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意識知識點范文
時間:2024-04-19 11:27: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新意識知識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現象級節目 創新創優 指導意義 原創精神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電視節目的演進在不同時期形成了不同的熱點,從綜藝熱、談話熱、真人秀熱到民生新聞熱、脫口秀熱,再到相親熱、講故事熱、戶外明星秀熱……使得一個新名詞橫空出世――現象級節目。在追蹤研究現象級節目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掐尖消費”無孔不入的當下,現象級節目越來越集中于強勢衛視平臺首發、制播分離模式下購買國外節目寶典的“大體量、大明星、大制作”季播綜藝娛樂節目。如何將現象級節目的成功要素用于指導更廣泛意義的電視節目創新創優?筆者擬從非綜藝娛樂節目、地面頻道逆襲、建立激勵機制、堅持自主原創等多維視角,通過案例的剖析予以說明。
向現象級節目學習有所為有所不為
案例:央視公益尋人節目《等著我》。沒有耀眼的明星陣容,沒有華麗的燈光舞美,“講述尋人故事+揭曉結果”的節目模式也絕不花哨,僅僅憑借純公益的屬性,自今年4月份入駐央視黃金檔以來,創造了城市網平均收視率2.4、單期最高2.773、多次周冠軍的收視奇跡,相關微博閱讀量也達到了17.7億次,有超過359萬人參與相關討論,并多次被《人民日報》等媒體點贊。①在娛樂節目大行其道的當下,全國首檔公益尋人節目《等著我》如何能力壓眾多“大制作”成為夢寐以求的“現象級”?“以人為本,以情動人”可以說是其中的關鍵。
《等著我》作為一檔室內錄播節目,在觀眾所能看到的部分,制作成本并不高,但在觀眾看不見的地方,節目組的投入讓一般人難以想象。從2014年4月開播至今,《等著我》聚合了民政部、公安部全國警察系統、“寶貝回家”公益組織、公益明星、十幾萬志愿者和熱心觀眾的力量一直在開展公益尋人事業。經過兩年來的發展,《等著我》公益尋人平臺擁有越來越強的力量,尋人成功率從最初的“一周尋得一人”到現在的“一天尋得一人”。更難得的是,《等著我》沒有落入商業化的窠臼,除了固定的贊助口播,整期節目沒有任何廣告植入的痕跡?!皩Wと恕背跣牟蛔儯@樣的品質反過來提升了觀眾對于節目的印象,從而吸引了更多關注。
案例:央視王牌新聞欄目《新聞聯播》?!缎侣劼摬ァ房胺Q中國首席電視新聞節目,其巨大價值不僅僅在于政治性和權威性,專業性也同樣令人稱道。央視綜合頻道新聞編輯部主任李風曾表示,《新聞聯播》常年執行著電視新聞行業最高最嚴最有效的標準。這個“金標準”有四個來源――去“零失誤”的國家航天團隊學習,去全世界安全記錄最好的公司國航學習,去“預判風險”能力最強的國家氣象局學習,30多年來欄目組豐富的經驗總結和對質量控制制度的嚴格遵守。②2015年這檔老牌新聞欄目之所以能獲中國新聞獎的最高榮譽,源于近年來廣受好評的革新:一是重大時政報道成為拉動收視的新亮點,尤其網上點擊率及央視新媒體客戶端跟評量的飆升,顯示了央視構建多媒體矩陣的成果;二是基于頂層設計的主題報道、系列報道因鮮明的時代性、針對性、前瞻性,聚焦了觀眾的目光;三是“直播報道”契合“動態編排”構建經典的組合報道,使相關新聞顯得鮮活又深刻;四是秉持與時俱進精神,推動節目形態創新,如“據說春節”“據說‘兩會’”,開創我國大型綜合性新聞欄目使用大數據的先河。
啟示:以央視為代表所提示的新時期電視節目創新創優呈現何種特點呢?筆者總結為“有所為有所不為”,換成央視廣告中心任學安主任的話就是:“創新是永恒的,但是堅守有的時候顯得更重要?!雹蹌撔率桥c時代、與觀眾同步的形式和內容,一手抓“頂層設計”,一手抓“大片戰略”,從節目定位、選題規劃、內容創意、亮點聚合、表現形式、互動推廣等各個方面下工夫。堅守則包括三個層面:“以精英實力服務大眾文化”的理念,“輸出正能量,傳遞真性情”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益求精”的質量控制體系。尤其要說明的是,隨著中國電視市場的開放和競爭,央視節目所追求的標準已不僅僅是國內標準,而在向國際最高標準看齊。
向現象級節目學習精準節目定位
案例:珠江頻道《麥王爭霸》。在大片時代、資源傾斜的背景下,弱勢頻道與央視、強勢衛視的差距越拉越大。然而,凡事皆有例外。廣東珠江頻道推出的《麥王爭霸》音樂選秀類節目已走過第五季,從2011年的首播開始屢奪廣東地區綜藝節目的收視之冠。這意味著在南粵收視戰場上,《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都敗給了這檔無論是成本投入還是明星陣容都遠遠不及的同類節目?!尔溚鯛幇浴房倢а荨⒅榻l道副總監倪卓宏認為,地面頻道最大的問題是能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充分發揮自己的地緣優勢。從2011年第一季《麥王爭霸》開播伊始,珠江頻道便明確定位節目最核心賣點是粵語歌曲,令廣東地區的觀眾倍有親切感。同時節目打出“重振粵語音樂”的旗號,以選拔粵語歌唱新人、新曲為宗旨,深挖草根中的粵語樂壇新力量,命中了廣東觀眾的核心需求。在節目模式方面,《麥王爭霸》堅持以小打大、以土打洋。這個“小”是指地面頻道的資金只夠做中小型成本的綜藝節目,但必須不斷求新求變;這個“土”不是土氣,而是深挖本土味。素人選秀、明星綜藝、強強PK……這些大牌綜藝音樂節目常見的元素,在《麥王爭霸》中靈活結合,不僅能針對本土觀眾及時調整,更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博采眾長。
啟示:一檔電視節目成功與否,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其中節目定位至關重要。定位是對電視產品進行設計,以便受眾了解、辨別該節目,與競爭者相比較的占位行為。④定位明確的節目相當于擁有了“好節目”的基礎,天生具備獨特賣點?!尔溚鯛幇浴芬宦纷哌^五季且漸入佳境,就是因為節目定位精確,把脈到廣東市場的觀眾需求,發現并開拓了粵語歌曲這一片“藍?!保词钩杀就度脒h不能和大牌綜藝相比,但在節目模式上更靈活,一直緊跟觀眾品味變化,將本土親民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尔溚鯛幇浴返某晒€提醒我們,整體實力遠遜于央視和強勢衛視的其他頻道,如果動輒數千萬元去引進國外模式,既不可能也不現實,不妨向現成的現象級節目學習創新理念和手法,將可借鑒的部分消化吸收到自身節目的運營中,顯然更為務實高效。
向現象級節目學習激勵保障機制
案例:浙江衛視建成有體系的研發團隊,推出創新創優獎勵辦法。浙江衛視前期面向社會招聘的160個崗位中,專業的模式人才與研發人才清晰在列。浙江衛視戰略發展中心主任俞杭英介紹,建成有體系的研發團隊是她目前的主要工作之一。另據介紹,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曾出臺了全集團適用的創新創優獎勵辦法,鼓勵地面頻道及集團內部所有員工給衛視提案。
案例:江蘇衛視力推“受眾測試實驗室”。江蘇廣播電視總臺設置研發部門已經有十年的歷史,2014年升級為“節目研發與受眾研究中心”。借鑒受眾研究這一國際傳媒機構廣泛使用的科學方法,江蘇總臺希望開啟全新模式,讓以往僅憑經驗的工匠式生產轉變為根據受眾意見來科學地指導生產。在構建“總臺專屬受眾樣本庫”并投入試運行之后,其現階段的研發任務集中于“受眾測試實驗室”的建設,目標是在播前、播后的各個階段均引入受眾意見,以便對總臺的創意研發、新聞生產、內容采購、節目測試乃至構建更完善的內容評價體系發揮推動作用,推動研發創新和內容生產更為科學化。
