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作文題目范文

時間:2023-03-20 06:10: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一作文題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一作文題目

篇1

體裁:議論文

題材:文章可先簡要地說說“開卷”的意思,并說說“開卷”可以給人帶來益處,之后,提出觀點:開卷是否就一定有益呢?不一定。接著從以下幾方面論述:一是書有好壞之分,選擇了壞書只會使人變壞;二是書海茫茫,毫無目的的讀書也是毫無收益;三是不加思考地讀書,只是一個書櫥;四是讀一些消閑性的書,只是浪費時間。在論述的過程中,可適當用事例來證明。最后,深化觀點并提出建議,應“開”好“卷”,有目的的“開卷”,有思考地“開卷”,不讀無益的書。

題旨:通過令人信服的分析論證,表明開卷不一定有益。

辨析:《開卷有益》則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可引用培根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詩人聰慧,演算詩人思維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書是別人智慧的結晶,要盡快地獲得知識,只有通過讀書;壞書的影響取決于個人,為什么有的人讀了壞書,沒有變壞呢?《開卷有益》和《開卷不一定有益》均可成立,主要是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能自圓其說即可。

篇2

你好!最近你生活得好嗎?身體怎么樣?老板還常常打你嗎?

我叫楊謙,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我愛看書,愛玩,愛唱歌,天天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我讀了你寫給爺爺的信后,知道了你的不幸的遭遇,無限的痛苦。對你深表同情。我和你一樣,對那個可惡的老板恨之入骨真想插上雙翅膀,飛到你那,把來班狠狠的揍一頓,替你出這口惡氣。老板他不是人,他連狗都不如。我真替你鳴不平!

我生活在中國,這是一個地大物博、繁榮昌盛的國家。從地圖上看,像一只公雞,看上去并不大,可實際上中國是很大的。這里的名勝古跡也數不勝數:桂林山奇秀險,水靜清綠;索溪峪“野”,廬山“俊”,泰山“尊”,黃山“貴”……

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這里人人平等,。我們已經實行了九年的義務教育,星期六星期天是雙休日,我們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兩天,要是我們要到哪個地方去玩,爸爸媽媽或老師都會帶我們去玩的。

凡卡,我有的想法,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我希望你能到我們這個充滿陽光的國家生活,要是你成為了我家中的一員,我的爸爸媽媽會把你當作親兒子一樣,疼你、愛你,我也會待你像親兄弟一般,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好吃的一起吃,有好玩的一起玩。在這兒,你會知道真正的幸福是什么。要是你不愿意,你還在老板家的話,我希望你能堅強的活下去,要是老板打你、罵你,你只有忍著,我相信天無絕人之路,你只有把做鞋的這門本領學好,這樣,你的生活才會有轉機,才有可能離開這個黑暗的的城市。但愿上帝保佑你。

對了!這次你寫的信爺爺是收不到了的,因為你忘記寫郵編和地址了記住下次寫信時要寫哦!

生體健康,生活快樂,早日擺脫痛苦??!

篇3

“是當我知道我再也穿不上它的時候?!?/p>

——我們以青春的名義分道揚鑣。

——題記

畢業考終于過去了,我也終于結束了六年的小學生活。

當我從學校附近的街角拐進另一條回家的路時,心里突然填滿了失落。上一刻,我都還是坐在教室中聽老師細細解題的小學生,轉眼,變成了畢業的孩子。這一刻,我開始懷念老師講過的每一道題,懷念每次輪到我們坐在窗邊時噼里啪啦下著的大雨,懷念曾一起去食堂,一起回家,一起互掐的那些個死黨。

戴了近六年的紅領巾,怕是只有扔了吧,那鮮紅的顏色,曾在我胸前隨風靜靜飄蕩著,此刻,竟然上幾分歲月的滄桑。厚厚的一摞書籍,一頁頁密密麻麻的筆記,一本本似水的光陰,堆積成那濃濃的畢業愁緒,在盛夏之中,消融不去。

何時開始厭惡起夏天,厭惡這個屬于離別的季節。沒有多不舍,只是,這樣的淡淡哀愁就如那吸入肺里的煙,連呼吸都稍帶苦澀。

篇4

spring comes with all its glories. the new grass exposes green color .the pretty flowers open their blossoms. we are tempted to go for an outing.

last tuesday, the weather was fine. we went to the chimelong paradise. it took us about half an hour to get there by bus. what a beautiful city it is! there stand countless tall buildings. half an hour later, we entered the gate of chimelong paradise. we jumped with joy. we rode many rides there. we were very excited and tired, and quite out of breath. as long as you have courage, you can conquer any ride, no matter how dangerous it is. it was about half past four and we had rode all of the rides. we had to take a bus to go back to our school.

what a nice day we had!

