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鳥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3-21 17:38: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鳥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描寫鳥的詩句

篇1

1、月出驚山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2、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

3、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聽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過香積寺

4、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唐韓愈《晚春》

5、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6、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8、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9、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埋》)

10、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唐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耧L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p>

11、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韓愈《感春五首》

12、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1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14、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15、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16、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

17、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18、日照香廬生紫煙,謠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19、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20、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21、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22、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3、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4、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篇2

《歸園田居》詩,直承詩經、楚辭、漢魏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在內容題材上一反玄言詩的空洞說教,在藝術手法上一反綺麗的形式主義詩風,創造了自然清新的新詩風。當我們讀到“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詩句時,不只覺得作者的身心復得返自然,而且覺得詩歌這種藝術形式從思想內容到藝術技巧上也都復得返自然了。

直抒胸臆的抒情是形成陶詩自然美的第一個原因。這在陶詩中是很突出的,如“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脫口而出,不粉飾,不做作,有什么說什么,把坦蕩蕩的胸懷和盤托出。完全是久別重逢的老友于深夜促膝談心的口氣,不像道學家的談玄說理、莫測高深,也不像那腐儒講學的掉書袋,更不像形式主義詩歌的賣弄才華。難怪歷代不少評論家都說陶公非寫詩,直抒胸臆而已。

素描圖畫般的寫景是形成陶詩自然美的第二個原因。陶詩一反當時詩人的綺麗雕飾風格?!皶釙徇h人村,依依墟里煙”、“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完全用的是白描手法,把自然景物有所選擇地羅列到讀者面前,這點很像杜詩“穿花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那樣清新、自然而富有情趣。似大匠運斤,不留痕跡,若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給人以負重若輕、事半功倍的感覺。他寫村落的遠景,沒有從具體的顏色、形狀、地勢、大小等方面去著筆,只用“曖曖”這個重疊詞加以修飾。寫墟里煙,也沒有狀其顏色,只是用重疊詞“依依”去描繪。這還沒有什么難以理解的地方,因為村落和墟煙的顏色原本就沒有什么出色之處。但是作者對桃李榆柳描寫卻似乎有點難以理解。桃紅柳綠是極鮮明的顏色,桃紅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美稱,柳樹有“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名句,這是比陶為晚的唐人名句,比陶為早的有《詩經》詩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都從顏色著墨。陶詩卻沒有寫顏色,只是寫出了桃李榆柳的位置及其和房屋的關系,這不有點反常嗎?這是反常,也是獨創。比如一幅素描畫,沒有五顏六色,濃墨重彩,只有幾筆淡淡的素描線,但是由于畫工技藝高超,畫出了素描對象的神韻和生氣,這就使欣賞者受到感染和啟發,調動自己過去的感受經驗,從這無顏色的畫面中看出顏色來,從而加深了對畫面的了解,得到一種美的享受。我們讀上面幾句陶詩,眼前就浮起了比詩句字面所寫要廣泛得多的畫面,村落那遠離繁華的荒涼景象,背山傍溝的地勢,房屋墻院的顏色等都透過“曖曖”這昏暗的字眼,經過聯想而清晰地顯露出來。青藍色的墟煙徐徐上升,郁郁蒼蒼的榆柳,嬌艷嫵媚的桃李也都歷歷在目,甚至那濃郁的桃花的香氣也似乎聞到了。這猶如一幅好的素描畫,能夠引起欣賞者的再創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我們回頭再看原詩句時,更覺得它是那么的自然樸素。

篇3

新《課標》與教材對古詩文名句的相關要求是:記誦默寫所學課文中的古詩文名句;背誦默寫課標規定的古詩文篇或段;記誦教材附錄中的古詩詞名句。

古詩文默寫的主要考點有:古詩詞中優美句子的默寫運用,文言中優美的句子、重點句子,與課文有關的古代名言警句的默寫和運用,通常是格言、警句、俗語、哲理語、中心句等。

古詩文默寫的主要題型有:

1.識記型。采用填寫上句或下句的方式,多考查古詩文中名句的背誦。

2.理解型。采用提示名篇、內容要點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對整篇詩文的背誦,又考查對記誦內容的理解。

3.開放型。只提出一種要求,讓學生根據要求任意默寫,答案不唯一。

4.運用型。根據情景內容填寫古詩文名句,既考查記誦積累,又考查對于學過的古詩文的靈活運用。

復習時,要重視積累,強化課內篇目特別是古詩文名句的記誦,重視課外制作卡片等。平時對要求默寫的字、詞、句正確規范地書寫,抓住蘊意深刻,富含哲理,警策勵志方面的名言警句,對其歸類集合,強化記憶。

【能力訓練】

一、識記型默寫

(一)請你根據上下句默寫出相應的詩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銅雀春深鎖二喬。

2. 問渠那得清如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知汝遠來應有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

5. 山河破碎風飄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飛來山上千尋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幾處早鶯爭暖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惶恐灘頭說惶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聲。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雁洛陽邊。

12. 相見時難別亦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光云影共徘徊。

14. 入則無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國恒亡。

(二)補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光向日金鱗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芳草萋萋鸚鵡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淺草才能沒馬蹄。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鐵馬冰河入夢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樹前頭萬木春。

6. 世事洞明皆學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共看明月應垂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兩岸猿聲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河表里潼關路。

10.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牧人驅犢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帆天際看。好峰隨處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行到水窮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因思杜陵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型默寫

(一)理解詩文手法,進行正確默寫。

1. 蘇軾評價王維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痹凇妒怪寥稀分小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充分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色,筆力蒼勁,意境雄渾。

2. 《望岳》中虛實結合,表現泰山秀美、高大的語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使至塞上》中詩人自比,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情感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李白《渡荊門送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用游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

