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防治法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6 08:30: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化學防治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化學防治法

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與管理

摘要:指出了林業經濟是農業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其病蟲害生物防治與管理工作一直是相關部門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分析了現階段我國林業病蟲生物災害現狀及其種類,并探討了若干防治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林業經濟;病蟲害生物防治;管理探討

1引言

病蟲害生物防治和管理工作是現階段我國實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如何有效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實行不同的處理措施是現階段相關林業部門考慮的關鍵,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將會直接影響到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對其進行重視。

2我國林業病蟲生物災害概述

2.1我國林業病蟲生物災害現狀分析

查看全文

農產品病蟲害防治技術探究

綜合運用各項農業技術措施,有目的地創造有利于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使作物生長健壯,增強抵抗能力,同時造成對病蟲不利的環境條件,達到控制病蟲危害的目的。耕翻土壤,減少地下害蟲。耕翻土壤可把地下害蟲翻到地表,經霜凍日曬禽鳥啄食壓低蟲口密度,有的地下害蟲深埋土中,不能羽化出土,有的地下害蟲還可以直接被殺死。改革耕作制度,輪作倒茬,間套復種。輪作倒茬是指在同一塊菜地上,于一定年限內,按照一定順序,輪換種植幾種作物的做法。輪作可以均衡土壤中的養分,減輕病蟲害,改良土壤結構;有利于提高產品的產量與質量,控制農業病蟲害的發生。如禾谷類作物與大豆輪作,既可抑制大豆食心蟲的發生,又可抑制禾谷類作物絲黑穗病的發生。棉花套種小麥,利于瓢蟲草蛉等的繁殖,可以減輕棉蚜的危害。改進播種工作。做好播種工作,能夠從源頭上控制病蟲害源,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如播種前精選種子苗木,剔除有病蟲的種子苗木。適當調整播期,如春天低溫高濕,玉米播種過早易爛種且易得黑穗病,應適期晚播。合理密植。種植密度對農業植物的生長具有重要的影響,合理的種植密度能夠充分利用光溫資源,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如種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田間濕度大,為病蟲害提供了適宜的滋生條件。且種植密度過大,導致作物組織柔嫩,易遭病蟲的危害。合理的肥水管理。過量地施用氮肥,會使植株抗病性降低,病害加重,增施磷鉀肥可提高植株抗性。灌水次數與灌水量對田間濕度與溫度有較大影響,許多病害在高濕條件下更易發生。如棚菜生產,為降低棚室濕度,要實行滴灌,膜下灌溉,不能大水漫灌,另外能噴粉就不噴霧,以減輕棚菜病害。又如水稻灌水應淺、濕、干相結合,出穗前落水曬田,可降低田間濕度,增強根系活力,控制水稻穗頸瘟的發生。保持田間清潔衛生。田間清潔衛生,能夠清除病蟲害源,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田間清潔衛生包括清除雜草與撿凈病株殘體等。因為雜草和病株殘體是許多病蟲的越冬場所,雜草還是許多害蟲的初侵染寄主。如2012年黏蟲呈暴發態勢,據統計,遼寧省農作物受黏蟲危害面積超過15萬hm2,絕收近26000hm2,黑山縣絕收2000hm2,發生密度和分布范圍20年來罕見。草荒的玉米田發生嚴重,特別是打過苗后除草劑的玉米田發生更嚴重。這與黏蟲的產卵習性有關,黏蟲喜歡在枯草葉的尖部產卵。

