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學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18 06:57: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博士學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船舶分油機;信息化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24-0030-03
一、引言
2011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以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國愈加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知識的地位。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旌鲜浇虒W的概念最早由國外的培訓機構提出,指的是網絡線上與線下的混合,通過引進面對面教學來改進E-Learning教學的不足。隨后,混合式教學模式被引入到高校教育領域,并得到高度關注。
本文主要探討在高職《船舶柴油機》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以“船舶分油機”這一教學單元為例,使用信息化手段,進行一系列教學活動,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融“教、學、做”為一體,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信息化教學分析
1.內容分析
課程:船舶分油機是《船舶柴油機》課程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之一。依據國際海事組織2010年在馬尼拉修正的《1978年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 ,簡稱“STCW公約”)、課程標準等要求,確定了本項目的教學內容。
教材:選用“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學時:2學時。
2.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高職水上運輸類輪機工程技術專業二年級學生。通過對2012級學生該課程學習效果的調查與分析,發現他們有想法、有創新,渴望成功,網絡、智能終端使用熟練,之前已經學習了分油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為定期維護的學習提供了理論支持。
3.教學目標
依據人才培養方案要求,結合當前學情分析,將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素質目標的培養融入教學過程當中。
知識目標:深化理解分油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充分掌握分油機拆裝步驟與維護保養方法。
技能目標:熟練完成分油機的拆裝;掌握疏通、清潔、檢查、更換等常規維護技能。
素質目標:提高安全意識;規范操作行為;加強合作精神。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分油機的正確拆裝。
教學難點:掌握分油機的維護方法。
5.教學策略
由于分油機是高精度的、由眾多零部件互相嵌套并高速回轉的設備,內部結構相當復雜,而且價格昂貴,對維護保養的要求極高,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難以獲得直觀認識,費時費力費財,非常適合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學來呈現。
為此,采用線上線下、虛實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理念,依托課程教學平臺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維虛擬拆裝系統和教學資源庫等教學資源,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具體如圖1所示):
三、信息化教學實施過程
1.課前準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前,學生登錄課程教學平臺,選擇教學單元,動手操作Flas,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分油機的結構、工作原理等相關知識點,然后領取任務單,明確本次課的學習目標、重難點,自主學習微視頻(教師錄制)等相關資源,初步了解船舶分油機定期維護的流程,完成課前測試。老師根據統計分析,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按層次和個體差異進行分組,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為課中學習的分組合作做準備。
2.課中學習――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探究新知
環節1:情境創設
老師結合自己在遠洋船舶上的工作經歷,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對分油機進行拆裝維護呢?結合企業工程師的情境解讀――依據SOLAS國際公約和船舶設備維護保養計劃的要求,強調了職業船員對分油機應具備的能力與責任,讓學生明白了遠洋船舶分油機拆裝維護的重要性。
環節2:知識學習
在教學平臺上,學生結合分油機拆裝步驟的排序游戲,畫出分油機定期維護的拆裝流程圖,在趣味的學習中,熟悉了拆裝維護流程;通過觀看微視頻(企業工程師參與錄制),學習常規的維護方法;接著,老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共同總結出拆裝的注意事項和常規的維護方法。
環節3:仿真演練
如何高效地完成分油機的正確拆裝呢?啟動仿真軟件,進入虛擬拆裝環境。老師先演示講解,然后學生對照演示開展虛擬拆裝練習,觀看一步,操作一步,如果出現錯誤操作,軟件將自動提示及時更正,猶如給每名學生配備了一位專業老師手把手地指導,解決了過去教學中因缺乏及時糾正而使學生容易學到錯誤操作的問題。
軟件設計均按照分油機拆裝規范制定,從專用工具的選擇到專用工具的使用,從拆裝位置到拆裝順序,從關鍵零件的標記定位到精密零件的擺放與保護,學生充分領會了分油機拆裝的四大注意事項。
學生反復練習,完成虛擬拆裝考核;在愉快的仿真練習中逐漸掌握了分油機的正確拆裝步驟,突破了教學重點,并為后面的維護保養做好了準備。
環節4:實踐操作
本環節在實訓場所完成。按照實際工作崗位要求,進入該場所之前,學生先在教學平臺上學習安全注意事項,然后佩戴安全帽和防護手套,老師在操作現場再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Y合任務單要求,各小組在組長的指揮協調下,分工配合,團結合作依次完成拆裝前的工具準備、拆卸、維護保養與裝復等步驟。
在維護保養過程中,學生對泄水孔、排渣孔等細小通道要逐一清通,不能有臟堵;對分離盤片、分離盤架等易臟污部件要先浸泡再清洗;對活動底盤、立軸等高速運動件要仔細檢查是否有異常磨損和裂紋;對易老化的密封圈、塑料堵頭等要及時更換。
如有疑問,可以隨時查看微視頻、查閱英文說明書或小組討論,自主尋求解決之道;老師巡回指導,實時記錄典型操作行為,并上傳課程平臺,同時確保實踐操作安全。
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深刻掌握分油機的拆裝及維護方法,充分領會定期維護、預防為主的重要性,有效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點,提升了學生對船員職業的認同感。
環節5:總結評價
實踐操作完畢,各小組上傳任務單,進入總結評價環節。老師根據巡回檢查情況和任務單的完成情況進行綜合點評和評分,并對分油機的拆裝要點及維護方法進行總結。課后,學生結合自己對本項目的掌握情況,在教學平臺上及時進行自我評價。
3.課后拓展――培養學生交流能力,提升個人綜合素養
課后,學生在教學平臺上,觀看學習老師上傳的典型視頻,并針對學習上的困惑,在交流空間進行討論,并提交學習心得;點擊查看多元評價成績,了解自己對本任務的掌握情況;鏈接輪機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進一步擴大學習范圍。同時,預習下節課的學習內容。
四、信息化教學效果
針對“船舶分油機”這一教學單元,進行了信息化教學效果調查。調查對象為授課教師和學生,調查內容主要有: 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和感悟;對小組協作學習的認同和建議;在教學實施中,學生課前學習的主動性和課中學習的創造性等表現;以及對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內容掌握的程度、團隊情感體驗的情況、信息化教學的效果等。 從調查問卷收集整理后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船舶分油機”單元的信息化教學取得十分顯著的效果。
1.認同感
95%的調查對象都表示喜歡信息化教學的教學方式和氛圍。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在得到組員和教師承認時,會有較大的滿足感和愉悅感,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2.主觀能動性
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較信息化教學活動實施前有顯著提高,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基本上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前準備、課中實施、課后拓展等各環節。
3.團隊合作
在實踐操作環節,團隊合作的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團隊意識,小組長在教學開展中發揮了較大的協調與領導作用,學生相互之間也增強了合作的責任感。同時,這種教學形式還有助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溝通,協作能力提升明顯,教師也能做到因材施教。
4.創造性思維
在信息化教學實施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熱烈切磋討論的氣氛,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化,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在一定情境下,引起了聯想與想象,從而產生超越傳統課堂教學的創造性思維。
綜上所述,信息化教學在“分油機”單元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學生對“分油機”相關的知識和各項操作技能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對知識的掌握更加全面系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五、結束語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學在高職教育教學中將會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改變著以往傳統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知識灌輸的傾向,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度。信息化教學的實施,授之自主學習的方法,使課堂信息量充足、生動活潑,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其更加注重團隊合作,成為綜合素質較高的專門人才。真正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創造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魯昕.以信息化促職業教育現代化[J].江蘇教育,2014,48(12):8.
[2]唐文晶,武馬群.基于虛擬系統的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實踐教學大賽賽項設置規程與組織機制初探[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4(4):50-54.
[3]陳琳.中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創新特色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3):12-18.
[4]婁潔.關于高職工科專業課實施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探索[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31(1):81-83.
