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測量范文

時間:2023-03-19 09:26: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測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這周我們建筑工程專業進行了一次測量實習,實習前老師給我們布置了實習任務和注意事項。我們的任務很明確,主要分為兩大塊:水準儀的使用和測量、經緯儀的使用和測量。 在這次實習,我并不向第一次操作時那樣不知所措和無法開始。其實在平時的室外課中,大部分操作過程都已實踐過,所以這次實習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再次提升的過程,總結平時的不足和缺陷,做一個總的認識和概括。

實習為期一周,場地就是我們的校區操場。我們全班分為八組,每組七、八人。任務的具體安排如下:

周一、周二是經緯儀的使用和測量,要求測量七個水平角,并附帶一個小小的設計任務。在開始測量前,經過短暫的商議,我們從整平儀器到使用儀器,從測量到統計數據,都有非常明確的分工,配合起來相當默契成熟,我們各司其職,效率極其高。

周三、周四是水準儀的使用和測量,要求測量閉合水準路線,而且也附帶了一個其他任務。我們測量了三組數據,以防誤差太大的錯誤,當然這次測量很順利。但在最后五〇線的延伸中我們遇到了困難,我們不知道怎樣才能把那一點延伸到校門那的外墻上,最后還是我們的組員馬志想出一個不錯的辦法,才得以使我們這次的任務順利完成。

在測量過程中為了不出現那一點點錯誤的數據導致返工,每當遇到困難問題時,我們組總是會停下來進行激烈的討論,直到大家都明白,防止錯誤的發生。

周五、周六進行了數據的整理和計算,最后把我們的計算成果計入對應的表中,以便檢查和指出不足。

實習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時間,可是通過這次實習我不僅對課本的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和理解,更使我懂得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團結的力量。

成功一起分享,困難一起擔當,我不敢說我們小組是最優秀的小組,但確是最成功的一個小組,看著其它組三番兩次的返工,而我們每次全然一遍成型,回頭想想,雖然天氣那么酷冷,但我們的內心卻是溫暖的。

篇2

關鍵詞:免棱鏡全站儀;對邊測量;懸高測量;坐標測量

Abstract: modern city in the present skip-type development, one of the real estate business is prosperous represents a city building one of the groups. Urban development, real estate business will have to keep up with, so fast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essure, and the control of the quality and schedule control of the often as a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l ultimate goal. The article is how to reasonable use fittest tachometer to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for bring the Gospel, its advantage can lessen the labor force, improve accuracy and strengthen the work efficiency, etc.

Keywords: avoid prism tachometer; The edges measurement; Suspended high measurement; Coordinate measuring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全站儀簡介

全站儀,即全站型電子速測儀。是一種集光、機、電為一體的高技術測量儀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離(斜距、平距)、高差測量功能于一體的測繪儀器系統。全站儀具有測量精

度高,儀器的集成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等優點,已大量應用于各類工程的施工測量中。全站儀是由電子測角、電子測距、電子計算和數據存儲單元等組成的三維坐標測量系統,測

量結果能自動顯示,并能與外轉設備交換住處的多功能測量儀器。由于全站型電子速測儀較完善地實現了測量和處理過程的電子化和一體化,所以人們也通常稱之為全站型電子速測儀或簡稱全站儀。

1對邊測量的基本原理

對邊測量作為一種間接測量,主要根據相對測量原理,獲取2個無法直接通視的測量點間距離和高差,如圖1所示。

圖1對邊測量原理

假設測量點B、C之間有障礙物或者不方便直接獲取兩點問的高差和平距時,即可在兩點均

通視的任意A點安置全站儀,利用對邊測量就可以獲取Bc兩點間的距離和高差。如圖l,.S1、

S2:為實測斜距,a、β為實測豎角,γ為曰C間實測水平角,在測量過程中,利用全站儀內

置的相應固化程序,由實測距離和角度可以得到BC點間的高差 ΔhBC。及平距:

ΔhBC= S2.sinα - S1..sinβ; (1)

D2BC= D2+ D22- 2.D1.D2.COSγ。 (2)

其中:D1 = S1. COSγ;D2= S2. sinα通過式(1)、(2)對測量獲取的數據進行加工,

繼而生成相應的兩點間距離和高差,這就是全站儀對邊測量的工作原理。

2.儀器操作步驟

2.1測前準備安裝電池、對中整平、開機;零設置0SET(水平方向轉動儀器一周設置水平度盤零位、垂直方向轉動儀器一周設置垂直度盤零位);設置儀器參數、選擇測量功能(開機為基本測量功能,根據測量內容選擇相應的程序測量功能)。

2.2觀測步驟瞄準(準確瞄準目標棱鏡中心);觀測(按儀器功能的操作步驟觀測);記錄(記錄或存儲觀測數據)。觀測結束后檢查記錄無誤后,方可關機、搬動儀器。

3測量方法

3.1 懸高測量

對構筑物進行高度的量測,通常會選擇懸高測量,如圖2所示,懸高測量是通過對實體斜

距S1、S2的測量獲取儀器至測量實體的平距D,從而通過豎直角確定樓體的高度,而這一切的前提是x、y兩點位于同一鉛垂線上,可實際上卻存在幾點困難:

圖2懸高測量的原理

(1)即便樓體在一個鉛垂線上,觀測者在觀測的時候也很難保證讓視場在同一鉛垂線上,容

易出現水平偏移而導致測高誤差。

(2)樓體實際上大多是以各種形狀存在的,例如測量實體如圖3所示時,就會出現極大的偏

移誤差,導致最后測量成果的錯誤。因為懸高測量選取的是近點x,所測量的斜距是S。,實際平距是D,而最高點y所在的水平距離卻是D’,限于懸高測量的原理,受非鉛垂墻體群樓的影響很大,會產生Δh的誤差,且是很大的。

3.2偏心測量

偏心測量用于測定測站至通視但無法設置棱鏡的點或者測站至不通視點問的距離和角度。測量時,將棱鏡(偏心點)設在待測點(目標點)附近,通過對測站至棱鏡(偏心點)間距離和角度的測量,來定出測站至待測點(目標點)間的距離和角度。偏心測量包括單距偏心測量、角度偏心測量和雙距偏心測量。

