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保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2 16:49: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城市低保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城市低保

城市居民低保細則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簡稱低保)工作,對于促進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為完善低保評估機制、低保工作程序和就業聯動機制,實現應保盡保、不應保不保、應退則退的低保動態管理,進一步完善我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制定如下規定:

一、職責分工

(一)區城市低保管理部門主要職責是:

1、負責城市低保申請的評估和審批工作;

2、編制全區城市低保年度資金預算,負責全區城市低保資金的發放和使用;

3、指導、監督、檢查全區城市低保制度實施情況,總結、推廣先進經驗;

查看全文

城市低保情況調研

為進一步推動我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深入開展,根據縣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要點的安排。監督政府將這項“民心工程”真正落到實處,為低保家庭正常生活提供保障,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圃谥鞴苤魅螏ьI下,九月下旬對我縣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聽取縣民政局的工作匯報,分別到赤城鎮和鼓樓東社區進行實地座談、調查等形式,對我縣低保工作情況有了基本的解?,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從1997年開始實行城鎮低保工作,到年8月,全縣現有2336戶、3837人享受城鎮低保,上述低保對象完全按照《赤城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的要求進行管理和救助,累計發放低保金802萬元,基本上做到了應保盡保。幾年來,縣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把這項“民心工程”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縣政府的積極努力下,目前,我縣已經基本形成了組織健全、制度完善、措施配套、運轉有序的城鎮低保工作機制。

二、主要工作

(一)領導重視,組織嚴密,為低保工作開展提供了保障

把此項工作作為關系全縣安定團結大局的大事來抓,縣政府領導十分重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確保低保金全額到位,資金封閉運行,??顚S?。為保證低保工作運行順暢,落實到位,政府成立了由常務副縣長任組長的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同時明確了由縣民政局負責,部門配合,鄉鎮和社區具體操作、分工把關的工作責任制。形成了上下聯動,目標明確,責任清楚的低保組織體系。社區定期召開低保工作會,解轄區內低保情況,及時調整工作重點,力求為低保戶解決實際困難。政府領導重視,工作支持,為我縣低保工作順利、全面開展,提供了保障。

查看全文

加強規范城市低保意見

為確保城市困難居民的基本生活,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維護社會穩定,根據《安徽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和《合肥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現就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我區城市低保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關系到城市貧困群眾生活困難問題的解決,關系到城市貧困群眾基本生活權益的保障,做好這項工作對保持全區經濟持續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意義重大。當前,隨著全區各項改革的深化,以及按照實際收入計算家庭收入政策的落實,城市低保工作面臨著要求更高、任務更加繁重的局面。全區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從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高度,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的重要意義,增強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要采取有力措施,著力解決目前低保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管理不夠規范、手段落后、工作人員素質亟待提高的問題,把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要求相結合,狠抓工作任務的落實,為加快推進“兩個率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二、嚴格政策條件,保證重點低保對象基本生活

各街道、鎮和****工業區要嚴格按照國務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及省、市有關文件精神,認真扎實地做好調查摸底工作,嚴格政策界限,把好低保入口關,將低保對象中的“三無人員”、重大病、二等殘以上、單親無收入人員或家庭作為保障重點,做到應保盡保。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條件的人員申請低保,要嚴格政策條件,對無正當理由兩次拒不接受就業介紹或有業不就者、無故三次不參加社區公益勞動者以及家庭生活水平明顯高于當地居民平均水平的申請人,原則上不得納入低保范圍。

三、規范程序,加強工作的監督管理

查看全文

城市低保檔案規范化管理

【摘要】就目前而言,在進行城市低保檔案管理過程中,受到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導致低保檔案管理不規范。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城市低保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實現低保檔案管理的規范化。

【關鍵詞】城市低保檔案;管理問題;規范化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國社會保障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低保檔案對維護廣大低保人們利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低保檔案管理的內容以及特點

在進行低保待遇審核過程中,需要城市居委會對低保戶的信息進行調查分析,針對家庭情況等因素進行全面的審核和界定,然后對相應的資料進行整理,再上交到上一級級別部門進行審批,管理部門進行復審,再上報給民政局進行最終的審核審批。在完成以上工作以后,進行建檔保存。為了做好基本的檔案管理工作,需要協調好各方面之間的關系,優化管理流程,保證實際的工作質量。就目前而言,在我國社會保障機制日益完善的前提下,城市低保工作呈現出動態性的特征,低保對象也呈現不斷變化的特點,給當前城市低保檔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