篇2
關鍵詞:藥學有機化合物光譜解析;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7-0118-03
《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是一門研究有機化合物結構與其波譜性質相關性,并進而確定未知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學科。學生通過學習和訓練應該熟練掌握常見結構類型的有機化合物光譜和波譜性質,并能夠掌握解析未知化合物結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可以解析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借助文獻和資料可以確定復雜化合物的分子結構。本課程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高于對課本內容的簡單記憶,而目前課堂理論教學的現狀,不能完全滿足以上教學需求。本文以學生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實踐教學為突破手段,對教學方法、內容和考評制度等進行了系統的改革研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一、教學內容的完善與實踐
(一)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科前沿相結合
目前,《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在課堂上主要以介紹紫外、紅外、核磁共振波譜和質譜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結構類型化合物的譜學特點為主。隨著波譜學測試技術和新的測試方法的不斷出現,在教學內容上應該注重基礎知識與前沿科學技術的銜接,及時將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方面的新方法、新知識和新技術融入教學當中。例如,將教學大綱中雖沒做要求的,但在解決化合物絕對構型方面起非常重要作用的(circular dichroism,CD)譜、(optical rotatory dispersion,ORD)譜[1]以及Mosher法作為附加內容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們了解立體化學的現代研究方法和手段[2]。
(二)注重教學內容與科研實際相結合
高校教師一般都是教學和科研雙條腿走路、相輔相成,那么在課堂上講授波譜學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將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例如,將自己在科研工作過程中獲得的結構新穎、圖譜特征鮮明、易于解析的化合物作為實例在課堂上進行結構分析討論,加深學生對典型化合物結構特征的記憶,也有助于學生對于新型骨架化合物的了解。
此外,還可以篩選本學科優秀的碩士、博士論文,作為學生課外的學習材料,以補充現有教材內容上學科前沿介紹的不足,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增強學生有機化合物結構解析的實踐能力[3]。通過以上幾個方面及時不斷調整和更新教學內容,保持了課程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科學性。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完善
(一)加強學生對實際測試譜圖的分析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式基本是從四大波譜的測試數據推導結構,與實際工作從圖譜―數據―結構有一定距離,因此,學生對實際測試譜圖的解析能力較差。針對此問題,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具體化合物的實際測試譜圖,如核磁共振圖譜、紅外圖譜、質譜等,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們辨認譜圖上的目標化合物信號、溶劑峰信號以及雜質信號,結合理論知識,仔細研究并推敲,增強實際譜圖解析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也要改變傳統的單向知識傳授“教學型”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并大膽嘗試解決問題式、課堂討論式等啟發式教學方法。在圖譜解析過程中學生可以積極發言、自由討論,通過這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加深入、靈活地掌握理論知識與實踐解析能力[4]。
(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融入教學過程
眾所周知,有機化合物的立體結構不僅影響其理化性質,而且也會影響化合物的生物學活性。因此,必須增強學生對三維空間分子結構和有機立體化學知識的理解。為了實現此目標,教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應多采用多媒體、實物投影和分子模型等輔助教學手段[5]。并且在課件制作過程中,應積極與計算機相關專業教師合作,采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各種信息軟件技術(如Chem office、Chem win、Flash等)相結合,有效提高傳授給學生信息知識的質與量,增強學生對有機化合物平面和空間結構的理解[6]。
(三)設置學生自主設計的教學環節
為了與上述理論課教學內容相適應,理論課教學應設置4學時學生開放性和自主設計式的課堂教學環節。教師事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把優秀的碩士、博士論文中代表性的不同結構類型的化合物圖譜復印給各組同學。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下對代表性化合物進行討論和分析,自主設計解析過程并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各組同學分別介紹自己化合物譜圖的特點,不同譜圖解析結構的優勢以及結構解析具體分析過程。學生利用此開放性的教學過程,積極探索、各抒己見,結合教師對問題的歸納與點評,增強學生自我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數據歸納推理等能力[7,8]。
三、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
針對《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實際結構解析能力的特點,該課程的考試制度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完善,改變過去期末一張考卷定成績的傳統,實施“三個結合”的考試制度,即開卷閉卷相結合、期末平時相結合、理論實踐相結合的評定方式。這種評定方式更加突出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三個結合”的評定方式中,要特別注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評估和學生實踐應用(未知化合物結構解析)能力的評估,使得對學生能力的評估,更加真實、合理[9,10]。
此外,作為平時成績的考評內容,我們嘗試了每位學生針對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知識點擬一套考試題,并給出標準答案。通過此環節的學習,一方面可以考察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及其運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擬試題的過程中,也進一步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強化實踐教學改革
《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實驗教學是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教學理論加深理解和消化的關鍵環節。實驗課教師結合理論課內容,注重實驗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及與理論課教學內容的關聯性,并不時的地針對儀器的使用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內容,讓學生思考回答,或讓學生提出問題,與教師討論解答,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維能力[11]。在實驗課結束后,要求學生將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質譜的原理及其應用進行歸納總結,同時結合實際測試的四種譜圖,對測試樣品的結構進行解析,四種譜圖相互佐證、融會貫通,增進了學生對抽象的理論課教學內容的理解。此外,在完成教學任務之余,積極配合波普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開展自主設計性試驗,讓他們能夠了解影響圖譜測試的主要因素及二維核磁共振譜測試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們在實踐中深入掌握波譜學的原理,幫助他們進一步增強圖譜解析的實踐能力[12]。
五、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建設與完善的實施者,所以青年教師的不斷補充與培養,形成一支學歷層次高、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教學效果好、可持續發展勢頭良好的教學梯隊顯得尤為必要。
(一)搞好傳幫帶,使新增師資盡快成長
青年教師一般均為相關專業畢業的博士研究生,基礎理論知識扎實,但缺乏一定的理論課講授經驗。針對這一問題,青年教師必須經過一輪的試講過程,并針對自己在講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去聽取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課程1~2輪,注意老教師在難點知識講解的方式與技巧,吸取經驗不斷完善自己。此外,為了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為每位青年教師可以選擇本專業經驗豐富的教授作為指導教師,定期交流與規范授課內容,教授可以親臨教學課堂聽課,指導青年教師授課內容與方法,并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隨時指正,促進青年教師成長進步[13]。
(二)建立集體備課制度
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教學團隊一直實行集體備課、學科會制度,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探討學科前沿知識的發展與教學內容的相應性調整。通過集體備課制度,有計劃地組織中青年教師講授分別講授紫外、紅外、核磁共振譜和質譜的相關章節,通過集體討論,進一步明確重點掌握知識點和一般了解性知識點的范圍[14]。特別是在集體備課中邀請有經驗的教授以及師范專業畢業的教師來講授示范課,引導青年教師熟悉、掌握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要求和標準以及授課的技巧和方法。
(三)鼓勵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并重
鼓勵青年教師重視科學研究,一方面要鼓勵青年教師開闊眼界,在不影響本課程教學工作的前提下,到國外知名高校進一步進修和深造;另一方面,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申報和研究工作,發表研究論文,在科研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15]。可以通過青年教師加入教授課題組的方式,引導青年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并通過在課題組中參與一些國家級科研項目的申報和科研工作,不斷地總結經驗,完善自己科研思路并建立自己的科研方向。此外,還要鼓勵青年教師多參加國內外藥物化學或譜學技術領域相關的學術研討會,通過在學術會議上的交流,及時掌握學科發展前沿和發展方向,促進青年教師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快速成長。反過來,青年教師在科研工作中增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經驗,會豐富課堂教學實例,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即科研反哺教學[16]。
六、討論
21世紀高等教育的一個突出特征是從人的個性出發,充分調動人的創造力和潛能,這樣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因此,高等學校的教學改革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堅持理論課教學和實踐課教學相結合,堅持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相結合,堅持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相結合[17]。
目前《藥學有機波譜解析》的教學計劃和課程計劃,更多于傾向于四大光譜(紫外、紅外、核磁共振譜和質譜)的原理和有機化合物結構類型的譜學介紹,而綜合譜學的運用以及譜學在實際科研工作中的應用介紹較少[18]。課堂譜學理論基礎知識介紹多,試驗教學和課外教學內容較少。因此,對于該課程來講,難免存在學生死記硬背,難以掌握未知化合物結構解析思路的現象。甚至在后期的《天然藥物化學》和《藥物化學》的學習過程中,以至于碩士研究生的科研實踐中,對于稍復雜化合物的結構解析仍存在困難,實踐應用能力較差。
本文針對本科生教學總結的經驗和《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的特點,通過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評制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以理論課教學和實踐課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和課外自學相結合,創新能力和自主能力培養相結合,增強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教會學生有機化合物解析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了學生對藥學和中藥學事業的熱愛,樹立為我國藥學事業奮斗的志向和自主創業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吳立軍.旋光譜和圓二色譜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J].沈陽藥學院學報,1989,6(2):148-151.
[2]王國凱,劉勁松,王舉濤,許鳳清,李云志,王剛.中藥學專業波譜解析教學改革探討[J].廣州化工,2014,42(1):132-135.
[3]潘為高,羅彭,李兵,霍麗妮,盧汝梅,任賽賽,李勇.高校藥學專業波譜學應用型教學模式[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4(3):107-109.
[4]謝彩俠,催永霞,胡亞楠.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教學模式的改革[J].教育論壇,2009,6(22):157-159.
[5]汪洪武,韋壽蓮,劉艷清,劉玲,嚴子軍,趙建芬,張素斌.《波譜解析》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廣州化工,2010,38(6):273-275.
[6]左華,袁呂江,張保順.《波譜解析》教學新思路[J].中國西部科技,2009,8(2):71-73.
[7]郭麗冰,陶曙紅.《波譜解析》課程教學改革及教學效果調查分析報告[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5,21(4):480-482.
[8]劉勁松,王剛,林,王舉濤,李云志,王路明.《波譜解析》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醫藥,2013,17(1):178-180.
[9]冷炎,蔣平平.《波譜解析》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廣州化工,2012,40(8):202-204.
[10]周峰巖,劉麗娟,閆鵬,張文志,趙玉亮,周利.基于應用能力培養的《有機波譜解析》教學實踐[J].廣州化工,2014,42(24):178-180.
[11]許招會,王`,熊斌,林春花.波譜解析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光譜實驗室,2013,30(3):1271-1274.
[12]周含笑,許招會,王`,熊斌,廖維林.《波譜解析》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的探討[J].廣東化工,2011,38(11):149-151.
[13]洪銀興.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培養學術領軍人才[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4:1-4.
[14]楊光明,潘揚.關于中醫院校《有機波譜解析》教學的思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22):43-45.
[15]趙興秀,何義國,吳華昌,鄧靜,周健.科研教學相結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廣州化工,2012,40(3):131-133.
[16]徐清萍,堯俊英,何培新.科研教學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廣西輕工業,2011,27(1):155-158.
