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動物的成語范文

時間:2023-03-28 05:43: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動物的成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描寫動物的成語

篇1

1、全國一盤棋:指全國各部門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全面安排,互相協作。

2、婦姑勃谿:婦姑:兒媳和婆婆;勃谿:家庭爭吵。原指婆婆和兒媳間的爭吵。后也比喻內部爭斗。

3、信馬由韁:信、由:聽任。騎著馬無目的地閑逛。比喻隨便走走。也比喻無主見,隨外力而轉移。

4、翻箱倒柜:翻:倒,反轉。把箱子柜子都翻倒過來。形容徹底翻檢。

5、登高一呼:比喻有影響的人物發出倡議。

6、馬不停蹄:比喻不停頓地向前走。

7、安步當車: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

8、昂首闊步:昂:仰,高抬。抬起頭邁開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擻,意氣風發。

9、兼程并進:兼:兩倍的;并:合并。加快步伐,一天走兩天的路程。

10、慢條斯理: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F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不慌不忙。

11、兔起鳧舉:鳧:野鴨。象兔敢奔跑,象野鴨急飛。比喻行動迅速。

12、餐風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13、聞風而起:聞:聽到;風:風聲,消息。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

14、大聲疾呼:疾:快。大聲呼喊,引起人們注意。

15、虎視眈眈:象老虎那樣兇狠地盯著。

16、狼吞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17、車殆馬煩:殆:通“怠”,疲乏;煩:煩躁。形容旅途勞頓。

18、翻山越嶺:翻:翻過;越:過;嶺:山嶺。翻越不少山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19、命儔嘯侶:命、嘯:呼引,呼喚;儔、侶:同伴。招乎意氣相投的人,一道從事某一活動。

20、風塵仆仆: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勞累的樣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

21、七手八腳:形容人多手雜,動作紛亂。

22、長驅直入:長驅:不停頓地策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長距離不停頓的快速行進。形容進軍迅猛,不可阻擋。

23、躡手躡腳:形容放輕腳步走的樣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

24、吸風飲露:道家及詩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絕食五谷。

25、振臂一呼:振:揮動。揮動手臂呼喊(多用在號召)。

26、狗血噴頭:把狗血噴在頭上。形容言辭刻毒,大肆辱罵。也形容罵得痛快淋漓。

27、輕裝簡從:行裝簡便,隨從人少。

28、餐風飲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29、翻箱倒篋:翻:倒,反轉;篋:小箱子。把箱子柜子都翻倒過來。形容徹底翻檢。

30、戟指怒目:戟指:用食指和中指指著別人,象戟的形狀。指著人,瞪著眼。形容大怒時斥責人的神態。

31、老牛破車:老牛拉破車。比喻做事慢吞吞,一點不利落。也比喻才能低。

32、看人眉睫:睫:眼瞼邊緣上生的細毛。比喻看人臉色。

33、沐雨櫛風:沐:洗頭發;櫛:梳頭發。風梳發,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避風雨地辛苦奔波。

34、鵝行鴨步:步:走。象鵝和鴨子那樣的走路。比喻步行緩慢。

35、疲于奔命: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應付,弄得非常疲乏。

36、遠走高飛:指象野獸遠遠跑掉,象鳥兒遠遠飛走。比喻人跑到很遠的地方去。多指擺脫困境去尋找出路。

37、一搭一檔:謂互相配合,彼此協作。有時含貶意。

38、一琴一鶴:原指宋朝趙拚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只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為官清廉。

39、兔起鶻落:鶻:打獵用的鷹一類的猛禽。兔子剛跳起來,鶻就飛撲下去。比喻動作敏捷。也比喻繪畫或寫文章迅捷流暢。

40、千呼萬喚:形容再三催促。

41、飽以老拳:飽:充分;以:用。痛打,盡情地揍。

42、風餐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43、草行露宿: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遠路的人艱苦和匆忙的情形。

44、跋山涉水:跋山:翻過山嶺;涉水:用腳趟著水渡過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走遠路的艱苦。

45、蝸行牛步:蝸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動或進展極慢。

46、捏手捏腳:形容輕手輕腳地走。也形容輕薄的舉動。

47、游山玩水:游覽、玩賞山水景物。

48、手急眼快:急:迅速。動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機靈敏捷。

49、揚長而去:大模大樣地徑自走了。

50、交洽無嫌:洽:協商;嫌:猜疑。指雙方密切協作,相互信任。

51、姍姍來遲:姍姍:形容走得緩慢從容。慢騰騰地來晚了。

52、鑒貌辨色:鑒:查看;色:指臉色。根據對方的臉色、表情行事。

53、大打出手:打出手:戲曲中的一種武打技術,一出劇中的主要人物與多個對手相打,形成種種武打場面。比喻逞兇打人或毆斗。

54、銜尾相屬:銜:馬嚼子;尾:馬尾巴。馬嚼子接著馬尾巴。形容一個緊跟著一個,成單行前進。

55、步履維艱:指行走困難行動不方便。

56、大喊大叫:大聲叫嚷,形容大肆宣傳,大造輿論。

57、眼明手快:看得準,動作敏捷。

58、察言觀色:察:詳審。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59、飛針走線:走:跑。形容縫紉技術非常熟練。