案例:東方衛視推進項目經理制,探討團隊持股。《極限挑戰》前兩季的爆紅,奠定了東方衛視在周日檔的強勢地位,這是東方衛視推行獨立制作人制度取得的碩果之一。2016年東方衛視除了延續“地升星”“周間轉周末”等傳統節目研發方式,還著力推進項目經理制,這是一種“項目總監與總導演共同負責制”,總導演主要把關藝術創作,項目總監則負責項目總體運營,包括整個項目的投資成本、廣告營銷、宣傳推廣、政策把關、團隊組建與管理等,可謂加強版的“制片人”。為進一步完善創作機制與激勵機制,東方衛視還打算在獨立制作人的基礎上推進工作室制,并且進一步探討團隊持股的混合所有制公司的可能性。
啟示:新節目研發是極其復雜而且耗時耗力的工程,需要多方論證,反復試驗,不斷試錯,投入高昂費用。在歐美國家,通過辛迪加組織做分銷渠道,以鼓勵節目創新的積極性。辛迪加組織將新節目購買過來,采取向多家電視臺出售播放權的方式,將價格成本大大降低,使規模不大的獨立電視臺也能獲得優秀節目資源。這種經營模式可以使電視網不要的節目獲得播出機會,舊節目可以獲得新生機,昂貴的節目可以通過多家電視臺分攤的方式降低播出成本,從而大大化解了社會公司從事新節目研發的經濟風險。而且,相關法律規定大型傳播公司每年都要拿出廣告收入的5%用于購買創意方案和模版,以更新節目。比如,CBS每年都要用1億美元左右公開招標,訂制8個節目作為年度新節目推出。⑤
在寡頭時代“掐尖消費”的文化范式中,在同種類型越來越難出新的當下,體制決定生產力,高效的創新激勵辦法、完整的成建制團隊、規范的整體協作機制將成為行業內最具有競爭力的因素。中國傳媒大學影視創意與媒體運營研發中心主任歐陽常林曾經提出,隨著制播分離成為行業趨勢,越來越多的現象級節目將由制作機構承制,對于電視臺來說,仍有必要通過系統培訓,盡快建立具備節目創意能力和平臺營銷能力、熟悉先進理念和生產方式、有效對接各方需求的專業團隊。⑥
向現象級節目學習原創精神
案例: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侗寂馨尚值堋返某晒Τ吮旧砉澞磕J胶煤偷玫巾n國版權方的大力支持外,國內版還做了很多超出原版的努力。比如每一期的開場都打造成類似電影大片的場面,在內容編排上采取電影情節化的設計,像采用中國觀眾熟悉的“白蛇傳說”“上海灘”“西域通商”“葫蘆娃”等經典情節,每期形成獨立主題。這就把季播節目常見的金字塔式改成單集成篇、明星串聯的系列模式,非常符合中國章回小說的傳統。隨著節目質量、收視率、影響力進一步上揚,本土化創意的成功因素還反過來被原版節目采納,實現了節目創意的“反向輸出”。⑦
案例:央視《挑戰不可能》。作為央視綜合頻道近兩年著力推出的原創大型勵志節目,《挑戰不可能》在2015年取得了城市收視平均破2、國內外網絡點擊超16億次的驚人成績,被業界稱為“中國素人真人秀的新標桿”,第二季節目更是吸引3.7億元冠名和特約廣告,成為2016央視季播綜藝節目標王。《挑戰不可能》的成功源于節目的創作理念,核心就是“不可能成為可能”帶來的巨大張力與戲劇效果。驚險刺激的挑戰項目,配合高標準的燈光、舞美、音樂等技術手段,帶給觀眾的不光是視覺沖擊,更是心靈的震撼。如今《挑戰不可能》聲名遠揚,在網絡上出現中文、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俄語等多種語言的精彩視頻,單條點擊量往往數億計。
啟示:曾親手打造“好聲音”和“跑男”兩大現象級節目、原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在某次論壇上大發感慨,近些年中國的電視節目,已經把歐美、韓國、日本積累了三十年的現象級模式都消耗殆盡,再想找到類似“跑男”這樣的現象級節目模式幾乎已無可能。⑧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首先是市場競爭因素導致的。眾所周知,互聯網時代的市場競爭講究快,加上電視臺、新媒體等競爭主體大增,而直接購買海外版權比原創成功率高得多。急功近利之下,過分依賴引進模式、節目同質化、哄搶明星資源等亂象日趨嚴重,加上產品成本急劇增加導致的高風險、高門檻,播出平臺難保不淪為引進模式的搬運工,制作機構則成為代工廠。
其次,當前我國法律對版權的保護還未落到實處。十年磨一劍,今天磨出來明天就被別人拷貝走了。即使是引進版權也因為種種原因出現問題,比如當初東方衛視和浙江衛視都與MBC談過《無限挑戰》的版權,兩家電視臺已經開始找廣告招商,卻殺出燦星與CCTV霸氣拿下版權。然而《無限挑戰》的韓國編劇跑到江蘇衛視去了,東方衛視《極限挑戰》和浙江衛視的《挑戰者聯盟》也出現了韓國團隊的影子,于是圍繞正版與山寨,四家電視臺一通亂斗。⑨有分析認為,中國電視業從“內容到王”到“制作為王”再到“資本為王”,如果自己不能牢牢掌握核心資源,而是一味依靠向外購買,遲早會面對版權方哄抬價格、另擇金主的尷尬局面。⑩
第三,中國綜藝節目不乏巨額投資制作、先進拍攝技術等,但更需要內在原創精神和思想力量等“軟實力”的支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已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于2016年6月中旬發出通知,要求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將按照“全國一盤棋”的思路,對“920”時段節目加強調控,防止類型集中和雷同重復,將在創新創優節目評選、宣傳推介和進入黃金時間等方面優先考慮自主原創節目。
需要注意的是,電視人不能把創新創優簡單理解為一次性、爆發性的推陳出新。在歐美等國家,很多王牌電視節目都擁有30年以上的歷史,它們的成功不在于某一次形態發明式的創新,而是常年不間斷持續創新、細節優化的結果。只有那些常年保鮮的節目,品牌價值才能不斷推高,才能成為市場的最大贏家。
(作者單位:江西廣播電視臺)本文責編:陳道生
注釋:①傳媒內參節目研究組:《以小成本撬動大IP 〈等著我〉如何把純公益節目做成“現象級”》,《傳媒內參》,2016-06-12。
②央視廣告經營管理中心:《央視創新創優:保持電視行業最高標準》,中國經濟觀察網,2015-12-17。
③舞 彩:《央視優質廣告環境帶來多方共贏效果》,舞彩資訊中心,2015-12-21。
④沈浩卿:《想成為現象級:節目定位須把握好三個基點》,傳媒圈,2015-6-17。
⑤老君昌:《新時期電視節目創新創優方法機制探析》,老君昌的博客(新浪),2013-01-24。
⑥趙新樂:《歐陽常林委員建議:加快推進制播分離供給側改革》,《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6-3-12。
⑦毛亞美:《奔跑吧兄弟開啟“現象級”電視節目新模式》,人民網,2015-6-25。
⑧凌 晨:《“現象級”綜藝節目是如何養成的》,《新京報》,2015-9-11。
篇2
2008年4月,“×××”品牌系列產品開始正式投入市場。適時,正值美國次貸危機向全球蔓延,國內日化用品受到了嚴重沖擊,一些不堪一擊的洗滌用品生產企業甚至停產待斃、一命嗚呼。然而,×××洗衣粉卻逆市飄紅,一路凱歌——08年下半年度銷量便達到了8000萬元,09年總銷售額高達6.3億元。今年,大約5個月的時間,經銷商訂貨升至19億元!
作為一家無品牌、無資金、無銷售隊伍、無背景的“四無”企業,立頓到底憑什么斬獲這一連串的佳績?