篇3
關鍵詞 石墨烯;室溫離子液體;尿酸;電化學傳感器
1 引 言
2004年,英國Manchester大學Geim等發現了石墨烯(Graphene),它具有完美的兩維周期平面結構, 兼有石墨和碳納米管等材料的一些優良性質, 例如高熱導性和高機械強度, 更為奇特之處是它具有獨特的電子結構和電學性質[1-3]。未修飾的石墨烯在水和其它常見有機溶液中的溶解能力非常差。大量的探索性的工作發現,經過功能化的石墨烯,不僅其溶解性顯著改善,而且通過繼承被修飾物的特性,還賦予了石墨烯新的物理化學性質[4,5]。近年來,很多文章報道了將生物活性分子共價鍵合到石墨烯表面,用于生物分析的研究,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石墨烯 生物分子復合納米結構在生物化學領域有望成為具有重要應用潛能的分析材料[6,7]。
室溫離子液體(IL)具有保持和促進蛋白質活性的能力,近年來已在生物和生物電化學領域中引起越來多的關注[8,9]。IL 是一種環境友好試劑,在室溫時完全由離子組成,具有一定的粘度和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例如高的熱穩定性、較小的蒸汽壓和相對較高的離子導電性。尤為重要的是,其具有較好的電化學穩定性和保持甚至提高酶的生物活性的能力,使IL 在生物及生物電化學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本研究采用石墨烯與離子液體,通過簡單的研磨可非常容易地將石墨烯分散均勻。IL GNs復合物可作為一種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電子媒介體和固定酶的新型生物平臺,尿酸酶 室溫離子液體/石墨烯對尿酸表現出良好的安培響應,為臨床尿酸檢測提供了一種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檢測方法。
2 實驗部分
2.1 儀器和試劑
尿酸氧化酶 (Uox, Sigma 公司)。石墨粉、肼、KMnO4、H2SO4、氨水、尿酸(北京化學試劑公司)。 其它試劑均為分析純。0.1 mol/L磷酸鹽緩沖溶液(PBS,pH 7.4)作為支持電解液。實驗用水均為Millipore Milli Q純化過的超純水。
2.2 修飾電極的制備
以石墨粉為原材料.通過Hummers法液相氧化合成氧化石墨[10]。將23 mL H2SO4冷卻到0 ℃后加入1 g石墨粉,攪拌均勻得到溶液A。將適量KMnO4在攪拌下緩慢加入A溶液中。在35 ℃下水浴中反應2 h。然后緩慢加入適量去離子水稀釋,過程中保持溶液不沸騰。再用30% H2O2處理, 然后趁熱過濾。將得到的濾餅烘箱中100 ℃干燥,備用。將5 mL氧化石墨(1 g/L) 加入3.5 μL 肼和40.0 μL氨水,攪拌數分鐘后在95 ℃油浴中1 h。冷卻到室溫后, 過濾后得到石墨烯。將20 mg 石墨烯和0.2 mL IL 的混合物在研缽中研磨約20 min, 得到黑色粘性的IL GNs 復合物。在光學顯微鏡下小心地將適量的IL GNs復合物刮涂于工作電極表面, 得到IL GNs/GC電極。Uox/IL GNs/GC電極的制備基本相同, 只是將Uox溶于IL中之后再與石墨烯混合。
2.3 實驗方法
原子力顯微鏡(AFM)測試在SPA 400 儀器上進行,控制軟件為SPI 3800(Seiko Instruments Industry Co., Tokyo, Japan)。循環伏安實驗和計時安培測量用CHI660B型電化學工作站(美國)測定,采用常規的三電極體系,未修飾的和修飾的玻碳電極(GC)為工作電極,旋狀鉑絲為對電極,Ag/AgCl 電極(飽和KCl 溶液)為參比電極。在實驗前,通入高純氮氣至少30 min, 得到氮氣飽和的溶液。所有實驗均在室溫下進行。
3 結果與討論
3.1 離子液體 石墨烯復合膜的表征
采用原子力顯微鏡表征了離子液體 石墨烯復合膜的表面形貌(圖1)。從圖1可見,單層離子液體 石墨烯復合膜高度為1.8 nm,比未功能化的石墨烯厚度(0.5 nm)明顯增大,說明IL成功修飾到了石墨烯表面。
3.2 IL GNs/GC修飾電極對H2O2的電化學還原性能
為考察室溫IL GN/GC電極對H2O2的電化學還原性能, 明確實驗是單一組分起作用, 還是室溫離子液體和石墨烯的協同作用,將室溫離子液體修飾的電極IL/GC、石墨烯修飾的電極GN/GC 和室溫離子液體與石墨烯復合膠修飾的電極IL GN/GC 置于0.1 mol/L氮氣飽和的PBS緩沖溶液(pH 7.4)中,分別在加入H2O2和不加入H2O2的情況下,以50 mV/s 的掃速進行循環伏安掃描。從圖2可知,電極IL/GC(A),GN/GC(B),IL GN/GC(C)均出現明顯的還原峰,峰電位分別起始于
, 0.08 V。說明3種電極都能催化H2O2的還原。同時測定了IL GNs膜自身的抗干擾性能。相比IL/GC,GN/GC的還原峰電位有了輕微的正移,但是還原電流比IL/GC大很多,這主要是因為石墨烯較大的比表面積。與此同時,復合溶膠修飾的電極IL GN/GC表現出更好的電催化活性,還原電位起始于
0.08 V,比IL/GC電極正移了40 mV,且峰型最好, 峰電流最大。圖2表明,復合膠修飾的電極IL GN/GC表現出了對H2O2最好的電化學還原性能。復合溶膠電極中還原峰電流的改變不是因為室溫離子液體或石墨烯單一組分作用,而是因為二者的協同作用,iIL GN >iGN+iIL。最近已有關于碳納米管和氧化還原媒介體直接的綜合體系的協同作用的報道[11,12], 認為氧化還原媒介體的引入能夠提高碳納米管的電子和離子傳輸能力,同時增加了復合膜之間的電子交換。在這里,可以借用這種機理解釋IL GN納米復合膠的協同作用。另外, 通過不斷加入干擾物質AA,DA,NE等,證明IL/GNs具有很好的抗干擾性能。同時,從圖3可見,隨著H2O2濃度增加,催化電流也逐漸增大。這些結果都表明IL GN復合溶膠能夠作為一種媒介質應用于電化學生物傳感器中,具有導電性和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和毒性低等優點。
3.3 基于Uox IL GNs/GC修飾電極的電化學傳感器對尿酸的檢測在IL GN復合物中混合尿酸酶Uox,用于尿酸的催化,從而制備出檢測尿酸的酶生物傳感器。尿酸酶在氧氣的存在下,尿酸氧化成尿囊素,同時產生H2O2。 通過檢測產生的H2O2電化學還原電流就可以測定尿酸的濃度。電位在0~
0.3 mV,電流響應值持續增加,而這之后增加速度減慢,而且更加低的電位會導致噪聲的增強,所以在實驗中操作電壓選擇
mV。在電位
0.30 V的條件下,在電解質中不斷加入不同濃度的尿酸,產生的穩定的電流 時間曲線見圖4。實驗中,傳感器對尿酸的加入響應相當迅速,響應時間10 s以內。反應迅速的原因主要是在不斷攪拌的電解質中,電極上Uox IL GN復合物對H2O2還原的協同作用。從i t曲線得出本方法檢測尿酸的線性范圍為0.002~4.5 mmol/L,檢出限為0.85 μmol/L。 正常人體血清中尿酸濃度為0.3~0.5 mmol/L, 尿液中尿酸濃度為1.4~4.4 mmol/L,因此本傳感器可用于實際血液和尿液樣品中尿酸的檢查。上述結果表明,石墨烯 室溫離子液體復合膠能為基于尿酸酶的尿酸傳感器提供一個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平臺。
3.4 基于IL GN/GC修飾電極的尿酸電化學傳感器的抗干擾性能
在實際樣品中,有一些與尿酸共存的電活性物質,如葡萄糖、AA、NE、DA等, 可能影響生物傳感器的響應。圖5顯示了此傳感器的抗干擾性能。在圖5中, Glucose (5 mmol/L), AA (0.1 mmol/L), NE (0.1 mmol/L), DA (0.1 mmol/L)幾乎不引起電信號,而尿酸產生了非常明顯的響應。結果表明,生理濃度范圍內,葡萄糖、AA、NE、DA等不影響尿酸的測定。這種理想的選擇性歸功于檢測過程中采用了比較低的操作電壓,因此,本方法未使用選擇性滲透膜或酶的預處理,對尿酸具有特異性的的響應。這一點相較于以前報道的傳感器有
明顯的優勢[13],同時這一結果也預示了這種傳感器在實際樣品的檢測中的適用性。
3.5 實際樣品中尿酸濃度的測定
采用本傳感器對5份血清和尿樣進行分析, 并與湖南省長沙市第四醫院分光光度法的結果相符合(見表1),表明此傳感器可用于實際樣品的分析。
3.6 傳感器的重現性和穩定性
考察了Uox GN IL修飾電極的重現性,相同條件下制備的6 支電極, 對20 mmol/L UA進行檢測,電化學信號的相對標準偏差為4.1%;同一只電極對同一樣品重復3次測定的RSD為2.6%,還考察了該多層膜修飾電極的長期穩定性。將修飾電極貯存于4 ℃冰箱內,每天取出進行測量,結果表明,在2 個月后,電化學信號降低5.2%。
上述實驗結果表明, 將離子液體和石墨烯復合物溶膠(IL GNs)修飾在玻碳電極表面, 由于石墨烯和離子液體的協同作用, 可大大改善電極的導電性和生物相容性,成為良好的生物電化學平臺。 IL GNs復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能力和容易制備等特點, 有望在生物傳感器和其它生物電化學相關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References
1 Geim A K, Novoselov K S.Nat. Mater,2007, 6(3): 183-191
2 Neto A C, Guinea F, Peres N M R, Novoselov K S, Geim A K.Rev. Mod. Phys., 2009, 81(1): 109-162
3 Stankovich S, Dikin D A, Dommett G H, Kohlhaas K M, Zimney E J, Stach E A, Ruoff R S.Nature, 2006, 442(7100): 282-286
4 Schniepp H C, Li J L, McAllister M J, Sai H, Herrera Alonso, Adamson D H, Aksay I A.J.Phys.Chem.B, 2006, 110(17): 8535-8539
5 Park S, An J, Piner R D, Jung I, Yang D, Velamakanni A, Ruoff R S.Chem. Mat., 2008, 20(21): 6592-6594
6 Liu Y, Dong X, Chen P.Chem. Soc. Rev., 2012, 41(6): 2283-2307
7 Stankovich S, Dikin D A, Dommett G H, Kohlhaas K M, Zimney E J, Stach E A, Ruoff R S.Nature, 2006, 442(7100): 282-286
8 GU Yan Long, SHI Feng, DENG You Quan.J. Chin. Sci. Bull., 2004, 49(6): 515-521
顧彥龍, 石 峰, 鄧有權. 科學通報, 2004, 49(6): 515-521
9 SUN Wei, GAO Rui Fang, BI Rui Feng, JIAO Kui.Chinese J. Anal. Chem., 2007, 35(4): 567-570