[以A Spring Outing為題目的初三英語作文]:

篇5

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有很多,但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一、將作文教學置于語文教學的次要地位

學校教學管理層評價作文教學常用數理化作業的方式來要求,只看是否“精批細改”滿紙紅,因此教師批改作文不是就某個明確的訓練目標集中筆墨,而是錯別字、標點符號、構思立意、開頭結尾、照應銜接、語言表述等無一不及,教師花費許多心血批改作文,對學生卻沒有多大的意義,學生往往只看一下分數,就扔在一邊,所以可以說是“勞而無功”。

再者,素質教育雖已提了許多年,但我們的評價方式還是應試教育的模式,因此對作文有很大幫助的第二課堂,如文學社、讀書會等都被擠掉了,學生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易見成效的數、理、化、英語上,而不愿意多花時間去閱讀、寫作。

二、作文教學缺乏完善的、科學的訓練體系,隨意性大

現行語文教材沒有系統的作文訓練內容,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也往往沒有系統的教學設想、教學要求、檢驗手段等,整體目標大都清楚,但各階段應該達到什么樣的訓練目的,并不十分明了。教師布置作文訓練題材往往隨意性大,沒有明確的訓練目標,評價時往往要求過高,學生無論怎么寫,總達不到令教師滿意的程度,大大挫傷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加之訓練程序僵化呆板(命題――指導――寫作――批改――講評),訓練手段陳舊單調,無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這樣的惡性循環,使師生都備感作文之苦。

三、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的效率

1.要從最基本的能力抓起

要把好學生的書寫關。文字是作文的外在表現形式,寫字是寫作文最基本的能力,字寫得好壞,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關系到一個人的作文水平,尤其在考試中,字寫的得太差,文章思想內容等無論多么好,恐怕也得不到高分。因此,不提高書寫的水平,提高作文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話。而寫字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必須從初一入學時就開始訓練,做到正確、工整、美觀,字寫好了,學生的作文成績才能提高。

2.開放作文評改方式

作文批改一直是語文教師最頭痛的事,費時多,代價大,學生卻并不領情,效果甚微。我們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把老師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又能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高,這就必須要開放作文評改方式,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這樣可以使全體學生參與到作文評改的活動中,使他們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始終處于主動的地位,學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激發學生寫好作文的自信心,既有利于減輕教師負擔,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3.精心設計作文題目,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入迷,入迷才會產生靈感??鬃右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應成為作文教學的重要原則。語文老師的職責就是要讓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而好的作文題目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老師布置的作文往往題目陳舊,內容重復,學生了無興趣,毫無寫作熱情。現在的學生,生活豐富多彩,個性鮮明,接受新鮮事物快,教師必須貼近學生,了解學生,命出符合他們口味的題目,才能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因而語文教師不要興之所至,信手拈來,而要精心設計作文題目。

此外,指導學生廣泛閱讀,采取多種作文形式等,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篇6

提高。

關鍵詞:體驗;作文;寫作能力

筆者認為,積極作文教學,不僅表現在積極的作文指導,還表現在學生整個的寫作過程中,始終伴隨積極的寫作心態,即寫作前的積極心理,寫作中的投入狀態和寫作后的成功體驗。

一、降低要求,把握寫作興趣點

積極情緒,諸如快樂、熱愛、歡喜、驕傲等,由于與某種需要的滿足相聯系,通常伴隨著一種愉悅的主觀體驗,并能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活動中最直接、最活躍的意向心理因素,它不僅有助于維系注意力,增強理解和記憶,而且對激發想象和創造性思維,喚起情感體驗,都具有積極作用。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筆者認為,可欲進先退,適當降低要求,把握學生的興趣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的目標,第一學段定位于“寫話”,第二學段開始“習作”。這是為了降低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減少學生畏懼寫作的心理壓力。因此,要讓學生在寫作前擁有積極的情緒,就需要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寫。比如,初一年級開始作文,要求不宜過高、過嚴,控制過死,應當鼓勵學生樹立信心,放下包袱?!按竽憽比?,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提倡寫“放膽文”。

