終。
2.多媒體的運用
通過影像觀看游泳的各種姿勢、姿態和活動特點,配合講解,使其提高對游泳活動的健身、自救和救人的認識,產生參與游泳的興趣,改善錯誤認知下的不良情緒狀態。
3.強化示范的力度和作用
讓初學者在水邊或水里觀察老師或同學的示范,使其無立即練習游泳的壓力,而是使他們見到同伴在水中暢游,無拘無束,既優美又愉悅的情景,產生躍躍欲試的學習愿望,轉換、降低恐懼的情緒。
4.大量進行水中游戲,降低學習節奏和難度
篇6
一、病句類型及分析
常見的病句類型分為:成份殘缺、用詞不當、搭配不當、自相矛盾、分類不妥、關聯詞用錯等。
對于病句的結構辨析,步驟有四:
1. 找出句子的主干。即先找出句子的主、謂、賓語,看是否有殘缺,是否搭配恰當。
2. 理出句子的枝葉。在句子中,定、狀、補語與主、謂、賓語相比較,就像樹的枝葉,如果句子的主干沒有差錯,就應檢查定、狀、補語是否能恰當地修飾中心語。
3. 體味句子的語意。在進行句子主干和枝葉檢查工作的同時,可以體味句子的意思和表達習慣,看語意是否有問題。語序是否合理,句式是否雜糅,前后是否矛盾等等。
4. 弄清句子的關系。檢查復句主要看復句的關系,看關聯詞語是否合理,辨別分析時,不但要看關聯詞語,還要看句子的內容。
二、病句的修改
修改病句,首先要明確句子的病因,才能對癥下藥。修改時既要改正句子的錯誤,又要充分體現句子的原意,而且還要盡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結構和詞語。修改時可采用增(成分殘缺的)、刪(多余的)、換(用詞不妥當)、簡(修改使其簡要)、調(不搭配、不照應的)等方法,根據不同的語病,采取恰當的方法。其具體方法大致可歸為以下幾種:
1.補充法
多用于成份殘缺的病句,如:這次期中考試,得了第一名。(這就要補主語,改為:這次期中考試,我得了第一名。)
2.替換法
將感到有問題的地方從句子里面取出來,用其他詞語進行替換,看是不是合適。
例如: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斷地改善。(主謂搭配不當,應將"改善"改為"提高");又如:要搞好食品安全監督,監督人員必須要有熟練的業務知識和敢于斗爭的精神。(應把“熟練”取出來,改為“豐富”,句子也就通順了)。
3.類比法
發現某些句子或句子里的一部分同語感相沖突,而又無法斷定有什么毛病時可以造出幾個結構相似的句子或短語進行類比,容易發現語病。
例如:同學們搞好校園清潔衛生是為了凈化學習環境為目的。(這里“為了凈化學習環境為目的”明顯不妥,我們可以造出一些結構類似的語句:“我們學習是為了考取理想的學校為目的”。從這個相似的語段中可以看出,“為”和“為目的”不能同時使用,應當要么就是“為了……”,要么就說成“以……為目的”。所以此句犯了兩種格式混用的毛?。S秩纾哼@本書的作者是我寫的。(就可以類似的造出相同結構的語段:“這支筆的所有人是我用的”,所以不難看出,這句話實際上是把關于同一意思的兩種說法“這本書的作者是我”和“這本書是我寫的”混在一起了)。
4.縮句法
就是運用對復雜單句成分分析的方法,保留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謂、賓),去掉句子的次要成分(定、狀、補等),來檢查句子的正確與否。
例如:白衣天使奮戰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他們動人的事跡和犧牲精神在廣大人民心中傳誦。(這個句子比較長,一時難以判斷是錯在哪里,我們如果采取縮句的方法就容易判斷了,我們可將它縮成“天使奮戰在一線,事跡和精神在傳誦?!蔽覀兒苋菀卓闯鲞@是“精神”的“傳誦”搭配不當的錯誤)。又如:解放前,爸爸和哥哥兩人掙來的錢還不夠養活一家人的生活。(我們可以縮成“錢不夠養活人的生活”。這就很容易看出錢“養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4.相關詞語的檢查法
此法主要用于檢查復句內部分句間的邏輯關系是否存在問題。
例如:不管是上大學深造,還是在工作崗位上自學,也有可能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這里錯用了關聯詞語“也”,造成分句之間的關系表達不清,應把“也”改為“都”)。又如:盡管你的贈禮多么微薄,但在農民心上卻像千斤重的砝碼。(這里的關聯詞“盡管”用錯了。“盡管”和“雖然”相當,表示轉折關系,它后面跟的詞語不能沒有選擇性,和它相應的指示代詞應是“那么”、“這么”等。據此,把“盡管”改成“不管”,刪去“但”,“卻”改為“都”就對了)。
5. 語感法
用自己的語感檢查語病的辦法,人們在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的實踐中,形成了對用詞規則、造句規則、調整語句可以增強表達效果的規則、標點使用規則等的感性認識。這就是語感。一個句子有毛病,會造成與我們的語感不一致,使我們的感情不順暢,如果拿病句同語感一對照,就能發現毛病在哪里。
篇7
關鍵詞:體育教學 體育比賽 教育
在中小學體育教育中舉行一些體育比賽,對青少年進行健康人格的培養,對于他們成才和成才后的操守有著積極意義。近些年在學校體育中忽視體育比賽的舉辦,通過體育比賽可以在培養學生健康體魄的同時,有效地塑造他們的健康人格。
在教育學者眼里“狹義的教育只關注如何傳播知識,廣義的教育才關注人的心靈。傳授知識的教育只是小教育,關愛生命的教育才是大教育”[1]。
一、通過體育比賽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和審美觀念