孫 偉, 高瑞芳, 畢瑞峰, 焦 奎. 分析化學, 2007, 35(4): 567-570
10 Hummers Jr W S, Offeman R E.J. Am. Chem. Soc., 1958, 80 (6): 1339-1339
11 Zhang M, Gorski W.J. Am. Chem. Soc., 2005, 127(7): 2058-2059
篇4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小學三年級學生正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時期,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關鍵期(最佳期)。培養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幫助他們有效建立自我意識、規范自覺紀律,而且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培養獨立性、創造性、約束性等,對學生終身發展、踐行素質教育具有積極意義。
姑咱小學處于藏漢結合部——姑咱鎮,是甘孜州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該校三年級有4個教學班級,共有學生165名,其中男生85人,女生80人,絕大部分學生來自姑咱當地,極少部分來自周邊(如前溪、麥崩等)片區;藏族學生占絕大多數,有147人;98%的學生為農村戶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因此,研究該校三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一、自主學習與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尚無關于自主學習的準確定義。根據福建師范大學博士余文森的觀點,自主學習指學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1],特征是主動性、獨立性和自控性,即我要學、我能學和我會學。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龐維國認為,自主學習實質就是“能學”、“想學”、“會學”和“堅持學”的綜合[2]。我們認為,自主學習是與傳統接受學習相對的,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現代化學習方式,自主學習能力是隨著個體認知水平發展,在學習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擁有并掌握學習活動、獨立完成學習過程的心理特征。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調查法,對該校小學三年級學生進行隨機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實際回收問卷139份,其中有效問卷124份,回收率92.6%,我們還抽取了部分被試進行個別訪談。
三、結果與分析
(一)學習主動性分析。
主動性是相對于他主性(被動性)而言的,指學生能自發地、能動地按照學習計劃完成學習既定任務,是自主學習的核心和根本屬性[3]。
可以看出,約一半(46.77%)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制訂計劃,約1/3(29.03%)的學生不能連續地制訂計劃,約1/4(24.19%)的學生是從來不做學習計劃或者在老師或家長要求下被動制訂計劃,是缺乏主動性的;經常能預習新課的占51.61%,有時能預習占48.39%,兩者差異僅3.22%,但這種差異不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縱向來看,對比制訂學習計劃和預習新課,預習新課比制訂學習計劃更能被學生接受,甚至不存在從來都不預習的情況。因此,制訂學習計劃需要引起重視。
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觀點認為: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并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認知結構聯系起來,積極建構其知識體系[4]。可見,學習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而制訂學習計劃和課前預習則是培養其主動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學習獨立性分析。
獨立性是學生在意識的支配下獨自完成某項任務,促使學生形成成就動機和積極的認知探索欲。
三年級學生選擇和父母一起學的百分比為8.06%,和伙伴一起學的占了62.10%,而獨立學的百分比僅為29.03%,即學生對他人的依賴性較高,獨立性需要提高。從第二個問題可以看出,學生遇到學習障礙時,自己思考,再尋求(網絡或大人)幫助的意識已經普遍具備,百分比為79.03%;不思考便尋求幫助、隨便寫一個答案及直接空著所占的百分比分別為13.71%、4.84%和2.42%,說明學生自己思考獨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及獨立解決問題能力較強,已經初步意識到學習需要對信息感知、注意和理解,體會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是符合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
(三)學習自控性分析。
自控性指一個人對自身的沖動、感情、欲望施加的正確控制。
其中“不去,我的作業還沒有完成”為90.32%,“我很想去,可是家長不同意”為6.45%,“不管作業,先去玩”為3.23%。調查結果表明,該校三年級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意志自覺性,擁有一定的克服外界誘惑的能力,對自控學習有了一定的認識。
根據問卷結果可以看出,姑咱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初步形成,自控性、主動性及獨立性方面總體表現良好,但體現主動性的“制訂學習計劃”方面、體現獨立性的“平時和誰一起學習”方面則需要培養和提高。另外,從對個體被試訪問結果來看,統計結果和問卷結果吻合。教師們普遍認為:三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制訂計劃、課前預習、獨立完成作業等方面,這與問卷調查的結果是吻合的。
四、相關建議
(一)要求學生制訂學習計劃。
小學三年級學生對學習計劃的概念較為模糊,很難實施并堅持,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學習計劃,加以實施監督,定期進行檢驗,對學習計劃得以完成者可以給予一定獎勵,施以正強化,伴隨這種積極刺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實現學習目標,增強自我效能感。
(二)重視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能讓學生上課時緊跟思路,檢驗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根據華生的刺激-反應學說,教師可以采取對預習檢查的必要強制措施,如家長簽字,短信反饋等,對學生的課后預習行為形成刺激,進而轉化為一種習慣,從而促進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與發展。
(三)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養成獨立學習習慣。
獨立思考是獲得獨立人格的唯一途徑。從調查數據來看,三年級學生對他人較高的依賴程度是不利于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的。父母應該從小就給子女灌輸獨立、自立的思想,從簡單的家務入手,進而過渡到學習上。在課堂上,教師更要有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不要將現成知識和盤托出,而要注重啟發,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
篇5
關鍵詞:美國;成人教育;發展;趨向
一、法制化
在成人教育發展的各個階段,美國政府針對不同的情況頒布了各種成人教育法案。使得其成人教育在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法可依。早在1914年和1917年,美國就分別通過了《史密斯――列威爾法》和《史密斯――休斯法》。1946年,頒布《喬治?巴登法》,規定對渴望就業者和有必要提高工作能力者進行培訓和再培訓。1958年,制定《國防教育法》,要求各地區設立職業技術教育領導機構,有計劃地開辦職業技術訓練,使更多的青年和成年人成為具有一定技術的專門人才或熟練工人。1965年,《高等教育法》提出要加強成人教育活動的援助。1966年,頒布《成人教育法》,就成人教育的目的、內容、任務、教師培訓、經費、管理體制等問題作了全面系統的規定,并規定由總統任命一個成人教育咨詢委員會,常年調查研究各州成人教育,提出有關問題和改進意見。各州要有一、兩所大學負責培養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師資。《成人教育法》經過1970年、1974年和1978年的三次修訂得以逐步完善。1980年,頒布《中學后繼續教育法》,指出高校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應在中學后教育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高校要與社會各部門加強協作,旨在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的學習網絡;相關機構制訂計劃,為農村或偏遠地區的人們接受中學后教育提高便利條件,等等。1982年,頒布《工作訓練伙伴法案》,法案要求每一個培訓服務區設立私立企業委員會,邀請服務區內的企業機構教育單位、社區團體、勞工組織等多方人士共同參與成人教育活動。1987年制定《世貿與出口促進法案》強調通過培訓職員,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1993年,國會通過《政府業績與成果法》,要求聯邦政府為一項終身學習計劃制訂相關發展策略及其年度成就評估方案,國會將根據這些措施的實施程度來評估計劃的有效性和決定資助的水平。1994年,制定《再就業法案》,規定每一位尋求就業服務的在職人員,不論其失業原因,均有資格在統一認定的標準及整合過的方案中獲得所需要的服務。1998年,國會通過《成人與家庭讀寫能力法》,授權教育部提供遠程教育方面的支持,促進教育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和學習機會的擴展。