一切源于黃氏兄弟“顛覆式創新”的快速突圍之道。
市場顛覆:錯位競爭,挖掘塔基財富
×××的突圍之道,首先在于其慧眼獨具,抓住了市場空隙。
隨著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農村消費者的購買力也得到逐步的提高,可以說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但是,大多數的品牌都會習慣性地考慮優先占領城市市場,并且集中火力進攻大中城市,而忽略中小城市以及農村地區的市場機會。
普拉哈拉德教授(“核心競爭力”理論的創始人之一)在《金字塔底層的財富》中寫道:世界上最令人興奮、增長最快的新興市場不在別處,而在于世界經濟金字塔的底層。世界上有大約40億人口生活在金字塔的底層,這意味著一個數萬億級尚待開發的市場等待著世人前去挖掘。
×××洗衣粉的成功突圍,正是因為它繞開了各洗衣粉巨頭牢牢壟斷的城市市場,避敵鋒芒,進入對手勢力相對較弱、一時內難以顧及的農村市場,占據財富先機。
這與當年非??蓸贰稗r村包圍城市”的突圍路徑十分類似:由于暫時不會在對手盤踞的心臟市場形成威脅,所以不會遭致封殺與鎮壓,從而占據寶貴的市場空隙和時間上的空檔。
定位創新:獨創“除菌”概念
近年來,非典、禽流感、甲流等事件給人們留下難忘的“集體性回憶”,消毒殺菌的觀念已漸漸深入人心?;谶@個考慮,×××深刻地分析了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打出“除菌”這一極具差異化的定位概念,在訴求同質化現象異常嚴重的洗衣粉市場中脫穎而出,闖出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立頓公司原本是立白、欖菊、白貓等多個知名品牌特約制造商,擁有國際先進的生產設備及高端技術,產品品質十分可靠。與一線品牌相比,×××在質量上毫不遜色。然而,×××在洗衣粉中加入除菌劑,這一獨特的產品優勢,可滿足消費者的多層次需求:不僅“洗得干凈”,而且可以殺菌;不僅僅為消費者帶來了“方便”(去污和除菌二合一),而且還省下了單獨購買除菌類產品的費用,超越了普通洗衣粉的功能,提供了附加價值。
一般情況下,人們都用冷水或溫水來洗衣服。即使洗得再干凈,也洗不掉大量殘留在衣服上的細菌等有害物質?!痢痢料匆路鬯哂械摹俺惫δ埽粌H能夠洗掉污漬,還可以祛除衣服上的細菌,給消費者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干凈”。
這一特色鮮明的定位,加上宋丹丹這位大明星的“吆喝”,銷量能夠在短期內取得井噴式的增長,也就不足為奇了。
產品創新:戰略促銷“1+1”
×××的目標群體主要是廣大的農村消費者。他們的收入有限,對價格的敏感程度比較高,期待在盡可能的“廉價”基礎上,盡可能的“物美”(或者“物多”)。由此,×××戰略性地將洗衣粉與“臉盆”相結合,采取“1+1”的形式,迅速鋪開三四級市場。
對于農村消費者來講,臉盆不僅僅是“有用”,而且是“多用”的:洗臉洗腳、養雞養鴨、端水澆地……難怪“洗衣粉+臉盆”會討得大批農村消費者的歡心。
×××采用“1+1”的產品模式創新,豐富了品牌的內涵的同時,也增添了產品的價值。沒有它大張旗鼓的“買一袋洗衣粉送一個臉盆”,就沒有今日讓同行刮目相看的赫赫戰功。
渠道顛覆:走傳統批發渠道
近年來,大賣場、超市和便民連鎖等現代商超業態發展迅速,為產品快速實現市場覆蓋和銷售增長提供了一條捷徑,也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就全國市場而言,“大賣場”已經取代傳統食品和百貨店,一舉成為國內零售行業中的主力業態。
×××在渠道規劃時運用了逆向思維,杜絕做現代商朝渠道而走傳統的批發渠道,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目前,盡管×××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仍有一些人對此有所詬病,認為×××應當走商超渠道。他們認為傳統渠道模式會讓人對×××產生一種低端的印象,從而使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因而從根本上否定傳統渠道模式對×××的積極作用。
×××之所以選擇走傳統批發渠道,與其面市之初所處的內外環境密切相關。于外,全球經濟不景氣、原材料價格上漲;于內,立頓面臨著諸多困難,具體表現為以下“四無”:
①無品牌。立頓公司雖已為立白等知名品牌的代工多年,但普通消費者對于“立頓洗滌”卻缺乏基本的了解與認識,更不用說“×××”這一新創品牌。這意味著,在激烈的渠道競爭環境中,立頓擁有相當有限的議價能力。
②無資金。相對于寶潔、納愛斯等婦孺皆知的企業,立頓公司捉襟見肘的資金實力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走現代商超渠道的話,一方面立頓要繳納數目高、種類多的上架費;另一方面,商超渠道具有賬期較長、銷量較大的特點,致使應收賬款大量積壓,會帶來現金流壓力。
③無銷售隊伍。立頓公司在當時并沒有組建一只專業的、擁有豐富的商朝渠道運作經驗的銷售團隊,而傳統批發渠道的運作,對銷售人員的經驗和才能的要求相對要低得多。
④無背景。除了以上三個方面,作為民營企業,立頓公司還面臨著無背景資源這一軟肋。
以上幾點都決定了×××必須放棄現代商超渠道模式,而走傳統批發的渠道。
終端攔截:以贈品取代純廣告
因為收入、知識和了解產品渠道的欠缺,農村地區和城市地區的消費者心理和行為模式有明顯的不同。他們的品牌忠誠度較低,價格在其購買決策中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對價格的敏感程度較高。甚而,他們當中的一些不太容易相信廣告的內容,并持有諸如“花那么多錢來打廣告,產品值不值(所賣的)這個價”的想法。
×××的明智之處,就在于在人們普遍認為營銷“應化有形為無形”的形勢下,結合農村消費者的具體特征,逆向思考、大膽顛覆。在廣袤的農村市場上,×××用“臉盆”這一高附加值的贈品進行強有力的終端攔截,讓對手們高額廣告費用的效力打了折扣,并借助圩日推廣等方式,直接接觸、攔截終端消費者,可以說是“不走尋常路”,而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可能有些人會問,每一袋洗衣粉都帶一個臉盆,運輸麻煩暫且不說,那成本多高?。渴聦嵅⒎侨绱?。一方面,由于是大規模訂購,立頓擁有小批次購買所不可能獲得的議價能力,平均算來每只臉盆的成本微乎其微;另一方面,一摞臉盆疊在一起,成批成量,運輸起來非常方便。
篇3
[關鍵詞] 食管癌;三維適形放療;心電圖異常
[中圖分類號] R735.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5(b)-0036-03
A clinical study of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caused by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for esophageal carcinoma
XU Fu-jin1 BU Xiang-zhao2 ZHANG Kun1 WANG Kun1
1.Department of Oncology Radiotherapy,People′s Hospital of Dangshan County in Suzhou City of Anhui Province,Dangshan 235300,China;2.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Xuzhou Cente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ast University,Xuzhou 22100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arly stage changes in electrocardiogram (ECG) of the heart injury-induced by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for the esophageal carcinoma. Methods 58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2 were treated and selected,and patients were conducted 3D-CRT,and were given ECG examination at the beginning,midway,and the end of the radiotherapy.Among them, there were 37 cases of middle-lower thoracic segment,and 21 cases belong to up thoracic segment.The radiotherapy dose were less than or equal to 55 Gy in 25 cases,above 55 Gy in 33 cases. Results After radiotherapy,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abnormal ECG (51.7%) was higher than that pre-radiotherapy (P<0.01),in these,sinus tachycardia accounted for 29.3%,sinus bradycardia accounted for 6.9%,ST-T segment change accounted for 8.6%,conduct block conduct block 6.9%;the incidence rate of abnormal ECG in patients with middle-lower thoracic seg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up thoracic segment (P
[Key words] Esophageal carcinoma;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Electrocardiographic abnormality
放射治療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三維適形放療技術的臨床應用,使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有所提高,但心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繼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心臟損傷[1-3],而心電圖的異常變化是早期發現放射性心臟損傷的敏感指標之一。為提高腫瘤的局控率,盡可能減少對該重要器官的放射性損傷,本研究對收治的58例食管癌放療患者的心電圖變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初治的非轉移食管癌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為胸段食管癌且經病理證實為食管鱗狀細胞癌,其中中下段37例,胸上段21例。有客觀可測量、評價的病灶存在,病變長度≤9 cm的髓質型病變;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39~70歲,中位年齡60歲,卡氏評分≥80分,能進食全流飲食,無食管穿孔前癥狀;血象、肝腎功能等在正常范圍。
1.2 放療計劃
患者采用三維適形放射治療,計劃靶區D95為44~70 Gy,1.8~2.0 Gy/次,5次/周,共22~35次。心臟勾畫包括心肌組織和心包,不包括冠脈組織及大血管,限制劑量為心臟接受40 Gy照射體積占總體積百分比(V40)
1.3 心電圖檢測
放療前后進行心電圖檢測,采用日本光電十二導同步心電記錄儀進行檢測,主要檢測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ST-T段改變和傳導阻滯。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患者放療前后心電圖改變情況的比較
58例患者在放療前有8例心電圖異常,異常率為13.8%,放療后心電圖異常者增加到30例,異常率為51.7%,放療前后的心電圖各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改變[n(%)]
與放療前比較,*P
2.2 心臟受照射體積與心電圖異常率的關系
因食管和心臟的解剖關系,胸中下段食管癌放療時心臟受照射體積較大。胸上段食管癌雖然在心臟的上方,但在設置放射野時仍有部分心臟在放射野內,只不過受照射體積小于胸中下段而已,故把胸中下段食管癌和胸上段食管癌作為心臟受照射體積不同的兩組進行比較。放療結束時胸中下段食管癌心電圖異常者25例,異常率為67.6%。胸上段食管癌心電圖異常者5例,異常率2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心臟受照射體積與心電圖異常率的關系[n(%)]
與胸中下段食管癌比較,*P
2.3 放療劑量與心電圖異常率的關系
根據患者的一般狀態、年齡等給予不同的放射劑量:44~70 Gy。把≤55 Gy(25例)和>55 Gy(33例)作為不同放療劑量組進行比較。放療結束時放療劑量≤55 Gy組心電圖異常者6例,異常率為24%。放療劑量>55 Gy組心電圖異常者23例,異常率為69.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放射劑量與心電圖異常率的關系[n(%)]
與≤55 Gy組比較,*P
3 討論
