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教師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3 01:01: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城鄉教師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剖析城鄉教師單向流動
【摘要】城鄉教師單向流動是引起我國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是統籌我國城鄉教育發展的嚴重阻礙,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本文基于外部因素評價矩陣分析方法,同時運用層次分析法、實地調研法與專家評分法,綜合分析影響我國農村教師流向城市學校的關鍵外部因素,并提出改變影響我國城鄉教師單向流動的外部因素策略。
【關鍵詞】外部因素評價矩陣城鄉教師流動單向流動
城鄉教師單向流動是指教師資源在城市與農村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單一方向的流動,以農村流向城市為主,嚴重缺乏城市到農村的逆向流動。主要表現為:農村流向城市、欠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教育水平低的地區流向教育水平高的地區等。城鄉教師單向流動導致的最直接后果是農村優秀教師的大量流失,制約了農村教育的發展,城市教師資源卻被大量浪費,拉大了城鄉之間教師資源配置不公的鴻溝,制約了整個教育系統的均衡發展。因此,無論是從平衡城鄉教育發展還是從協調城鄉經濟發展來說,改變當前我國城鄉教師單向流動的局面都是必要且意義重大的。
一、我國城鄉教師流動的現狀
國家強盛在教育,教育發達在教師,因此,要想實現國家強盛的偉大目標,必須要實現教師隊伍的壯大。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教師流動特別是城鄉教師流動越來越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家和各地方政府都頒布了許多文件與規定,推動建立了一系列城鄉教師雙向流動機制。如國家教育部在1996年12月31日頒布的《關于“九五”期間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積極進行教師定期交流,打破教師的地區所屬性,促進中小學教師在不同地區與不同學校之間的交流。要建立教師流動的長效機制,建立教師雙向流動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從城市到農村,從經濟發達地區到經濟欠發達地區任教?!钡覈斍敖處熈鲃痈嗟乇憩F為由農村向城市的單向流動,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拉大了城鄉教育水平的差距。據江漢大學高雙桂教授等人在22個省區中選擇了47個縣進行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在所涉及的553個農村小學中,每年新補充的教師一共只有200多人,而在215所農村中學中,由高等學校畢業新補充的教師每年平均只有1人。在教育部組織的對艱苦地區的調查中,有74.6%的校長反映近三年內流失的教師主要是骨干教師,有92.5%的校長反映主要流失的是35歲及以下的青年教師。這種不合理的城鄉教師單向流動使得農村學校缺乏大量教師,特別是優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這也進一步擴大了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
二、基于外部因素評價矩陣的我國城鄉教師單向流動分析
城鄉教師教學素養研究
[摘要]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對比廣東省汕尾市C區城鄉之間小學英語教師在英語專業教學法、英語專業教學技能兩個維度共八個方面的差異,發現鄉村小學英語教師在情景法、英語游戲輔助教學兩方面的使用情況弱于城區小學英語教師;而在聽說法、全身反應法、語法-翻譯法三種小學英語教學法和英語故事輔助教學、簡筆畫輔助教學、英語兒歌輔助教學三種小學英語專業教學技能的使用情況上則無顯著性差異,并提出了提升教師教學素養的建議。
[關鍵詞]城鄉小學英語教師;教學素養;英語專業;教學法;教學技能
