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不信任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7 19:18: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保險不信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保險不信任

公民對保險不信任分析論文

一、公民對保險不信任的現狀

長久以來,保險似乎成了一個諱莫如深的詞語,只要有一個人說“我是賣保險的”,人們首先就會先入為主地對這個人產生一種不信任和排斥的想法,對他唯恐避之不及。人們的這種觀念,有些是因為曾經買過保險產品而沒有享受到良好的服務,有些是因為曾經被某些人糾纏得不勝其煩,而有些則是因為其他人口耳相傳保險的種種不是,從而產生這種不信任感?!氨kU都是騙人的”“保險都是收錢的時候給你笑臉,理賠的時候給你坐冷板凳”“有責任免除當初也不和我說清楚,人也不知道換了多少個”。這些負面的評論,經常充斥我們的耳朵,就難免會對保險產生懷疑。

我們知道,保險產品是一種誠信產品,保險公司向客戶承諾:當發生保險事故的時候,保險人在合同范圍內給予理賠,幫助投保人度過難關。這種產品和其他企業賣的產品不同,在剛開始的時候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人們購買保險產品憑的是對于保險公司的信任。所以信任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關系著保險公司的生死存亡。但是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對于保險的不信任,使得保險銷售人員展業時經常感覺碰到一面摸不見的墻,保險銷售異常艱難。

二、公民對保險不信任的原因分析

人們對于保險不信任的原因有很多,也可能產生于不同時期,按照人們接觸保險的過程,我們分別從展業期,保險生效期,理賠期三個時間進行分析。在這三個期間,都可能產生不同的不誠信現象,導致人們的不信任。

1·展業期。展業期是人們接觸保險的第一步,保險展業就是保險公司進行市場營銷的過程,即向客戶提供保險商品和服務。在這個期間,保險營銷人員(主要是保險人)給客戶推銷所賣產品的公司,介紹保險產品,促成保險交易。根據以往案例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會導致人們的不信任:

查看全文

公民對保險不信任的原因論文

一、公民對保險不信任的現狀

長久以來,保險似乎成了一個諱莫如深的詞語,只要有一個人說“我是賣保險的”,人們首先就會先入為主地對這個人產生一種不信任和排斥的想法,對他唯恐避之不及。人們的這種觀念,有些是因為曾經買過保險產品而沒有享受到良好的服務,有些是因為曾經被某些人糾纏得不勝其煩,而有些則是因為其他人口耳相傳保險的種種不是,從而產生這種不信任感?!氨kU都是騙人的”“保險都是收錢的時候給你笑臉,理賠的時候給你坐冷板凳”“有責任免除當初也不和我說清楚,人也不知道換了多少個”。這些負面的評論,經常充斥我們的耳朵,就難免會對保險產生懷疑。

我們知道,保險產品是一種誠信產品,保險公司向客戶承諾:當發生保險事故的時候,保險人在合同范圍內給予理賠,幫助投保人度過難關。這種產品和其他企業賣的產品不同,在剛開始的時候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人們購買保險產品憑的是對于保險公司的信任。所以信任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關系著保險公司的生死存亡。但是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對于保險的不信任,使得保險銷售人員展業時經常感覺碰到一面摸不見的墻,保險銷售異常艱難。

二、公民對保險不信任的原因分析

人們對于保險不信任的原因有很多,也可能產生于不同時期,按照人們接觸保險的過程,我們分別從展業期,保險生效期,理賠期三個時間進行分析。在這三個期間,都可能產生不同的不誠信現象,導致人們的不信任。

1·展業期。展業期是人們接觸保險的第一步,保險展業就是保險公司進行市場營銷的過程,即向客戶提供保險商品和服務。在這個期間,保險營銷人員(主要是保險人)給客戶推銷所賣產品的公司,介紹保險產品,促成保險交易。根據以往案例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會導致人們的不信任:

查看全文

公民對保險不信任現象消除措施分析論文

[關鍵詞]保險誠信人理賠誤導

[摘要]從現實生活中人們對保險不信任的現狀出發,分析了長期以來這種想法產生的原因,有些是機制問題,有些是從業人員素質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加強人管理和理賠外包的兩種方案。