二、終身化
美國對終身教育的推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制定相關法律或政策。1976年,美國頒布《終身學習法》(Lilong Learning Act),主要包括終身學習產生的原因和特點、終身學習的范圍和活動內容等,從各個方面對終身學習的實施進行了規定與計劃,從而確立了終身學習在本國的法律地位,成為終身學習從思想理論到社會實踐運動的標志。1994年,克林頓政府向國會提交《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并獲得通過,該法案對從兒童到成人的各種教育形式提出要求,強化教師的“繼續教育”,強調培養兒童的“終身學習能力”,對教育與訓練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1997年,克林頓總統提出教育的“四大目標”和“十大原則”。在教育的“四大目標”中,最高的目標是“每一個美國成年人必須堅持終身學習”,這是美國教育政策在終身教育領域的深化。“十大原則”中的第九條指出:“21世紀的教育必須擴展為終身教育,終身教育之路導向美好未來,美國人不論年齡有多大,都必須有機會學習新的技能。二是投入大量資金。1982年,聯邦政府為農業合作推廣處撥款32.86億美元。1983年,對企業培訓資助達到30.4億美元,非正規的崗位培訓費達到1800億美元。1984年,美國政府推行”成人基礎教育計劃“,由聯邦政府每年撥款1億美元,資助300萬名教師每年為成人提供基本技能教育。1993年,頒布《政府業績與成果法》,要求聯邦政府為終身學習計劃提供充足的經費援助。1997年8月開始實施的”終身學習稅收信貸計劃“,其主要目的是為成人的中等后教育與學習提供財政支持。統計資料表明,1991-1998年美國政府對成人教育的資助由2.01億美元增長到3.6億美元。
三、多元化
一是辦學機構的多元化。其一,高等院校。高等院校都面向社會,滿足成人學習的要求。僅工科高等院校就有200余所為企業提供成人教育,即使是研究性大學,也重視成人教育,并將其提到與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二,放送大學。此類機構是由7個州11所州立大學組成的一種聯合體,既不認定學分,也不授予學位。以播放錄像為主,開辦多種可傳播的課程,實行開放學習。其三,社區學院。社區學院以其獨特的辦學特色,成為成人教育的主要實施者。開設職業教育、閑暇教育、老年教育等方面的課程。其四,成人學校。主要從事教養性教育,開設英語、外國語、父母教育、健康教育、特別課程等方面的內容。其五,企業。一般大型企業都設有專門人力資源開發的機構,制訂本單位職工接受繼續教育的計劃,開辦某種教育或培訓課程,對其進行知識和技能培訓。有的企業所開辦的培訓機構可以授予碩士或博士學位。二是辦學方式的多元化。在辦學層次方面,既有成人初等教育、成人中等教育,也有成人本專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在入學形式方面,不用參加各州統一組織的入學考試,只需經過學校必要的測試后即可入校學習;在學習地點方面,既有正規學校,也有工廠、商場、教堂、圖書館、博物館、公園等其他場所;在學習方式方面。既有脫產學習和半脫產學習,也有業余和函授學習;在學習內容方面,既有基礎教育補習、職業技能培訓、科技成果的推廣與應用等課程,也有個人完善、維持健康和休閑娛樂的課程;在學制方面,可長可短,長的達6-8年,短的至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在學分管理方面,經學校同意,成人學習者到其他學校選課的學分和成績可以通用;在考試方式方面,各州一般都設有考試公司或考試中心,一個星期可以開考幾次,成人學習者認為自己可以應考時,就可申請報考。
四、專業化
一是專業人才的培養。1930年,哥倫比亞大學就開設成人教育課程。1962年,有關成人教育碩士和博士學位的課程達到26個,到1971年已有75所大學開設68種成人教育碩士和博士學位的課程。1991年,美國各大學和學院中,開設成人教育、繼續教育以及推廣教育的碩士學位課程已有124個,博士學位課程有66個。1965年,獲得成人教育博士學位的達556人,到1989年,授予成人教育博士學位的達4 000人左右。二是成人教育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1926年,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學家林德曼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成人教育的意義》,奠定了成人教育的哲學基礎。1928年,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成人的學習》,這是最早論述成人學習能力的專著,開辟了成人學習研究的新天地。1959年,布倫納出版了《成人教育總攬》,對當時成人教育研究的性質和現狀進行了概括。1970年,”美國成人教育之父“諾爾斯出版了《現代成人教育的實踐:成人教育學與兒童教育學的對照》一書,對兒童和成人的學習進行了比較,提出“成人教育學”的設想,強調開展成人教育必須充分認識和重視成人學習的個性和優勢,并依據成人的特點施以相應的教學。三是成人教育專業組織。美國成人教育專業組織發展迅猛,不僅有全國性的組織機構,還有國際性的專業組織?!袄先思乃迣W院”“國際繼續教育與訓練協會”“大學繼續教育學會”“成人教育教授委員會”“社區服務與繼續教育全國理事會”“成人與繼續教育協會”等成人教育專業組織積極開展成人教育學術研究工作、成人教育活動、出版學術專著和期刊以及推進成人教育立法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貢獻。
五、高移化
高移化既指學歷程度高的人參加成人教育的比率增大,又指成人教育逐步向高層次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方向發展。美國聯邦教育部的調查統計表明,2001年,全國參與成人教育的人數共有8 509,1萬人。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占參與成人教育總數的74,8%;受過高中教育或同等程度職業技術教育占參與成人教育總數的20%;受過高中以下教育的僅占參與成人教育總數的5%。另外,在職人員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的人數分別占同類職工總數的72%和60,8%。通過以上一系列數據不難看出,美國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數大于接受成人中等教育的人數。為了實施高層次的大學后成人繼續教育,美國創建了國家技術大學(National Technology University)。它由美國45所著名大學聯合組辦,面向社會,利用衛星開展碩士研究生教育和短期課程繼續教育。僅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這所大學注冊的碩士研究生達4 500余人。
參考文獻:
[1]馮增俊.當代國際教育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篇6
關鍵詞:美國;研究生教育;啟示
收稿日期:2007―03―05
作者簡介:郭小曼(1973―),女,漢族,河南三門峽人,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教育史學研究。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十分發達的國家。一百多年來的研究生教育歷史,使美國建立了一套比較成熟的研究生教育體系。據《亞洲華爾街日報》調查,亞洲學者認為全世界最好的10所大學中有8所是美國大學。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據CBD(CommerceBusinessDaily)調查,全世界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44所大學的前20名中,就有16所是美國的主要研究型大學。①這些大學對培養美國高級人才起著重大的戰略作用。認真研究這些大學的辦學經驗,尤其是其為國家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是十分有意義的。
一、美國研究生教育發展概況
美國研究生教育起源于19世紀20年代,1861年耶魯大學授予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博士學位。這時期美國的研究生教育規模小,全國開設研究生課程的學校尚不足10所,研究生總數不到400人,取得博士學位者不到60名。②1876年,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成立,開創了美國現代大學的新紀元,標志著美國研究生教育制度的確立和完善。到1900年,美國已有1150所大學設立了研究生課程,其中1/3的大學設立了博士學位課程。③二次世界大戰對于美國研究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戰爭的需要刺激了美國國防、科技教育的發展,戰后五六十年代是美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強大的經濟實力為美國培養大量的高層次人才奠定了物質基礎。美國的著名大學正朝著以培養研究生為重點的研究生大學的方向發展。正如世界高等教育權威學者本•戴維所指出的:“美國20所左右的著名大學,尤其是他們的研究生院,被人們承認為世界上最好的致力科研和培養科研人員的園地?!雹艿搅?958年頒布的《國防教育法案》及1961年美國成立的全美研究院委員會(CGS)對于美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60年代起,美國研究生的教育發展得很快,研究生的增長速度大大高于本科生的增長速度。到1976年,研究生人數從23.7萬增加到126萬,增長了4.3倍。⑤據美國的教育統計報道,美國現有各類大學3638所,其中在讀研究生243.2萬人,本科生與研究生人數比例5.9:1;在一些著名高等院校,本科生與研究生人數比例大約為1:1。
二、美國研究生教育的特點
美國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所有國家中規模最大的。早在80年代,許多研究型大學,如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耶魯、斯坦福等大學的在校研究生與本科生之比已大于1,而全國學士學位與研究生學位之比已達5:2。許多學者認為,美國的研究生教育已過渡到大眾化教育階段。1862年,哈佛大學的一位著名學者托馬斯•希爾曾說過:“如果我們學校的天才只被限于知識的灌輸,而不是為拓展知識做出貢獻的話,那么現在是我們成立一個新機構、去拓展知識的時候了”。⑥一百多年來,正是本著這種積極開拓的精神,美國的研究生教育才不同于其他的幾個教育發達國家,有了自己顯著的特點。這也使美國成為至今為止世界上公認的研究生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