60、戴月披星: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動,或日夜趕路,旅途辛苦。

61、破口大罵:口出惡語大聲罵人。

62、呼朋引類:呼:叫;引:招來;類:同類。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

63、披星戴月: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64、劈頭蓋臉:劈:正對著,沖著;蓋:壓。正對著頭和臉蓋下來。形容(打擊、沖擊、批評等)來勢很猛。

65、露宿風餐:在露天過夜,在風口吃飯。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66、左顧右盼:顧、盼:看。向左右兩邊看。形容人驕傲得意的神情。

67、手忙腳亂:形容遇事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68、櫛風沐雨:櫛:梳頭發;沐:洗頭發。風梳發,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篇2

tao yan hun zhuo chun jie ma yi yan su

que yue you yong xi guan zhao gu yue du

二、劃去括號中不正確的字。

(釣 溝)魚 (勿 匆)忙 (晴 睛)天

(林 淋)浴 (掏 淘)氣 (潔 桔)凈

(枯 估)計 (淡 談)話 (違 圍)墻

(仍 扔)然 (凍 練)習 (湊 奏)樂

三、下面的字你認識嗎?快來試試吧!給它們組詞。

換( ) 澆( ) 悄( ) 挑( ) 功( )

喚( ) 繞( ) 梢( ) 桃( ) 攻( )

四、積累運用。

1、你能寫出5個和春有關的成語嗎?

( ) ( ) ( ) ( ) ( )

2、以鳥鳴( ),以雷鳴( ),以( )鳴( ),以( )鳴( )。

3、借問( )( )( )( )( ),( )( )( )( )( )( )( )。

4、背寫古詩。

《春日》

作者

,

。

,

。

5、在括里填上合適的詞。

一( )贊歌 ( )的環境 ( )的獵狗

一( )音符 ( )的故事 ( )的杏花

6、你能寫出3個帶有動物名稱的成語嗎?

( ) ( ) ( )

五、閱讀。

一只小公雞看見一條小蟲,連忙撲了過去。這時,一只小花雞也看見了這條蟲,也立刻撲了過去。不好啦,兩只小雞搶起蟲子來了。只見小公雞啄著蟲頭,小花雞啄著蟲尾,誰也不讓誰。接著,它們干脆放下蟲子爭斗起來。小公雞張開翅膀,撲到小花雞身邊,用尖尖的嘴巴啄小花雞的頭頂。小花雞一驚,向后退了一步。它生氣了,眼睛瞪的圓圓的,也去啄小公雞的冠子。小蟲見了,連忙鉆進土里,溜走了。

1、短文描寫了兩只小公雞為了搶小蟲打架,結果讓小蟲溜走的事。短文共有( )句,先寫( ),接著寫( ),然后寫( ),最后寫( )。

2、給短文加個題目。

( )

3、從文中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在括號里。

張開( ) 圓圓的( )

鉆進( ) 尖尖的( )

4、用“------------”畫出描寫小雞動作的詞語。

5、讀了短文,你想對兩只小雞說些什么?

篇3

1、巧奪天工,專指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形容技藝極其精巧;

2、憨態可掬是一個成語,形容憨態十分明顯,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樣,多形容動物或人形態天真可愛、單純的樣子;

3、精雕細琢,基本意思為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

4、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5、洋洋大觀,形容美好的事物復雜繁多,豐富多彩;

篇4

1、把下面的字規范地寫在田字格里。(2分)

晃 蕩 勺 慌

2、下面字謎后有兩個答案,你認為哪個恰當,在序號上打“√”(2分)

千言萬語。 ① 夠 ② 話

大雨落在橫山上 ① 雪 ② 雷

3、讀拼音、寫詞語。(10分)

qī fù jiǎn chá huán rào yīnɡ ɡāi xiónɡ wěi

Shì jiè dù juān zhēn zhū fù jìn jiāo ào

3、我會組詞。(8分)

密( ) 未 ( ) 雷( ) lè ( )

蜜( ) 末 ( ) 需( ) yuè( )

4、照樣子,寫一寫。(8分)

巖——(石)(石頭) 盛——( )( ) 鵝——( )( )

材——(財)(財產) 鈴——( )( ) 紅——( )( )

5、把下面的字歸類。(6分)

邁 肥 厭 購 近 耐

半包圍結構的字: 左右結構的字:

6、我能按要求寫成語。(4分)

有關學習的成語: 其義自見

有關取長補短的成語: 博采眾長

7、我會連 (5分)

溫暖的 小島 閃著 觀察

清新的 春風 仔細 鉆研

美麗的 空氣 刻苦 光芒

8、照樣子寫詞。(8分)

① 例:照相──照相機

灑水 ── ( ) 飛機── ( ) ( ) ── ( )

② 例:牙刷 ── 刷牙

山上 ── ( ) 奶牛──( ) ( ) ── ( )

二、我能按要求寫句子。(2分)

1、把句子中不恰當的詞用“/”畫去。

在(優美 美麗)的樂曲聲中,小同學們跳起了舞。

自從人們(發明 發現)了汽車,出行方便多了。

2、在下面的句子后加上標點,使它們成為意思不同的句子。 (2分)

① 你的雨傘沒有白拿( )

② 你的雨傘沒有白拿( )

3、把下面句子補充完整。(4分)