一、研究背景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于2019年10月啟動了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工作。與基本均衡發展所要求的“改革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相比,優質均衡發展對教師教學素養有更高的要求。薛正斌[1]認為,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在于師資是否均衡;鄒蓉[2]指出城鄉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優質均衡包括教師結構、教師素養及教師培訓等三個方面,其中教學素養包括職業精神、專業知識與核心能力等;徐志華[3]認為英語教學素養是英語教師通過有效教學幫助學生建構語言知識、發展語言能力的素養,是教師運用教學理論方法設計教學和組織英語課堂活動的能力。學者們或從課程改革的角度研究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養[3],或以農村英語教師為研究對象分析職業素養現狀[4],而從小學英語教師專業教學的角度對城鄉優質均衡發展進行研究的比較鮮見。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調查廣東省汕尾市C區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現狀,著重分析城鄉兩地小學英語教師在英語專業教學法與英語專業教學技能兩個維度共八個方面的使用差異,發現問題并提出建議。
二、研究設計
基于調查目的和對文獻的查閱,本研究提出的問題有:城鄉兩地小學英語教師在英語專業教學法的使用情況上有無差異?城鄉兩地小學英語教師在英語專業教學技能的使用情況上有無差異?本調查的參與者為廣東省汕尾市C區的在職小學英語教師。課題組抽取汕尾市C區的小學英語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問卷參與者中城區教師占53.77%,鄉村教師占46.23%。根據調查目的,筆者通過問卷星軟件自編問卷《汕尾市C區小學英語教師現狀調查》,經試驗后于2020年10月9日通過微信向廣東省汕尾市C區的小學英語教師發放,于2020年10月23日回收問卷107份,其中有效問卷106份,有效率達99.07%。調查問卷第一部分為教師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共16個Likert五級量表題,選項中的數字1到5依次代表對題目的觀點“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確定”“同意”“非常同意”。問卷可分為職業精神、英語專業教學法使用情況及英語專業教學技能共三個維度。另外,為更好地分析可能存在差異的原因,筆者采用UNSTRUCTURED問題的模式,隨機抽取8名參與者進行訪談。本研究第一階段為問卷題的信度檢驗。通過SPSS20.0統計軟件的分析,職業精神、英語專業教學法使用情況、英語專業教學技能3個維度的Cronbachα系數分別為0.766、0.840和0.865,表明數據均達到統計要求,可用于進一步分析。同時,整個量表的總體信度系數為0.791,說明整個量表和三個維度的內在一致性較好,數據結果可信,可用于進一步分析。第二階段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城區、鄉村兩地小學英語教師在英語專業教學法、英語專業教學技能兩個維度共八個方面的差異,并對結果進行分析。
城鄉教師如何換位思考
今年新學期,鄭州在全市啟動首輪為期一年的城鄉教師崗位互換工程,646名教師交流換崗——
“城鄉教師的工作環境、條件可以說是天壤之別!”20多天的工作、生活體驗對比后,參加鄭州城鄉換崗任職的焦黎鋒、李佳老師不約而同地發出這樣的感慨。
焦黎鋒是新密市尖山鄉初中的教師,此次交流到鄭州三中。鄭州三中地處商業區,各種“硬件”一應俱全。李佳這位三中的老師,則換崗到離縣城30公里的尖山鄉初中,學校沒一件體育器材,電教設施更無從談起。在尖山鄉初中,李佳吃水要用扁擔挑,蔬菜要等山下送。更讓他感慨的是,這里的老師每天五點半與學生一起晨讀、跑操,晚上學生睡了,老師還要查鋪、備課、改作業到深夜?!斑^去感覺在城市當教師辛苦,沒想到,山區學校的教師付出得更多?!崩罴颜f。
至今,鄭州八中語文教師趙碧君對去年“送課下鄉”的情景仍歷歷在目:那是去年9月27日,細雨寒風中,新鄭市觀音寺鎮一中的校園滿是積水。在學校唯一一間多媒體教室,孩子們把眼睛瞪得老大,看著他們從未見過的大屏幕上的電腦課件。一位騎車百里趕來聽課的農村老師說,這樣的電腦課件,見都很少見。趙碧君說,農村孩子相比城市孩子毫不遜色,唯一不足的是他們的知識面窄了很多。是啊,在觀音寺鎮,只有兩所高中有多媒體教室。全鎮10多所小學,僅兩所小學有電腦與電視連接的簡易多媒體教室。
在鄭州,一些鄉鎮中心學校的校長向記者反映,由于財政窮,很多初中必備的儀器室、實驗室無從談起,有的學校配了多媒體教室,也因為用不起電、請不起老師,設備經常處于閑置中。與匱乏的教育投入相對應的,是結構不合理的師資隊伍。在二七區侯寨小學,農村老師全是“包班”,即一個老師帶一個年級。干的是“全活兒”,語文、數學、體育、音樂、品德等所有課程通教,每周有近30節課的教學任務。與鄭州市直教師比起來,鄭州農村教師每周課時多出近1倍,而每月工資平均至少低300元。而且,農村教師信息閉塞,接受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焦黎鋒是尖山鄉人,從河南省教育學院畢業后回家鄉教書。任教5年來,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都與在城市任教的同學拉開很大差距。正因為這些,近年來,新密每年都有100多名優秀骨干教師外流,調往上海等大城市。
