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句子翻譯范文

時間:2023-03-14 20:30: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文句子翻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英文句子翻譯

篇1

1、Love is a vine that grows into our hearts.

愛是長在我們心里的藤蔓。

2、Love is hard to get into, but harder to get out of.

愛很難投入,但一旦投入,便更難走出。

3、Love is the greatest refreshment in life.

愛情是生活最好的提神劑。

4、I need him like I need the air to breathe.

我需要他,正如我需要呼吸空氣。

5、There is no remedy for love but to love more.

治療愛的創傷唯有加倍地去愛。

6、miss you so much already and I haven't even left yet!

盡管還不曾離開,我已對你朝思暮想!

7、In this world, only those men who really feel happy can give women happiness.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真正快樂的男人,才能帶給女人真正的快樂。

8、Don't cry because it is over,smile because it happened.

不要因為結束而哭泣,微笑吧,為你的曾經擁有。

9、The darkness is no darkness with thee.

有了你,黑暗不再是黑暗。

10、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

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而是因為我喜歡與你在一起時的感覺。

11、At the touch of love everyone becomes a poet.

每一個沐浴在愛河中的人都是詩人。

12、When love is not madness, it is not love.

如果愛不瘋狂就不是愛了。

13、Distance makes the hearts grow fonder.

距離使兩顆心靠得更近。

14、Every day without you is like a book without pages.

沒有你的日子就像一本沒有書頁的書。

15、Don't try to hard,the best things come when you least expect them to.

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16、Look into my eyes - you will see what you mean to me.

看看我的眼睛,你會發現你對我而言意味著什么。

17、I'll think of you every step of the way.

我會想你,在漫漫長路的每一步。

18、If equal affection cannot be, let the more loving be me.

如果沒有相等的愛,那就讓我愛多一些吧。

19、Don't waste your time on a man/woman,who isn't willing to waste their time on you.

不要為那些不愿在你身上花費時間的人而浪費你的時間。

20、If I know what love is, it is because of you.

因為你,我懂得了愛。

21、One word frees us of all the weight and pain in life.That word is love.

有一個詞可以讓我們擺脫生活中所有的負擔和痛苦,那就是“愛情”。

22、If I had a single flower for every time I think about you, I could walk forever in my garden.

假如每次想起你我都會得到一朵鮮花,那么我將永遠在花叢中徜徉。

23、We cease loving ourselves if no one loves us.

如果沒有人愛我們,我們也就不會再愛自己了。

24、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and the one who is ,won't make you cry.

沒有人值得你流淚,值得讓你這么做的人不會讓你哭泣。

25、Love makes man grow up or sink down.

愛情,要么讓人成熟,要么讓人墮落。

26、I love you not for who you are, but for who I am in your heart.

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誰。

27、Love is like a butterfly. It goes where it pleases and it pleases where it goes.

愛情就像一只蝴蝶,它喜歡飛到哪里,就把歡樂帶到哪里。

28、Within you I lose myself, without you I find myself wanting to be lost again.

有了你,我迷失了自我。失去你,我多么希望自己再度迷失。

29、A heart that loves is always young.

有愛的心永遠年輕。

30、If you leave me, please don't comfort me because each sewing has to meet stinging pain.

離開我就別安慰我,要知道每一次縫補也會遭遇穿刺的痛。

篇2

[關鍵詞] 字幕;翻譯;京劇

京劇是一門將歌唱、舞蹈、音樂、詩詞、美術、武術和雜技融為一體的綜合藝術。20世紀30年代,梅蘭芳先生將這一國粹推出國門,其間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最終獲得國際藝術界的贊譽,京劇從此享有“東方歌劇”的美稱。在弘揚傳播優秀中華文化的過程中,翻譯起到了無可比擬的作用。京劇作為一種戲劇,其兼具文學性和表演性的雙重性質使其譯介復雜化,因為戲劇翻譯不僅要涉及兩種語言符號系統之間的語際轉換,還要涉及語言之外的其他各種因素,要考慮戲劇的舞臺性、視聽性、口語性以及語言的動作性等。[1]21世紀的今天,中外文化交流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如何依托影視媒體借助翻譯的橋梁進一步詮釋和傳播京劇文化,是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

一、電影字幕翻譯文本特征及其研究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外語譯制片涌入國門,越來越多的優秀國產片走向世界,電影字幕翻譯逐漸引起譯界學者的關注。研究發現,電影字幕翻譯不同于其他文本翻譯的顯著特色在于其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一方面,由于屏幕空間有限,電影屏幕大小很大程度上限制譯文的長短,譯文字符數須控制得恰到好處,太多會占據屏幕空間而影響觀眾欣賞畫面的效果,太少則不足以提供觀眾足夠的情節內容和背景信息;另一方面,由于電影畫面與聲音具有瞬時性特征,譯文也是一現即逝,不像書本可供讀者前后參照,譯者須確保字幕與畫面變化同步協調,在畫面閃過的瞬間為觀眾提供與人物口型、情景更替相吻合的信息并確保前后銜接連貫。電影字幕所提供的語言信息和視覺信息、聽覺信息密切配合,這意味著字幕譯者應利用畫面和聲音提供的背景信息,使其譯出的文字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空間內與固有的視聽信息相輔相成,共同實現信息功能。因此,在時間和空間的雙重制約下,電影字幕翻譯文本宜選用常用詞和簡明句式,避免繁復冗長,文字內容應濃縮凝練,言簡意賅,通俗易懂,這樣才能順利完成人物對白及相關背景的信息傳遞,滿足觀眾的觀賞與認知需求。

電影字幕翻譯不是兩種語言符號系統之間的簡單轉換,而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譯者采取何種方式處理源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的關系將決定文化傳播的效能,電影臺詞中許多具有濃厚文化色彩的詞語和特殊語言形式難以用另一種語言符號來體現,而字幕翻譯受時空限制的特性又大大增加了譯介的難度。針對這些特點人們對電影字幕翻譯的策略、原則、方法提出了各種觀點。de Linde將字幕翻譯稱為“縮減式翻譯”,以三種方法進行操作:濃縮,即只譯出原文信息的精髓要旨;壓縮性意譯,即用較為簡短的語句譯出原話的意義;刪除,即完全略去不譯。[2]錢紹昌認為,影視語言的特點在于其聆聽性、綜合性、瞬時性、通俗性和無注性,并就字幕翻譯中人稱指代、對白停頓、文化差異、雙關語等問題的處理提出看法。[3]趙春梅認為,譯制片必須要解決口型與內容、語序與畫面、歸化與異化、人名的音譯與意譯四對主要矛盾。[4]李運興提出,處理影視翻譯中的文化負載詞有五種方式:直入式:源語文化詞語直譯或音譯;阻斷式:源語文化詞語被略去;詮釋式:提供相關語境;融合式:源語文化表達形式與譯語表達形式融合,以一種新的語言形式進入譯語;歸化式:用譯語文化詞語代替源語文化詞語。[5]前人的研究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為譯者如何在電影字幕翻譯中體現京劇文化提供了借鑒。

二、《梅蘭芳》英文字幕對京劇文化的處理

依托影視媒體借助字幕翻譯來體現京劇文化須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遵循字幕翻譯的文本特征;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電影字幕須在有限的時空內提供與屏幕畫面信息同步且符合觀眾接受能力的濃縮型信息,故譯文應體現簡約凝練、通俗易懂的文本特征。二是要解決京劇傳統在英語里的文化空缺問題。京劇蘊涵豐富的古典戲劇傳統,一些行業專用詞語難以在英語里找到完全對等的替代者,譯者須選擇適宜的方式處理這些文化負載詞以達到傳播文化的目的;三是要兼顧戲劇語言的文學性和表演性。京劇語言蘊含古典詩詞特色,常以合轍押韻的手段達到唱腔和諧優美的表演效果,譯文應盡可能地保留其古典文學特色和表演性特征。以下是影片《梅蘭芳》英文字幕對上述三大問題的處理范例:

例1:要是聽戲也不準時,你們怎么開鑼? If your audience came late,could the opera begin?