弟弟( )地盯著( )的汽車

( )里盛開著( )的月季花。

4、照樣子,寫句子(4分)

①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一 ,就 。

② 我們應該多參加體育活動。

應該 。

5、照樣子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4分)

例:蜜蜂采了蜜。 蜜蜂飛進了蜂房。

蜜蜂采了蜜飛進了蜂房。

(1)張衡坐在院子里。 張衡指著天空數星星。

(2)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 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

三、按課文內容填空。

1、我會連。(4分)

白居易 《絕句》 日照香爐生紫煙

楊萬里 《望廬山瀑布》 春風吹又生

杜甫 《宿新市徐公店》 兩個黃鸝鳴翠柳

李白 《草》 樹頭花落未成陰

2、讀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6分)

①、春風一拂 ,南燕雙歸 。

②、《丑小鴨》一文的作者是   的童話作家 。

③、滿天的星星像 撒在 里。

四、口語交際 (3分)

生活中像“守株待兔”這樣的人也有不少,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他們說,試一試,寫下來。

五、 閱讀 (10分)

貓是捉老鼠的能手。它的耳朵很靈敏,能轉來轉去,哪怕是極小的聲音,它也能及時辯出。貓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狡猾的老鼠逃不過它的眼睛。貓的胡須像把尺,能測出各個洞的大小。貓的腳爪上有有鋒利的爪子,能爬樹、跳墻、追捕老鼠。

1、短文有( )句話。

2、短文寫了貓的( )、( )、( )和( )。

3、用“ ”畫出描寫貓的耳朵的句子。用“ ~~~ ”畫出畫出描寫胡須的耳朵的句子。

4、這篇文章主要寫。(下面有三個答案,你在正確的說法上打“√”。)

① 貓是捉老鼠的能手。 ( )

② 貓的樣子很可愛。 ( )

③ 貓喜歡吃老鼠。 ( )

六、知識拓展

我的課內外知識很豐富。(5分)

1、在我國現代畫家中,不少人以畫動物而聞名,如齊白石畫 ,徐悲鴻畫 ,

李苦禪畫鷹。

2、下面兩個句子中有一個“藏”字,讀一讀你能從中發現什么。

①我為祖國找寶藏

藏。 ②弟弟藏在了媽媽身后。 我發現兩個句子中的“藏”字,讀音 ,意思 。

篇5

[關鍵詞]褒義;動物熟語;概念層級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2)02-0148-02

作者簡介:崔小西(1980-),女,漢族,吉林長春市人,東北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一、熟語的概念和特點

(一)熟語的概念

1.熟語在漢語中的定義

在黃伯榮、廖序東撰寫的《現代漢語(增訂四版)》中對“熟語”的定義是:熟語是人們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語,是一種特殊的詞匯單位。由于熟語的造句作用相當于詞,人們把它當做一個語言單位來使用。熟語包括成語、慣用語和歇后語。

2.熟語在俄語中的定義

熟語在俄語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以Шанский為代表的學者傾向于“廣義的熟語”:認為熟語是詞或句子的固定組合,將諺語、俗語和名言列為熟語的組成單位;而Молотков等學者則傾向于“狹義的熟語”:認為只有某些帶轉義的詞的組合才是熟語。原蘇聯科學院編的《Русский язык》中的定義為:“廣義的熟語,包括全部具有固定性(устойчивость)和再現性(воспроизводимость)特點的詞的組合,狹義的熟語,只限于成語性的熟語,這個熟語的功能相當語言中一個指稱物名單位的詞?!边@里所舉例子以狹義的熟語為主。

(二)熟語的特點

熟語作為語言學的一個獨特現象,是語言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為人們所熟悉的、一般不能任意改變其結構的、定型的詞組或句子。熟語一般都具有結構上的穩定性和意義上的整體性的特點,熟語的意義不能只從字面上去解釋。例如:

Как белка в колесе(вертится,кружится)字面意思:像松鼠蹬輪子似的瞎忙,轉義:徒勞無益、瞎忙一氣。

二、動物熟語概念的表意描寫

表意方法對描寫熟語是重要的,它能更加形象地向人們傳達熟語的寓意。動物熟語的實際意義是通過異化表層意義得到的,通過表層的言內行為,形成言外之力,表達隱含意義。

無論是在俄語還是漢語中,動物熟語都得到廣泛運用,一個重要原因是熟語不僅能刻畫出人民群眾寶貴的歷史經驗,還傳達出言語特殊的表現力和形象性。在動物熟語中,我們能找到一個民族多年來實踐活動的痕跡和生活習慣,能夠表現出一個民族的世界觀和精神文化。動物熟語中的隱含意義,即褒貶態度與人類眼中動物的益害是密切聯系的。

動物熟語表意的描寫是在概念模式基礎上進行的。俄羅斯語言學家Т.В.Козлова在其編著的《現代俄語中包含動物名稱熟語的語義》(2003)中將熟語分為6個概念層級:無機世界、有機世界、人的生物屬性、人的精神屬性、人的社會屬性、抽象的概念和范疇。從該書中所列統計的俄語動物熟語的數量上看,具有貶義的動物熟語在數量上要多于具有褒義的動物熟語。書中所舉例子都同“人的生物屬性—человек как живое существо”(包括健康、體能和狀態、外貌、生命期、運動等特征)、“人的精神屬性—человек как разумное существо”(包括性格特征、情感和智力的行為和狀態、感覺、對其他人的感受)和“人的社會屬性—человек как общественное существо”(包括社會關系,社會行為、人的技能、對人的態度等)相聯系。

