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房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1 10:30: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產房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家庭開放式產房與傳統產房研究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在江門市婦幼保健院產科進行常規產檢,入院產科待產,預產期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的孕足月(38~42周)初產婦20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00例.對照組年齡20~38歲,平均(2906±621)歲;觀察組年齡21~37歲,平均(2915±634)歲.兩組產婦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納入標準.初產婦,單胎妊娠;足月妊娠,38~42周;按時產檢,胎兒無畸形;符合自然分娩指征;無流產、引產病史;可以進行母乳喂養;簽署知情同意書,孕婦及家屬依從性良好.13排除標準.合并妊娠期嚴重并發癥者;人工授精或試管嬰兒;急產或滯產者;有宮內感染、梅毒等影響胎兒的傳染性疾病者.
2治療方法
2.1對照組.入住傳統模式產房,按照產科常規護理流程進行干預.①入院后熱情接待產婦,由值班助產士進行護理及常規健康教育,評估產婦陰道分娩與剖宮產分娩的風險程度,對產婦詳細說明分娩相關事宜,并全面監測產婦的生命體征,包括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胎兒心率等.②保持室內干凈整潔,待產婦宮口全開后交由接產助產士接生,按照常規流程進行分娩.③產后定時巡查病房,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重視產婦主訴,及時詢問其疼痛情況,根據疼痛程度給予相應的鎮痛方法,必要時遵醫囑給予止痛藥,幫助產婦保持舒適體位.④由產婦家屬輔助完成日常生活護理,圍生期給予產婦基本的心理支持,出院后進行常規健康指導.2.2觀察組.邀請產婦家屬進入開放式產房,并制定家屬陪產規程,具體如下.①家屬陪產告知,在產前“分娩計劃”或孕婦進入產房前告知,產房只允許一位家屬進入陪護,男性只能是丈夫,女性可以是家屬或朋友,中途不能更換家屬.②陪產家屬進入產房,按要求更換入室的拖鞋或鞋套,并使用快速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進行手部衛生消毒,穿隔離衣并在規定范圍內活動.③遇到醫師檢查與治療時,如進行無痛分娩、陰道檢、陰道助產、搶救等情況時,陪產家屬暫時離開等待.④陪產期間,陪產家屬可給予孕婦鼓勵和安慰,為孕婦擦汗、按摩背部,協助其進食、排小便.⑤生產期間,陪產家屬可CHINASNATUROPATHY,Oct2019,Vol27No20提醒產婦在助產士的指導下正確用力;休息期間,可幫助孕婦按摩大小腿,為其擦汗并協助產婦完全放松;助產士準備為產婦接生時,不要觸摸已消毒的手術器械.⑥陪產家屬若有任何不適或需協助,及時告知工作人員;產后觀察產婦2h無異常返回病房.
3療效觀察
3.1觀察指標.①產前孕婦心理狀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量表共有20個項目,20項總分乘以125后的整數部分為標準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4].②分娩方式:包括經陰道順產、陰道助產及陰道試產失敗后改為剖宮產.③分娩結局,包括產婦產后2d內陰道出血量、新生兒窒息率.④產婦院內感染情況及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評價,滿意度主要包括服務態度(儀表、給藥、接診及咨詢解答)、接診程序(接診復雜程度及檢驗結果回報時間)、診療技術、診療環境及診療價格,10分為滿分,≥9分為非常滿意,7~8分為滿意,4~6分為有待提升,1~3分為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3.2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3結果.(1)產前焦慮情況比較觀察組產前焦慮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3)院內感染與產婦滿意度比較兩組產婦院內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對醫療服務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產房感染管理論文
1建立二級監控體系
在醫院感染科的領導下,建立職責明確的二級護理管理體系。一級管理:病區護士長和兼職監控護士;二級管理:護理部主任,為醫院感染科的負責人,負責評估醫院感染發生的危險性,及時發現、及時匯報、及時處理。
2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與產房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制度有:清潔衛生制度;消毒滅菌制度;隔離制度;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制度;參觀制度;感染管理報告制度等。
3認真落實醫院感染管理措施
3.1產房的環境
產房感染管理論文
【關鍵詞】產房
在醫院環境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相對集中,各種醫療新技術的開展,大量抗生素的應用等,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因素增多,醫院感染的發生率逐年增加。醫院感染能明顯增加病人的醫療費用,延長住院日,延誤康復時間,給個人、家庭、醫院和社會造成嚴重的損傷。產房作為醫院的Ⅱ類環境,如何有效的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成為產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房護理人員必須正確掌握有關醫院感染的知識,嚴格履行醫院感染的管理規范,認真執行相關的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技術規范,現將產房的醫院感染監控措施簡述如下。
1建立二級監控體系
在醫院感染科的領導下,建立職責明確的二級護理管理體系。一級管理:病區護士長和兼職監控護士;二級管理:護理部主任,為醫院感染科的負責人,負責評估醫院感染發生的危險性,及時發現、及時匯報、及時處理。