物理機械防治法指利用各種物理因素和機械設備來防治病蟲害。汰選法。汰選法指采用風選、水選、過篩等方法,剔除帶有病蟲的種子。誘殺法。誘殺法指利用害蟲的趨性,設計誘殺害蟲的方法。如燈光誘殺、性誘劑誘殺、藍黃板誘殺、食餌誘殺、銀膜避蚜等。熱處理法。熱處理法是在不損傷種子的前提下,利用一定的熱力殺死種子內外病蟲的方法。如日光曬種、溫湯浸種等。阻隔法。阻隔法即根據病蟲的侵染和擴散行為,設置各種物理障礙,阻止病蟲的危害或擴散。如圖1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法孟慶平無公害農產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探討43樹干涂白,果實套袋等。捕殺法。捕殺法指利用人工或各種器械捕捉或直接消滅害蟲的方法。生物防治法指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謝產物來控制病蟲草的發生和危害,具有經濟安全、控制作用持久、一般情況下害蟲對天敵不會產生抗藥性的優點。以蟲治蟲。以蟲治蟲即利用有益的昆蟲來防治有害的昆蟲。捕食性昆蟲的利用。實踐中可以利用捕食性昆蟲控制病蟲害。如利用瓢蟲、草蛉、螞蟻、食蚜蠅等控制害蟲的發生。寄生性昆蟲的利用??梢岳眉纳岳ハx防治部分蟲害。如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以菌治蟲。以菌治蟲即利用害蟲的致病微生物和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來防治害蟲。利用細菌治蟲。利用害蟲的致病細菌來感染害蟲,使害蟲生病而死亡。死亡的蟲體變軟變色很臭。如用蘇云金桿菌顆粒劑防治玉米螟。利用真菌治蟲。利用害蟲的致病真菌來感染害蟲,使害蟲生病而死亡。死亡的蟲體僵硬,呈白色或綠色或黃色等不同顏色,沒有惡臭。如用白僵菌封剁防治玉米螟。利用病毒治蟲。利用害蟲的致病病毒來感染害蟲,使害蟲生病而死亡。死亡的蟲體變軟,體內組織液化,沒有臭味。能感染昆蟲的病毒很多,目前我國發現的昆蟲病毒近百種,但應用在生產上的很少,原因是病毒不能離開寄主昆蟲來人工培養繁殖,限制了許多昆蟲病毒的推廣應用。以菌治病。部分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具有殺滅病菌的效果。以菌治病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代謝產物防治病害。如用春雷霉素防治水稻稻瘟病,井岡霉素防治水稻紋枯病。利用昆蟲激素防治害蟲。利用昆蟲激素防治害蟲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防治害蟲的方法。如用玉米螟性激素誘殺雄蛾防治玉米螟。以其他有益生物治蟲。以其他有益生物治蟲在生產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捕食性蜘蛛、捕食性螨類、益鳥、蛙類的利用等?;瘜W防治法指用化學藥劑防治病蟲雜草?;瘜W防治法優點是高效、迅速;缺點是大量殺傷天敵,污染農作物及環境,易引起病蟲草的抗藥性和農藥中毒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提倡使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機械防治(生態防治),盡量避免使用化學防治,但是在目前的生產水平下無法做到這一點,化學防治仍是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病蟲害防治的必要措施。為了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需要有選擇地使用農藥,不能只顧防效不顧農藥的毒性。

提倡使用微生物源殺蟲、殺菌劑,如白僵菌、綠僵菌、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淡紫擬青霉、寧南霉素、井岡霉素、春雷霉素等;植物源殺蟲、殺菌劑,如吡蟲啉、印欄素、苦參堿等;礦物源殺蟲、殺菌劑,如硫酸銅、波爾多液(保護劑由生石灰、硫酸銅、水配制而成)、石硫合劑(保護劑由生石灰、硫磺、水配制而成)等(表1);昆蟲生長調節劑,如滅幼脲、噻嗪酮、氟蟲脲等。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敵百蟲、辛硫磷、馬拉硫磷、三氯殺螨醇、多菌靈、百菌清(保護劑)、代森錳鋅(保護劑)、托布津、異稻瘟凈、甲基硫菌靈、福美雙、阿特拉津等。有限制地使用中毒性農藥,如敵敵畏、樂果、毒死稗、馬氰、阿維•唑、三唑磷、辛•唑、殺蟲雙、代森銨、滅掃利、敵殺死(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稻瘟凈等。禁止使用高毒農藥,如甲胺磷、甲拌磷(3911)、對硫磷(1605)、氧化樂果、呋喃丹等。