體育比賽以身體活動,對抗為主要形式,而身體活動并不僅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還伴隨著知識的信息、心理的活動、情感的體驗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時出現。因此,我們在體育比賽中,學生可以直接參與、身體力行這一實施強的特點,在艱苦的競爭環境下,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如籃球,足球等);營造緊張的氣氛,培養學生沉著冷靜、機智果斷、結構健全的個性心理;可以在緊張的氛圍下,使每個學生的內心得以釋放,讓學生通過充分展示自我來表達內在的情感,從而發展個性,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氣質,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質,不屈的個性;還可以通過體育比賽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保健素養,形成科學用腦、講究規律的現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過對復雜技術動作的渴求,使學生積極學習新的知識在學習中既了解內部結構又能感知外部形態,促進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協調發展。體育運動與思維訓練的巧妙結合,不僅有利于誘發和促進學生想象力和創造的靈感,而且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和思維品質的改善。
二、通過體育比賽培養學生正確的成功觀念
體育比賽中,學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緒、態度等特征暴露特別快。比如跳高比賽,面對一個新的高度,支撐跳躍面對一個新的難度動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顯露。但是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卻面面大觀。成功者的喜悅與得意溢于言表;失敗者的氣餒與沮喪、急躁與沖動、緊張的焦慮、膽怯與自卑等表現各不相同。作為教育者,應迅速抓住學生思想行為充分暴露的有利時機,在今后的教學中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成功與失敗、順利與挫折、長處與短處,激勵他們勇于戰勝困難,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礙,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意識、認識、情緒,行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促使學生經過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的不斷體驗,增強耐挫能力,保持穩定的情緒、樂觀的心境,這樣,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三、通過體育比賽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
體育比賽具有形態化的特征,學生以個體或群體的形式參與各種體育比賽。在比賽中通過互相接觸、切磋、合作、對抗等等,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集體之間,人際關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廣泛,形成了一個特定的課堂,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學生進入啟蒙社會的心理需要。作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這模擬社會環境,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正確地交友,正確地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增強其社會的適應能力,從而培養文明的行為規范和高尚的道德修養。個人作為集體中的一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榮譽感,能熱愛祖國、關心集體,和大家協同配合,增強凝聚力。在對學校、班級、老師、同學充分體現愛心的同時,也自然會得到社會給予的信任與友誼等相應的回報。美國NBA原公牛隊教練杰克遜就非常注重人的協作素質,他認為“三角進攻的最佳陣容是‘五人太極’……舍小求大。從而每名隊員的‘自我’,成為‘我們’的仆人。這種打法最吸引我的是,它授權給隊上每個人,而且是要求他們把個人需要置于團隊需要之后。”[2]而集體的精神、相互合作的習慣又基于每個人對其他人的信任。
四、體育比賽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
體育比賽的過程中是充滿著競爭的,這也是讓學生積極參與的主要因素,只有競爭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競爭的過程中體現自己的價值,在比賽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去戰勝對手,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通過比賽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也是很好的教育。
