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瘤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4 12:16: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垂體瘤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垂體瘤治療論文
【關鍵詞】垂體
垂體危象是在垂體前葉功能低下的基礎上,由于某些誘因的侵襲而致病勢急劇加重的表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以呼吸困難、低氧血癥、肺順應性降低和透明膜形成導致肺部病理改變為特點的一種急性進行性呼吸衰竭。我院2005年1月收治了1例垂體瘤并發垂體危象、ARDS的患者,經精心護理,病情穩定后出院?,F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男,43歲,因反復乏力頭痛2年、咳嗽1個月、呼吸困難3天于2005年1月26日從他院急診入我院EICU。入院體檢:體溫36.2℃,脈搏50次/min,呼吸32次/min,血壓129/85mmHg(升壓藥維持下的血壓)。神志不清,全身明顯水腫。血氣分析:在吸入氧濃度(FiO2)60%時,氧飽和度78%,PO245mmHg,PCO272mmHg;白細胞7.52×109/L,嗜中性粒細胞91.5%;血糖3.0mmol/L;血鈉120mmol/L;大便潛血陽性;頭顱磁共振成像提示垂體瘤;X線胸片提示雙肺斑片狀陰影。診斷:垂體瘤、垂體危象、肺部感染、ARDS、急性胃黏膜病并出血。治療: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給予PEEP10cmH2O,并逐步調節PEEP水平;地塞米松、甲狀腺素片行激素替代療法;升壓藥維持血壓;抗菌止血、營養支持?;颊哂?月26日病情穩定出院。
2護理體會
2.1采用恰當的呼吸模式
垂體瘤術后放療研究論文
【關鍵詞】垂體瘤
垂體瘤占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治療方法常采用手術切除加術后放療[1]。我科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垂體瘤放療患者32例,通過嚴密觀察與相應護理,全部患者順利完成放療計劃,保證了放療質量,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32例,最小21歲,最大38歲,平均年齡29.5歲,男性13例,女性19例,分泌激素功能活躍的垂體瘤22例,分泌激素功能不活躍的垂體瘤10例,均有明確的病理診斷。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60℃外照射,設一前加兩側野的三野照射技術,參考術前和術后MRI一般設5cm×5cm野,少數大的腫瘤則設較大的野。1.8GY/次,總劑量DT4550GY,每周5次。放療期間同時輔助應用糖皮質激素及多種維生素等,以減輕放療反應。
2結果
垂體瘤手術患者的臨床護理路徑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到7月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第一神經外科(以下稱“我科”)接受經蝶垂體瘤手術治療的患者72例,通過計算機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36例)和對照組(3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5.8±3.8)歲;對照組中,男性18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4.8±3.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大小、文化程度上均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納入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在術前的影像學檢測中判定為垂體瘤,在術后的病理檢測中證實為垂體瘤;②所有患者均未合并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排除標準:①患者均在術前的影像學檢測中判定為垂體瘤,但在術后的病理檢測中證實為非垂體瘤;②無法通過經蝶垂體瘤手術完成治療的患者。
1.3方法
垂體瘤切除術探討論文
垂體瘤是一種常見的生長緩慢的顱內良性腫瘤,發病率為1/10萬人,占顱內腫瘤的7%~10%。垂體瘤的手術途徑大體可分為經顱垂體瘤切除和經蝶垂體瘤切除兩種。隨著顯微外科的發展,經蝶入路切除垂體瘤被認為既能切除腫瘤又能完好保存垂體功能,手術和麻醉時間短、并發癥少、不良反應少、恢復快、死亡率低,能夠避免開顱手術時對額葉、嗅神經、視神經的損傷。因此,經蝶入路成為目前垂體瘤手術的首選入路。