3.3坐標測量

1.設定測站點的三維坐標。

2.設定后視點的坐標或設定后視方向的水平度盤讀數為其方位角。當設定后視點的坐標時,全站儀會自動計算后視方向的方位角,并設定后視方向的水平度盤讀數為其方位角。

3.設置棱鏡常數。

4.設置大氣改正值或氣溫、氣壓值。

5.量儀器高、棱鏡高并輸入全站儀。

6.照準目標棱鏡,按坐標測量鍵,全站儀開始測距并計算顯示測點的三維坐標。

3.4影像測量

在獲取數據的方法中,可以利用影像來獲取樓體的高度,其成果達到較好的精度,然而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如下問題:

(1)影像獲取的周期性長。通常航空影像的拍攝工作都會選擇在適合的天氣進行,所以影像的獲取會受到時間的影響,在進行工程項目的招投標、驗收等都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立體量測受時間的影響較大。

(2)影像的成本高。目前在軌的高分辨率的衛星提供的高程精度要達到米級的代表(全色波

段)"1(表2),這些高精度遙感影像需耗費高額的采購成本,是一般項目無法承受的。而如今城市格局的變化更新速度極快,故而影像也應隨時更新,更加重了成本支出,所以也是不經濟的。

(3)存在糾正誤差、投影差。首先立體像對影像測量受到像控點的糾正精度影響,其次在對像進行相對定向、絕對定向、核線重采樣后,即使進行了水平定向,高層建筑仍然還是會出現糾正誤差、投影差,因而其精度也還是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圖3對邊測量在樓高測量中的可行性

4. 免棱鏡全站儀的測量精度分析

許多因素對于免棱鏡全站儀的測量精度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材質、色彩、測量時的射角、反射面的透明度等等。但其中的影響有大有小。

4.1一般情況下,如果進行測量中的物體表面的反射能力足夠強,而且信號足夠穩定,則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對測距的精度影響比較小。

4.2材料的顏色對測距精度的影響比較小。但是當顏色很淺時,物體的發射信號很強,對于測距是有利的,在測量中,目標顏色呈白色最好。

4.3視準線與目標面保持垂直的關系最有利于測量,如果測量時的條件受限而無法實現垂直,則應盡量保證激光的入角不大于三十度。

4.4由于透明物體對測距很很大的不利影響,因此,如果對透明的目標進行測量時,需要對其表面進行適當的處理,比如涂刷油漆、粘貼非透明的薄膜等。

4.5如果測量中遇到障礙物比較多的地帶,則可采用加罩的方法以減少多路徑效應對測量工作的影響。

5、全站儀在房建中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5.1開工前應檢查儀器箱背帶及提手是否牢固。

5.2開箱后提取儀器前,要看準儀器在箱內放置的方式和位,裝卸儀器時,必須握住提手,將儀器從儀器箱取出或裝入儀器箱時,請握住儀器提手和底座,不可握住顯示單元的下部。

切不可拿儀器的鏡筒,否則會影響內部固定部件,從而降低儀器的精度。應握住儀器的基座部分,或雙手握住望遠鏡支架的下部。儀器用畢,先蓋上物鏡罩,并擦去表面的灰塵。裝箱時各部位要放置妥帖,合上箱蓋時應無障礙。

5.3在太陽光照射下觀測儀器,應給儀器打傘,并帶上遮陽罩,以免影響觀測精度。在雜亂環境下測量,儀器要有專人守護。當儀器架設在光滑的表面時。要用細繩(或細鉛絲)將三腳架三個腳連起來,以防滑倒。

5.4當架設儀器在三腳架上時,盡可能用木制三腳架,因為使用金屬三腳架可能會產生振動,從而影響測量精度。

5.5當測站之間距離較遠,搬站時應將儀器卸下,裝箱后背著走。行走前要檢查儀器箱是否鎖好,檢查安全帶是否系好。當測站之間距離較近,搬站時可將儀器連同三腳架一起靠在肩上,但儀器要盡量保持直立放置。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和技術的飛速發展,對于建筑的測量工作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免棱鏡全站儀自面世以來,在建筑測量中的運用日益廣泛。本文詳細地介紹了在建筑測量中運用免棱鏡全站儀的技術方法,并分析了免棱鏡全站儀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以及影響免棱鏡全站儀測量精度的諸多因素,最后進一步探討了免棱鏡全站儀與其他傳統測量儀器相比較所具有的顯著特征。希望本文能夠對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和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霍俊杰,Reidar Lovlie,董秀軍. 3D 激光掃描工藝與錦屏Ⅰ級水電工程右岸

建基面綠片巖實測跡長分布研究[J]. 工程地質學報, 2010,(05) .

[2] 霍俊杰,黃潤秋,嚴明,林鋒,董秀軍. 錦屏一級壩區右岸建基面綠片巖工程

地質性質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 2010,(06)

[3]武漢大學測繪學院.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篇3

【關鍵詞】建筑工程;測量技術;應用

對工程建設進行測量,是建筑工程項目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對提高動工的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想能夠使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有所提升,對工程建筑進行測量是極為重要的。還能為施工數據的準確度,以及工程的設計規劃等,奠定較為良好的基礎。有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對社會經濟市場力的推動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一、測量技術在工程建筑中的應用

在工程建筑中,測量技術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地面儀測量技術。有很多較為先進的儀器都是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在對施工材料進行選擇時,采用先進的測量儀器及測量技術,能夠更加方便的選取施工材料。例如:數字水準儀或者激光掃平儀以及全站儀等。較為數字化以及現代化的測量技術,已經告訴我們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來到。一些較為傳統的設計,已經被新型的三角網或者邊角網等所替代。對建筑工程進行測量的過程中,采用較為先進的地面儀測量技術,給測量的精確度帶來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測繪技術數字化。建筑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中,采用測繪數字化技術是較為廣泛的。此技術在對設備數據進行采集時,可與一些野外的采集設備相結合。通過特殊的處理以及編輯后,可以提升工作的效率。在一些環境較大的施工地周圍,采用測繪數字化技術,可以對其數據進行分析,從而達到編程的效果。使其能夠形成斷面圖或者地形圖。

第三,測量墻體。對墻體進行測量,主要是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對墻體進行定位。當基礎墻砌建到一定高度時,則需要對基礎墻的垂直度以及軸線進行測量。測量的工具是經緯儀;測量的方法采用拉線的方法。其次,對墻的標高進行測量。工程圖紙所設計的標高,應該跟建筑墻體所砌建的高度相一致。使其能夠讓每層的建筑物墻體高度,都在設計高度的控制范圍內。在對建筑墻體的標高進行測量時,大多數會采用皮尺進行測量。如果在工程設計方面,需要進行強度的測量,或者進行模擬模型的誤差分析時,工程人員則需要對測量數據的實際情況進行處理。