三、俄漢中含有褒義的動物熟語的概念層級劃分

(一)俄語動物熟語的概念層級分類

1.表現“人的生物屬性”的動物熟語

здоров,как бык——字面意義:健壯如牛;形容人強勁有力。

выносливый как лошадь——字面意義:耐力如馬;形容人刻苦有耐力。

силён как медведь——字面意義:力大如熊;形容人力氣大。

стройная как лань——字面意義:勻稱如鹿(扁角鹿);形容姑娘身體勻稱。

лазают как медвежата——字面意義:爬樹如熊;形容人動作敏捷。

живучий как кошка——字面意思:生存如貓;形容人生命力強。

2.表現“人的精神屬性” 的動物熟語

нежный как кошка——字面意義:溫柔如貓;形容人善良、親切。

рабочая лошадь——字面意義:耐勞的馬;形容人勤快。

чистый как голубь——字面意義:純潔如鴿;形容人品性端正。

бесстрашный как лев——字面意義:勇敢如獅;形容勇敢的人。

зоркий как рысь——字面意義:敏銳如猞猁;形容人的視力好。

3.表現“人的社會屬性” 的動物熟語

быть на коне——字面意義:乘馬而行;形容事情取得成績。

держись берега,а рыба будет——字面意義:沿著河岸走,一定能捕到魚;形容人目的存在的必然性。

собаку съел——字面意義:吃下一條狗;形容人有豐富的經驗。

собачья преданность——字面意義:狗一樣的忠心;形容人的忠誠。

старый конь борозды не испортит——字面意義:老馬不踩犁溝;形容有經驗的老手。

плавать как рыба——字面意義:游泳如魚;形容游得好,自由。

петь как жаворонок——字面意義:唱得像云雀一樣;形容唱得響亮,清晰,悅耳。

崔小西:比較俄漢語中具有褒義的動物熟語的異同

崔小西:比較俄漢語中具有褒義的動物熟語的異同

(二)漢語動物熟語的概念層級

1.表現“人的生物屬性”的動物熟語

力大如?!稳萑说牧?、力量很大。

虎背熊腰——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

兔起鶻落——比喻人動作敏捷。

2.表現“人的精神屬性”的動物熟語

初生牛犢不怕虎——比喻年輕人沒有畏懼,敢做敢為。

鷹揚虎視——形容人十分威武。

鷹覷鶻望——形容人視覺敏銳。

云中白鶴——比喻志行高潔的人。

小鳥依人——形容人的親切可愛。

3.表現“人的社會屬性”的動物熟語

馬到成功——比喻工作剛開始就取獲得成功。

老馬識途——比喻年長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狗不嫌家貧——形容對主人的忠心。

鳳鳴鶴唳——形容人的優美聲音。

四、具有褒義的動物熟語在俄漢語中的異同

(一)相同動物的熟語意義相同

在俄羅斯和中國的文化里,牛和熊是健壯、力量的象征,常用來比喻身體強健的人。漢語里把年輕人的敢做敢為形容成“初生牛犢”,把工作中辛勤工作的人形容成“老黃?!保获R是勤勞、有耐力、成功的象征,漢語中的“馬不停蹄”就使用了馬吃苦耐勞的特點,用老馬形容有經驗的人;獅子是威武的象征;狗是忠誠的象征;俄語中的貓有生命力強之意,漢語中“貓”與“?!?、“蝶”與“耋”的讀音相似,也是生命力長久的象征。

(二)相同動物的熟語意義不同

俄語中把熊爬樹比喻人的動作敏捷,漢語里通常用兔比喻人的動作敏捷;狗在漢語里比喻忠誠,俄語里除了這層比喻外,還把狗比喻為“有經驗的行家”—собаку съел,漢語里則沒有這層意思。

(三)不同動物在熟語中的意義有些是相同的

形容人的動作敏捷,俄語用熊爬樹,漢語里用兔子比喻;形容人品質高尚,俄語用鴿子比喻,漢語里用鶴比喻;形容人的視力敏銳,俄語用猞猁比喻,漢語里用鷹比喻;形容女子溫柔可愛,俄語用貓形容,漢語用小鳥比喻;俄語中的一種動物也有多個轉義。比如,鹿在俄語中除了形容姑娘身材勻稱還有敏捷的意思。

綜上,通過對俄漢語中具有褒義的幾例動物熟語的比較發現,在動物熟語中能夠找到中俄兩個民族多年來在實踐活動中人們的生活習慣特點,能夠反映出兩國人民的世界觀和精神文化的異同。只有加深對動物熟語的使用與理解,才能在日常的交際中更好地運用這些它們,更加深入理解中俄兩國的文化。

[參考文獻]

[1]Даля Эйгирдене.Сема положительный в литовских и русских зоонимных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ах[J].Studies about languages,2009 (15):1.

[2]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6.

[3]吳芳.俄漢熟語概念的對比分析[J].中國俄語教學,2006(1).