五、通過體育比賽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所謂終身體育意識,主要是指人們對終身從事體育活動的理性認識和實踐期望(即參與意識)。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主要依賴有關體育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對體育實踐的情感體驗。體育比賽激烈、刺激符合青少年心理特點,在學習中對體育比賽體現濃厚興趣,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六、體育比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能力
所謂終身體育能力,主要是指人們根據主客觀條件的變化,獨立從事科學的身體鍛煉和體育娛樂的能力,以及對體育活動的結果進行自我評價的能力。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有賴于體育與衛生保健知識、技術技能的學習與運用,也有賴于體育課程內容的進一步充實、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改進。通過比賽,使學生主動地去學習這些知識,全面科學地從事體育運動。
七、通過體育比賽可以帶動其他一部分學生對體育的態度
“興趣是一種心理傾向,可以分為直接、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指對某一過程或某一事物所產生的興趣;間接興趣是指對某一過程的結果所產生的興趣。終身體育對直接興趣的培養,有賴于對體育活動愉悅身心和取得成功與滿足的情感體驗,以及體育特長的形成;而間接興趣的培養,可以與體育意識的培養結合起來。”[3]在體育比賽中,學生的特長得以展現,受到其他同學的羨慕,而這種羨慕則成為其他學生學習的目標,從而情感上得到滿足。
綜上所述,在中小學體育的教學中重視比賽的作用,通過比賽讓學生身心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使新的課程改革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讓每個學生在新課程改革的作用下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壇子.中國的孩子需要什么[M].《中國教育報》,2002.7.
[2]杰克遜.公牛王朝[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52-53.
篇8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詞匯;學習興趣
小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培養他們對英語的興趣,所學的也都是一些簡單的詞匯和句子,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還小,剛剛接觸這一門新語言,勢必會對單詞的認識缺乏主動性,甚至容易搞混單詞的意思。單詞是學好英語的基礎,所以在詞匯教學中,老師可以結合趣味教學法,運用多種方式幫助小學生記憶。
一、實物教學法
許多簡單的英語詞匯教師可以通過實物、圖片來幫助學生形象直觀的認識這個單詞。認識水果、學習用品、顏色等單詞時,就可以運用實物教學法,事先準備水果,或制作水果卡片,或學生文具盒里的各種文具進行教學,聯系他們的日常生活,關注身邊經常出現的事物,可以幫助學生更牢固、更準確的記憶。比如在學習動物時,老師可以制作各種不同圖案的動物圖片,貼到黑板上,找學生上來玩“拍蒼蠅的游戲”。老師說一個動物的單詞看哪個學生反應快,能準確的拍出老師說的單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比賽,加深了印象,達到了在學習中玩,在玩中也學到了新知識的目的。小學生還處于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形象的為他們展示英語單詞,可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實物與動作的結合很大程度上能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又如:在教水果單詞時教師把準備好的各種水果裝在一個箱子中,讓學生觸摸后猜一猜都有哪些,等學生猜中后,拿出各種水果一個一個的讓學生開始詞匯沙龍,邊傳水果,邊念這個水果的英文單詞,通過這種傳遞實物游戲達到了認識單詞的目的。
二、英語童謠教學法
小學生在學習漢語之初就是從朗誦童謠開始起步的,在學習英語這一門新的語言時,教師也可以選用一些簡單的朗朗上口的英語童謠教給學生,讓學生在唱的過程中學會里面的單詞。在童謠中,單詞都是反復出現的,重復出現的單詞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比如:在學習了關于顏色的單詞后,教師可以把四季的顏色變化匯成一首簡單的童謠:春天小草綠油油,green,green,夏天夏天好熱呀,太陽把我曬紅了,red,red,秋天秋天真好看,黃色的麥穗滿地倒,yellow,yellow,冬天來了好冷啊,白色的雪花在打轉,white,white!富有四季鮮明色彩的兒歌幫助學生記住了幾種顏色的讀法,也不會搞混淆。在學生學的單詞量加大后,又可以編一些復雜的兒歌幫助他們記憶。“Spring,spring,spring.It’s warm,warm,warm.Summer,summer,summer.It’s hot,hot,hot.Autumn,autumn,
