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6 00:28: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蛋白質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蛋白質

蛋白質的質譜透析

蛋白質是生物體中含量最高,功能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所有生物細胞,約占細胞干質量的50%以上,作為生命的物質基礎之一,蛋白質在催化生命體內各種反應進行、調節代謝、抵御外來物質入侵及控制遺傳信息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蛋白質也是生命科學中極為重要的研究對象。

1質譜分析的特點

質譜分析用于蛋白質等生物活性分子的研究具有如下優點:很高的靈敏度能為亞微克級試樣提供信息,能最有效地與色譜聯用,適用于復雜體系中痕量物質的鑒定或結構測定,同時具有準確性、易操作性、快速性及很好的普適性。

2質譜分析的方法

近年來涌現出較成功地用于生物大分子質譜分析的軟電離技術主要有下列幾種:

①電噴霧電離質譜;

查看全文

蛋白質折疊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對蛋白質折疊這一古老的領域的最新發展,尤其是分子伴侶的機理作了一番探討,對一些新觀點和新的實驗事實作了介紹,并對一些實驗實事作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時預測了結構生物學及技術手段的發展趨勢。

[關鍵字]生物大分子分子伴侶蛋白質的折疊識別結合

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是了解分子水平的先象的基礎。沒有對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的認識,就沒有分子生物學。正如沒有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就沒有遺傳傳達傳遞的中心法則,也就沒有今天的分子生物學。結構分子以由第一分子進入對復和物乃至多亞基,多分子復和體結構研究。同時,過去難以研究的分子水平上的生命運動情況也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手段的發展而逐漸由難點變為熱點。蛋白質晶體學研究已從生物大分子靜態(時間統計)的結構分析開始進入動態(時間分辨)的結構分析及動力學分析。第十三屆國際生物物理大會的25個專題討論會中有一半以上涉及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而“結構與功能”又強調“動力學(Dynamics)”,即動態的結構或結構的運動與蛋白質分子功能的關系,以及對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貢獻。

蛋白質折疊問題被列為“21世紀的生物物理學”的重要課題,它是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尚未解決的一個重大生物學問題。從一級序列預測蛋白質分子的三級結構并進一步預測其功能,是極富挑戰性的工作。研究蛋白質折疊,尤其是折疊早期過程,即新生肽段的折疊過程是全面的最終闡明中心法則的一個根本問題,在這一領域中,近年來的新發現對新生肽段能夠自發進行折疊的傳統概念做了根本的修正。這其中,X射線晶體衍射和各種波譜技術以及電子顯微鏡技術等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第十三屆國際生物物理大會上,Nobel獎獲得者Ernst在報告中強調指出,NMR用于研究蛋白質的一個主要優點在于它能極為詳細的研究蛋白質分子的動力學,即動態的結構或結構的運動與蛋白質分子功能的關系。目前的NMR技術已經能夠在秒到皮秒的時間域上觀察蛋白質結構的運動過程,其中包括主鏈和側鏈的運動,以及在各種不同的溫度和壓力下蛋白質的折疊和去折疊過程。蛋白質大分子的結構分析也不僅僅只是解出某個具體的結構,而是更加關注結構的漲落和運動。例如,運輸小分子的酶和蛋白質通常存在著兩種構象,結合配體的和未結合配體的。一種構象內的結構漲落是構象轉變所必需的前奏,因此需要把光譜學,波譜學和X射線結構分析結合起來研究結構漲落的平衡,構象改變和改變過程中形成的多種中間態,又如,為了了解蛋白質是如何折疊的,就必須知道折疊時幾個基本過程的時間尺度和機制,包括二級結構(螺旋和折疊)的形成,卷曲,長程相互作用以及未折疊肽段的全面崩潰。多種技術用于研究次過程,如快速核磁共振,快速光譜技術(熒光,遠紫外和近紫外圓二色)。

一、新生肽段折疊研究中的新觀點

長期以來關于蛋白質折疊,形成了自組裝(self-assembly)的主導學說,因此,在研究新生肽段的折疊時,就很自然的把在體外蛋白質折疊研究中得到的規律推廣到體內,用變性蛋白的復性作為新生肽段折疊的模型,并認為細胞中新合成的多肽鏈,不需要別的分子的幫助,不需要額外能量的補充,就應該能夠自發的折疊而形成它的功能狀態。