鄭州市教育局發展規劃處的同志說,長期以來,城鄉二元化結構與“以城市為中心”的教育投入政策,造成了城鄉教育間的巨大鴻溝。而師資與投入,成為困擾農村教育發展、阻礙農村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兩大瓶頸。據中國社科院的調查,2002年全社會的各項教育投資是5800多億元,其中用在占總人口數不到40%的城市人口上的投資占77%,而占總人口數60%以上的農村人口只獲得23%的教育投資。資料顯示:城鄉分割辦學制度使農村兒童一開始就處于劣勢,從而使80%左右的農村適齡人口無緣參加高考。鄭州市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張書燦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教育公平是解決貧富差距拉大、進而促進社會公平的“關鍵性閥門”。
教師管理論文:城鄉環境的鄉村教師
本文作者:張俊蓮工作單位:河南大學檔案館
1.硬件設施的差異。城市的教育硬件條件好,在很早的時候已經實現教學樓上課,交通條件好。而農村現在政府加大了對中國農村教育的投入,一些地方也實現了教學場地教學樓化,但有一些地方,教學的場地還存在著危房,即使實現了教育場地的教學樓化,但級別低,不配套,冬天沒有暖氣,特別在中國的北方,天寒地凍,有的教學樓缺少窗戶玻璃,不得不用塑料紙,甚至不得不用硬紙板把其堵住,但寒風還是從縫里吹進來,教室里與外面的氣溫基本一樣,只是風小些。夏天,在農村的教學樓只有幾個吊扇,有的還是不能工作,由于往往農村的教學樓只有一兩層,不像四五層的教學樓的下兩層涼快些,教師和學生在里面上課,往往都是汗流浹背,不停的抹汗。在當今信息化的社會,城市的家庭和學校大都普及了電腦。而在外國的廣大的農村地區,有一部分地方國家為其配備了一臺電腦,但大多地方是沒有的,即使有的地方有,由于在中國的農村上網費比城市貴的多,所以學校的校長為了節約教育經費,也常常不上網。在教育經費的保障上,中國現在在全國大多數地區的義務教育學校實行的是按學生人數分發教育經費的政策。而農村的學校往往人口居住分散,每個教育點年紀不少,而學生少,而這樣,分得的教育經費就少。教師數量配備少,這是由于中國在大多數農村地區的驕傲是的配備是按照學生的數量配教師,而農村地區年紀多,而學生少,所以所配的教師就少。2.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差。中國對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而高等教育實行收費教育。而農村的人均收入大大低于城市居民的收入,中國是世界少有的存在著這樣嚴重的城鄉這么大差距的國家,而在高校教育收費這一方面對農民子弟完大學生夢的影響方面,雖然國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對農村貧困家庭孩子的傾斜,但就是這樣,讓一個農民供一個大學生完成學業,也是一個相當大的犧牲和負擔;再一點,中國現在對大學生的就業實行雙選擇,這一政策無疑給用人單位和擇業者都提供在選擇上的自由,但作為農民,他們還是喜歡以前的由國家分配的政策,由于在公務員招考和國有事業單位的人員招錄用上存在著嚴重的腐敗和不正之風,而農民是一個缺乏各種資源的弱勢群體,這就造成了一個對供自己的子女上大學的期望值極低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農村的農民對自己的教育大多是不重視的,雖然,他不敢說:我的孩子學習不行,也考不上大學,現在小,不能去打工,就在這里長長身體的話。但是,如果碰上一個剛畢業的做了教師的大學生,不知深淺,經常給學生在放學后或星期天不可,這里的農民大多不會感激,而是要在背后罵娘的,這我見得多了。而在城市,以農村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城市的教長對自己的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往往會采取各種措施,包括賄賂教師,來提高其子女的學習成績。3.生存環境艱苦。由于近幾年國家對農村的傾斜政策,農村的交通等基礎條件已有很大的改觀,特別是在城郊的農村,由于摩托車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已在教師中大大普及,所以其生活條件與城市已基本無疑,甚至還有許多在城市置有房產。而在中國廣大的偏遠的山區學校和教學點,雖然,與以前的條件有極大的改觀,但是,其落后、艱苦的自然環境是依然存在。在這些偏遠的教學點,第一是,教師少,有一些是本地的教師,甚至是代課教師,放學后人家就回家了,而外地來的教師就只有一人伴電視了,在一些偏遠的山區,由于中國收繳獵槍,所以半夜還可聽到狼嚎,這對一個男教師就已夠毛骨悚然了,更何況,甚至還有極少的缺少背景的剛畢業的女大學生。遇到天旱,在夏天吃水就成問題,有的要跑數里的山路去挑,更不用說吃蔬菜了。