5. 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從視覺、聽覺兩方面生動表現激烈戰斗場面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渡荊門送別》中反襯江水平靜,展現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錢塘湖春行》中運用了對偶手法描寫動物迎春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木蘭詩》中通過環境描寫,渲染十年生活悲壯、嚴酷的氣氛,烘托木蘭勇敢堅強的性格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赤壁》中發揮想象,從反面落筆議論歷史、抒發感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以春景寫冬景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杜甫在《春望》中通過描寫花和鳥來表現詩人悲愴心情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詩中以比喻寫愁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中詩人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天凈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悲涼孤寂心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比較默寫

1. 唐代詩人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备哌m在《別董大》中與這句話意思相反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李白《把酒問月》中有“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詩句,蘇軾的《水調歌頭》中有從這句中脫胎而來的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難長生?!薄睹献印逢U述這一觀點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詩圣杜甫“側身天地更懷君,獨立蒼茫自憂民”的兩句詩與范仲淹《岳陽樓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5.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與《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兩句意境相似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請寫出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具有相同哲理的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鏡),可以知得失?!庇纱丝梢月撓氲健丁凑撜Z〉十則》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天凈沙?秋思》中與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愛蓮說》中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紅樓夢》中有句詩:質本潔來還潔去,不叫污陷淖泥中。《愛蓮說》中與之文意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夜雨寄北》中詩人借“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句,把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對未來相逢的設想,而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除表達與親人不能相聚的思念之情外,更能宕開一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詞句來表達他對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12. 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道出了類似的生死觀。

13.“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只字未提送別,筆端卻飽含悠悠不盡之情思,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根據詩文內容默寫

1. 《論詩》中表達詩人趙翼期盼文壇盛世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歸園田居》中畫龍點睛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表達豪邁樂觀之情,引用《秋詞》中的詩句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中傳誦千古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表達詩人前路艱難,歸期無期的處境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觀滄?!分凶钅荏w現詩人博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觀書有感》形象地描述了詩人深切而獨特的讀書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次北固山下》中寫詩人思念故鄉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以新代舊”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點明主題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過零丁洋》中最能體現詩人的民族氣節和生死觀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岳陽樓記》中描寫洞庭湖之“大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雁門太守行》中表明戰士以死報效君主的堅定決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李白的《行路難》中表現作者執著的抱負與堅定信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詞)中傷花惜時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運用型默寫

1. 如果人人都能為他人著想,做到像《〈論語〉十則》中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構建和諧社會的愿望就能早日實現。

2. 建設和諧社會是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由此,我們想到《游山西村》中表現村中熱鬧景象、民風淳樸的語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詩經?關雎》表達了一個男子對一位女子的思慕、愛戀之情,其中被我們常用來形容美貌女子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教師節到了,你送給老師的最好的對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李商隱《無題》句)

5. “撲朔迷離”常用來形容事物錯綜復雜變化多端,這個成語的源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成語“曲徑通幽”常被用來題景,它是由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的頷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衍化而來。

7. 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對此我們可以用周敦頤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為理論依據進行反駁。

8. 面對金融危機,我們積極應對,攻堅克難,表現出無所畏懼、積極進取的樂觀精神,這可以用王安石《登飛來峰》 中的詩句來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讀完莫泊桑的散文《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不由得使人想起《陋室銘》中的兩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這么多大腕級作家朋友的福樓拜,真是讓人羨慕??!

四、開放型默寫(除5外,都需注明作者和標題)

1.請寫出二句古代詩詞中寫“山”的詩句(必須帶山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的詩人很喜歡寫柳,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請再寫出兩句寫柳的詩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在詩人筆下多姿多彩,請再寫出不同的三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詩詞中有關親情的名句燦若繁星,請你寫出兩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贈別詩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占有相當的比率。不少詩句至今仍被人們廣為傳誦。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來表達對友人的深摯感情;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借景抒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蓄地表達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贈汪倫》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無形為有形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如畫的殘陽,常映入古詩文中。試寫出兩句,供大家欣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大千世界五彩繽紛,詩的世界也姹紫嫣紅。請寫出三個涉及顏色描寫的古詩句(要求:出處應各不相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運用修辭,能使詩句靈動、表意雋永。“忽如一夜春風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用比喻,為寒冷的邊塞增添了無限春意;“烽火連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用夸張,表達了杜甫對家人的強烈思念;“落紅不是無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用擬人,使落花有情,表現了它無私奉獻的精神。

9. 請你從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兩句與“雪”有關的完整的詩句。再寫出一個與“大?!庇嘘P的完整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王維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突出了邊塞的壯美,范仲淹在《漁家傲》中用相關的景物描寫了邊塞的悲涼,相應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古詩詞中有很多關心民生疾苦的句子,請寫出一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14題;共77分)

1.

(12分)給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4分)詞語搭配

裊裊的________

村莊

傍水的________

炊煙

簇簇的________

柳葉

嫩綠的________

紅花

3.

(4分)詞語搭配

招展的________

城郭

依山的________

酒旗

大好的________

煙雨

茫茫的________

時光

4.

(8分)把詩句補充完整,并寫出加下劃線詞語的意思

①千里鶯啼綠映紅,________。

鶯啼:________

②________,多少樓臺煙雨中。

樓臺:________

③云淡風輕近午天,________。

云淡風輕:________

④________,將謂偷閑學少年。

將謂:________

5.

(4分)看拼音,寫詞語

tōu

xián

lóu

tái

jiǔ

yā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

(4分)成語積累。

請寫出幾個含有“春”字的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分)改錯別字

交外打獵________

同半________

大燕嗚叫________

悲殘________

8.