由于食管與心臟的解剖關系,食管癌放療時心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照射。以往的放射治療中,心臟被認為是屬于對放射線不敏感的器官,因此在放療過程中對心臟的防護以及心臟的放射損傷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但隨著放療在腫瘤中的廣泛應用以及檢查檢驗技術的發展,近年國內外陸續報道了放射性心臟損傷。國外研究表明,心臟受照射患者發生心臟損傷的概率較心臟未受照射者增加1.2~1.5倍,其中亞臨床損傷達50%或更高[4],而放射所致的ST段改變、心動過速等心電圖異常,是診斷放射性心臟損傷的重要依據之一,也是放射性心臟損傷的最常見表現。梅審之等[5]對86例胸部腫瘤放療患者在放療結束后描記十二導聯心電圖中,60%出現心電圖異常改變,主要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黃義文等[6]報道44例胸部惡性腫瘤放療后心電圖異常發生率為43.2%,以心動過速(63.2%)及ST段下移為主要表現類型。本研究結果顯示,放療后51.7%的患者出現心電圖異常,以竇性心動過速為主,較文獻報道略高,可能是食管癌距心臟較近,受到放射線的影響更大的原因。
多數學者認為放射導致心臟的損傷發生率,與心臟受照射體積和劑量有直接關系,照射總量<30 Gy時,極少引起心臟損傷。照射劑量>40 Gy時,隨著照射劑量增加,心臟病發病率增高。有研究[7]發現在40、60 Gy劑量時分別有22.3%和67.3%的患者出現心臟損傷。龍惠等[8]報道中下段食管癌放療心電圖異常率約為63.16%。李興鳳[9]目前認為劑量>40 Gy時,心臟損傷的發生率明顯增高。丁秀平等[10]研究發現心臟受照劑量和心肌受損程度成正相關。Carmel等[11]報道,HL患者放療后發生急性心包炎的比率隨照射體積減少而減少,全心照射發生率為20%,部分心臟遮擋發生率約為7.5%,本研究結果顯示,胸中下段食管癌由于心臟受照射體積大于胸上段癌,故其心電圖異常率明顯高于胸上段食管癌(P
心電圖異常變化是早期發現放射性心臟損傷的敏感指標之一。放療過程中根據心電圖異常變化,及時調整放療方案,盡可能減少心臟損傷,對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質量及生存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Bouchardy C,Rapiti E,Usel M,et al.Excess of cardiovvascular mortality among nod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rradiated for inner-quadrant tumors[J].Ann Oncol,2010,21(3):459-465.
[2]劉麗霞,盧長青.心前區放射治療對胸部腫瘤患者心電圖QT離散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08,35(13):52-53.
[3]陳晨,孫斌,常才.超聲心動圖的心臟功能測定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09,6(3):556-562
[4]Schultz-Hector S,Trott KR.Radiation-induc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s the epideminologic evidence compatible with the radiobiologic data? [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7,67(1):10-18.
[5]梅審之,劉秋芳,潭麗,等.86例胸部腫瘤放射腫瘤治療心電圖改變[J].現代腫瘤醫學,2005,13(3):410-411.
[6]黃義文,黃芝華,廖遇平.44例胸部惡性腫瘤放療后心電圖異常的臨床觀察[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1,16(1):84-86.
[7]許臣洪,李欣,黃偉熒.血清心肌細胞肌鈣蛋白Ⅰ診斷心臟放射性損傷的研究[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1999,19(6):393-394.
[8]龍惠,劉德順.食管中下段癌放療對心臟的影響及復方丹參對心臟保護的觀察[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3):3460-3463.
[9]李興鳳.放射性心臟損傷10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藥,2007,47(26):108-109.
[10]丁秀平,李,李寶生,等.三維放療前后血清心機酶譜變化與心臟體積劑量相關性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雜志,2012,21(3):227-230.
[11]Carmel RJ,Kaplan HS.Mantle irradiation in Hodgkin′s disese.An analysis of technique,tumor eradication,and complication[J].Cancer,1976,37(6):2813-2825.
(收稿日期:2014-04-04本文編輯:許俊琴)
篇4
深圳市大鵬中學 陳光波
新課程要求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本文簡要介紹一個本文作者開發實驗器材建設新課程的實例,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在完成《電阻的串并聯》教學之后,本文作者根據課前征集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注:新課程要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且征集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和設計圖(注:設計電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組織了一堂如下文所簡述的探討開關式電阻箱內電阻器的連接情況的專題課。
1、討論:不同檔位上的電阻器是串聯還是并聯?(注:強調將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分解為幾個比較簡單的問題,不僅可以簡化問題,而且可以使復雜的問題更加具體化更加明確化。)
2、同一檔位上的電阻器是串聯還是并聯?要求學生畫出×1檔上的電阻器的連接圖。(注:注意進一步滲透從簡單到復雜的研究方法,即先研究簡單的問題,然后再逐步過渡到復雜的問題。具體地講,可引導學生從每檔只能提供兩到三種阻值的電路圖畫起。)
3、針對絕大部分同學認為同一檔位上的電阻器只能是并聯而啟發學生對照滑動變阻器變阻的結構和原理,想一想同一檔位上的電阻器串聯行不行?注:將環繞在瓷筒上的電阻線視為由許許多多一環環的小電阻串聯而成的大電阻。這樣,通過移動滑片改變電阻線連入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連入電路中的電阻就相當于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小電阻的個數來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注: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滲透類比的研究方法。)
4、在部分學生設計出×1檔內的電阻器的串聯圖后,組織學生討論串并聯的優缺點。
5、學生閱讀《中學百科全書 物理卷 P112電阻箱》(先速印好,每人或兩人一份),討論刷形開關的工作原理以及圖2所示的電阻器的連接方式的好處。(注:注意培養學生看圖能力并滲透技術思維。)
篇5
關鍵詞:電子制作 青少年 科學品質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1-0190-01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這種天賦的創造力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不大的,關鍵在于后天的開發和培養。去年,由教育部教科司、團中央學校部和中國科協科普研究所發起主辦的社會調查結果表明,我國青少年比較普遍地缺乏創造能力,只有近15%的青少年具有初步創造力特征,這是一個不容樂觀的現實。
開展電子制作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有效方法,而且它集趣味性與知識性于一體,適合在青少年中開展。
1 初學“電子制作”,激發興趣和參與熱情
認知興趣是創造的“內驅力”,教師要以創新的意識,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一開始,教師先給學生出這樣一個問題:用我們桌上的“電子制作”套材,就能拼搭出一臺收音機。對于學生來說收音機是非常復雜的電器了,但當老師拼搭出一個能收聽電臺的收音機時,學生既驚訝,又好奇,萌發了濃郁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拼一些有趣的電路,如電光槍、測謊器、定時電燈等,使學生感到這些在他們眼里看來深不可測的東西,卻離自己這么近,而且成了將要學習的內容,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活躍了思維。
2 循序漸進,在認知的過程中懂得初步原理
接下來就是認識電與電子制作的過程。第一課,首先讓學生認識什么是電?“電子制作”有什么用?在認識元件的過程,讓學生學會比較:比較不同元件的顏色、形狀、作用、代表的符號,通過動手實驗、分工合作小組交流,輔導學生自己動手根據拼裝圖來拼裝一些比較簡單的電路。拼裝圖中有拼裝層次,學生可以按圖較短時間內拼裝完成具有聲、光、電等各種功能的電路。例如拼裝一臺電扇,學生在30多秒就能完成,拼裝一臺電子報警器也只用時40多秒,而一臺可調音量的收音機,3、4分鐘就可以拼裝完成,并能調出四個電臺的廣播。
在學生掌握一定的拼裝技術以后,及時介紹原理,使這一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以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在“電子制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設疑,使學生處于對所學內容感到有問題可想、有矛盾必須解決的情境,這樣可以激發學生探求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創新思維。例如,在讓學生了解電容器的充放電功能時,教師先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電路,要求在沒有電池的情況下讓發光二極管發光,學生聽了都很疑惑,沒有電池怎么能讓二極管發光呢?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拿出一個經過充電的電容器,把它與一個發光二極管連接,立即能看到發光二極管亮了一下。
在反復的拼裝訓練中,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使他們感受到用較少的精力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消除了對電子學的神秘感,激發了學生對電子技術的學習興趣。
3 舉一反三,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人的先天潛能是無比優秀的,后天的教育是創造一種適宜的條件”,在感知的過程中倡導“自我表現”,讓學生“自由表達”, “進行創造”。合作學習是學生“自我表現”的一種有效形式。教師讓學生在感知電子百拼的過程中,以小組為合作方式,互相交流,合作學習。讓學生充分表現,增強學生廣收信息、主動學習的能力。在“電子制作”的過程中,沒有現成的方法,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在等待著學生去發現。如在拼裝的過程中,導線和元件上的用來連接的扣比較緊,裝拆困難,很容易造成零件的破損,有一個學生提議在扣上抹縫紉機油,增加度.經過實驗,大家都給予肯定,在班級中進行了推廣.從此這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加高了,還經??偨Y出一些拼裝技巧和同學分享。
在學生了解各種電子元件的特點與性能及在電路中所起的作用后,再輔導學生根據具體電路,試著改變其中一個元件,觀察其發生的變化,讓學生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定的規律,并將這些規律應用到其他電路中去,加以驗證并強化知識。例如:將“電子節拍器”中電容的容量改變可以引起節拍器節奏的改變,在“延時電燈”中改變電容的容量,也可以讓延時時間長短發生變化。這樣讓學生舉一反三,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4 由淺入深,促進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養成
在學生對元件、電路及原理等比較熟悉的基礎上,進一步向他們提出創新要求。即對某個電路提出具體的改造目標,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設計,將原有的電路改造成符合目標要求的新電路并安裝。
由于電子制作中的各種元件既能按照現成的拼裝圖拼出各種趣味電路和實用電路,又可以利用電子元件塊的不同聯結拼裝出許多書中沒有的新電路,出現新功能,這就是電子百拼的創新功能。例如:NPN型“無光就亮”的發光二極管,將其中的光敏電阻異位后,就可以變為NPN型“見光就亮”了。普通的音樂門鈴在適當的位置接上一個話筒,就成為“聲控音樂門鈴”。如再將喇叭換成發光二極管,則用聲音就可以控制發光二極管,并且經一段延時后才熄滅,這就成了一盞“聲控延時燈”。這種延時燈正是用于樓道和走廊照明的特殊用燈的原型。