autumn.It’s cool,cool,cool.Winter,winter,winter.It’scold,cold,cold.Season,season,season.There are four seasons.”季節和天氣的單詞一起組合成了這首兒歌。在教動物時,有這樣一個順口溜可供參考:“小貓cat愛吃魚,猴子monkey愛吃桃,小鳥bird天上飛,小魚fish水里游,小狗dog地上跑,老虎tiger獸中王,熊貓panda很可愛,斑馬zebra真好看,大象elephant力氣大”等等。
三、運用多媒體輔導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已經廣泛深入到教學領域,在小學英語課堂上也可以運用這種輔助手段幫助學生記單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動畫片,或者給學生播放視頻,通過觀看這些影音圖像,學生可以把原本枯燥復雜,意思容易含混的詞語區別開,從而更牢固的記住單詞。教師可以制作圖片來展示正反義詞:fat/thin,heavy/light;dangerous/safe;happ/sad;long/short;big/small;true/false;good/bad;right/wrong的區別,通過鮮明的圖片,學生對這些單詞的認識更為直觀,印象更深。多媒體教學的好處還在于可以模擬場景,在課堂上原本是晴天,但是要講授有關下雨的知識,這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有雨聲的情景課件,讓學生融入到這種情景,再去積極的模仿老師課件里展示的人物對話,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不僅有多媒體輔助下制造的情景而且還有聲音和卡通人物,學生好奇心被緊緊的抓住,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專心跟著老師的畫面一起學習新知識。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熱情,達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在教學生認識各種動物的英文表達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導入電影the baby pig中的動物對話。學生看到熟悉的動畫片在課堂上播放,好奇心迅速的被調動了起來,想要知道各種動物的名字用英語如何表達,這時老師再開始教大家有關monkey,elephant,dog,cat等的新單詞??梢娫诮虒W中采用多媒體制作動畫、展示圖片,讓學生們在直觀的圖像中去學習新知識不僅能帶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這也體現了趣味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各個方面的廣泛運用。
小學英語的詞匯教學方法還有很多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以上只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幾種,小學英語教學主要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詞匯環節運用的這些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去記憶詞匯,學好詞匯,為學好小學英語打下基礎,從而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薔:《小學英語教學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魏婷.教育游戲激勵學習動機的因素分析與設計策略[J].現代教育技術,2009.
篇9
關鍵詞:英語口語教學;英語電影,英語電視劇 ;運用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提高,國際化成為各種職業的一種必然需要。英語,做為一種國際性語言,是將來社會的一種必備工具。因此,在各類高職院校中,英語的教學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環。
一、 英語口語教學的特殊性
在“聽,說,讀,寫,譯”這五要素中,位于第二位的“說”本來是語言做為工具的最基本的運用,可卻是許多非母語國家的英語學習者,最痛苦的一個環節。但是,不論我們如何精通其它幾要素,英語做為一門語言,交際性是它的本質功能。因此,口語教學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根據語言學的規律,口語語言是聲音和意義的結合體,語音和語義的結合是語言的本質特征。那么,我們可以說口語教學是要在掌握語言“音”與“義”基礎上掌握書面語。從讀法,到詞匯,再到句子,進行口語操練,以實現其交際性。但同時,語言的交際性要求的并不僅僅是讀法,詞匯,及句子。為了能夠達到恰當的交流,還要求符合其特定的社會背景。即使是在使用同一種語言做為母語的群體中,也會有根據所處環境不同,而使用不同語言,詞匯,句子的時候。在很多時候,語言的交際性是受階層,地區,年齡,及所使用場合的影響的。也就是說,語言交際是需要得體性的。這種多面性就給非母語者的英語學習形成了非常大的困難。相應的,也為英語口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符合這種交際性的實用需要,就會導致口語教學的失敗。因為,正如,當下一些學生對于在教室內的口語課的冷淡的解釋一樣“不地道!和外國人講話,根本用不上”。因此,口語教學中,就要求實用性,合作型,及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提供給學生一個自由的,輕松的,英語練習的環境,來鼓勵他們去積極主動地學習并運用語言。