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是真正的寫作主人。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教師常常會有這樣強烈的感覺,有的學生很擅長寫記敘文,議論文卻寫得一團糟;有的學生寫人很拿手,而寫事則不行。特別是一些學困生,平時讓他寫作文他往往是愁眉苦臉,而一旦碰到要他寫打籃球、游戲、下棋或者是有關明星偶像之類內容的作文,他卻往往是如數家珍、妙筆生花。之所以會出現這些現象,究其因,是因為他們總是愛選擇有內容可寫的話題來寫。葉圣陶曾在《論寫作教學》一文中精辟指出:“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睆慕虒W角度講,中學作文教學的特點,決定了學生的寫作行為并非都是他們自覺進行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可能在兩種心理制約下寫作:一種是命題或材料的主題與學生的某種生活經驗契合,那么學生就會產生主動傾訴的愿望,寫出來的文章內容豐富,還會常閃現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另一種是在被動情況下,學生寫作內容空泛,語言貧乏?!币虼?,教師就應該了解并熟知學生的興趣點,通過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寫作欲望或興趣的話題或作文題目,讓學生在這個特定的情境中有通過寫作來表達自己情感的需要。一個班級中,有那么多學生,眾口難調,如何讓每個興趣點各不相同的學生都能有積極寫作的愿望呢?這確實是個難題。我認為,教師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努力:(1)給學生個性選材的自由。同樣一個作文題目,教師應該以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為準則,給學生更多的選材自由。(2)給學生充足的寫作時間。教師不能按優生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寫作速度快,寫作時間短。教師要提前布置作文題目,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選材、搜材,甚至去借鑒。(3)寫作前可以給每個學生一顆定心丸,給每個學生一個基礎分,如只要學生有交作文,就可得60分,然后再根據學生作文主題思想、語言通順、結構完整、卷面整潔等方面,以逐項加分,最終在卷面上給每個學生一個加式得總分的形式,作為作文評價的結果。這樣既讓每個學生都有個保底分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消除寫作可能得低分的畏懼心理,同時也能讓學生明白此次作文自己在哪方面完成得好,哪方面還需要加強。學生下次作文,就可揚長避短。

當然,欲進先退的策略是以目標指向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當學生跨越了寫作初期的心理恐懼,當寫作不再是痛苦而是一種樂事,當學生寫作有了進步之后,就應該逐漸提高寫作要求,讓他們的寫作水平得到切實的提高。

二、多關注社會生活,少閉門造車

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世界就有多么廣闊,寫作素材也就有多么豐富??墒?,學生在寫作時,總是在“寫什么”方面感到為難。如何做才能讓學生“胸中有甲兵,提筆有話說”呢?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多關注校園、家庭和社會生活,從中尋找并積累寫作素材。一些活動,是生動難得的課外課程資源,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些社會課程資源,讓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學會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人生,有效地參與社會生活。學生見多識廣,下筆就不難了。在素材積累上,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在課內外多創設“寫作事件”,讓學生在當下事件中有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有表達交流的欲望和沖動。感受是作文的開始,沒有真實的感受,就沒有主動積極的作文。當寫作是學生“感于哀樂,緣事而發”時,就不愁“無米下炊”了。因此,教師應想方設法采取生活再現、表演展示、實物演示、音樂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滿情感的教學語言,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讓所有的學生進入“我要寫”的精神狀態。筆者也常進行先活動后寫作的嘗試,通過讓學生參加有趣的心理游戲,做手工實踐、課本劇表演、參觀雕塑展等,讓學生先活動體驗,后體悟寫作,學生寫起作文來就得心應手了?!督裉煳沂茄輪T》《身在劇外,心在情中》等,就是學生在參加一次課本劇《一路有愛》表演后的

佳作。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到生活中去,在活動中寫,不僅可以讓學生豐富寫作素材,拓寬寫作思路,而且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

三、多角度觀察,發散性思考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寫作亦當如此。寫作資源時時處處都有,關鍵在于教師讓學生養成觀察、思考和積累素材的習慣。筆者的一個學生是校航模隊的,每參加完一次比賽,或成功或失敗,不同的體驗、感受和收獲,都是寫作的最佳話題。筆者指導他多角度地思考比賽的過程,讓他寫系列作文。在筆者的指導下,這位學生先后寫了不少的同話題作文。有寫記敘文的,如寫個人比賽經歷與感悟的《一次難忘的航模比賽》《比賽趣事一二三》;有寫團隊協作的,如《感謝你們,我的戰友》;有寫教練辛苦付出的,如《了不起的教練》,有寫感謝家長支持的,如《我的獎牌有你的一半功勞》等;有寫議論文的,如《成功的啟示》《小議學會合作》《不可小視的細節》《心理素質在比賽中的重要作用》等;有寫說明文的,如《遙控氣墊船操作要領》《沙盤模型制作說明》等。多角度思考與切入寫作點,讓他覺得寫作不再是難事。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作文教學案例,學生通過這個案例,也形象地感受到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這個道理,進行平時多留心觀察進行發散性思考,善于從生活中取材,不愁沒有寫作的內容。