(5分)根據意思寫詩句。

①紅日東升,陽光燦爛,江邊的鮮花在朝陽的映照下比火還要紅;春來水碧,在滿地的紅花綠草的映襯下,江水顯得比藍草還要綠。

②江南春天的美景實在太美了,這的美麗風景,曾經是多么熟悉,多么了解。

9.

(10分)古詩文積累。

《江南春》、《春日偶成》這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景色的,同學們一定積累了不少描寫春天景色的詩句吧?把下面的詩句補充完整。

①草長鶯飛二月天,________。(高鼎《村居》)

②遲日江山麗,________。(杜甫《絕句》)

③好雨知時節,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④野火燒不盡,________。(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⑤不知細葉誰裁出,________。(賀知章《詠柳》)

⑥________,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⑦________,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⑧________,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⑨________,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⑩________,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

10.

(5分)讀詩《江南春》,解釋下列詞語

①江南春

②山郭

11.

(4分)文學常識填空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________,號________,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________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________。

12.

(3分)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千里________

水村________

煙雨________

13.

(5分)讀詩《江南春》,解釋句中加橫線的詞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

酒旗風。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

煙雨中。

①山郭

②南朝

③樓臺

14.

(5分)劃出詩《江南春》節奏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二、閱讀題

(共2題;共14分)

15.

(9分)閱讀詩歌,完成練習。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1)先解釋劃線的詞語,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碧玉:________

綠絲絳:________

詩句的意思:________。

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裁:________

似:________

詩句的意思:________。

(2)詩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這里“碧玉”是指________,“綠絲絳”是指________,又把________比作“剪刀”。

16.

(5分)《論語》一則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親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p>

(1)吾:________

嘗:________

終日:________

寢:________

(2)這句話告訴我們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14題;共77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閱讀題

(共2題;共14分)

15-1、

15-2、

篇5

有了這樣明確的解題指導,不少同學還是難得高分,這是為什么?本期,我們就從一道高考題出發,來看看如何提高景物賞析題的得分。

寧波中學 駱軍英

【例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8分)

吳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曉路雨蕭蕭, 江鄉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 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 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注】 ①吳松:即吳淞,江名。

(1) 開頭兩句描寫了怎么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3分)

(2) 請結合全詩分析“孤舟”這一意象的作用。(5分)

以上是2012年高考語文山東卷的詩歌鑒賞題,兩個小題考查的都是同學們對景物形象的鑒賞能力。

參考答案為:

(1) 描寫了秋日清晨乘舟趕路時,江南水鄉秋雨霏霏、風聲蕭蕭、落葉漫天飛舞的景色,營造了凄冷、蕭條、傷感的氛圍。

(2) “孤舟”連接著雁、鳥、魚、霜月、楓橋等意象,把詩人在航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想貫穿在一起,是全詩的線索;詩人以“孤舟”自比,融情于景,表達了漂泊、思鄉、孤寂之感。

整理同學們的答案,可以發現,與參考答案相比,同學們失分的主要原因出在審題意識不高、概括能力不強和多元思維缺乏上。若能從這三方面出發,做到三管齊下,一定能提高景物賞析題的得分。

(1) 加強審題意識

第(1)題:“開頭兩句描寫了怎么樣的景色?”有同學回答:“描寫了江南水鄉秋天的景色?!边@個答案雖然答出了“江南水鄉”“秋景”,但顯然沒有達到“描寫”的要求。這可能是這位同學描寫能力不強造成的,但更可能是他審題意識不強,沒領會“描寫”二字包含的答題要求。

“描寫”“概括”“分析”……這些詞匯所蘊含的答題要求是不同的?!懊鑼憽币笥蒙鷦有蜗蟮恼Z言具體描繪,“概括”要求言簡意賅地進行總結,“分析”則要結合詩歌文字展開。所以加強審題意識,把握題目中每個詞語傳遞的命題者的考查目的,是答好題目的基礎。

要想做到描寫到位,就要盡可能地抓住能使畫面豐滿起來的元素,比如詩句中表示時令和時間的詞、描寫色彩和聲響的話語等。在這首詩中,可以抓住“曉”“雨蕭蕭”“葉正飄”這些詞,用自己的語言整合它們展現的畫面,比如:開頭兩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秋天清晨細雨蒙蒙、落葉飄零的景象。

(2) 提高概括能力

因為怕押不準采分點,有些同學會用大段文字來表述用幾個詞就能回答的問題,這樣做只會影響得分。

比如第(1)題的第二問:“營造了怎樣的氛圍?”有的同學答:“詩人在傍晚的時候因為思念故鄉,借助雁、鳥、魚、孤舟、霜月、楓橋等意象營造觸目皆是傷心的氛圍?!薄盁o論是蕭蕭的秋雨還是飄零的秋葉,也不管是傍晚在天空中疾飛的大雁還是在水中驚躍的魚兒,還有那高懸的凄冷的月亮、孤零零漂蕩的小舟,無不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多么令人悲傷的氛圍。”這樣的答案雖然有文采,但嚴格來說是不能得分的,因為它們都偏離了“概括”的要求,不過考慮到這些同學已經讀懂了詩歌的內容,閱卷老師也許會給1分的辛苦分。所以,在平時的訓練中,必須加強概括能力的訓練。

怎樣才能將景物體現的特點概括到位?首先,著眼于詩句中的修飾詞語,如數詞、量詞、形容詞等,體會這些詞語表達的情感。其次,用雙音節詞來表述。要想概括得全面,還可以將雙音節詞組合起來,比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

在回答這道題時,可以抓住“蕭蕭”這個詞。我們學過“無邊落木蕭蕭下”,知道“蕭蕭”表達的是肅殺、凋零的氣氛,組合雙音節詞,可得:“營造了肅殺凋零、蕭瑟凄涼的氣氛。”