(一)有一套嚴格的研究生考核淘汰制度和高標準的論文要求
美國研究生在錄取后要進行系統的課程學習,學生只有通過全部的課程,才有資格進行論文的撰寫。而博士研究生要求更加嚴格,在博士論文的撰寫前,要參加一次跨學科的綜合考試,只有通過這次考試才能成為正式的博士候選人,獲得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機會。據統計,一般研究生院淘汰率在10%~15%,名牌大學30%~40%。博士論文是博士培養計劃的最終體現,是對博士生最重要的要求,也是其完成學業的關鍵。美國CGS(CouncilofGraduateSchool,研究院委員會)的一項政策明確規定,博士論文要達到兩個目的:(1)它是一種取得學業成就的訓練及經驗,表明申請博士學位者有在該研究領域獨立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2)它對于知識有創造性的貢獻。⑦為了保證博士論文的質量,由校董事會任命的調查小組經常把最近的博士論文作為培養計劃評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叭绻麤]有論文,評價一個學生是非常困難的。論文是成就的歷史記載,博士培養計劃的共核。”⑧
(二)美國研究生教育能夠積極滿足社會發展需要
研究生教育與國家社會發展需要積極互動并形成良性發展態勢。與德國不把科學研究和研究生教育與國家需要直接對應不同,美國研究生教育自始至終與國家戰略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在美國科學研究的主要部分都是放在大學里,由導師和研究生來完成。這就賦予了美國研究生教育以極端重要的責任,科學研究自始至終是美國博士生學習計劃的一個重要環節,科研能力是衡量博士生水平最重要的指標。所以美國各大學普遍重視研究生參加各種科研活動,而美國在軍事、宇宙空間技術、海洋開發等方面的大批科研成果都有大量研究生的參與。正如菲利普.G.阿特巴赫所言:美國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一種相當獨特的結合,一方面是學校機構具有相當的穩定性,甚至保守性,另一方面是具有適應新的需求和方向的調節能力?!雹嵩谘芯可逃|量觀與發展戰略的互動方面,美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針對不同的問題,確立歷史的具體的有現實針對性的教育質量觀,使美國研究生教育始終保持較高的整體質量、宏觀質量、體系質量。
(三)美國研究生教育的課程設置系統、靈活并和科研緊密結合
美國非常重視課程學習,尤其重視基礎理論課程,基礎課程授課時數的比例逐年上升,專業課程學習時間逐漸下降,研究生院為學生提供可供選修的課程。而且在教學計劃上具有靈活性,學生對選修課有較大的自主選擇權。研究生根據自己的基礎、特點和興趣,參加本系、本院和其他各大學的課程設置,制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個人學習計劃。其中有些課程是本系的,有些是跨學科和跨系的。研究生院既規定了必修課,又規定了選修課,這樣既有共同計劃,不放任自流,又充分發揮了研究生個人的特長和創造性。美國各大學普遍重視研究生參加各種科研活動,在軍事、宇宙空間技術、海洋開發等方面的大批科研成果都有大量的研究生參與。并且大學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研究生。因為企業擁有大批杰出的科學家及先進設備,研究生在這種環境中科研能力提高得很快。
(四)美國研究生教育注重開放性和國際性
當代美國研究生的培養特別注重研究生學術交流的開放性和國際性。通過各種校內和校際的學術活動,如學術報告會、研討會,校內和幾個學校聯合邀請外國的專家、教授舉行講座和做專題報告,一般來說這些報告都代表了該領域在國際學術上的先進水平。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以開闊視野。從60年代起,美國學校為達到廣收人才,開放思想,教育面向世界,實行國際化辦學,以各種優越的入學條件,吸收了大量外國留學生。60年代末,在美國留學生人數為134000人,目前已增至360000人,其中40%以上在攻讀碩士以上學位,有100多所大學,外國留學生人數在千人以上。據統計,每5個研究生中,就有2個是外國學生。美國大學任教的教師中,外國教師也占了相當比例。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使各學科的科研成果得以從開放的環境中汲取營養,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轉化和交流。如美國在航天工程技術、超導工程、高能物理研究、生物化學工程等技術領域保持世界先進水平,都是通過科學研究國際化所取得的。
三、美國研究生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從美國的研究生教育發展進程以及教育特點中,我們可以看到它不墨守成規,敢于積極探索。經過一百多年來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雖然美國的研究生教育經驗不一定都適合我國的國情,但還是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一)改革研究生的課程設置,重視跨學科課程的學習
就目前而言,我國研究生教育的課程設置應當加強基礎學科、不同學科和專業的發展以及跨學科和邊緣學科的發展。學校開設跨學科的課程,允許學生自己選擇課程,學生不僅可以跨專業、跨系,還可以跨學校進行學習。為研究生的培養奠定寬厚的知識基礎和系統的科學研究方法,注重在科研中培養研究生,使學生獲得寶貴的經驗,做到系統的課程學習與扎實的科研訓練相結合,突出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原創性。加強系統的課程學習,在全校內進行資源整合,組成導師組對研究生的科研活動進行指導。這對研究生學習更廣闊的知識發揮研究生的獨創性很有益處。
(二)改革研究生的招生培養制度提高淘汰率
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存在著嚴進寬出的局面,美國的學生較容易取得入學資格,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努力,就會被淘汰,淘汰的比率約占三分之一。美國的這種做法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國原有的應試制度導致學生思維的僵化與單一,因此要對原有的考試體制方面大力革新,考核內容應是全面系統的,重點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的考核。不能把入學考試作為錄取研究生的唯一標準,招生工作應由各校自主進行。招生的專業和人數應取決于市場的需求并結合國家科學發展情況。在培養方面導師的作用在于指導學生進行實踐和科研活動,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并提出研究性的、探索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形成發現問題的意識,提高研究生的綜合能力。
(三)注重培養研究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美國學者梅黑幽在其專著中闡明了研究生教育的本質,他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索和研究的教育階段,研究生教育應著重引導學生發展智力,而不是進行機械的訓練,因此應該把研究生教育看成是對學生在科學探索方面的教育。”大學應重視在課堂上鍛煉研究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導師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力,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的實驗工作自己動手,教師只是起指導、顧問的作用。另外還應該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使學生接觸不同風格的老師接受不同思想的熏陶。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就注重學科的滲透和結合,提倡學生在不同的培養階段分別去不同的地方,適應新的環境接受新的思想。這樣可以避免“近親繁殖”,學生容易開拓創新,也易于青出于藍勝于藍。
(四)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多樣化
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產業結構、就業結構不斷變化,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要求日趨多樣化,不僅需要科學家、大學教授,更需要大量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高級管理人員等應用型人才。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也應該多樣化。多樣化不僅要體現在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專業學位,而且在每一種學位中,也要根據社會需求靈活制定培養目標、設置課程。從90年代以來,美國為適應社會需要,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在美國所有碩士學位中,具有專業應用方向的碩士學位占85%,只有15%是學術型的。在博士生層次,全美有500多個學科可授予博士學位,有47種學位與專業應用方向有關。
注釋:
①王英杰.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9.
②③符娟明、遲恩蓮.國外研究生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75.
④滕大春.今日美國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47.
⑤孫沉魯.美國研究生教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廣西大學學報,2000,(2)75.
⑥NathanM.PuseyAmericanHigherEducation1945-1970〔M〕.Boston:HavardUniversityPress,1978.87.
⑦TheDoctorofPhilosophyDegree.APolicyStatement〔J〕.WashingtonD.C.CGS,1990.(2)12.
