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范文
時間:2024-03-20 17:54: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管理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新生兒;葡萄糖酸鈣;護理干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ravenous application of calcium to reduce the impact on neonatal care and the measures taken to seek effective care methods.Methods 110 newborns were pided into low-calcium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5 cases, two groups were in active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to impose primary car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on this basis, impose further nursing intervention. Observ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effect and blood vessels.Results The two clinical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local leakage of the incidence of injur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newborns ; calcium gluconate; nursing intervention
新生兒低鈣血癥(neonatal hypocalcemia)是新生兒驚厥的常見原因之一,主要與暫時的生理性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有關。血清總鈣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08年2月-2009年10月110例住院新生兒,進行隨機分組研究。干預組55例,男25例,女30例;對照組55例,男28例,女27例,兩組均為生后72h內新生兒,血清總鈣均0.05)。
1.2 方法 兩組均根據患兒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血管建議另建靜脈通路:比如選擇頭部的正中靜脈和顳側淺靜脈,血管直徑較大,比較直,易于固定,患兒可以四肢靈活的運動,且能夠長時間給藥,盡量避免使用穿刺過的血管重復穿刺造成血管壁的損傷,液體易從未來得及修復的穿刺針眼處滲出。兩組均采用微量泵勻速泵入,干預組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采取護理干預的方法。
1.2.1 使用監護儀,隨時觀察患兒心率和心律,確保注射安全 注射前觀察患兒心率>100次/min以上方能推注,鈣劑稀釋一倍以上,推注過程中注意患兒保暖,嚴密觀察患兒的感覺和反應,隨時根據患兒情況調整推注速度,當患兒反應差或心率
1.2.2 單人全程守護操作,確保穿刺部位觀察到位 每次靜脈使用鈣劑時應單獨選擇彈性好、部位可靠、較粗大的靜脈穿刺,應避開關節處,穿刺點周圍近3日未穿刺過,不可與其他液體輸液時共用一條靜脈。推注前均用25%~50%的硫酸鎂、山莨菪堿(654-2)濕敷,或用丹參注射液外敷。推注后如有外滲給予1%普魯卡因2ml+生理鹽水2~5ml或1%普魯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鹽水2~5ml局部封閉,及25%~50%的硫酸鎂、山莨菪堿(654-2)濕敷,或用丹參注射液外敷,或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敷。如無外滲均給予25%~50%的硫酸鎂、山莨菪堿(654-2)濕敷,或用丹參注射液外敷。
1.2.3 應用葡萄糖酸鈣 用10%葡萄糖酸鈣每次2ml/kg,以5%葡萄糖液稀釋四倍1h勻速泵入,以免注入過快引起循環衰竭和嘔吐等毒性反應,必要時可間隔6~8h再給藥1次[2]。
1.2.4 鼓勵母乳喂養 無法母乳喂養的情況下,應給予母乳化配方奶喂養。不提倡牛乳喂養,因牛乳中磷的含量高(900~1000mg/L,人乳150mg/L),鈣磷比例不適宜(牛乳1.35:1,人乳2.25:1),故不利于鈣的吸收[1]。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發生局部滲漏性損傷的比較 對照組明顯高于干預組,P
2.2 治愈率 干預組治愈率92.7%,對照組治愈率67.3%(見表2),兩組療效差異有顯著性(χ2=11.136,P
3 討論
新生兒生后由于甲狀旁腺功能不足、降鈣素水平較高、維生素D儲備不足等原因,常見低鈣血癥。當有早產或圍產期異常及窒息等存在時,可使血鈣更為降低易產生低鈣抽搐,此時治療普遍采用10%葡萄糖酸鈣經稀釋后靜脈點滴,如使用鈣劑不慎引起外滲時,可對組織產生刺激作用,引起局部組織紅、腫、痛,甚至壞死現象。
新生兒頭皮靜脈和四肢靜脈表淺、細小,管壁薄,易致液體滲漏。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皮膚敏感度低,對表皮痛感無明顯反應,對外滲的不適反應不能及時感覺,易被醫護人員所忽視[3]。