鑼是京劇伴奏樂隊中的一種打擊樂器,它聲音鏗鏘洪亮,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不僅使樂曲節奏鮮明強烈,而且可以增強音響效果、配合演員動作以襯托情節氣氛,是京劇武場樂器中最重要的一種。京劇開場常以鏗鏘的鑼聲配以悅耳的鼓鳴拉開序幕,因此人們把劇目開演稱為“開鑼”。譯者在處理這一文化負載詞時沒有采用“鑼”的英文詞gong,而是采取了阻斷式譯法把源語文化詞語“開鑼”略去,譯之以簡明扼要的could the opera begin,這阻斷了譯文受眾對京劇開場文化的了解,但迎合了電影字幕翻譯文本受時空限制的特點,使文字言簡意賅、一目了然。若采取融合式譯法,在譯句中添加文化詞“鑼”gong,譯成“If your audience came late,could the opera gong begin?”,則可以使源語文化與譯語表達形式融為一體,以一種新的語言形式引起觀眾文化探索的興趣。

例2:這旦角往臉上貼片子為什么呀?是為了不讓女人大笑。 Female characters paste locks of hair over their cheeks,why? Its to stop them from laughing heartily.

旦角是京劇里對女性人物的泛稱,根據人物年齡、性格、身份、表演特征,大致可分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刀馬旦等。“旦角”在英語里難以找到直接的對應詞,傳統上人們采取直入式音譯法dan處理其譯介,或在音譯的基礎上加以釋義dan actress,如:青衣Qing Yi actress、花旦Hua Dan actress、武旦Wu Dan actress。[6]《梅蘭芳》譯者則采用意譯Female characters完成原語到目的語的轉化,簡單直白而使觀眾瞬時領悟“旦角”的本義?!捌印笔蔷﹦〉┙怯门倩ㄋN在前額和兩鬢的條狀假發,不但是劇中人物額發和鬢發的藝術化體現,也是美化、修正演員臉型不足的重要化妝工具。旦角的片子是和粉面形成強烈反差,它流云一樣彎彎的表現形式構成與臉部工整對比美的效果,產生了中國的、民族的、戲曲的內在韻味。影片字幕中譯者采用詮釋式譯法處理“貼片子”的信息傳遞,paste locks of hair over their cheeks為觀眾提供傳統京劇女性角色在面頰粘貼假發的面部化妝背景知識。

例3:大伯不想讓你挨了打還得跟人說打得好,大伯不想讓你再戴上那“紙枷鎖”。I dont want you to be beaten and then have to say “well done”,or to wear such a yoke of shame.

影片以少年梅蘭芳閱讀大伯的來信揭開故事序幕,大伯在信中提到“紙枷鎖”的情節多次在影片中出現,形成貫穿全劇的一根脈絡?!凹埣湘i”寓意在于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壓抑和掙扎,舊時人們對“戲子”的輕視和梨園的陳規陋習是京劇演員身上無形的束縛,就像紙做的枷鎖,似無卻有,如同鐐銬般禁錮人的思想而使他們難以掙脫。例3中譯者以詮釋式譯法a yoke of shame處理“紙枷鎖”的譯介,揭示了梨園人社會地位卑微的現實,為觀眾提供了必要的語境背景,shame一詞替代paper 舍棄“紙枷鎖”的表層意義而剖析它的深層內涵:梨園人生存處境的艱難和京劇發展的局限與障礙。

例4:《汾河灣》(Fen River Bay)

薛仁貴好命苦無親無鄰,

幼年間父早亡母又喪命。

柳家莊上招了親,

你的父嫌貧心太狠。

將你我二人趕出了門庭,

夫妻雙雙無投奔。

在破瓦寒窯暫安身,

每日里窯中苦難忍。

無奈何立志去投軍,

結交下弟兄們周青等。

跨海征東把賊平,

保定了圣駕轉還京。

前三日修下了辭王的本,

特地歸來探望柳迎春。

我的妻你若是不肯信,

來來來,算一算,連來帶去十八春。

My life has been so lonely and hard.

I was orphaned when just a boy.

I married a girl from the Liu Family Village.

But her parents thought me too poor.

They chased us out from the family home.

Husband and wife,condemned to roam.

Until we found a broken down shack.

It was tough,with just clothes on our back.

I had no choice but to bid my wife farewell.

And turn to soldiering life.

Friends well met and rebellions quelled.

With the king to the capital I did go.

And asked for leave three days ago.

To return for my Liu Yingchun.

My wife,it seems you cant believe your ears.

Come,lets count,its been eighteen years.

京劇唱詞富含古典詩詞的文學特色,常表現為合轍押韻、聲調協調、節奏明快。為增強唱腔的音樂性,唱詞常將同韻字置于句末,以達到和諧悅耳、優美動聽的表演效果?!睹诽m芳》劇中采選的京劇唱段皆為經典曲目,如《汾河灣》《定軍山》《梅龍鎮》等,這些曲目唱詞的英文字幕融合文學翻譯的元素,注重以合轍押韻體現戲劇語言的藝術美感。如例4的《汾河灣》,唱詞的韻腳“鄰”“命”“親”“庭”“平”“京”“信”押in(g)韻,“狠”“奔”“身”“忍”“等”“本”押en(g)韻,它們與“軍”“春”都合十三轍之“人臣轍”,這一系列的同韻字構成流暢的和諧美。譯者為兼顧譯文語言的文學性和表演性,刻意選取含相同元音和尾音的home與roam、shack與back、farewell與 quell、go與ago、ears與years,它們的元音和尾音分別兩兩對應,于句末形成協調一致的前后呼應,生動地再現了京劇唱詞合轍押韻、和諧優美的語言特色。

三、結 語

京劇文化博大精深,由于電影字幕受時空制約,字幕一閃而過的瞬間觀眾只能窺見它的冰山一角。盡管如此,字幕翻譯仍是影視媒介傳播異域文化的重要途徑,譯界學者應該重視字幕翻譯體現京劇文化的研究,充分利用影視載體弘揚國粹,讓京劇傳播進一步深入國際文化領域而使其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參考文獻]

[1] 孟偉根.戲劇翻譯研究述評[J].外國語,2008(06).

[2] De Linde,Zoe.Read My Lips:Subtitling Principles,Practices and Problems[J].Perspectives,1995.

[3] 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J].中國翻譯,2000(01).

[4] 趙春梅.論譯制片翻譯中的四對主要矛盾[J].中國翻譯,2002(04).

[5] 李運興.字幕翻譯的策略[J].中國翻譯,2001(04).

篇3

“一句多譯”作為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極大地有助于培養學生溫故知新,擴大聯想,從而建立全方位的綜合思維能力。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運用一句多譯方法呢?這里,我結合多年初中英語教學工作,談談我的做法與體會。

比如,新鉆石項鏈花了他們三萬六千法郎。就有如下譯法:

It tookthemthirty-sixthousand francs to buy the new diamond necklace.