2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與產房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制度有:清潔衛生制度;消毒滅菌制度;隔離制度;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制度;參觀制度;感染管理報告制度等。
醫院產房護理策略論文
關鍵詞產房
摘要在醫院環境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相對集中,各種醫療新技術的開展,大量抗生素的應用等,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因素增多,醫院感染的發生率逐年增加。醫院感染能明顯增加病人的醫療費用,延長住院日,延誤康復時間,給個人、家庭、醫院和社會造成嚴重的損傷。產房作為醫院的Ⅱ類環境,如何有效的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成為產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房護理人員必須正確掌握有關醫院感染的知識,嚴格履行醫院感染的管理規范,認真執行相關的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技術規范,現將產房的醫院感染監控措施簡述如下。
一、建立二級監控體系
在醫院感染科的領導下,建立職責明確的二級護理管理體系。一級管理:病區護士長和兼職監控護士;二級管理:護理部主任,為醫院感染科的負責人,負責評估醫院感染發生的危險性,及時發現、及時匯報、及時處理。
二、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與產房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制度有:清潔衛生制度;消毒滅菌制度;隔離制度;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制度;參觀制度;感染管理報告制度等。
產房醫療設備配置管理探討
[摘要]國家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后,累積生育需求集中釋放,高齡孕產婦比例增高。作為孕婦分娩的主要場所——產房就成為醫院更加關注的單元。本文從房間功能定位、設備類別方面描述了產房配置醫療設備情況,并從產婦的分娩階段介紹了產房醫療設備的功能,提出了產房醫療設備管理舉措。希望給同行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產房;醫療設備配置;醫療設備管理;二孩政策;高齡孕產婦
產房是孕婦分娩的主要場所[1],是醫院護理的一個特殊單元,在房間布局、人員配制、人員上崗資質、院感控制、醫療設備配置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自己??铺厣托枨骩2]。分娩過程中可出現一些嚴重威脅母嬰生命安全的并發癥。2016年國家實行全面二孩政策[3],產房工作呈現出新的特點,面臨新的挑戰[4]。我院作為婦產??漆t院,年分娩量高達14000多例,占北京市總分娩量的十分之一。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累積生育需求集中釋放,出生人口數量增加,高齡孕產婦比例增高,婦幼健康服務的數量、質量和服務資源都將面臨新挑戰[5]。我院長期面臨病房緊張,患者長時間等待病床不能如愿接受治療的現狀,待產孕婦一床難求,現有產房條件不能滿足“暢通危重孕產婦搶救綠色通道,降低孕產婦死亡率”[6]的要求。產房自2004年開業以來至今已經15個年頭,房屋多處設施老化,存在安全隱患。為消除安全隱患,響應國家“全面二孩”政策帶來的生育高峰,給產婦提供良好的就醫、治療康復環境和精準的診療服務,2018年我院開始對產房進行改造,并充分利用現有空間資源合理分配布局,配備了必要的為患者保駕護航的醫療設備。
1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后產房特殊配置需求
作為婦產??漆t院受二孩政策影響很大,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產婦情況,見表1。由于高齡孕產婦增多,特別是全面二孩兒政策放開后的近兩年,高危孕產婦經陰道分娩例數增多后,我們在產房新增了1間搶救室,需增加一些必要的搶救設備來做保障,提升救治能力,提升醫院患者滿意度。增配了超聲影像診斷設備、遙測和中央監護設備、生理參數分析測量設備、麻醉器械、電解質及血氣分析設備等。對部分原有的使用年久,故障頻繁,沒有維修價值、不能滿足臨床使用的設備進行了更新。合理規劃產房布局,減少了生活用房,為增加的醫療用房比如待產室添置了必須的設備。1.1產房配置設備類別。依據醫療器械分類目錄2018版,新的產房配有幾大類別的設備,見表2。1.2根據房間功能定位配置設備。此次改造在空間資源不變的基礎上重新劃分了房間格局,擴大了醫療用房面積,將原滿負荷使用的2間待產室、8間分娩室改增為3間待產室、8間分娩室和1間搶救室。根據房間調整后的布局(圖1改造前布局圖,圖2改造后布局圖)、功能定位和醫療需求,來匹配了醫療設備。(1)分娩室配置情況。共設8個分娩室,其中7個單人間,1個雙人間。每個分娩單元配1個吊頂縫合燈,1張全自動分娩床,1臺心電監護儀(壁掛),1臺胎心監護(壁掛),1個嬰兒輻射保暖臺(需配備脈搏碳氧血氧測量模塊、T-組合嬰兒復蘇器、空氧混合器和低壓吸引裝置),1臺輸液泵,1臺電子嬰兒秤,如圖3所示。(2)待產間配置情況。共設待產間3間,每間配置普通待產床6張。每間待產間配4臺心電監護儀(壁掛,3床共用2臺,就近原則),6臺胎心監護儀(壁掛),6臺輸液泵,如圖4所示。(3)搶救室配置情況。設有1間搶救室,配有1個吊頂手術無影燈,1個可移動無影燈,1臺麻醉機,1張具有分娩功能的手術床,1套成人喉鏡,1套新生兒喉鏡,2臺醫用注射泵(藥物靶控泵),2臺心電監護儀,1個四聯看片燈,1個嬰兒輻射保暖臺(需配備脈搏碳氧血氧測量模塊、T-組合嬰兒復蘇器、空氧混合器和低壓吸引裝置),1臺輸液泵,如圖5所示。1.3根據設備類別配置設備。除了按照房間功能配置設備外,還根據臨床需要配有其它的設備,如表3所示。
2以產婦的分娩階段介紹產房設備的使用