篇6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材 文學藝術 熏陶

初中生物教材中大量引用了文學知識,不但勾勒出生物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又激發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也使廣大師生更加熱愛生物科學,并對五彩繽紛的生物界充滿興趣與激情。

一、成語的妙用。

在七年級上冊中,引用較多成語:如果你生長在鄉村,催你晨起的是公雞,夕照中牧歸的牛羊,守護你平安之夜的愛犬,卻曾經是你童年的朋友,放眼遠眺,“禾苗青青”,“麥浪滾滾”,是你最熟悉的圖畫?!按猴L澄碧”,“游魚嬉戲”,“梁上雙燕”,“春來秋去”,常引發你無限的遐想?!巴茗Q聲聲”,“流螢點點”,伴你進入仲夏夜之夢,其華麗的語言使你想起了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那種恬淡閑適的農家生活。一個“亭亭玉立”使你聯想到試管嬰兒的誕生。一句“寒暑往來,春華秋實”,勾勒出生物圈季節更迭,周而復始,生物在爭渡自由自在生活的場面。成語的妙用對一個剛步入初中的孩子來說對生物學充滿了憧憬。

二、古詩詞運用恰到好處。

教材中大量引用古詩詞,拓寬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增強了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僅便于記憶,也為學生筆下的作文功夫奠定了基礎。例如在講到“生物與環境關系”時,一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使學生豁然開朗?!拔骱荷珰w,春風綠于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詩勾勒出了春天萬物復蘇,氣溫身高,陽光明媚,水中的藻類植物開始大量繁殖,從而使學生對藻類,苔蘚,蕨類等孢子植物展開了幻想,再加上教師形象的講解,又可以把學生帶入美麗如畫的春天,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去認識這些植物。從另一方面還能使學生聯想到葉片的結構,為講葉片的結構奠定了基礎和設立了懸念?!疤旄咴频?,望斷南飛雁”,說的是秋高氣爽,天氣漸冷快要到冬天了,遷徙的鳥類開始由北到南越冬,從這句優美的詩句中學生到好奇心增強了:“我要是能飛該多好??!”從而激起學生疑問:鳥類為什么會飛?這就為探究鳥適行的生理結構和特點埋下了伏筆,也從側面使學生體會到有關動物行為的多樣性。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從而使學生在心靈深處樹立愛護動物、保護動物這一觀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詩人以家蠶描繪人生執著的追求,給學生以真諦,以鼓舞,但從另一方面也描繪了家蠶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從而激起學生了解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知識的強烈興趣,使學生在文學藝術上加深了生物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總之大量詩詞的運用,不僅陶冶了學生熱愛大自然、把文學與生物學知識聯系起來的情感,而且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進而為探究生物的奧秘設置了懸念。

三、寄與植物有關詩句抒懷。

花開花落,似水流年。自然界的植物五彩繽紛,人們的情感世界更是豐富多彩。自然界的景致牽動著人們的情感,人們又將自己的情感賦予花草樹木,譜寫出許多動人詩句。如蘇軾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將早春的暖意和生機描繪得細致入微;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則將夕照之下濃郁的秋色盡收筆端;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描寫了田園生活的樂趣,給人以返璞歸真之感;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母愛感念至深,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則描寫了國家戰亂之苦,憂國憂民之心躍然紙上,現代文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矛盾的《白楊禮贊》、的《松樹的風格》都借植物抒發高潔的情懷。因此觀察生物,學習生物對學生的文學創作也有很大幫助。

四、借與動物有關詩句抒寫壯志。

當你在自然界暢游時,大自然中的鳥語花香,飛禽走獸也會給你帶來無窮的樂趣與遐想。古今往來,中外作家和詩人借動物以言志,留下許多名篇佳作。如蘇聯作家高爾基的《海燕》,刻畫了海燕在暴風雨中勇敢無畏的精神,給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勵。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云雀歌》,以高飛入云的云雀,來抒發高遠的志向和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同志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及隱喻著人民革命的風起云涌,又洋溢著革命者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僅此動物不僅在科學技術上給你以啟迪,同時也是人類文學創作的源泉。認真觀察動物,仔細領會其奧妙,同樣會使學生受益匪淺。

五、歷史典故運用自如。

把歷史典故運用在教材中,能加深學生對某一生物現象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科相互滲透從而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獻細味不煩!如在講動物的社會行為時有這么一個歷史典故:傳說公元前202年,項羽逃到烏江邊,看到張良用螞蟻排成的“霸王自刎烏江”六個大字,氣得拔劍自刎。你知道張良用什么方法讓螞蟻排成字呢?學生立即意識到螞蟻喜食糖,張良肯定用糖在地上寫字才招來許多螞蟻排成字的。這樣一來學生對動物的社會行為就理解得更加透徹。

六、諺語運用朗朗上口。

諺語不但能幫助學生記憶而且能體會到其中的科學道理。例如在講遺傳變異時利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在講合理灌溉合理施肥時運用“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糞大水勤,不用問人”讓學生明白植物生長既需要無機鹽有需要水。在講種子結構時運用“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不但讓學生了解了種子的結構,而且體會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講傳染病時運用“預防傳染病,吃喝要干凈,生水病菌多,燒開才能喝,常剪指甲勤洗手,免得病菌進入口”這樣既容易記憶,也有利于學生養成衛生習慣,一舉兩得?!耙荒曛嬙谟诖骸保坏寣W生意識到春天是大多數作物的播種季節,而且清楚地知道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外部條件,從情感、態度、價值觀上也使學生懂得人生之計在于青春期,在青春期應集中精力好好學習。