本文作者:孟慶平工作單位:遼寧省黑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查看全文

有機農業種植病蟲害防治措施

1有機農業種植中產生病蟲害的原因

1.1農業生態平衡不受重視

在有機農業種植中,不重視農業生態平衡是病蟲害發生的重要原因。很多農民仍舊沿用傳統的種植方式,在農田上長期種植單一的農作物,沒有進行合理輪種。品種單一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打破了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在這種被破壞的農業生態系統中,病害初始菌源量會大大增加,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發生頻繁,增加了病蟲害防治難度[2]。

1.2田間管理不到位

有效的田間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就目前有機農業種植情況來看,田間管理工作不到位是病蟲害問題嚴重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一,農戶在進行農作物種植時,沒有選擇適宜的農作物品種。農戶選擇的品種多是產量高的品種,并不是抗病、抗蟲的品種。同時,農戶在選種后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消毒滅菌處理。第二,農戶在進行農作物種植時,沒有合理選擇播種期。播種時間會直接影響田間病原物的種類和數量。例如,秋季早播的小麥,由于其早期生長階段處于高溫環境中,因此,易發生葉銹病。第三,農作物種植后,沒有制定合理的澆水、除草計劃。很多農戶認為矮小的雜草不會影響農作物生長,一般等到雜草叢生后才開始清理,這無疑為病蟲害提供了有利的棲息場所,加速了病蟲害的繁殖和擴散[3]。

1.3防治措施不合理

查看全文

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

摘要:農作物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工作是農業生產的重中之重,其工作質量對農作物的質量和農業生產情況有直接影響,對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影響巨大?,F階段,我國農業生產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必須高度重視農作物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工作,為農作物正常生長提供基礎保障,提高農業生產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進而有效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推動我國農業健康持續發展。基于此,筆者分析了重要的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探討了農作物病蟲害具體防治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

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人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升,社會環境趨于穩定,人們對糧食的需求也不斷增大。我國作為農業大國,人口基數大,農業生產對人們生活質量以及國民經濟發展有深遠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農作物種植方式也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但是在具體種植過程中,人們對化肥的應用有不同的觀點。一些人認為農作物栽培工作不使用化肥,是保護環境的表現,有助于生態環境保護。在這種情況下,化肥在農作物種植管理中的使用受到了一定限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綠色無公害的模式來栽培農作物[1]。筆者認為,農作物種植應合理利用栽培管理技術,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才能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因此,研究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尤為重要。

1農作物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意義

農作物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工作是農業生產的核心內容,直接關系著農業基礎生產和農作物產量,因此,加強農作物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助于增加農作物的產量,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我國是農業大國,種植農作物的收入是農民主要的收入來源,只有加強農作物栽培與病蟲害防治工作,才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增加農民的收入。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農作物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是基礎保障工作,直接關系到我國農業經濟的運轉情況。在農業生產中,加強對農作物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不僅能夠促進農作物栽培管理工作順利開展,而且還能從整體上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實現農作物的創收。但是農作物栽培管理工作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在栽培管理過程中,應當遵循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合理應用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為其生產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從而不斷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2)有助于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推進我國經濟建設進程。在農業生產中,農作物發生病蟲害較為常見,為了保障農作物的正常生產,種植人員會使用相應的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起到保證農作物健康生長的作用,有效預防農作物疾病的出現。不過在使用農藥時,種植人員應當提高警惕,如果農藥使用不當或者使用超標的劇毒農藥,會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嚴重威脅,對周圍環境乃至種植人員自身也會造成危害[2]。因此,在農作物栽培管理過程中,合理使用栽培管理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做好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工作,積極引進病蟲害防治技術,使得農作物的產量大大提高,不僅能夠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而且還能推進我國經濟建設進程。

2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研究

查看全文

有機農業種植病蟲害防治原則

摘要:農業生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機農業種植成為新的農業生產方式。無論是傳統農業種植還是有機農業種植,病蟲害防治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在分析有機農業生產的基礎上,對有機農業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原則和方法進行探討,旨在為提升有機農業的生產效率奠定基礎。

關鍵詞:農業種植;有機種植;病蟲害防治;原則

有機農業種植是一種新型農業生產方式,其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在為農業生產注入活力的同時能夠有效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有機農業生產也無法完全避開病蟲害的侵害,需要結合有機農業生產的實踐防治病蟲害,以推動有機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1有機農業與病蟲害防治

