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9 13:23: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不抱怨的世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不抱怨的世界讀后感
首先感謝行政部組織這次讀后感交流的活動,讓大家能以此為契機更加深刻的交流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好的做法及更加先進的思想。作為部門的管理者我相信我們都曾經受到過專業的教育,有著更加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管理中積累下來的豐富的實戰經驗。但《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用若干個小故事利用抱怨這一種普遍存在的行為,從側面再次的提醒了我,只憑著專業知識理論及公司規章制度來領導部門是遠遠不夠的,內部關系和內部的環境氛圍也是前提之一。《不抱怨的世界》一書正是用作者親身經歷告誡著我們這一點,下面我就對《不抱怨的世界》一書的讀后感向大家談談我的感想:
一、要想改變別人首先得改變自己
書中反復提到的一個理念就是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才能認真客觀的分析出任何事件的真實本質。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在所難免的都會遇到任務緊、壓力大、幫助別人彌補漏洞的情況出現,在這一的情況下迫于工作任務壓力很容易出現心煩氣躁的情況從而引起各種摩擦,這時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向自己部門或者是關系好的同事說某某人、某某部的不是,以此來宣泄和抱怨別人給自己造成的麻煩和緩和心中的壓力。俗話說育人先育己,在部門管理過程中作為一個管理者其實就是下面員工的一個榜樣、一個風向標,我們抱怨別人一句下面的人就會埋怨十句,如果養成了習慣那么就會有百句、千句,到那個時候我們如果提出工作上的要求或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樣我們也會遭到員工的抱怨,因為他們已經養成習慣、抱怨已經成為部門里的一個風氣一個趨勢,他們會認為抱怨會讓他們的工作來得更加輕松,這個趨勢的興起也就相當于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群策群力的消亡。到那時一個部門也不再會有生產效率和對部門的向心力,將成為一盤散沙。這樣的危機感提示了我不能小看自身的素質養成,其實在工作中我們也不少動員過大家極力的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來完成突擊性任務、安撫和調劑情緒低落的員工。如果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已一顆平和的心來處理問題少了抱怨我想效果會更加事半功倍,有句話我們可能在電視里常聽到:“有話好好說嘛”。
二、深入員工、營造信任和快樂是我們工作中的一部分
書中看到了幾個關于意識形態的故事,“珍的葬禮”和“如果你快樂,就按喇叭”故事中的兩個主人翁都應病魔纏身,中風不久便可康復的珍因為太過于自我的擔心造就了他的去世,令醫生們頗感意外以及“快樂提示牌”故事中,讓病痛折磨然而快樂去世的女主人。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發,體會出在一定的空間一定的時間里氣氛是多么重要的。員工的積極性靠調動而工作中的快樂度更能穩定員工情緒,對于一個管理者在實踐的工作中我們都有一種體會,那就是當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熱情高漲時能夠創造出更高更加優質的效率。這種效率它與要求趕工或者單純的完成數量上來說更加有效、更加出色,能使我們產品一次合格的幾率提高。部門里的氛圍我們作為最主要的調劑人只有在多溝通多了解之后才能真正的扮演起這個調劑人的作用,按照預定的方向循序漸進的發展。試想一下,每個員工都是大社會里的一員,來到我們小集體里規章制度遵守是必須的,但他們都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經歷、不同思想,如果當員工出現一般問題的時候我們怎么辦??隙ǖ玫谝粫r間上前做起教育、疏通思想。如果互相了解不深,給員工一種我們高高在上的感覺勢必做工作的難度會大大增加,而在這樣做完工作后員工受到的教育和認識到的錯誤往往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們在這些事情來臨之前做好我們的感情鋪墊工作,至始問題來臨之時我們才能真正的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調劑部門里來自于工作上、同事之間的問題和沖突。長期下去整個部門的員工有了凝聚力維系住良好的內部關系和輕松的工作氛圍,從而引發出員工自覺尊規守紀和圍繞部門任務剛好各項工作的良好習慣,成為一個積極、快樂的工作者。
三、把心放開在制度框架內能讓自己快樂翱翔
品讀不抱怨的世界個人體會