It cost them 36.000francs to buy the new diamond necklace

They paid 36 thousand francs for the new diamond necklace

The new diamond necklace cost them 36thousand francs.

The new diamone necklace that they bought was worth36 thousand francs.

The new diamond necklace(which) they bought was worthy of 36.000 francs.

上述各句若作適當的語法和詞匯調整,還會產生許多語言相同的新句子。

一句多譯實在是啟迪思維,活用句型詞匯的好辦法。

例:我們走過好幾個村莊才到達那個工廠。

將中學生所學的句型、詞匯用上,這個句子的譯法更多。

We didn’t reach the factory until we had passed through several villages.

若將didn’t改為did not,將reach換為get to 或arrive at,將the改為that,將until改為till,將several改為some或a few,可以將這個中文句子寫成64個完全相同的英文句子。

We got to that factory only after we (had)passed through several villages.

同理,又可寫出32個英文句子,還有強調句型:

It was only after we (had)passed several villages that we arrived at the factory.

同理,又可以寫出32個英文句子。還有倒裝句型:

Only after we(had)passed through several village did we reach the factory.

同理,又可以將此句變為語義相同的16個英文句子。

We reached the factory when we had passed through several villages.

將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提到句首,并作為前面所示的詞語替換練飛,可以寫出16個語義相同的英文句子。

Having passed through several villages,we arrivde at the factory

We arrived at the factory after having passed through several villages.

同理,又可以變出新的句子。而第二句還可以用after passing thorugh……還可以將介詞after引導的短語提到句首。

綜上所述,這個中文句子可以譯成數個語義相同的英文句子,真是典型的一句多譯了。從而拓展我們的思維。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句多譯是翻譯練習的另一種形式。運用多種句式表達同一個意思是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一種體現。許多學生在英語寫作時受漢語負遷移的影響,往往喜歡按字面翻譯,容易出現詞語搭配不當、詞性不分、句子結構不嚴密等問題。一句多譯有助于學生體會和理解詞匯的內涵與外延,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頭腦中儲備的詞匯、句型和語法知識,是培養英語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常采用的練習方式有:

1. 運用同義詞語。如“她被哈佛大學錄取了。”可譯為:

(1) She got admitted to Harvard University.

(2) She has been officially enroll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3) She has been accep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2. 運用同一詞義的不同句式結構。如“看到照片使我想起了童年?!笨勺g為:

(1) When I looked at the picture, I couldn’t help recalling my childhood.

(2) At the sight of the picture, I was reminded of my childhood.

(3) The sight of the picture reminded me of my childhood.

3. 運用簡單句與復合句的相互轉換。如“我建議我們舉行一個英語晚會。”可譯為:

(1) I suggest our holding an English evening party.

(2) I suggest that we (should) hold an English evening party.

(3) My suggestion is that we (should) hold an English evening party.

4. 綜合運用同義詞語與不同句式。如“艱苦的工作使他獲得了成功?!笨勺g為:

(1) His hard work led to his success.

(2) His hard work resulted in his success.

(3) His success resulted from his hard work.

(4) He worked very hard; That was why he succeeded.

(5) The reason for his success was that he worked very hard.

(6) The reason why he succeeded was that he worked very hard.

(7) It was because of his hard work that he succeeded.

篇4

關鍵詞 平時成績 計分方法 靈活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1平時成績的五個量化項

我校英語平時成績占總平成績的50%。如何利用平時成績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成了擺在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

1.1量化根據及量化內容的確定

根據《要求》中對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

根據《要求》對口語表達能力的一般要求:能在學習過程中用英語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題進行討論。表達比較清楚,語音、語調基本正確。

根據《要求》明確指出:英語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新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英語教學的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有利于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

據此將50%的平時成績劃分為五個基本的量化項,以激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生詞聽寫

(2)漢英互譯

(3)英文句子背誦

(4)英文短文背誦

(5)基于平時教學的語言測試

如果教學中出現其它的教學表現形式,教師可以將其歸入1~4中的某個成績項。如:(1)學完課文后,教師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概括,做完聽力練習后要求學生對故事進行復述,即可將其歸入短文背誦成績。(2)做聽力練習時,要求學生將聽到的句子進行敘述或翻譯,可將其歸入句子背誦或翻譯成績。(3)要求學生將聽到的句子寫在黑板上,可計入生詞成績。

1.2 滿分條件

根據多年嘗試和對學生總體水平的觀察與掌握,分別制定如下滿分條件:

生詞:1~3學期,每學期學生需要有3次三個單元單詞的聽寫成績。第4學期,有一個單元的單詞成績。每次聽寫10單詞。

漢英翻譯:1~4學期,每學期要求學生課上正確完成三句英漢互譯的句子。

句子背誦:1~4學期,每學期要求學生課上背誦三句教師指定課文中的句子。

短文背誦:1~3學期,每學期要求學生課上背誦三篇英語短文。

語言測試:學期末根據課上所背句子和所講解的語法、詞法知識進行40道題的閉卷測試。

以上五項在平時成績中各占總平成績的20%。

2平時成績的計分方式及注意事項

2.1計分方法

學生各項平時成績采用百分制計分方法。教師在評定學生成績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學生活動完畢,教師當場評分。這樣具有即時效果,具有震撼力,對其他學生有一定的刺激、激勵、召喚作用。

(2)評定學生成績要靈活。老師評定成績的目的就是激勵那些想說不敢說,想說怕出錯的學生。

(3)教師在評定學生成績時要嚴格,尤其是單詞短語,寫錯一個字母也不行。

(4)團隊活動時,成績按表現最好的同學評定。目的就是激勵那些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同學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5)根據學習任務難易度可采取不同的檢查安排。

2.2 減分情況

(1)曠課一次從50分平時成績中扣除2分,直至平時成績扣完。

(2)如學生課上散漫、無紀律被點名批評一次扣2分,直至平時成績扣完。

(3)專項成績減分辦法:每次課第一個任務就是對1~4項平時成績進項檢查。要求學生主動舉手接受測試,如學生不舉手,教師就隨機找學生抽查。

3各項平時成績任務選取的要求

3.1生詞聽寫

從所學單元生詞表中隨機抽取10個單詞進行聽寫。教師讀英文單詞漢義或英文解釋,學生將英文單詞寫在黑板上。

3.2漢英翻譯句子選取

課上進行鞏固性訓練時,學生翻譯教師的漢英語句子,或要求學生舉例說出英文句子以解釋某種語法、短語的用法。

3.3英文句子背誦選取要求

課文中有許多經典的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讓學生熟記這樣的句子,對學生日后口語表達、英文寫作都有一定的幫助。如每次課都進行這樣的訓練,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不可小覷。

3.4短文背誦的選擇

短文的選擇有兩種形式:(1)教師指定;(2)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選擇難易適中,字數為90~120字內的文章、段落,題材自定。

3.5基于平時教學的語言測試選題范圍

測試題的形式有:單選、首字母填空、句子翻譯。

4平時成績的平移

在實際記分過程中經常發生下面一種情況:有些學生某項成績特別突出。例如英漢互譯,此項成績會達到十次二十次甚至更多,但其他三項有的只有兩次,甚至一次或零次。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第2項多余的成績以60分計入其它成績項中。

