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天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3-15 17:06: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春天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描寫春天的詩句

篇1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春雨 李商隱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鄧獨自歸。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春怨 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宮曲 王昌齡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春宮怨 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欲歸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和晉陵陸丞相早春游望 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

麗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憶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是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玉樓春 宋祁-宋

東城漸覺風光好,

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

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

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

且向花間留晚照。

游園不值 葉紹翁-南宋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韓愈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絕 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詠 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 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絕 句

[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杏 花 村

二月春風吹楊柳,

吹亂心中幾多愁。

料知此愁年年有,

依舊相約風雨后。

杏花村里杏花酒,

風雨聲中風雨樓。

不見鴻雁傳書來,

只見伊人淚長流。

(賀之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徐俯)

篇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生字鸝鷺,能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3、借助貼圖,難詞質疑,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的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4、通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并提高鑒賞能力,同時引發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一寫關于春天的詩。

二、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愉悅之情。

三、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2、品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重音,引導學生體會語感。

四、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貼圖,配樂磁帶。

學生:查找詩人資料和已學過的作品,查找的定義。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題解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當嚴寒的冬天過去的時候,什么季節來臨了?春天是什么樣的?

2、是呀,春天萬物復蘇、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3、引導學生解題,介紹與杜甫的資料。

4、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二、初讀詩句,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過渡: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1、學生按要求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生字:鸝鷺。指名讀,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學生描紅。

(2)

指名讀詩正音。

三、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借助貼圖,理解詩意。

1、學生默讀,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

2、匯報交流,教師出示景物圖。

3、指名學生貼圖,說說理由,以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意。

4、出示整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那么,誰能讀出詩人這種歡快的心情?誰再來讀讀看?

(二)引導質疑,突破難點。

1、引導質疑:讀到這兒,古詩中還有那些地方,你們弄不懂的?

2、交流釋疑。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窗含、千秋雪、萬里船。

窗含:窗?詩人透過什么看到翠柳、黃鸝等這些景物?(教師貼出窗框圖)你們看,西嶺上的雪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戶里的

萬里船:為什么說是萬里?

3、理解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指名說。

4、教師小結:詩人正是透過窗戶看到了近處的,遠處的(相機板書:近景、遠景)

(三)誦讀詩句,體會語感。

1、既然是古詩,就要讀出古詩的韻味。誰能說說怎樣才能讀出韻味?

2、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3、指名同桌匯報:一生讀,一生板演。其他學生點評。

4、男女生按標記賽讀、背誦。

5、配樂齊背古詩。

四、拓展練習,嘗試作詩。

1、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并試著說說古詩寫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導詩歌寫法: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3、出示有關春景圖二幅。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們身邊的春天,好嗎?可以寫兒歌這類現代詩,也可以模仿寫一寫古體詩,題目自定。

小詩人們準備好了嗎?好!開始!

4、學生自己創作詩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樂)

五、布置作業,讓學生自選兩項。

1、背誦并默寫《》。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準備在早晨會的古詩園地向全班同學介紹。

3收集其他詩人描寫春天的詩作,準備參加春之聲賽詩會。

4、把你已經創作好的春天的詩,向本班春之聲詩刊投稿。

板書設計: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篇3

關鍵詞: 《真州絕句》春景秋景

“半江紅樹賣鱸魚”出自王士禎的《真州絕句》(其四)的第四句。原文是: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

好是日斜風定后,半江紅樹賣鱸魚。

關于第四句的解釋各家說法不一:

(1)《古代詩詞曲名句選》(廣西人民出版社):半江,江邊楓樹很多,倒映水中,遮滿半面江水。紅樹,楓樹,秋天楓樹經霜,葉子變成紅色,所以叫做紅樹?!u鱸魚,指賣鱸魚的熱鬧場面。

(2)《詩詞曲名句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紅樹:秋日下霜,楓樹葉子變成紅色。鱸魚:盛產于長江下游的一種口大鱗小的味美之魚。句意:最好的景色還是太陽偏西,風平浪靜之后。紅色的楓樹下,漁民在賣鱸魚。描繪出了富有漁村生活氣息的圖畫。

(3)在《中國古代詩歌欣賞辭典》中黃立新認為這首詩是寫真州江邊漁村秋天傍晚的旖旎風光。半江,半個江面上;紅樹,長著紅葉的樹。有的樹葉秋天變紅。鱸魚,一種體呈銀灰色而背部有小黑斑的魚,產于我國沿海一帶?!鞍虢本湔f,在江邊紅葉樹下,漁人們正在賣鱸魚。

(4)在《歷代絕句精華鑒賞》中艾治平認為這首詩是寫秋景。紅樹:楓樹。楓葉秋天經霜變成紅色。他是這樣解釋第三、四句的:最好的時光怕就是紅日西斜,風平水靜的傍晚時分了。你看,江水波平,碧光閃閃;楓葉經霜,艷紅如染;走著,走著,請聽,在你耳畔響起了“賣鱸魚呵”的聲音,聲韻悠遠,余音不絕。

(5)在《古典文學鑒賞集》(三)(遼寧教育出版社)中陳體津認為此詩描寫秋天傍晚江邊的漁家風光。他是這樣解釋最后兩句的:后二句描寫漁人的生活即景,落日的余輝斜照在經霜的楓樹林上,倒映江邊,半邊江水像被染紅了似的,顯得分外妖嬈明艷,漁人們趁看傍晚晴好的天氣,在江邊樹下售賣自己剛剛打來的新鮮鱸魚。詩中洋溢著漁鄉的氣息,卻又透露出清遠的閑情逸致,真有耐人尋味的意境。