一、公民對保險不信任的現狀

長久以來,保險似乎成了一個諱莫如深的詞語,只要有一個人說“我是賣保險的”,人們首先就會先入為主地對這個人產生一種不信任和排斥的想法,對他唯恐避之不及。人們的這種觀念,有些是因為曾經買過保險產品而沒有享受到良好的服務,有些是因為曾經被某些人糾纏得不勝其煩,而有些則是因為其他人口耳相傳保險的種種不是,從而產生這種不信任感?!氨kU都是騙人的”“保險都是收錢的時候給你笑臉,理賠的時候給你坐冷板凳”“有責任免除當初也不和我說清楚,人也不知道換了多少個”。這些負面的評論,經常充斥我們的耳朵,就難免會對保險產生懷疑。

我們知道,保險產品是一種誠信產品,保險公司向客戶承諾:當發生保險事故的時候,保險人在合同范圍內給予理賠,幫助投保人度過難關。這種產品和其他企業賣的產品不同,在剛開始的時候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人們購買保險產品憑的是對于保險公司的信任。所以信任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關系著保險公司的生死存亡。但是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對于保險的不信任,使得保險銷售人員展業時經常感覺碰到一面摸不見的墻,保險銷售異常艱難。

二、公民對保險不信任的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加強人管理理賠外包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公民對保險不信任的現狀;公民對保險不信任的原因分析;針對不信任的解決辦法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保險似乎成了一個諱莫如深的詞語、保險產品是一種誠信產品、人們對于保險不信任的原因有很多,也可能產生于不同時期、展業期是人們接觸保險的第一步、保險人沒有詳細解釋保險合同條款、某些保險人道德素質不高、人引導客戶填寫虛假資料、人身保險除短期險種外,保險期間一般都很長、理賠是最容易發生糾紛的環節、加強對保險人的管理、提高人的持證上崗率,持證人員應具備基本的保險知識、理賠環節外包、把判決的權力交給與合同無任何瓜葛的第三方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從現實生活中人們對保險不信任的現狀出發,分析了長期以來這種想法產生的原因,有些是機制問題,有些是從業人員素質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加強人管理和理賠外包的兩種方案。

[論文關鍵詞]保險誠信人理賠誤導

一、公民對保險不信任的現狀

長久以來,保險似乎成了一個諱莫如深的詞語,只要有一個人說“我是賣保險的”,人們首先就會先入為主地對這個人產生一種不信任和排斥的想法,對他唯恐避之不及。人們的這種觀念,有些是因為曾經買過保險產品而沒有享受到良好的服務,有些是因為曾經被某些人糾纏得不勝其煩,而有些則是因為其他人口耳相傳保險的種種不是,從而產生這種不信任感。“保險都是騙人的”“保險都是收錢的時候給你笑臉,理賠的時候給你坐冷板凳”“有責任免除當初也不和我說清楚,人也不知道換了多少個”。這些負面的評論,經常充斥我們的耳朵,就難免會對保險產生懷疑。

我們知道,保險產品是一種誠信產品,保險公司向客戶承諾:當發生保險事故的時候,保險人在合同范圍內給予理賠,幫助投保人度過難關。這種產品和其他企業賣的產品不同,在剛開始的時候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人們購買保險產品憑的是對于保險公司的信任。所以信任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關系著保險公司的生死存亡。但是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對于保險的不信任,使得保險銷售人員展業時經常感覺碰到一面摸不見的墻,保險銷售異常艱難。

查看全文

保險業誠信建設戰略探究論文

論文摘要:保險業作為一種非銀行金融機構,它以即期購買承諾、遠期承諾兌現為形式經營一種規避風險或風險投資業務,這有賴于企業實力和形象的支撐。目前,保險誠信的缺失已成為制約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嚴重瓶頸。因此,加強誠信建設是應對我國保險業全面對外開放后竟爭與挑戰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保險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論文關鍵詞:保險業核心競爭力信息披露道德規范