《不抱怨的世界》出版于,作者威爾.鮑溫是美國一位心靈導師。這本書的內容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個中心,一項運動,四個階段”。它的中心就是告訴人們要停止抱怨;一項運動就是“不抱怨”運動,也叫紫手環運動,即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制的紫手環,只要你一察覺自己在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只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為止。四個階段就是改變人們的抱怨行為需要經歷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和無意識的有能四個階段。
這本書得到許多名人的推薦和贊譽,如比爾·蓋茨說:沒有人能拒絕這樣一本書,除非你拒絕所有的書;書中也有很多精彩觀點值得我們去品讀和享用。例如,健康的溝通就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一個人談就是抱怨;成功就是從失敗到失敗,也依然熱情不減等等。
讀完這本書后,我覺得自已還是挺有收獲的,下面談幾點感想,既是作為這次讀書的讀后感,也是對自己以后的一種希望和勉勵。
(一)要停止抱怨,做一個胸襟寬廣的人。
李部長說“組工干部是做人的工作,胸襟寬是必備的政治素養,要做到有苦勞的時候不計較、有疲勞的時候不抱怨”。抱怨其實是一種胸襟不寬的表現,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有抱怨的理由。但抱怨往往都是無濟于事,遇到不順心的時候,要更多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要總是責怪他人。威爾.鮑溫在書中指出:“抱怨是在講述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抱怨會影響人際關系,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運動”。作為一名組工干部更要學會停止抱怨,培養大度容人、見賢思齊的良好品質;摒棄私心雜念,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升遷;保持淡泊寧靜,以奉獻的精神回報社會,在工作中追求素質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實現。
(二)要懂得知足,學會感恩,做一個有品德的人。
積極的人生態度心得感言
上午跟同事談到他做的工作,本來已經很不錯了,他說還要再修改修改,爭取做得更好一些,當我戲謔他過于追求完美時,他很嚴肅地說,這無關其它,工作就是要認真對待。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震撼,也讓我一直深感不安的內心找到了詮釋的理由。
曾時幾何起,自已做事就很放任了,除非是火燒眉毛非做不好,自已才會認認真真地去完成,很多事情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雖然內心一直也不想這樣,可是惡性循環,從一件事甚至可以漫延到很多事情,工作、感情、畫畫、寫字、瑜伽很多方面自已都有這個意識,不知道為什么就是這么放任自已,真的是缺乏一種信念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做事沒決心,沒毅力,不能夠堅持下去,認真地對待。
既然都意識到問題的本質了,就應該好好收拾下自已的內心,理清楚自已到底想要一份什么樣的生活,想達到一種什么樣的位置,想要一段什么樣的愛情,定好確實可行的計劃,從小到大,一步一步地積累,不要再放縱自已,從小細節入手,從懶散的態度轉變為積極認真的人生態度,相信可以收獲很多。
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兼非執行董事馬云說:“永不抱怨的人生態度才是第一位的!”
優秀的人都是不抱怨的人,這是世界500強企業都在推崇的工作態度。十全十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我們不要過分追求完美的人生。人生就像一部電影,不是全部美好的結局。如果我們活的太累,不僅沒有得到完美的人生,還錯過了路上美好的風景。
無論是抱怨自己受到的委屈也好,抱怨命運不公也好,抱怨他人的錯過也好。抱怨就像自己給自己設置的陷阱,會越陷越深,就像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于人無益,于己不利,處處不順,處處不滿。
好書讀后感言范文5
第一篇