查看全文

蛋白質質譜分析管理論文

摘要: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運用質譜法進行蛋白質的分析日益增多,本文簡要綜述了肽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質譜分析的特點、方法及蛋白質質譜分析的原理、方式和應用,并對其發展前景作出展望。

關鍵詞:蛋白質,質譜分析,應用

前言:

蛋白質是生物體中含量最高,功能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所有生物細胞,約占細胞干質量的50%以上,作為生命的物質基礎之一,蛋白質在催化生命體內各種反應進行、調節代謝、抵御外來物質入侵及控制遺傳信息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蛋白質也是生命科學中極為重要的研究對象。關于蛋白質的分析研究,一直是化學家及生物學家極為關注的問題,其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分子量測定,氨基酸鑒定,蛋白質序列分析及立體化學分析等。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儀器分析手段的更新,尤其是質譜分析技術的不斷成熟,使這一領域的研究發展迅速。

自約翰.芬恩(JohnB.Fenn)和田中耕一(Koichi.Tanaka)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進行確認和結構分析的方法及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以來,隨著生命科學及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物質譜目前已成為有機質譜中最活躍、最富生命力的前沿研究領域之一[1]。它的發展強有力地推動了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后基因組計劃的提前完成和有力實施。質譜法已成為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別是蛋白質研究的主要支撐技術之一,在對蛋白質結構分析的研究中占據了重要地位[2]。

1.質譜分析的特點

查看全文

蛋白質化學教案

教學目的

1.掌握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了解蛋白質的用途,并初步了解酶的特性及其用途。

2.培養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思維能力。

3.讓學生初步了解蛋白質是生命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過程

一、蛋白質

查看全文

蛋白質質譜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運用質譜法進行蛋白質的分析日益增多,本文簡要綜述了肽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質譜分析的特點、方法及蛋白質質譜分析的原理、方式和應用,并對其發展前景作出展望。

關鍵詞:蛋白質,質譜分析,應用

前言:

蛋白質是生物體中含量最高,功能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所有生物細胞,約占細胞干質量的50%以上,作為生命的物質基礎之一,蛋白質在催化生命體內各種反應進行、調節代謝、抵御外來物質入侵及控制遺傳信息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蛋白質也是生命科學中極為重要的研究對象。關于蛋白質的分析研究,一直是化學家及生物學家極為關注的問題,其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分子量測定,氨基酸鑒定,蛋白質序列分析及立體化學分析等。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儀器分析手段的更新,尤其是質譜分析技術的不斷成熟,使這一領域的研究發展迅速。

自約翰.芬恩(JohnB.Fenn)和田中耕一(Koichi.Tanaka)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進行確認和結構分析的方法及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以來,隨著生命科學及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物質譜目前已成為有機質譜中最活躍、最富生命力的前沿研究領域之一[1]。它的發展強有力地推動了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后基因組計劃的提前完成和有力實施。質譜法已成為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別是蛋白質研究的主要支撐技術之一,在對蛋白質結構分析的研究中占據了重要地位[2]。

1.質譜分析的特點

查看全文

蛋白質折疊相關問題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對蛋白質折疊這一古老的領域的最新發展,尤其是分子伴侶的機理作了一番探討,對一些新觀點和新的實驗事實作了介紹,并對一些實驗實事作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時預測了結構生物學及技術手段的發展趨勢。

[關鍵字]生物大分子分子伴侶蛋白質的折疊識別結合

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是了解分子水平的先象的基礎。沒有對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的認識,就沒有分子生物學。正如沒有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就沒有遺傳傳達傳遞的中心法則,也就沒有今天的分子生物學。結構分子以由第一分子進入對復和物乃至多亞基,多分子復和體結構研究。同時,過去難以研究的分子水平上的生命運動情況也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手段的發展而逐漸由難點變為熱點。蛋白質晶體學研究已從生物大分子靜態(時間統計)的結構分析開始進入動態(時間分辨)的結構分析及動力學分析。第十三屆國際生物物理大會的25個專題討論會中有一半以上涉及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而“結構與功能”又強調“動力學(Dynamics)”,即動態的結構或結構的運動與蛋白質分子功能的關系,以及對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貢獻。