(6)陶文鵬在1993年《古典文學知識》第6期第113頁是這樣解釋的:《真州絕句》組詩是寫真州春天風物。他是這樣解釋最后兩句的:在黃昏時分,日斜風定以后,斜陽照在江上,一半江面碧綠,一半江面嫣紅,江岸金絲輕漾的柳樹,傳來一聲聲很有地方風味的吆喝,原來是漁民們正在高興地叫賣鱸魚。

從以上列舉的觀點我們可以知道,關于“半江紅樹賣鱸魚”所寫之景大致有兩種觀點:一是以艾治平老先生為代表的,認為此句是寫秋天的景色;一是以陶文鵬先生為代表的,認為此句是寫春天的景色。前五個主張此句是寫秋天的景色,只有陶文鵬先生認為此句是寫春天的景色。分歧的焦點是什么?到底誰是誰非呢?

我認為分歧的焦點是對“半江紅樹”的理解。艾治平老先生認為“半江紅樹”的“紅”是形容樹的,紅樹也就是楓樹,因為楓葉秋天經霜變成紅色。人們自然會想起杜牧有名的詩句“霜葉紅于二月花”。而陶文鵬先生則認為“半江紅樹”的“紅”是形容江的。江面沒有被斜陽照射的一邊是碧綠的,被斜陽照射的一邊是嫣紅的。人們自然會想起白居易有名的詩句“半江瑟瑟半江紅”。

我認為這句詩應該是春天之景,理由如下。

首先,從《真州絕句》組詩的寫作時間來看。王士禎所寫的《真州絕句》一共有五首。我們看一下《漁洋山人精華錄訓纂》的目錄就會發現,這五首詩排在“《維揚蕭尺木畫冊四首》壬寅稿”下面,壬寅應該是康熙元年,也就是公元1662年。當時,王士禎二十九歲,這首詩應當是1662年寫的。查《漁洋山人年譜》可知,這一年,他在揚州做推官。真州在揚州西南六十里,他的《真州絕句》(其一)寫道:“揚州西去是真州,河水清清江水流?!睆倪@里可知王士禎對真州是比較熟悉的。其中,《真州絕句》(其二)說:“白沙江頭春日時,江花江草望參差。行人記得曾游地,長板橋頭舊酒旗?!睂懥嗽诖汗饷髅牡娜兆永?白沙洲一帶長滿了各式各樣的野花野草,一眼望去,煞是招人喜歡,是人們游春的好地方。那長板橋邊的酒店,懸掛著引人注目的酒旗,更是人們休憩、觀景、敘談的好場所。這首詩寫出了人們在春天到白沙頭游樂的歡快情景。由此可知《真州絕句》肯定是寫春天的景色。再看《真州絕句》(其五):“江鄉春事最堪憐,寒食清明欲禁煙。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第一句“江鄉春事最堪憐”是《真州絕句》組詩的總結性詩句,是說真州春天的景物最可愛,也是《真州絕句》組詩的詩眼。其中第二首和第五首都寫明是春天,所以第四首也是春天寫的,也是寫春景。因此這句詩是寫春天之景。

其次,從“楊柳”的意象來看。清朝詩人所寫的“楊柳”意象,要么是歌詠春天之景,要么是傷春惜春??傊?是寫春天的景物。如張問陶的《陽湖道中》:“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紅妖翠畫江南?!蔽涸吹摹度骅啊?“溪山雨后湘煙起,楊柳愁殺鷺鷗喜?!鄙虻聺摰摹哆^許州》:“到處陂塘決決流,垂楊百里罨平疇。行人便覺須眉綠,一路蟬聲過許州?!蓖跏康澋摹墩嬷萁^句》(其四):“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币矊懥藯盍囊庀?這首詩也應該是描寫春天之景。因此,“半江紅樹賣鱸魚”所寫之景應是春天的景色,而不是秋天的景色。

為什么認為“半江紅樹賣鱸魚”是寫秋天景色呢?我的理解是如下:

其一,犯了“就詩論詩”的毛病。魯迅在《草(六至九)》中指出:“不過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說夢的?!蔽覀兎治?、賞析詩歌,一定要顧及全詩。如果是組詩,一定要顧及整個組詩,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掌握這首詩。否則,“就詩論詩”就可能曲解作者的原意。

其二,受宗梅岑《讀阮亭先生真州絕句漫作》的影響?;輻澰凇稘O洋山人精華錄訓纂》里引了宗梅岑的這首絕句,全文如下:“板橋山色晚秋初,楚澤真州畫不如。我愛新城詩句好,半江紅樹賣鱸魚?!贝嗽妼τ谕跏康澋摹墩嬷萁^句五首》,特別推重第四首,還引用這首詩的“半江紅樹賣鱸魚”,稱為“詩句好”。宗梅岑認為此首詩的藝術特色是詩中有畫。不但詩中有畫,而且勝過畫,畫出來也不如詩。這一點宗梅岑先生是別具眼力的。但宗梅岑認為“板橋山色晚秋初”,認為《真州絕句五首》是描寫秋天的景色,這就有問題了。原來宗梅岑讀“半江紅樹賣鱸魚”,讀成“紅樹”,成了“霜葉紅于二月花”,所以說成“晚秋初”了??墒沁@五首詩寫的是春天的景物,不在晚秋,是寫“半江紅”,不是寫“紅樹”,所以不對了。

其三,是受杜牧《山行》詩的暗示。人們一看到紅樹的字眼,第一反應就會想起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很自然會聯想此“紅樹”可能是楓樹的葉子經霜變成紅色。再加上沒有顧及整個組詩,很自然地認為這句詩是寫秋天的景色。

參考文獻:

[1]劉利等.古代詩詞曲名句選[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2.