這種的環境的條件對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的教育和教師造成的后果是嚴重的,對教育上的影響,大家都明白,這里就不贅述。在這里主要談的是對農村教師造成的影響。1.待遇不公。大家都知道多勞多得的道理,這是一個設計公平正義的問題,在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當地的教師付出的就多,可是他們獲得的就少,而不是多。我們知道,在中國存在著嚴重的城鄉差別,在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的教師,付出的多,卻獲得的遠遠小于城市教師。即使在同一地區,雖然,當地政府或教育部門對在偏遠地區教學的教師,有一定的補助,但這杯水車薪。我上面說過,中國的現行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經費的劃撥是按照學生的人數,而中國實行的也是雙重標準,城市的標準高,而農村的低。而在同一地區,處于偏遠地區的學校學生比城郊的少的多,那么,其教育經費就多,而且這里的學校由于有許多人愿意上,所以就有收得許多的教育贊助費。在這些地區教學的教師的福利就好,學校也就經常以組織聽課交流等為名,讓自己的教師去旅游,當然,由于家長對教育的重視,教師不僅能獲得一些現實的好處,在社會上也受人尊敬。而在偏遠地區的教師,由于實行安學生人數的多少配備教師,表面上,這里的教師還有可能多于其它地區。但是由于班級多,一個老師要教好幾門的課,甚至是兩個年級,有的不得不實行復式班教學。這樣,這里的教師的負擔是大大加重了,有時確實是沒有辦法,而實際的情況是,大多人不愿到此地教學,教師不夠,不得不雇傭一些初中都不畢業的女孩,來這里代課,這樣,學校的教育經費更是捉襟見肘。另外,由于現在大多數學校管理者,對教師的評價實質還是唯學生考試成績論英雄(雖然國家有明令政策禁止在中小學生中進行比賽性統考),學校管理者就是這樣的成績來決定了事的獎懲和評級晉職稱。由于,在這種環境下偏遠山區的學習成績很難考上去,所以,在開教育的會議上,環境好的地區教師大都是授獎的對象,而山區的是受批評的對象。2.影響青年男教師的終身大事。在偏遠山區任教的大多是沒有背景的教師,特別是沒有背景的男青年教師。剛剛畢業,正是到偏遠地區進行鍛煉的階段,一般的剛畢業的女大學生,由于多種原因,分到這里的極少。而沒有特別特殊背景的剛畢業男青年教師大多舊的到這地方鍛煉,過兩年,一部分門路活的,就跑關系走了,而一些沒關系又老實的就成為長期的留守人員?,F在,由于可以打工,門路多,大多有點姿色和想法的女子,甚至是農民,并不愿意嫁給這些在以前還有一點魅力的吃商品糧的男青年教師。而一些認為自己讀過幾年書,又不愿意降低自己的要求娶一個太一般的女子,這樣在教師里面,就有了一些這樣的老光棍。
綜上所述,要解決中國農村的教育問題,首先得關心偏遠山區的教師,特別是一些大齡未婚年青年教師的生活,改善辦學條件,提高他們的待遇,在福利和評優、評先和晉級方面,向他們進行必要的傾斜;以人性化管理為主,對他們多鼓勵,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婚姻和家庭狀況,用實際行動感化他們;對他們少批評,理解他們的奉獻,其實能長期堅持在偏遠地區教學的,有一部分是脾氣耿直,不愿意走那種關系之路,這種人最需要的是理解,只要管理者能夠真的關心他們,而不是高高在的用官話訓斥他們,這些人是愿意努力工作的。
城鄉教師培訓活動方案
為了貫徹落實《西部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促進計劃》精神,促進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結合中西部關于城區優質學校對口幫扶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的有關要求,經研究決定,從現在到2014年(——三年時間)在教育范圍內開展城鄉中小學?!笆掷帧毙撵`關懷建設活動。為保證活動順利開展,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創新教育工作理念、立足教育實際、圍繞教育主線、緊扣教育重心、引領城鄉師生發展,實現心靈互助和溝通,鞏固和擴大基層教育創先爭優機制建設成果,展示城鄉教育良好形象,激勵廣大教師在本職崗位上創先爭優,在能力素質提升上創先爭優,在教育發展前沿領域創先爭優,以更加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更加出色的工作業績實現教育全面發展,城市帶動鄉村提升全面發展的教書育人能力環境和心態。
二、實施目標
通過采取德育援助、心靈溝通、師資援助等對口支援方式,使農村受援學校辦學理念進一步更新,辦學行為進一步規范,規章制度進一步健全,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加快實現我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戰略目標。能和城市的教師手拉手結對子,互幫互助。重點突出和實現城鄉“手拉手”的后續的工作,持續關注這些受訓教師的發展狀況,要援建受訓教師所在的學校建立心理健康工作室暨知心教育小屋。
三、實施對象
教育局開展城鄉教師交流意見
及時總結和推廣交流先進經驗和做法,區文體局要注意城鄉教師交流工作中的典型。加強宣傳力度,把城鄉教師交流工作推向一個新高度。