蛋白質折疊問題被列為“21世紀的生物物理學”的重要課題,它是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尚未解決的一個重大生物學問題。從一級序列預測蛋白質分子的三級結構并進一步預測其功能,是極富挑戰性的工作。研究蛋白質折疊,尤其是折疊早期過程,即新生肽段的折疊過程是全面的最終闡明中心法則的一個根本問題,在這一領域中,近年來的新發現對新生肽段能夠自發進行折疊的傳統概念做了根本的修正。這其中,X射線晶體衍射和各種波譜技術以及電子顯微鏡技術等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第十三屆國際生物物理大會上,Nobel獎獲得者Ernst在報告中強調指出,NMR用于研究蛋白質的一個主要優點在于它能極為詳細的研究蛋白質分子的動力學,即動態的結構或結構的運動與蛋白質分子功能的關系。目前的NMR技術已經能夠在秒到皮秒的時間域上觀察蛋白質結構的運動過程,其中包括主鏈和側鏈的運動,以及在各種不同的溫度和壓力下蛋白質的折疊和去折疊過程。蛋白質大分子的結構分析也不僅僅只是解出某個具體的結構,而是更加關注結構的漲落和運動。例如,運輸小分子的酶和蛋白質通常存在著兩種構象,結合配體的和未結合配體的。一種構象內的結構漲落是構象轉變所必需的前奏,因此需要把光譜學,波譜學和X射線結構分析結合起來研究結構漲落的平衡,構象改變和改變過程中形成的多種中間態,又如,為了了解蛋白質是如何折疊的,就必須知道折疊時幾個基本過程的時間尺度和機制,包括二級結構(螺旋和折疊)的形成,卷曲,長程相互作用以及未折疊肽段的全面崩潰。多種技術用于研究次過程,如快速核磁共振,快速光譜技術(熒光,遠紫外和近紫外圓二色)。

一、新生肽段折疊研究中的新觀點

長期以來關于蛋白質折疊,形成了自組裝(self-assembly)的主導學說,因此,在研究新生肽段的折疊時,就很自然的把在體外蛋白質折疊研究中得到的規律推廣到體內,用變性蛋白的復性作為新生肽段折疊的模型,并認為細胞中新合成的多肽鏈,不需要別的分子的幫助,不需要額外能量的補充,就應該能夠自發的折疊而形成它的功能狀態。

查看全文

小鼠海馬蛋白質影響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運用蛋白質組學技術觀察益智健腦顆粒對SAMP8小鼠海馬蛋白質表達的影響,從而探討益智健腦顆粒治療阿爾茨海默病(AD)的部分作用機制。方法將6月齡SAMP820只隨機分為治療組(n=10)和對照組(n=10),治療組以益智健腦顆粒濃縮液灌胃,對照組以等劑量雙蒸水灌胃。8w后,應用雙向凝膠電泳(2DE)技術分別分離治療組和對照組SAMP8海馬區組織總蛋白,經膠體考馬斯亮藍染色,利用ImageScanner圖像掃描儀及ImageMaster雙向凝膠電泳軟件對圖像進行掃描分析,將有意義的差異蛋白質點經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MS)分析得到肽質量指紋圖譜(PMF),經MSDB和NCBI數據庫查詢,鑒定差異蛋白質點。結果鑒定出治療組13個差異表達大于2倍的蛋白質,其中有8個上調,5個下調。結論益智健腦顆粒可調節SAMP8小鼠海馬組織的多種蛋白質表達,提示該藥具有多靶點治療的作用。

【關鍵詞】益智健腦顆粒;SAMP8小鼠;海馬;雙向凝膠電泳;質譜分析

益智健腦顆粒是董克禮教授多年臨床實踐治療阿爾茨海默病(AD)的中藥處方,臨床上用于治療AD之腎虛血瘀型,取得滿意療效〔1〕,動物實驗研究能改善SAMP8小鼠的學習記憶能力〔2〕。本研究則在臨床觀察及前期動物實驗的基礎上,應用蛋白質組學技術鑒定益智健腦顆粒干預前后P8品系快速老化小鼠(SAMP8)海馬組織的差異表達蛋白質,試圖從蛋白質組水平探討中藥益智健腦顆粒治療AD的作用機制,為臨床用藥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動物及分組選用6月齡20只雄性SAMP8小鼠,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0只,由天津中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動物部提供。

