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練習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6 11:01: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安全練習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校安全應急疏散練習計劃
為了進一步貫徹“預防為主、防控結合”的方針,增強全校師生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和逃生自救能力。學校決定近期在全校范圍內集中開展安全疏散演練活動,現制定如下應急演練實施方案:
一、應急疏散演練時間安排
公寓樓疏散演練時間:
教學樓疏散演練時間:
二、應急疏散演練內容
第一階段:公寓樓學生應急疏散預習演練
中心小學安全練習方法
演練目的:
為了使學生了解以外情況發生時的應急避險知識,掌握應對危險發生時采取的防護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險帶來的損失,從而提高學生緊急避險、自救自護和應變的能力。
組織領導:
總指揮:
成員:及各班班主任
演練步驟:
學校安全練習方案
一演練內容及目的:
組織全校師生以“緊急疏散、災害救助、逃生自救、生存訓練”為重點內容的應急避險演練。通過活動一方面檢驗處置學校突發公共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和操作辦法;另一方面要強化師生安全意識,不斷提高自救自護和互助逃生能力。
二應急避險演練組織機構:
(一)、應急避險演練領導小組:
總指揮:
副總指揮:
小學安全練習工作方法
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貫徹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消防法》,確保全校師生的人身安全和學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根據期初工作安排,特組織安全演練。一方面提高我校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強化學生的安全逃生技能。通過本方案的實施,在保證師生安全的同時,使全校學生都能掌握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識和自護自救的方法,從而培養抵抗災害的逃生本領。
一、疏散演練領導小組
(1)演練行動總指揮:
成員:
二、具體活動時間:待定
三、疏散路線安排:每班分兩列,一列走前門,一列走后門(出教室后向同一方向),下樓梯時一列靠墻邊,一列靠樓梯扶手,防止交叉,任課老師跟隨其后。
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分析論文
一、造成體育課程中傷害事故的成因
青少年是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對象,也是學校體育的主體。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體育課的目的、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和體育基本知識。在體育課中要想盡可能地避免事故,那么首先得知道它是如何引發的??v觀諸多的體育活動事故,我們不難發現體育事故的發生大致有客觀和主觀兩種原因引起的。
(一)客觀因素
1.因設施存在安全隱患而導致的傷害
是指因學校的場地、設施、器械等不符合國家或有關部門的安全標準,存在安全隱患而導致的學生傷害事故。場地不好,練習環境差,器材損壞或者不足都有可能使學生在練習時受傷。比如場地不平、沙坑里有玻璃片、室外的單雙杠陳舊支架不穩等等都有可能引發課堂傷害事故。
2.教學內容超過學生的正常承受能力
體育教學中的傷害事故研究論文
一、造成體育課程中傷害事故的成因
青少年是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對象,也是學校體育的主體。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體育課的目的、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和體育基本知識。在體育課中要想盡可能地避免事故,那么首先得知道它是如何引發的??v觀諸多的體育活動事故,我們不難發現體育事故的發生大致有客觀和主觀兩種原因引起的。
(一)客觀因素
1.因設施存在安全隱患而導致的傷害
是指因學校的場地、設施、器械等不符合國家或有關部門的安全標準,存在安全隱患而導致的學生傷害事故。場地不好,練習環境差,器材損壞或者不足都有可能使學生在練習時受傷。比如場地不平、沙坑里有玻璃片、室外的單雙杠陳舊支架不穩等等都有可能引發課堂傷害事故。