全面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為促進我區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國發〔〕19號)中共省委高校工作委員會、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的通知》豫教人〔〕53號)和《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財政局關于開展城鄉教師交流工作的實施意見》鄭教人〔〕42號)精神,結合我區教育實際及城鄉學校和教師的情況,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開展城鄉教師交流工作。遵循“因地制宜、區鎮統籌、政策引導、城鄉互動”原則,以加快教師生長為重點,深化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探索人才生長的方法途徑,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我區教育事業均衡、快速、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
充分發揮鄉村教師隊伍的人才資源優勢,開展城鄉教師交流工作。充分發揮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名教師的帶頭作用和示范作用,大力弘揚農村教師的敬業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促進城鄉教師工作作風的轉變和業務能力的提高,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促使我區城鄉教師隊伍均衡、協調發展,從而達到全面提高我區教師隊伍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目標。
淺議城鄉學校青年教師結對幫扶經驗
摘要:教師成長是教育發展的基石,也是學校教育得以有效發展的保障,為促進青年教師成長,蘭州市2012年組織城鄉學校結對幫扶,通過校際交流、城鄉交流促進青年教師成長。分析蘭州市皋蘭縣三川口學校在與西固實驗學校開展結隊幫扶時積累的經驗,為相關研究和實踐提供借簽。
關鍵詞:城鄉幫扶;教師成長;教育規律
自皋蘭縣三川口學校與西固實驗學校結隊幫扶以來,我校在青年教師成長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提高了青年教師的探究精神,對青年教師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現就我校與西固實驗學校在結隊幫扶中獲得的經驗做具體介紹。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教師迅速成長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結隊幫扶中,對青年教師進行了培訓教育,讓青年教師明白教育事業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事業與實現人生價值的關系,同時也發現青年教師成長培訓和指導中存在著目標盲目的問題。因此,在大量的經驗總結之后,筆者總結了青年教師成長的核心:青年教師的問題意識,即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教育規律的主動探究。為了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或對教育規律的主動探究能力,我們從專家講座、經驗交流、課題研究等方面進行了努力,并總結出以下問題和認識。
一、專家講座流于形式
專家講座往往是調門高,效果小。由于專家講座常常不能完全符合教師教學的實際情況,特別是近年來教育教學方面的專家講座并不是來自一線教師,而是一些優秀學校的中層領導或者教研員,這些人往往有嚴謹的語言,卻沒有鮮活的實例,長于對語言的組織和對教師實際的想象,缺少對于實際課題教學的操作和體驗,專家講座好聽而空洞,以至于流于形式,甚至受到了青年教師無言的抵制,教室們參加講座僅僅是為了點名,甚至有一部分教師點名都不到場,這是典型的用腳表達。
二、經驗交流形式自由更有效
城鄉結合部小學語文教師素質提升策略
1處境