篇5

【關鍵詞】功能對等理論;社科著作翻譯

一、功能對等理論內涵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著名語言學家、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Eugene. A .Nida)在其著作《翻譯科學初探》中提出了“形式對等”和“動態對等”翻譯理論。動態對等是“與原文最自然的貼切”(Nida.2004),注重讀者反應,以最貼切的自然語言再現原文信息,使譯文讀者和原文讀者對原文的理解和欣賞程度一致。同時,奈達指出:“所謂翻譯,是從語義到文體在譯語中用最貼切而又最自然的對等再現源語的信息”(譚載喜,1984:10)。奈達后來用功能對等代替動態對等,但兩者并無本質的區別。功能對等是奈達翻譯理論的核心,強調翻譯不是原文的字面意義和語序,而是原文的思想和目的,不僅是語義的對等還包括風格的對等,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詞匯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因此,要求譯文讀者對譯文與原文讀者對原出的反應基本一致。這也是功能對等理論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

二、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的實例翻譯

(一)詞匯對等 詞在翻譯中扮演重要作用,譯者能否正確選出合適的目標語會嚴重影響讀者對譯文的理解和反應。因此,譯者應了解漢英語轉換過程中詞匯的差異,熟練掌握其中的翻譯技巧。一)直譯 奈達曾說過“如果直譯能夠達到指稱意義和聯想意義上的對等,則無需形式上的轉變”(Nida,1993:125)。換言之,如果直譯可以實現完全對等,即形式和功能上的對等,那么直譯法是首要的選擇。二)詞性的轉換 按照詞性的不同,如何擺脫英漢語言差異,用最貼切的方式傳達原文信息,達到詞匯上的對等。名詞化 英語名詞化能簡化句子結構,濃縮信息,使行文更加正式、客觀。漢語多用動詞來表達類似的概念,換用動詞表達,譯文行文更加明確。因此譯者可根據具體情況,通過詞性的轉換,確保譯文精準,流暢。形容詞 形容詞是一種修辭表達,翻譯中有時候由于上下文語境和表達習慣的要求需要轉化詞性,達到功能上的對等。原文:Not to worry; you were still young, eager, and inexpensive, so the company would find you a spot with one of its magazines’ Web divisions.譯文:你不必擔心,憑你的年輕、熱切和廉價,公司肯定會在旗下雜志的某個網絡部門給你安排個職位。分析:劃線處形容詞漢譯時轉換為名詞,使句子更加流暢通順。虛詞 英語中使用虛詞,體現語句各部分的關系,在漢語里不一定需要,譯出則會使漢語嗦,甚至造成漢語失范。

(二)句法對等 英漢兩種語系存在較大差異,語言都有各自特征。譯者需要尊重目的語特征,采用目的語表達習慣,準確傳達句子表層信息,挖掘其深層含義。一)語態轉換 英文中,被動句的使用相對較多,這也是英文社科著作的一大特征,作者此舉體現文本的客觀性。漢語中,被動句使用頻率相對較少。因此漢譯時盡量按照漢語的表述習慣,可將被動態轉為主動句,既可準確傳達了原文信息又避免了翻譯腔。二)逆向翻譯 由于英漢在思維方式和表達方法上存在差異,有些句子按照字面翻譯效果不佳,漢譯時不能完全按照詞序順序翻譯,需要根據隱含意義,以及漢語行文順序,進行順序調換。英文句子的自然語序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后,如使用倒裝語序,主要是為了加強語氣、突出重點、平衡句子結構等,而漢語中使用較少。譯成漢語轉換為自然語序,使譯文符合漢語表達易于理解。三)分譯與合譯 英文社科著作句型結構復雜,定語較多,信息量大。譯者需分析語句中的深層含義,根據邏輯關系對原文作必要合譯或拆分。原文:Fifteen years later Baer was working for another defense contractor when he drafted the complete schematics for a video-game console that would sell for about $20. 譯文:十五年后,貝爾為另一家防務承包商工作,草創一款視頻游戲機原理圖,售價20美元。分析:英語復合句漢譯時常在分句連接處分譯。原句為主從復合句,如果按照英語順譯,譯文句子復雜定語過長,容易導致譯文晦澀難懂,譯者分別從兩分句處進行分譯,這樣讀起來語句更流暢、節奏感更強。原文:Interruptive ads are ad copy that weaves through or around editorial copy. Although critics call them invasive ads, as long as readers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ad and the editorial content it interrupts they do not violate industry ethical standards. 譯文:干擾性廣告貫穿或隱含在雜志內容之中,批評者稱其為侵入性廣告,但只要讀者能分辨廣告與它所干擾的雜志內容,就未違反行業的道德準則。分析:原文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起修飾限定作用,譯者為了避免修飾語過長,將此部分轉換成動詞功能,采用合譯的方法。后一句中兩個從句與前文具有承接關系,將其合并后邏輯關系清楚,易于理解。

總 結

社科著作文本翻譯既要準確再現原文信息,也要注重讀者的感受,這與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是一致的。譯者應結合翻譯實踐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和技巧,力求原文與譯文對等。

參考文獻:

[1]黃忠廉等.翻譯方法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篇6

[關鍵詞] 合同法律文件復雜句翻譯

我國與世界各國雙邊貿易日趨頻繁,使得合同翻譯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因此,合同翻譯至關重要,其內容直接影響合同雙方的利益。如何做好合同法律文件的翻譯,保證中方的利益不因合同文本的翻譯而招致損失越發具有現實的意義。其中,由于合同的嚴肅,嚴謹,嚴密性,導致復合句的應用較多,而結構復雜的復合句的翻譯恰是保證整體翻譯效果和準確性的關鍵。

一、要翻譯好結構復雜的復合句,首先要了解商務英文合同的句式特點

商務合同作為一種實用文體,在詞匯使用方而具有與其他文體不同的特,如用詞正式規范,大量使用商務術語、法律術語及其他具有法律語言特點的正式詞語。因而商務合同的翻譯要求譯者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在句式結構方面,商務合同也與其他文體迥異。商務合同英語常不以易于理解為目的,大量使用復合句。究其根源,還是源于商務合同英語的文體屬性。作為法律文書,商務合同規定各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合同文字的表達必須完整、細致、嚴謹、明晰。而英語的復合句,可以包含多個從句。從句之間的關系可能包容、限定,也可能并列平行,因此,在合同中較多使用復合句能夠將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在有限的條款中完整明確地體現出來,確保合同句子結構的嚴謹性,以及文意的嚴密、細致。但是復合句中往往包含若干從句、修飾語等等,有時會顯得臃腫、晦澀,無疑會增加理解英文合同的難度,與此同時也增加了合同翻譯的難度。

二、要掌握商務英文合同復合句的翻譯方法

商務合同中英文復合句的出現頻率高,句子結構復雜,邏輯性強,無疑給譯者增添了許多困難,但是,無論多長的句子,多么復雜的結構,它們都是由一些基本的成分組成的。只要弄清了合同原文的句法結構,找出整個句子的中心內容及各層意思,然后分析各層意思之間的邏輯關系,再按漢語的特點和表達方式組織譯文就可以保證合同翻譯的準確性。合同復合句的分析方法具體要遵循以下步驟:首先,譯者要找出全句的主語、謂語和賓語,即句子的主干結構,其次,要找出句子中所有的謂語結構、非謂語結構、介詞短語和從句的引導詞,然后再分析從句和短句的功能,即:是否是主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或狀語從句等,以及詞、短語和從句之間的關系。最后,分析句子中是否有固定搭配,插入語等其他成分。

例1:

If a Party breaches any of the representations or warranties given by it in Articles 18.1 or repeated in 18.2, then in addition to any other remedies available to the other party under this contract or underApplicableLaws,itshallindemnifyandkeep indemnified the other Party and the company against any losses,damages,costs,expenses,liabilities and claims that such Party or the Company may suffer as a result of such breach.