2.教學內容超過學生的正常承受能力
體操課教學有效利用器械練體能
1利用雙杠安全有效練體能
根據《綱要》對一堂課“七個一要求”的評價標準中,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需要體能與技能做到融合發展。體能是學習技能的基礎,練習者沒有良好的體能支撐勢必會影響動作技能的學習。因此,在課中執教者要根據主教材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相關的體能練習。例如,在本次《雙杠》一課教學中,執教教師采用的是兩側雙杠同時進行懸垂向前爬練習。從執教者設計的意圖中發現,該練習目的在于鍛煉學生上下肢的力量、耐力及協調能力,學生的體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可以認定為體能的有效練習。但筆者發現學生在懸垂向前行進過程中,頭頂朝前看不到雙杠的支撐腳,在行進到最后終點會出現頭幢在支撐腳上,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因此,筆者經過思考采用以下5種練習方法既能有效進行體能練習又能消除安全隱患。1.1雙杠屈臂懸垂。練習方法:學生面對面站立于雙杠一側。聽到哨聲后,立即跳起,雙手抓握杠(反握姿勢或十指交叉握杠),雙腳離開地面,做屈臂懸垂動作??凑l堅持得時間久。練習要求:學生抓握杠時可采用反握或十指交叉握杠。但在規定時間內雙腳不能碰到地面。教學建議:在練習前做好保護措施,在雙杠下方和周圍擺放體操墊。教師可采用5s、10s、15s規定時間進行練習。在一組雙杠中可以多人同時進行。1.2杠上直臂支撐。練習方法:學生站于杠前。聽到哨聲后,學生立馬杠前跳上,兩直臂支撐于雙杠上,虎口朝前,拇指外扣與四指緊握,目視前方。看誰堅持得時間久。練習要求:在練習過程中做到目視前方,繃腳尖,兩臂頂肩,不屈肘。教學建議:在練習前做好保護措施,在雙杠下方和周圍擺放體操墊。教師可以采用5s、10s、15s規定時間進行練習。在一組雙杠中可以多人同時進行。1.3兩臂杠上支撐向前移動+高抬腿。練習方法:學生站在杠前。聽到哨聲后,學生兩手握杠向上跳起直臂交替支撐依次向前行進,到達雙杠末端即可跳下接做行進間高抬腿10m后,從標志物左側直線跑回排至排尾,依次進行。練習要求:在練習過程中做到直臂頂肩向前移動,虎口朝前拇指外扣與四指緊握,目視前方。教學建議:在練習前做好保護措施,在雙杠下方和周圍擺放體操墊。練習時當第1個隊員行進至雙杠中間(在雙杠中間做一標志)時,第2個隊員即可出發。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練習時間和練習密度。1.4雙杠屈臂懸垂側向移動+蛙跳。練習方法:學生面對站立于雙杠一側。聽到指令后,學生兩手反握近側杠,兩腿掛于遠側杠,雙手、雙腿交替做橫向移動。當移動到第2個標志點(在雙杠的另一端做標記即為終點)即可從杠上下來,繼續向前做蛙跳5個,完成后從標志物左側直線返回排至排尾。依次進行。練習要求:練習時雙手要緊握杠,雙腿要掛住。教學建議:在練習前做好保護措施,在雙杠下方和周圍擺放體操墊。為了增加學生的練習時間和密度,執教教師可在雙杠中間做一個標志點當前已隊員到達標志點后,后排隊員即可出發。1.5雙腳、雙手掛握杠屈伸。練習方法:學生側向站立于杠一側。聽到指令后,雙腳交叉掛杠一側,同時雙手握同側杠做屈伸練習。在規定時間內看誰次數最多。練習要求:在練習時雙腳交叉緊掛杠,雙手做屈伸動作。教學建議:在練習前做好保護措施,在雙杠下方和周圍擺放體操墊。限定時間練習(10s、15s、20s)。為了提高練習者的練習次數,一組雙杠可多人進行。
2利用跳箱有效練體能
筆者在觀摩中受到啟發,采用以下5種練習方法作為體能訓練。2.1撐箱高抬腿。練習方法:學生雙手支撐于箱體一側。聽到指令后,一側腳蹬地后大腿向前上方抬起盡量貼腹,同時另一側腿蹬直,前腳掌著地。依次交替進行扶箱高抬腿練習。在限定時間內看誰次數最多。練習要求:大腿向前上方抬起時盡量貼腹,身體稍前傾。教學建議:限定時間(10s、15s、20s)進行練習,在規定時間內,次數多者獲勝。練習時可以利用跳箱兩側同時進行練習來增加練習者的練習時間,同時在跳箱周圍放置體操墊,做好保護措施。2.2臺階踏跳。練習方法:將跳箱降至高度為20cm左右。學生聽到指令后,在臺階上進行左右腿輪換踏跳以測試心肺功能適應水平。規定時間完成后記錄運動后心跳次數和心肺功能適應情況,以便對每位學生進行數據分析做出相應調整。練習要求:在練習時按照音樂節奏,雙腳交換踏跳,并做到前腳掌踏箱,上下肢協調。教學建議:執教教師可以通過不同音樂的節奏變化來幫助學生保持適當的踏跳節奏。在同一組跳箱中可多人同時進行練習。2.3雙手撐箱俯臥撐。練習方法:執教教師將跳箱高度降至40~50cm。聽到指令后,學生雙手撐箱進行俯臥撐練習,以次數最多者勝利。練習要求:兩腿伸直,不抬臀部。教學建議:規定時間練習。一組跳箱中可同時多人次進行,有效增加學生的練習時間和密度。同時,在跳箱周圍放置體操墊,做好保護措施。2.4箱上直臂支撐移動+側向跨步跳。練習方法:學生站立與跳箱前。