藥物因素:鈣在體內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臨床上鈣劑有止血、脫敏、鎮靜、抗驚厥、平衡電解質、中和胃酸等作用[4],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應用鈣劑的問題(通常是葡萄糖酸鈣)。鈣劑是一種高滲溶液,對局部血管有刺激,如果滲出到血管外,對局部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專人守護是防止葡萄糖酸鈣外滲的前提。葡萄糖酸鈣在兒科治療中為常用藥物,一旦外滲,含陽離子的高張液破壞了細胞內外滲透壓的平衡。細胞傳遞機制受損,使細胞內溶酶體破裂釋放出大量水解酶引起自溶改變,若處理不當,極易引起局部壞死[5]。因此,凡是靜脈點滴葡萄糖酸鈣均應專人守護,密切觀察點滴全過程,防止不良反應。切不可交給家長觀察,以免造成鈣外滲局部壞死的惡果。
(1)用0.25%~0.5%普魯卡因封閉療法,以緩解腫脹部位的發炎損傷癥狀,并糾正其血管舒縮功能障礙[6],這是防止葡萄糖酸鈣外滲部位壞死最關鍵的一步。(2)局部濕敷香丹(復方丹參)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由丹參和降香組成,為中醫活血化瘀要藥,能減輕局部淤血,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還有強心、耐缺氧、鎮靜、抗炎、抑菌等作用[6]。因此,局部濕敷香丹注射液是防止葡萄糖酸鈣外滲部位壞死的重要環節。(3)鎂離子可直接舒張周圍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經節沖動傳遞障礙,從而使血管擴張。用50%溶液熱敷患處,有消炎去腫的功效[6]。
參考文獻
1 沈曉明,王衛平.兒科學(新生兒低鈣血癥).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38-139.
2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低鈣血癥).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820-821.
3 譚啟明,竇明玲.新生兒靜脈輸液外滲引起水泡原因分析與預防.護士進修雜志,2001,16(8):637-638.
4 馬賢才,田執梁,王瑋.鈣劑合理應用的原則和方法.兒科藥學雜志,2001,7(1):2-3.
篇2
一、資產評估學科歸屬爭議
通過多年的實踐總結及理論積累可以看出,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進步與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目前理論界對其學科歸屬還存在著分歧和爭議,有待于進一步的厘清。在學科歸屬流派上,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歸納綜述:
(一)管理學說
一些學者認為資產評估是會計學、審計學和財務管理學的延伸,應歸屬管理學。唐振達(2009)認為,資產評估學作為一門新興邊緣學科,應當與會計同屬管理學,并主要從資產評估與會計的研究依據、計價基礎、研究理論與準則體系均相互借鑒與利用,以及兩者的研究對象、職業監管部門等方面的相似性上進行了論證。李光洲(2007)認為,資產評估作為應用性學科,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基于資產評估的跨學科特性,將資產評估歸屬于管理學學科更為合適。教育部2005年在少數財經院校恢復資產評估專業設置,并將該專業歸屬于工商管理學科。一些高校不僅進行了本科層次的專業建設和招生,還將其教學延伸到了研究生層次。這些院校主要包括南京財經大學、山東經濟學院、廣西財經學院、浙江財經學院、山東工商學院、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上海師范大學、上海立信會計學院、武漢經濟學院等。
(二)經濟學說
由于我國的資產評估是為適應國有資產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一些專家及學者認為資產評估應隸屬于財政學,持此觀點的學者主要以廈門大學評估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為代表。陳鵬(1998)指出對評估值概念理解不夠導致對資產評估方法的誤用,使評估結果產生差異。而這種癥結只有從經濟學的角度加以分析才能獲得答案。指出市場經濟的導人是資產評估產生的原因,資產評估是經濟學價值理論的運用資產評估的主要方法根植于經濟學的價值理論。市場法和收益法是評估一個持續經營企業整體價值的有效方法,也是現代西方經濟學中供求平衡價值理論的體現(高波,2001)。羅建強(2002)認為,股份制改組上市時的資產評估其最終的目標是確定凈資產的價值和股票的發行價格也就是產權交易的價格,但其最終目的是實現了產權經濟學的交易費用的節約,從而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河北省的幾名學者也認為資產評估理論研究依附于經濟學基本理論,它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王建中、王淑珍等,2002)。鑒于資產評估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重要環節之一的原因,一些院校將原有的國有資產管理專業發展為資產評估專業方向或專門建設了資產評估方面的專業方向,以及2005年以后教育部批準設置的資產評估專業也隸屬于財政學院(系),如廈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內蒙古財經學院、首都經濟貿易學院等。