分析:

第一步,拆分句子:

此長句可拆分為四個意義段,分別是

1)If a Party breaches …in Articles 18.1 or repeated in 18. 2

2)then in addition to …Applicable laws

3)it shall indemnify and …costs,expenses,liabilities and claims

4)that such Party or …as a result of suchbreach.

第二步,句子的結構分析:

1.句的主干結構是主語(It)+(情態動詞+動詞原形)(shall indemnify and keep indemnified…against)+賓語(the other Party and the Company)。

2.“if”引導的是條件從句,條件句的賓語部分跟隨后置定語(given by it in Articles 18. 1 or repeated in 18. 2)。

3.“in addition to”引導的是增補成分,其核心詞remedies也跟了后置定語(available to the otherPartyunderthiscontract orunderApplicablelaws)。

4.而“that”引導的則是后置定語修飾緊鄰的五個名詞。

5.固定結構“indemnify sb. Against …”使某人不受……

根據以上分析,以及漢語的行文習慣(條件在前.結果在后,以及定語在所修飾的核心詞之前),以上條款可翻譯為:如果一方違反任何其根據第18.1條或18.2條所做的陳述及擔?;蛑厥觯瑒t另一方除根據本合同或相關法律尋求任何可能的救濟之外,違約方應當賠償另一方或合營公司因此種違反而招致的任何損失、損害、費用、開支、責任或索賠。

在對長句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商務合同長句具體翻譯方法又可細分為二種:即,順序法、逆序法和分譯法。

(1)順序法。所謂順序法就是按照原文的順序組織譯文。在商務合同中,當英語長句陳述的是一連串的動作并按發生的時間安排或邏輯關系排列時,此類長句與漢語的表達方式較一致,可按原文的順序譯出。

例2:

In the event that the Company's operations are reduced substantially from the scale of operation originally anticipated by the parties,or the Company experience substantial and continuing losses resulting in negative retained earnings not anticipated by the Parties in the agreed Business Plan, or in any other circumstance permitted under Applicable Laws or agreed by the Parties,the Parties may agree to reduce the registered capital of the Company on a pro rata basis.

上述句子的邏輯關系非常清楚,即:三個假設條件,一個結論,表達順序與漢語一致。因此,可按照原文的語序進行翻譯。參考譯文:如果合營公司的經營規模比雙方原來預期的規模有大幅度縮減,或合營公司持續遭受嚴重虧損,導致雙方商定的業務計劃中所未預期的盈余保留負數,或在任何相關法律允許或雙方一致同意的情況下,雙方可以協議按原有出資比例減資。

(2)逆序法。所謂逆序法就是逆著原文的順序翻譯。在商務合同中,有些英語長句的表達次序與漢語習慣不同,甚至語序完全相反。因此,根據漢語的習慣,譯者必須從原文句子的后面譯起。 由于譯文句子的前后與原文句子的前后相比,有倒置現象,因此,逆序法又稱為“倒置法”。

例3:

The Seller sha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elay of shipment or non-delivery of the goods due toForceMajeure,whichmightoccurduringthe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or in the course of loading or transit。

這里原文的行文方式是把信息的重心放在句首,先表明賣方的免責事項(The Seller sha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elay of shipment or non-delivery of the goods),接著再規定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不能交貨或延遲交貨才會免責( due to Force Majeure)。而對不可抗力又做了限定(which might occurduringtheprocessofmanufacturingorinthecourse of loading or transit)。而按照漢民族的思維習慣往往是先談原因再講結論。因此翻譯時譯者應采用逆序的方法將原文表示免責條件的“duetoForceMajeure,whichmight…ofloadingortransit” 移到句首。再者, 英語中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即本句中的which might occur... of loading or transit)翻譯成中文時要么仍翻譯成定語放在所修飾的詞之前,要么處理為別的成分。根據以上分析,原文可翻譯為:凡在制造或裝船運輸過程中,因不可抗力致使賣方不能或推遲交貨時,賣方不負責任。

(3)分譯法。分譯法就是將原文一個句子分成幾個句子來翻譯,或者將其中某個較長的修飾成分單獨翻譯成一句或幾句。這是由于在商務合同中有些句子過長,又含有多層意思,而主句和從句或主句與修飾語之間的關系又不十分緊密,如果采用一個漢語句子對原文進行翻譯,容易導致句義混亂,這種情況下,譯者可以把長句中的從句或短語化為句子分開來翻譯。這樣做也符合漢語多用短句的習慣,同時也可以使句子意思表達得更清楚明了。

例4:

EitherPartymayterminate thecontract incase of failure on the part of the other Party to fulfill or perform any of its obligations hereunder and in the event that such failure remains unremediedsixty (60) days after the service of a written noticeas described in Article X below by the non-defaulting Party to the other Party specifying the failure in question andrequiring it to be remedied.

原文是商務合同中有關期限和終止的條款,按照先講結論,即合同任一方具有的權利(Either Party may terminate the contract)然后再列舉實施此權利的條件(in case of failure ... and in the eventthat ...)的順序行文,而漢民族的行文習慣往往是先條件后結論,所以譯文在整體上應采用逆序法。但,即:違約行為60天內未改正,60天是從無責任方書面通知送達之日算起,書面通知中無責任方已指出對方違約行為并要求其改正等等。如不對內容進行分解,則可能導致句義混亂。因此,翻譯此句時應采用拆譯法,以期將原文意思表述清楚。參考譯文:如果一方未完成或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項下的任何義務,而且未按照下述第X條規定在另一方向其送達書面通知,指出其違約行為并要求其予以改正后六十(60)天內,其仍未子以改正,另一方則可以終止本合同。

商務英文合同為了在有限的條款中完整、明確地表達合同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大量使用信息包涵量大的復雜長句,給譯者造成一定困難。但不管遇到何種類型的長句,譯者都可在對原句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漢語行文習慣,采用順序法、逆序法,以及分譯法或同時采用幾種方法的方式,準確翻譯原文。

參考文獻:

[1]張新紅等:商務英語翻譯(英譯漢)[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3

[2]傅偉良:合同法律文件翻譯談[J].中國翻譯,2002,(5)

篇7

【關鍵詞】句子結構 對比 翻譯

引言

漢語和英語作為兩種不同語言,句法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在對這兩種言語進行翻譯時要注意漢英句式轉換時產生的一些問題。以下我將依據漢英兩種語言間存在的差異,從句子結構上體現的意和與形合、前重心與后重心、左分支與右分支、復合句與簡單句方面淺談漢英句子對比及其對翻譯的影響。

1.漢語句子的特點是語義型或意合,其依仗意義,即內在的邏輯關系組織語言“以意統形”。英語句子的特點是語法型或形合,其依仗形式,即詞的形態、時態變化,詞匯的銜接等,語言符號由“散”(單個詞)到“集”(詞組乃至語篇)的語言組織手段。漢語重意合是指漢語句子主要通過字詞的意義連接起來。英語重形合,指英語語言符號之間有較強的邏輯關系。如例句She did not remember where she lost her wallet.此句話以限定動詞remember為橋梁,可直譯為“她不記得她在哪丟得錢包。”這種句式在漢語里因以“形”(動詞中心的框架)譯“意”顯得 “緊湊”、而且不夠通順。按照漢語的語言習慣,應該譯成:“她不記得錢包在哪丟得?!?/p>

2.漢語后重心,英語前重心。雖然漢、英句子的重心一般都落在結果、結論、事實或假設上。但漢語句子往往較短,結構緊湊,它是“左分支”、“后重心”結構――重要信息置后。而英語句子長, 插入成分多,它是“右分支”、“前重心”結構――主要信息置前。我將從以下兩方面比較漢英語言的異同:

(1)在復合句子中漢語一般按照邏輯和時間順序,將重要信息置后,即重心在后。而英語的主句為重要信息,主句置前,從句為次要信息。從句置后,即重心在前。例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翻譯成英文:A young idle, an old beggar.