第四,基礎工程的測量以及主體施工的測量。為了確保建筑工程的基礎施工質量,則需要對工程進行基礎測量,以及對主體施工進行測量。在進行工程基礎測量,以及主體施工測量時,以下幾點內容為工程測量的主要內容。對儀器的使用,或者對周線控制網進行校測,以及對技術文件的管理等。測量技術在應用到施工中時,需要加強測量人員的專業技能及專業素質,確保測量以及校測有效的實施。此外,對現場技術文件,以及復核操作等,則需要兩人以上來進行管理。確保工程建筑測量的施工質量,以及測量技術的應用效果。

二、工程建筑測量質量的影響因素

對于建筑工程來說,工程測量質量因素是至關重要的,使其能夠為工程建筑起到較為關鍵性的作用。不僅能夠對工程建筑的施工進行指導,還能夠對工程建筑的施工方向進行控制。建筑的質量能夠達到國家相應標準的要求。在實際的生活中,工程建筑的測量質量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以下幾點因素的存在,是工程建筑在進行測量時,質量所受到的影響。

第一點,在對工程建筑進行質量測量時,其測量技術存在著一些難度。一般情況下,在對工程建筑進行質量測量時,必須采用先進的測量技術進行測量。對于一些較為傳統的測量技術,也提出了相對較為嚴格的要求。從我國工程建筑測量的質量方面來看,其測量技術還不是很完善以及成熟,對于當下測量質量的要求,還是沒有辦法全面的符合,所存在的測量誤差也是較大的。對于一些樓層較高的建筑來說,若是測量的技術較為低下,很容易在施工過程中出現較大的誤差現象。

第二點,測量人員自身的技術水平要有所提高。由于一般單位的測量人員,大多缺乏實際的操作能力,使其整體測量水平較低。在對測量儀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沒有對操作系統以及操作方法進行全面的了解,對所測量出的數據,很難保證其準確率,對工程建筑的測量質量也很難拿做到確定。其次,需要加強工程建筑的監控管理。要想能夠對工程建筑的質量進行有效的管理,加強監控的管理是至關重要的。若是對質量的監控以及監管不到位,那么很容易出現質量問題。加強對工程建筑的監管力度,不僅能夠提高工程的質量,還能夠提高工程的效率。最后,在測量儀器上也需要加強管理。用于工程建筑測量的儀器,根據實際情況需要進行科學的選擇,相同工程建筑的質量,是有著較為重要的聯系。測量人員則需要按照工程的要求,儀器的精準度等來進行相關的選擇。若是對測量儀器的管理不到位,會使儀器的精準度有所降低,那么儀器也會產生較為直接的影響。檢測人員則需要對儀器進行定期的保養,對儀器中所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地解決,確保儀器檢定合格。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三、建筑工程測量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

有效提高工程建筑的測量水平。測量單位需要對測量人員進行人才的培養,使測量人員的整體素質能夠有所提高。由于建筑工程的規模在不斷地擴大,人們對于工程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測量單位應該對員工的素質加強提升,對他們的專業技能進行培養。建筑單位則是需要按照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進行管理,使其能夠讓產生的效果發揮到最大。在培養人才方面不要較為單一化的進行培養,可以一專多能全面發展,推進測量技術更好地發展。

加強工程建筑的監管控制,能夠使工程測量的質量得以保證。建筑單位應該把對工程的測量監管工作,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在對測量工作進行監管的過程中,需要以事前控制為基本原則,對工程測量工作管理進行強化。當測量工作結束后,需要對工程建筑進行及時的復測,在檢查的過程中,則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只有當測量結果跟相關要求符合后,才可以進行下一道工序的實施。另外,相關部門也需要對測量的結果進行檢查,在雙方負責人簽字確認后,才能作為工程驗收的資料。此外,在對工程建筑進行測量的過程中,測量人員也需要對客觀的環境進行分析,對于客觀環境所造成問題,要等測量結果出來后進行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控制。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進一步提升。

總結:

總而言之,在借助科技以及計算機的力量下,工程建筑的測量工作能夠得到更好地發展。對于建設工程的施工項目來說,對工程建筑進行測量的工作是較為復雜的。測量單位要想使市場競爭力的綜合水準,以及測量工作的質量有所提高,推廣應用新的測量技術是至關重要的。還能夠帶動我國工程建筑的整體質量,以及測量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薛康喜,薛毅.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測量技術應用分析[J].科技創業家,2013,(16):205-205.

篇4

關鍵詞:建筑;測量放線;施工;探討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工程測量是房屋建筑工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房屋建設過程當中工程測量所涉及的面最寬,所進行的工作也是極為精細、繁瑣的,在工作當中不能出現一絲疏忽,對基礎施工測量,主體施工放線以及復核審查等方面,一定要做到詳盡細致。對測量成果進行分析,加以保存為工程校驗提交詳細數據。做好房屋建筑工程測量工作,是保證工程建設質量高標準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引起房建工程管理人員高度重視。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放線是建筑物施工的基礎,不僅指導著建筑的施工,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同時精準的測量放線技術對建筑物質量起著重要的保證。測量放線工作從建筑物定位一直到主體工程竣工,貫穿于建筑工程的始終。從施工階段上來劃分,建筑物測量放線施工大致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建筑物定位測量放線、基礎施工測量放線、主體施工測量放線。建筑物定位放線是房屋建筑工程第一次放線,基礎施工放線是指在建筑物定位樁設定后,施工單位的施工現場負責人、專業測量人員及監理對建筑工程進行的放線及測量復核,主體施工放線對整個工程施工開始后直到建筑物封頂之間的測量放線工作。各個階段的測量放線施工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意義,三者在不同的階段共同保證了工程的整體質量,下面分別就各個階段的施工測量放線施工作以簡要論述。

1 測量前的準備工作

房屋建筑工程中工程測量前的準備工作,對整個測量工作影響深遠,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體系是做不好工程測量工作的。在測量準備工作階段,首先需要進行機構的設置,確定測量人員的組成,組建測量團隊。然后針對于測量工作組里面的每位成員,進行指責的確定。經過一系列的工作流程,最終順利進行工程測量各個工作面的實施。

1.1機構設置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針對本工程建筑小區內地形復雜、占地面積大、單位工程多、建筑高度大的特點,施工單位在項目技術部下設專職測量小組,測量小組主要由一名測量工程師和各區段兩名技術人員組成,場區導線控制網作業人手不夠時由項目工程部其它人員配合。