(3) 拓展多元思維

景物形象的作用,不僅在于表達詩人的情感、營造氣氛,有時候,在詩歌的編排結構上也有作用。前者是內容上的,后者是形式上的,答題時不能只考慮內容,還要從形式上再確認一下。

比如第(2)題:“請結合全詩分析‘孤舟’這一意象的作用?!庇型瑢W這樣回答:“作者身在‘孤舟’,見到雁、鳥、魚、霜月、楓橋等景象,這些意象都給人以孤單漂泊無所依靠的感覺,表明了作者客居在外、漂泊無依、寂寞的思鄉之情?!边@個答案雖然結合全詩進行了分析,但只有內容上的,沒有形式上的,只能得3分。

對于意象在詩歌結構上所起的作用,雖然不很常見,但并不代表沒有。像山東卷這首詩,既然雁、鳥、魚、霜月、楓橋等景象都是詩人在孤舟上所見,那么,孤舟不僅寄托了詩人的情感,還作為線索串起了整首詩。

所以,在平時的訓練中,同學們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多元化思維,賞析景物形象時不要只著眼于情感、氛圍,還要打開思路,從結構角度再審視一下,這樣才能做到不遺漏要點。

【練一練】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題目。

度破訥沙① (其二)

破訥沙頭雁正飛,辟鳥虒鳥泉②上戰初歸。

平明日出東南地,滿磧寒光生鐵衣。

【注】 ①破訥沙:沙漠名。②辟鳥虒鳥泉:泉水名。

請從營造意境的角度,賞析全詩。

篇6

一、復習內容

四上小語教材中有詩歌七首,分別是:《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元日》《江雪》《風》《老師,您好!》和《秋天》。其中現代詩兩首,古詩五首;七首詩中有三首是描寫秋天景象,有兩首詩描寫了月亮。

二、教學設計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上一節復習課,復習本學期學過的詩歌?;貞浺幌拢@學期學過哪些詩歌呢?

2.喜歡玩游戲嗎?這節課就用闖關游戲的方式來復習。那就讓我們進入第一關!

(二)闖關游戲復習詩歌(答對為小組加星)

第一關:知詩人。(出示詩題)這么多詩歌,都是誰的作品呢?猜詩人,說出處,看誰最厲害!

第二關:看圖背詩。(1)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古來詩畫是一家??磮D背詩,請看圖?。ǔ鍪尽督凡鍒D)(2)“三分詩,七分讀”,誦讀《江雪》的時候,還要注意抑揚頓挫,誦出節奏和韻律來,誰來挑戰?

第三關:吟詩作對。(1)古人常說,吟詩作對,給你上句,你能對出下一句嗎?(2)吟詩吟得好,對也對得妙!光背詩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動動手,寫下來。每組請一位同學到黑板前來寫,其他同學拿出復習紙寫,必答題兩句。

第四關:解詞句。(1)這些詞語的含義你都了解嗎?(嬋娟、屠蘇、桃符、瞳瞳日)(2)還有一些帶點字詞,對我們理解古詩有著重要的意義,說說帶點字詞意思,詩句又是什么意思?①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②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③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第五關:用詩句。如果我們在說話、習作時能恰當運用這些古詩,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今天,老師也希望你能把所知道的詩句巧妙地引用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詩句?①這場大雪過后,一片銀松雪柳,真是____。②秋天的夜晚,明月東升,我和爸爸到湖邊散步,湖面風平浪靜,這美景讓人想起:_______。③中秋佳節,我望著明月,思念著遠在北京的表弟,心想:______。④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張貼春聯,真是:________。

第六關:悟詩情。詩人是描繪心靈的畫家,每首詩都表達了不同的思想感情,你還記得這些詩歌表達的感情嗎?請你讀一讀,連一連。(出示詩題及詩歌表達的情感內容,讓學生連線)

第七關:秀積累。(1)今天,我們復習了7首詩歌。在這7首詩中,有3首詩描寫了秋天,它們是哪幾首呢?你們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詩?(小組可以討論)(2)還有兩首詩描寫了月亮,你知道哪些寫月亮的詩?

第八關:秀表達。(1)同學們,詩人通過寫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當我們想表達自己情感的時候,也可以寫詩,你們也可以做小詩人。我們進入最后一個環節,請拿起筆,模仿《秋天》的片段,任意選一個季節,創作一首屬于自己的小詩。(2)生自由作詩,師巡視。(3)學生讀詩,展示。沒寫完的可口頭說出來。

(三)總結

看看爭星榜,4個小組都有精彩的表現!給自己鼓鼓掌!我們再用掌聲恭喜優勝小組!這節課我們一起復習了本學期學過的7首詩歌,希望同學們在課后繼續復習鞏固。

三、案例評析

1.有意思。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維持,已得到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運用游戲寓教于樂、輔助教學,也成為廣大教師常用的手段??蛇@樣的手段在復習課中卻很少出現。現今的復習課大多成為枯燥、無趣的代名詞,老師在教學中常以大量的機械重復訓練來代替系統的復習和整理,雖然在知識技能上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時也帶來了思維上的僵化和情感態度上的“熟能生厭”的負效應,因此,復習課中關注學生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如“詩歌復習”一課,教者從兒童的視角設計“闖七關”游戲式的復習課,從復習內容的引入到復習內容的展開和拓展運用,既有刺激又有挑戰,每個環節都充滿著“趣、活、效”,從而達到詩歌復習課的基本目標,即本學期詩歌知識、積累上量的增加、內容的進一步理解,還有學習詩歌方法技能上的“熟能生巧”;達到詩歌復習課的發展目標,即情感態度上的“熟能生愛”。