篇6
1. 醫教結合是醫學和教育的有機結合,是把現代治療手段和教學方法整合,對學生進行綜合康復、多重干預、缺陷補償、潛能開發等,有效地解決或改善智障、腦癱等學生在運動、感知、言語、語言、認知、心理和社會功能等方面的問題,提高相關方面的功能或機能,并進一步內化為學習和生活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質量。從某種意義上說,醫教結合是對殘疾學生的一種搶救模式。
2. 醫學與特殊教育有緊密的聯系,特別是與特殊教育密切相關的臨床醫學和康復醫學為特殊教育奠定了基礎,特殊教育又促使臨床醫學和康復醫學的跟進,兩者相互促進,缺一不可。醫教結合是當代特殊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醫教結合通過利用康復醫學手段對特殊兒童功能的評估、訓練、重建、補償、調整和適應,以恢復運動、語言、心理、認知及個人自立所需的其他功能,使身心障礙兒童得到早期干預,從而最大限度地接近于正常人的生理或心理技能。
3. 醫教結合的重要紐帶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關鍵期。這一時期是個體心理發展、生理發展、知覺發展、動作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此時期內,適宜的經驗和刺激是感覺、運動、語言及腦其他功能正常發育的重要前提,也為教育和訓練提供了良機。身心障礙兒童雖然身體的某一器官損傷或功能喪失,但他們大多數器官的功能并沒有全部喪失。根據器官的“用進廢退”和“功能代償”原理,器官的補償功能是生物所具有一種特性,因此在發育的敏感期,當機體的某一部位或器官發生病變或功能失常時,機體可以建立新的聯系,通過調動該器官的殘存能力或其他器官的能力對失去的功能進行補償和代替。如果在這一器官發育的敏感期,沒有積極地為個體提供良好的、適度的刺激及功能補償,缺陷將成為永久性的。
4. 醫教結合理念要求每一位特教教師要了解和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和專業技能,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關注學生的康復,有機地把各種康復手段運用到教學中去。因此,特教學校既是學校,也是康復機構,教師需針對學生個體差異確定不同的康復目標,把握好“醫”與“教”的方式,將兩者有機結合。
5. 醫教結合使過去醫教分離所分別進行的工作有效的進行整合,達到相互補充、各施所長,能夠使孩子障礙發現的時間前移,使得早期干預走進家庭,使家長能夠科學認識自己孩子殘障的原因,已積極的態度加入到早期干預的行列中來,形成教育和干預的合力,使更多的身心障礙兒童得到早期成功的康復。
6. 特殊教育“醫教結合”是我國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徑之一,是解決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實際困境的一條探索之路?!搬t教結合”的實踐除了對特殊教育學校改革有積極作用外,還有助于推動我國特殊教育相關服務的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特殊教育水平。
二、創新方式
1. 借鑒其他學校課程改革的做法,采用“技能目標——主題訓練——康復教育”的課程模式。課程目標的設置要注重技能的功能性、生態性和生活性,以技能目標的導向性開展主題生活技能訓練,并圍繞主題技能訓練模擬真實情景、按季節的更替進行室內或室外康復教育訓練。
2. 課程設計分為主題技能課程和康復課程,其中主題技能課程以生活適應技能訓練為核心,康復課程以身體機能康復訓練為主。
篇7
關鍵詞:電力企業 人力資源管理 創新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技術的不斷完善,近些年,電力企業獲得了蓬勃的發展,電力企業的經營范圍不斷擴大,經營環境的變化也非常明顯,企業管理已經逐步走向國際化,企業的市場需求也在逐步擴大,企業的競爭環境也更加激烈,技術不斷的更新,制度不斷地完善,管理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電力企業已經逐步走出技術與資金競爭優勢,走向人才競爭、人力資源管理競爭的軌道上來,21世紀,人才競爭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核心內容,人力資源管理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人力資源管理要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時期市場發展的需求。
1、人力資源管理特點及創新的動力
1.1 人力資源管理的特點
電力企業企業人才的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如果沒有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就不可能合理的使用人才,人才優勢也就很難得以實施。人才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實際工作中根據工作需要不斷地積累,發現人才以及有效的利用人才優勢,促進企業發展。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一項比較重要的工作就是人才的積累,人力資源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是企業的有效保障,需要企業不斷地發現和投資,投資人力資源需要一個不間斷的過程,需要有持久性和穩定性,堅持不懈的開發、挖掘,人才的潛能才能被充分調動起來,才能夠充分發揮人才的主觀能動性,為企業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1.2 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的動力
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以及科技的發展,電力企業的核心技術也在不斷的提升,各項新技術不斷涌現,企業急需引進高新技術人才,電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適應新時期的人力資源的發展需求,因此,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一定要不斷提升自身業務素質以及專業技能,為新時期人力資源管理有效實行創新機制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由于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管理模式受到了嚴重的沖擊,信息的獲取越來越便捷,信息的流通越來越廣泛,人力資源管理只有不斷的創新理念才能夠適應新時期經濟的發展,才能夠與時俱進,不被社會所淘汰。還有,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企業文化的發展變化,企業文化的發展需要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保障,只有不斷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才能夠有效促進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整合企業資源,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益。
2、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趨勢
不斷變化發展的市場經濟帶動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不斷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也在新的形勢之下不斷發生著變化,人力資源管理需要轉變觀念、創新機制,運用新的管理方法,以適應新時期人力資源的發展需求。
2.1 管理手段現代化
信息社會不斷促進管理的現代化,網絡的傳播使得人力資源管理更加的便捷,我們的管理工作已經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無論是招聘還是學習培訓,都可以通過網絡來有效完成。例如:我們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培訓,這種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使得員工的學習時間更具彈性;還有我們利用網絡進行網上招聘,不僅提高了招聘的工作效率,還提高了招聘的質量,可以使我們有更多的選擇空間,為企業招聘適合企業發展的有用人才。我們還可以通過網絡來學習技術,不斷更新管理理念,學習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先進的激勵管理技術,先進的員工考核技術,通過學習,幫助員工規劃職業生涯,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果。管理手段現代化,使得我們的工作越來越便捷,我們的流程越來越簡單,我們的教育手段更加方便、實用,管理也可以更加個性化,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得我們的工作更加靈活,工作效率顯著提高。
2.2 人力資源資本化
在以往的企業人事管理中,企業的職工被視為“勞動力”,企業職工為企業創造價值僅限于其工作崗位所限定的范圍,勞動報酬就是人的價值的回報,企業員工只當做是生產的成本。進入新的時期,技術不斷更新,科技不斷發展,企業越來越感到人才的重要性,人作為知識的主體,在企業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現如今,企業最關鍵的資源就是人力資源,人力資源作為一種資本,在企業競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3 管理方法人本化
“以人為本”才能夠有效的激發人的潛能,提高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這是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管理方法,人的智慧和能力已經在經濟發展中起決定性因素,我們只有強調“以人為本”,不斷開發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企業的員工都能夠積極地投入工作,并且不斷地專研與創新,將個人的潛能充分的發揮,為企業創造更大經濟效益?!叭嵝怨芾怼笔乾F代企業管理特別強調的,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要高度重視人的情感因素,要懂得尊重員工、信任員工,增強員工的自信心和責任感,要運用情感因素有效的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運用激勵機制與激勵手段刺激員工努力工作,提高員工的主動參與意識,提高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同時,員工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一定要了解,我們要知道員工的心理需求,幫助員工努力實現自我價值,優化配置、合理分工,促進人力資源的科學管理。
2.4 管理職能戰略化
在以往的企業人事管理中,人事部門所起的作用就是招聘、績效評價、薪酬管理以及培訓等傳統事務性活動,而新時期的人力資源管理,不但要適應企業的內在環境,還要適應企業的長期發展,除了以往的管理職能外,還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做好人力資源開發以及知識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角色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已經成為企業重要的管理部門,對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3、電力企業新時期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
電力企業在新時期要不斷創新管理理念,人力資源的管理也需要不斷創新,在個性化人力資源管理的前提下,努力挖掘創新型人才,不斷發現和引進復合型人才,以滿足電力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的人才需求,在人力資源創新管理過程中,我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3.1 以人為本,有效調動人的積極性