[2]趙傳仁.詩詞曲名句辭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

[3]馬美信,賀圣遂.中國古代詩歌欣賞辭典[M].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0.

[4]艾治平.歷代絕句精華鑒賞[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

[5]中央電大古典文學教研組.古典文學鑒賞集[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8.

篇4

關鍵詞:詠梅;意象;美意識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8-0180-02

一、詠梅詩歌在中日的發展

自彌生時代,梅花從中國傳播到日本后,梅花的身影便在和歌中頻頻出現,梅花最開始在和歌中被日本人歌詠是受漢詩中梅花詩的影響。梅花雖然并非日本原產植物,但由遣唐使和僧侶帶回日本后,成為當時最具有風雅的植物,賞梅詠梅亦是當時最高的文學藝術?!懊坊ā弊鳛橐环N文學意象最早出現在奈良時代的《萬葉集》中。其中描寫植物的多達1 700首,這些植物當中花的種類也至少有40種,其中描寫梅花約有117首,占據第二位??梢娙藗儗γ坊ǖ南矏叟c贊賞頗多。由于日本的島國文化,日本人重視感性,他們認為“為藝術而藝術”才是文學的本質,在詠梅詩歌中梅花并沒有被寄寓很多的主觀意念,而是以一種簡約淡泊、恬靜優雅的形象出現,展現出梅花的“美意識”。從而形成了日本人對大自然色彩的美的體會。

梅花,是我國栽培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名花之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中國的詠梅詩歌最早出現在《詩經》中,但宋代是詠梅發展的黃金階段,在詠梅的數量上《全宋詞》收詩歌共254 000多首,詠梅詩多達1.85%。在我國宋代,詠梅宋詞中開始與各種各樣的自然景觀、動植物、日常生活之物等意象搭配出現。如梅與霜雪、梅與煙云、梅與風雨、梅與日月、梅與楊柳、梅與松竹、梅與鳥禽等??梢哉f在宋詞中的詠梅詩中所涉及的意象最為廣泛,為后世的詠梅詩歌提供了幾乎所有的模式,使得詠梅詩真正成為一種成熟的文學形式。在兩宋時期,梅花的審美意義不斷地被發掘,發展和提升,最終梅花被推為“群芳之首”,成了崇高的文化象征。

二、中日詠梅代表性意象“白雪”與“黃鶯”

在中日詠梅詩歌中,“白雪”與“黃鶯”是兩種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宋詞中的梅配雪的詩歌與和歌中梅配鶯的歌有很多千古絕句,被人們廣泛流傳。

詠梅詩歌在宋代達到了頂峰,從過去描寫梅花的形態美升華到歌頌梅花的品格美,以花喻人,使梅花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其中以梅配雪這一描寫最為突出。梅與雪之間的審美關系,成為宋詞中最常見和突出的一種描寫視角和表現方式。自古以來,梅花被中國人看作是一種精神品格的象征。通過梅花與意像“雪”的類比,從而表現出梅的不畏嚴寒、迎風傲雪的精神品質。

墻角數支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詠梅》)

這首詩可謂是詠梅配雪意象詩中的佳句,描寫的是初春時節,百花都未開放,只有梅花獨自在墻角凌風傲雪,在冰雪飄揚的寒冷中依然翹首挺立,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線。寫出了梅花不畏惡劣嚴寒、不畏冰雪摧殘的精神品質。作者寫這首詩主要是借梅喻人,表現出人們在惡劣環境中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和剛毅的品格。詩人用遙知不是雪,來指出梅花與雪一樣潔白純潔的同時,還具有雪不具備的梅香。通過雪與梅花的對比,突出了梅花的香氣,更加體現出一種其高風亮節的精神品格。

在日本,黃鶯被稱為“告春鳥”,亦為報春鳥的意思,梅花作為早春時開放的花,和黃鶯一起代表春天的風物,梅花作為春天到來的象征,深受人們的喜愛。像宋詞詠梅詩中“梅與雪”的經典搭配一樣,“梅與鶯”是日本人最喜歡的搭配。所以日本人常常借梅報春,把鶯這一具有春天氣息的意象與詠梅結合描寫,描繪出春天將至,萬物復蘇,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比如下面這首詠梅的詩句:「春されば、木未隱れて、鶯その鳴きて去ぬなる生めが下枝に。(山氏若麻呂卷5:827)

意思是人們在簇擁而開的梅花和快活的黃鶯的鳴叫聲中感受到了春天已經悄然而至。側重于描繪春天的風物—梅花的淡雅之美,表現出對大自然中早春景象的贊美和春天來臨之際的雀躍之情。在中國,借梅報春的詩句也有很多,但自六朝時期起,對梅花不畏嚴寒的品格贊賞就基本取代了借梅報春的意境,而成為詠梅詩的主流延續至今。與日本不同,中國的詠梅詩句中把梅和雪、霜結合描寫是最為常見的表現方式。

如果單單從“報春”這一視覺角度看,“白雪”與“黃鶯”這兩個意象也分別被廣泛運用到中日詠梅的詩歌中。冬去春來的季節變化是人們抒情的大好機會,日歷上雖然顯示的是春天,但是天氣依舊很寒冷,梅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綻放。通過梅花與“白雪”與“黃鶯”意象的搭配描寫,來向人們告知春天已悄然而至。