丹麥語言學家斯帕森說過:“教學外語的首要條件看來是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外語,使用外語,學外語象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潛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學生頭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這樣他們才能夠象一個熟練的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所以,我們除了需要在英語口語教學中使用情景短劇,模仿課文,游戲等方法之外,還需要一種更為直接,更能真實地提供以英語為母語者們的語言特點,又更為寬松的媒介來建設一個更為良好的口語課堂。
二、 與英文電影相比英文電視劇的特點。
“每個人說話是自由的……但說話時選擇什么材料,遵循什么原則是不自由的,必須服從社會的習慣……一個人從小學會一種語言,可以說是使用這種語言的權威,最有能耐的語言學家要研究這種語言,也得拜他為師?!奔热徽劦搅烁鼮橹苯樱瑢捤?,又真實反應母語者的語言特點的媒介,就不得不提到美國電視媒體節目。有許多人看重英文電影的影響力。因為這種媒介往往情節更為緊湊,有吸引力,運用得當,會對學生有非常大的幫助。但做為口語教學的組織者,我們也無法避免這種媒介的不良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本人就曾發現,許多學生會動不動就將“FUCK”“YO, MAN ”這種詞掛在嘴上,經過談話,知道這些都是他們從電影中學到的。因為本人的學生年齡在十五歲到十八歲之間,這種錯誤的知識攝入使他們對英語產生不正確的認識,也因此產生了許多負面的影響。而電視劇與美國電影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主題比較集中。校園劇就會圍繞校園生活的各種問題,各個方面發展故事。比如,ICARLY,新成長的煩惱,漢娜蒙塔娜,等等。家庭劇或職場劇就會有許多家庭生活,專業職場的場景,比如左右不逢緣,美女上錯身,實習醫生格蕾等。在不同的劇目中,會不斷反復出現同一場景,而在這種場景下所使用語言就能夠比較全面,集中地得以認識。其次,美國電視劇要比電影短,大概四十分鐘左右。如果是情景劇,那么有時只有二十到三十分鐘。這樣的話,對于教學組織者掌握內容,進行教學安排會比較有余。除此之外,電視劇中語言的清晰度,準確度往往要比電影要高一些。而且,因為固定角色的出演,不同口音也會反復的出現,對于學生掌握并了解標準美語及美語中的一些帶口音的地方語有極大的幫助。但教學組織者還是要慎重選擇劇目內容,避免一定年齡段的學生接觸到一些負面的知識,如性混亂,暴力等。
三、英文電視劇在口語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鑒于以上我們分析口語教學特殊的要求,與英文電視劇的特點與優勢,我們可以知道,恰當的運用,會讓這種非常普遍的電視媒介成為學習語言的最大助力。具體來說,方法可以有以下幾點
1. 題材的選擇。
“教學材料的選擇是影響到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首先,做為教學組織者要選擇內容恰當,與所制定的教學主題有關的劇目。其次,要選擇語音清晰,若有可能,多樣化的劇目。其中對白要有易有難,或從易到難。而一些校園劇相對比較容易,因為這部分校園劇的觀眾群就是有父母陪伴的美國青少年。這些劇目一般對白上都不會太快,也不會有太多學生不該接觸的不健康的內容。而且,也相對比較容易一些。其次,在題材的選定上,最好不要選定一些血腥,暴力,性,過于偏門,專業化的劇目。比如,有一些罪案劇,如嗜血判官這個劇就不要,還有絕望主婦,緋聞女孩,生活大爆炸,等等。這些劇目雖然在美國非常流行,但在課堂教學上卻并不能起到多少正面的作用。如電影選材一樣,電視劇選材要注重的也是題材輕松,內容簡單。
2. 教師的準備與學生的準備
不管是多么簡單的劇目,教師都必須知道自己的目的。然后,通過提前的觀看,學習,來設計相應的學習目標來促使學生達到吸收正確的知識。還要設計一些觀后活動,來促使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最重要的是,因為中美文化的不同,教師要注意從劇目中選出中國學生可能不能理解的一些名詞或現象。比如種族主義,,或學生社會分數等等。然后,留給學生,讓他們預先了解。
3. 觀后活動
一般來說,教師當在觀看之前給出一些問題,幫助學生在看的過程中能夠得出結論,方便觀后的討論。其次,教師可以圈定時間段,要求學生注意在此時間段內,主角們的對話,找出其中一些有用的句子。其實這種方法可以分開用,將一部劇目不連續地分割成不同的三個到四個片段,在第一次觀后,再反復觀看,讓學生來了解。教師也可以預先給學生這些片段的文本資料,然后再次觀看,要求同學們準備配音游戲,讓其它同學從中選出與原音語音語調最為相似的那一組?;蚴沁x取其中一些同學們認為有爭議的片段,要求他們去編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發展,讓大家表演出來。臺詞設計方面,可以運用劇中的,也可以請求字典和老師的幫助。教師的評價非常重要。不要批評,更不需要嘲笑。這種教學媒介的目的就是通過寬松的環境讓學生在完全英語的環境下“游泳”,而不是成為一種壓力。通過這樣的學習,使學生不再懼怕說英語,還能越來越感興趣。
總而言之,由于語言的交際性,及其在交際過程中的得體性的需要,也由于口語越來越被重視的原因,電影電視劇會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從而更多地被引進課堂,會在教學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而正面的作用。通過合適的材料,正確的引導,學生不僅能更為真實地面對這門語言,還能了解與自己國家完全不同的文化。