1.1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是相對傳統農業而言的,是在遵循農作物生物規律的基礎上實施的農業生產種植技術,目的是依托現代化技術,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基礎上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農產品。我國的有機農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有重要促進作用[1]。有機農業種植按照類型可分為景觀布局式、群落立體式、生態系統式、種群食物鏈式等,且上一級有機農業可與不同層次的有機農業生產進行疊加,進而形成復合式有機農業生產模式。有機農業生產以產量和質量為切入點,在土地面積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即使有個別作物產量下降的情況,但有機農業生產節約了生產成本,所以在其他層面上也能有效彌補經濟損失。有機農業生產是以提升綜合效益為目標實施的生產,如水稻與魚類共生,其產生的價值比單獨水稻生產和單獨魚類養殖要高許多。

查看全文

無公害韭菜病蟲防治農業科技論文

論文摘要韭菜生長期間常見的蟲害是韭蛆和薊馬,常見的病害是灰霉病和疫病,其無公害防治技術主要是采取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輔以化學防治。

韭菜以其味道鮮美成為大眾餐桌上常見蔬菜。但是由于菜農不懂或不能掌握其病蟲害防治方法,隨意濫施化肥、亂用劇毒農藥,往往使韭菜的農藥殘留超標、商品性下降,嚴重危害了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食品安全。為了菜農能生產出食用安全的韭菜,特將韭菜在生長期間常見的蟲害:韭蛆和薊馬;病害:灰霉病和疫病等的無公害生產防治技術作簡要介紹,以便參考。

1農業防治法

1.1輪作倒茬

韭菜和蔥蒜類蔬菜發生的病蟲害相似,容易相互侵染。因此種植韭菜的菜田前茬不宜是蔥、蒜類蔬菜,否則地下害蟲特別是韭蛆發生嚴重,同時也容易使菌源累積,加重病害發生。通過倒茬、清理病株殘體、深翻等措施,改變田間生長環境,能有效抑制病蟲害的發生。

1.2合理施肥

查看全文

林業營林方法與管理研究

1常見的營林方法

為了盡快的改善我國林業營林工作的現狀,林業營林部門必須要首先改變營林管理理念,認識到林業營林方法和管理的重要性。在進行林業營林的過程中,應該首先針對不同地區林業的實際情況采取相對應的管理方法。1.1植苗營林法。在開展林業營林工作的過程中,植苗營林方法是比較常見的方法。對于植苗營林方法而言,它的應用比較廣泛,其主要依據就是根據樹苗完的根系作為林業造林的主要材料。在進行林業造林的過程中,由于樹苗的根部比較細,承受能力比較弱,同時還比較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等現象,進而嚴重影響了樹苗的生長,這也就是植苗造林方法對于樹苗栽植技術要求比較高的主要原因。在進行植苗營林的過程中,應該首先進行育苗,在育苗的整個過程中必須要確保樹苗的水分不會流失,一旦水分流失過多,樹苗就會無法生存。植苗造林方法的優勢比較大,對于林業造林的條件限制比較低,使得樹苗可以更好的生長。1.2分殖造林法與其他方法不同的是,分殖造林方法主要就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來進行直接的林業造林,如可以利用樹木的根部或者干部等來進行直接造林。分殖造林方法對于土地的要求比較高,并且這種造林方法需要選擇材料的限制條件也比較多。這種造林方法也有許多的優勢,如技術比較簡單,造林的成本也比較低,并且樹木的成活率比較高。因此,在進行林業造林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造林方法。1.3播種造林法。播種造林方法比較適用于偏遠地區或者人煙稀少的地區。對于播種造林方法而言,主要指的就是將樹木的種子直接播種在林地中,這種播種方法適合進行大面積播種。播種造林方法包括條播、縫插等。在進行播種造林的過程中,播種要求比較高。在播種之前必須要對所有種子進行消毒、催芽,使得種子可以更好的生長。在播種的過程中,要選擇土壤肥沃的地區,使得種子在種植過程可以更好的吸收營養。另外,在種子種植完成之后,還應該及時進行澆水、施肥等,使得種子可以快速成長為幼苗,進而確保樹苗可以更好的生長,最終促進我國林業造林的快速發展,提高樹木整體的覆蓋率。