(三)綜合學說
一些學者認為資產評估在對象及實施過程中滲透著工學的知識,因此,資產評估應該是多學科融合的綜合學科。王開田等(2007)認為,資產評估是一個以會計學為基礎,經管交融、文理工滲透的復合型、集成型新興學科,是一個在高度分化基礎上又高度綜合、需要廣泛學科基礎理論、專業技能學習和扎實應用實踐能力培養的專業。張艷(2009)認為,資產評估是一個源于會計學、集經濟管理學與工程機械學為一體的新興交叉學科,是一個新興智力密集型中介服務行業,它同時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特點。綜合智力密集型特點決定了資產評估課程設置要體現以會計學課程學習為基礎,經濟與管理類課程交融學習,文理工相互滲透三個方面的要求;較強的實踐操作性特點要求專業教學中必須加強實踐實驗教學內容。它的主干課程,應該包括資產評估學、建筑與工程識圖、機電設備評估、企業價值評估等。資產評估是一個典型的跨學科專業,它不僅涉及到經濟學、管理學也包含相關法學與工學的知識,但由于資產評估專業或專業方向多數是由財經類院?;蛳嚓P院系進行建設的,這些院校或相關院系都缺少工科方面的專業或專業背景,所以此類觀點并未在高校學科設置上體現出來。
綜上所述可見,資產評估學科歸屬之爭的焦點主要表現在經濟學與管理學上,因此,有必要對經濟學與管理學進行解讀。
二、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區別
1776年3月亞當?斯密出版的《國富論》是近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而經濟學自身體系的形成以一百二十多年后馬歇爾出版的《經濟學原理》為標志(劉源張,2006)。經濟學是對一個經濟部門或經濟領域或經濟問題進行集中研究的學科,通俗地講是研究人和社會如何進行選擇和使用具有多種用途的稀缺資源,以便生產各種產品,并在現在或將來把商品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和集團的科學。經濟學認為資源是有限的,人們應在各種選擇中使目標達到最大績效。管理學逐步發展成一門獨立學科,是以1926年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發表為標志。它是對組織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以達成組織既定目標和責任的動態創造性活動。因此,管理的核心在于對現在所擁有的現實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有效整合。作為兩個不同的系統,經濟學與管理學的主要區別在于以下幾方面:
(一)研究目的不同
經濟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以回答“是什么”作為學科使命,側重于幫助人們解釋世界,它強調均衡、趨勢與發展,注重對有限資源的配置行為提供邏輯思考。相對而言,管理學是一門應用科學,以解決“怎么辦”為自己的學科使命,側重于“如何改造世界”,強調過程,具有明確的方向性與目的性,注重為組織經營過程的各個環節提供有效手段和方法。
(二)對“人”的認識不同
經濟學家在進行經濟分析時,把人看作成是理性的人,也就是說,他可以理性地區別兩個或若干個經濟決策哪個對自己的經濟利益有更大的好處。管理學中經過理論界多次的討論與改善,由起初泰勒的“經濟人”到霍桑的“社會人”再到馬斯洛的具有層次需要的“人”,都是基于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展開的。管理學細化了人的各種需要,考慮人除經濟方面之外的其它因素,比如人的地位高低、領導與被領導關系等。
(三)操作思想不同
經濟學在分析某一問題時,首先要對所要研究的經濟變量進行定義,提出一些假設條件;然后根據這些定義與假設提出一種假說,運用這種假說對未來進行預測;最后,用事實來驗證這預測是否正確。如果預測是正確的,這一假說就是正確的理論;如果預測是不正確的,這一假說就是錯誤的,要被放棄,或進行修改進入下一輪的假設研究。管理學是通過實踐活動,從中發現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從而
在管理的計劃、組織、控制、領導、激勵、協調等職能上進行改進和優化以期更好地達到組織目標。前者是從邏輯或理論上預期的模式到觀察檢驗預期的模式是否確實存在,是公理化的演繹體系,經濟學研究大都在已有的數據基礎上建立假設,以假設開題。后者是以歸納法為主,從個別出發以達到一般性,是經驗的總結和運用,其理論為了解釋具體的管理活動。
(四)研究方法和手段不同
經濟學一直以來發揮著其基礎學科的作用,供求問題是研究的根本,它用詳細的模型理論分析提供方會以何種價格出售,該價格需求方在哪個階段是可以接受的。在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經濟學可以運用經濟模型等工具從靜態、比較靜態以及動態層面進行分析;也可以運用實證的方法或規范的方法進行分析。在分析過程中可用文字說明(敘述法),也可用數學方程式表達(代數法),還可用幾何圖形式表達(幾何法、畫圖法)。管理學在數學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等方面更加注重實際應用。
三、資產評估學科歸屬界定
