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碩士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8 02:35: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會計碩士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會計碩士論文

中小單位會計電腦化與內部操控之探討

研究背景及動機

由於國內對於大型企業電腦化的發展和影響已有許多詳盡的研究,如張委良(民79)、賴柏喬(民84)、吳東霖(民87)等人作過資訊技術對組織結構、競爭優勢的研究;許志甫(民84)、林志宏(民87)則針對資訊技術運用對企業作業流程影響作探討;而中小企業電腦化的相關著作或報導也甚多,如彭俊華(民77)、王惠真(民86)對中小企業電腦化的程序作過研究;李馥源(民84)、張力人(民88)、詹怡婷(民89)、王長智(民89)、陳俊良(民89)、甘文政(民89)等人則針對中小企業導入電子商務等資訊科技的程序、因素及效益作過探討;綜觀上述,專注在電腦化對內部控制的影響之探討較為缺乏。

而就中小企業而言,長久以來最為人所詬病的,即是缺乏有效的經營管理制度,特別是在會計制度方面,大多不甚健全,內部的作業程序也未標準化,缺乏適當的內部控制制度,其財務資料的正確性與可靠性備受質疑,發生錯誤或舞弊的可能性也相對增加,這些都是我國中小企業在傳統人工作業環境下的普遍缺失。依據資策會(民86)的調查結果,我國中小企業應用電腦的比例約為68%,且有逐年提昇的趨勢,故本研究的目的即欲探討我國中小企業是否能藉由電腦化而建立管理制度,并在作業流程中植入關鍵性的控制點以提昇其內部控制制度,進而探討在不同的電腦化應用程度下,其作業流程與內部控制的調整情況。

研究目的

中小企業電腦化的情形

包括電腦化的時間、資訊專職人員多寡、電腦作業系統的復雜程度、電腦化的范圍以及資訊系統的開發方式為何。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高材生實證能力鍛煉

在工商管理類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學校注重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對于碩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養也是研究培養單位的工作重點。碩士學位論文質t是體現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最好指標,碩士學位論文從研究方法上分主要有兩種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其中實證研究要求作者通過實際的調查研究并經過數據分析來證明理論假設,對作者的研究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實證研究碩士論文寫作情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一校的科研能力。

一、碩士學位論文實證研究現狀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和中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收錄了各高校的優秀碩博士論文,數據庫按照嚴格標準收錄的文章體現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論文中的優秀作品,具有很強代表性,能夠體現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學術研究水平。川通過檢索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自l郊冷一2(X刀年收錄的優秀碩士論文,在本研究中主要檢索了工商管理類的優秀碩士論文,學科類別有企業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管理、會計學等,發現全國8所財經類高校工商管理類優秀碩士學位論文中實證論文比例普遺較低,檢索結果如表1: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發現,全國8所財經類高校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收錄的工商管理類論文中,1999一~2008年間共有626篇,其中實證類論文只有33篇,占總數的5.27%。

在研究工具上,以SPss的應用較為普遍,結構方程軟件應用很少,碩士論文的研究普遍還停留在實證研究的初級層次。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為例,200斤一2008年該校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和旅游管理等三個專業的碩士論文中實證論文情況如表2:

從表2可以看出,雖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2(X哈一2008年的碩士論文中實證的比例逐年提高,而且總體的比例也超過了10%,但是實證論文主要集中在市場營銷專業論文中,實證論文在專業分布上還不普遍,沒有引起各專業的普遍認識;在實證質量上,實際調研的數據分析處理方法主要局限于因子分析,研究變量間因果關系論文較少,數據分析工具主要是sPss,能夠用到結構方程軟件的論文沒有,這說明論文質量雖然有所進步但是學術水平一般。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分析能力培育形式

在工商管理類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學校注重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對于碩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養也是研究培養單位的工作重點。碩士學位論文質t是體現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最好指標,碩士學位論文從研究方法上分主要有兩種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其中實證研究要求作者通過實際的調查研究并經過數據分析來證明理論假設,對作者的研究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實證研究碩士論文寫作情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一校的科研能力。