總之,積極作文教學重在讓學生樂寫,在寫作中有愉悅、幸福的體驗。當師生都能在寫作的教與學中體驗到幸福與成功的感覺時,我們的作文教學才算是獲得了初步的成功。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初中生;作文;熱情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從某種意義上說,寫作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出整個語文水平的高低,而作文訓練恰恰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教師而言作文難教,對于學生而言作文又難寫,怕寫作文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最大障礙之一。作文為什么難教、難寫?學生的寫作熱情為什么難以提高?下面將從主觀及客觀兩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一、學生寫作熱情低下原因的簡要分析

(一)主觀方面――學生閱歷少、知識面窄。初中學生,特別是七年級的學生大都是十二三歲的年紀,剛剛完成由小學生到中學生的角色轉換,生活學習的閱歷非常少,基本還是停留在家庭、父母和師生周圍,生活圈子非常固定,生活閱歷少,思維能力較弱,還處在慢慢積累經驗、發現世界的階段。而且知識面相對還很窄,非常缺乏科學的思維方式,不管是感性思維還是理性思維都還在發展階段,注意力也很難集中,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缺乏細致觀察的耐性及深度,而恰恰作文寫作是要學生能夠與自己或與外在的世界安靜地對話,所以初中生寫作熱情普遍不高,主要是主觀上的原因。

(二)客觀方面――教師傳統的作文教學方式。絕大多數學生作文寫作能力較低,除了學生自身的因素外,更為重要或遺憾的一點是語文老師傳統、古板的作文教學方式所致。許多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作文就被老師納入一套僵死的模式,總分總、分分總等寫作的模式大行其道,教師在課文講解或學生的優秀作文講評的時候,總是喜歡這一類的文章模式,這嚴重抑制了學生的個性思維發展;許多教師甚至要求學生在臨考前背下若干篇范文,以便獲得高分。這些,乃是導致學生對作文失去興趣的重要因素。學生心理上敏感、脆弱,各種焦慮感、抑郁感、挫敗感交集在一起,作文上表現為無病,“為賦新詞強說愁”,夸大困難,文字不通順及條理不清晰。

二、有效提高學生寫作熱情的嘗試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談到學生作文教學時有過下面一段話,他建議教師們“平心靜氣地問問自己:(一)平時對于學生的訓練是不是適應他們當前所有的積蓄,不但不阻遏他們,并且多方引導他們,使他們盡量拿出來?(二)平時出給學生的題目是不是貼近他們的生活,借以培植‘立誠’的基礎?(三)學生對于作文的反映是不是認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認為教師硬要他們去做的無謂之舉?”雖然時過境遷,但在作文教學上,葉圣陶先生的“三問”依然可以指導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更好地耕耘好作文教學這塊田地。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作文教學實踐談談怎樣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

1.選好作文題目,提高學生寫作信心。雖說題好一半文是針對學生寫作而言的,但教師選定一個能被大多數學生接受的題目也可以說是一種成功。教師先要從改變命題內容入手,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他們的畏難心理,幫助學生建立作文的信心。誠如葉老所言:“凡是賢明的國文教師,他的題目應當不超出學生的經驗范圍,他應當站在學生的立腳點上替學生設想,什么材料是學生經驗范圍內的,是學生所能寫的、所要寫的,經過選擇才定下題目來?!背踔猩貏e是初一的學生稚氣未脫,天真活潑,喜歡敞開思想。因此,我們要讓作文題目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易于激發其想象力。例如:《媽媽,我想對你說》等,這樣的題目,學生一般都能有內容可寫,也容易寫好。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為了讓學生有材料可寫,筆者采用的方式是結合綜合性活動,努力創設情境喚起他們的共鳴,讓學生有物可看、有話可說,再現生活過程,這樣的作文才言之有物。如景物描寫教學就到郊外或公園去,邊看邊寫且隨時可和老師交流心得。此外,還教他們查找資料,獲取信息,豐富見聞。比如,景物描寫類的作文就可以指導學生查找名家名篇進行對比,對于不清楚的知識可以查閱相關的資料,豐富作文內容。其中筆者認為課前三分鐘是很好的一個語文能力實踐活動。形式是讓學生圍繞某一特定主題作口頭表達,要求主題明確,聲音洪亮,發音標準,體態自然。如“熱點事件大家說”這一話題,可以增加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與感知,對積累寫作素材非常有效。