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劇,城鄉結合部的方方面面都無形地改變著,既逐漸失去了鄉村社會特有的鄉土氣息,同時也尚未真正融入到城市化的角色,而是處于一種游移狀態。其本質是一種畸形的發展狀態,我們當然大可以將其看成是社會進步的必然,因為任何一個時期社會的進步都必然有其相應的犧牲。而現實生活中,尤其是身處其中的人們,并不是完全自主的,因為更大程度上他們處于一種分裂狀態——逐漸與生命之根“鄉土”脫節。如此一來,肩負重大歷史使命的小學更是“在劫難逃”,學校的各方面都發生著重大改變,其管理、教師、學生等,莫不如是。位于這一大背景下的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又具有特殊性,本來作為社會人文科學之母的語文承受著巨大的社會現實壓力,雖然短時期內難以顯現,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繼續演進,其功用便愈顯突出。城鄉結合部的語文教師,一方面,自己所遵守的學校管理模式或者學校領導者發生了變化,沒有了以往的特色——鄉土色彩;另一方面,面對的學生發生了變化,而且是最為重要的變化——鄉村少年逐漸步入歷史的塵埃,而又不是純正的城市兒童,他們在這里接受人生中至關重要的初等教育,而自己卻并不具備人格上的完全獨立。所以,既介于城市與鄉村又介于學校與學生簡論新形勢下城鄉結合部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謝秀瓊(重慶市黔江區菁華小學校)的小學語文教師處于這樣一種兩難的境地,理應得到更多的關注。他們自己也當時時思考。
2素質
城鄉結合部小學語文教師既肩負著語文教師共有的歷史使命,而又處于上述的“兩難境地”,他們素質的高下不僅影響自身的發展,同時時代也將其與整個社會的發展聯系在了一起。不同的人在同一個環境里,總是有差別的,雖然城鄉結合部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也有一定的差別,但總的來說,他們又有著相同的缺陷。
1)思想觀念未跟上時代的步伐。很多教師沒有完全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雖然人員構成上,有的教師本身就是在這里成長起來的,起初他們也是地道的鄉村教師,只是當該地被納入到城市范圍后他們便開始轉型;有的則是在該地被納入城市范圍后從下面的鄉村通過考調等途徑加入到了該地的教師隊伍行列。他們的意識都很難轉變,自己的潛意識里認為自己從鄉村教師變成了城市教師,有了一種身份的轉變或者社會地位的提高,而沒有進行深入思考,忽略了自己處于一種“中間”狀態。同時,我國已進入全面新課改,雖然從上到下都在說新課改,但很多小學教師認為這只是口號,農村和城市進行同樣的改革似乎不太可能,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城鄉結合部又是一種“中間”或者“游移”地帶。教育資源稍好些的地方或者會象征性地試一試,條件稍差者則“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完全背離了新課改的初衷。
2)基本功不過關。(1)專業知識不扎實。當前很多的小學語文教師都是以前的師范生出身,他們的專業知識并不過關,這并不全是他們的責任,畢竟中等師范教育是特定社會時期的產物??纱蟛糠值慕處?,自從有了“鐵飯碗”后不僅很少學習,甚至有退步的危險。(2)普通話水平不高。普通話水平不高,是我國教師的通病。作為學生啟蒙階段的語文教師,普通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提高?,F在的一些高校學生,他們當中有些同學的普通話帶有很濃的鄉音,當問及為何接受了這么多年的教育還不能把發音糾正過來時,他們都說已成型了,小學的時候拼音沒過關,在農村又沒有說普通話的環境,老師都是用夾雜著鄉音的普通話教的,他們也沒有什么標準可參照——現在的城鄉結合部的小學語文教師很大程度上依然如此。(3)漢字書寫不規范,只要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的學生寫字,就會發現有好多孩子不會按漢字的筆順寫,可以說,責任應歸咎于小學語文教師。
城鄉義務教育師資非均衡配置改進策略
摘要:城鄉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指標,推進城鄉師資均衡是義務教育的新目標。分析當前城鄉教師數量、學歷、職稱等方面的差距,研究義務教育階段城鄉師資配置不合理的誘因,并針對如何促進城鄉師資均衡配置提出建議。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師資均衡;教育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上層建筑的進步與完善。但在城市化和工業化優先發展的戰略背景下本質是農村為城市的發展付出了巨大的代價[1],這就導致城鄉二元結構成為獨特的“中國現象”。這種城鄉二元結構導致了農村和城市的經濟水平、基礎設施、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特別是在基礎教育方面,城鄉教師師資水平的差距明顯。而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基礎和核心,影響著國家和民族的進步,與整個社會的均衡發展息息相關,城鄉教育資源失衡影響義務教育目標的實現。針對城鄉教育資源的失衡,在教育公平性思想指導下,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被提上議程。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指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的支持下,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教育資源配置,提高鄉村教育質量[2]。