2營林管理綜合措施

在整個營林管理過程中,科學先進的管理技術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所有林業造林工作人員要積極的學習并且引進各種先進的管理技術,并且盡快將這些管理技術應用到實際管理工作中。例如,①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在進行林業營林管理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的將現代新型的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管理過程中,進而不斷的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人員應該不斷的進行改革和創新,各個地區管理人員進行相互交流和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同時,也可以積極的學習并且引進國外先進的林業營林方法和管理技術。②在進行管理過程中,管理部門應該不斷的加大所有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不斷的提高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使得林業工作者可以更好的應用現代新型的信息技術進行林業管理。③林業管理部門還應該積極的改造現有低產林,低產林的出現大大的降低了我國整體林業覆蓋率,因此,林業管理部門應該盡快的改造現有低產林,發現造成低產林出現的原因,然后盡快的對癥下藥,選擇合適的改造方法。④在營林工程建設之前,林業部門應當對造林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討,了解造林地所在地易產生的害蟲種類,并根據不同類型的害蟲選取不同的規劃管理方式,從而降低病蟲害對林業資源的影響[1]。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林業部門可通過減少害蟲喜食植物的栽培規模、種植抗蟲性強的植物等措施減低害蟲的威脅。

3林木病蟲鼠害的防治

3.1做好病蟲害調查工作。“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是林木病蟲鼠害防治的十六字方針。在進行林業營業過程中必須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例如,做好林業病蟲害的調查,了解病蟲害的種類、組成以及發展趨勢和特性等,然后根據病蟲害的這些特性及時的制定應對措施。另外,還可以利用物理機械防治法進行病蟲害的控制,如可以進行捕殺、誘殺以及高溫處理等,這種方法的優點就是污染比較小,但是需要消耗的人力資源較多。3.2天地防治法。在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天地防治法是比較常用的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就是利用生物鏈的具體特性來進行防治。例如,在防治過程中可以利用食蟲鳥或者其他的食蟲動物來進行蟲子以及蜘蛛的控制,利用各種生物之間相生相克的原理來進行防治,這種防治方法的針對性比較強,成本也比較低,因此,被廣泛的應用到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3.3生物和仿生物藥劑的利用。生物和仿生物藥劑的使用是現代病蟲害防治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隨著現代林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化學防治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林業的實際需求,繼續使用化學防治的話,造成的后果將無法預料,所以現代社會要實現林業生態文明就需要利用生物和仿生物藥劑進行病蟲鼠害的防治。

查看全文

韭菜病蟲防治技術

1農業防治法

1.1輪作倒茬

韭菜和蔥蒜類蔬菜發生的病蟲害相似,容易相互侵染。因此種植韭菜的菜田前茬不宜是蔥、蒜類蔬菜,否則地下害蟲特別是韭蛆發生嚴重,同時也容易使菌源累積,加重病害發生。通過倒茬、清理病株殘體、深翻等措施,改變田間生長環境,能有效抑制病蟲害的發生。

1.2合理施肥

韭菜是喜肥作物,但是若大量施用化肥會引起偏氮徒長,從而降低抗病性。因此,在施肥上應該以腐熟的有機糞肥、餅肥或生物菌肥為主,補施化肥為輔?;适走x氮、磷、鉀復合肥或蔬菜專用肥,并適量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以提高植株抗逆性和增加商品性。值得注意的是,糞肥和餅肥必須經過充分腐熟才能殺死里面的蟲卵,否則,施入后反而會增加蟲害的發生并易引起肥害。

1.3根際覆土

查看全文

林業苗木春季病蟲害防治策略

【摘要】林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推動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起著重要作用。林業病蟲害是影響林業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加快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迫在眉睫。文章詳細闡述了林業苗木春季病蟲害現狀,給出防治對策及效果,希望能夠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林業苗木;春季;病蟲害;防治對策