「梅の花、散らまく惜しみ、我が園の、竹の林に、泣くも

(阿氏奧嶋卷5:824)

這首和歌的意思是梅花飄零散落,痛惜豈無聲。我苑竹林里,黃鶯聲聲鳴。借早梅的開放來向人們發出春寒冬已過,早春將至的訊息。我國宋代報春的詠梅詩也有很多,如墻角數支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詠梅》)這首詩也有借梅報春之意。梅花在早春時期開放,天氣還很寒冷,在雪中盛開的梅花向人們發出春天即將來臨的訊息。其意象大多寫剛毅、凜冽的冷霜、傲雪、寒風、給人以正義凜然之感。

三、“借梅詠物”與“借梅言梅”

在詠梅詩中,中國詩人在審美過程中喜歡“借梅詠物”。梅花的許多方面都被擬人化,被賦予人的精神品格、氣節情操等。

中國的詠梅詩句中在梅和雪的類比中突出梅花的不畏嚴寒,獨樹一格的精神風貌。梅花的許多方面都被明確地理解為人的氣節和品行的體現,梅花的品格也被寄托在很多道德倫理內容中。中國的文人喜歡通過梅花托物言志,將梅花從自然性意象、情感性意象上升到文化意象,將梅花完全人格化。

試舉幾例加以說明。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p>

詩人借詠梅表現了自己懷才不遇的落寞和不論怎樣受挫都保持高風亮節的情操。

以下這首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痹姷那皟删涿鑼懥嗣返男螒B,后兩句突出了梅的特色樸實淡雅,不圖虛榮。這首詩表面上看是贊美梅花的“清氣”,但也是以物喻人,贊美人具有淡泊名利,高潔自重的精神品質。表現了詩人以墨梅自我勉勵,努力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是梅花的高風亮節的體現。

與中國詠梅詩人的嚴肅與深刻不同,日本人則只是“借梅言梅”,這種單純的審美意識,體現在詠梅詩句中則不帶思想傾向的情緒化直抒胸臆的表現方式。

「わがに宿盛りに咲ける梅の花散るべくなりぬ見む人もがも(《萬葉集》卷5:851)

譯:我舍盛開者,梅花竟若斯,須臾花散落,誰見盛衰時。

作者感嘆梅花花期短暫,滿園盛開的梅花終有凋零之期,從而感嘆大自然周而復始,人生變幻無常。

「わが園に梅の花散るひさかたの天より雪の流れ來るかも(《萬葉集》卷5:822)

譯:我家池苑里,梅樹已飛花,天上飄春雪,紛紛似雪花。

從作者的描述中,我們可以欣賞到一場浪漫的“梅花雨”,好像雪花一樣漫天飛舞,這美麗的畫面讓人無比滿足。我們可以從歌中體會到梅花帶來的這種“美意識”,而這其中并不包括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日本人喜歡把梅比喻成雪花,以此突出梅花如大自然的雪花那樣純潔和淡然之美。把梅花和雪花聯系在一起,大概是第一雪花在顏色和形態上與梅花有相似之處,第二梅花的花期比較短,花開花落亦是在轉眼之間,正如雪花從天空飄落到地上一樣它的美麗也是稍縱即逝。從中也不難看出日本人對梅花的描寫只是單純地從梅花自身外形姿態出發,來贊美一種自然美。

因此從日本詠梅詩句中可以看出日本人大多喜歡“借梅詠梅”,追求一種和諧的“美意識”,而不同于中國詩人,側重于描寫梅花與人的情感寄托,“托物言志”從而在梅花的內涵上有過多的深入探究。

四、小結

從中日詠梅詩歌的粗略比較中可以看出,中國詩人對自然事物抱有一種人格化的審美傾向,他們將梅花看作是理想、憧憬、人格等象征,借助梅花來寄寓自己的“情”,抒發自己各種各樣的“志”,通過欣賞各種各樣的詠梅詩,我們也感受到了詩人們寄情于梅的豐富情感;而日本則滿懷對大自然的崇拜和熱愛,不寄托過多的道德倫理,純粹是對大自然“美意識”的欣賞。同是梅花,中日詩人寄寓在詠梅詩中,其中的情感意念卻表現出諸多不同??傊捎谥腥諆蓢奈幕町?,即使在詠梅詩歌中采用的是同一種意象,所表達的個人情感和文化底蘊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參考文獻:

[1]孫靜冉.中日古典詩歌中梅花意象比較[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2,(7).

[2]尹寧寧.《萬葉集》中的詠梅歌[J].安徽文學,2010,(8).

[3]張晉,陳瑞丹.中國歷代詠梅詩歌分類初步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0,(2).

篇5

一、拼音填漢字。

péngyǒu

shuōhuà

nǐmen

wànsuì

chūnjié

mǔqīn

chūntiān

láile

二、把詞語補充完整。

親()好()、紅()綠()、春()大()、柳()花()、泉水()()

百()齊()、()致勃勃()、往()來()、顏()色()、暖()開()

歌()語()、()里()云、()()花盛、()()風拂、

三、古詩樂園-填空。

春曉

____眠____覺曉,____啼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組詞。

東()、百()、高()、()萬、()友、()們

冬()、白()、()亮、生()、升()、方()

早()、明()、()草

五、對的打勾。

朋(péng pén)綠(lǜ lù)草(cǎo chǎo)聲(shēng sēng)行(háng hán)

醒(xǐn xǐng)爭(zèng zhèng)軟(luǎn ruǎn)齡(líng lín)經(jīng jīn)