篇7
【關鍵詞】中醫藥高等院校 地方 合作培養人才 模式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蘊藏著深厚的智慧與文明,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和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廣東省委、省政府于06年在全國率先吹響建設中醫中藥強省的號角。加強高等中醫藥教育,培養高層次中醫藥人才,高等中醫藥院校和地方政府都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廣州中醫藥大學成立于1956年,是全國首批4所中醫藥高等學府之一,已形成了從學士到碩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經過53年建設,我校積累了優質的教育資源,擁有鄧鐵濤、歐明、王建華等中醫藥界德高望重的名老專家,匯集廣東省名中醫、全國名老中醫藥學術經驗工作指導老師、珠江學者、學術學科帶頭人等醫療骨干。
為充分發揮中醫藥高等院校的辦學、人才和資源優勢,培養更多中醫藥的鐵桿優秀人才,用實際行動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我校于2005年,2009年分別與廣州市衛生局、中山市衛生局簽署“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合作協議”,由廣州市、中山市衛生局委托我校為兩市培養一批優秀中青年中醫臨床工作者,使之盡快成長為熱愛中醫藥事業、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008年,“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已圓滿結束,其模式探討如下:
1 實施的培養措施
“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主要參照國家中管局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和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的培養方式而制定。培養周期為3年,研修內容主要包括:
1.1 理論學習
重點學習中醫古典醫籍,要求在專家指導下精讀四大經典,并每年至少鉆研2部與本??葡嚓P的醫籍,同時我們每年開辦2次短期研習班和相關講座。此外,還開辦“中醫名家”系列講座,邀請國內知名專家闡述本學科的最新學術研究和自己的臨床經驗。
1.2 醫療實踐
在日常醫療實踐的基礎上重點強調跟師學習,通過每周跟師門診1個半天,跟師查房1次,系統總結和繼承名老中醫的臨床經驗和技術專長。另外對研修對象在繼續教育、科研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1.3 考核管理
為了激發研修對象的學習積極性,我們每個研修年度都開展考核工作。年度考核內容包括進修學習、研讀醫藥古籍、臨床實踐、跟師學習等方面。成績在70分以上者進入下一年度學習,60-69分者限期補齊未完成的學習內容,不足60分者予以淘汰。三年期滿進行結業考試,考核合格者,由我校與廣州市衛生局(或中山市衛生局)聯合頒發結業證書。
2 取得的成果
2008年,我校與廣州市衛生局合作培養的20名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已順利結業,現將該項目研修對象取得的成績歸納如下:
2.1 理論學習方面
所有研修對象均完成了中醫四大經典學習計劃,且分別提交6篇以上讀書心得;15名研修對象完成了6部與本??葡嚓P的古典醫籍的學習,其中6人完成了10部以上古典醫籍的學習(1人完成了24部古典醫籍學習);17名研修對象完成了參加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90學時以上),13名研修對象主講國家或省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6學時以上。
2.2 臨床實踐方面
所有研修對象均完成了跟師學習計劃,16人提交了6篇以上質量較高的跟師心得,其中2人撰寫跟師心得達10篇以上;所有研修對象均完成了50份跟師臨床病案;18名研修對象完成了在省級以上重點學科或重點??七M修90天的進修計劃。
2.3 科研方面
19名研修對象在國內外期刊上公開發表第一作者論文共58篇,其中16人發表2篇以上學術論文,5人發表5篇以上學術論文;19名研修對象獲得了共31項科研項目立項,其中市級科研立項16項,省級科研立項15項,其中1人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
2.4 醫療方面
所有研修對象的平均日門診量都有增長,其中14人的平均日門診量增長率超過10%,2人平均日門診量增長率達到40%;所有研修對象的區域外患者就診率均有增加,其中16人的區域外患者就診率增加超過10%,8人的區域外患者就診率增加超過30%。
此外,至研修項目結束時,20名培養對象中,有2人入選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繼承人,2人入選第二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對象。
3 主要體會
3.1 領導重視,單位支持
我校領導和衛生局領導高度重視“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多次要求我們經辦人員要站在貫徹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打造中醫藥強省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創新高校與地方合作培養人才模式的高度,本著共同發展,服務社會的理念,周密準備、精心操作、全力以赴做好研修項目。研修對象所在的單位對研修項目給予大力支持,簽于研修對象大部分是單位醫療骨干,單位特意調整研修對象的醫療日程,并優先安排研修對象外出進修學習。
3.2 組織有力,措施到位
為確保“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取得圓滿成功,我們與衛生局經辦部門通力合作,制訂了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培訓大綱、實施方案、年度考核和結業考核方案;在廣州市和中山市衛生系統內通過筆試、專家面試的方式遴選研修對象;在專業對口,雙方意愿的基礎上,邀請學術思想深厚,臨床經驗豐富,醫德高尚的專家擔任指導老師;隆重召開拜師大會,市府、省中醫藥局及我校領導到會講話并作重要指示;開展中醫藥基礎知識學習班,邀請本專業最知名的專家講座。
3.3 注重環節,管理得力
俗語說:“細節決定成敗”。為加強研修項目的管理,我們統一設計了跟師門診病歷和醫案,并為每位學員建立一套跟師檔案材料;年度考核總結會議,召集指導老師和研修對象開座談會,征集他們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建議,認真審理后反饋到以后的管理中;對學業優秀的研修對象及時給予表揚,對學業松懈的研修對象及時給予警示,使研修對象受到鼓勵與鞭策。
4 不足之處
首先,少數師生對此項工作的態度不能始終如一,考核中發現,少部分師生一開始時很認真負責,完成的跟師材料質量較高,后期就出現了為了完成任務而應付了事,形成虎頭蛇尾的情況。其次,研修對象由于出差、工作調動等原因,即使經過努力調整,仍存在跟師時間不夠等問題。
篇8
一學期的學習在漫天飛雪中結束了,幾個月就像是一眨眼的時間,都說光陰似箭,我說,時間真的象脫了韁的野馬,任你怎么拉也拉不住,當你剛回過神,他已經跑的離你很遠很遠,我昨晚做夢,又夢到了剛開學的那一天,陽光真好,晃著我的眼,帶著一個暑假的快樂我眉開眼笑的走進那怎么看怎么可愛的校園。真想擁抱她每一寸地方,六十幾天的分別,心里特別的想念。又要從這里開始了,我新學期的每一天。
十月秋菊清香漫天,我瞇著眼望著天的那一邊
十一長假我還在想,這下又可以放肆幾天了,哪知道我家的河東獅安排了新的學習計劃,還別出心裁的和我簽訂了獎懲條約,又變著法的誘惑我天是多么寬,海是多么藍,弄得我不由自主的上了套,只能讓眼睛跟著騎鵝的尼爾斯去旅行,看內蒙草原上的小狼,又隨著位夢華博士到北極探險,驚異的發現原來知識的世界別有洞天,我不禁瞇著眼在想,天的那一邊究竟是什么?真想飛過去看看。
十一月露水在枝頭晃動,我的心里藏著春天
隨著十一月帶來的冰涼,期中考結束,重新調整了學習目標和計劃,我心里在不停地吶喊,每天要努力,追回以前被我荒廢的時間,我徹底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原來,我心里那個叫做夢想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了,讓他茁壯成長的唯一方法就是辛勤澆灌。不管樹葉落了多少,晚秋有多寂寥,我的心里藏著一個春天。
十二月過節的興奮沖淡了期末復習的疲倦,我帶著夢想跑進新一年
整個冬天的喜悅都集中到了十二月,先是冬至節,再是平安夜,又是倒數時間過元旦,我們玩命的背誦著復習卷,從夾縫中擠出時間來狂歡,先是吃了姥姥的愛心湯圓,在和我的老師同學一起吃著雪人蛋糕慶祝圣誕,又和爸爸媽媽一起聽著鐘聲倒數著數字帶著我所有沒實現的夢想跑進了2011年。
一月大雪紛飛,期末考結束,我在雪花中看見了明天
漫天飛雪鉆入了我的懷里,冷的我直打顫,實在是出乎意料的考了個人見人討厭,難過,分析,思考,總結,得出的結論是牛奶瓶既然已經被我打翻,那就不要繼續哭泣了,從哪里跌倒的就從哪里爬起來才是真正的男子漢,再說,我不算太大,要努力還有的是時間,所以,我笑了,吃了整整兩大碗飯,把失意的昨天咽下去,因為我在雪花中看見了明天。
篇9
關鍵詞:策略;學習策略;外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671-1297(2008)10-033-02
在過去幾十年中,人們不遺余力地研究外語教學法,從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到六十年代的聽說法、視聽法,從七十年代的認知法、交際法到后來的沉默法、全身反應法,各種教學方法不斷涌現,但對大多數外語學習者來說,他們學習外語的效率并未得到明顯的提高。而學生外語學習成績不好,學生和學校管理方往往歸咎于老師教學方法不當,教學效果不好,一味地強調老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要知道,“教學”是由“教”與“學”兩個方面組成的?!敖獭辈荒艽妗皩W”。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內因,起主導作用;老師是外因,起輔助作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國外開始了對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對于策略的定義、分類,善學語言者使用的策略,善學語言者與不善學語言者在策略使用上的差異,策略的使用與二語成績的關系,影響學習者策略使用的因素,策略培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國內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也開始了對這一領域的相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國內對于如何將策略培訓融入到外語教學中去這方面的探索基本上沒有人予以重視。我們知道,對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目的就是要讓學習者學會在何時何地選擇何種策略最為有效,使他們能夠自我控制和自我評價語言學習的全過程,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語言學習的效率。為此,外語教學就不僅要讓外語學習者熟練地掌握聽、說、讀、寫、譯等技能,還要教會他們學習外語的策略。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目前,隨著教育部對全國高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基本結束,各高校為了節約辦學成本,紛紛實行大班教學,為了提高外語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基于策略的外語教學(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簡稱SBI)應該提到教學改革的日程上來。
一、 基于策略的外語教學的涵義和作用
Cohen (1998)認為,基于策略的外語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它把課堂策略培訓延伸到將策略顯性地和隱性地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內容之中。實施基于策略的外語教學,就是要讓學習者在接受了策略培訓以后,能夠將學習策略系統地運用到對所學習的語言的學習過程中,能根據所需要完成的任務情況,有意識、有目的地選擇恰當的策略,并能獨立自主地承擔起學習的責任。此外,在基于策略的外語教學,學習者能夠有機會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習者一起分享其喜歡使用的學習策略,在完成某一具體的語言學習任務時可增加其策略選擇的范圍。基于策略的外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習者意識到如何最有效的學習,如何提高其對目標語的理解和運用,如何在課外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