1林業苗木春季病蟲害現狀

春季萬物復蘇,對于林業來說更是新的開始。隨著溫度的回暖,苗木也開始了它的生長,很多枝杈還比較脆弱,而病蟲害也開始作祟,有損苗木的正常發育,甚至死亡。從數據分析看,我國林業苗木主要受立枯病、白粉病、腐爛病、介殼蟲、蚜蟲這5種害蟲啃食,使得大片林業苗木受損,質量大打折扣,林業經濟受到很大打擊,也間接破壞了環境。因此,加快林業苗木春季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提上日程,盡快實施。

2林業苗木春季病蟲害防治

2.1林業苗木病蟲害防治辦法簡述。2.1.1植物檢疫法。國家為保證本土或本區域植物不受外來植物病蟲害侵蝕的法律規范。檢疫對象為嚴重危害農業生產或者通過進出口攜帶病蟲害的種子植物。2.1.2栽培管理預防法植物生長在特定的時間段有不同的需要,病蟲害也就是抓住這些關鍵期開始泛濫。栽培管理預防法就是調整栽培技術,將病蟲害的發生幾率降到最低,將病蟲害損失降低到最小。具體來說,可以通過提高栽培技術,改善栽培方式提高植物生長質量;科學管理植物水分及施肥比例,為植物生長提供良好條件;清除病葉,避免滋生病菌。2.1.3物理機械法。病蟲害的發生也需要特定的環境,物理機械法就是據此進行治理。通過光、電、輻射、高溫、微波爐等對病蟲害進行物理防治,有效緩解藥物治療帶來的副作用。2.1.4生物防治法。就是利用物種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如以蟲治蟲、以鳥治蟲、以菌治蟲等,在這個過程中不產生任何污染物就能達到效果,使產生抗藥性的害蟲無處可逃。2.1.5化學防治法。顧名思義,采用殺蟲殺鼠噴霧、涂抹、拌種、蒸熏等多種化學藥劑的方式防治病蟲害,根據不同植物及病蟲的特點對癥下藥。這種防治方法高效、便捷、操作簡單、經濟效益高。2.2林業苗木春季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對策。2.2.1立枯病。立枯病又稱“死苗”,是由于立枯絲核菌的寄生而誘發的病災。這種病原體極活躍于24~28℃的氣溫,若此時土壤中的水分過多,濕度很大,就更容易引發立枯病。倘若植物處于地勢較低出,又沒有肥料作保護支持,就只能任由立枯病的蔓延加劇。所以,為有效避免立枯病的發生,就要在地勢較高處種植植物,降低土壤濕度,增加土壤疏松程度。在種植后用福爾馬林蒸熏、噴灑,做好第一層防護,再用薄膜覆蓋,1周后重新翻開松土,完成播種前的最后工作。如果植物生長過程中還是發病,可以用草木灰暫時解決。2.2.2白粉病。白粉病發病幾率大,幾乎在植物幼苗到成熟全過程都有可能發生。發病時,苗木樹葉會出現白色霉斑,之后顏色逐漸變深,由單獨散落的霉斑聯合成大的霉斑,覆蓋整個苗木樹葉,直到枯死。防治對策:選擇抗病的植株品種,從根本上杜絕病源;在種植前,要注意清掃苗木周圍環境,徹底銷毀病株;種植時要保持適合距離,不宜種植過密,注意通風換氣,降低濕度。若苗木染上白粉病,可根據苗木的生長階段噴灑不同藥物。2.2.3腐爛病。腐爛病是春季一種非常常見的病害,又稱爛皮病、臭皮病等,極易發生在果木上,其病源多樣又很復雜,常常難以避免。染病后,苗木的枝干將首先受到侵蝕,出現橢圓形的褐色斑點,由于染病前期難以發現,所以當發現斑點后,枝干內部已經顯現黑褐色松軟組織,且會產生褐色汁液,不出一周,苗木幾乎就瀕臨死亡。防治對策:加強預防管理,搶在腐爛發病的月份即3月份之前進行,在樹干上涂刷白漆或波爾多液,阻隔病害的侵染。如果有樹苗已經患病且難以搶救,就要及時燒毀,防止病原入侵其他苗木,造成更大損失。2.2.4介殼蟲。介殼蟲是一類小型的昆蟲,繁殖能力強,常見于柑橘、柚子等樹的植株根部或枝葉、果實上,多在冬季以卵的方式寄生于根部,待春天氣溫回暖,卵開始生長,直接傷害樹木根部,抗藥性很強。防治措施:在初春回暖之時,去除樹干老皮涂上10cm左右的蟲膠,讓介殼蟲難以上樹。對于蟲卵,可采用藥物去除。如,255亞胺硫磷1000倍液,或敵敵畏1000倍液,窒息性殺死蟲卵。當然也能利用介殼蟲的天敵,如大紅瓢蟲、澳洲瓢蟲等來進行物理防治。2.2.5蚜蟲。蚜蟲是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害蟲之一。蚜蟲分布廣泛,繁殖速度極快,幼蟲會分布于樹干芽葉上,隨溫度的升高不斷生長,對植物的生長甚至存活都產生嚴重的威脅。防治措施:可用農藥或天敵如蜘蛛、瓢蟲防治。根據蚜蟲生長的兩個不同階段,“挑治苗蚜、主治穗蚜”,對達到防治指標的植物要及時防治。