作為處于開放前沿的保險業如何在深度改革與開放的條件下,更快地發展與壯大,是要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近年來,我國保險業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也暴露出來的許多問題,其中誠信向題顯得尤為突出,做為以最大誠信為基本原則的保險業頻頻出現的“誠信危機”,已經成為制約其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樹立童雯無欺、安全可靠的“誠信”品牌是保險公司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最優選擇。

1.最大成信原則的內涵

保險業本身就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一種經濟活動,保險活動的首要原則與基本原則就是最大誠信原則‘ThePrinci-pleoftheUtmostGoodFaith)。保險合同是建立在最大誠信原則基礎上的,保險合同雙方應向對方提供做出簽約決定的全部重要事實。由于投保人和保險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法律要求投保人向保險人充分告知有關重要事實,保險人也有向投保人正確說明保險條款的義務。最大誠信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內容:

1.1告知(Disclosure)。告知是指保險合同當事人一方在合同締結前和締結時以及保險合同的有效期內就重要事實向對方所作的口頭或者是書面的說明。最大誠信原則要求的是如實告知,投保人與被保險人都有如實告知的義務。

查看全文

保險營銷團隊穩定機制研究

在保險行業中,營銷團隊擔負著為企業創造利潤的地位,建立一支高效的、團結的專業營銷團隊,是每一個保險公司能夠發展的基礎。正是因為營銷團隊在保險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所以,關于營銷團隊的管理問題已經受到了保險行業的深度重視。

一、保險營銷團隊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保險營銷團隊管理的模式過于簡單,比如在傭金的支付形式上,只是單純的按照保險費收入為標準發放傭金,讓保險團隊的營銷人員過分的追求業績。保險的質量也較為低下,很多保險公司在承保的時候對于自己公司的產品往往夸大其詞,沒有正確的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一味的想要收取更多的保險費用。但是在賠付的方面卻把本來應該賠付的金額壓到最低額水平,想要付出的金錢越少越好。這種營業的模式導致了現在社會的公民對于保險行業從心理上認為這是不可信任的致使保險公司的信譽日益消減。根據保險從業資格最新規定,保險營銷從業人員應當品行良好,具有從事保險業務或者保險經紀業務所需的專業能力。但是根據社會調查顯示,在全國的保險營銷人員中,大多數只是簡單的經過短時期的培訓,很多都是非正式的員工,缺乏專業能力,這些導致保險營銷團隊中人員質量參差不齊。

二、保險營銷團隊穩定機制的策略

1.制度創新。在保險公司當中,應當建立分級管理制度,對于保險營銷員進行級別劃分,并且在級別劃分的同時,還需要將保險營銷員考核機制作為級別劃分標準之一,保險營銷員考核機制包括營銷客戶數量、營銷業務規模、營銷產生收益等。另外,還需要將客戶投訴情況進行記錄,作為保險營銷員劃分級別的重要依據,保險公司對于級別較高的保險營銷員可以適當轉為公司的正式員工,享受公司正式員工待遇,這樣可以有效的增加保險營銷員的企業歸屬感。2.加強高素質人才培養。在當前的保險行業當中,急需高素質人才的加入,但是這些保險企業在高素質人才加入后,卻并沒有對這些人才進行適當的培養。因此企業應當加強對于高素質高學歷人才的培養,保證他們能夠得到最好的企業培養,這對于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有著重要作用。另外,企業還需要對一部分業務能力強、服務態度好的高素質人才進行轉正,將他們轉變為保險企業的正式員工,并且轉變為正式員工后,還需要對他們加強培養,這樣既可以增強他們的企業歸屬感,還可以使得增加企業儲備人才。3.加強保險營銷行為監督管理。想要建設保險營銷團隊穩定機制,就必須要提高對于保險營銷行為的監督管理,在保險營銷過程中,有些保險營銷員在向客戶營銷過程中,沒有良好的服務態度,以及售后服務,這對于保險行業來講,就相當于竭澤而漁,如果在人們的心中對于保險營銷沒有好印象,甚至存在著抵觸心理,那么保險行業基本就很難有新的發展。因此,加強保險營銷行為的監督管理,是當前最為重要的事情,保險企業可以利用客戶反饋、主動電話咨詢等方法,來詢問客戶對于保險營銷員的評價,并對客戶評價進行記錄。4.營造誠信的保險營銷文化。在目前的保險營銷當中,有許多保險營銷員在進行營銷時會有誤導性語句,使得客戶對產品產生誤解,從而購買產品,但是在客戶行使產品上的條約時,卻發現并非如當初營銷時說的那般,這樣就會導致客戶對于保險行業的不信任。在當前社會上,由于之前太多的保險營銷員只顧眼前利益,卻忽略了誠信這一保險營銷要素,使得人們對于保險已經產生不信任感,所以現在保險行業需要培養保險營銷員的誠信品質,在社會上重塑人們對于保險營銷的印象,使得保險行業有新的發展。