產房護理中層級護理管理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產房護理中層級護理管理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產科收治的206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孕婦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組103例,對照組孕婦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孕婦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層級護理管理,比較兩組產程觀察準確率與并發癥(新生兒窒息、難產與產后出血)發生率的差異。結果觀察組產程觀察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產房護理中層級護理管理的應用價值顯著,有助于準確觀察產程情況,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產房;護理;層級護理
管理產房是臨床的主要科室之一,亦是風險較高的科室之一。相關文獻顯示,產房突發風險事件較多,由于部分夜間值班護理人員的資歷較淺,嚴重威脅母嬰健康安全[1]。本研究探討產房護理中層級護理管理的應用價值,以提高產房護理管理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產科收治的206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孕婦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3例,觀察組: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30.15±4.11)歲,初產婦74例,經產婦29例,陰道分娩61例,剖宮產42例;對照組:年齡20~39歲,平均年齡(30.22±4.31)歲,初產婦75例,經產婦28例,陰道分娩63例,剖宮產40例;兩組孕婦在年齡、產次與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之間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產房監護風險及預防策略
產科是醫院的高??剖?具有變化快,風險大,要求高的特點,因此產房助產士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觀察產程和接產技術外,還須具備風險防范意識和應急應變能力。因此,本文就產房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尋求風險防范措施,以減少醫療護理差錯糾紛的發生。
1風險因素
1.1產科的特殊性
急診多,夜診多,病情變化快,技術要求高。產婦個體差異又大,妊娠期進展,臨產的產程變化,產褥期恢復都不完全相同,均存在一定的風險。而且患者周轉快,工作量大而且繁瑣,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糾紛。
1.2助產士因素
1.2.1法律意識淡漠助產士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表現為護理記錄不詳細,不能如實表達病情變化,缺乏連續性,準確性,無法體現該產婦的個體差異,忽視產婦的權力和利益,不履行告知義務等等。
安全文化在產房助產管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觀察安全文化在產房助產管理中的運用效果。方法納入該院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產婦共140例,將納入的140例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助產干預,觀察組實行安全文化的護理干預,觀察兩組產婦的分娩時間、產后2h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統計兩組助產缺失事件的發生率;觀察產婦對助產士的滿意度。結果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分娩時間為(16.12±1.34)h和(13.25±1.08)h,產后2h出血量分別(134.12±18.37)mL和(101.34±16.20)mL,對照組自然分娩、陰道助產和剖宮產分別為46例(65.71%)、13例(18.31%)和11例(15.71%),觀察組自然分娩、陰道助產和剖腹產分別為67例(95.71%)、2例(2.88%)和1例(1.43%),觀察組的分娩時間及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自然分娩人數多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助產缺失事件發生率分別為34.29%和11.43%,觀察組的助產缺失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助產士滿意度分別為85.71%和95.71%,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產房助產中經安全文化實施后可有效地改善護理的滿意度,降低了產房助產缺失事件的發生率。
[關鍵詞]產房;助產管理;安全文化;助產缺失事件;助產滿意度
臨床中對產房工作的要求較高,助產士為特殊的醫療服務群體,在臨床中提高助產士的業務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產房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產房為進行產程觀察及接生的場所。助產士與產婦的接觸較多,臨床中針對產婦的診斷及處理需由助產士進行判斷。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會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影響了分娩的正常進行[2-4],安全文化是近年來興起的,安全行為是受機構信任和對安全態度的影響,可減少從業者的思想及行為,減少出錯。在該次研究中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4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觀察安全文化在產房助產管理中的運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納入該院收治的產婦共140例,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將納入的140例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0例,對照組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7.12±2.34)歲,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40.13±1.28)周;觀察組年齡24~37歲,平均年齡(26.75±2.08)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40.34±1.06)周,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助產干預,即產房人員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對產婦進行及時觀察,若出現異常情況則通知醫生進行處理。