篇7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感;潛心涵詠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22-218-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尤其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眳问缦嫦壬苍f:“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笨梢?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是小學語文中的一項主要目標。那么,什么是語感呢?所謂“語感”,也就是語言意識,即指對語言的感受、認識、把握能力。閱讀教學的語感就是訓練學生感知語言之神妙,洞察語言之精髓,把握語言之理趣,推動閱讀教學,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良好的語感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得以提高。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語感訓練?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化抽象為具體,感知語言

在詞語教學中,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每個詞的確切涵義,對詞的涵義具有高度的敏感。詞是有概括力的,要建立概念和具體事物、狀態的聯系,才能對這個詞語有具體的感受。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知覺在許多場合下,是直接與動作相聯系的。因此,對低年級的詞語教學要注意用實物、標本、模型等直觀教具。如在教學《畫家鄉》一課時,文中出現了“貝殼”一詞。我在課前事先擺放一個小水盆,把河蚌、田螺、河蜆等貝類動物放入盆中,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知道河蚌、田螺、河蜆等外面有堅硬的皮稱為“殼”,里面是它們軟軟的身體,像這些外殼的軟體動物稱為“貝類”。貝類的外層堅硬的皮叫做“貝殼”。這樣,學生對這個詞語就有了具體的感受。

二、潛心涵詠古詩,揣摩語言

潛心涵詠是在熟讀的基礎上,潛心專注地對語言文字進行揣摩、推敲、咀嚼,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在反復誦讀中培養語感,感受優秀詩文的韻律美、語言美,結合想象體會詩文的意境美,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收錄的古詩中,很多都是千古絕唱。古詩反映的是古代的社會生活、人文思想。由于時間和空間的歷史性距離與差異,學生對詩文中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文思想、風土人情大都感到陌生,在理解詩文、品味情感上存在一定阻礙,這是古詩教學中的一大難題。他們對其中的一些詞語似懂非懂,對全詩內涵的把握不夠,不透徹。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關鍵字詞,領會詩意,體會語言美、意境美。例如,王維的名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更能理解“異鄉”“異客”的情感了;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知道“倍思親”時的孤單了,更能理解詩人見到別人團圓而自己形單影只的寂寞了。正因為“獨”,又逢佳節故而“思”,想到了“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情景。一個“獨”字讓我們走進了詩人的心靈深處,深切體會到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對這些重點字詞的反復品味、誦讀,也就不斷地內化了詩詞意境。

三、重視朗讀訓練,品味語言

新大綱指出,從一年級起,就應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嚴格訓練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結構,辨析句子,遇到一個句子在遣詞方面有什么毛病,讀起來就不順口,學生可以憑語言直覺來判斷正誤,這樣語感就培養起來了。

要讓學生在朗讀中對語言那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奏與廳特嚴謹的結構擁有深切的體驗,努力激起學生對作品的鮮明的內心的視象,這樣才能受到感染。感受得深切,表達出來的感情才會真實。如:在教學《聽聽,秋的聲音》時,通過多媒體展示課文內容讓學生結合詩歌內容自由朗讀,通過生生賽讀,師生賽讀等方式,抽象的文字剎時間富有了靈動的生命力,在鮮艷可感的聽覺沖擊中學生們津津有味地品嘗這情景交融的文字情味。這就是以讀悟感的方法。

四、通過比較辨析,形成語感

比較是培養學生語感最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細心咀嚼課文中的語言,讓他們自己動腦筋,根據教材實際內容,進行聯系比較揣摩,從而培養語感。

1、“創設語言環境比較體味句子”。

2、“替換”與原文比較。

通過聯系比較、訓練,培養學生語感,會逐步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敏感程度和感受能力。

五、激發學生想象,增強語感

篇8

一、故事傳說導入法。以《木蘭詩》為例,花木蘭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戶曉的,讓學生講講他們知道的木蘭的故事,談談對人物形象的看法,這樣的導入馬上激起學生的興趣,自告奮勇的講起故事來,學生在把握歷史背景及花木蘭的人物故事后,對《木蘭詩》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理解也會簡單快捷得多,特別在背誦時會感到親切許多。

二、成語名句導入法。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一鼓作氣”等,課前可詢問學生是否知道這些成語的本義、引申義及出處,增強學習《醉翁亭記》及《曹劌論戰》的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文中的成語,如,溫故知新、豁然開朗、撲朔迷離、心曠神怡、水落石出、妄自菲薄、三顧茅廬等這些成語作為相應文言文的導入,也能很好的激發興趣。比如,在教學《扁鵲見蔡桓公》時,用三個成語串連整篇課文的情節導入:是誰“病人膏肓”?為什么“諱疾忌醫”?又怎樣“防微杜漸”?學生就會根據這些成語對課文有大概的認知,更能有效地吸引學生求知的熱情。教師只有抓住這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火”,才能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學效果會大大增強。