1.2職責劃分

項目技術負責人負責對軸線控制網進行復核,項目質量員負責對施工員所施測的梁柱邊線、控制線進行詳細復核。每樓層施工測量放線完畢,項目內部復核完成后,由項目測量工程師對施工測量結果向監理工程師進行報驗,經監理工程師復核認可后才能進行上部結構施工。

施工員根據測量小組給定的樓層控制軸線放出柱、墻體的控制線,梁的位置線和預留、預埋位置線。在測量準備工作準備中,進行細致的記錄,如果有出入的地方,工程測量人員應將之記錄,然后按照流程上報,將有效數據進行保管。

2 基礎施工測量

2.1建立控制網

因基礎施工階段地形變化大、地勢錯階起伏,單位工程數量多,為實施有效測量控制,開工初在場區內設置由二~四個樁位形成的導線控制網(場區四周邊及中間高處各布一點,保證通視即可),場區控制網是單位工程軸網設置的依據,控制網用全站儀進行投測。

2.2 控制樁的設置方式

控制樁位于完整的基巖上,可直接將控制點設在基巖面上??刂茦饵c設置完成后必須在樁的周圍設置可靠、醒目的圍護設施,對控制樁進行保護。

2.3 基礎施工測量

基礎施工階段,用經緯儀結合50m鋼卷尺根據控制樁直接對各軸線進行投測,然后根據設計截面對各構件進行放線;用S3水準儀結合五米塔尺直接進行高程引測。因基礎施工階段控制樁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響移位,故在每次進行軸線投測前必須先對控制樁有無移位現象進行校核后才能施測。

3 主體施工放線

首先在兩控制線上量取尺寸用紅鉛筆放點,然后兩人拉尺,一人擺動可以任意那根線與鋼尺的尺寸穩合,然后龍門板上固定施工線,用鋼尺從頭再校對一次,確認無誤后四周掛線、鋼尺校核,根據圖紙上的軸線尺寸用鋼尺量取放點,用鉛垂垂于地面,這樣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別放開挖線了,用水準儀在龍門板上測放控制高程。在預先選好的內控點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后用大線錘怎樣往上吊比較方便。用線錘尖對準軸線的基點,當線錘對準基準點時,用對講機通知樓層上人員定位。在對準下方吊錘時,對點人員要從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觀測吊錘尖部與鋼板的點位差值,并通知樓上人員及時調鋼絲線中的位置,當從兩側方向錘尖與十字中都重合時,可通知上層定點。

4 標準層施工測量

4.1標準層施工時的控制網設定方式

標準層施工軸線測量主要采取內控法對軸線進行傳遞和引測。在首層地面上設置內控點,并在建筑物設置外控點。方法是:精確定出矩形控制網點,各點用100×100×10mm預埋鋼板,表面用鋼銃沖上標準點并作點號標記。

4.2控制線的引測

進行上部結構施工時,在內控點位置留設100×100方形觀測孔。在進行上部結構軸線投測時,將北京博飛DJD2-1GJ天頂垂準儀架設在內控點位上向上鉛直投測至各結構施工層,然后用J2經緯儀、鋼尺對所轉點進行復核;經復核閉合后才能進行控制線及軸線的投測。結構每施工三層,測量小組對控制線必須進行一次校核:復核方式為采用內、外控制線相互比對方式。

5 沉降觀測

5.1沉降點的設置

設置沉降觀測點的數目和具置根據規范和設計要求確定,在圖紙會審階段,施工單位、監理與設計院進行協商初步確定沉降點設置方案;待基礎施工完成后,根據實際地質情況進一步細化沉降觀測點的設置位置。為較好地進行沉降觀測,施工現場內埋設的水準基點應有利于直接引測,且數量不少于兩個,每次進行沉降觀測時,事先核查基準水準點是否發生異常變化。

5.2沉降點的測量

本工程沉降測量由測量工程師負責;沉降觀測采用S1水準儀和毫米分劃水準尺進行測量。正常施工階段應保證每加載一次施測一次(每一結構層施工完畢觀測一次);主體結構竣工后每月觀測一次;暴雨后觀測一次;工程竣工交付業主使用前還需與業主共同觀測一次后向業主進行沉降點的移交。每次觀測按固定后視點、觀測路線進行,前后視距盡量相等,視距大約15m,以減少儀器誤差影響。觀測時間宜選擇天氣晴好的早晨或傍晚。

5.3觀測記錄整理

對于出現問題的地方,按照流程要求進行上報處理,將質量隱患扼殺在搖籃,以免引起工程后期質量出現嚴重問題,從而浪費大量的人力資源和建設資金,由此可見,整理好觀測記錄,并將觀測記錄認真分析,是保證工程有效、合理、順利進行的一種方法。

6 結束語

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工程測量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它是保證整個房屋建設工程正確、合理、安全施工的有效措施,也是保證房屋建設施工質量的有力保障,工程測量施工技術的方法,決定了房屋建設工程的質量走向,如何采用正確的工程測量方法,在不同的工程部位使用何種工程測量技術,是本文進行探討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祁立柱,趙衛國.測量技術在質量指導和控制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1,(11).

[2] 沙文軍.淺談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管理中的質量管理[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6).

[3] 林志婉.論工程測量在施工質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資訊.2010,(27).

篇5

關鍵詞:GPS 建筑 測量

1、GPS的基本原理

1.1 GPS系統基本原理

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簡稱GPS,GPS是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專門為國防軍事研發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最新一代,由太空衛星的星體、地面接受站以及用戶使用的設備構成一個整體。GPS全球導航定位系統的基本原理是由于太空中的高速運轉的太空衛星對地面位置作為計算的已之數據,根據空間距離相交后的方法,這樣的方法能十分準確的測出所要的位置。

1.2 GPS在應用中測量特點

(1)測量位置精度值非常高,都在于50km以下的基準線上,GPS導航定位測量精度最高可達一乘以十的負六次方,但是在1000km以下的基準線上,GPS導航定位測量精度可高達一乘以十的負八次方;

(2)GPS測量測站與測站之間不需要相互通視,可以根據人們的需要來測量出確定的位置;

(3)GPS觀測所用時間之短,在我們進行GPS測量數據時,相對于靜態來說,每一次的定位測量站大概僅需要20秒,對動態來說每一次測量定位時間只為短暫的幾秒鐘;