參考文獻:
[1] 葉蜚聲,徐通鏘《 語言學綱要》
[2] 桂詩春《談當前的外語教學》
篇10
關鍵詞: 網絡資源;語音教學;語音語料庫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06-0060-04
法語作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以其規范和優美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目前,國內高校英語專業學生選修法語作為第二外語的人數日益增多。但是,由于二外課時有限而教學內容較多,不少法語教師和學生對語音部分的教學并不重視。殊不知,作為語言教學的第一個環節,語音教學勢必影響著語言學習接下來的每一個環節。
本文的研究即圍繞大數據時代的語音教學展開,旨在探討如何有效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轉變傳統的語音教學模式,切實提高二外法語語音教學的效率。
一、 二外法語語音教學的重要性
語音教學是二外法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并貫穿于整個二外法語教學過程的始終。
首先,語音教學是外語教學各個環節的第一環節和基礎環節,該環節掌握的情況決定著其他教學環節的成效。
其次,外語教學中離不開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的訓練,而語音的學習與這些技能的訓練是相輔相成的。特別是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代社會,“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1]而該能力的訓練是以語音學習為基礎的,如音素的發音、重讀、節奏和語調等語音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必然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際能力。
最后,法語語音有著鮮明的特點,那就是讀音規則,即音素與字母或字母組合之間存在著既定的對應關系。因此,讀音規則掌握好了,單詞的拼寫和記憶自然事半功倍。
二、 二外法語語音教學的難點
目前國內各高校二外法語教學的對象主要是英語專業的學生,他們選修法語作為自己的第二外語。因此,法語教學,尤其是語音教學這一環節所面臨的困難不僅源于法語語音自身的特殊性,更源于學生的特殊性。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知識基礎、學習態度等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
1.學生的特殊性
英語專業的學生學習英語長達十多年,英語的發音習慣、語音語調等在學生的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因此,英語作為學生的第一外語勢必會對第二外語法語的學習形成負遷移影響。
“遷移”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指“在學習新知識時,學習者將以前所掌握的知識、技能、經驗等影響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和掌握的一種過程”。[2]所謂負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干擾或抑制作用,通常是在兩種學習又相似又不相似的情境下產生的。
英語和法語同屬印歐語系,前者屬于日耳曼語族,后者屬于羅曼語族。這兩種語言可謂既相似又不相似。它們均使用26個拉丁字母,書寫形式幾近相同,但在發音上卻有很大的區別。“英語音素多達48個,各音素間差別較小,口形變化不大,聽起來感覺柔和含混;而法語音素相對較少,有35個,各音素間差別較大,而且法語元音發音時口腔肌肉較緊張,聽起來感覺清晰有力”。[3]這就令英語先入為主的學生更易產生混淆。例如,英語的雙元音在法語中并不存在,英語的重讀會出現在不同音節上,而法語的重讀則比較固定且重讀與非重讀的區別不大,還有清濁輔音、長音等都會給學生的法語學習帶來一定的干擾。
此外,學生主觀方面存在的一些因素,如時間分配、興趣缺乏、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擔心英語的發音受到影響這樣的心理暗示等,都會影響法語語音教學的效果,也都加劇了二外法語語音教學的困難。
2.法語語音的特殊性
與此同時,法語語音自身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如讀音規則、連音、聯誦、省音等,也都增加了二外法語語音教學的難度。法語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精確、最嚴謹的語言,但其繁瑣的諸多規則往往令初學者心生敬畏。在語音教學的初始階段,最令學生望而生畏的往往就是復雜的讀音規則。即在法語的26個字母和一些字母組合與35個音素之間存在著固定的對應關系。這些復雜的對應關系是需要初學者熟練掌握的。學生們早已因為法語與英語發音習慣的差異困擾不堪,再面對如此繁瑣的讀音規則,不免會感到枯燥乏味、困惑不已,甚至有些人還會自動放棄這一部分的學習。結合多年的二外教學實踐,我們不難發現讀音規則是二外法語語音教學的難點之一。
三、大數據時代二外法語語音教學的轉型