3.指導學生做好讀書摘記并鼓勵用到作文中。閱讀是吸收,吸收越豐富,下筆才會越有神。那么如何將閱讀與下筆聯系起來?我的做法是:重視閱讀課教學,拓寬閱讀面,增大訓練量。要想改變學生無東西下筆的心理狀態,除了直接感知生活外,還可以指導學生豐富自己的間接經驗,而獲得間接經驗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看書。要求學生在看書的同時把書中好的語句摘錄下來,并且鼓勵學生把這些優美的語句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去,但前提是要自己背出來寫上去,而不是直接對著照抄?!墩Z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強調:“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倍Z言積累的主要途徑就是閱讀。廣泛地閱讀,是積累豐富語言的重要前提。

初中作文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低年級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育階段甚至是整個義務教育階段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準備和鋪墊,關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所以,尋找一些有效的方法提高初中生的作文熱情和寫作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主觀及客觀分析了初中生寫作興趣低的原因,探討了一些行之有效地提升學生寫作熱情的方法。筆者相信,經過不斷地創新和探索,一定能找到傳統教育和現代作文教學理念的一個平衡點,將初中作文教學推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韓雪屏.語文教育的心理學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篇8

我對作文的認識不多,我認為作文是用來抒發人類最美好的感情,老師卻說,作文要多用好詞佳句來修飾,我對這種看法不太贊同,我認為,作文用最真摯最樸實的語言來表達就好,像人一樣不需要多么華貴的衣服來襯托自己,只要穿簡樸的衣服,仍然能給人們一種踏實的感覺。我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思維對不對,只知道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就對了。

直到初中,我才知道作文的真正含義。其實作文最重要的兩個觀點是寫什么和怎么寫。寫什么包含三個意思,一是思想,二是審題,三是選材。怎么寫也包含三個意思,一是結構,二是語言,三是書寫。

俗話說,表達之道就是思想之道。什么樣的思想就注定了你寫什么樣的文章。聽一個作家說過,最深刻最正確的思想是愛:愛己,愛人,愛物。兩個人手中都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還是各有一個蘋果,兩個人各有一個思想,交換后每人就有兩種思想。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句話了吧!我們就是要借思想,名人名言,借名人思想。老子的思想是:慈,儉,不敢為天下先。魯迅的思想是:既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人,才能感動全世界的人。聽別人說,幸福是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別人,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我覺得這個人的思想是非常正確,有意義的。還有一個為國的思想是:怎樣判定這個國家是否文明,一是看他們怎樣對待孩子,二是看他們怎樣對待婦女,三是看他們怎樣利用空暇時間。我覺得這個思想很與眾不同。

審題要整體把握,抓住重點;大題小做,聯系自我。所有的作文題目都能用自己熟悉的生活聯系起來。選材要來自生活,書本。作文并不難,就從我寫起。有愛的地方就有故事,就有材料。林心雨說過,當小孩憂心時,就要起而行動。結構是線式結構和點式結構,這個我就不太懂了。

篇9

其實無論對于老師還是學生,一提到作文都有些犯難,畢竟將書本所學的知識和來自生活經驗和靈感的豐富內容轉化成文從字順、文采飛揚、內涵豐富、結構完整的文章確實是不容易的。要做到這些確實需要下一番功夫,因為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相應的教師批改作文也要與學生成長的過程相一致。

長期以來,很多教師對待作文都遵從“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評”這一模式,學生寫作文不夠上心,教師批改作文也累。批改一次作文,教師少則一星期,多則半月,累得夠嗆,而學生只關注教師打的成績與評語,他們也很少與他人討論寫作過程,分享得失感受。此外,有些語文教師在學生剛上初一批改作文時就從內容、結構、修辭、線索、文采、創意、內涵、情感等多方面縱深地展開,結果是學生往往抓了這頭忘了那頭,總是不能多面兼顧,所以無論寫多少作文,批改下來,學生卻沒有一點成就感,相反,學生對于寫作的挫敗感越來越強烈,直到失去寫作的興趣。以致于教師再怎么批改也起不到多大的促進作用,因為學生一旦失去興趣,沒有了內在推動力,就如同人沒有了靈魂,你再怎么包裝,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作文教學要有針對性,要遵循學生寫作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地展開。我認為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抓住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寫表達真情實感的作文