(4)對定位系統儀器操作更為便捷。

GPS具有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都可以正常的作業,因為GPS導航定位系統是有許多顆太空衛星組成,并且太空衛星分布面積之廣且有分布均勻,在這樣的條件下太空衛星能持續對目標進行觀測,所以說GPS導航定位系統可以全天候的工作于運行。

2、GPS測量點的正確的選擇

在我們使用GPS進行建筑測量時,由于我們在選擇各個測量點是不用考慮到他們之間的相互通視。因此在我們選擇測量點以及測量網時對設置各個圖形結構都是比較變通的方法。除了我們能滿足他們的基本要求之后,還要在選取觀測點的同時還要我們同時關注提醒以下幾個問題的內容:

(1)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干擾。GPS定位系統是采用無線通訊設備進行測量的,在選擇測量點的同時還要避免與那些大功率無線電通訊的電磁接觸,從而避免了他們之間的電磁波的互相干擾。

(2)測量時遠離一些大型水域。由于大型水域很容易對電磁信號產生路徑效應,因此在選擇測量點是一定要躲避開那些水域面積比較寬廣的湖泊以及水庫等,以確保我們所測量的數值達到精確。

(3)GPS的設置點應該放在離平面較高的地勢上面。這樣做的目的會使GPS獲得更廣的廣闊空間和獲得更加強力的信號來源,在我們選擇測量點的時候應該盡量的放在離水平較高的地勢上,在我們選擇地址時,我們還應該注意測量點周邊的環境,要避免周圍有障礙物,就算有障礙物也要保證測量點離障礙物15m以上。

(4)保證GPS定位系統的穩定性,在選擇測量點位置時首先要確定所選的基礎地面的穩定性,來確保我們對其進行的分析與保證,如果我們所選用的測量點的位置是原有的位置,那么我們要對的它的穩定性從新進行一次考核。

3、測量點的標志物的確定

GPS在建筑施工中確定的基本測量點的預設前提下不能妨礙建筑施工也要方便自身測量的準則,測量點上應設有明顯的標記,對于測量點的標志在建筑施工竣工后都能夠保持著它原有的價值,依然繼續保持對它的利用,我們對于施工現場以外測量點,我們要有充分的保障措施在建筑施工的期間不被人為破壞,但是由于建筑施工的整個過程是比較復雜的,在建筑施工的整個期間由于建筑工人比較繁多。無法具體管理,所以,要在不被施工隊伍影響的的位置上設置有效的標志。

4、測量點的數據記錄

GPS在建筑施工進行測量的工作中,所有測量數據都要進行妥善的保管和記錄,測量數據的記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兩種記錄方式。

(1)觀測記錄方式。GPS的觀測記錄能很好的在接收機上自行記錄數據并保持到存儲介質上。例如移動硬盤和內存等存儲介質上,其記錄數據的主要內容包括:1)觀測相位波值及歷元的相應的觀測;2)同樣觀測值的偽距測碼;3)GPS導航衛星的鐘差參數;4)實時確定導航定位的具體結果;5)測量站負責控制導航信息以及導航接收儀器的工作的信息狀態。

(2)記錄測量數據的手簿。記錄測量數據手簿是由觀測測量員根據GPS接收儀器的啟動前以及在觀測測量數據時填寫的。觀測記錄方式和記錄測量數據手簿的精密的定位都是GPS所依仗的重要依據。所以在記錄測量數據時必須仔細認真并及時填寫數據,避免事后在補記和追記,在外作業人員要把存儲在介質中的的測量數據文件要及時的備份,以確保數據不丟失。我們通過對各項測量數據進行分析和要求,GPS的數據的測量大致分為四個級別:精度準確、及格、數據出現疑問、不及格。

5、結語

如果我們在GPS測量時傳輸數據如能能一次性到位,也不存在誤差,所得測量數據精準度就會比較高;在GPS測量時無需測點間相互通視,即便我們的測量點中有一個測量點破壞,對整個控制網不會產生影響。在此同時GPS在某個測量點的高度不能達到標準和信號容易受到干擾,所以我們在以后的工作要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要經常使水準儀對地面測量,使我們能得到高度精密的數據資料。

參考文獻

[1]周建鄭,工程測量[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10.7.

篇6

關鍵詞:測量技術;測繪新技術;應用

科技水平的進步,也使工程測量得到了飛快的發展,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也對物質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超高層建筑的質量也是一個很好的賣點,建筑質量也成為各企業競爭的主要手段,超高層建筑測量技術與超高層建筑的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企業應該加強對建筑測量的管理,不斷改革創新,提高測量的準確性,測繪技術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確保在施工過程中萬無一失,超高層建筑對測量技術要求非常高,為加快工作效率,提高建筑質量,必須加強施工人員的綜合水平,對測繪新技術能夠進行很好地實踐與應用,測繪新技術的發展,提高了高層建筑施工的準確率,所以要深入了解高層建筑測量技術,不斷開拓創新測繪新技術。

一、超高層建筑測量技術分析

建筑測量對超高層建筑有很重要的影響,只有測量工作做好之后,大量的施工才能展開。城市土地稀缺,為建設美好城市出現了大批超高層建筑,這也對建筑測量提出了很大的挑戰,高空作業多,作業環境條件差,建筑測量的精準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超高層建筑結構超高,測量一旦出現誤差,就會影響整個工程的工作進展速度,所以在建筑測量中不允許出現半點失誤,在超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建筑測量為工程設計師提供了設計依據和理論基礎;高層建筑設計階段,測量技術提供了有效的地形圖,還有一些水文測量和地質測量的數據;在超高層建筑施工階段,要把測量之后的設計應用于現場施工,把設計圖轉變為實物,所以從超高層建筑的開始施工到結束,都離不開建筑測量技術,建筑測量技術十分重要,因為超高層建筑物在開工之前,需要對其進行定位,確定實際位置,保證機械的正常使用,能夠避免一些事故發生,為了提高超高層建筑的質量和施工進展,必須重視超高層建筑測量技術,和注重測繪新技術的運用[1]。