通過前面兩個部分的論述,二外法語語音教學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其面臨的難點也呈現出來。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網絡資源極大豐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日益更新,二外法語語音教學如何把握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提高教學的趣味和效率,改變傳統的語音教學模式,這是我們應當思考的問題。
本研究以商務印書館的《簡明法語教程》語音部分的教學設計為例,分別從音素教學、語調培養、讀音規則等方面出發,提出語音教學與網絡資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嘗試建立語音語料庫,探討大數據時代如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從而實現二外法語語音教學的轉型與突破。
1.音素教學:示范講解與音視頻資料相結合
正確掌握35個法語音素的發音是學習法語語音、語調的基礎條件。在傳統的語音教學課堂上,教師主要是通過講解發音方法、示范發音、播放磁帶、糾正發音等方法來進行音素教學的。這種傳統的語音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語音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筆者對適用于法語音素教學的網絡資源進行了梳理和歸納,主要包括:
(1)音頻資料:標準規范的法語音素發音
法語音素與英語音素在發音習慣上既相似又有區別,極易混淆。例如,與英語語音現象不同的是法語中沒有雙元音。法語元音發音時發音器官的位置相對固定,不像英語某些元音發音時器官位置變動而產生雙元音。因此,學生特別容易將法語音素[e][o]和英語的雙元音[ei][ou]相混淆。
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利用音頻播放軟件將這幾個對應的法語元音和英語元音的音頻編輯在一起,引導學生反復辯聽,仔細體會其中的區別。
(2)視頻資料:語音小課堂
近幾年來,一些較為完善的法語學習網站:如法語法國()、滬江法語(http://)等均開設了名師課堂、法語入門、法語語音等版塊,教師可以結合教學所需選取適宜的資料,既可彌補教師講解的不足,亦可指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學習資源。
例如,法語[?][?][?][]這四個元音發音非常相似,容易產生混淆,是法語語音教學的難點之一。教師在課堂辨析的時候,可以選擇法語法國網站推出的北外法語語音糾音課主講教師傅紹梅的網絡課程中關于這個知識點的講解,既權威又生動。
此外,法語音素中還有一些現象對于中國學習者而言尤其困難。例如,法語的清輔音[p][t][k]存在送氣與不送氣的情況。如何區分不送氣的清輔音[p][t][k]與濁輔音[b][d][g],是中國學生學習法語的難點之一。許多學生,甚至一些法語教師,都很難真正地從發音上將它們區分開來。此時,建議教師選取法國教師示范發音的音視頻資料,借助于地道的法國教學資源,給學生留下更直觀的印象。
由此可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法語語音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源,若能有效運用于教學之中,既可以一改傳統語音教學枯燥乏味的現狀,又可以突破教師自身的局限性,避免學生在某些音素發音上受到任課教師發音習慣的影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網絡資源過于繁雜良莠不齊,教師應當選擇最權威的音視頻資源運用于教學。
2.語調培養:經典影視片段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
法語之所以優美,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語音語調。首先,法語音素中元音與輔音的比例趨于平衡。其次,法語的語調總體而言比較平和,如重音總是落在節奏組或句子的最后一個音節上。第三,法語的句子根據不同句型有習慣性的升調或降調,這就使得語言更顯抑揚頓挫。但是,學生深受英語語音語調的影響,習慣了高低起伏比較明顯的英語語調,那么如何引導初學者掌握法語的語調,在練習法語發音的過程中盡可能地擺脫英語發音習慣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隨時可以下載的各種音視頻資源為現代語音教學,特別是語調培養提供了最好的教學資源。教師選擇合適的影視片段、經典歌曲、演講錄音、電視新聞等富有生活氣息的資源,以真實地道的法語會話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指導學生練習語音、模仿發音、學習語調、增強語感。
例如,在講授法語不同句型的語調時,《簡明法語教程》分陳述句、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三個基本句型來舉例介紹:①陳述句語調逐次下降;②帶est-ce que的疑問句,語調的最高點在que上,或語調逐次上升;③帶疑問詞的問句,語調最高點在疑問詞上。
這樣的講解和孤立的語句示范缺乏語境,不利于學生的理解記憶。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經典影視作品的小片段,如人物對話等,引導學生模仿演員的語調,分角色做配音練習,將枯燥乏味的語音知識語境化、形象化、趣味化。
例如,筆者選擇音樂劇《小王子》中的片段,對話內容如下:
- J'ai trouvé un ami. Il vient d'une autre planète.