(2)中英文翻譯事實和評論時,漢語中我們一般先陳述事實,再評論;英語中則先評論,再陳述事實。例如:我們要努力學習,這是很重要的。翻譯成英文: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study hard.

(3)漢英兩種語言在處理事件發生背景方面也存在差異。相對于事件發生背景(即事件發生的時間及地點)而言,事件本身是很重要的信息。因此漢語將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置于事件本身之后,而英文中則將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置于事件本身之前。例如:春季運動會將于明天上午9點開始。翻譯成英文:The Spring Sports Meeting will begin at nine o’clock tomorrow.

3.現代英語句子有五種基本句型:

(1)主-謂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and sets in the west.太陽東升西落。

(2)主-謂-賓I like English.我喜歡英語。

(3)主-系-表 She is a worker.她是名工人。

(4)主-謂-間賓-直賓My friend gave me a gift.我朋友給了我一個禮物。

(5)主-謂-賓-賓補 He invites her to take part in the party.他邀請她參加聚會。

英語句子的謂語只有動詞才能充當。在這五種簡單句基礎上,還形成了一些復雜的句子,即英語中的復合句。漢語中的句子有簡單有復雜、有短句有長句。因此在漢英互譯時要采取合適的翻譯技巧。如分句和合句。翻譯英語句子時,有時可以把原文的句子結構整個保存下來或稍加改動;但在不少情況下則必須將原句結構作較大改變。分句法和合句法是改變原文句子結構的兩種重要方法。何為分句?何為合句?所謂分句法是將原文中的一個單詞或短語譯成句子,或將原文的一個句子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如例句1)He, not surprisingly, did not pass the exam.他考試不及格,這在意料之中。2)He arrived in China at a ripe moment internationally.他來到中國,就國際形勢來說,時機正合適。所謂合句法是指把原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簡單句或一個復合句在譯文中用一個單句來表達。如例句1)He is honest. He is straightforward.他為人純樸而坦誠。2)It was midnight, and there were few people on the street.午夜時分,街上行人稀少。

總結

當今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翻譯作用越來越重要。研究文化與翻譯的關系,首先應研究文化與語言的關系,尤其是研究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語言與文化之間的對比。翻譯者無論是從事翻譯理論研究還是從事翻譯實踐都應該深入了解語言中所孕育的社會文化。在翻譯過程中,要牢記漢英句子的差別,并且根據各自語言需要,在轉換時靈活處理。深入了解漢英句子的差異,有利于準確理解原文,便于把握翻譯規律,有利于提高英漢互譯的質量,也有利于提高英語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言學教程(修訂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蔡基剛.英漢寫作對比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篇8

有專家稱,每篇文章的陌生詞匯只要不超過8%,就不會影響讀者對文章的理解。如果某陌生單詞并沒有給你理解文章的意思帶來很大的影響,那你就可以跳過此單詞。跳過易,亦講究。

有考生說,高考閱讀理解題設有專門的猜測詞意的題型。這個能跳過嗎?當然不能,那就猜。詞意難,猜有道。

一、跳詞,模糊猜測

首先我們要明白:不是各個單詞的意思組成了一個句子的意思,而是每個單詞的具體意思是通過句子的整體性得到的。因此,如果遇到陌生的詞匯,而考題中沒有專門設題來考查該詞匯,那么我們只需要根據句子的含義推斷該詞匯大致的意思方向即可。通常我們可以根據詞性來歸類處理。

(一) 名詞

名詞只是一種具體事物的代替符號,因此即使不理解名詞的詞意,我們也不難理解文章的意思。

例1:The first flying vertebrates,the pterosaurs,have intrigued paleontologists for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我們可能不認識句子中的vertebrates,pterosaurs,paleontologists這幾個單詞,那也不用急著去猜測詞意,這個時候只要把它們當成是一些事物或者一些人的代號就可以了(取單詞的首字母做代號)。首先,我們簡單地分析句子的結構,句子的主體結構是:The pterosaurs intrigued paleontologists。The first flying vertebrates是對pterosaurs的修飾說明。for more than two centuries則僅僅是一個狀語,表示持續的時間。

例1可以翻譯為“名為pterosaurs的這個東西,是第一個會飛的V,他(pterosaurs)已經激發起P這么一群人(物)的興趣超過兩個世紀了?!睆姆g中我們可以繼續猜測――會飛的東西除了飛機,還有鳥,或者是其他動物。我們學過飛機的單詞(plane/air plane/air craft),可判斷pterosaurs應該不是飛機。且pterosaurs是被包含在vertebrates當中的,很有可能是某種動物。因此,例句1可再深入翻譯為“pterosaurs是第一個會飛的V動物, pterosaurs已經激發起paleontologists(從表一可知,以-ist為后綴的單詞表示“人”)這么一群人的興趣超過兩個世紀了。”

雖然我們可能對句子中的名詞都不認識,但是從上面的翻譯來看,我們是可以理解句子的整體意思的。不過,你知道哪些是名詞嗎?復雜的名詞一般是由后綴派生而成的。且看名詞后綴表。

表一:名詞后綴表

(二)動詞

在閱讀的過程中,當遇到不認識的或者較難翻譯的動詞時,我們可以直接用一個意思籠統的虛詞來代替。比如,把這個動詞翻譯為“做”“干什么用”“使得”等含義。只要能保證句子的連貫性即可。

例2:If a firm attempts to charge a higher price, consumers will turn to other firms able to supply substitute products at competitive prices.

在例2中,attempts,charge,turn to這些詞語都可以根據句子的整體意思來確定其模糊含義。句子明顯要表達“如果一個公司商品價格高,消費者會去買其他公司的產品”這么一個基本意思。那么attempts則可翻譯為“想要”,charge翻譯為“提高”,turn to翻譯為“去買”,這些翻譯可能和詞匯表中的含義有一定的出入,但是卻體現了句子最根本的意思。

那么例2的意思就是“如果一個公司想要提高價格,消費者就會去買其他公司提供的有競爭價格的替代產品了。”

表二:動詞后綴表

表三:動詞合成表

(三)形容詞

形容詞的模糊詞意是最好猜測的,為什么?因為形容詞在句子中一般只表示作者的態度、感彩,或者表示事物的特征。表示作者態度或者感彩的形容詞一律可以分為褒義詞和貶義詞兩類。形容詞的褒貶含義可以根據句子的邏輯意思推斷出來。此外,表示事物特征的形容詞,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描述事物的特征的,可以根據基本的常識了解其大概的意思,即使不能理解,對我們整體閱讀句子也不會造成很大的困擾。

例3:On the other hand,the theory is implausible because convection does not normally occur along lines.