親(qīng qīn)詩(shī sī)醉(zuì zùn)散(sàn sǎn)

六、反義詞。

矮()、黑()、少()、有()、去()、閑()、今()

七、換偏旁

例;活話(說話)

朋()()爺()()放()()各()()

八、、寫出班級中5位同學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訪寫。

例:春天,果樹開花了。梨化花開了,蘋果花也開了。我們村成了花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量詞使用。

一()綠油油的小樹一()波浪滾滾的大河一()美麗的風景一()精彩的球賽一()蒙蒙細雨一()挺拔的小樹【篇二】

一、看拼音寫漢字 tuō xià、 mián huā 、tián yě 、yě huā、 jiě dng 、tàn zhǎng

duǒ kāi 、duǒ shǎn 、xiǎo xī 、xī shuǐ、 yáo tóu、tuō yi

tàn lù、 jiě fàng 、yě wài、 tàn qì、 yáo yuǎn、wèi lái

Kū shù 、guāng róng 、zhuī dǎ 、xìng xú 、huā cài 、shāng diàn

shāo shuǐ 、shāojiāo、 huán rào、 jiāo huā 、diàn zhǎng 、gān kū

shān gāng、 hōng dng 、hǎn shēng、 hǎn jiào、 chūn sǔn 、shì jiè

fā yá 、hū hào 、míng liàng、 wēn nuǎn 、dì di 、hū huàn

chōu shuǐ、 zhāng yú 、xiè xie 、gē ge、 guǎi wān 、sǔn yá

ān jìng、 jiànjian、 huā gū duǒ、 jiāo shuǐ、 tǎng xià 、zhù sù

篇6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19題;共102分)

1.

(5分)讀一讀,數一數

有________個翹舌音音節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zhī小老shǔ,zhēng

叫zī

zī。人們都討厭,一起來打shǔ。

2.

(3分)?按下列要求填空或回答問題

①鳴翠柳的“翠”字,該字的上半部分寫成“羽”字是否正確?________;“柳”字的右半部分的筆順是:________

②窗含西嶺千秋雪的“含”字,哪兒容易寫錯?它與“嶺”字的右半部分有什么區別?

________

3.

(18分)給下列字加上偏旁組成本課的字,再擴成三個詞寫下來。

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6分)選詞填空

①我們國家有十三________人口。

②同學們________口同聲地說:“好”!

③奶奶________起往事。

④我________小紅去書店看書。

⑤門________他輕輕地關上了。

⑥我要加________努力學習。

5.

(2分)“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詩,反映了大自然的:(

①色彩美

②動態美

③聲音美

④形象美

⑤人工美

A

.

②③④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

6.

(6分)按拼音寫漢字

jué

liú

________句

停________

河________

liǔ

lǐng

________樹

西________

白________

7.

(6分)讀拼音,寫詞語

①畢竟xī

hú________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②接天lián

yè________wú

qióng________碧,映日

huā________別樣紅。

③窗含xī

lǐng________千秋雪,門泊

dōng

wú________萬里船。

8.

(2分)填空。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寫蓮葉的詩句是________,描寫荷花的詩句是________。

9.

(3分)讀《絕句》,結合詩句的意思,理解下列詞語。

鳴:________

窗含:________泊:________

10.

(2分)選擇理解正確的一項。(

?

A

.

“門泊東吳萬里船”中的“萬里”是虛指,意思是行程很遠。

B

.

“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的“青天”指的是青色的天。

11.

(8分)組詞

湖________

蓮________

窮________

荷________

絕________

含________

嶺________

吳________

12.

(3分)給下劃線的字選著正確讀音。

一行(xíng

háng)________?門泊(bó

bé)________?翠(cuì

huí)柳________

13.

(4分)下列詩句寫的分別是哪個季節?請你填一填。①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________

②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________

③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________

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________

14.

(6分)形近字組詞

絕________

決________

含________??令________

舟________

船________

15.

(2分)多音字組詞。

行:háng________

xíng________

16.

(8分)把詩句補充完整,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①兩個黃鸝________翠柳,一行白鷺________。________

②窗________西嶺________,門________東吳________。________

17.

(5分)填空。

《絕句》這首古詩作者分別是________代偉大詩人________。在內容上側重于________。并借景________?!督^句》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自己________的心情。

18.

(8分)讀課文填空

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________朝詩人________,詩句描繪的是西湖的________和________,向人們展示了________(時間)西湖的獨特景色。

②《絕句》的作者是________朝詩人________,描寫的是明媚秀麗的________(季節)景色。

19.

(5分)默寫古詩

絕句

兩個黃鸝________?,________?白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題

(共1題;共13分)

20.

(13分)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絕句

(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1)寫出詩中下列字的讀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試著用現代文寫出后兩句詩描寫的景色。

(3)從前兩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寫了作者(

)時的所見所聞。

A

.

春日賞花

B

.

夏日淋雨

C

.

春日遠足

D

.

夏日游園

(4)從詩人的描述中,我們領略到了一個(

)的春天(雙選)。

A

.

草長鶯飛

B

.

生機勃勃

C

.

色彩繽紛

D

.