任何一個被認為是科學的學科,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有它自身獨特的研究對象、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這是一個學科體系區別于其它學科之所在,也是我們分析學科歸屬的出發點。我們認為,資產評估作為一項產生于經濟需求,服務于經濟發展的經濟行為,總的來說是偏重于經濟學的,屬于管理經濟學的范疇。
(一)研究目的
資產評估最終目的是在分析資產評估環境與評估對象特征的基礎上,對特定時點及約束條件下的資產價值進行評估,為決策方提供一定的價格尺度或合理資產價值咨詢意見。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委托人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現象,由于種種原因而無法直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只能轉而追求交易成本的最小化。提供相關專業信息的資產評估師,可以為相關各方提供實現目標的價值信息。資產評估服從了微觀經濟學所研究的市場經濟中單個經濟單位即生產者(廠商)、消費者(居民)的經濟行為,為行為各方提供資產價值咨詢服務并不過多地考慮管理,以價值規律為基礎,注重均衡,主要回答資產價值“是什么”的問題。
(二)對人的理解
資產評估的行為過程中評估方僅作為經濟關系中的第三方,單單是把人看作成為一個理性的人,注重資產質量,在效益大與小中當然選擇有價值的。服從經濟學上節約成本思想,最大經濟利益原則。評估學中不存在管理學認知的地位高低不同的人,不涉及公司經濟實體內部組織機構及人員配置問題,而是更多地考慮擁有平等地位買賣方的售買心理。
(三)評估方法
資產評估的三項基本評估方法有著各自的理論依據,而這些依據均源自于經濟學的價值理論。如勞動價值論是成本法評估的理論源泉,是對評估對象特定時點價值的重置模擬,用現行資本價格重新購置資產并使之處于在用狀態所耗費的成本,它探究的是評估對象的內在價值,而這樣的重置基礎又是以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價值決定的。再如邊際效用價值論在評估方法中的應用就是收益法,邊際效用價值論強調主觀感受(邊際效用)在商品(或資產)價值決定中的作用,強調單位成本的付出與收益的比較。而收益法則是通過被評估資產未來預期收益并將其折算成現值,借以確定資產價值的一種方法,資產的預期效用越大,獲得能力越強,它的價值也就越高。經濟學中所討論的在兩種或多種選擇下進行邊際分析方法、供求論在資產評估中也到處可見。
(四)對象特點
資產評估的對象是客戶委托評估的資產主體擁有或控制的物質實體上的經濟權益價值。一般而言,被特定權利主體擁有或控制并能為其帶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如機器設備、土地、房屋等)都是資產評估的對象,漸漸地企業的組織結構、整體價值也被列入評估的范圍。因此,評估就要把對象放在經濟的大環境下運用各種相關的經濟分析理論對評估對象進行多方面的考查。它與審計鑒定反映表內價值有一定的區別,以無形資產為例,專業評估師在確定評估對象時,不僅考慮賬面價值所體現的取得或研發成本,還注重無形資產的機會成本、轉讓內容、市場供需狀況及國內外該種資產的發展趨勢換代情況,在考慮無形資產能夠帶來的超額收益和壟斷利潤情況下,對不同的市場情況,通過利潤的測算來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
(五)理論基礎
資產評估涉及經濟學、管理學、工學等多項知識理論,但究其根本應從經濟學中尋找。研究對象的多樣性無法全部歸納在一個模型中,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都是以經濟學的相關理論為基石。如房地產評估是建立在建筑學、機械學、商品學、工程學等基礎之上,它自身及價格構成均比較復雜,且各項房地產的性能、結構、磨損程度、通用性能差別也非常大。但各具體的房地產項目在評估過程中都是依賴地租理論、房地產市場供求理論、購買者行為理論、效用價值論、生產費用價值理論、替代原理以及收益遞增遞減原理、生產要素組合的均衡原理、收益與分配原理和投資原理等。在估價過程中,還廣泛涉及到規劃、建筑、結構、概預算、法律、金融及經濟等有關理論和知識。經濟學的這些原理,以及對經濟運行和發展一般規律的認識,都為資產評估行為提供基礎理論。
篇3
關鍵詞: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融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8-0116-02
1 研究的意義
管理學作為工業革命的產物,在知識經濟時代獲得了與時俱進的長足發展,工業革命催生了經濟學和管理學。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今天,信息革命則促進了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現代化,并使金融學從經濟學中獨立出來,使之與經濟學、管理學相并列,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研究三者之間的融合,對于探索我國管理學專業的培養模式有重要意義。
2 經濟學、金融學與管理學的交叉和融合
2.1 經濟學、管理學和金融學融合的脈絡