一、碩士學位論文實證研究現狀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和中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收錄了各高校的優秀碩博士論文,數據庫按照嚴格標準收錄的文章體現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論文中的優秀作品,具有很強代表性,能夠體現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學術研究水平。川通過檢索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自l郊冷一2(X刀年收錄的優秀碩士論文,在本研究中主要檢索了工商管理類的優秀碩士論文,學科類別有企業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管理、會計學等,發現全國8所財經類高校工商管理類優秀碩士學位論文中實證論文比例普遺較低,檢索結果如表1: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發現,全國8所財經類高校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收錄的工商管理類論文中,1999一~2008年間共有626篇,其中實證類論文只有33篇,占總數的5.27%。在研究工具上,以SPss的應用較為普遍,結構方程軟件應用很少,碩士論文的研究普遍還停留在實證研究的初級層次。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為例,200斤一2008年該校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和旅游管理等三個專業的碩士論文中實證論文情況如表2:從表2可以看出,雖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2(X哈一2008年的碩士論文中實證的比例逐年提高,而且總體的比例也超過了10%,但是實證論文主要集中在市場營銷專業論文中,實證論文在專業分布上還不普遍,沒有引起各專業的普遍認識;在實證質量上,實際調研的數據分析處理方法主要局限于因子分析,研究變量間因果關系論文較少,數據分析工具主要是sPss,能夠用到結構方程軟件的論文沒有,這說明論文質量雖然有所進步但是學術水平一般。

二、國內主要期刊學術論文實證研究現狀

雖然國外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重視實證研究方法在學術研究中的普及和應用,但是實證研究在國內到上世紀卯年代才受到重視并逐漸開始流行起來。與碩士學位論文實證研究層次較低相對應的情況是:國內頂尖的學術期刊越來越重視實證研究,而且重視研究的深度和規范性。在此,我們選取了國內六種學術期刊做文獻計量分析,分別為《管理世界》、《心理學報》、《南開管理評論》、《中國工業經濟》、《中國管理科學》和《科研管理》,因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歸到工商管理學科大類,近十年有關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在理論和實踐上發展迅速,能夠代表工商管理領域理論研究所呈現的特點。本研究中主要統計分析了1997一2加7年間在以上六種學術期刊中人力資源管理類學術論文的發表情況,截止2加7年12月這六種期刊上共發表人力資源管理類論文563篇,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從表3可以看出,國內這6種重要的學術期刊10年間發表的人力資源管理論文中,實證論文比例很高,在1997一2001年間,這些期刊發表的人力資源管理論文共146篇,其中實證論文56篇,實證比例為37.58%;2加2--刁(X)7年間,論文總數為414篇,實證論文233篇,實證比例為56.28%;1997一2007年間,論文總數為563篇,實證論文289篇,實證比例為51.33%。其中側重心理學研究的《心理學報》十年間共發表人力資源類論文%篇,其中實證類論文93篇,實證比例高達%.88%;實證比例較低的如《科研管理》,其實證比例也有23.6%,說明實證論文逐漸成為學術論文的主流趨勢。就論文分析工具而言,以《管理世界》為例,1997ee2(X)1年間發表的16篇人力資源管理類實證論文中,僅有1篇用到了SPss,13篇用excel做了簡單的描述分析;而在2002一2(X)7年間發表的53篇實證論文中,用到SPsS的有41篇,比例高達80.39%,用到結構方程軟件如LISREL或者AMOS的有20篇,比例為37.74%(sPss和結構方程軟件一般配合使用,同一篇論文中可能同時使用兩種分析工具),論文在分析的深度和規范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本處限于篇幅不再論述其他期刊的論文的分析工具使用情況),說明學術論文越來越重視論文的分析深度和規范性。

三、培養碩士研究生實證分析能力的模式的啟示

查看全文

會計論文特點論文

論文是指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會計論文是指討論或研究會計問題的文章。會計論文主要是表述會計科研成果、研究會計現象、探討會計發展規律,指導會計工作實踐的記錄和總結。