2.有意義。

(1)明確復習目標。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應當“學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質量標準”。提高復習課的效率,確定適切的教學目標尤為重要。選擇什么樣的教學目標,要依據教材內容、《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及學生年齡特點來確定。從上面的復習課教學設計上看,教者設計時從看“課”到看“本”,注意全面把握;從看“點”到看“線”,注重內在聯系;從看“知”到看“能”,注重能力提高,教學目標非常明確:①通過闖關游戲的形式進一步激發學生詩歌復習的興趣。②通過“看圖背詩”“吟詩作對”等環節的設計,復習、鞏固本學期七首詩歌,誦讀、積累詩歌。③通過“知詩人、解詞句、悟詩情”等環節設計,引導學生再次感受詩歌寫作背景及表達的情感,增進對詩歌的理解,鞏固理解古詩的方法。④內外鏈接,豐富積累;學用結合,讀寫實踐。

(2)掌握學習有法。語文課程要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得到能力上的提升,除了要根據智力價值選擇知識外,另一個關鍵是必須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方法比知識更重要。①教師教有法。如教學設計的第二關:看圖背詩,教者選擇了闖關游戲的方法引導學生復習、背誦學過的詩歌,有效激發學生參與激情;在引導學生背誦時,選擇了圖文結合,看圖背詩,既符合學生學習的規律,也與詩歌“詩畫不分家”對應;引導學生邊看圖邊想象詩句,是為了讓學生能抑揚頓挫背出詩句,誦出節奏和韻律來。在整個“詩歌復習”教學設計中,教者始終注意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枯燥地方有游戲,難點地方有引導,空白地方有拓展,延伸地方有運用,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鞏固知識,學習方法,積累知識,運用實踐。②學生學有法。詩歌的復習,不是讓學生簡單地讀讀背背,而是要在復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學古詩、理解古詩的方法。如“解詞句”部分,教者復習的不僅是對詩句、詞語含義的理解記憶,更是引導學生掌握利用圖、抓住一些有特殊含義的詞來理解詩句情感的方法。類似于這樣設計的,在“詩歌復習”的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程度體現。如看圖背詩,意在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學古詩的方法:借助插圖,展開想象;再如用詩句,引導學生學會學以致用的方法,掌握在不同的語境中運用詩句,增進對詩句的理解。

篇7

關鍵詞:詩歌;步驟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0-0134-02

詩歌鑒賞作為各地高考的必考題,雖然分數不大,但卻在一定程度上難倒了大批量考生。更多的現象是,咋一眼看上去,似乎很容易理解,可認真研讀完后,特別是看到題目后,往往有無從著筆,大有“只能意會,無法言傳”之遺恨。本文就這一現象提出以下三三式答題策略,以饗廣大考生。

一、嚴格答題三步驟

A、萬能型步驟

第一、意象 關鍵詞(動形)――畫面特征

第二、表現手法(結合詩句分析)

第三、思想感情(意境、哲理)

例1:(2010福建省檢試卷)

西江晚泊

茫茫靄靄失西東,柳浦桑村處處同。

戍鼓一聲帆影盡,水禽飛起夕陽中。

題目:本詩寫景富有動感,充滿畫意,請做簡要分析.

答:(1)前兩句霧靄、柳浦、桑村等意象構成一幅江岸桑村的朦朧之景。(2)后兩句動靜結合,由靜入動,極富動感,寫出了“鼓聲遠傳、歸船落帆、水禽翻飛”的美妙景致。(3)表達出作者對晚泊水鄉的驚喜之情。

例2:(2010福建省高考試題)

訪隱者――[宋]郭祥正

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注]①塢:山坳。②山翁:此處指隱者。

題目:結合第三、四句,賞析“隱者”的形象。

答:(1)“山翁、殘花”的意象結合題目明示的“隱者”自然得出:“獨居、隱逸、無人問津的生活畫面”。(2)表現手法上顯然是典型的烘托或襯托。運用蕭條、冷落的畫面烘托出隱者的孤高、脫俗形象。(3)表現了隱者避世脫俗,隨性自然的情懷。

可對照標準答案:通過描寫隱者獨飲自己釀造的酒,門外落花滿地,無人造訪、無人灑掃的隱居生活,表現了隱者避世脫俗,隨性自然的情懷。

B、練字型步驟:

第一、解釋該詞的本義以及在詩句中的含義。

第二、結合表現手法描摹該詞所在詩句(結合詩句分析)

第三、思想感情(意境)

例:分析“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敲”字的妙處?

答:(1)敲字是敲擊、叩擊的意思,在詩句中意為用手輕輕的叩門。(2)運用了以聲襯靜的表現手法,傳神地描摹出深夜月光下僧人輕輕敲擊廟門的情景。(3)傳達出了一片恬靜、祥和的意境(氛圍)。

二、掌握三大類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1、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鞍材艽菝颊垩聶噘F,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

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

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2、描寫類表現手法:

①襯托,分正襯和反襯。

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反襯有以動襯靜,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

②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

③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④對比。

⑤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一般不用)

⑥欣賞角度: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等。

⑦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

3、修辭類表現手法

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

比喻、擬人、夸張、用典

雙關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此外還有對比、借代、互文、通感、雙關、設問、反問、反語等。

4、幾個重點表現手法概念闡釋

(一)虛實。這是古人論述文章時常用的概念,

有者為實,無者為虛;

客觀為實,主觀為虛;

具體為實,抽象為虛;

眼前為實,想象為虛……詩歌常用這一手法,拓展詩歌的意境。

如柳永的《雨霖鈴》,眼前作別為實,別后想象為虛,虛實相生,產生無窮的余味。

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 ,

“春花秋月何時了(實),往事知多少(虛)。

小樓昨夜又東風(實),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虛)。

雕欄玉砌應猶在(虛),只是朱顏改(虛)”,

虛實相濟,寄托了自己故國的哀思。

又如姜夔的《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眼前衰敗不堪的景為實,假設的想象為虛。采用虛實結合的寫法,可使作品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常見的有:

①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

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②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p>

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

下闕實虛。通過設“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

(二)烘托 。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于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

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

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托了汪倫對詩人的濃厚感情。

再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驚人、動人和感人”音樂效果,即音樂的美妙驚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

(三)用典 。關于用典(包括使用成語)存在著不少爭議,其實它是一個回避不了的問題。例如我們提到盧溝橋,不是想起,就是想起盧溝曉月;提到高山流水,就要想起伯牙和琴。這樣省去了很多解釋,包含了很多信息,實際上是一種信息壓縮。

如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佛貍、廉頗。這些典故都是京口這個地方的歷史掌故,詩人借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詩文歌賦,也是用典的一種。

如王勃在《藤王閣序》中幾乎句句用典,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

姜夔在《揚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詩,形成了虛實對比,表達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涼。

三、做到三看:看標題,看作者,看注解。

特別關注:有無作者的生平背景注釋直接關系到詩歌主旨的把握。

例:(福州三中2010年高考模擬試題)

夜半聞橫管

程俱

秋風夜攪浮云起,幽夢歸來度寒水。

一聲橫玉靜穿云,響振疏林葉空委。

曲終時引斷腸聲,中有千秋萬古情。

金谷草生無限思,樓邊斜月為誰明。

【注】程俱,在南宋小朝廷為官,正直敢言,頗著氣節。金谷,即金谷園。位于中原洛陽。此詩對笛聲的描寫出色,詩人夜半聞笛感慨萬千。

題目:詩人夜半聞笛感慨萬千,請簡述詩歌寄托的思想感情?

分析:(1)看標題。關鍵詞“夜半”,夜深人靜,只有詩人無法入眠,說明其內心的孤寂,聞笛聲,以聲襯靜,足見悲涼、凄清。(2)看作者。南宋小朝廷為官,正直敢言,頗著氣節,可見其受小人排擠,不被重用的孤獨。(3)看注解。金谷,即金谷園。位于中原洛陽。中原與南宋偏安一隅比較,自然得出家國之思。

篇8

(2014年重慶卷)散曲(花落意難堪,向泥中,著意銜,攜歸畫棟修花口。珠簾半緘,烏衣半摻,最難消王謝堂前憾。語呢喃,千般訴說,只有老僧諳)中的燕子為何不銜泥而銜花?作者這樣寫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2014年福建卷)“掃山云驚散林鴉”與“月出驚山鳥”(王維《鳥鳴澗》)兩句中“驚”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

精到點析

詩歌語言是講究因果等邏輯關系的。劉禹錫的《秋詞》,可以用一個特殊的因果句概括:“雖然‘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是‘我言秋日勝春朝’,因為‘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痹娙松钌疃霉艁肀锏膶嵸|是志士失志,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沉沉。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秋天并非死氣沉沉,相反很有生機。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矯健凌厲,奮發有為。顯然,這只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

理解詩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有利于我們記憶詩歌,感受詩歌詩意美的同時還能感受到它的邏輯美。高考對詩句之間客觀存在的因果關系,也是給予了高度的關注。

2013年高考山東卷更加“露骨”地關注詩句的因果關系。于是該卷第14(2)題(結合詩句分析詩人“不眠”的原因)就直接問“不眠”的原因。該題涉及的詩歌是江《山寺夜起》(月升巖石巔,下照一溪煙。煙色如云白,流來野寺前。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首先明確詩人“不眠”的原因集中在哪些詩句上,其次概括原因的具體內容,最后將答案概括表述為:

一是喜愛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寫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開門惜夜景”,“惜”字表達了詩人對山中夜景的喜愛;二是思家,最后兩句中“無家客”“獨”表現出詩人的孤獨和羈旅思家之情。

2014年高考,重慶卷和福建卷也都有試題涉及。

重慶卷賦4分,涉及的詩句有“花落意難堪,向泥中,著意銜,攜歸畫棟修花口”,其間雖無關聯詞語提示,但是我們應該能感受到這一處詩句使用擬人手法,表現出“燕子”的惜春(花落意難堪)之情,也表現出“燕子”欲留“花”于世的努力(攜歸畫棟修花口)。而這正是燕子“著意銜(花)”的原因所在。明白了這層因果關系,便不難理解這一處或這一行為中寄寓著的詩人感情。于是,可以這樣作答:憐惜花朵零落,銜花去修補彩繪的房梁上彩繪的花朵。抒發了惜花傷春、痛惜衰敗的感情。

福建卷采用課內外結合原則,適度擴展所考范圍。它選用的詩材是元代孫周卿《雙調?蟾宮曲 自樂》(草團標正對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蔥山韭,山果山花。山溜響冰敲月牙,掃山云驚散林鴉。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其中“掃山云驚散林鴉”是一“縮略句”,即“掃山云”+“驚林鴉”+“林鴉散”。云層很低,而山峰高聳,云腳掃過山林,似乎發出響聲;這響聲驚動了山林中棲息的“鴉”,讓它們向四周飛散開去。可見“驚”的原因是:云朵掃過山林(或:云朵掃過山林發出的響聲)。而“月出驚山鳥”句式正與“掃山云驚散林鴉”同,也是一個“縮略句”,即“月出”+“驚山鳥”。可見,王詩中的“驚”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過來,過于皎潔,猶如白晝。命題人或許是想降低難度,使用“月出驚山鳥”來搭建一個腳手架,用以啟示考生從中正確感受因與果的客觀存在。