在目前的保險行業當中,有很多保險營銷團隊并沒有固定的企業,大多數屬于臨時工的編制,哪家公司需要就去哪家,這對于保險營銷團隊穩定性有著不好的影響。另外,現在的保險營銷團隊中不是沒有優秀的人才,而是保險企業沒有對這些人才進行合理的培養和挖掘。所以,保險企業在對待保險營銷團隊中高素質、高水平人才時,首先應該加強培養,然后再根據他的業務能力、服務態度來對他進行評判,然后將其轉變為企業正式員工??偠灾?,要加強保險營銷團隊的服務態度、企業歸屬感、業務行為管理等,才能真正的建設好保險營銷團隊的穩定機制。

查看全文

從經濟普查想到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

眼下,離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標準時點只有4個多月,按說應當是“萬事俱備,只等時點”了。但是,此前在一些地方進行的普查“預演”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卻不容樂觀:

國家統計局官員曾表示,經費落實、人員選調、入戶登記、數據質量、部門協調這5大難題正困擾著經濟普查這項有著重要意義的基礎性工作。

在這5大難題中,最應當關注的是“入戶登記”及“數據質量”兩個難題,如果這兩個難題不解決,整個調查的意義就落不到實處了。

這兩個問題怎么個難法?

據不同媒體報道,在北京,普查員進入一些高檔寫字樓時遇到了物業公司的阻攔。個別公司對普查極不配合,拒絕回答問題。甚至有無照個體商戶毆打前往配合經濟普查的居委會主任;在重慶,近九成個體戶在接受普查時不同程度地撒謊;在河南,出現普查人員被拒之門外,被調查對象出言不遜、惡語相加、撕毀報表、不蓋章、不簽名等現象;……

查看全文

保險誠信建設分析論文

一、保險業誠信問題存在的原因

保險誠信問題的出現,最主要的原因來自于人們對于保險的不信任。而人們對于保險不信任首先是從人們接觸保險開始的。從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來看,主要是保險人的展業、簽定保險合同后的保單有效期以及理賠期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又以展業和理賠最容易產生不誠信現象。

(一)保險人的展業期

保險人尤其是個人人的展業是人們接觸保險產品的第一步。通過展業這一階段,保險人向客戶介紹保險公司的產品和各種保險服務,并盡力去促成保險產品的交易。由于個人人的工作業績與個人的傭金有著緊密的正相關關系,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不誠信現象容易產生。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1.保險人的專業素質不高。

保險合同條款涉及許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術語,一般人很難看明白,而我國的保險人只是經過短短的幾個星期的培訓之后,就上崗進行展業,他們往往對合同條款不是很熟悉,因此也很難向客戶解釋清楚,嚴重的會引起客戶的誤解,這在保險合同糾紛中也很常見。

查看全文

村干部規范化建設交流

村干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骨干力量,在農業農村的穩定、繁榮、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江蘇省寶應縣結合實施“富民黨建”,從人員編制、任用、培訓、待遇、保障等角度出發,奮力強化農村“雙帶”型黨員干部隊伍“規范化”建設,有效地破解了村干部隊伍職數偏多、素質偏低、效能偏差、后備偏少等一些新時期村干部隊伍建設中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證和政治保障。