一、會計論文的現狀

目前我國會計論文主要分為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學術論文又稱科研論文、研究論文、專題論文,是會計學界和從事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及科研人員總結科研成果,送交國際、國內學術刊物、學術出版社或學術會議發表或宣讀交流的論文。

畢業論文主要是指學位論文。在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論文寫作。學位論文是各類畢業生或同等學歷人員為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寫出的論文,即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等。對于學士論文,要求能較好地運用所學基礎知識技能,解決不太復雜的課題;對于碩士研究生論文,要求能夠充分地反映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對研究課題要有一定的見解;對于博士研究生論文,則要求反映作者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該學科某一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在理論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創造性成果,對會計學科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外,畢業論文還包括在我國接受高等專科教育財經類學生的畢業論文。

二、會計論文作用和特點

(一)會計論文的作用

查看全文

會計論文的現狀與特點

論文是指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會計論文是指討論或研究會計問題的文章。會計論文主要是表述會計科研成果、研究會計現象、探討會計發展規律,指導會計工作實踐的記錄和總結。 一、會計論文的現狀

目前我國會計論文主要分為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學術論文又稱科研論文、研究論文、專題論文,是會計學界和從事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及科研人員總結科研成果,送交國際、國內學術刊物、學術出版社或學術會議發表或宣讀交流的論文。

畢業論文主要是指學位論文。在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論文寫作。學位論文是各類畢業生或同等學歷人員為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寫出的論文,即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等。對于學士論文,要求能較好地運用所學基礎知識技能,解決不太復雜的課題;對于碩士研究生論文,要求能夠充分地反映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對研究課題要有一定的見解;對于博士研究生論文,則要求反映作者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該學科某一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在理論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創造性成果,對會計學科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外,畢業論文還包括在我國接受高等??平逃斀涱悓W生的畢業論文。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會計論文作用和特點

(一)會計論文的作用

1.會計論文的寫作是會計研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會計研究的必要手段。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發展,廣大理論和實務工作者及會計學者,緊密結合我國會計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圍繞貫徹執行新《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通過撰寫會計論文,對企業會計制度轉軌和企業改革(如兼并、破產、關閉、出售、公司制改建、債轉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業集團)中的財務管理、資金成本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等方面,以及會計新領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和社會會計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查看全文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述評

一、引言

2013年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以下簡稱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成為我國各級審計機關日常工作的新業務,成為審計理論界、教育界與實務界研究的新領域及社會各界關注的新熱點。截至2018年11月17日,我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及其研究已發展5年。在中國知網(CNKI),以“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作為“篇名”搜索、高級搜索,分別有352篇、342篇文章。筆者使用文獻研究法、分類比較法、分層分析法等查閱前述文章,研究后發現,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發展勢頭良好??傮w上可概括為:從無到有,從基礎理論研究到應用研究,從單項研究到綜合研究,從專業新聞、學術會議到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審計研究與審計實務開始相互影響、促進。

二、述評文獻回顧

2015年,伴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成果日漸增多,文獻研究綜述或者相關專業會議述評開始出現。截至2018年11月17日,文獻研究綜述或者專業會議述評文章11篇,主要文獻如下:張愛民[1]根據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信息,分析2014年我國審計機關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特征和難題,提出了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若干建議。牛彥紹[2]梳理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概念、基本理論框架,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應用研究成果進行綜述,對未來研究方向進行展望。張婷[3]指出了我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的不足,從制度規范、審計方法創新、重視審計案例運用和發揮政府部門內部審計監督作用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議。林進添[4]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收錄的90篇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文獻的發表年度、來源等進行分析,提出“通力合作、學科融合、細化主題、凝練經驗、提升水平”等建議。陶宇[5]探討了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必要性、概念、主體,提出述評和展望。仵文霞、楊榮美[6]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文獻進行綜述研究。伍彬、伍中信[7]認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基本理論和綜合的討論內容較豐富,涉及面較廣,對具體審計技術方法、審計結果應用及責任追究機制探討不足。王娟[8]從資源審計、環境審計、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責任界定等方面總結了目前國內外關于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理論與實踐研究提供借鑒。郭旭[9]對中國審計學會舉辦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合作研究課題成果匯報交流會情況進行了會議綜述。馬志娟等[10]對2017年資源環境審計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理論與實踐研討會進行了會議綜述。