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思想源遠流長,經濟、管理思想最早產生于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剩余產品后,如何分配剩余產品以及如何對氏族部落控制,這涉及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思想,金融學思想最早產生于金屬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來交換商品,取代了以前的物物交換后,對貨幣的本質認識、職能作用以及貨幣價值的認識都體現了金融學理論的最初思想,以下是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思想理論融合的主要脈絡:
第一階段稱為孕育階段,時間是原始社會末期至18世紀工業革命。經濟學方面,即政治經濟學形成階段,政治經濟學誕生之前主要是跟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等學科相結合,亞里士多德的《政治論》和《倫理學》多次提到高利貸和貨幣的問題,并對貨幣流通,價值形式和信用的基本理論進行深入的分析,這涉及原始的金融學理論。管理學理論進入早期管理實踐與管理思想階段,人類為了謀求生存和發展自覺地進行著管理活動和管理實踐,其范圍是極其廣泛的,但是人們僅憑經驗去管理,尚未對經驗進行科學的抽象和概括,沒有形成科學的管理理論。
第二階段稱為形成和發展階段,時間是18世紀工業革命至二戰。經濟學方面,重商主義和古典經濟學的興起,后來出現邊際三杰和馬歇爾的微觀經濟學統一。此時,管理學思想理論進入萌芽階段和形成階段,管理理論方面已經進入古典管理理論階段,側重于管理職能、組織方式等方面企業效率問題的研究,對人的心理因素考慮很少或根本不去考慮,代表人物是科學管理之父泰羅、管理理論之父法約爾以及組織理論之父馬克斯•韋伯。同時,亞當•斯密《國富論》中的勞動分工論,融合了經濟學和管理學思想。金融學理論研究的主要問題是貨幣和資本市場,研究的方法是均衡分析法,代表理論是甘末爾的交易方程式、費雪交易方程式和馬歇爾的現金余額方程式等。
第三階段稱為交叉融合階段,時間是二戰后至今。經濟學方面主要是宏觀經濟學,代表人物是凱恩斯,提出“有效需求”的概念,強調國家干預經濟。金融學方面,由于出現滯漲,貨幣主義興起,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說,以及金融全球化、國際游資和資本市場穩定性分析、金融風險理論和金融安全的分析等。管理學方面,現代管理理論階段主要指行為科學學派及管理理論叢林階段,行為科學學派主要研究個體行為、團體行為與組織行為,重視研究人的心理、行為等對組織目標的影響作用,行為科學的主要成果有梅奧的人際關系理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等。當代管理理論主要以戰略管理為主,在動蕩和急劇變化環境下研究企業組織效率與環境關系,重點研究企業如何適應充滿危機和動蕩不斷變化的環境,代表理論是邁克爾波特的產業集群競爭理論、拉普哈拉得的核心競爭力理論和錢皮的流程再造理論等。更加突出的特色是三者的融合特別緊密,比如計量經濟模型分析方法應用到貨幣金融、多因素引入分析豐富貨幣需求理論和貨幣供給理論、儲蓄和投資理論走向成熟、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理論成為最主要的研究內容。
2.2 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思想融合的路徑選擇模式
2.3 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理論思想融合的特征
(1)在研究對象方面相融合的特征。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配置效率的問題,而管理學則研究人的工作和組織運作的效率問題,金融學研究的是資金的運作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問題,所以,從這個方面,經濟學研究的范圍包括了管理學和金融學,是從經濟學分離出來的,管理學和金融學是經濟學的兩個子集,而且從時間上經濟學理論體系也更早出現。
(2)從融合的模式來看,經濟學和金融學至始至終都是相互融合的,但其融合的路徑不同,金融學是在經濟學的胚胎中孕育產生的,也就是經濟學中一個領域的分離,經濟學在工業革命的實踐中,形成了微觀經濟學,側重對商品、價格等生產要素的分析,而金融學側重對貨幣需求和供應等要素的分析,形成宏觀金融學的理論,但是二戰后,經濟學側重市場運行的效率和公平方面的分析,形成宏觀經濟學理論,而金融學側重企業內部的資金融通、金融市場等研究,形成微觀金融學理論,也正是經濟學和金融學融合的路徑不同,更加豐富了經濟學和金融學理論及研究的范圍;管理學理論的形成比較獨立,直到19世紀初期開始,與經濟學、金融學的融合更加密切,經歷了古典管理理論至現代管理理論的轉變,在研究的領域中,側重外部市場的變化和反應,側重效率分析,也與宏觀經濟學、微觀金融學研究的目的是相同的,也為其相互融合提供了基礎,特別是在信息工具應用廣泛的情況下,經濟學、金融學和管理學融合更加緊密。
(3)從融合的內容來看,融合的領域交叉性強,研究的范圍從企業單位到整個國家以及國際領域,同時研究的方法也不同,經濟學和金融學側重均衡分析,而管理學側重實驗分析。經濟學、金融學和管理學融合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經濟學、金融學和管理學各學科理論融合緊密,形成了理論體系;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融合了其他社會科學的理論知識和分析工具,特別是數量分析和統計分析等數學理論的引入,使其更加科學化。