聽到指令后,學生者雙手直臂支撐于跳箱向一側移動。完成后,向前做側向跨步15m跳,最后從左側讓過標志物直線返回并排至排尾。練習要求:五指分開,直臂支撐,兩腿繃直。在做跨步跳中保持身體平衡。教學建議:在練習中第1隊員從跳箱上下來后,后排隊員即可出發。縮短隊員之間的等待時間,增加學生的體能練習時間。同時,在跳箱周圍放置體操墊,做好保護措施。2.5箱上爬行+后踢腿跑。練習方法:執教教師將跳箱降到適當高度。聽到指令后,學生快速上箱做向前爬行,完成后跳下接后踢腿跑15m,從標志物左側直線返回,并排至排尾。練習要求:在練習過程中,手腳協調交替向前移動,在最后完成跳下要成半蹲姿勢,做一個屈膝緩沖。在后踢腿跑中,腳后跟要踢到臀部。教學建議:前面隊員跳下后,后面隊員即刻出發。同時,在跳箱周圍放置體操墊,做好保護措施。
3結語
在專門器械體操課教學中,首先,執教教師應最大化利用體操器械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進行體能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應提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在器械下方鋪上體操墊,防止學生在練習中受傷。本次展示課中執教教師都做到了教學安全性。其次,體能練習的設計不要形式化和作秀,教師要設計學生易于掌握的、有趣味的、競爭性的、有效性的游戲進行體能練習,為學生今后的技能學習打下基礎。
小學體操教學講解練習研究
摘要:體操活動不僅是小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也是新課標要求的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必學內容。由于體操項目中技術動作自身的危險性和難度性,體現出了“保護與幫助”在體操教學中獨特的作用和意義,特別是小學體育課教學中,“保護與幫助”突顯了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師在新授課中對“保護與幫助”講解和練習的時機運用各不相同。本文通過以小學“跪跳起”新授課教學過程為例,探討分析“保護與幫助”講解和練習的時機。
關鍵詞:小學;體操教學;保護與幫助;時機
體操是體育教學中最為常見的運動項目,也是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必學內容。在學習觀看“一師一優”視頻課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小學體育教師在體操類項目授課時,對“保護與幫助”講解和練習這一環節安排時機各不相同,有的安排在講授動作技術之前;有的安排在學生已經完成了整個技術動作之后;有的根本沒有設計“保護與幫助”的環節。由于體操運動自身性質的特殊性,小學生身體的運動能力、技術能力以及平衡能力相對較差,自我保護意識也很低;在小學體操教學中“保護與幫助”多是學生之間兩人或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練習的,還需要教師的講解示范;新授課中運動技術的形成還都處于泛化階段,因此“保護與幫助”是作為技術動作的一部分必須講解練習的。在40分鐘緊張的教學過程中,什么時機加入“保護與幫助”還是值得探討的,以小學“跪跳起”為例來分析保護與幫助的講解和練習的時機。
1講解練習時機過早的情況
“跪跳起”是小學階段體育與健康的必學項目,也是鍛煉和增強學生腰部和下肢的力量、提高平衡能力的有效技術。在新授課的教學中,跪跳起的教學過程分為“雙膝跪地屈臀、兩臂前擺的向前或向上的跪跳練習”和“騰起提膝、收腹蹲立”兩個教學環節。第一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雙腳壓墊雙膝跳的動作,建立了跪跳運動表象;具有了一定的跪跳能力以后,然后再進行騰起提膝、收腹蹲立的練習,如果在第一個環節就加入講解并練習保護與幫助技術,不但沒有必要,也是在浪費課堂時間,降低了教學效率,更是教學設計的失誤。因為這個技術動作的練習對于學生來說是安全的,沒有任何的危險,不需要保護;技術也十分的簡單,不需要幫助,即使有的學生跳不遠,甚至跳不起來,老師需要單獨的輔導和糾正動作,而不是對所有的學生講解練習保護與幫助的技術。
2講解練習時機過晚的情況
體操教學中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及意義
摘要:本文首先論述了體操保護與幫助的基本概念,然后就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和意義進行的淺析。分析認為:準確、靈活、適時地進行保護與幫助,不僅可以避免危險事件的發生,而且對練習者理解和掌握體操動作有重要的意義。在體操教學中怎樣做好保護與幫助是至關重要的,有效的發揮保護與幫助的最大作用是體操教學必須具備的元素。
關鍵詞:體操教學;保護與幫助;方法和意義
1、前言