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通過對人力、財力和物力這三類教育資源特別是人力資源進行均衡配置,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實現[3]?,F階段,城鄉學校的硬件設施逐漸趨于均等,然而教師資源方面的差距仍然明顯,并呈現逐步擴大的態勢。教師教學水平是學校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城鄉教師師資均衡是實現教育公平的“中堅力量”。
一、城鄉義務教育師資配置的基本現狀
(一)城鄉義務教育絕對數量生師比
義務教育階段城鄉生師比均為城市高于農村,意味著城市教師分配的學生數量更多。從生師比的基本概念來說農村地區義務教育發展更好,但教育的質量并不簡單由教師數量決定,教師的學歷、職稱、年齡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教育質量的高低,最終影響城鄉義務教育水平。
城鄉教師專業發展校際合作機制研究
摘要:對城鄉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不僅有利于農村教師與城市教師享有共同發展機會,還可以通過城鄉互融、校級合作使部分學校閑置的教育資源得以利用,進而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水平。所以,需要積極建立城鄉學校合作的體系,對城鄉的教育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并且對城鄉學校的激勵機制進行完善,形成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能有效地實現城鄉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以及城鄉教師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城鄉教師;專業發展;校際合作;機制;構建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學生獲取知識來源于教師,教師作為中心環節,無法割舍,教師的能力和自身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對教育關注的焦點落在了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上。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以“專業化”為核心,進行政策的改革和思想理念的轉變,積極探索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方向,把“教師專業化”變成教育發展的潮流,打破傳統的觀念。與此同時,需要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制定出合理、完善、科學、多元化且符合教師現狀的教育體制,從而促進教師制度的有效改革。城鄉結合、攜手促進教師發展的建立,為實現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基礎,開闊了視野。
一、我國城鄉學校合作的現狀
隨著社會的逐步發展,教育體制也在逐步進行改革,然而在教育改革發揮成效的時候,隨之面臨的問題也日漸凸顯,教師資源的嚴重不均衡現象越來越明顯,一部分優質資源閑置在城鎮地區,而偏遠地區卻面臨無人支教、教學設備落后或殘缺、學生也寥寥無幾的現狀。為了改善目前的教育狀況,縮小城鎮和鄉村之間的差距,通過優勢資源、城市學校和城鎮學校對偏遠學校、農村學校實施一幫一,制定出“以強扶弱”“以城扶鄉”的城鄉學校合作模式,以提高偏遠學校、農村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穩步推進全村、全市、全省、全國的教育均衡發展。在學校經費方面,實行經費分別獨立使用方案;在教師隊伍方面,進行教師資源統籌管理,并編制在鄉村的教育管理中心,實現教師統籌安排,資源均衡利用,且在鄉村教學的教師和城鎮教師具有一定的福利待遇;在教學方面,先進學校需要將自身優良的管理方式傳授給落后學校,充分發揮教師資源和教學設備幫助偏遠地區、農村學校提高其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學能力、自身素養等;在科研方面,優質學校和城市學校要向幫扶的學校傳遞新的教學理念和思維觀念,拓寬教師的視野,培養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團隊,積極對科研項目進行探索,這樣才能更好地帶動幫扶學校教師的熱情和動力,有效地開展科研工作。
二、攜手促進城鄉教師專業發展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