1臨床資料
我院2005年6月~2006年5月共做垂體瘤手術14例,男9例,女5例,年齡29~65歲。臨床表現為頭痛、視力下降、視野缺損、閉經、不孕、肢端肥大等。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現不良后果。
2術前護理
2.1術前訪視術前一日常規對患者進行訪視,評估患者一般情況,協助做好各項術前準備,了解其心理狀態,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如介紹手術的目的、方法、安全性及其優點,向患者介紹成功病例,解除思想顧慮,減輕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增強治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器械物品的準備準備好常規開顱器械包、經蝶手術器械、顯微手術器械、顯微鏡、雙極電凝器、雙套吸引器,要保證所有器械性能良好。另外,根據不同手術醫生習慣不同,準備各種不同器械。
垂體瘤患者術后藥學監護分析
手術切除是目前治療垂體瘤的首選方法,90%的垂體瘤可經鼻碟入路切除[1]。此類手術為II類切口(清潔-污染手術),手術部位存在大量人體寄殖菌群,手術時可能污染手術部位引致感染[2]。既往報道中往往關注顱內感染,但對手術入路局部的感染關注較少,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往往不能明確感染病灶,造成局部感染蔓延至顱內,增加治療難度,延長治療時間。筆者報道1例臨床藥師協助制訂抗感染治療方案,及時治療使得蝶竇腔的局部感染未造成嚴重的顱內感染,患者恢復較快,為垂體瘤術后抗感染治療的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病例概況
患者,男,74歲,身高170cm,體質量80kg,體質量指數27.7kg•(m2)-1。因視力模糊1年,頭痛3個月,加重2周于2016年10月18日入院?;颊咧饕砸暳σ曇皳p害/內分泌癥狀為著,輔助檢查頭顱MRI后診斷明確為垂體瘤卒中,行術中MRI導航下內鏡下經鼻蝶入路鞍區病變切除術,術中明確腦脊液漏,術后給予腰大池引流。患者體格檢查無異常,術前檢查無異常。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史多年,具體用藥不詳,無規則服藥。術后患者出現持續高熱、感染性休克,多次腦脊液微生物培養未見致病菌、血培養、肺部CT及胸部X線片、尿便常規均未見異常,后行內鏡下探查術發現手術入路處見少量膿血性分泌物,微生物培養為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經針對性全身抗菌藥物治療、局部清除感染灶后,患者體溫、感染指標恢復正常。
2治療經過與藥學監護
2.1主要治療經過?;颊邍中g期預防用藥為頭孢曲松2g,術前30min開始給藥,術后24h停藥,術后入神經外科監護室。由于術中明確腦脊液漏,加用利奈唑胺600mg,q12h,同時嚴格臥床7d,給予腰大池引流。術后第2天患者出現高熱39.5℃,腰大池引流出血性腦脊液,白細胞、中性粒細胞、C-反應蛋白高。考慮繼發顱內感染可能性大,醫生根據經驗加用覆蓋革蘭陰性菌的廣譜抗菌藥物美羅培南1g,q8h,并在第4天后給予每日腰穿及椎管內注射抗菌藥物阿米卡星或萬古霉素,未見明顯療效。腦脊液培養始終為陰性?;颊叱掷m高熱,連續2次痰培養見光滑念珠菌及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藥師建議加用抗真菌治療方案。術后第10天,患者出現感染性休克,最高體溫39.1℃,血常規檢查白細胞40.88×109•L-1、中性粒細胞比例0.82、C-反應蛋白165mg•L-1,降鈣素原(發光法)38.9ng•mL-1,經補液擴容抑酸后恢復,但仍持續高熱?;颊叻尾緾T、胸部X線片、聽診無異常,腦脊液、尿、血培養均為陰性,因長期發熱感染源未能確定,經耳鼻喉科會診后考慮鼻腔局部感染可能性大,鼻內鏡檢查并取標本送檢回報為嗜麥芽窄單胞菌,臨床藥師建議根據藥敏試驗結果調整抗感染治療方案。之后患者體溫逐日下降,血常規逐漸恢復正常,治療有效?;颊呖咕幬镏委煼桨敢姳?。2.2藥學監護要點。2.2.1抗感染治療方案的調整和藥學監護要點。手術后第10天,微生物科報告患者痰培養和鼻腔填塞物培養均為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復方磺胺甲唑、米諾環素和左氧氟沙星敏感。藥師根據《中國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感染診治和防控專家共識》,建議抗感染治療方案調整為:頭孢哌酮/舒巴坦鈉3g,q8h;米諾環素50mg,q6h;卡泊芬凈50mg,qd;利奈唑胺600mg,q12h?;颊呤褂脧V譜抗菌藥物抗感染,應注意監護二重感染。