一、核編定員,競爭上崗,解決包袱沉重、人浮于事問題。隨著農村稅費改革逐步深化,農村生產力進一步解放,農民積極性進一步發揮,但與此同時也暴露了一些“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特別是“村官”職數多、效能差,鎮村債務較大,農村收支失衡,以致產生“人浮于事”和“財力苦撐”的嚴峻態勢。為此,寶應縣大刀闊斧地實行了以“精干、高效”為核心的村干部核編定員工作。職數設定上,根據村民人口多少,兼顧耕地面積和集體經濟規模,以2000人口及以下的村設5個職數為基數,每增加1000人口可增加1個職數,但不得突破8個。職位設定上,主要設村黨(總)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經濟合作社社長、主辦會計、婦代會主任5個職位。黨員人數50名以上且村級規模較大的,可增設黨(總)支部副書記、經濟合作社副社長等職。其他崗位由現職干部兼任,勤雜人員一律清退。職責設定上,主要根據農村工作的類型、特點,按條線進行分工,并結合村級規模劃成若干工作片,以片、以線包干負責。同時,重民主,強競爭,除村支書、村主任分別參加“公推直選”和直接選舉外,其他干部一律競爭上崗。選舉辦法、競爭對象、資格審查、民主推薦和任用情況及時公開,民主測評和推薦結果當場公布,“孰上、孰下”,群眾說了算。通過核編定員、競爭上崗,全縣262個村的村干部總數從4554人下降到1735名,村平6.6人,精簡率62.3%。

二、多維培訓,結對致富,解決率先發展、富民強村問題?!案刹坎粫?,群眾沒路數”。檢驗、衡量農村黨組織是否堅強有力,必須以發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績效為標尺。為此,寶應縣一是政策激勵,讓在彷徨的干部想發展。針對不少村干部存有“守攤子”心理,將招商引資考核、獎懲范圍輻射到村,要求每個村都要建立一個一般納稅人企業,要求各鎮定期組織村干部到華西等先進地區學習取經,培訓經費納入縣財政年度預算。鼓勵村干部因人因地制宜,帶頭學技術、強本領,帶頭跑市場、搞營銷,帶頭辦實體、創實業,并對照進度,按時考核,引導廣大村干部惟先而爭、惟高而攀,堅定“跳起來摘桃子”的信念,帶頭致富,帶領民富。二是培訓技能,讓有愿景的干部會發展。縣委規定:村黨(總)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每年參加縣以上集中培訓時間不少于10天,每屆參加學習培訓時間不少于1個月,其他干部每年參加培訓時間不少于5天。全縣先后舉辦了26期村支書、村主任“雙帶”能力輪訓班、14期村干部科技素質提高班和114期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參訓人員1.6萬人次。在全縣建立了35個農業專業協會、151個農村富民合作組織和33個農村黨員干部科技素質培訓示范基地,分批邀請了省市縣專家1300多人次送科技下鄉。三是結對致富,讓正躊躇的干部敢發展。深入開展以結對建設小康村、結對培育村干部、結對拜師學能人和結對幫扶貧困戶為內容的“四結對”活動,積極探索“在黨員中培養大戶,在大戶中培養黨員,在優秀黨員大戶中培養村干部”的干部選育模式,多途徑提高黨員干部致富能力、幫富本領和共富境界??h委還專門建立了農村黨員干部聯保貸款,發放了一批創業“綠卡”,有效解決了一些黨員干部躊躇滿志卻囿于資金、技術不足而又疑惑不前的問題。目前,該縣80%的村支書、70%的村干部均擁有了家庭致富項目,預計2010年100%的村干部都能達到“三強”標準。