擺脫唯利是圖的縱容,擺脫唯分數是圖的束縛,擺脫舍本逐末,急功近利的錯誤做法,讓學生不僅心動,還要筆動,同時化為寫作的實際行動,追求表達自己有話可說的作文。

二、重視形式多樣的素材積累

素材積累是寫好作文的重要基礎,積累素材的方法其實很多,可以是摘抄,可以是剪貼,可以是偶然的靈感和頓悟,也可以是媒體記錄。我在初一的第一堂作文課上就告訴學生,所謂“磨刀一節課,積累在長期”。當然,作文前還要將這些素材與課前活動聯系起來,可以設置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的短期專題來展示和整理,如,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媒體動態、我的靈感等。這些活動都是需要學生長期積累和實踐才能完成的,也能夠為課堂作文教學添加豐富多彩的內容。

三、作文教學上除了教方法,還要注重學生思維的綜合訓練

舉一個案例:如,培養學生對材料作文的多樣化思維的作文課教學中,我先設計一個話題:0是什么?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學生回答,0是東方噴薄而出的朝陽,燃燒著青春的激情,放射出璀璨的光華,給人類帶來理想,帶來希望;也有學生回答,0是春夏秋冬,周而復始,過了山花爛漫、鶯歌燕舞的春就是夏;過了酷熱難耐、草木旺盛的夏就是秋;過了碩果累累、稻谷飄香的秋就是冬;過了寒風刺骨、雪花飛舞的冬又是春,周而復始,形成多姿多彩的四季人生??梢哉f學生的思路非?;钴S,教師的設計從橫向和縱向給學生下一步的材料作了鋪墊和充分的思維準備,然后再出示作文材料,加以材料作文寫法的簡單講解,學生就基本能把握住材料作文的注意點了。這樣的課堂老師輕松,學生也樂意,不僅避免了作文課無所適從的結果,同時也使課堂充滿了趣味,何樂而不為呢?

四、小組合作,共享資源,互補得失

在布置作文題目后,先要求學生不要急于寫作,而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討論題目中所包含的內容??纯搭}目的內涵和外延,結合自己積累的素材進行材料篩選,然后再動筆寫作。這樣的前期準備,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在完成作文后,要求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認真品讀,并作簡要評價,再精讀其他同學的作品。在集體評析時,每位作者先發表對自己文章的看法,然后小組討論,形成一致意見。這種評改既促進了學生對自己文章的深入反思,同時也提高了對他人作品的鑒賞能力,即批評與自我批評。

五、批改作文的要求從簡到難、從少到多,不求全責備

對于作文批改要注重每次訓練的針對性,每次提出一個新要求,從字數―語言―結構―段落―詳略―表達―修辭―文采―情感―內涵等多方面由淺入深地慢慢引導,針對不同階段提出不同要求,要求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多,指導學生都能熟練地按照提出的要求作文,教師在批改的時候也可以從一個小要求到兩個小要求,再到多個要求,到綜合要求的循序漸進的有針對性地評價,在每次小要求范圍內,學生做好了,就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評價,學生在習作中每一次都小有收獲,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老師批改有了針對性,還大大減輕了負擔。這樣學生經過漸進式的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就逐漸提高了。

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們注重練習和評價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正所謂“授人以魚,可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供一生?!边@樣通過循序漸進的指導,學生就能更好地寫出展示自我風采的作文,作文教學也才能更彰顯生機活力。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作文教學 系統訓練 積累素材 作文能力

文如其人,寫作能力是個人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作文,中考60分,是語文的“半壁江山”。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讓許多語文老師感到困惑的事。張志公先生說:“語文訓練應當并且可以有科學的方法。學習不是循序漸進的嗎?那么就需要一個明確的合乎科學的序,教與學有所遵循,循著這個序,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教下去,學下去,才能有好的效果。”①可見,作文教學必須設計一個合理、有序、富有效率的訓練過程,才能符合學生身心成長規律與寫作教學規律,提高寫作教學質量。

心理學通過研究表明:人的身心發展具有一定順序性,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階段性:童年期學生的思維特點,有較大的具體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少年期的學生抽象的思維已有很大的發展,但經常需要具體的感性經驗作支持;青年初期的學生,抽象的思維居于主要的地位,能進行理論的推斷,富有遠大的理想。所以我們的教育教學也應遵循這些規律,適應這種順序性、階段性。作文教學也不例外,要遵循思維能力形成的規律,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單項到綜合的順序,循序漸進地安排實施。

一、當前的作文教學存在三大問題

1.教材中作文訓練的系統性不強。

學生作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循序漸進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進行訓練。中學作文教學沒有獨立的教材?,F行的初中語文教材中,把寫作理論和寫作知識點安排在課后的思考與練習中或單元練習里,分解成一個一個的訓練要點,散編于每個單元之中,系統性不強,單元與單元之間跳躍性大,訓練要點也只能維系著一種松散的聯系,難免會遺漏一些基礎性的單項訓練。如此知識斷層、鏈條缺環,不符合學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規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難以操作。