花紅柳綠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19題;共10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二、閱讀題

(共1題;共13分)

20-1、

20-2、

篇7

【關鍵詞】初中;古詩詞;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白居易曾經在自己的作品中說道:“文章合為時而作,詩歌合為事而作”,由此可見,古時詩人創作的素材都是來自于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夠反映時代特征的事件,詩中所描寫的內容集中了作者全部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出社會現實,具有很重要的思想意義。在日常的古典詩詞教學中,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對詩歌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有一定的認識,就能夠幫助學生更容易感受到詩歌的深刻內涵。

一、相同的社會環境造就一批相似的詩人

唐朝是詩歌產生的繁盛時期。由于唐朝時期國力強盛,國家推行開放的政策,因此當時唐朝的文化交流十分頻繁,主要表現為中外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交流。在這種穩定的社會背景下,文化交流達到鼎盛,唐朝文化也從國外很多國家中吸取藝術營養,不斷豐富自身文化,這樣,唐朝稱為出產詩歌數量最多的一個朝代,很多唐朝詩人也正是因為在當時創造出大量的詩詞作品而因此在中國歷史上享有盛名。

國家實現了統一,社會環境由此出現了安定、團結的局面,人們的生活也相對比較富足,這樣的條件下,一些具有遠大抱負的文人特別希望自己能夠在政治上取得一定的成績,因此他們遠離親友,走上了追求仕途的道路。這些離別的場景激發了使人的創作靈感,于是大量的表達離別之情的詩歌被創作出來,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謂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唐朝生活的景象,而且簡單的幾句詩詞,卻充分體現出作者的價值觀。再比如楊炯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通過描寫書生投筆從戎客觀反映出詩人豪邁的英雄氣概。再比如孟浩然在詩中寫道:“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绷攘葦稻渖鷦拥孛鑼懗龃緲愕霓r家生活和充滿情趣的生活場景,這樣的景象只有生活在穩定的社會環境下才能夠描寫出來。如學生認識到詩人如果處于相似的社會背景之下或者擁有相似的人生經歷,那么會很容易發現這些詩人所創作的數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驚人的相似。

二、社會境遇的不同造就詩人不同的文風

如果詩人所生活的社會環境出現了重大的變化,那么詩人創作的文風也會出現截然相反的景象。詩人杜甫最能夠說明這一點,唐朝處于最繁盛時期的時候,杜甫正處于讀書漫游的期間,由此他才寫下“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詩句,也寫下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充分體現出詩人的壯志情懷,這時候所創作的詩歌特點與李白詩句有一定的相似,充滿了浪漫、豪放的情懷;后來,唐朝出現了“安史之亂”,國家也迅速由興盛轉為衰敗,杜甫也開始過一種顛沛流離的生活,這時候的杜甫所創作的詩歌一改往日的文風,轉向反映人們的生活疾苦,如他創作的著名的“三吏”和“三別”。很明顯,從詩歌的內容來看,杜甫由從前的最自己的表達轉為了對社會的反映,創作方向因為社會條件的變化而產生了巨大的差異。我們再以《春夜喜雨》和《春望》兩首詩為例來說明這一點,這兩首詩盡管都是對春天的描寫,可是卻為讀者表達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它們的文風也存在強烈的反差?!洞阂瓜灿辍愤@首詩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一種由衷的喜愛,試圖通過詩句將自己的喜悅之情傳達給讀者,文風自然、清新;可是《春望》這首詩卻通過“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生動地描寫了詩人睹物傷神、暗自垂淚的場景,充分體現出他的后期作品具有“沉郁頓挫”的文風。這兩種文風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的差別,我們只要稍加分析就會找到原因?!洞阂瓜灿辍穭撟饔谧髡呱钤谒拇ǔ啥嫉亩鸥Σ萏脮r期,這是作者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顛沛流離之后,生活初步穩定下來,因此詩中能夠反映出作者對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對擁有穩定生活的喜悅??墒恰洞和愤@首詩創作背景是作者被困在長安時期,詩人曾經被叛軍單獨監控起來,時間長達幾個月,當時他與自己的親友在戰亂中已經失散,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親人是生是死。詩人生活在這樣一種環境中,當他看見春天到來時,忍不住要產生悲苦的情懷了。

所以很明顯,詩人生活的社會背景不同,人生經歷不同,都會對詩歌的風格產生很大的影響。文學作品之所以被創作出來,大都是由于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欲望,詩詞創作當然也符合這一點,恰如“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現”所言,作者獨特的生活經歷和豐富的思想感情才會激發創作的欲望。所以,學習詩詞,正確理解詩詞。一定要對作者的經歷、生活的社會環境有充分的認識,這樣才能正確把握詩詞中的思想內涵和詩歌的文風,假如對這些內容絲毫不了解就胡亂評判,肯定得不到正確的認識。

三、結語

中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感受生活的能力,他們能夠借助于對社會、對環境的了解來提高對古典詩歌的認識,進而獨立解決詩詞欣賞中的問題。因此,在詩歌閱讀的教學之中,應該引導學生從社會的背景、個人的遭遇等方面總結古詩詞的學習技巧,并引導他們對這些現象進行反思,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減少學習古詩詞的枯燥性。

參考文獻

[1]楊章凌.淺談古詩詞的教學[J].文學教育(上),2009(07).

[2]唐曉鳳.淺談如何引導高中生學好古詩詞[J].才智,2010(23).

[3]王良田.古詩詞賞析之我見[J].知識經濟,2010(01).