二、測繪新技術的實踐與作用

2.1測量機器人在超高層建筑上的應用。通常把超過100m或層數在30層以上的定義為超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是標志性建筑物,對資金的投入也是相當的大,對當地的政治文化經濟影響較大,所以在測量技術上一定要有準確性。測量機器人對測量出來的數據能夠進行實時處理,可用測量機器人向正在施工的超高建筑樓層傳遞控制點,測量機器人也能夠對建筑物的傾斜偏差進行校正。測量機器人的應用大大減少了施工上的失誤,提高了工作效率。2.2GPS技術的引進。GPS既全球定位系統,它的特點是:高精確度、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簡便等。使超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的誤差減到最小,以最開始測量導線處的垂直和水平面為基準,將相鄰的基準面連接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坐標,其坐標偏差在±30mm之間,測量結果相當準確,為超高層建筑提供了較為準確的勘測數據。2.3GIS對超高層建筑的影響。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在超高層建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GIS可以精確采集和處理地理測量數據,帶來了及時有效的空間信息,還能實現三維圖,建立專業信息系統,將傳統繁瑣的測量數據變得簡單化,更快的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滿足時代進步的需求。2.4攝影測量技術。通過攝影的方式采取相關物體的信息,提高了對超高層建筑測量的工作效率,此技術是信息采集中的一種,和計算機等一些技術結合,對采集的圖像進行綜合分析,能夠成功的將室外作業轉換成室內作業,方便超高層建筑測量的進行,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超高層建筑的成本,同時也促進了工程良性的發展。2.5RS遙感技術。目前,遙感技術已經得到了普及,遙感技術可以進行大面積同步觀測,在超高層建筑測量中具有很強的優勢,通過采用遙感技術可以獲得各種比例的地形圖,可以在工程測量中快速的提供地形圖和水文圖等,十分簡潔,能夠對土地合理的開發并且可以保護生態環境。2.6網絡技術。常規的測量方法是通過測量人員的腦力進行測量,大多為手工操作,一些數據通過筆紙計算,這樣的測量方法效率低、質量差,而采用網絡技術能提前對超高層建筑的基本資料進行收集,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使測量人員的工作更加的輕松高效。網絡技術獲得測量信息也容易保存和傳播,它是超高層建筑測量上的很大進步,能夠更好地促進工程施工的進程和建筑工程的質量。以上是對目前常用的測繪技術進行的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今后的測量技術將會更加成熟可靠,可以全面提高超高層建筑的測量水平。超高層建筑測量將要邁進信息、數據處理和成果應用的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的測繪新時代[2]。

三、測繪新技術在超高層建筑上的發展和運用

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測繪新技術的發展,測繪新技術越來越現代化,超高層建筑在施工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需要特別關注和處理,超高層建筑受到風力的影響會發生晃動,超高層建筑功能多元化,設備及其復雜,發生斷電、漏水、火災等現象是否能夠得到及時處理,這對測量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對超高層建筑也是高度的重視,所以要對測繪技術進行不斷地改革和創新,加強對測量人員的培養,測量人員要不斷充實自己,這樣才可以使測繪新技術得到高效的應用,使超高層建筑工程測量能夠順利進行。為確保超高層建筑的質量,減少工程造價的費用,不斷完善測繪新技術,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總結

總而言之,超高層建筑的測量對超高層建筑的質量有很大影響,工程測量是工程施工中不可取代的工作環節,采用測繪新技術,明顯減輕了測量人員的勞動強度,工作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取得了顯而易見的工作效益,也使超高層建筑的建筑質量得到了保證,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還會有越來越多的測繪新技術不斷出現,可以讓超高層建筑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不斷地學習和總結測繪經驗,推動超高層建筑測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延飛.測繪新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時代報告.學術版[J].2015(1):76-76.

篇7

撰寫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建筑測量員個人實習工作總結三

__年__月__日,建筑工程測量實習終于開始了,老師首先講了一下這次測量實習的相關事宜,我們領好相關的測量儀器后,來到13棟公寓后面的一個空闊的空地上,進行我們實習的第一個內容,數字化放樣。這次實習是按小組進行的,我們小組找到自己實習所在位置后,組長進行任務分配,測量便開始了。

我首先對全站儀進行光學對中整平,其他組內成員都有相應的任務。設置好全站儀的相關參數后,放樣就開始了。我根據全站儀的屏幕顯示指揮拿棱鏡的同學,直至棱鏡所放位置剛好或者差距范圍在3mm內時,告知另一個同學紀錄該點并做好標記。放完___個點后,交換相應工作,由___作棱鏡,繼續進行放樣。就這樣一直從__號點放至__號點,還有___個軸線點,放樣完成后,進行采樣,待采樣完成后,野外測量就算完成了。用時一天,整個測量工作,每個環節我都有參與。組內任務分配也比較平均,可以使組員在整個測量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能夠參與。

__年__月__日,我們小組帶著水準儀進行第二個測量任務,水準測量。此次測量的是一個閉合水準路線,我們小組保持了放樣實習時的默契,用一天就測完了,我同樣每個環節都有參與,立尺,觀測,計數都有做過。但是回去后發現了很多錯誤,由于測量沒有考慮到視距差。因此我們于__年__月__號下午和__號上午進行了重測,經過__次測量,任務總算完成。測量工作雖然累,但累并快樂著。

這次測量實習,我學到了很多,也正是實習讓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通過課本理論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得加上實際的操作運行。實習讓我深刻明白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通過實習,我熟練了水準儀,全站儀的使用方法,增強了自己的動手動腦能力,也通過在測量中遇到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習使理論和實際聯系在了一起,我也通過實習知道要很好地進行測量,首先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當然還要有團隊精神,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足以完成任務的,得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并且通過小組的團結,能使實習任務快速高效地完成。做事時還要有耐心,也要盡量配合其他人的工作,切勿以自我為中心。還有就是遇到問題要及時解決,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很有可能就會卡死在一個問題上。通過實踐,得出經驗,這是我的收獲。

篇8

城市詳細規劃的范圍是比較廣泛的,一般來說,它有利于確定規劃范圍內的各種建筑類型,比如其相應的使用性質、土地的界限等,對城市各用地的建筑高度、容積率等控制指標進行有效控制。城市測量的應用范圍比較大,起到的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它有利于實現對拆遷量、用地界址、工程量、容積率等環節的具體測算與劃定,有利于規劃人員依據地形圖與現狀標高,進行編制用地的總平面規劃,有利于進行各個建筑物及其相關附屬設施的有效布置,有利于確保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2城市測量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延伸,提升了人們日常的生活水平,也導致了日常環境質量的降低,它不利于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不利于城市生態效益的可持續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城市出現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人地矛盾以及其他沖突,這些情況的出現不利于人民日常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利于實現城市的綜合效益,不利于實現城市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結合。城市環境的惡化與人類的經濟活動無限制展開有一定聯系,人們對資料的利用效率低下,不能實現城市生態結構與功能的有效協調,難以促進城市生態建設的有效開展,為了實現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進行相關科學規劃的調整,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促進城市生態環節的發展,實現城市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結合。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進行測繪資料的具體分析,合理利用城市整體資源,加大對環境質量監控的力度。