2.作文教學的無序性與隨意性較強。

教師在每學期初制訂教學計劃時,對作文的計劃制訂比較隨意,只是粗粗地計劃寫多少篇,缺少系統的教學設想、教學要求、檢驗手段等,訓練目標及內容的包容量側重點不明確,更談不上訓練要求的梯度性和漸進性。

正由于作文計劃的整體目標不清楚,因此各階段應該達到什么樣的訓練目的,并不十分明了,教師往往是隨著興趣隨意命題,或者簡單地把當年全國各地的中考題目拿來讓學生訓練。如此支離破碎的作文訓練,不但無從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反而容易使之產生消極敷衍的心理,這無疑是作文教學的大忌。

3.作文教學的功利性過強。

作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言的能力。但實際情況是,中考作文設置分值60分,占語文試卷的半壁江山,作文成績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語文成績的高低,而語文成績又直接影響了總分,影響了高中的錄取。因此,提高中考作文成績便成了老師的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標。于是,作文訓練便成了一種快餐式的訓練,背幾段優美的開頭語,積累幾種不同類型的材料,固定一兩種行文結構模式,便能讓學生的作文得到很好的分數。更有甚者,出現了萬能開頭,萬能材料,萬能作文,能應付各種類型的作文題目和作文要求。從短期效應看,這似乎是一條行之有效的作文訓練之路,但從長遠來看,學生日益陷入“模式化”“程序化”的怪圈,沒有學會寫真正意義上的作文,能力沒有得到提高。

二、循序漸進作文訓練的方法和步驟

語文教學是一個個性化色彩較濃的過程。只有立足校情,結合學生實際,深入探索或借鑒吸引而形成教師個性化作文教學序列才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心之所在。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實踐。

1.關注生活,積累素材。

只有將課本和課外閱讀學到的知識技巧和能力在生活的海洋里運用施展,才能讓學生找到傾吐、展示、提升的歡樂舞臺。為此,引領學生熱愛生活,有計劃地挖掘生活的資源對寫作指導極為重要。

魯迅在《故鄉》中寫道:“閏土心里有無窮無盡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其實,這段話描寫今日之學生也未嘗不可,學生視野太窄了。他們只好學會人云亦云,道聽途說,模仿甚至抄襲。因為他們寫作的源泉幾乎是干涸的。

學校、家庭、自然體驗、社會生活。魏書生很早就借葉老給語文下的定義,闡述過“大語文”觀念:“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說話,那時就注定了我們無時無刻都可以學語文?!比~圣陶先生曾說:“‘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空口念著沒用的,應該去尋到它的源頭,有了源頭才會不息地傾注出真實的水平?!雹谔招兄摹傲蠼夥拧雹壑幸仓鲝埵紫纫夥艑W生的眼睛,開闊學生視野,讓他們會觀察。所以從初一開始,我就應該讓學生真正從狹窄的“四角的天空”中走出來,踏入社會這個大學校,讀社會生活這部大課本。注意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落落大方地與人交際,要聽得懂,說得清,有禮有節,不卑不亢。平時多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對一些司空見慣的事要思考一番,看透事物外表包裹著的實質,練就“一雙發現的眼睛”。學生把有感而發的文字,以日記隨筆的形式記錄下來,既是一份美好的回憶,又是日益成長的過程。

抓住學?;虬嗉壍哪承┗顒樱恍┯杏媱澋恼Z文活動與社會實踐:如三分鐘演講、辦手抄報、辦文學社報、參加征文比賽、學法交流、課文小品劇表演、調查報告、綜合性學習;又如為災區捐款、全校元旦聯歡晚會、學校冬季三項運動會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寫進文章的好材料。只要是一項活動,肯定有太多令人回味的東西,老師只要做個有心人,抓住一定的契機,就能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和動機,并乘機激勵他們用五彩的文字留下他們青春的足跡。

2.巧用教材,訓練技巧。

葉圣陶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北M管初中語文教材中對作文的訓練系統性不強,但是教材中的課文大多選自名家名篇,內容切合學生生活實際,題材多樣,是中學生寫作最好的范文。立足課堂,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多角度,多渠道地引發和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寫作能力是絕對可行的。

通過對課內、課外精品文的評析、鑒賞,精心點撥各篇制勝之法,讓學生在討論、練習中悟出寫作的技巧。這樣,既能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充實,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汲取寫作知識的精華,從范文中探索到成功的奧秘,從而悟出“怎樣寫”的真諦來;還可以避免學生閱讀中的盲目性,使優秀范文發揮“以一當十”的作用,這可以說是一種兩全其美之法。