現如今,電力企業已經逐步走出技術與資金競爭優勢,走向人才競爭、人力資源管理競爭的軌道上來,因此,“以人為本”就成為了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內容,“以人為本”就是抓好人的因素,有效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人在電力企業中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其在企業中努力實現個人價值,使得個人價值獲得有效的發揮,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實現企業的經營發展目標。在新的時期里,企業最關鍵的資源就是人力資源,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是企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我們要將人力資源放在首要的位置,充分的給予信任和尊重,有效發揮人才優勢,努力激活人才的自主創新精神,幫助人才在企業中不斷地成長,在努力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利益,實現企業的經營發展目標。
3.2 實行柔性管理,進行有效的心靈溝通
企業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就要充分了解人才的個性,對于他們的個性給與尊重和理解,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我們常常會感到人才很難駕馭,這就需要我們運用有效手段和他們進行有效的心靈溝通,在管理中實行柔性管理,為他們創造和諧的工作氛圍,用共同的價值觀和信念感染他們,給他們更多的授權,使他們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不斷創新,不斷發展,激發他們的潛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技術或管理優勢,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
3.3 建立創新機制,吸引優秀的人才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人力資源管理也需要不斷地創新,建立創新機制,運用創新理念增強企業的活力。企業的人才觀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對于人才,現代企業人事管理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伴隨著科技進步以及經濟的發展,新時期的人才思想更靈活,技術更精湛,頭腦更活躍,對前途充滿極大地向往,電力企業想要吸引和留住這些有用的人才,必須建立有效的創新機制,吸引優秀人才。
4、結語
在新的時期里,人才已經成為企業發展中最重要的資源,因此,電力企業要充分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建立有效的創新機制,優化配置企業人力資源,建立創新機制,吸引優秀的人才,同時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才,合理的使用人才,實行柔性管理,為員工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激發員工的創造欲,幫助員工努力實現個人價值,同時,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不斷進步,不斷創新,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施峻.電力企業人力資源培訓的問題與對策.麗水學院學報,2005(4).
[2]張震.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商場現代化.2006,6.
[3]葉陳剛,王輝.知識型企業激勵、成本與人力資源績效.會計研究,2006(4).
[4]任其敏.電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現代管理科學,2007(3).
[5]嚴霆.加強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思考[J].現代商業,2007(4):134.
篇8
[關鍵詞]創新學習;知識建構;觀點;推進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01-0021-07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1.005
一、引言
21世紀的教育面臨著的最大挑戰在于幫助學生產生和運用新的思想,并將新思想貢獻到生產與生活過程中。Scardamlia和Bereiter認為,從知識社會的基點出發,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要幫助年輕一代適應知識創新文化并且在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具體來說,這個任務包括幫助學生發展知識建構能力和使他們成為推進知識創新的社會成員。而中國小學科學的教學當前存在著諸如注重知識的傳授而非方法,聚焦于課本內容的掌握而非各種能力的拓展和科學素養的提升,教學過于形式而沒有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等現象。這些現象表明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迫切需要注入新的理論和思想。基于上述考慮,本研究力圖把國外成功的創新學習理論與中國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結合起來,探索變革中國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方法,試圖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科學素養和掌握系統的科學研究方法體系,將科學學習引向創新學習的方向。
本研究的理論基礎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知識創新與技術研究所的“知識建構理論”(Knowledge Building)及其教學環境“知識論壇”(Knowledge Forum)。與建構主義的不同之處在于,建構主義強調以活動為中心,在活動中進行學習和建構,而知識建構關注學生所提出的觀點,一切的活動主要圍繞觀點來開展,從而輔助學生推進和發展自己的觀點。知識創新教學理論的核心在于看重學生對生活中真實問題的真實想法的形成和持續改進,它關注問題,而非系統的知識單元或主題;關注思想的持續改進,而非尋找結論性答案;關注集體知識,而不僅僅是個人學習;強調去中心化的開放互動,而非權威控制的互動。近幾年來,加拿大、美國、西班牙、新加坡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致力于將知識建構應用于中小學科學、語文、數學、社會等多個學科的教學當中,并取得了相應的成果。相關研究表明,在知識建構的實踐過程中,課堂對話包括異步的論壇在線對話與同步的口頭對話,而有意義的對話是影響學生進行知識創新的重要變量;20世紀90年代研究者在加拿大和美國以小學生為研究對象,對比和研究有無使用知識論壇的學生在成績、溝通與表達能力和元認知等方面的情況,結果發現使用知識論壇的學生明顯有了提升;還有研究者指出,在傳統的學習環境下時常發生的錯誤觀念很難被發現,而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錯誤觀念大多會被同伴挑戰,學生解決錯誤觀念時在知識創新上發生了巨大的進步。
由此,變革傳統的教學形式,將知識建構理論引入小學科學的課程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并且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啟發,從而也為小學科學知識的教學提供了導向。
二、研究設計
1.課程開設情況
初次將知識建構理論引進小學三年級的科學課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課程調整問題,這種變化不僅需要做整體的規劃,更應該考慮到開展知識建構活動的細節方面。此外,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各方面的能力條件、學生的學習活動形式、現有的設備和資源、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思想觀念等方面都需要有一個新的轉型。
(1)教學計劃
在宏觀架構整個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放棄了原先的“螺旋式上升”的教材。本研究把小學階段課程標準中所有涉及“水”的內容整合起來,把“水單元”作為三年級上學期開展科學課程知識建構的活動主題,同時整合信息技術/社會等相關內容。每周教學5課時。一來,水單元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夠挖掘到更多的知識;二來,水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更為緊密,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內容
“水”作為全班學生共同的研究主題,在實際教學中發展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由于課程標準的制約,教師在水的大主題下提前預設了四個小主題:水的三態,水與我們,水污染,水的分布。以此作為學生研究問題的領域和范圍,避免學生思維過于發散,導致研究內容脫離該主題框架。在第二階段,學生進一步深入研究身邊的水污染情況,該階段是在超越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進行的,不受課標限制。
(3)教學過程
學期的教學過程主要分兩個階段:(1)教師設定四個小主題,通過視頻引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基于“水單元”的四個模塊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然后結合多種方式獲取資料,初步形成自己的觀點;進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內部的討論,推進觀點的發展;最后進行研究結果的匯報與交流,并總結和評價。(2)研究主題為“里圩河”的水污染情況,學生通過前期討論,為實地考察做好準備工作:在具體考察的過程中,記錄觀察結果,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猜想;通過水樣的采集、水溫的測量等,對比分析不同地方的水質情況,并作相應記錄,幫助觀點的完善和推進:學生在此基礎上延伸出新的問題和觀點,并持續地深入探究。在學期結束前,教師還要求學生進行研究的反思與總結,回憶并鞏固所構建的有關“水”的知識。
2.研究對象
選取南京市白云園小學3年2班為研究對象,全班共29人。第一階段時,依據學生的自主選擇,全班分為六個小組,分別研究“水的三態”,“水的分布”,“水污染”和“水與我們”四個小主題,其中,研究“水的分布”和“水污染”各有兩個小組。第二階段時,主要根據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靈活分組,學生也是自主選擇,分為十個小組。
3.研究工具
知識論壇工具既是學生的學習研究工具,同時也是一個評價工具。目前它支持以Applet的形式嵌入形成性評價工具,包括貢獻和參與評價工具、社會網絡分析工具、詞匯量增長評價工具、寫作分析工具、語義分析工具等。同時,知識論壇工具具有很強的交互性,能夠時刻追蹤全班學生在整個學習歷程其知識量和思維上等方面所發生的變化。
經觀察和訪談發現,學生初次認識知識論壇時,興趣很濃,隨著時間推進,學期末學生的興趣不但沒減反而倍增了,其原因是知識論壇界面的交互性,還有點評和發展的功能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學生最初并非為了使用技術而學習技術,而是在產生學習需要的基礎上學會了知識論壇工具的使用方法,從而促進了學習。也就是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將技術更好地整合并融入課程教學中的設想。知識論壇工具目前已在國外諸多國家得到了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如香港,加拿大等中小學校,而在國內,該工具尚未被推廣。
4.研究方法
數據來源:采取田野工作,通過參與性觀察、訪談、問卷調查、學生的作品分析、視頻音頻材料、知識論壇工具等獲取直接與間接的數據。
數據分析:知識論壇提供了比較成熟的數據分析方法,在知識論壇中,包括短文的瀏覽次數、短文創建的數量、短文相互發展的情況等;學生制作的PPT作品、科學記錄本;學生課堂中的對話內容。
數據分析的核心在于學生在知識建構課堂下的學習效果及其創新學習路徑,重點分析知識方面上的變化。
三、研究結果:診斷與分析
知識建構教學方式并不提倡通過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因為通過建構的知識和技能是無法預設的,它主要在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過程中動態生成。因此,教師需要隨時關注每個學生的研究進展,并采用嵌入式的過程性評價方式來掌握學生的各方面發展情況。本文通過收集和分析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動態生成的各種學習成果來了解學生知識創新的相關情況。
1.超越教材的知識量的擴展――生成性知識
在以知識建構為代表的創新學習中,很多教師擔心的是:教學計劃能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生所學知識能否涵蓋課程標準(教材)?若是會超出課程標準的話,能夠超出多少?在本研究的第二個階段中,所生成的“里圩河的水污染情況研究”本身就是完全超越課標的。因此,筆者的考察重點在于,圍繞課程標準所進行的第一階段學習中,學生的學習結果是否超出了課程標準?若是超出的話,到什么程度?