1.2藥物、試劑與儀器益智健腦顆粒由淫羊藿、鎖陽、川斷、田七等組成,其水提濃縮液,相當于1ml含3g生藥,由湖南德康制藥有限公司加工制成。雙向凝膠電泳試劑:2DQuantKit蛋白定量試劑盒,尿素,硫脲,NP40,TritonX100,二硫蘇糖醇,碘乙酰胺,固相pH梯度干膠條(pH3~10,24cm),IPG緩沖液(pH3~10),兩性電解質(pH3~10),覆蓋液,雙向凝膠電泳標準蛋白質,考馬斯亮藍G250,溴酚藍均為瑞典AmershamBiosciences公司產品;瓊脂糖,過硫酸氨,丙烯酰胺,甲叉雙丙烯酰胺,甘氨酸,三羥甲基氨基甲烷,CHAPS和十二烷基硫酸鈉,碳酸氫銨,三氟乙酸、乙腈和基質α氰基4羥基肉桂酸均為美國SigmaAldrich公司產品。胰蛋白酶,美國Promega公司產品。PDQuest雙向凝膠圖譜分析軟件是美國BioRad公司產品,MascotMS/MS數據庫查詢軟件是英國Matrixscience公司產品,IPGphor等電聚焦儀,Imagescanner掃描儀均為瑞典AmershamBiosciences公司產品,DataExplorer質譜分析軟件,VoyagerDESTR4307MALDITOFMS質譜儀是美國AppliedBiosystem公司產品。

查看全文

淺議蛋白質工程技術的應用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生物工程技術突飛猛進,蛋白質工程技術是生物工程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方面。目前,人們已經可以利用蛋白質工程技術在基因水平上對DNA進行設計、重組,通過轉錄、翻譯等過程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質。這一技術目前被廣泛地應用于生物藥物的研發當中,本文將簡要對生物藥物研發中的蛋白質工程技術進行額分析。

關鍵詞:生物藥物研發;蛋白質工程;技術應用

生物工程技術自從上世紀70年代興起以來,已經發展了將近50年的時間。到了21世紀,生物工程技術特別是其中的蛋白質工程技術的迅猛發展,正推動這生命科學的不斷進步。利用蛋白質工程技術,我們可以對分子進行設計,對DNA進行重組,以生產我們需要的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質。蛋白質工程技術已經成為生物藥物生產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生物藥物

生物藥物是綜合了生物學、生物化學以及醫學的極高融合度的產物,生物藥物的生產主要是在生物體內,利用生物體的組織細胞和體液等進行。生物藥物的種類繁多,按照藥物的功能大致可分為治療藥物、預防藥物和診斷疫苗。由于生物藥物大多產自于生物體內,因此生物藥物具有普通藥物不具備的優越的藥理學性質,生物藥物的藥理活性比普通藥物更高;治療腫瘤、艾滋病等的治療藥物其比普通藥物的針對性更高,毒副作用小,會減少藥物對于體內正常細胞的損傷。除了應用于醫療行業,生物藥物還被廣泛應用于保健品行業和化妝品領域,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領域。根據上述的分析,生物藥物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在國內國外也擁有著廣闊的市場。但是由于我國的生物藥物行業起步較晚,生物藥物的制造生產相對歐美等發達國家較為落后,但由于市場的刺激,我國的生物藥物行業發展十分迅速,生物藥物的制造技術和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蛋白質工程技術在生物藥物研發中的優勢

查看全文

蛋白質組在心血管疾病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基因科學的發展,蛋白質組在醫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介紹了蛋白質組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

關鍵字:蛋白質組心血管應用

心血管疾病是疾病蛋白質組研究的重要領域,當前,研究者已從基因水平向蛋白質水平深化,這是醫學研究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蛋白質組學的廣泛應用和潛在價值,其被稱為跨越基因組與臨床應用之間鴻溝的橋梁。1.概述