3.適時鼓勵,激發興趣。

教師適時的鼓勵是延續學生寫作激情的不竭動力。美國教育學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稱:“把最差的學生給我,只要不是,我都能把他們培養成優等生?!彼拿罘骄褪琴潛P和鼓勵。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地探索,產生靈感,是形成創造性思維的內在動力。不管哪個年級,保護學生寫作積極性都至關重要。因此作文教學中需要教師拿起表揚的武器,尋找學生習作中哪怕一丁點兒閃光點,盡情地表揚、激勵,讓學生從寫作中不斷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力,激發學生對作文的渴望和高昂的熱情,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高度的激發狀態,達到不吐不快的境界,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在廣闊的思維空間里馳騁,產生不竭的創作動力。

4.完善計劃,有序實施。

初一,激發寫作興趣,積累各種素材。我讓學生寫日記、勤練筆、背語段、重積累,著重訓練記敘文。并要求做到:寫事一波三折、搖曳多姿,寫人點面結合、詳略得當;整體記敘文框架到位;嘗試寫好頭尾。

初二,指導寫作技法,積累寫作材料。初二是從初一的大量積累材料到了有選擇性的篩選材料的階段,所以,我推薦了大量的范文、滿分作文,讓學生體會、品味,讓他們逐步認識到什么是真正的好作文,怎樣才能寫出好作文。鼓勵他們積累優秀的寫作素材、積累有文采的、有思想的語言。在賞析大量范文的同時老師指導寫作技巧,并同步運用各種技巧與習作或隨筆之中。

初三,訓練主題作文,命題專項突破。兩年的積累,兩年的閱歷,初三學生面臨升學的壓力,會迅速成熟起來,作文教學也到了正規訓練的階段。

我在進行初三作文教學的時候,上學期是有重點地訓練主題作文,循序漸進。每次習作一個主題,從“親情”到“師生情、友情、鄰里情、社會情”,從“成長類”到“挫折類”“勵志類”,從“理想、信念、追求類”到“道德、責任、善良類”,從“情景交融類”到“關注他人、關注心理”等,這樣訓練的目的是拓寬學生的寫作素材,追求在作文題目千變萬化的過程中尋求不變的幾大主題。下學期,開展的是作文專項訓練,從命題作文的審題到如何編寫作文提綱,從拓寬作文的選材到半命題作文的擬題,從注重作文的細節描寫到如何開頭結尾,從作文的立意訓練到如何讓作文的語言亮起來,一次訓練一個重點,著力解決作文教學中的一個問題。與此同時,配合訓練重點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同題佳作或滿分作文,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好作文,自己的作文問題出哪兒,怎樣才能寫出好作文。也就是讓他們學有目標,改有方法。

無論什么時候,面批作文都是至關重要的。老師如果能一眼就能看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見,或者幾句妙語點撥,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修改意見,不僅會立刻贏得學生對你由衷的敬意,更能讓學生豁然開朗,并提高寫作水平。

三、循序漸進作文教學的意義

從教師的角度看,循序漸進指導作文教學,制訂相應的訓練計劃,合乎系統論的整體性原則,合乎作文教學規律,合乎學生學習的規律,能讓寫作教學更具科學性,擺脫傳統寫作教學的隨意性、盲目性,同時牽動整個語文教學,使我們的作文教學走出困境,并且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還能克服作文教學中的隨意性、盲目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解決學生作文的三大難題,即“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使我們的作文教學更加具體化,系統化,規范化,使學生在有序的訓練下逐漸提高作文能力。

從學生的角度看,循序漸進地學習寫作文,激發了學生作文的興趣,提高了學生作文的素養,提高了學生作文的能力,提高了學生作文的成績,提升了學生的品格,使學生更加熱愛寫作、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沒有深入探索作文教學序列,沒有層層遞進、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引導,作文教學如無頭蒼蠅盲目亂撞,實效自然甚微。只有摸清學生寫作的心理發展規律,找到符合寫作規律的科學序列,有的放矢、循序漸進地進行作文教學,學生的作文能力才能從根本上逐步得到提高。

注釋:

①出自《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

②出自葉圣陶.作文論.

③出自陶行知.實施民主教育的提綱.即解放眼睛,解放雙手,解放頭腦,解放嘴,解放空間,解放時間.

參考文獻:

[1]吳小燕.運用系統論指導初中作文教學研究.

[2]歐秀東.初中作文序列化教學的認識與實踐.

[3]鐘建琴.激活學生創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