二、城市低保檔案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城市低保制度改革論文

摘要:城市低保制度深化改革過程中形成的分類救助模型相對于過去的統合救助模型而言是一個重大的進展與超越,是我國低保制度走向完善的重要標志之一。與統合救助模型對貧困群體采取整齊劃一的救助辦法不同,分類救助模型基于貧困人群內部的需求差異,通過制定合理、科學的救助標準體系,對不同需求人群實施有差別的救助,提高了救助的精確度、公平性與效率。由于這一模型出臺的時間還不長,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與問題,諸如分類標準的制定比較粗疏、對特殊困難低保對象救助的力度不足、與再就業機制缺乏有效銜接、貧困邊緣人群難以被現行制度覆蓋、資金籌集及管理工作難以適應實際需要等等,影響、制約了新模型功能的充分發揮。為此,文章對進一步完善分類救助模型的政策選擇進行了全面、深入、針對性的分析探討。

關鍵詞:城市低保制度,統合救助模型,分類救助模型

發達國家社會福利制度的發展演變,主要經歷了由剩余型福利模式向制度型福利模式再向混合型福利模式的轉變過程。在剩余型福利模式下,貧困被認為是由于個人道德原因所致,接受救助或福利是恥辱的象征。在這一理念下,國家所施行的社會救助標準較低,只保證窮人最基本的生存,并且對救助對象實行嚴格規管,因此被社會褔利學者廣泛詬病。進入制度型福利模式后,政府和社會對于貧困的觀點起了很大變化,致貧被認為主要是國家或社會的責任,因此在這一時期,國家對于貧困人口救助標準是比較規范、合理乃至慷慨的,不僅保障貧困人群的基本生存,還盡可能維護其個人尊嚴。但與此同時,各種問題也接踵而至,如國家財政不堪重負、福利依賴現象滋生。因此,西方國家進入1970年代以來,不少學者在對“福利國家”模式的反思過程中,主張引進并實施被稱為“混合型”的社會福利模式,試圖既避免前兩種福利模式的弊病,同時保留兩種福利模式的長處。混合型福利思想的一個核心的觀點就是要提高福利的針對性和目標性。一方面,對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者,要盡可能幫助其就業,而非給予高額救助;另一方面,對于存在特殊困難的人群,要給予更充分的救助和照顧,更好地保障其生存權。

我國近年城市低保制度改革中形成的“分類救助模型”所倡導的核心理念和“混合型”福利模式的上述觀點是相契合的,體現了我國社會救助理念的進步,它相對于過去低保工作中實施的“統合救助模型”(筆者在下文中解釋)是一個重大的超越。本文我們將根據民政部立項的2006年度重點課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規范化程序研究”課題組調查取得的數據和資料,對我國城市低保制度改革過程中出臺的分類救助辦法的運行狀況做比較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在肯定這一辦法出臺的意義及取得的進展的前提下,分析總結該辦法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分類救助辦法的政策建議。

一、統合救助模型的缺陷與分類救助模型的形成

(一)統合救助模型的缺陷

查看全文

城市低保制度改革論文

一、統合救助模型的缺陷與分類救助模型的形成

(一)統合救助模型的缺陷

自1993年在上海市試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簡稱“城市低保制度”)以來,該制度在我國已經走過了十幾個寒暑。在這十余年的發展過程中,該制度經歷了最初的探索、而后的推廣、直到目前的發展完善(以分類救助辦法等的形成為標志)等幾個階段。作為“最后的安全網”,城市低保制度實施以來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重要進展。到上個世紀末,全國所有城市都實施了這一制度。制度的覆蓋人數在不斷擴大,截至2006年底制度覆蓋人數達2240.9萬人。由于各級政府重視,制度的資金來源較有保障,為推動“應保盡保”與適度提高保障水平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城市低保制度十幾年的實踐表明:無論在解決社會或整體意義上的貧困問題、還是在解決貧困人群的基本生活問題上,它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城市低保制度最初采取的救助模式筆者稱之為“統合救助模型”。它通過確定低保線(貧困線)、并對處于該線以下的貧困人群實施資金或物質補助使其達到低保線的生活水平的辦法開展救助工作??梢姰敃r的救助模型對貧困群體采取的是標準劃一的救助辦法,而對達不到規定標準的救助對象實行補差;至于救助對象內部由于存在種種差別而導致的需求的差異,統合救助模型未能顧及。盡管統合救助模型在低保制度初創階段的出現有其必然性,對救助貧困群體的貢獻功不可沒;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模型的不足和缺陷也逐漸明顯地暴露出來:

其一,以形式公平掩蓋了實質的不公平。采用統一的救助辦法(標準)、救助措施,對所有的低保對象而言確實做到了形式上的公平和對等。但事實上,這種公平抹煞了不同救助對象的不同需求,忽視了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因此,這種形式上的公平就等同于實質上的平均主義、“大鍋飯”。實質公平的缺位正是統合救助模型的主要特點。顯而易見,這種形式公平與實質公平的對壘是造成低保制度難以滿足受助人群需求的癥結所在。

其二,平均主義的分配模式制約了保障標準的調整。和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相適應,整體上,低保金的支出有限,保障標準只能采取低起點,而后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但平均主義的低保待遇調整方式妨礙了部分特殊困難群體低保標準的調整幅度,使待遇提高沒有在結構層次上體現出差異性,進而影響了低保制度的實際效率。

查看全文

城市低保規范指導意見

為確保城市困難居民的基本生活,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維護社會穩定,根據《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和《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現就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我區城市低保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關系到城市貧困群眾生活困難問題的解決,關系到城市貧困群眾基本生活權益的保障,做好這項工作對保持全區經濟持續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意義重大。當前,隨著全區各項改革的深化,以及按照實際收入計算家庭收入政策的落實,城市低保工作面臨著要求更高、任務更加繁重的局面。全區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從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高度,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的重要意義,增強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要采取有力措施,著力解決目前低保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管理不夠規范、手段落后、工作人員素質亟待提高的問題,把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要求相結合,狠抓工作任務的落實,為加快推進“兩個率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二、嚴格政策條件,保證重點低保對象基本生活

各街道、鎮和工業區要嚴格按照國務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及省、市有關文件精神,認真扎實地做好調查摸底工作,嚴格政策界限,把好低保入口關,將低保對象中的“三無人員”、重大病、二等殘以上、單親無收入人員或家庭作為保障重點,做到應保盡保。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條件的人員申請低保,要嚴格政策條件,對無正當理由兩次拒不接受就業介紹或有業不就者、無故三次不參加社區公益勞動者以及家庭生活水平明顯高于當地居民平均水平的申請人,原則上不得納入低保范圍。

三、規范程序,加強工作的監督管理

查看全文

城市低保就業服務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簡稱低保)與就業工作的有效銜接,促進法定勞動年齡內,具有勞動能力的低保申請人和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人員實現就業(以下統稱低保就業服務對象),按照“保障基本生活,鼓勵勞動自救”的原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促進城市低保就業服務對象就業機制”是指低保就業服務對象進行就業服務登記后,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通過綜合運用低保和就業扶持政策,促進其就業,以改善其家庭生活狀況的制度。

第三條市民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共同負責促進城市低保就業服務對象就業機制(以下簡稱“促進就業機制”)的組織推動工作。

縣(市)、區民政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負責“促進就業機制”的組織實施工作,指導街道(鄉鎮)有關部門加強對低保就業服務對象的管理。

第四條各級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就業服務與低保就業服務對象管理信息網絡的互通互聯,共同推動低保就業服務對象就業工作的落實。

第五條勞動保障部門審批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對低保就業服務對象進行免費職業指導、職業培訓、技能鑒定和職業介紹。

查看全文

城市居民低保通知

各市民政局、財政局:

為進一步完善我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更好地保障特殊困難城市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權益,決定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實行分類施?!,F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實行分類施保的意義

分類施保,是對城市低保對象中的特殊困難家庭,在已核定補助數額的基礎上,根據其困難程度適當增加補助金額,以更好地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實行分類施保,是對重點保障對象實施重點救助、維護城市低保制度公正公平的重要措施,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各級要充分認識做好分類施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政策落實,維護好特殊困難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

二、分類施保的對象

分類施保的對象,主要是因老、幼、病、殘等原因導致日常消費支出過大,明顯影響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難城市低保家庭。具體包括:

查看全文

鎮城市低保調查匯報

一、城市低保工作基本現狀。

1.城市低保審核程序規范化。根據《城市低保“一評兩述三公開”實施辦法》,積極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強城市低保對象的認定和管理?!耙皇鰞稍u三公開”即:個人陳述,社區、鄉鎮人民政府評議評審,社區、鄉鎮人民政府、民政局三榜公示公開。在“一述兩評三公開”實施中充分彰顯“四性”,進一步強化城市低保對象認定的準確性。一是廣泛性。在社區、鄉鎮兩級的評議評審小組中,《辦法》明確規定必須有轄區內的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按程序產生的居民小組代表參加,使群眾代表在評議評審小組中的比例占絕對優勢。二是誠實性?!掇k法》中規定了兩項考核當事人的誠信內容,當事人必須在了解享受城市低保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后,簽訂《誠信承諾書》,才進入個人陳述程序。三是選擇性。根據陳述人的發言解答,評議人員結合政策規定和對當事人日常了解進行評定,采取無記名投票的票決方式,決定當事人是否通過低保資格初審和審核。四是公正性?!掇k法》規定,“一述兩評三公開”實施期間,除社區、鄉鎮和評議小組外,紀檢監察、財政、審計部門要參與其中,初審、審核和審批關鍵環節必須經過三級公示和社會監督。具體為:一是根據低保管理要求,結合本鎮實際,制訂出相應的管理機制,建立和完善低保評審評議、低保檔案管理、低保違規行為舉報獎勵、低保工作責任追究制度、低保對象公共義務勞動等制度。二是設立低保舉報箱,公開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三是實行“三公開”。即:一是申請低保的條件、操作程序、政策法規等公開上墻;二是低保對象家庭情況三級張榜公示;三是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情況進行長期公示,切實增強了低保透明度。

2.城市低保對象分類管理規范化。一是建立城市低保對象戶分類管理臺帳,將低保對象劃分為A、B、C三類。A類是指“三無”人員、重度殘疾或特別困難的家庭,此類屬靠自身或家庭成員努力仍然無法改變生活狀況的對象戶;B類是指人均保障標準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線的70%,低于或等于最低生活保障線的家庭,此類屬收入來源相對穩定、但收入變化一般不大的低保對象戶;C類是指人均保障標準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線70%的家庭,此類屬家庭成員中有勞動能力,通過努力可以改變家庭生活狀況的對象戶。二是建立低保對象戶動態抽查復核制度。對三類人員,由社區評議小組分別按A類(年度)、B類(半年)、C類(季度)進行入戶復查。復查人員不少于2人。復查后要按實填寫復查表,調查人和被調查對象(證人)應在復查表上簽字認定,復查表經鄉鎮政府復核、縣低保中心審核后生效。凡沒有上報低保對象復查表的,視同社區或鄉鎮政府取消其低保待遇,停發低保金。三是建立低保對象戶續保申請登記制度。此制度只適用于B、C類低保對象戶,兩類低保對象戶必須按照B類(半年)、C類(季度)的時間到所轄社區報告家庭收入、人員變化情況,并提出書面續保申請,申請必須在每季度最后一個月的15號之前提出。低保對象不遞交續保申請的,視為自動放棄低保待遇,社區應及時將名單上報鄉鎮,由鄉鎮于當月20號前報縣低保中心停發其低保金。二是對已提出書面續保申請的低保對象,社區應做好登記,并在續保申請書上簽署意見上報,續保申請一式三份,經鄉鎮復核、縣民政局審核通過。

3.城市低保對象管理動態化。首先,對低保檔案做到了統一檔案盒、統一檔案袋、統一代碼、統一檔案柜的“四統一”,建立《城市低保家庭臺帳》;其次,堅持對低保對象進行定期核查,重點查看新批保障戶是否已張榜公布、保障戶領取的保障金和發放的金額是否一致、家庭經濟收入是否屬實等情況。通過行之有效的核查,及時填寫《城市低保戶主信息臺帳》和《城市低保增加、清理表》,準確掌握各保障戶家庭實際狀況,對發現問題及違規現象進行快速處理,確保了低保工作健康運行。

4、積極探索建立《城市低保類救助統計臺帳》,對三無人員、有殘疾證的重殘人員(1、2級)、在校學生(中專、高中、大學)、重病或因病長期臥床的人員、70歲以上的老人等五類困難人員實行特殊分類救助。

5、在全鎮范圍內的社區進一步完善低保戶簽到制度,組織義務勞動,加強社區建設。為了便于隨時管理和掌握低保戶家庭成員情況、家庭經濟收入變化,社區按照上級民政部門規定,實行每月一次報告簽到制度。為樹立好集體觀念,增強熱愛社區、建設社區的責任感和義務感,社區定期和不定期組織低保戶學習有關低保政策,并組織有一定勞動能力的低保戶參加公益性義務勞動,打掃轄區道路衛生,清理墻面、電線桿上的亂貼亂畫,從而社區的環境衛生有了新的改變。也增強了低保戶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