3 中國高等教育商學院管理專業改革的方案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高校畢業生數量的劇增和綜合素質的降低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造成這局面歸根結底還是高校的培養模式問題。筆者根據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工作情況的反饋,結合現代企業對經理人的要求,指出工商管理專業教育體系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和培養模式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忽視市場發展和需要,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等。筆者根據國家學科分類將企業管理學科群現有分支學科以及待建分支學科相對地劃分為六組:企業管理學的基礎學科,企業形態管理學科、企業基類管理學科、企業運行環節管理學科、企業細部管理學科、邊緣分支學科。
以上管理學專業課程的分類,有利于理順管理學課程體系的整個脈絡,更好地進行科學的課程設置和安排,同時結合以下四種本科教育改革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兩段式模式:“基礎教育+專業教育”的兩段式模式,一、二年級屬基礎課程學習階段,學習本科專業和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三、四年級屬專業訓練階段,接受較明確的專業訓練。第二種模式是三段式模式:“普通教育+專業教育+臨床教育”的教育模式,該模式在傳統的單一專業教育之上疊加普通教育,最后再適當加強臨床實踐方面的教育。第三種模式是主輔修模式:學生以一個專業作為主修專業,以另一個專業為輔修專業,畢業時取得主修專業的學士學位和輔修專業的結業證書或第二學士學位。第四種模式是本碩連讀模式:選拔學業優秀的學生直接攻讀碩士學位,采用6-7年學制,使專業教育的重心上移,學生畢業時可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
4 商學院管理學專業培養模式的建議
基于管理學專業課程的分類和本科教育改革的模式,筆者提出幾點管理類人才培養的建議:
第一點是關于課程改革的建議。在管理類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應力求讓學生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知識,提高管理的各項能力素質,本文從經濟學和金融學的視角研究管理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問題,所以在設置課程時增加經濟學和金融學課程體系的學習,特別是宏觀微觀經濟學,信息經濟學,以及和經濟學、金融學交叉的學科,比如管理經濟學、公司金融學、管理金融學等學科的學習。同時,還要加強高等數學、運籌學等學科的學習,特別是突變理論、耗散結構理論等理論的出現,為現代管理實踐中的難題提供了科學依據。除此之外,還要加強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的學習,比如管理倫理學、管理心理學等行為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習,這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實踐能力。同時,結合市場需求來進行課程設置和改革。
第二點是關于教育模式的建議。本科生的培養模式可以結合上述幾種模式的綜合選擇,特別強調的是本科的第一、第二學年要完成管理學的基礎學科和公共學科的學習,也可以加強跨學科的選課,文科和理科選課的綜合,有利于擴充學科的視野和知識體系,第三學年加強專業課的學習和交叉的邊緣學科的學習,同時要加強現代管理理論思想的學習,第四學年主要是管理學理論的實踐階段和管理學理論知識體系的架構階段,形成自己獨特的管理學知識結構體系。
參考文獻
[1]王寶榮.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法改革的實踐與反思[J].改革與戰略,20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GB/13745-92)[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3:58-60.
[3]王續琨.交叉學科結構論[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社,2003:209-210.
[4]陳清泰.加強企業管理研究與學科建設[J].經濟與管理究,2002,(2):5-7.
[5]郭志文,熊會兵.基于職業生涯導向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總結報告[R],2004.
[6]顧寶炎,彭志剛.管理學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初探[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8,(2).
[7]王廣謙.20世紀西方貨幣金融理論研究:進展和述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4).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6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