《左手沉思錄右手智慧書》,講述的是人生的智慧。通過讀這本書,系統地梳理了個人處世的方法。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仁愛、真誠對每一個人。人與人之間,像牛頓第三定理所闡述的一樣,力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以仁愛之心真誠對待每一個人,他人一次不能感受到,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必能得到他人真誠的回應。在生活中,我們最難做到的是對與自己意見相左或相反抱以仁愛之心。歷史中也是如此,很難有人以仁愛之心對待對手。其中典范是,王安石和司馬光政見不同,但不妨礙他們是最好的朋友。讀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便是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容忍他人的不同意見及不涉及原則的冒犯。正如書中所講,武力可以使人屈服,但是不能使人心服。在用心生活的過程中,要極力收斂自身的戾氣,心平氣和去聽取并尊重他人不同意見,因為所有意見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即便是看起來非常不可思議的意見,都是所持者在一定條件下用特定思維思考所得出的。我們需要做的是,以仁愛之心對待各種意見,思考各種意見的來源,結合自身的情況作出相應判斷及行動。當然,這里仁愛之心指的是擴寬自身的胸懷,使之容納不同意見或不違背原則的事和人。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需要把握度,在懷有仁愛之心的同時,對違背原則的事物不予以姑息。
2、淡化利欲之心。利,正如其形,左禾右刀。在刻意追求利益的同時失去了對于人生更重要的快樂。人心不足蛇吞象,這是古語,是前人對人生的經驗教訓和總結。對于利欲,在我看來是生活的附屬品,要把它當做成生活的點綴而不能當成每時每刻的必需。世間其實道理大都相通,人生其實也是一場特殊的比賽,最大對手是自己。與現實生活中的競技比賽一樣,用平常心去比賽反而能得到最好的結果,越是看重結果卻往往事與愿違。在人生的比賽中,用平常心去做最好的自己,不苛求利益也不一無所求無上進之心。
3、堅持自我,保存自身的色彩。隨他人大流,失去自我不是明智之舉。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特質,我們需要做的是用知識充實自我而不是盲目去改變。一切方法或經驗都是有范圍和條件的,在充分認識自我的情況下,應用方法和使用經驗。堅持自我,首先要知我,所謂知我指合理認識自身各項能力。在知我的前提下堅持自我,才能做到與時俱進的自我,即不盲從他人的觀點和不被他人意志所左右,同時自我也要不斷發展進步,不能原地踏步。
4、做一個把握時機的人。機會往往是一瞬即逝的,大多數人總是認為自己把握能力超群,卻忽視平時的積累。但是,實踐總是告訴我們,機會更愿意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所謂厚積薄發,正是我們需要追求的,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不斷學習積累,多總結、多思考。個人各方面的素質上去了,在面對機會的時候就可以達到游刃有余。有一句話是“有實力的人才會充滿自信”,自信通常來自于自身的實力,無論是知識還是閱歷都是自信的資本。對于準備,我總結了如下幾條,“用心、細心、專心”。用心,凡事都要認真,用心揣摩和與人交流以得到合適、合理的方法。細心,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這需要注意力非常集中,把握事物發展態勢的細微變化。通過細心學習和觀察,得到支撐判斷的依據,使我們的判斷更加客觀。專心,這是高效學習的必備。在學習各種知識時,首先使自己完全靜下來,充分投入學習中。只有在專心的狀態下工作和學習,才能使效率達到最高。
五一思想匯報材料
尊敬的外國語學院第三學生黨支部:
“五一”長假已經結束。七天中,花了三天時間在杭州四處游覽、觀光。雖是在人間天堂飽覽了湖光山色,美不勝收,但更有與此情此景極不相稱的不堪入目之事不斷發生在我面前,讓我開始思考:何為素質。
按照時間順序,我將一一陳述。
5月1日,的士大戰。平時習慣了坐公交車的我直到“五一”才發現杭城出租車的生意竟是如此之好。5月1日晚上,我們在延安路上想打的回旅館,沒成想會發現如此一群瘋狂的搶車一族。當好不容易有一輛出租車應我們攔車停在我們面前時,一群不知從馬路哪端冒出來的人出現在我們與車之間,搶先一步拉開了車門,上了車,并且還說:“還好我搶得快?!比徊活欆囃獾囊呀浀群蚨鄷r并且應在他們之前上車的我們。這時,不禁想問,我們的素質在哪?先人后己的精神也許不在今天我們討論的范圍內,但是這時總該有個先來后到的原則吧。難道漸濃的夜幕真的能讓我們忘記了這些基本原則?
5月2日,排隊風波。這天,我們游覽地是杭州樂園。在那,我體會到了什么叫做人山人海,體會到了計劃生育的重要性,體會到了高辦事效率的重要性,更體會到了提高國民素養的重要性。暫且先不抱怨樂園里頭的物價高得嚇人,因為人家也靠這個賺錢;也先不抱怨我們需要在玩一樣時長為2分鐘的項目前花上4個小時排隊,因為這是我們的選擇;我要難過的是,看到了令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插隊現象,其嚴重程度,真是我史料未及的。有人會從護欄上翻過,徑直插到我們已經等了4個小時的位置前,然后堂而皇之地宣稱他們是先前從這個位置的離開的。再有人會從隊尾一個一個地往前插,一眨眼的時間,已然到達隊伍的前端,興沖沖地游戲,而不管身后一片抱怨。還有人妄圖買通工作人員,引來一聲兩聲斥責,進而演化為爭吵,但又很快消逝在人聲鼎沸中,不見蹤影。不知我們是該悲哀在如此開化的城市中竟存在著如此未開化的行為,還是該悲哀竟然鮮有幾個開化的人站出來指責這種不開化的行為?