其中頭孢哌酮/舒巴坦鈉易引起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肝功能異常等情況;米諾環素可能造成皮疹等變態反應,且應避免與抗酸藥、鈣鹽、鐵鹽等同服;利奈唑胺可能引起血小板降低。藥學查房中觀察患者是否有腹瀉、腹脹等情況,尿量、顏色等,常規監測患者肝功能、腎功能、血常規等實驗室指標。2.2.2抗真菌治療方案。因患者術中腦脊液漏,感染風險高,抗感染的初始方案為廣譜全覆蓋強效抗菌藥物:利奈唑胺600mg,q12h,美羅培南1g,q8h。但治療效果不佳,患者持續高熱,痰培養見光滑念珠菌。藥師建議加用抗真菌藥,醫生根據經驗選擇氟康唑0.4g,qd。藥師審核醫囑后認為:一般情況下,氟康唑對光滑念珠菌敏感性較差,且高齡患者肝腎功能不良,易引發不良反應,如經濟許可,應首選棘白霉素類抗真菌藥卡泊芬凈。醫生采納藥師建議,次日醫囑更改為卡泊芬凈50mg,qd。
3討論
垂體窩與交叉前溝的解剖學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垂體窩與交叉前溝的解剖學關系,為侵襲性垂體腫瘤手術提供準確的解剖學測量數據。方法60例成人顱底標本以顱底蝶鞍區垂體窩中心為基點,測量距交叉前溝后緣中點、左視神經顱口外緣、右視神經顱口外緣的距離及垂體窩左右徑、前后徑、上下徑。結果基點距離交叉前溝后緣中點、左視神經顱口外緣、右視神經顱口外緣的距離分別為(9.62±0.36)mm、(21.12±3.08)mm、(21.34±3.12)mm;垂體窩左右徑、前后徑、上下徑分別為(13.92±1.96)mm、(10.36±2.12)mm、(10.36±2.12)mm。結論了解垂體窩與交叉前溝的解剖關系,為術中切取侵襲性垂體腫瘤提供準確定位,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關鍵詞】垂體窩;交叉前溝;垂體腫瘤
垂體窩位于蝶鞍體正中,容納腦垂體,成人垂體大小約為1.0cm×1.5cm×0.5cm,質量約為0.5~0.6g[1]。垂體腺瘤在組織學上屬于良性腫瘤,但有些垂體腺瘤呈侵襲性生長,侵犯周圍組織結構骨質、神經、硬膜、鞍上、鞍旁、腦組織等[2]。近年來,隨著顱底外科手術的廣泛開展,對顱內手術要求做到手術視野的最大程度暴露,病灶的完整切除以及最小損傷[3]。但垂體窩范圍較小,僅為12~15mm直徑的圓形區域[4],而垂體瘤手術特點是入路深、視野小,容易損傷垂體周圍神經、血管、骨膜等結構。走行交叉前溝的視交叉是最容易受到損傷的,目前臨床醫生對垂體窩和交叉前溝的關系缺乏準確的解剖數據,本研究對60例干燥成人顱底進行解剖觀察及測量,以便為臨床侵襲性垂體腫瘤手術提供準確的解剖學測量數據,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蚌埠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提供60例干燥成人顱底標本,不分男女,顱底內面完全暴露。游標卡尺(精確度0.02mm)。1.2方法由同一人以顱中窩的垂體窩中點為測量的基點(O點),測量基點至交叉前溝后緣中點(B點)和左右視神經管顱內口外緣(A點和C點)的距離,并測量垂體窩左右徑、前后徑、上下徑,每個數據連續測量3次。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
2結果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護理論文
【關鍵詞】垂體
垂體危象是在垂體前葉功能低下的基礎上,由于某些誘因的侵襲而致病勢急劇加重的表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以呼吸困難、低氧血癥、肺順應性降低和透明膜形成導致肺部病理改變為特點的一種急性進行性呼吸衰竭。我院2005年1月收治了1例垂體瘤并發垂體危象、ARDS的患者,經精心護理,病情穩定后出院?,F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男,43歲,因反復乏力頭痛2年、咳嗽1個月、呼吸困難3天于2005年1月26日從他院急診入我院EICU。入院體檢:體溫36.2℃,脈搏50次/min,呼吸32次/min,血壓129/85mmHg(升壓藥維持下的血壓)。神志不清,全身明顯水腫。血氣分析:在吸入氧濃度(FiO2)60%時,氧飽和度78%,PO245mmHg,PCO272mmHg;白細胞7.52×109/L,嗜中性粒細胞91.5%;血糖3.0mmol/L;血鈉120mmol/L;大便潛血陽性;頭顱磁共振成像提示垂體瘤;X線胸片提示雙肺斑片狀陰影。診斷:垂體瘤、垂體危象、肺部感染、ARDS、急性胃黏膜病并出血。治療: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給予PEEP10cmH2O,并逐步調節PEEP水平;地塞米松、甲狀腺素片行激素替代療法;升壓藥維持血壓;抗菌止血、營養支持。患者于2月26日病情穩定出院。
2護理體會
2.1采用恰當的呼吸模式
垂體危象護理認識論文
關鍵詞垂體