蛋白質是心臟功能的重要體現,蛋白質參與心肌細胞的各種功能和調節,無論心臟處于正常還是急、慢性疾病狀態。因此,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也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中,蛋白質組的變化表現在多方面,如蛋白質在病變前后在數量上的增多、減少或不變,在密度上的增多、減少或不變,在氨基酸組成或順序上的變化等。尋找差異性蛋白質成為近幾年來各國研究者關注的焦點,這有助于闡明發病機制,發現新的蛋白質。其逐漸發展成為一門新興學科—差異蛋白質組學。

蛋白質組的變化主要是由于蛋白質在疾病狀態中的降解、合成、重修飾等因素造成的。如在心力衰竭模型中的熱休克蛋白豐度增加,在心肌頓抑時肌鈣蛋白減少等。正常心肌細胞可以分離出1176-1288個蛋白點。有研究者采用2-DE技術和計算機輔助的圖像分析方法,對用去甲腎上腺素處理的應激心肌細胞與正常心肌細胞的蛋白質組進行分離和比較,發現有11種蛋白質在去甲腎上腺素誘導后發生明顯的變化,包括質和量的變化,其中有一種只是在應激后才表達。

2.常用的蛋白質組數據庫

查看全文

蛋白質與酶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蛋白質與酶工程是高校生物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近年來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國家和市場對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逐步提高,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些要求,本文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導向,對本科生蛋白質與酶工程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與探索。通過整合優化教學內容,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加強實踐能力培養和強化過程考核等方式,促進蛋白質與酶工程課程教學的發展和提高。

[關鍵詞]蛋白質與酶工程;生物技術;教學改革;應用型人才;課程思政

蛋白質與酶工程是高校生物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很多高校的生物技術專業作為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講授[1]。近年來,隨著生命科學與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物技術在醫療、醫藥、健康及環保等產業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蛋白質工程和酶工程作為生物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上述這些產業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市場對檢測試劑、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的需求猛增,而這些檢測試劑、疫苗及藥物的研發及生產正是蛋白質工程和酶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這一形勢下,對相應的蛋白質及酶工程生物技術人才需求會增加,要求也會進一步提高。高校作為我國科技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出適應新形勢下市場需求的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務之一[2-3]。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培養出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以培養具備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導向,對我校本科生蛋白質與酶工程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與探索。

1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優化

蛋白質與酶工程課程實際上可以分為蛋白質與酶工程兩大模塊[1]。二者既有相通之處,又有各自的側重點。在很多院校,蛋白質工程和酶工程是作為兩門獨立的課程分別設課。我校依據兩門課程的特點,將二者整合為一門課程。蛋白質工程與酶工程都是涉及到大量專業基礎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包括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等。二者涉及到的知識繁多復雜,難度較大。將二者整合為一門課程進一步增大了課程的難度。如何在有限的總課時量下將課程的核心知識傳授給學生是本課程面臨的第一個挑戰。為了更好地切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地方性院校學生的實際,對課程的大綱進行了調整,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對蛋白質工程和酶工程兩個模塊的內容進行了深度的整合。增加了課程中與應用和實踐結合更加緊密的內容的學時比例,更加強調課程的應用性。例如弱化了蛋白質工程中蛋白質理性設計中的理論及計算內容,這些內容涉及到大量艱深的物理及化學理論知識,對于本科生來說難度過大。整合了蛋白質工程中蛋白質的修飾和酶工程中酶分子修飾改造的內容。對整個課程中涉及到其他課程的知識進行了梳理,將學生在其他課程中學過的知識進行了精簡,以突出課程的核心內容。例如課程涉及到的蛋白質與酶的基礎知識,學生基本上在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等前置課程中學過,在教學的時候,以課前自學和課堂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顧這些內容。課程還涉及與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和發酵工程等課程交叉的內容,在制訂教學內容時,將重復的內容進行了精簡。通過這些措施,讓整個課程思路脈絡更加清晰,重點突出,教學內容也更加貼近應用性實踐性的要求。

2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