三、精美語段導入法。文言名篇都有精彩的語段,或長于描寫,或重于敘述,或偏于議論,教師把這些精美“點心”拿出來先讓學生嘗一口,嘗到“甜頭”后自然可輕松地組織新的教學活動。如《小石潭記》中的“潭中魚可百許頭……乃記之而去”,如果教師能在學生面前聲情并茂地配樂朗誦這一段,相信一定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圖片導入法。初中學生的視野,由于局限而狹窄,對空間事物的聯想和構圖還不細膩和深入,為了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如《沁園春?雪》這篇詩文的導入,我從媒體展示的人民大會堂“江山如此多嬌”的巨幅國畫說起,先簡單介紹國畫的內容:一邊是一片白茫茫的江山,“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另一邊,在云海茫茫中旭日東升,照耀大地,顯得“江山如此多嬌”。然后讓生看著巨幅國畫欣賞伴樂朗讀錄音,從而引領學生進入詞的意境。

五.歌曲導入法。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音樂,許多學生都有“隨聲聽”。如果在新課前播放或吟唱與課文有關的歌曲,不愧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方法。

篇9

1.下列加線字注音正確的一組是( )(2分)

A、蹣跚(pán) 愧怍(zuò 吊唁(yàn) 罄竹難書(qìnɡ)

B、嶙峋(xún 兩棲(xī) 老嫗(yù )風雪載途(zài)

C、荒謬(miù)仄歪(zè) 阻遏(yè)毛骨悚然(sǒnɡ)

D、尷尬(ɡān) 潮汐(xī)傖俗(chānɡ 在劫難逃(jié)

2、下列名組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2分)

A、鞠躬 遺骸 銳不可擋 張皇失措

B、狼藉 煩躁 蕩然無存 消聲匿跡

C、軒榭 藩籬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歸咎 噴嚏 鑄劍為犁 穿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語運用正確的是( )(2分)

A、同學們經常向老師請教,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學心直口快,對有缺點的同學總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來。

C、運動會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簡直是畫蛇添足。

D、他這樣做自以為很穩妥,其實是塞翁失馬,稍不注意就會出現錯誤。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 ( )(2分)

A、通過收看專題片,使我們認識到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B、2003年10月16日,我們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這是中國人永遠值得紀念和驕傲的日子。

C、我們要確保安全生產,防止萬無一失。

D、近段時期以來,小王電腦水平有了明顯的增強。

5、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文字,將序號依次寫在橫線上:(2分)(填序號)

①我對一只空中的蝴蝶說,啊,好大的浪呀。②透明的空氣在蝴蝶看來,象海浪一樣,是浩浩蕩蕩的。③蝴蝶象遇到知音一樣,頻頻扇翼。④于是你看到蝴蝶小姐在飛翔中起伏,躲閃。⑤沒有什么生物比蝴蝶了解空氣。  6、下面古詩句描寫的景色不同的一項是( )

A、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B、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C、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嗾人狂。

D、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7、下面這首詩,所寫的節日是( ) (2分)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A.中秋 B.重陽 C.端午 D.除夕

8、默寫:(每空1分,共10分)

(1)在人生中,有境遇看似無望卻忽逢轉機便豁然開朗的情形,這種情形正契合了陸游《游山西村》中“ , ”一句。

(2)杜甫《望岳》中點明全詩主旨,抒寫自己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慨的詩句是:“ , ?!?/p>

(3)《使至塞上》的名句是 , 。

(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有一句寫景的名句是 , 。

(5)《記承天寺夜游》中有精彩的月色描寫,這是:

, , 蓋竹柏影也。

二、閱讀理解:(26分)

(一)《大自然的語言》片斷(13分)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边@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物候知識在我國起源很早。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象,從而隨著時節推移的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復雜得多,靈敏得多。物候觀測的數據反映氣溫、溫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于生物的影響。應用在農事活動,比較簡便,容易掌握。物候對于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里。

9、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鳥分別用了“”、“ ”、“唱歌”三個詞,作者這樣寫在修辭手法和內容上與保持了一致。(2分)

10、根據所供材料,請你給物候學下個定義(所填不超過15字)。

物候學就是:  的科學 。(1分)

11、文中加粗的句子分別采用了和的說明方法。(2分)

12、第3自然段的內容是寫 (答不超過12個字)。(1分)

篇10

1.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其中嬋娟指的是什么? (A)

A、 月亮 B、姻緣

2. 王先生的QQ簽名檔最近改成了“慶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來的喜事是: (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個男孩 D、考試通過

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里的“屠蘇”指的是:(C)

A、蘇州 B、房屋 C、酒 D、莊稼

4. “拱手而立”表示對長者的尊敬,一般來說,男子行拱手禮時應該: (A)

A、 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 我國的京劇臉譜色彩含義豐富,紅色一般表示忠勇俠義,白色一般表示陰險奸詐,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

A、 忠耿正直 B、剛愎自用

6. 《三十六計》是體現我國古代卓越軍事思想的一部兵書,下列不屬于《三十六計》的是:(B)

A、渾水摸魚 B、反戈一擊 C、笑里藏刀 D、反客為主

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戶 B、臥具 C、井上的圍欄

8. 1932年,清華大學招生試題中有一道對對子題,上聯“孫行者”,下面下聯中最合適的是: (A)

A、之 B、周作人 C、郁達夫 D、唐三藏

9.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描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 (B)

A、中秋節 B、元宵節 C、端午節 D、 七夕節

10. 我國古代有很多計量單位,比如詩句“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中的“仞”,一仞約相當于: (B)