5月4日,景區發現。5月4日這天,參加了學院的志愿者活動。本想借此機會到社會上尋找一些溫暖,但卻在我們的服務地——靈隱景區有一些另外的發現,頗為感慨啊。不可想象,為何有人偏偏將提示牌中的字抹去,使“請勿在河中洗衣”變成了“請在河中洗衣”。不可想象,為何有人偏要隨地亂堆垃圾,而忽視了離垃圾堆僅5米之遙的垃圾筒。這刻意的一抹、隨心的一扔,都成了對我們素質的一種質問,都成了對我們的一種莫大的諷刺。
于丹《論語》心得之四 君子之道(1)
于丹論語心得
大家讀《論語》會發現,這里面經常出現一個詞:君子。我們直到今天還常常將其作為做人的一個標準,說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呢?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兩萬多字的《論語》,“君子”這個詞就出現了一百多次。
我們把孔子對于君子所有的言語、界定、描述總結在一起,會發現,大概做一個君子要有幾個層次上的要求。
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是君子的第一個標準。
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與內心。他的內心完滿、富足,先修繕了自我修養,而后表現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風度。
希望在新與舊的碰撞中產生(電影《父親》觀后感)
電影《父親》以一波三折的生動劇情,帶著濃郁東北地域的文化風情,以父親楊師傅為典型代表的鮮明的人物形象,講述了東北老工業基地背景下的一家人,在社會轉型的特定歷史時期從矛盾沖突到走向新的發展的感人故事。
影片以一場家庭沖突做開場,這場家庭沖突就代表的是當下的社會矛盾,而這種社會矛盾,反映的是經濟轉型時期的體制危機和新生的希望。
影片的主角楊師傅作為一個老牌大型國有企業東風廠退休的工人,身上掛著的光爛爛的獎章,代表了他為新中國工業事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也表明他無論道德上還是技術上,都一直是一個模范工人。身為一家之主,秉性中充溢著本階層常見的樸實和率真和暴躁和專制??墒窃谒诵莺蟮纳钪校瑓s突然遭遇一場巨大而深刻的危機:他親手參與創建的為之奉獻了一生的工廠一直不景氣,二兒子二強下崗在家閑逛于社會,令他恨鐵不成鋼。十年前被廠子里認為是最好的工人,也是他最心愛的女兒,在經濟轉型的大潮中也只能下崗回家了,已經是副廠長的長子大強,這個最被他認為是他事業接班人的大兒子,居然沒有和他商量就砸了自己的飯碗,辭去了副廠長的職務,帶著一批下崗的工人,“下?!遍_辦了“自強機床廠”!這位愛廠如命的老工人憤怒、困惑而震驚,他不抱怨工廠,不抱怨社會,卻抱怨兩個兒子不像他那樣熱愛工廠。由于價值觀念的巨大差別,父子之間不可避免地爆發了激烈的沖突……,這場沖突反映的是當代中國主流價值觀念的堅守、傳承、反叛與重建的沖突與整合。
這部電影準確地把握了主題深度,以非常人性化和藝術化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父親這一典型形象,讓觀眾和角色一同體驗了一場親情的溫馨頌歌,更見證了共和國的宏大的精神歷程。
勤勞樸實、技術過人、愛廠如命、倔強好勝的父親,他無疑代表了傳統的主流價值觀念。但他作為主角并非本片的全部意義所在。片中性格及價值觀與父親截然不同的小兒子與父親的對峙,也決不是年輕的兒子與年老父親之間所謂代溝的問題,還包含著價值取向的嚴重分歧;而一向被父親寄予厚望的性格溫厚的長子對父親權威的反叛,與他們跟父親的最終和解,則更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另外更值得強調的是,這場家庭危機表面上是父子之間價值觀念的矛盾,而其深層則是舊體制與新轉型之間的沖突,但更深一層的意義,卻是個體在社會危機與轉型中的自我價值與定位的重新思考,它是新世紀鐘聲敲響后社會價值體系危機與重組的一部暢想曲。
隨著沖突的不斷進行中,我們看到,父親的剛強給全家帶來了前行的力量。他們頑強地、近乎掙扎地挺過來了!為自己,也為我們的國家,他們默默地恪守著匹夫的職責和諾言。
office超完美抱怨秘訣(1)
每個人都會抱怨。
今天天氣不好,薪水給得太少,行政部的秘書兇得像后媽,老板的臉色像是人人都欠他錢……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很多情況下,挑剔和難伺候的人的抱怨往往會得到優先處理,而你的寬容卻會被視作理所當然。
其實,會哭的孩子吃到了奶,不是因為他“哭”,而是因為他“會”哭。有策略地抱怨,而不是無休止地哭訴,才是office超完美抱怨的秘訣!