例3中的implausible是形容詞,根據前綴-im以及后面的does not normally…就可以看出implausible帶有貶義的味道。即使我們不認識implausible這個單詞,但是也能知道這句話的模糊意思:這個理論是不好的。

表四:表示否定的前綴表

表五:形容詞后綴表

(四)其他詞性的單詞

在一個句子中,除了名詞、動詞、形容詞,其他詞語對句子的整體意思作用不大,因此我們可以直接跳過。

把以上對生詞的處理方法利用到閱讀中,對于不認識的單詞不要過分關注。我們通過例4來說明這一點。

例4:The molecular approach to detecting peptide hormones using cDNA probes should also be much faster than the immunological method because it can take years of tedious purifications to isolate peptide hormones and then develop antiserums to them.

這句話當中有很多專業詞匯:molecular,pept- ide hormones,cDNA probes,immunological,purifications tedious,antiserums。我們通通不認識它們。此時我們可以將這些詞匯全部認定為某個代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要盯著這些詞匯看,更不要去猜測其具體詞意,直到將句子的大致意思翻譯出來后,單詞的模糊詞意也呼之欲出。整體理解例4的句意應該是:molecular的方法是通過使用cDNA probes的方式得到peptide hormones,比另一種immunological的方法要快得多,因為immunological的方法要耗費很多年時間的tedious purifications去分離出peptide hormones,然后再為它們培養antiserums。

二、認識詞,清楚猜測

從上述的分析來看,我們完全可以不必因為遇到了幾個我們完全沒見過的奇形怪狀的單詞而感到頭痛和掙扎。

但是,我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也常常會碰到這樣一些專業詞匯,一般是專有名詞,它們涉及全文主題,這種詞匯我們就必須認識它。什么是認識呢?從英到漢的翻譯是認識嗎?還是知道其特征才算認識?我們首先用中文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超新星,我們都能看懂“超新星”這三個字,但是,你知道什么是“超新星”嗎?你認識嗎?我想很多人應該都不認識。如果有這樣一個英文句子:Supernova is a massive star which undergoes gravitational collapse.你又能從上下文中猜到supernova就是“超新星”嗎?相信很多人也是猜不到的。但是,我們卻可以從這個英文句子中知道supernova的特征:supernova是巨大的恒星(massive star),它在進行引力收縮(undergoes gravitational collapse)。至此,我們才算認識了supernova,然而,我們還是不一定能知道supernova 就是“超新星”。

因此,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可以再也不用停下來思考單詞的釋義,也不用費盡思量地去猜所謂的單詞的中文翻譯,我們需要做的只是靜下心來找到單詞在文章當中傳達的特征就可以。

此外,高考閱讀理解喜歡利用句子的前后關系來設題考查我們。這時候,我們可以找到關系詞來判斷詞匯的意思(不是指中文釋義)。

(一)直接反義詞

直接反義詞――該詞前或后出現的內容是反義關系,從中文的邏輯看會更清楚。首先,我們舉一個中文的例子:我是個_____人,相反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從后面的“內向”以及“相反”來看,我們可以推斷出前面應該是“外向”之類的詞。在英文當中,我們需要關注的詞匯則是:rather than,instead,unlike contrast,on the contrary,not…but…,but,even so,however,though,even though,and yet,but unless,instead等。

例5:The main conflict in the novel is between a mother who places a high value on hard work and honor and a son who repudiates his mother’s values instead preferring the easier path to fortune and celebrity.

提問:The word repudiates in the passage in closest in meaning to ( )

A. refuses to acceptB. lives up to

C. tries to understandD. makes the best of

解析:我們可以從后面的小詞 instead 這個詞判定兒子和媽媽的價值觀念是相反的,由此信息看四個選項,我們會發現只有A選項帶有否定的意味。因此,我們就可以直接選擇A項。

(二)并列關系詞

并列關系詞如下:and,not only…but also…,too, as well as,both…and…,either…or,neither… nor等。

麗麗正和我在跳舞,這就好比美女與_____跳舞。答案一定是正面的、肯定的“帥哥”,而不是否定的、反面的“野獸”。

例6:She embarked on her career by working as a newspaper reporter in Wisconsin and soon began writing novels.

提問:The phrase embarked on in this sentence is cl- osest in meaning to( )

A. took a trip to B. started out on

篇9

高職教育經過近20年的迅猛發展,規模已與普通本科教育相當。而同樣作為高職教育中的一門基礎課程,高職大學英語的教學與研究卻遠遠落后于普通本科教育。這其中,高職學生英語口語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主要表現為:

1、英語詞匯量小,不足以支撐學生進行正常的口語表達。原本學生入學時的英語詞匯量就較小,再加之高職英語課程設置、英語教材等方面的問題,使學生英語詞匯量的提高變得更加困難,甚至有不少的學生在經過三年的高職英語學習后,英語詞匯量反而出現下降、退步現象,還不如中學時的英語基礎。

2、英語句法知識欠缺,不能掌握英語表達的規律,無法進行正常的英語表達,語言支離破粹。究其原因,不能充分駕馭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及表達規律是主要的癥結所在,從而造成了學生在進行英語表達時經常出現想說卻又說不出、感覺非常憋屈的局面。

3、學生的英語信心不足?;谏鲜鰞煞矫娴娜笔В枚弥阍斐闪藢W生在英語口語表達過程中信心嚴重不足。其實,英語僅僅是一門語言工具,以交流表達為主要目的,在表達中有時出現一些諸如詞匯、句法上的錯誤是很正常的,即使以英語為母語的英美人也不能例外。而高職學生由于在英語上的嚴重不自信,使他們不敢開口說話,得不到應用的口語鍛煉,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使得英語口語變得越來越差。

二、英語口語提高的本質

表面看來,英語口語表達似乎是簡單的由“聽”到“說”的轉換,但仔細分析看來,這中間還有重要的一環,那就是“譯”,而且正是翻譯的這個環節,決定了我們的“說”這個環節表現性,即流暢程度。從此種意義上來說,“譯”的環節決定了英語口語的成敗。這對于我們嚴重缺失英語學習環境的中國高職學生要想提高英語口語水平來說尤為重要。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要想提高學生從“聽”這種接受性技能(receptive skill)到“說”這種復用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則離不開要研究或提高學生“譯”的能力(interpreting competency)。

三、漢英口譯技能提高的重點

1、全面掌握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

兩種語言分屬兩種不同的語系,差異明顯,但明晰兩種語言在表達上主要差異,無異對于漢英語言的轉換起著重要作用。總結起來,兩種語言在一下三個大的方面存在明顯差異:1)在句式上,中文善于用短句,且喜歡用逗號將中間隔開;英文則擅長用長句,標點符號的使用比較嚴謹;2)在用詞上,中文擅長于使用動詞,屬于動態語言,而英文中則存在名詞大量使用的現象,屬于靜態性語言;3)在句意上,中文是意合語言,句與句之間的連詞較少,英文則是形合語言,句與句之間頻繁使用連詞。

除此以外,英漢兩種與語言也還有很多小的差異,例如主謂搭配不同、時態、語態表達不同等。但掌握好了以上三個大的方面的差異,則可基本上能夠做到漢英翻譯中英語句式表達的準確性。

2、掌握幾個非常實用的漢英口譯技能

仔細總結起來,漢英口譯的技能可以說不勝枚數,但高職學生掌握好幾個非常簡單、實用的漢英口譯技能,對于英語口語的提高將是非常實用的。

1)正確理解漢語一詞多義,避免“中式英語”。很多學生翻譯出來的英語,很多時候令人費解甚至難以接受,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在進行漢英轉換時在短時間內未注意擺脫漢語的束縛,機械地搬用對應詞,缺少釋譯的能力。例如下面各句中的“看”,對應到了英文中就會有不同的譯法:

我看出了他的情感。I could read his emotion.