A、一個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長度

11. 下列哪一句詩描寫的場景最適合采用水墨畫來表現? (C)

A、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B、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C、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D、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2. 下列哪個成語典故與項羽有關? (D)

A、隔岸觀火

B、 暗度陳倉

C、 背水一戰

D、破釜沉舟

13. 《百家姓》中沒有下面哪個姓? (C)

A、烏

B、巫

C、肖

D、蕭

14. “生旦凈末丑”是京劇的行當,其中“凈”是: (A)

A、男角

B、女角

15. 我們常說的“十八般武藝”最初指的是什么? (A)

A、使用十八種兵器的技能

B、 十八種武術動作

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絕詩被雜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來計算,你應得多少稿費? (B)

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 下面哪個字常用作表示順序的第五位?(A)

A、戊

B、 戍

C、 戌

過敏肌膚專業護理及防護,解決你的肌膚問題加薇信:Soy519

18. 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點是注重邏輯辯證,以下哪個典故能體現名家的這一特點? (A)

A、“白馬非馬”

B、 “指鹿為馬”

19. 古人的婚禮在什么時間舉行? C()

A、早上

B、中午

C、 傍晚

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蘊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話最相似? (B)

A、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B、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2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

A、《孟子》 B、《莊子》

22、我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請問“歐體”是指誰的字體?(B)

A、歐陽修 B、歐陽洵

23、文學被稱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誰?(B)

A、李賀 B、李商隱

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大禹治理的是哪個流域的洪水?(B)

A、長江流域 B、黃河流域

25、古代宮殿大門前成對的石獅一般都是:(A)

A、左雄右雌 B、 左雌右雄

26、“結發”在古時是指結婚時:(C)

A、 丈夫把頭發束起來 B、妻子把頭發束起來

C、把夫妻頭發束在一起

27、“鄂爾多斯”在蒙古語中是什么意思?(C)

A、大草原 B、盛產羊毛的地方 C 、眾多宮殿 D、美麗的地方

28、《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是:(A)

A、玄奘 B、鑒真

29、唐代詩人賈島“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詩句是:(A)

A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B、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30、我國傳統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幾個字?(A)

A、十個 B、 十二個

31、被譽為“萬國之園”的是:(B)

A、頤和園 B、 圓明園

32、“水”字屬于下列哪種漢字構成方式?(A)

A、象形字 B 、表意字

33、現在我們常用“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藝作品,請問這兩個成語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畫作 C、樂曲

34、京劇《貴妃醉酒》是根據哪部古代戲曲改編而成的?(B)

A、《桃花扇》 B、《長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夢》

35、道家思想在我國影響深遠,請問歷史中的哪一時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張的無為而治?(A)

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無盛世

36、下面哪句話出自《孟子》?(D)

A、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C、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D 、獨樂樂,與人樂樂,熟樂?

37、下列哪個不是北京的別稱?(C)

A、大都 B、中都 C 、上都 D、 南京

38、“諱疾忌醫”典故中的君王是:(B)

A、齊桓公 B、蔡桓公

3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中的“我”指的是誰?(B)

A、杜甫 B 、李白

40、我們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

A、人口數量 B 、政治地位

41、“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家”這幅對聯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蘇洵、蘇軾、蘇轍

C 、班彪、班固、班超

4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B)

A、陰陽五行 B、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

43、拍電影時常用的“殺青”來表示拍攝完成,“殺青”原指什么?(A)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種方法

44、下面哪個成語和曹操有關?(B)

A、畫餅充饑 B、望梅止渴

45、成語“白駒過隙”比喻:(B)

A、速度飛快 B、時光飛逝

4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愛”,他所反對的“愛有差等”這一觀點是哪家學派的?(A)

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47、下列選項中與“亡羊補牢”意思最接近的是:(C)

A、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B、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D、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48、王羲之對一種動物十分偏愛,并從它的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這是什么動物?(B)

A、鶴 B 、鵝 C、雞 D、 魚

49、“美”字最初的含義是:(B)

A、羊大即為美 B、戴著頭飾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長的花朵 D、遠方茂盛的森林

50、孔子為自己的教學定睛“孔門四教”,具體指的是:(B)

A、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B、文、行、忠、信

51、以下兩位誰曾經中過狀元?(B)

A、范仲淹 B) B、文天祥

52、俗語說“化干戈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個指的是防御武器?(A)

A 、干 B、戈

53、《霸王別姬》是京劇中的名段,“虞姬”這一角色在京劇中屬于:(B)

A、花旦 B、青衣

54、《尚書》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

A、上古 B、崇尚 C、 官名

5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語出《三國志》,這是誰說的?

A、諸葛亮 B、曹操 C、劉備 D、周瑜

56、如果在華佗去世后不及,曹操還想尋找一位名醫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D)

A、扁鵲 B、孫思邈 C、李時珍 D 、張仲景

57、在我國風俗中,常常避諱73和84這兩個歲數,因為這是兩位歷史人物去世的年齡,他們是:(A)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莊子

C、漢高祖和漢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58、“一問三不知”出自《左傳》,說的是哪“三不知”?(B)

A、天文、地理、文學 B、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

C 、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貫、生辰八字

5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B)

A、《醉翁亭記》 B、《岳陽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