3城市測量的必要性

3.1城市測量有利于保護城市特色與歷史文化遺產在城市測量過程中,要注意保護該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突出該城市特色。城市特色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區別各個城市之間存在區別的一個標志。城市特色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城市內涵以及城市的外在表現。在二、三線城市來說,我們需要利用一系列的自然因素,進行相應環節的精心規劃設計,以確保該城市的綜合效益的實現,利用一系列的測量手段達到這個目的。在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中,我們注重實現城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文化效益的平衡,確保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順利展開。

3.2城市測量在建設項目選址中的應用在日常建筑項目選址過程中,相關規范部門要按照城市的整體規范標準,進行相關建設項目的確認與選擇工作,以有利于城市測量工程各項環節的建設,有利于確保各項行政管理工作的展開。建設項目選址應考慮土地的相容性,建設項目與交通能源,用地現狀條件的銜接,以及對于城市可能造成的污染或破壞。

3.3城市測量在建設用地規劃管理中的意義在城市測量過程中,我們要做好積極的用地規劃管理工作,確保相應規范部分的有效規劃,進行城市建設用地面積與范圍的選擇,進行城市相關規劃步驟的運行,以實現土地使用的規劃要求,確保具體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建設單位在申請用地規劃許可證時,必須提供測繪部門附送的地形圖,并在地形圖上設計總平面布置圖,規劃部門經過實地勘查,對總平面規劃進行審查后,在地形圖上劃示用地范圍和控制線等。

3.4城市測量在對建設工程規劃管理中意義城市測量時建設工程規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規劃系統中,我們要對各類建設工作進行有效組織、控制、協調與引導,確保城市整體規劃的正常運行,有利于實現建設工程規劃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一般來說,建筑工程分為三個環節,主要是建筑工程、市政管線工程與市政設施工程。一般來說,建設單位申請工程許可證時,須提供兩張測繪部門提供的1︰500或1︰1000的地形圖,規劃部門根據地形圖確定密度、高度、間距等指標,在地形圖上劃出設計范圍和擬建工程基地。市政管線的設計和施工必須由測繪單位提供必要的資料和放線,從而確定管線的平面位置、埋深等。

4結語

篇9

【關鍵詞】限界裕量 縱向貫通誤差 橫向貫通誤差 斷面貫通誤差 橫向移位 縱向移位

1 隧道誤差特性

規定建筑隧道各階段定線的限差時,設計限界裕量是決定性的主要因素。在運輸類型的隧邊中,由隧道內廓到車輛外素的臨界點間的距離,叫做限界裕量。

如果采用相向開挖法建筑隧道,隧道入口相距很遠。那么,即使高精度的測量,也往往來有能保證貫通的精度要求。這情況必須考慮到,并且在隧道貫通之前,必須予先進行橫斷面不大的水平坑邊的貫通。在個別情況下,為了保證長隧道的精確貫通,必須通過垂直全替井平關結地面上宮金礦和隧道中的測量工作。

相向坑邊或隧道的中心線的容許貫通誤差,應作為測量必要精度的計算基礎。這個限差的大小應由總限界裕量得出,而總限界裕量已顧及到實地上宮金礦確定和固定中心線的誤差,定線的測量誤差,對設計的建筑偏差和由于山體壓邊的影響建筑物在建筑過程中的變形。

相向坑邊中心線的貫通誤差,通常由以下三類。誤差組成:

(1)縱向貫通誤差,其方向在兩控面碰頭點和隧邊中心線一致。

(2)橫向貫通誤差,出現在碰頭處垂直于隧邊中心線的方向的水平面上。

(3)斷面貫通誤差,是中心線的貫通誤差在垂直平面上的投影。

在大多數情況下,相向隧道的縱向誤差不大,不象橫向貫通誤差大的得可怕。因此,建筑單直線隧邊時,計算測量控制的縱向移位(誤差),不象計算橫向移位那樣重要。如果,單直線隧邊和其他許多隧道聯結在一起,那么,測量控制的縱向移位同樣有橫向移位那樣的重要意義。在建筑地下鐵邊的車站隧邊和斜隧道時,同樣必須計算隧道的縱向誤差。

如果建筑地下鐵邊網,各種方向的隧邊結在一起,那么,必須同樣注意減少測量控制的縱向誤差。

如果建筑隧邊有現代化的技術裝備,那么,相向隧道中心線的斷面(豎直)貫通,精度比平面貫通精度高得多,如果隧道很長,可能發生的斷面誤差,要比橫向貫通誤差少得多。因此,在計算測量的精度時,分別研究這兩種誤差。

6 取中誤解差的2倍作為最大誤差

從理論上研究這個問題確定:超過中誤差的2倍的誤差,出現的或然率為0.045(每測1000次,超過中誤差的2倍的誤差,只有45次)。采取計算的最大誤差等于雙倍中誤差,是有根據的。

通過對隧道誤差特性、三角測量精度估算、直線隧道基本導線測量的精度、估算地下導線測角精度的估算,四方面系統的對隧道誤差的介紹、分析并解決問題鑒于作者水平有限,文中論述不到之處望同行多多指正,今后亦會加強有關理論學習。

篇10

關鍵詞:高層建筑;測量;基礎測量;主體測量;沉降測量

前言:

隨著我們祖國的迅速崛起,人們向往的高層建筑也隨著祖國的迅速崛起而蓬勃發展,高層民用建筑已在各個大、小城市迅猛屹立起來。隨著高層建筑快速發展,質量問題也日益顯現出來,“質量第一”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為了提高高層建筑測量質量,我也在日常工作中總結經驗。為什么高層建筑測量容易引起較大的偏差呢?主要是與高層建筑的特征有關――層數多、高度高、結構繁雜。