總之,詩句具有概括性(濃縮性)和音樂性(節奏感),我們應該適當分解。再如“岸閣浮萍綠有痕”( 姜夔《次石湖書扇韻》),“岸閣”、“浮萍”、“綠有痕”,一拍一景,組成一幅幽僻靜謐的畫面,為其后詩句言事抒情做了很好的鋪墊。“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保ㄚw嘏《長安秋望》)其中節拍一般視為二二二一,而實用劃分則為六一。“紫艷半開籬菊”和“紅衣落盡渚蓮”都是六,各寫一幅畫面,各現一種境界,各寓一種情感。前者觀之則“靜”――沉靜,踏實,有歸宿感。這就像陶潛看到“南山”的“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一樣有種歸宿感。后者睹之則生“愁”情,繁華不再的傷感。這種句法會有許多變化,如“空戴南冠學楚囚”( 趙嘏《長安秋望》),依據我們的標準劃分,就為一六節拍?!按髂瞎趯W楚囚”,形式上“戴南冠”,像一位官員;而精神上“學楚囚”,猶如囚徒一般。這樣的生活自然沒有什么意義,所以著一“空”,全盤否定,至少在心靈層面?!坝畴A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保ǘ鸥Α妒裣唷罚坝畴A碧草春色”和“隔葉黃鸝好音”是六,“自”和“空”,景色著實美麗,但人無緒欣賞,認可后立即又加否定,寫得沉郁頓挫?!案∑家娚接?,小艇歸時聞草聲。”(張先《題西溪無相院》)“浮萍”為四,有些平面感,“見山影”是三,透視著立體感。這是從空間感來寫,而“小艇歸時”和“聞草聲”,則時間的角度,表現環境的寧靜,具有很強的情境性?!叭牍畬m里去,過橋人似鑒中行?!保◤埾取额}西溪無相院》) “過橋人”、“似”、“鑒中行”,三一三節拍,“似”連接本體和喻體,暗寫橋下之水面平展如鏡,水質清澈宜人,含蓄地抒發了詩人喜愛之情?!皫X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嶺樹重”和“江流曲”,簡言概括柳州地貌風物之特征,倘若休閑旅游至此,見此平日未見之景,定是有美不勝收之感。但是柳宗元被貶此地,怎能自安?或許他還在“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或許他在惦念著一同被貶的那些友人同僚,但是層層山巒、重重樹木遮擋了遠望的視線,一切積極的想法,一切美好的愿望,似乎都被擱淺,所以他的“九回腸”就只如那江河一樣曲折,沉郁,凝噎,梗阻……如此則會更加細致入微地感受詩句的細膩與其間微妙的關系。

【熱身訓練】

閱讀下列這首古詩,完成其后試題。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杜甫

兵戈不見老萊衣, 嘆息人間萬事非。我已無家尋弟妹, 君今何處訪庭闈?

黃牛峽靜灘聲轉, 白馬江寒樹影稀。此別應須各努力, 故鄉猶恐未同歸。

1.詩人為何說“此別應須各努力” ?請簡要分析。(6分)

答: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其后試題。

思遠人

晏幾道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云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2.“就硯旋研墨”與“臨窗滴”有什么關系?“紅箋為無色”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

答:

參考答案

篇9

1、品味詩歌精彩的語言。

2、學習想象、夸張等藝術手法。

重點難點:品味鑒賞詩歌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語:時間穿越千年,而今唐詩依然被我們吟唱。這燦爛的詩園中,有一個人曾為唐詩樹起一面獵獵大旗,引領唐詩走上了浪漫主義的高峰。他就是詩仙——李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被人稱為“奇之又奇,然自騷人以還,鮮有此調也”的詩篇《蜀道難》,體會李白浪漫主義的詩風。

二、誦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感知詩歌大意。

2、請大家簡單說說詩歌寫了什么內容,感受風格是怎樣的。(學生交流展示)

明:寫了蜀地艱難,不可久居。

風格:雄渾豪放

三、下面學生范讀課文,初步體會詩歌的情感。

1.一生讀。

2.找出重點句子,再精讀。

3.找一生再讀。

四、找出詩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走向的詩句,即主旨句。

1、學生交流。

明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課件展示)

2、討論該如何讀。

3、找生讀,并說出理解。

明確: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開篇感嘆詞連用,直抒胸臆,極力夸張。蜀道之高盡現眼前,讓人驚嘆不已;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蜀道之險,讓人又驚又怕,畏懼不敢前行;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劍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面對地勢兇險,戰禍慘烈,人只有嘆息之情,作者也只能為朋友擔憂了。

讀至此大家已初感詩文用語之奇。

明確:嘆:高(驚)

嘆:險(懼)

嘆:兇(憂)

4、學生齊讀該三句,體會一唱三嘆所表達的情感。

五、品讀課文

李白開篇即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先聲奪人,那么蜀道到底有何難呢?請找出具體描寫“難”的精彩詩句,說說詩人怎樣把抽象的“難”展現在你我面前。(對比三秦民謠,可以從傳神的詞語、表現手法、寫作角度等方面點評。)

賞析范例:

(如: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前一句運用絕妙的夸張,“捫”“歷”兩個動詞的連用,顯出行人出沒在星宿之間,山高之狀就顯現出來,更讓人感覺行走的艱難。后一句中通過“撫膺”“長嘆”的動作表現出行人的心驚膽戰,以及無法繼續前行時無助的嘆息之情?!拔歉甙俪撸挚烧浅?,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敝械拿鑼懪c此處有異曲同工之妙。)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足見其與世隔絕之久;“地崩山摧壯士死”更見辟路之難;終于“天梯石棧相鉤連”。世上本沒有路,開辟出來了,也便有了路。路有了,可是這路好走嗎?神龍至此仍要回轉,善飛援之“黃鶴”“猿猱”面對奇絕之蜀道尚且不得過,就反襯人行之更難。

又以“縈巖巒”山之高危,“捫參歷井”“撫膺坐長嘆”人之無助的神態、動作,正面慨嘆。如此行道能不難乎?這一切不僅讓行人無助,讓我們讀者也不禁膽戰心驚。

明:手法角度:

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總結:手法變換,大氣磅礴,音韻回環,同時又不失細致、精準。這種動人的描繪,源于他貫穿其中的浪漫主義激情,共同營造出了雄奇險峻的意境之奇。

六、生再齊讀,體味意境之奇。

七、所謂“詩言志”,作者為什么要寫呢?這首詩除了勸友人勿入蜀地之外,有何言外之意呢?哪些句子、哪些詞語能看出來呢?