三、研究文獻概況

(一)總體數量與年度分布。在中國知網(CNKI),以“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作為“篇名”,不作其他任何限制,分別進行搜索、高級搜索,依次有352篇、342篇文章。審閱每篇文章的標題、內容、發表時間和文章載體,刪除同一作者在不同刊物重復發表的文章以及2013年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新聞報道后,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每年文章數量依次分別為30篇、42篇、81篇、97篇、85篇,共335篇。因此,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成果穩中有進。(二)基金資助情況。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理論與實務研究,得到國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級審計機關基金項目等支持。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我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文章335篇,其中72篇文章得到一個或者多個基金項目的支持,占全部文章數量的21.49%。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受到各類基金項目支持的文章數量依次分別是4篇、6篇、26篇、19篇、17篇。各類、各級基金項目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支持力度相對穩定。

查看全文

電子化政府意涵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旨在從理論上探討電子化政府之意涵及其在世界幾個主要發達國家的推動與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對未來電子化政府的發展進行了初步展望。全文共分為六個部分,分別為電子化政府之定義、電子化政府之起源、電子化政府之應用形式、電子化政府質內容、電子化政府之推動及電子化政府之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電子化政府;資訊科技;網際網路

一、電子化政府之定義

有關電子化政府的定義有學者觀點與官方觀點之區分。

(一)學者觀點

1、西方學者觀點

查看全文

電子化政府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旨在從理論上探討電子化政府之意涵及其在世界幾個主要發達國家的推動與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對未來電子化政府的發展進行了初步展望。全文共分為六個部分,分別為電子化政府之定義、電子化政府之起源、電子化政府之應用形式、電子化政府質內容、電子化政府之推動及電子化政府之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電子化政府;資訊科技;網際網路

一、電子化政府之定義

有關電子化政府的定義有學者觀點與官方觀點之區分。

(一)學者觀點

1、西方學者觀點

查看全文

電子化政府的意涵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旨在從理論上探討電子化政府之意涵及其在世界幾個主要發達國家的推動與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對未來電子化政府的發展進行了初步展望。全文共分為六個部分,分別為電子化政府之定義、電子化政府之起源、電子化政府之應用形式、電子化政府質內容、電子化政府之推動及電子化政府之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電子化政府;資訊科技;網際網路

一、電子化政府之定義

有關電子化政府的定義有學者觀點與官方觀點之區分。

(一)學者觀點

1、西方學者觀點

查看全文

電子化政府發展分析論文

一、電子化政府之定義

有關電子化政府的定義有學者觀點與官方觀點之區分。

(一)學者觀點

1、西方學者觀點

McGinnis在討論電子化政府時,認為電子化政府指的是政府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提供任何人所需要的服務,而這項服務不僅是讓每一個人得到欲尋求的答案,也是讓每個人得到實質上的服務。因此,電子化政府是使用各種硬體、軟體工具建立一個政府與政府間、政府與民眾間的溝通橋梁。Canales則認為,電子化政府是政府改變提供給民眾的服務型式,民眾可不分晝夜地輕易滿足其需求,而民眾滿足需求的地點不是在政府機構之辦公地點,而是在網際網路上。JoshuaDean說,電子化政府即為政府運用現今科技的優點提供給民眾更多及更好的資訊與服務。Rowena和Caroline認為,電子化政府是政府提供給民眾一個實現自身權益的管道。Forman認為,電子化政府是利用數位科技(digitaltechnology)針對政府之作業模式做某種程度的改變,而這些改變使得政府的服務更加有效率。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人們利用本身的智慧,將科技的力量發揮到極限,而這股發揮至極限的力量所產生的效益,將使得政府的作業流程簡化、作業成本降低、工作效能提高。Relyea及Shuler認為,電子化政府是政府發揮其功能的一種表現,透過資訊科技的使用,提供社會大眾訊息的傳遞、資訊的流通、公共事務的服務,以提升政府作業的效率。[1]

2、我國臺灣地區學者觀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