1 基礎工程測量放線

建筑物筏板基礎的開挖(挖的深度為6.6米),測量員采用北京博飛BTS―800系列全站儀放出開挖的控制點及控制線。測量員測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比如全站儀的電池是否有足夠的電量,架設儀器的步驟是否準確,調焦與找準是否合理,坐標是否計算得準確等等。測量員將其準備做好之后就要認真細心的對待讀數,做到兩個人都心中有數。具體概括:首先,測量員根據圖紙的特征,將在離中心線1米左右處在圖紙上標好控制線并且在CAD中標出要放的控制點的坐標;然后,測量員在測站點擺好全站儀,并粗平之后精平,輸入測站點坐標及后視點坐標、方位角、棱鏡高、儀器高等;最后,全站儀對好后視點測量之后,輸入放樣點坐標(控制點),接著放出放樣點(控制點),在放樣點上打入小木樁,接著用線綁在小木樁上,撒出石灰線以便機械開挖。

建筑物筏板基礎的墊層定標高,測量員采用DS3級微傾式水準儀定出圖紙標高。由于基礎挖的深度比較深,因此測量員要把已規劃好的標高引到塔吊的外邊上定出所需標高用紅三角表示,然后用水準儀定出素土底層的標高,接著用水準儀定出墊層頂標高,最后澆注C15混凝土墊層。

建筑物筏板基礎的鋼筋定位及澆注混凝土前的準備,首先,測量員用全站儀定出其放樣點(控制點),接著又放出控制線、高低跨線、剪力墻邊線、柱邊線(用紅三角表示,一邊緊貼控制線,尖頭表示方向);然后鋼筋工綁完上下層鋼筋之后(筏板基礎有的厚1.4米,有的厚1.6米,有的厚2米),測量員又要引墊層上的控制線到上層鋼筋上(引線的方法用吊錘引控制線到上層鋼筋,測量員一人在上方拿吊錘引線,另一人在下方指揮――這樣會比一個人引線更精確,定出了上層鋼筋的點之后用全站儀放出其控制線以便檢驗柱、剪力墻。當然也可用其它方法如用全站儀引線、桶上裝機油看影子引線)。測量員用水準儀定出筏板基礎頂面的五零線(鋼筋上),具體步驟如下:首先,水準儀精平之后對準原先定在塔吊上的標高,根據圖紙上的標高計算出要測的讀數;然后測量員測出點并在穩固的鋼筋上用紅油漆畫好五零線;最后,測量員一定要復測其中的幾個點以確保無誤。

2 主體工程測量放線

建筑物高程控制,測量員根據規劃部門定出的已知標高而引出±0.000標高線在建筑物的外架上并不少于2個點,然后用50米的鋼卷尺由±0.000標高點量出樓層標高的參考點并用水準儀測量相互校核。測量員不允許套層測量,原因是預防誤差的累計。具體做法:測量員依據兩個±0.000標高點用50米鋼卷尺引出兩個各樓層參考點(主要是用來檢驗標高),然后測量員用水準儀測出各個樓層頂面的五零線(測完點之后一定要記得檢驗以防止不必要的誤差),特別是在必需要通過轉點才能完成測量任務時一定要記得是對照各樓層的參考點而不是已在樓層測的五零線標高,主要是防止累計錯誤。高程閉合差應掌控在2毫米之內。接下來測量員檢驗各樓層模板的標高誤差是否符合規范要求,若不合規范要求則應該強制性要木工更改,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各樓層的標高及凈高誤差過大。

建筑物的軸線控制,高程軸線的豎直方向引測,測量員為確保相對位置與軸線準確性,應該使基礎軸線控制點傳遞到各層軸線控制點均由全站儀進行引測(特殊情況除外)。具體做法如下:測量員預先和模板工長說好在樓板那些位置點預留洞口及洞口大小,再由模板工長與木工溝通好。①在軸線傳遞上測量員應該選用逐層投點法――樓板的混凝土能承受相應的力時,測量員在預留洞口上架設全站儀,打開光學對點器中激光器,慢慢的調到使激光器差不多對準下層軸線上的控制點,再精平,精平之后再調到激光器對正控制點并標好在自己放的木板上,同理在另一個洞口測量員使全站儀的激光器對正控制點之后還是精平。接著,測量員用全站儀對正第一個洞口上的木板已標好的點置零,在組員的幫助下標出該軸線的點(據現場情況定,一般點與點的距離為4米左右),然后測量員用全站儀轉90度(這是據圖紙要求而定的),在組員的幫助下下完成另一軸線上的點,再相應的彈出控制線并標好據那根軸線向左或向右多少米,其它的控制線同理可得。根據測量員在樓面上彈好的“十”字控制線,再由木工通過卷尺量好后可彈出建筑物各細部的控制線(彈出墨線)。最后測量員通過彈出的墨線可以檢查下層的墻柱尺寸是否準確,垂直度是否合乎規范中的精度要求,并且可以用來對該層支模、扎筋起到引導作用及依據。②根據規范,建筑軸線位置位移偏差應該小于1厘米,標高中的每一層允許偏差應該小于±1.5厘米,測量員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精確放線以達到垂直度的控制、進而對總體控制達到好的效果。

3 高程建筑沉降觀測

根據編制的工程施測方案及確定的觀測周期,首次觀測應在觀測點安穩固后及時進行。一般高層建筑物有一或數層地下結構,首次觀測應自基礎開始,在基礎的縱橫軸線上(基礎局邊)按設計好的位置埋設沉降觀測點(臨時的),等臨時觀測點穩固好,進行首次觀測。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測時一般用N2或N3級精密水準儀。并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應在同期觀測兩次后決定。隨著結構每升高一層,臨時觀測點移上一層并進行觀測直到十0.00再按規定埋設永久觀測點(為便于觀測可將永久觀測點設于十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層就復測一次,直至竣工。

4 測量員的綜合素質

眾所周知,一項工作完成的好差與一個人的態度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測量員應該加強自身修養,以“理論聯系實際,用實際回報社會”的生活理念來指導自身工作。一個測量員應該要對施工圖紙相當的理解,以用來更好更合理地布置軸網(布置好了可以省時省力);一個測量員應該對計算出的結果一定要進行復核,并且在放好了線也要在實際中進行檢測是否與計算的結果相吻合,以此來避免施工計算與施工測量帶來的誤差;一個測量員應該對施工方案中的測量這一塊要非常的了解,以明白其誤差范圍是多少,更能讓自身做到心中有數;一個測量員在測量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避免在烈日或雨天下進行測量而帶來自然誤差,因此選時也要注意,并且要惜時,這樣才可以避免時間上的沖突;一個測量員應該經常對其用的儀器檢驗與校正,這樣來避免儀器自身帶來的誤差。綜上所述,測量員應該工作努力、工作細心、工作認真。

5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