- Quel?ge a-t-il ? Combien de frères a-t-il ? Où habite-t-il ?
- Une planète petite, avec deux volcans en activité.
這段對話語句短小,內容淺顯,句型正巧囊括了陳述句和特殊疑問句,語調對比明顯。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自然會對法語不同句型的語調特征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一些簡單的法語兒歌也是適宜語調學習的教學資源。
3.讀音規則:信息推送和平臺
上文已經講過,法語的讀音規則是語音教學部分的難點和重點。這就對入門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練習音素發音的同時,還要記住與這些音素相對應的字母和字母組合;反之,每個字母和常見的字母組合對應于哪些音素也是需要記住的。對于習慣了看見生詞直接查字典、看音標的英語專業學生而言,這無疑增加了他們的學習壓力。殊不知,讀音規則掌握好了,后序階段的學習將事半功倍。
那么教師應當如何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困擾,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嘗試在每一課的音素知識講解完成之后,指導學生自己整理所學讀音規則,總結相關例詞,并制作成短小的信息推送至微信群,待教師整合后在教學平臺,供大家反復練習和復習記憶。
在制作信息的時候除了以各個音素、字母和字母組合為出發點進行整理歸納之外,還可將相似的音素進行對比。例如,為強化[o][?]這兩個元音音素的理解和運用,分別從音素的讀音規則和字母(含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則出發整理相關知識點(如圖1和圖2所示)。短小信息的推送和有助于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分解成一個個小的知識點進行溫故和思索。而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讀音規則的小結中,則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理解記憶。
4.建立語音語料庫,促進語音教學系統化、個性化、趣味化
語音語料庫是“經過計算機處理的,按照語音習得規律采集而成的語音電子文本數據庫。它是集大量的語音文件為語料的生語料庫。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及時性和靈活性為語音語料庫的建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4]
結合《簡明法語教程》語音部分的課程內容,筆者為北京郵電大學二外法語學生創建了法語語音語料庫,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35個音素的正確發音、發音要領和模仿練習;②各個音素對應的讀音規則、例詞和拼讀練習;③不同句型語調的規律和練習;④法語中的重音、連音、聯誦、節奏組劃分等語音知識的小結、示范和練習;⑤基于網絡資源的語音訓練材料,該項內容較為寬泛,涉及政治、文化、經濟、體育、娛樂等諸多方面,題材豐富,囊括新聞、歌曲、文學名著、影視作品等多種形式,具有趣味性、時效性、靈活性等特征。
另外,考慮到二外法語課程講授的對象主要是英語專業的學生,對英語語音的掌握相對比較好,還增設了英法語音語調對比,以期盡可能地發揮英語語音對法語語音的正遷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法語語音的效率。
法語語音語料庫的建立有助于擯棄傳統語音教材中陳舊老套的語音講解和練習,將大量真實的語音資料和精選的網絡資源提供給學生,不僅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個人興趣和需求進行更具針對性的訓練,從而實現了語音教學的個性化,更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刺激學生自覺地進行語音學習和訓練,將被動的課堂聽講轉變為主動的課后學習,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此外,法語語音語料庫的建立使學生的語音訓練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將課堂無限延伸至課下,彌補了二外法語課程設置中語音教學環節課時不足的缺陷。
四、結束語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語音教學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和挑戰。語音教學資源的豐富大大彌補了傳統語音教學的枯燥和傳統語音教材老套過時的缺陷。
二外法語語音教學更應當充分利用科技進步的成果,實現教學模式的轉變,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果。特別是語音語料庫的建立,將融系統性、全面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法語語音材料提供給學生,有助于營造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更真實地感受到法語的語言魅力和文化魅力,從而提升自己的語言修養和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4.
[2]楊連瑞,張德祿.二語習得研究與中國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