查看全文

現代農業蔬菜栽培要點探索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經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確保農業產業全面健康發展,國家在農業生產方面投入了各種各樣的支持。我國作為世界上的人口大國,糧食產量一直是國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F階段,農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是國家比較重視的問題。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百姓的餐桌上漸漸出現各種各樣的綠色蔬菜,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的生活需求,就需要不斷地改進和完善蔬菜栽培技術,鑒于此,本文結合蔬菜栽培技術現狀及特點,指出了蔬菜栽培中的技術要點,以達到提高蔬菜產量和質量,增加菜農收益的目的。

關鍵詞:農業蔬菜;栽培;現狀;特點;要點

近年來,我國的農業經濟得到了全方面的發展,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也開始關注起自身健康。俗話說得好“病從口入”,要想保證身體健康,就要嚴抓食品質量,如今的餐桌上出現了很多有機蔬菜,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人們也會去購買一些新鮮的蔬菜,做出美味的佳肴。因此,面對著如此巨大的消費群體,改進和完善栽培技術顯得愈發重要,這樣才能更好滿足當代人的健康需求?,F階段,我國農業技術水平在不斷進步,蔬菜栽培技術也取得了很多優異的成果,技術水平也日漸成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現代農業蔬菜栽培技術現狀

現如今,我國的農業發展已經步入了一個新階段,面臨著很多機遇和挑戰,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手段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有效運用,基本實現了農業生產現代化[1]。在現代的農業蔬菜技術中,溫室大棚在現代農業蔬菜種植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為了確保農業技術在實際生產中可以得到科學的應用,應該掌握現階段的蔬菜技術發展現狀及技術特點。目前,隨著我國農業體系的不斷完善,農業蔬菜生產開始走向規模化。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采用集合經營的生產方式,可以將生產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確保足夠的蔬菜供應。而區域性生產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的投入,還可以產生頗具影響力的品牌效應,從而增加人們的重視程度,以利于農業經濟更加深入的發展?,F階段的農業發展頗具特色,從整個農業發展情況來分析,如今的農業發展已經實現了生產一體化、產業化以及商品化的特點,這對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并且成為了支柱產業。農業發展不僅只是發展農業,還要大力發展技術,多種產業一起發展可以有效地推動農業發展。雖然我國在蔬菜栽培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也不能忽視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一些農民朋友并不了解溫室大棚技術,不知道如何科學合理地去搭建大棚,很多農民朋友只是依靠模仿別人的種植方式去搭建簡易大棚,在蔬菜栽培的過程中,也沒有掌握科學的技術手段,這就導致溫室大棚推廣效果不理想;其次,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溫室大棚并沒有形成一定規模,蔬菜的栽培也沒有向著產業化生產方向發展,這就阻礙了農民朋友的蔬菜種植積極性,無法為其帶來經濟效益,久而久之,也不利于當地經濟的可持續快速發展。

2現代農業蔬菜栽培技術特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