補充寫作背景,學生找句子,談意蘊。

明:一番奇語傾吐一腔憂憤之情,一副狂態難掩一顆赤子之心。

篇10

【關鍵詞】杜甫;登高;沉郁頓挫

杜甫的一生,是顛沛流離的一生,淪落潦倒的一生,“苦難”成了他人生的代名詞,但杜甫并沒有沉陷于個人的不幸,而是以儒者的良知和勇氣,始終關注人民的生存狀態,并以滿含血淚的動地歌吟,傳達著一個時代的苦難,傳達一個儒者的良知和勇氣。

首聯、頷聯側重于寫景;頸聯、尾聯側重于抒情,集中體現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首聯六個物象,而用急、高、哀、清、白、飛來形容,把秋天景物的凄涼氣氛鋪陳得十分濃郁。把眼前的秋景寫得更具體、更凄涼?!鞍А弊值於巳姷那楦谢{: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艱難。讓詩句的種種意象頓時有了濃烈的傷感色彩。頷聯則從更大處落筆,側重寫詩人眼前恍如所見的、耳邊仿佛聽到的整體景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以“無邊”二字展開了“落木蕭蕭下”的畫面,以“不盡”二字展開了“長江滾滾來”的畫面,把秋景描寫得既肅穆肅殺又空曠深遠。這從以景抒情的角度來看,是為后兩聯抒發感情作鋪墊。前兩聯寫景還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兩聯詩句一氣貫注,全詩開頭“風急”二字最緊要,因為“風急”而“猿嘯哀”“鳥飛回”“落木蕭蕭”“長江滾滾”;二是兩聯詩句抑揚頓挫,首聯寫近景,頷聯則寫遠景,而“無邊”一句為仰視,“不盡”一句為俯視,這樣一遠一近、一上一下,層次分明,起伏“頓挫”。

后兩聯以前兩聯描寫的秋景為背景,著重抒發憂憤深廣的情感。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是顯示杜詩沉郁頓挫風格的范例。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則將頸聯悲秋之情的容量增大了,也更深沉、其中“艱難”二字,指出時世艱難,社會動蕩;“苦恨”二字,形容詩人百感交加,恨到極點,“艱難苦恨”兼指社會和個人,在詩人搖落悲秋的情感巾溶人了廣闊的社會內容。而“潦倒新停濁酒杯”,則將杜甫的“艱難苦恨”之情寫得更加具體,一個多愁多病、憂憤深廣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杜甫的悲哀有他的特殊性,那就是他的悲哀雖然是個人的命運,卻博大深厚。境界由大到小,由開到合,情緒也從高亢到悲抑,情緒有微妙的跌宕。杜甫追求情感節奏的曲折變化,這種變化有時是默默的,有時卻有突然的轉折。古代詩話上說,杜甫的詩“沉郁頓挫”,沉郁是許多人都做得到的,而頓挫則殊為難能。

沉郁頓挫是杜甫早年對自己創作風格的一種描述,他在《進雕賦表中》說:“臣之述作,雖不是以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楊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焙髞?,當他經歷了干戈離亂,飽嘗人民的艱難困苦,并于詩中流露出難以抑制的悲愴情懷,創作日趨成熟后,再用“沉郁頓挫”來概述他的詩歌風格。沉郁頓挫,表面是深沉郁結,表現為有節奏的抑揚起伏和盤曲轉折。它涉及詩歌的內結構和外結構,涉及內結構的沉重的充實感,以及外結構上有控制的騷動感和彈性。

《登高》思想情感的“沉郁”表現于下列三方面:

內容上的厚實豐滿。無論是描摹現實,還是勾勒歷史,杜詩都表現出厚實的思想內蘊和凝重的歷史意識。不僅僅寫出個人的漂淪西南衰老多病,鬢毛早衰止酒停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動蕩不安滿目瘡痍,人民顛沛流離受盡苦難。作者的悲情凝聚于這四字之中,郁結深厚而寄慨深廣。

情感上的起伏回旋。杜詩中的情感表達不是平鋪直敘的,而是有著隱顯緩急的變化。在對景物的描繪中,可以揣摩到詩人悲情世界的情感起伏。

表達上的迂折含蓄。作者往往將充沛的感情隱藏于心靈深處,九曲回腸沖撞旋轉,并不恣情宣泄傾瀉無遺?!兜歉摺肪哂谐炼奶厣?,讀者從作品中讀到的是一個兀立高臺的窮儒形象。然而,作者之情,悲郁深沉而并不過分,凄苦冷落而不見消沉。

《登高》語言形式的“頓挫”表現于下列四方面:

章法上開合變化。前四句寫景,作者的主觀感受與景物的客觀特征達到和諧統一,產生的藝術魅力已非一般描摹景物的詩句可比擬。后四句的抒情,則將萬里漂泊多病的孤零悲苦之情作了直接抒發。最后卻令人頗感意外地落筆于“新停濁酒杯”這一生活細節上,縱橫開合變化自如。

結構上的回環照應。一、三兩句相承寫山景,二、四兩句相承寫江景,五、七兩句相承寫悲苦,六、八兩句相承寫多病。照應之妙,實不多見。首、頷二聯寫景,引出“悲秋”,頸、尾二聯寫景,由“悲秋”而及“苦恨”,因“多病”而致停杯。環環相扣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