隨著體育文化和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現代體操也在加速前進、不斷發展中。現代體操的概念是通過徒手、持輕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不同類型與難度的單個動作、組合動作或成套動作,充分挖掘人的潛能,表現人的控制能力,并具有一定藝術要求的體育項目[1]。體操是學好其他項目的基礎,具有能鍛煉人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能力,因此也被成為“運動之父”。體操運動是一項內容豐富、練習方法多樣的運動項目,因此體操對綜合素質的要求高,動作的難度系數和危險性也相對較高,所以保護與幫助是體操項目的獨有的特色板塊。無論是作為老師還是學生,都應掌握正確的保護與幫助的要領,因為安全是所有體育項目首先應該注意的問題,安全是做一切動作的前提。
2、保護與幫助的概念
體操中的單杠、雙杠、技巧或者其他項目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很容易出現摔跤或是扭傷,有效的保護與幫助能更有助于體操教學的順利進行。體操教學的特點是運用的廣泛性、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教學流程的嚴謹性、組織教學的安全性以及教學過程中的美娛性。無論是體操中的單杠、雙杠、技巧或者其他項目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且組合動作多比較復雜,很容易出現摔跤或是扭傷,有效的保護與幫助能更有助于體操教學的順利進行。在練習者動作失敗或者出現錯誤或意外可能發生危險時,運用接、抱、攔、擋和撥等手法使練習者避免受傷的安全措施叫保護。而幫助就是給予練習者助力、信號、標志物和限制物等,使其更快的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使練習者更好的體會動作要領,提高動作技術的措施。保護中有幫助,幫助中有保護,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同時作用于練習者。對于保護與幫助者而言,一定要熟練技巧,因為不恰當的保護與幫助也會使練習者發生危險。保護與幫助是支撐整堂課順利進行的必要部分,一堂體操課是不能脫離了保護與幫助的。
器械體操合作功能教學理論思考
1器械體操教學中保護與幫助概念的開發
1.1器械體操教學的形式器械體操動作教學的形式通??筛爬橐韵铝襟E:第一,教師講解學習動作名稱;第二,進行動作示范并講解動作要點;第三,講解并示范動作保護與幫助的方法;第四,同學間相互幫助完成動作;第五,教師講評與糾正錯誤;第六,學生獨立該完成動作。
1.2合作的概念
合作是指二人或多人一起工作以達到共同目的。合作的方式是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了達到共同的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因而一致的目標是合作的前提,空間上的最佳配合距離、時間上的準時、有序以及必要的設備、器材、工具是合作的物質基礎,在一致目標和物質基礎的基礎上,聯合行動中必須遵守共同認可的規則,進而形成一個相互信賴的合作氣氛,達到預期的目的。合作本質是,雙方具有平等的地位,在自愿、互利的基礎上實行不同程度的聯合依據合作的性質,合作可分為同質合作和非同質合作兩類,同質合作是指為達到同一目標,合作者無差別地、無分工地從事同一活動;非同質合作是指為達到同一目標,合作者有所分工地從事某種活動。
1.3體操教學中保護與幫助的概念體操教學中的保護與幫助:練習者在掌握自我保護技能的前提下學習某一動作過程中,教師或同伴遵循一定的規則,給予練習者助力或阻力并共同在空間、時間上進行配合,最終達到安全、準確地掌握動作,實現合作目的的過程。這一概念包括以下幾個含義,第一,練習者具有基本的運動能力,例如,初學單杠的練習者首先學會在完成動作時“不撒手”;技巧練習首先學會“前滾翻”等。第二,體操教學中的保護與幫助屬于非同質合作,表現在練習者所做動作其技術是唯一的;練習者在完成動作時教師或同伴給予的助力和阻力與練習者肌肉用力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第三,練習者和教師或同伴都必須遵循體操動作的技術規律去共同完成某一動作。第四,練習者和教師或同伴所處的位置是不同的,練習者處于主動位置,而教師或同伴處于被動位置,即教師和同伴要根據練習者完成動作的狀態完成自己的動作。第五,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使練習者完成該動作,并從中體會到完成動作的成就感,進而進行更加困難動作的學習,提高練習者的身體素質以及練習者與保護與幫助者之間的合作精神,是保護與幫助的最終目的。
2器械體操教學中保護與幫助功能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