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小天地小知識范文
時間:2024-03-27 11:10: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學小天地小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新課改提倡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即讓兒童通過數學學習活動獲得終身發展的數學思想。然而,如何在現實的教育背景下,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情趣,如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活動獲得終身發展的數學思想?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又如何展開?這些都成了我們一線教師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貞浲?,“打陀螺”、“華龍道”、“鏈條槍”、“跳格子”、“滾鐵圈”等游戲歷歷在目,至今仍回味無窮。于是我們把目標聚焦于孩子的天性——玩。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玩,如果把枯燥無味的數學學習內容穿插在一系列活動中,讓孩子在“玩”中習得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能力,發展數學思維,那不是兩全其美的事?
一、在“玩”中拉近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的習得更離不開人類的生活實踐。如果我們能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參與的空間,讓活動內容貼近生活,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身邊的問題息息相關,那么學生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例如,在“超市購物”一課中,課始,便以“小小超市”為基本活動情境,采用模擬購物的游戲活動開展對“元、角、分”的實際運用。首先,由學生4人一小組作為一個商店,選出售貨員、顧客、記賬員、小老師(評判),由學生輪流扮演這些角色。其次,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商品,標出價格,讓學生用模擬人民幣進行買賣活動。學生在討價還價中,在買賣雙方的對話中加深了對元、角、分的認識,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會進行單位間換算,而且進一步了解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加深了學生對數學價值的認識。
二、在“玩”中豐富學生的數學文化內涵
任何學科的教育只有深入到學科的文化層面,才能獲得真正的學科素養,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在這樣的視角下,我們在數學學科活動的實施上作了大膽嘗試,力圖把數學文化融合到數學活動中,引領著學生不斷用心去觸摸數學的本質,去探尋數學的內在規律以及文化本性。
例如,在“自制年歷卡”的活動中,先用課件演示各種精美的年歷,學生在欣賞年歷的過程中不斷發出欣喜、感嘆的聲音。接著,教師介紹:這些形形的年歷不僅是我們生活的好幫手,更是一座座豐厚的知識寶庫,它們記載了歷法,蘊涵著文化,傳遞著信息。同學們想不想親手制作一份年歷?在這一過程中,順其自然地將學生引入對年、月、日有關知識的回憶和探討中。學生在對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分別有多少天,一年一共有幾個星期等問題的編排中,特別是通過對平年、閏年的產生以及“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這一知識的天文學背景的拓展,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年歷所具有的文化特性和數學的博大與精深,感悟到數學的深刻與美麗,領略到人類的智慧與文明。數學活動從“符號游戲”的“弱”文化狀態提高到“數學文化”的層面,真正使數學活動展現其應有的文化價值。
三、在“玩”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拓展數學課程內容的領域,減少機械和死記硬背的內容,增加實踐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痹谛W數學學科活動中,我們堅持以活動(即“玩”)為主線,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現實活動中提升思維,發展品質。
如“表面積的變化”一課,先引導學生把幾個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拼成較大的長方體,學生邊操作、邊思考,并完成表格。
之后,在觀察、交流、討論中,學生很快發現了“拼成后減少了原來幾個面的面積”與“拼的次數”及“正方體的個數”之間的關系。于是教師又用挑戰性的語氣提問:“如果用6個、8個、100個拼是個什么情況?”此時,學生很快就能從發現的規律上推算出結果。此時順勢把拼正方體向拼長方體推進,創設現實情境“包裝火柴盒”,鼓勵學生有序地把10盒火柴拼成不同的長方體,在具體操作中探索不同的包裝方法,并思考哪一種包裝方法最節省包裝紙。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拼的拼、算的算、討論的討論,在這一系列活動中不僅“玩”出了規律,而且“玩”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更“玩”活了數學思維。學生在玩中思考、玩中發現、玩中體驗、玩中提高,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實現了知識與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發展。
篇2
科學地管理班級,提高班級學生素質,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務。本文從了解尊重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搞好班委建設,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三個方面探討了以生為本的班級管理。
關鍵詞:
班級管理;以生為本;素質;能力
“以生為本”體現的現代班級管理的教育理念,班級管理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科學地管理班級,讓學生養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習慣,提高班級學生素質,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務。
1了解尊重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充分熟悉學生,從多個不同的渠道了解學生,對學生進行分析歸類,增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全體學生信任老師。“以生為本”的班級管理,要求班級的一切活動都從學生出發,促進學生發展,“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必須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心服口服,使他們重新找到自尊,尊重學生的個性,樹立信心,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獲得尊重是每個人的需求,訓斥、挖苦、體罰加重了學生的自卑感,使其失去自信,產生逆反情緒,不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在班集體中,不同學生的社會背景、愛好特長、家庭環境等存在很大差異,他們的學習程度、思想狀況參差不齊,但學生擁有平等的人格。教師設法使每一個學生發揮特長,張揚個性,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例如,組織開展以“尊重”為主題的班級活動,“我能行、我自信”的班會競選;“尊重生命、熱愛自我”的文藝匯演,“維護尊嚴,知錯必改”的演講比賽等,為學生搭建鍛煉、展示自己的舞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教師退向后臺,是學生活動的服務者,由主角轉為配角。通過參與班級管理,培養學生自律意識和文明的行為習慣。用愛心感化學生,用真情打動學生,耐心疏導幫助學生走出心理誤區。通過尊重教育,學生得到應有的尊重,也學會尊重別人。
2搞好班委建設,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班干部在班級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溝通班主任與學生的橋粱,是班主任的助手,選拔、培養班干部,讓學生當家作主,搞好班委建設,提高班級整體素質,讓每個學生都能感覺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學生自愿報名競選班干部,使班里的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提高管理能力,實行班干部角色動態分配制度,使學生在不同的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鍛煉,獲得更豐富的管理經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更多的學生在班集體中承擔責任,擴充班級管理角色,做到一人一崗,一崗設多人,明確每個人的職責范圍,增設管理崗位,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加強班級的凝聚力,使學生獲得積極體驗,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級文化,優良的班級文化體現著整個班集體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風尚,保持良好的學風,使每個學生自覺地維護班集體榮譽,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形成和諧健康、積極向上、豐富活躍的班級文化,創造豐富多彩的班級環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思考,創造并發展自我,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例如:在班級內創設小小知識角、圖書欄等,為學生打造知識的“窗口”,制作“優秀作業展”“作文小天地”等宣傳欄,展示學生的作品,反映學生多姿多彩的生活,開展“讀書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挖掘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以人本的手段,實現人本的目的。
3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
評價是對學生潛在的價值做出價值判斷,激勵性評價它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導向、激勵作用。教師要將提高學生素質作為學生評價的根本點。傳統的評價以考分為指標,教師只關心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內在需求。素質教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評價主體上,將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欣賞,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在相互關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使學生相互取長補短,展現學生個性,既要看到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又要發現和發掘學生的優點,照顧學生個體差異,發掘學生獨特的潛能,用多把尺子“丈量”學生,激發學生的自信心。發揮學生主人翁的精神,合理運用獎懲激勵,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信任每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取得成功,深入學生心靈深處,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體驗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身上的價值,引導學生思考,與學生進行心的交流,燃學生心靈深處的能源,關注學生的喜怒哀樂,以情感贏得情感。
總之,“以生為本”的班級管理是育人為本的管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調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地位,發展其潛能,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開發學生才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作者:劉放 單位:遼寧省鞍山市鐵東區勝利小學
參考文獻
[1]吳志宏,新編教育管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