由此,有關第一個階段生成性知識考量的資料來源于:(1)通過課堂觀察,記錄和統計了學生匯報過程中所提到的一些知識點或概念;(2)學生的PPT作品中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和知識點;(3)知識論壇中學生所創建和發展的短文內容。其統計的方法主要是按研究主題(小組)的劃分,對學生進行依次編號,然后參照小學階段課程標準和教材中所有涉及“水”的知識點來分析每個學生都涉及了哪些知識點,知識點各有多少個。最后統計得出學生的總知識量如表1所示。在表1的基礎上,依據研究主題去除其重復的知識點,重新統計出每個主題下的學生進行知識建構后獲取的知識量,同時也對科學課標中有關“水”的總知識量進行統計,比較兩者后得出超出科學課標的知識量,如圖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在不考慮其知識點的重復和學生能力的差異性的情況下,全班學生對于社區知識的貢獻量人均為8,其中編號為10的學生的知識量高達23,筆者經過與相關老師了解并結合平時的課堂觀察發現,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研究興趣強烈,經常會利用課外時間主動與老師、同伴交流或網上查找資料來解決自己的疑問,具有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其動態生成的知識量較為突出;每個研究小組對于社區知識的貢獻量均在53左右,其中“水的三態”小組的總知識量低于平均貢獻量,由于有關“水的三態”在課標中所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較難理解,加上小學生本身的知識和經驗有限,所以難以拓展到更多的知識點,相比較“水的分布”,其知識點會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也容易理解。從個人和小組的知識量可以看出該班級的學生整體上都有一定程度的為社區貢獻自己知識的意識,并以推進社區知識為榮。而在此探究過程中動態生成的社區學科知識總量高達234,這說明學生在無教材或課程標準限制的基礎上建構并獲取的知識是無法預設的,甚至還可以無限拓展,由于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最終構成了一個社區的知識網絡。
同時,筆者從學生的學期末反思日志發現其實每個學生收獲的知識量大致上無差別,例如,編號2的學生在反思日志中寫道:“水有固體、液體、氣體三種形態,固體是指水遇冷變成冰;液體是指小溪、大海、長江等中的水:氣體是指蒸汽。世界上身體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水占身體的99%。水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沒有水我們眼睛會疲勞、干燥,沒有水,人會死亡,動物和植物也會死亡……”,該學生是研究“水的三態”,從日志中我們發現她還學習到了有關“水和我們”,“水的分布”等主題的相關知識點;再如,編號10和編號22的學生均在日志中提到了關于水的三種形態、水污染的分類和治理、水循環等多個主題的知識。主要原因在于他們都將個人知識貢獻給了整個學習社區,最終形成了公共社區知識;而社區中的每位成員都有權利隨時獲取已形成的社區知識。
由圖1可知,四個主題中“水污染”超越課標的知識量最多,原因在于水的污染與小學生的生活聯系更緊密些,學生也容易理解,其次是水與我們(關于水的災害和作用),再次是水的分布(關于江河湖海洋和水循環),最后是水的三態變化,較為抽象,小學生也較少關注。整體來看,全班學生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點總量遠遠超越了科學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知識點或概念,甚至有一部分知識點涉及了初中或其他學科的知識領域,例如海水的淡化技術,分子、離子和化合物,板塊運動,電能法,耗氧物污染,生態系統,核爆炸和天體的墜落等等,知識點都較有深度,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了學生去獲取更多的知識來作為補充和解釋。由此看來,學生獲得的生成性知識不僅在數量或廣度上有所突破,在其深度上也有所延伸,學生正在進行著知識的創新學習。普通教學下,由于時間和教材的限制,學生學到的知識僅僅局限于課本中的內容或課外閱讀材料,遠沒有由學生主動探究所構建的知識來得豐富和深刻。
四、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文嘗試探析了在中國小學科學課堂中運用知識建構創新理論指導教學的初步成效,研究結果表明,知識創新學習的關鍵是要堅持以觀點的提出及其不斷地深化和發展的路徑;小學三年級學生在知識創新學習中,他們的知識量擴展會遠遠超出課程標準及教材的“限制”;知識建構型學習活動,應該是一種有目標的意向性活動,學生與科學家一樣都在朝向理論化、系統化的知識建構邁進;知識建構學習會超越個體知識,形成社區的公共知識。
同時,依據已有的實踐經驗和研究結果,本文總結出了關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知識創新學習的相關建議:
1.如何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真實觀點
學生進行知識創新的首要關鍵是要能夠提出“真”觀點,但是觀點的產生并非憑空想象、無憑無據的。因此,教師首先需要選擇或者和學生商榷好研究主題,然后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能夠產生一些自己感興趣并想能深入探究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針對自己的問題提出有憑據地猜測,即觀點。
2.如何推進和深化學生的觀點
篇9
關鍵詞:協同創新;開放技術平臺;用戶滿意度準則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5-0207-02
引言
“協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的有效匯聚,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計劃”),2012年啟動實施,四年為一個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大力推進高校與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以及國外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探索適應于不同需求的協同創新模式,營造有利于協同創新的環境和氛圍。
剛剛公布的我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也再次指出,堅持協同推進,匯聚培養合力。從2015年起將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要“把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制機制作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支撐點,集聚創新創業教育要素與資源,統一領導、齊抓共管、開放合作、全員參與,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環境”。
一、高職教育中的“協同創新”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協同創新”的概念雖然是我國率先提出,但并非首創,其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德國物理學家哈肯提出的協同理論。美國學者Chesbrough于2003年提出了“開放式創新”的概念,系統研究了企業通過整合內外部的創新資源和要素,以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從而創造新價值。美、日等發達國家高校普遍重視通過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提高學生的協同創新能力。比如,最為典型的美國“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是國家科學基金會管理下的I/UCRC模式。I/UCRC聯盟多以精選的優秀工程項目為載體,引導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在參與創新實踐的活動中,使學生能夠與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項目管理總工、科學技術專家等進行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從而獲得與產業行業直接相關的經驗,進一步提升產業行業部門的工作適應能力。
在國內,自教育部提出“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和“協同創新”以來,各大高校積極響應,聯合相關科研院所、行企組織,有效地整合各種可能的創新要素和資源,組建協同創新產學研戰略聯盟,搭建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平臺。目前,已經有一部分由重點院校牽頭,聯合相關科研院所和行企組織的協同創新中心掛牌,并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和申報建設計劃,也有些還處在建設研討的論證階段。如2012年成立的“中國地質災害防控協同創新中心”由成都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長安大學三所高校作為發起和牽頭單位等。
然而,在現有的協同創新實踐中,研究對象多集中在組織架構、市場管理、戰略策劃、文化制度等創新要素,或行、企、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而比較少地關注在協同創新中最關鍵、最富有創造力的主體――“人”。在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中,關于“人”的角色如何定位、功能作用如何界定等問題,還需要做進一步研究,因為要培養符合“全民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要求,培養具有協同創新能力的大學生非常必要。此外,目前已有的關于大學生協同創新研究,往往都是以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等院校學生有鮮明的區別,高職院校強調實踐教學,也有別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學方法。
二、以項目為載體的高職學生協同創新能力實踐
深圳市可視媒體傳輸與處理重點實驗室開放技術平臺(即校企協同共育平臺)是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多要素有效聚合,也是實現校企協同、項目驅動、能力遞進的高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的關鍵所在。該平臺充分利用人才優勢、設備優勢,陸續與深圳市紐格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深訊和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漢匯智通信設備有限公司等開展技術合作,承擔企業橫向課題累計52項、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1項,截至2014年底實現技術服務價值計501萬元。在實踐探索中,我們充分利用所搭建的校企共育平臺的項目、技術、人才、信息、資本等有效要素,以企業橫向委托項目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協同創新能力、就業創業能力的漸進提升,從技術藍領、技術應用到實現自主創業創未來的多層次復合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對協同共育的思路、模式、機制及績效評價模型等進行系統性研究,注重通識類創新思想―協同創新能力訓練―創業創未來體系構建;最后,基于修正的美國用戶滿意度指數模型(ACSI),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協同共育人才的績效評價模型進行研究。改革實踐內容如圖1所示:
三、基于該開放技術平臺的學生能力培養路線
創新型人才主要包括學術知識型和應用技術型創新人才,對于我校信息技術行業特色鮮明的高職院校而言,是以培養應用型技能型的協同創新人才為主,重在培養我校高職學生的協同創新思想、協同創新能力和工作實踐能力。以重點實驗室技術開放平臺的典型工程項目為載體,鼓勵并引導大學生參與到實際課題中,通過參與技術開放平臺中的協同創新活動,同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項目管理經理、科學技術專家等直接交流合作,獲得與產業直接相關的工作實踐經驗,進而提升產業部門崗位工作適應能力。比如,在參加科技競賽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實踐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等個人素質。該平臺主要采取下列探索手段:
1.九屏幕法: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多屏幕系統思維,尋找問題的關鍵和突破口;以協同創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ooperative Innovation等為主題詞,以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EBSCO、IEL等為檢索源,查閱相關文獻;開設創新創業類的相關課程,特別是TRIZ創新工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三個優選:選拔優秀學生參與研究項目,并積極參與項目的行企合作交流,實現學生的協同創新能力漸進提升;優選一支責任心強、個人魅力強的優秀企業家導師隊伍;優選一種校企協同、項目驅動、導師帶徒、能力漸進的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
3.項目為載體:以技術開放平臺的初步研究成果,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型大賽,進一步提升其就業創業能力;部分優秀學生,借鑒成果原型,在企業家的指導下創新創業創未來,實現學生協同創新能力漸進提升;
4.基于用戶滿意度準則,構建了校企協同績效評價模型,不斷地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驗證和完善,對協同創新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效果進行統計分析和總結。
四、結束語
以實驗室開放技術平臺為項目載體的高職學生協同能力培養模式探索,已取得了部分教學成果,比如提升了我校學生的高端行業就業率;孵化了一些優質的項目研究成果,促使學生自主創業,實現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的國家戰略;運用用戶滿意度評價模型進行校企合作評價,并通過示例分析證明校企合作績效評價模型具有普適性,可以指導學校在開展校企合作過程中有的放矢地進行改革和調整;高職學生的參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教師的項目工作時間,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去承接其他項目,或更好地從事日常教學工作,從而實現科研資源和教學資源的最佳配置等。
參考文獻:
[1]HONGZHUANCHEN,QIANGQIANG ZHAO,ZHENXIN JIN. Study on Grey Evolutionary Game of“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Cooperative Innovation[C].Proc. of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JIN MINGHUA,ZHANG XUE.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n Risks of Enterprise-custome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Proc. of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3]鄔大光.增強科研能力推動協同創新[N].中國教育報,2011-5-7.
篇10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數學的教學意義與以往相比已大有不同,當下的數學教學意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育過程中如何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將學生的能力培養與知識教學相結合,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吸收、掌握知識點,并能夠舉一反三,將其應用在其他領域是我們當前需要深刻探究的問題。
一、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1.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新意識培養是鼓勵學生不拘泥于書本和答案,積極提問、發現問題,并通過自己的疑問、分析、探究和求證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形成勤學好問、舉一反三,具有創造力的思維模式。這樣的教育更加有利于對學生大腦的開發,通過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其自主能力。通過能力培養增加學生對自己的認可度,使其在面對問題時能夠有自信、想辦法、去實踐,而不是依賴書籍、老師或家長。創新意?R培養是思維模式的啟發,也是能力的挖掘。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奇心是學習興趣的主要來源,只有學生對一件事好奇,才能引起他的了解欲望,而創新意識從狹義上講就是對一件事的好奇而產生的意識和想法。培養學生敢于擁有與眾不同的觀點,并因此產生興趣學習現有的知識,運用學到的技能解決或論證自己的觀點,形成由創新意識到興趣再到解決問題這樣的良性循環,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二、創新意識培養的原則
1.尊重知識的科學性
培養創新意識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但我們所提到的創新是建立在尊重知識尊重科學的基礎上,而不是遠離事實的胡思亂想。小學生需要天馬行空,但也需要有人告訴他是非黑白。我們要培養的是具有創造力的、有未來的青少年,而不是胡思亂想不尊重規律的自負者。我們能想到與數學相關的最緊密的就是數字,而數字在任何工作中都是需要高度嚴謹的。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嚴把尊重知識的原則,讓學生從小樹立尊重知識、尊重科學的意識觀念,才能保證在日后的學習或工作中有態度、原則、有標準。
2.以興趣為基礎
前文提到創新意識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事實上,這兩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創新意識也要建立在興趣培養的基礎之上,以興趣作為吸引,促進學生更加專注的學習,才能在整個過程中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小學的數學課程處在基礎鋪墊的階段,在教學中我們往往反復強調,鞏固練習,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興趣流失。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我們應該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抓住學生感興趣的點,例如一些數字規律、圖形規律等小游戲,或者相同的知識點以不同的形式出現等。通過興趣吸引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激發思考問題和創新創造的能力。
3.以實踐能力的養成為最終目的
缺少創新的實踐只能成為機械的流水作業,而缺少實踐的創新也只能稱得上是滿口胡言。而教學的最終目的都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行動力,用實踐創造社會,造福人類。而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也是為了能讓其將新穎的想法轉化為創造力,使其從小就養成實踐第一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實踐這一重要內容,鼓勵學生將想法轉化為行動,用實際結果說話。
三、創新教學的策略
1.更新教學方法
隨著網絡科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課堂的需要。而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均已數字事實為主,因此,方法轉變起來十分困難。事實上,數學教學也需要與時俱進,根據不同情景進行教授方法的不斷變化。例如:可以從傳統的講解式授課變成提問式授課,可以將知識點編輯成小故事,將需要記住的計算規則編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等。課堂教學也不要全部依賴板書,注意借助多媒體等新型設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對所教授的知識進行補充和擴展,幫助學生盡可能多的汲取相關知識,最大化激發學生的靈感和創造力。
2.增強課堂的互動性
無論是小學課堂還是初高中課堂,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時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問題。因為課程內容等客觀原因,加之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課堂形式主要以教師講解,學生傾聽的方式,偶有提問也不能顧及全部學生的進度。尤其是數學課程,環環相扣,一旦錯過很難理解下面的內容,導致學生失去興趣。這就是我們傳統課堂的弊端,師生互動性差,教師不了解學生的掌握狀況,學生錯過進度或對某些知識點有疑惑不能及時反饋,會導致一堂課的有效教學成果少之又少。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通過溝通了解學生掌握情況,適時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3.自我教學評估
除了上文提到的方法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的自我教學評估。通過對教學方法、課堂模式以及知識擴展等方面的改革,教師應該綜合評估自己的教學成果。例如:那種方法對學生掌握知識最有效,那種形式更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什么樣的內容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這些問題都是通過改變、總結、再改變、再總結這樣的反復工作中解決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對自己的授課進行評估,通過總結與反思能夠增加自己對教學的認識,同時也激發自己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