篇8

【關 鍵 詞】 古詩;學習方法;自學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非常重視小學生對中華古詩文的誦讀,強調要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積累。要求小學生在小學階段背誦優秀詩文不少于160篇。還具體規定每個學段的背誦篇數和誦讀要求:第一學段(一、二年級)的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钡诙W段(三、四年級)的學生“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钡谌龑W段(五、六年級)的學生“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p>

不僅如此,《語文課程標準》還專門附錄了小學階段70首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每一冊的語文課本中都安排了4首左右的古詩,可見在高呼素質教育的今天,古詩文學習是占有一席之地的。那么,怎樣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呢?多年來,我致力于探索古詩教學的模式,探索古詩的學法指導。新修訂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蔽蚁耄汗旁姷慕虒W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于是,我打破傳統的古詩教學模式,嘗試“以詩解詩”來提高古詩教學的質量。

古詩語句含蓄凝練,意味雋永,又常?!把越歼h”,甚或“言在此而意在彼”。古詩教學中過多的理性分析往往沖淡了詩句的靈性,失去了詩的神韻。怎樣才能在解讀詩句的同時,保留古詩的獨特韻味呢?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以詩解詩”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所謂“以詩解詩”,就是以相關的詩文為中介,讓學生更好地領會詩人的感情,感受古詩的藝術形象,體味詩美,從而引導學生進入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美妙的古詩意境。

一、在學習古詩的同類型引入相關詩句――互相生發

在古詩學習中我們會發現一些共性,如有的都是送別詩:《贈汪倫》《別董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有的都是描寫春天的古詩:《春曉》《春夜喜雨》《江畔獨步尋花》等;有的都是描寫夏天的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山亭夏日》《夏日南亭懷辛大》等;有的都是描寫冬天的古詩:《江雪》《冬景》《夜雪》……因此,我們教學某一首古詩時可適當引用同一類型的詩詞名句,有助于擴大閱讀效果,有利于讓學生立體地多頻道地接收。如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以目送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感情。最后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借景抒情,詩中的“孤帆”“碧空盡”“唯見”等詞無不浸透著詩人與友人的情意。這給缺乏這方面情感經歷的學生帶來了理解上的困惑。這時,教師可引入學生已學過的送別詩,以歌送別詩,如《贈汪倫》;以物送別詩,如《別董大》;以酒送別詩,如《送元二使安西》等,再組織學生進行反復吟誦,這樣,埋藏在學生心底的情感就有可能被煥發。一旦煥發,再讓學生吟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心中便有了幾多的感觸。學生體會到的,除了依依惜別之情,還有對友人的祝福,祝友人前程似錦,愿兩人的友誼地久天長,恰似那一江春水向東流……

因此,我們可引導學生平時注意多讀、多思考、多積累優美的古詩,注意同類型古詩的比較,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

二、在感悟古詩的意境時引入相關詩句――降低難度

意境,是創作者的審美體驗、情感與經過提煉、加工后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詩不同于小說,它不可能像小說那樣,按照生活矛盾發展的過程鋪敘開去。詩人是從這一過程中截取幾個最感人的鏡頭,用跳躍含蓄的語言,創設出一種畫外有畫、言外有意、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來表達審美體驗,反映生活本質的。入境,是讀古詩的根本。但是體悟古詩的意境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古詩的意境在很多時候只可意會,這時,與其生硬地解說、灌輸,不如引入相關詩句去體會其意境。如在學習《春日》這首古詩時,詩中沒有一句對春天景象的具體描繪,有的只是朱熹在賞春之時所產生的一些個人感受――“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這種感受怎樣才能讓學生產生共鳴呢?這對于小學生來說顯然并非易事,我首先讓學生來想象“泗水河邊有哪些景物”,然后用課外的詩句來描繪這些景物,當學生想到“山”時,就引入“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滿眼不堪三月喜,舉頭已覺千山綠”;當學生想到“水”時,不失時機地引入“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當學生想到“花”時,引入“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當學生想到“草”時,及時引入“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當學生想到“樹”時,又恰到好處地引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然后讓學生把想到的這些景物整合起來,感受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春天,從而與詩人產生共鳴,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朱熹所描繪的萬紫千紅的意境。

三、在體會情感的獨特處引入相關詩句――顯而易見

詩是詩人“情動而辭發”的產物。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披文入情”,使學生體驗古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通過審美體驗,得到心靈的陶冶。詩人借詩句所抒發的情感,是最個人化的東西。即使面對同一景象,由于個人的經歷、心境等不同,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獨特感受。同樣是寫秋景,王維的《山居秋暝》用樸素而清新的語言,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呈現我們眼前的是一幅山村清幽明麗的圖景,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使我們感受到詩人樂于歸隱的生活意趣。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描寫了秋天悲涼的景色,抒發的則是出門在外的游子孤寂苦悶的心情。而杜牧的《山行》不見一絲傷感的痕跡,有的只是真摯的愛戀(“停車坐愛”),有的只是熱烈的贊頌(“霜葉紅于二月花”),有的只是對大自然的熱愛(“白云生處有人家”)。這獨特的視角,更表露了詩人積極振奮的熾熱情感。學生在學習《山行》一詩時,無須“架空分析”,只要通過與《山居秋暝》和《天凈沙?秋思》進行比較,學生就能走進詩人獨特的情感世界。需要指出的是,以詩文作為情感中介,必須遵循“有關”“有用”“有度”的原則,不能為“引入”而“引入”。所引詩句必須與解讀課文有密切的聯系,對理解詩文有幫助,要淺顯易懂。

在“以詩解詩”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培養一種觸發的能力,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磿鴷r,對于書中的某一句話,覺得與平日所讀過的書中的某一處有關系,是觸發。學新古詩時,覺得與先前學過的某一首詩有某種相似之處,這也是觸發。教師在教學古詩時要經常去錘煉學生觸發的本領。如學生學了《贈劉景文》這首詩后問:像這樣描寫秋天雖然蕭條冷落,但仍給人帶來生機和活力的古詩還有很多,你能找到這樣的詩句嗎?杜牧寫的《山行》深秋并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痹娙艘哺拍梁吞K軾一樣,對秋天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鼓勵人們像鶴那樣振翅高飛,大展宏圖。這樣學詩像滾雪球似的,以一帶幾,久而久之,練就了觸發的真功夫。