三、吐故納新,備用結合,解決后繼有人、源頭活水問題。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雙帶”型黨員干部隊伍,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保障。這些年,由于農村工作任務繁重、報酬偏低、身份難變,許多有一定經濟頭腦和組織能力的年輕人紛紛選擇了辦廠、經商或務工,客觀上給農村干部隊伍建設帶來了后繼乏人的問題,素質要求全面的“一把手”更是難選、難備、難留。針對這種情況,寶應縣堅持吐故納新,備用結合,通過退一批、提一批、選一批、備一批,努力蓄足農村干部隊伍建設的源頭活水。“退一批”:果斷地將年齡偏大、素質偏低、身體偏弱的村干部從班子中調整出去。“提一批”:大力選拔實干型、實業型、創新型的農村干部,對那些發展有本領、政治靠得住、群眾信得過的干部,打破常規,放手重用?!斑x一批”:打破行業、身份和地域的界限束縛,采取在大戶中“物色”、離土創業能人中“還巢”、黨員業主中“挑選”等辦法,拓寬渠道,積極吸納“能人”、“富人”進入村干部隊伍,不拘一格選人才。“備一批”:滾動建立了1200多名年收入3萬元以上、年齡35歲以下、有一技之長和產業實體的農村“雙帶”后備干部隊伍,實行跟蹤管理、建隊培養,及時將條件成熟的年輕同志選拔到村干部崗位上來。

四、落實待遇,規范管理,解決潛心干事、隊伍穩定問題。為鞏固核編定員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勵廣大農村干部潛心干事,寶應縣建立了融“任、酬、責”于一體的村干部規范化管理機制。一是選拔任用規范化??h管編制、鎮管任用、群眾管監督。所有村干部上崗任職都要按照民主程序,實行“公推直選”、依法選舉或競爭上崗,擴大民主通道。同時,建立村干部任免通氣備案制度。各鎮討論任免村干部,都要及時與縣委組織部通氣。對超過核定職數配備村干部、違反程序任用村干部的,追究鎮黨委主要負責人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并及時予以糾正。二是報酬待遇規范化。通過“一提、二統、三保”,給定編干部吃上了“定心丸”?!耙惶帷保杭刺岣哒未?。先后有9名優秀村支書被提拔使用,2007年又嘗試在優秀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中擇優招錄公務員。“二統”:即推行村干部結構報酬制,根據所任職務、村級規模、年終考核、經濟效益、工作年限等情況分別確定村干部的基礎報酬、考核報酬、效益報酬和工齡補貼,年終根據考核結果統一兌付?!叭!保杭磳嵭性诼毚甯刹筐B老保險制度,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為在職村干部統一辦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三是責任體系規范化。年初,將各鎮黨委政府與村黨組織、村委會簽定目標責任狀在村務公開欄中進行公示,并建立健全村黨組織、村委會班子成員崗位責任制,明確村干部個人年度工作目標。年底,采取干部個人述職、黨員群眾評議、組織進行考察等方式,全面考核村干部履職情況,并將考核結果與工資、獎金、任免掛鉤。同時,建立村干部不信任投票制度,對不信任票超過四分之一的,實行誡勉談話,限期整改;對不信任票超過三分之一、經組織考察認定為不稱職的,及時免職或依法罷免。

查看全文

保險業的誠信研究論文

一、保險業誠信問題存在的原因

保險誠信問題的出現,最主要的原因來自于人們對于保險的不信任。而人們對于保險不信任首先是從人們接觸保險開始的。從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來看,主要是保險人的展業、簽定保險合同后的保單有效期以及理賠期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又以展業和理賠最容易產生不誠信現象。

(一)保險人的展業期

保險人尤其是個人人的展業是人們接觸保險產品的第一步。通過展業這一階段,保險人向客戶介紹保險公司的產品和各種保險服務,并盡力去促成保險產品的交易。由于個人人的工作業績與個人的傭金有著緊密的正相關關系,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不誠信現象容易產生。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1.保險人的專業素質不高。

保險合同條款涉及許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術語,一般人很難看明白,而我國的保險人只是經過短短的幾個星期的培訓之后,就上崗進行展業,他們往往對合同條款不是很熟悉,因此也很難向客戶解釋清楚,嚴重的會引起客戶的誤解,這在保險合同糾紛中也很常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