這件商品要是看的過去,就買了吧。If you think the article is ok,buy it.

我看出了他的破綻。I spotted his weak point.

明天能否去郊游,還得看天氣。Whether we’ll go hiking tomorrow will depend on the weather.

如果學生們在進行快速口譯表達時,不假思索一味地將“看”對應到英語中的look或see,則會出現表達不清甚至是錯誤。

2)快速定位英語的主謂搭配,抓住句子結構。仔細分析中英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不難發現,中文的主語較長,謂語和賓語較短,而英語則是一種“平衡性語言”,注重較為均勻地分配主謂賓。因此,能夠做到靈活、有效地將漢語的句子轉換成地道的、符合英文表達習慣的句子至關重要。例如:

中美兩國貿易中經常出現糾紛。

在這句典型的中文句子中,如果要分析句子結構,那么主語應該是“中美兩國貿易中”,謂語部分則為“出現”,因此,如果生搬硬套,中式英語的表達則會為“in Sino-US trade appear”,會令人啼笑皆非。

而實際上,對詞句的翻譯我們可以迅速定位至少4個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主謂句式結構:(1)中美兩國貿易經歷:Sino-US trade experiences(frequent disputes);(2)糾紛出現:dispute appears frequently in Sino-US trade.(3)中國和美國有: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frequent dispute in trade.(4)There be句型:There is frequent dispute in Sino-US trade.

觀察不難發現,迅速定位英語句式的主謂結構,實際上就把握住了英語的整個結構,對譯文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這實際上也是用新的中文按照英語的表達習慣而對中文進行重新翻譯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3)做到適當增減詞,使英文句子更加簡練、通順。英漢兩種語言互相翻譯時不可避免地會進行增詞或減詞,而進行漢英快速口譯時,我們需要做到適當地對中文進行減詞,刪除一些可有可無的內容。例如:

我們成功地處理了所遇到的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風險。

We have succeeded in solving various difficulties and risks.

原文中的“所遇到的”在譯文中就沒有了,“這樣或那樣的”也簡化成了一個單詞“various”。再比如: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

Every country or nation has its ow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strong points and advantages.

為了做到通順、簡潔,英語譯文中就省掉了第二個“每個”、“自己的”,雖然這在漢語中為了強調,十分常見,但在英語中就顯得非常??嗦,因為英語這門語言是非常忌諱重復的。

增詞的內容主要涉及連詞,使有內在聯系的句子、短語等通過連詞甚至從句、不定式、分詞等將其關系顯化。例如:

堅持創新,理想就會變成現實。

If we insist on innovation,we’ll be able to turn our ideal into reality.

此句的翻譯中,我們就添加了“if”這個連詞,將中文中隱性條件狀語從句表達出來,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

其他一些漢英口譯中的技巧,諸如反譯法、合譯法、同近義詞的處理等諸多方法也都適用于快速漢英口譯,做到順暢地英語表達,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四、結論

篇10

【關鍵詞】Praat 中英雙語夾雜現象 語調 對比分析

引言

隨著中外經濟交流擴大,英語對于中國人而言已并不陌生,民眾的英語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中英雙語夾雜現象的發生,這種語言現象以母語為主體,英語為插入成分的形式存在。本文嘗試在語音分析軟件Praat的輔助下進行實驗并嘗試回答以下問題,在這種語言現象中:1.語調模式是否發生改變。2.若語調模式發生改變,應該遵循哪種語言的模式?3.若語調模式發生,則發生怎樣的改變。

一、理論基礎

母語遷移是指母語作用于第二語言,筆者認為母語遷移并非以結果為導向,非單純指其對第二語言起到促進或阻礙作用,而是一種同化傾向和過程。同化,則是指說話者出于“節省”原因,潛意識在發出一個音時不自覺地不愿為了另一個音作出較大發音部位的調整的一個過程和作用,是指一個音由于相鄰的音的作用所發生的改變。由此筆者認為,在中英夾在語當中,在母語遷移的作用下,被夾在中文當中的英語語調模式將會受到母語語調模式的同化。

二、研究方法

測試對象:

被試:15名母語為普通話的大學三年級學生,英語為第二語言

錄音工具:應用語音處理軟件Praat

實驗步驟:

步驟一:要求被試按照自己平時正常語速朗讀指定的含有特定英文單詞的全英英文句子,分析被試在本次試驗定英文單詞的語調特征

步驟二:分別將母語為普通話的說話者所讀的夾在著由2到3個相同英文單詞的兩個句子進行語調進行對比,得出這些夾在中文當中的英文單詞語調將會受到母語遷移作用從而實現語調模式的同化。

錄音材料:被試朗讀材料為2句夾著2到3個相同英文單詞且意思相同的句子,如下:

1.英:Yesterday is Cindy’s birthday, we plan to book a room and hold a party for her.

普:昨天Cindy生日,我們打算book一個房間,給她開一個party

2.英:Could you please send my boss a message with your mobile phone?

普:麻煩你用你的手機send一個message給我老板

三、實驗結果分析

1英.Yesterday is Cindy’s birthday, we plan to book a room and hold a party for her.

被試首先被要求全英朗讀英1 句子,Cindy一詞音長為0.35s,音強出現波峰,為50.26db,音高曲線無顯示,無法計算選中部分平均音高。book一詞音長為0.19s,音強出現陡峭波峰,為65左右Db,音高曲線精短,選中部分平均音高大273.75Db。party一詞音長為0.32s,音強同樣出現波峰,達55Db,音高曲線無顯示。本句音高曲線顯示較少,明顯可見的點與線共7處,且音高曲線較為精短,3個黑體的單詞中,有兩個并沒顯示音高曲線。

1普 :昨天Cindy生日,我們打算book一個房間,給她開一個party

本句以中文普通話為主體,夾雜了三個相同英文單詞且保證句子意義相同的句子。明顯地,本句音高曲線呈現部分較多,可見19段曲線,多處可見波谷與波峰。本句中Cindy一詞音高曲線顯現,平均音高為278.94Hz,音強為44.54Db,音長為0.47s。book一詞,音高曲線顯現,趨勢下降,平均音高為260.05Hz,音強為48.55Db音長約為0.2s。Party一詞,音高曲線顯現,平均音高為272.5Hz,音長為0.54s,音強為55.16dB。

四、步驟二實驗結果分析

由于篇幅關系,本文僅呈現第一組句子部分頻譜圖及數據分析結果,從結果可知,與全英句子相比,以中文普通話為主體,夾雜了三個相同英文單詞且保證句子意義相同的句子在語調模式上發生了變化。在音高曲線方面,英 1 句子音高曲線呈現較少且精短,共7節,普1則為19節,波峰波谷明顯,兩句相比,音高數值從無到有,音高曲線從無到有繼而增多。音長方面,出現該三個單詞的的地方,普1比英1的音長略長。相較之下,音強在夾雜語句當中,數值有下降趨勢。

五、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