治IT部的“老爺”們
公司大會上“炮轟”
office超完美抱怨秘訣(1)
每個人都會抱怨。
今天天氣不好,薪水給得太少,行政部的秘書兇得像后媽,老板的臉色像是人人都欠他錢……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很多情況下,挑剔和難伺候的人的抱怨往往會得到優先處理,而你的寬容卻會被視作理所當然。
其實,會哭的孩子吃到了奶,不是因為他“哭”,而是因為他“會”哭。有策略地抱怨,而不是無休止地哭訴,才是office超完美抱怨的秘訣!
治IT部的“老爺”們
公司大會上“炮轟”
班主任工作漫談讀后感
“我認為一個人首先要適應環境,享受美好人生。生活不能沒有理想,但人類不能以理想主義的目光苛求生活?!边@是魏書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談》中所談到的,我認為挺有道理。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泵總€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尤其是那些成長中的孩子更是如此。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班主任就不必為學生的諸多缺點而煩惱,我們要少埋怨學生,多調整心態,做一個快樂的班主任。
作為一個小學班主任,每天要面對四十多個學生,努力的、聽話的、淘氣的、頑皮的,應有盡有;學習、生活、身體、品德,樣樣都要管。在學校的每一分鐘要管,上學放學路上要管,在家表現還要管,哪天要是沒有十件八件的煩心事等著你處理,那可真算是過節了。工作勞心勞力還不一定能讓你體會到多少成功的喜悅,要得到快樂那更是難上加難??墒俏簳蠋焻s讓我感受到當一名班主任也許是苦的,但更多的是一份快樂。你看他從不抱怨環境如何,總是積極地適應環境。在《選擇積極角色進入生活》一篇中,魏老師講到了自己擠火車的經歷:人家踩他腳,他沖人家笑。再踩,他連說沒關系。說得人家不好意思,只好來一句:“對不起?!痹傧?,他明明是在人民大會堂主席臺都有座的人,坐火車連個座位都沒有,他卻能變換角度思考問題:在火車上對乘客而言,我是擠火車的;在沈陽市,我只是五百萬市民之一;對全人類而言,我只是五十億分之一,微不足道的一粒沙子……就這樣他一下子就把事情想通了,自己心情也順了。我們就應該多學學他那平和的心態,那樣,班主任工作不再是煩惱的,而是快樂的。
魏老師喜歡笑,他把笑作為處理問題的法寶。在《笑對人生》一節中舉出了十種提高笑能力的方法,如做感興趣的事,唱幾首歌等等,雖然談的只是方法,但是何嘗不是魏老師豁達心態的體現呢?如果沒有好的心態,怎么能笑得出來呢?所以在學習魏老師提高笑能力方法的同時,我們應該多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平常心對待工作。平日里一忙起來,自己便忍不住抱怨學生、抱怨學校、抱怨家長,一個“累”字常掛在嘴邊,這個時候想想魏老師的方法,笑一笑,唱首歌,是不是能立即忘卻煩惱那倒不能肯定,心情應該會好很多吧!自然我不可能達到與這位大師級人物的境界,也不可能與他相提并論,但為了生活得更快樂,我們或多或少可以學到他的一些快樂生活之道。
有時候靜下來想一想,我們做班主任的都明白,其實咱們的快樂還是很多的?!坝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當畢業幾年的學生來看你時,你是快樂的;當你上課疲勞,聲音嘶啞時,看到桌上放著兩瓶念慈庵,一盒金嗓子,還有聽到窗外遠去的奔跑的笑聲,你一定是幸福的;教師節到了,收到一大堆賀卡,還有很多手法稚嫩的小禮物,笑容肯定會爬滿你的臉。這樣的事真是太多太多了。是??!那是只有為師者才能享受到的幸福與快樂呀!一旦我們把這份美好永遠駐于心中,我們便也會說:教書是享受,育人是享受,工作是享受,生活是享受。也許這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到魏老師的平常心??!
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拋開心中的煩惱,解開緊鎖的眉頭,綻放燦爛的笑臉,讓自己快樂每一天,享受每一刻,做一個快樂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