實踐證明,“以詩解詩”的古詩學習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古詩的閱讀、鑒賞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詩句。這種古詩學習方法的掌握,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 周仁濟. 古詩賞析及教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篇9

正直、進取、激情的作家,常常對春天產生審美意趣,他們熱愛詩一般的春天,抒寫贊賞春天的詩。請聽文學改革家韓愈的歌唱:“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保ā对绱撼仕繌埵藛T外》)

前兩句潛存著因果關系,正由于京都長安的街道細雨像酥油那樣滋潤,剛剛萌發的小草在雨中才更顯得一片清新,但走近俯視就會發現草色還不太濃重。凡是早春漫游過開封禹王臺的人,望著那被微雨洗浴了的一塊塊像嫩綠色地毯似的草坪,恐怕都會產生這樣的印象吧。作品后兩句是即景評說,借景寓情。詩人顯示:青草迎風吐翠之際,正是春天最為美好之時,甚至比煙柳全盛之日更有神味。這首贈給老作家張籍的詩,是唐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即韓愈逝世前一年寫的。不管作者的寫作動機如何,這篇稱頌早春景色的名作,確實含蓄地表達了一位年邁的文學改革家對新的生命、新的青春力量的贊美。

有的作家以詩賞春,作品中含蘊著無限喜悅欣慰之情,如杜甫:“二月六夜春水生,門前小灘渾欲平。鸕鶿鵜鶘莫漫喜,吾與汝曹俱眼明?!保ā洞核^?其一》)

這首詩是安史之亂后作者輾轉漂泊到成都寫的,是杜甫五十歲時的作品,詩人生活仍然貧困,但暫時得到安定,免于流離之苦。絕句極寫見春水而喜,卻不說作者自喜而只言那些歡躍的水鳥?!澳病?,末句將水鳥擬人尤妙:“吾與汝曹俱眼明?!痹娙撕湍切└挥猩鷼獾男游锝涣伺笥?,堅信自己的心也和它們一起跳動。如此精巧的白描,豈非更加委婉而深切地顯出詩人喜春水愛春天的愉悅之情?杜詩以沉郁著稱,但縱觀中國文學史,我們會發現大作家的文學風格總是多樣性的。類似上述兩首的詠春詩。杜集中還有不少,它們顯然并非“沉郁”,倒有些像晚唐文學理論家司空圖所總結的“自然”“沖淡”“豪放”等品?!罢媪洕M,萬象在旁?!保ā抖脑娖?豪放》)司空表圣這個美學基本理論判斷,很能幫助我們鑒賞詠春詩和一切文學佳作。

歌唱蓬勃生命力的美,是詠春作品最為引人感人之處,這就需要作者對真實生活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有的詩人在這方面做得較好。特再舉數例:“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沙。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薺花榆莢深村里,亦道春風為我來?!保ò拙右住洞猴L》)

作家用“慧眼”透過春日秀潔的帷幕,凝視著不大為人注意的事物,以生花之筆,描繪出新生命的活力和形象。鴛鴦本在平靜的河面悠閑浮游,但春風急來,水波驟起,鴛鴦隨浪起伏,銀花散飛。劉禹錫的“驚起鴛鴦出浪花”,以“形似美”見長。只根據這一詩句,畫家就可以創作出一幅動態意境的《春江圖》。

春天是無私的。它使京城花園中的早梅先開,繼而讓桃梨等競放。令人感到風趣的是,春的降臨,也給農村飛送了歡笑,田野的薺花榆莢表示滿意,欣喜地稱道:“春風為我來!”這里把村花村樹描繪成為有感情的生命,農村百花火熱的迎春之情,寫得極其真切。白樂天創造了“神似美”。

詩的春天需要春天的詩,因為春天的詩,歌唱了新的生命的美。更勁健挺拔地投身于詩的春天、進取的春天。

――選自《當代散文》

篇10

在我家房子后面的斜坡上有一排竹子,無論春夏秋冬,它們永遠穿著綠色的衣服,真像一個個衛士。

這排竹子有的很高,足有兩層樓那么高;有的很矮,只和我差不多高。有的很粗;有的很細。竹子的葉子像一把鋒利的劍一樣。新長出來的竹葉摸上去有些粗糙,老的竹葉摸上去很光滑。竹子的葉子在春天和夏天是綠油油的,而在秋天和冬天,它們的葉子會從油綠色慢慢變成默綠色。我特別喜歡春天的竹子.一場春雨之后,在一簇簇竹子根周圍會冒出許多的竹筍來。竹筍有的剛剛破土,露出尖尖的小腦袋,特別可愛。有的竹筍已經有幾十厘米了,而有的已經有一人多高,還沒長出葉子,竹桿摸上去還有些軟呢。春天的竹子聞上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到了夏天,所有的竹子都郁郁蔥蔥,一陣清風吹過,發出沙沙的響聲。每當這時,我便會站在我家的北陽臺,享受竹子給我帶來的樂趣。

古人有許多贊頌竹子的詩句,有一句是這樣描寫竹子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弊x著這首詩,會讓人想起竹子在與大風搏斗的情景:盡管大風大雨呼嘯而來,但是竹子卻還是堅忍不拔地站立在那青山的破巖之中。這要我聯想到人也應該具有堅定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