摘要垂體危象是在垂體前葉功能低下的基礎上,由于某些誘因的侵襲而致病勢急劇加重的表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以呼吸困難、低氧血癥、肺順應性降低和透明膜形成導致肺部病理改變為特點的一種急性進行性呼吸衰竭。我院2005年1月收治了1例垂體瘤并發垂體危象、ARDS的患者,經精心護理,病情穩定后出院?,F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患者,男,43歲,因反復乏力頭痛2年、咳嗽1個月、呼吸困難3天于2005年1月26日從他院急診入我院EICU。入院體檢:體溫36.2℃,脈搏50次/min,呼吸32次/min,血壓129/85mmHg(升壓藥維持下的血壓)。神志不清,全身明顯水腫。血氣分析:在吸入氧濃度(FiO2)60%時,氧飽和度78%,PO245mmHg,PCO272mmHg;白細胞7.52×109/L,嗜中性粒細胞91.5%;血糖3.0mmol/L;血鈉120mmol/L;大便潛血陽性;頭顱磁共振成像提示垂體瘤;X線胸片提示雙肺斑片狀陰影。診斷:垂體瘤、垂體危象、肺部感染、ARDS、急性胃黏膜病并出血。治療: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給予PEEP10cmH2O,并逐步調節PEEP水平;地塞米松、甲狀腺素片行激素替代療法;升壓藥維持血壓;抗菌止血、營養支持。患者于2月26日病情穩定出院。
二、護理體會
2.1采用恰當的呼吸模式
噴霧器應用于經口呼吸患者護理論文
1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6月至11月經口呼吸患者44例列為對照組,其中男32例,女12例;年齡13~72歲;經鼻-蝶竇垂體瘤切除術后5例,嚴重顱底骨折15例;男15例,GCS評分8分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經口呼吸患者24例,清醒患者10例,昏睡昏迷患者34例。收集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經口呼吸患者40例列為實驗組,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15~76歲;經鼻-蝶竇垂體瘤切除術后4例,嚴重顱底骨折12例,GCS評分8分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經口呼吸患者24例,清醒患者12例,昏睡昏迷患者28例。
2護理
2.1兩組患者均予常規護理每天進行2到3次的口腔護理,并及時補充水分,有肺部感染的患者遵醫囑應用有效抗炎藥,定時予霧化吸入,配合體位引流、扣擊震顫排痰,按需吸痰。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定時通風,室溫保持在20℃~22℃,濕度保持在60%~70%,病房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溶液擦拭,每天4次。
實驗組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同時使用噴霧器進行護理,在總容積約300ml的噴霧器內裝200ml左右的濕化液,放于患者床旁。將霧滴調至最細,完全按壓噴霧器一次噴出液約0.8ml左右。清醒的患者按患者的需要,在距離患者門齒1cm處向其口腔內噴灑,每次按2到3下,在噴灑前要注意告知患者,以免患者受嚇?;杳缘幕颊吒鶕淇谇坏母稍锍潭燃皶r噴灑,每次1到2下。吸痰前可連續按壓噴霧器4到5次,充分濕潤口腔減少摩擦的同時,也可以讓少量的液體刺激患者咳嗽,達到有效吸痰一次完成。
2.2濕化液的選擇[1]
小議CT掃描對易誤漏診腦腫瘤的診斷價值
摘要:CT平掃是顱腦病變的首選方法,腫瘤的檢出率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部分腦腫瘤由于不能清晰顯示瘤體形態而易誤診或漏診。因此,熟練掌握此類腦腫瘤CT平掃特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提高此類腦腫瘤的認識,回顧性分析經本院手術病理證實的18例易誤診腦腫瘤的CT表現,現報告如下。
關鍵詞:CT掃描易誤漏診腦腫瘤診斷價值
一、材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間經術后病理證實的18例CT平掃易誤漏診的腦腫瘤。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齡9~78歲,平均47歲。患者從出現臨床癥狀到就診時間最短數天,最長達10年。臨床癥狀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耳鳴,視力、聽力下降等,部分癥狀進行性加重。
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