觀察組實行安全文化的助產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構建安全文化的管理制度:在產房助產管理過程中,經查閱相關文獻及網站,聯合過往的產房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對產房制度及措施加以完善,包含交接班制度、核對制度及搶救制度等,完善產房助產的安全流程,建立合理化的安全文化的產房管理制度。②強化助產人員的安全法律意識:定期對助產人員進行安全法律意識的培訓,定期舉行法律專題講座,強化助產人員安全法律知識,在產房助產過程中可有效的降低護患矛盾的發生率。③強化助產專業技術培訓:在產程觀察過程中,加強助產人員的安全文化教育的實行過程實施,助產安全過程實施過程中需以產婦的安全為首要前提,提高助產人員對產房機械設備及材料的了解情況,并熟知產房機械及材料的使用流程,降低助產過程中出錯事件的發生率。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產婦的分娩時間、產后2h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統計兩組助產缺失事件的發生率;查閱相關的文獻制定產婦對助產士的滿意度[5],分為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人數,滿意度=(滿意人數+較滿意人數)/總人數×100.00%。1.4統計方法。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及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及方差齊性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風險管理在產房護理的運用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風險管理在產房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產婦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120例產婦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增加風險管理,觀察并對比兩組產婦不良事件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產婦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產房護理中增加風險管理措施,預防和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產婦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風險管理;產房護理;發生率;滿意度;應用價值
近年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對醫療衛生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1],護理安全問題受到了臨床人員和廣大患者的高度重視。產房護理是產科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護理不良事件的高發場所,加強產房風險管理刻不容緩。本文探討分析風險管理措施在產房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產婦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120例產婦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產婦的年齡在25~37歲,平均年齡為(29.22±2.47)歲;初產婦53例,經產婦7例;孕周在38~42周,平均孕周為(40.08±1.47)。對照組產婦的年齡在25~36歲,平均年齡為(29.42±2.24)歲;初產婦52例,經產婦8例;孕周在39~42周,平均孕周為(40.21±1.34)。兩組產婦在例數、年齡、孕次、孕周、身體狀況等一般資料不具有差異,經統計學處理,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產房風險管理對產婦分娩質量的影響
醫院風險管理指的是醫療機構有組織、有計劃及系統化地盡量減少或是消除醫療上風險的出現,來免除一些危害和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管理過程中分析風險,尋找出風險防范辦法,以減少醫療風險發生的管理模式[1]。產科是醫院急診多、高危險的特殊科室,其中產房發生風險的概率最高,在這病人周轉快、病情變化迅速、技術要求高,而且緊密聯系著母嬰兩人的生命安全,也是容易出現醫患護患糾紛的環節。怎樣保證孕嬰生命安全,提升產婦分娩質量和滿意度,從護理視角出發應強調產房風險管理。本文旨在分析產房風險管理對產婦分娩質量的影響,特收集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間診治的200例產婦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間診治的200例產婦,醫院著重強調產房風險管理前收治的100例產婦設為對照組,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30歲,孕周36-42周不等,平均孕39周;經產婦41例,初產婦59例;巨大兒11例,胎位不正7例,臍帶繞頸8例,盆骨過窄或畸形4例,其他均無異常。醫院強調產房風險管理后收治的100例產婦設為觀察組,年齡20-43歲,平均年齡31.5歲,孕周37-42周不等,平均孕39.5周;經產婦38例,初產婦62例;巨大兒9例,胎位不正8例,臍帶繞頸6例,盆骨過窄或畸形5例,其他均無異常。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產婦異常狀況比較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病例納入標準:年齡范圍18-45歲;孕周范圍32-42周;沒有嚴重孕期并發癥的產婦。
1.2方法
1.2.1提升產房風險管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