二、 學習策略的定義與分類
對于學習策略的定義,不同的人由于定義的角度不一樣,所給出的定義也各不相同。Rubin(1987)認為,“學習策略是指對于學習者所構建的語言系統有用的并對學習產生直接影響的策略”。Oxford(1989)認為,“語言學習策略是學習者采用的使語言學習更有效、更具有自我指導性、更有趣的行為”。
O’Malley and Chamot(1990)將學習策略分為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會/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三大類。
所謂元認知策略是指利用有關程序的知識,通過計劃、監控和評價等手段來管理語言學習的策略。文秋芳博士稱之為“管理策略”,它包括目標的確立、計劃制定、策略選擇、自我監控、自我評價、自我調整等。
所謂認知策略是指用分析、轉換或綜合學習材料來解決問題的步驟或操作。他們具有操作或認知處理功能。他們包括記筆記、重復、翻譯、演繹、意象、聲音重現、關鍵詞、語境化、推理、轉換等。
所謂社會/情感策略是指學習者選擇與其他學習者和操母語者進行互動的方法。如通過結對子獲得反饋的合作、向老師或操母語者提問、要求重復、解釋或舉例等。
三、 基于策略的外語教學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Cohen(1998)認為,教師在基于策略的外語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1)、描述、規范并列舉可能有用的策略;(2)、啟發學習者從自己的學習經歷中找出另外的例子來;(3)、組織關于策略的課堂討論(可以是小組討論或全班一起討論);(4)、鼓勵學習者試用更多的策略;(5)、將策略顯性地和隱性地融入日常課堂學習材料之中,給學習者提供在學習任務中操練策略的機會。
此外,老師還要知道在使用教學材料中什么地方插入哪些策略;要清楚以哪些策略為主并圍繞其設計教學活動;只要機會合適,可以隨時插入策略;允許學習者自主地選擇自己的學習策略。
當然,基于策略的外語教學對于學習策略和學習者要承擔更多的學習責任的強調,并不意味著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削弱了,相反,教師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他們要從傳統意義上的管理者、控制者、語言灌輸者變成診斷者、培訓者、教練、協調者。
作為診斷者,教師要了解學習者目前使用的策略,提高他們的策略意識以改進其對策略的選擇和運用。教師可以用面談(oral interview)、書面問卷(written questionaire)、觀察(observation)、口頭報告(verbal report)、電腦跟蹤(computer tracking)等手段來調查學習者目前使用的策略并對其進行評估。
作為培訓者,教師要在策略的使用方面對學習者進行培訓。這種培訓可以是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教師具體實施策略培訓時,要遵循以下步驟:(1)決定學習者的需求和訓練可得到的資源;(2)選擇策略;(3)充分認識將策略訓練融入外語教學中的好處;(4)考慮學習者參加策略訓練的積極性;(5)準備材料和活動的內容;(6)實施策略訓練;(7)評估和修訂策略訓練的內容。
作為教練,教師要幫助學習者發展他們的語言學習策略,要在他們接受策略培訓后對其進行指導,他們對完成具體學習任務可能有用的策略的了解,提高他們使用這些策略的效率。
作為協調者,教師要檢查學習者的學習計劃,必要時作適當的調整。需要指出的是,要做的協調工作大多是教師的教,而不是學習者的學。比如,學習者要對作業完成的情況、取得的相關成績、學習語言所花的時間、有問題的部分和沒有問題的部分等做出記錄,然后教師通過筆頭談話或座談給學習者提出改進措施,以便學習者能拿出行之有效的學習計劃,利用最為有效的策略收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角色轉換,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灌輸者,而是要通過上述角色去幫助學習者更加有效地學習語言,提高其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Cohen, A. D. 1998.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2]O’Malley, J. and A. Chamot.1990.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篇10
一如既往的踏實工作,圓滿完成上級醫師交代的任務,搞好自己的業務學習。在業余時間學習理論知識,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同時還為參加博士入學考試打下基礎。以下和大家分享相關的醫生進修申請材料大全資料,歡迎你的參閱。
醫生進修申請材料大全一
醫院領導同志:
您好!茲為本人期望前往貴院業務進修事宜,特向您提出申請。
本人系xxx醫院ICU護士,xxx職稱。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學習貴院先進的技能操作和管理方法,經本單位領導同意,期望于**年**月xx日xx月xx日期間,前往貴院ICU進行業務進修。
在進修期間,本人保證嚴格遵守貴院的規章制度、工作要求,服從貴院的調度安排,用心鍛煉、努力學習,爭取按期圓滿完成進修!
其他具體事宜及相關手續,均聽從本單位及貴院領導的安排。
以上申請,敬請思考并批準為盼。謝謝!
此致
敬禮!
申請人:
申請日期:
醫生進修申請材料大全二
尊敬的院領導:
首先感謝您百忙之中閱覽此信,
我是XX級普外科專業碩士研究生XXX。在咱們醫院工作的三個多月里,我得到了各級領導與老師的關懷和指導,使我的臨床知識和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三個月的臨床輪轉,也使我認識到雖然已是研究生學歷,但是醫學理論知識和技能十分匱乏,我還需要繼續深造學習,因此我在那里向您提出申請,請準予我報名參加XXX年醫學博士入學考試。在XX醫院工作一向是我的夢想,我很珍惜醫院給我帶給這么好的工作機會。在咱們院的短短三個月里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從崗前培訓到臨床科室輪轉,我對咱們院的醫院文化、員工素質、醫師培養等方面有了深深的了解,認識到XXX醫院是一個有魄力、有眼光、有前途的醫院。我深信能夠在那里執業行醫是我的驕傲。
在崗前教育時,院領導曾不止一次的教育我們新入院醫生,既然我們選取了醫生這個行業,我們就要做好一生持續學習的準備,鼓勵大家能夠走出去進一步深造。咱們院設的在職博士培訓班、上級醫院專科進修、奧地利短期學習訪問為年輕醫師的成長帶給了很好的發展平臺,也能夠看出咱們院對高層次人才的渴求。
在臨床輪轉中,我將一如既往的踏實工作,圓滿完成上級醫師交代的任務,搞好自己的業務學習。在業余時間學習理論知識,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同時還為參加博士入學考試打下基礎,兩者兼得,使我更有了學習的用心性和主動性。
期望您批準我繼續深造的申請,我保證我在醫院工作的每一天都盡心竭力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果我有幸考取博士,畢業歸來,我誠懇的請求院領導再次給我來院工作的機會。
此致
敬禮
申請人:
醫生進修申請材料大全三
尊敬的院領導:
在內科的工作期間,在院領導及科主任的關懷下,自己的臨床技能及業務水平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現提出進修申請,期望能夠批準。
成為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一向是我的理想。因此,五年大學的學習生活中,我不敢懈怠,無論是醫學理論的學習,還是臨床實踐的實習都爭取做的最好。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還極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力爭全面發展!
收獲的季節給了我沉甸甸的果實。來到XX人民醫院這片沃土,將自己再次播種,期望給自己更豐碩的收獲。剛進入醫院工作時,臨床實踐的不足讓我忐忑不安,但是,在院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各科主任的不懈指導下,在科室各位同事的熱情幫忙下,我刻苦鉆研業務,努力學習臨床知識,努力將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相融合,孜孜不倦謀發展,一心一意求進步,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及專業素質取得了飛速的提升,臨床技能得到全面提高,并順利取得了中級職稱。然而,隨著臨床實踐的不斷深入,我意識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還需要提高,迫切需要系統的進一步學習,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現提出進修XX內科申請,盼能夠批準。
申請人:XX
XX年XX月XX日
醫生進修申請材料大全四
尊敬的x院長:
我是口腔科的xxxx,xxxx正式進入單位,在我院口腔科工作三年,工作期間一向勤勤懇懇,刻苦鉆研業務,對本專業的常見病多發病已經能夠熟練掌握,并能夠獨立完成工作,根據目前科室狀況特申請外出進修學習,具體原因如下:
科室目前技術普遍落后,沒有和目前的醫療現狀接軌,這原因不單單是設備上的陳舊,還有技術上的落后,和周邊診所沒有特色的地方,個人認為還稍遜與周邊診所,這個也是科室收入遲遲上不去的原因。結合比較于我們醫院的特色???--肝膽外科,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威望,這個離不開x院長精湛的技術和先進的設備,有了兩者的結合,還有很多成功的病歷,才使得周邊甚至更遠的人都慕名而來。
以上的比較可能沒有什么可比性,小小的門診科室怎樣和大外科相比呢,你一個小小的口腔科一年能給醫院帶來多大的效益呢是的,口腔科室是不能給醫院帶來像大外科的效益,但是人才的儲備和資金的注入我個人認為還是口腔科室的利潤比較大,因為口腔科的設備不需要很高的資金,利潤也是很客觀的,科室的效益在于人員的技術和合理的管理。
我期望透過外出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技術,來更好的為科室帶來效益,同時為醫院的明天貢獻一份力量。
期望x院長能夠認真的思考。
申請人:
時間:
醫生進修申請材料大全五
尊敬的院領導:
我在骨傷科的工作期間,在院領導及同事的關懷幫忙下,自己的臨床技能及專業知識都取得了進步,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現提出進修申請,期望能夠批準。
20xx年畢業后就一向從事骨傷科臨床工作,工作中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工作時每每會有吃力的感覺,在20xx年最后得以第一次進修學習的機會并圓滿完成進修學習計劃,使自己在專業技術方面得到了學習和鍛煉,受益非淺!
又是8年過去了,8年中,所有的臨床科學知識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所以我懇切的期望院領導能夠給予我進修學習的機會,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已便更好的服務醫院、服務廣大患者。
成為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一向是我的理想!因此,衛校的學習生活中,我不敢懈怠,無論是醫學理論的學習,還是臨床實踐的實習都爭取做的最好;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還用心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力爭全面發展!
進入中醫醫院剛工作時,臨床實踐的不足讓我力不從心,但是,在院領導和同事的親切關懷以及不懈指導、熱情幫忙下,我刻苦鉆研業務,努力學習臨床知識,努力將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相融合,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及專業素質在較短的時間里取得了提升,臨床技能得到提高。同時也為醫院及科室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然而,隨著臨床實踐的不斷深入,我意識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還需要提高,迫切需要進一步系統的學習,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更好的服務于患者,減輕患者的疾苦,現誠懇提出于今年5月份去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進修學習一年,特此申請,期望領導能夠批準。
此致!
申請人: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