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府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9 22:27: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電子政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電子政府研究論文
【摘要】現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和網絡的發展給政府治道變革提供了新平臺,產生了電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文章通過對既有的電子政府研究的論文進行研究,對電子政府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價值追求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電子政府;概念;功能;價值
網絡和信息與通訊技術作為科技革命的產物是先近生產力的代表,在世界范圍內的迅猛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深刻影響。同時信息與通訊技術與國家上層建筑的結合順應了20世紀80年代新公共管理運動以來的各國政府再造改革運動,產生了電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電子政府最早起源于美國副總統戈爾領導的全國績效評估委員會提出的“運用信息技術再造政府”運動,隨后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業開展了電子政府建設。我國電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建設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經驗,在我國由于文化背景和學者的理解不同有很多稱法,如“電子化政府”、“電子政務”、“網絡政府”、“數字政府”和“虛擬政府”等。但是電子政府是被大多數學者認同的合理的學科名稱。
一、電子政府概念與內涵
學者們對電子政府定義的差別,直接原因是對ElectronicGovernment翻譯的不同理解。根據學者們對電子政府的定義可以把電子政府的價值取向、技術平臺和功能作用把電子政府的概念分為三類:服務論、技術論和改革論。
(一)服務論觀點
電子政府與電子服務探索
【摘要】:由于電子商務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漸被各國政府所青睞,并把它引進了行政系統了,形成了全球的電子政務熱潮--它正在廣泛地使用于政府傳播和接受信息,提高政務辦公效率,降低支出和收稅的成本,并增強政府對居民的信息服務。本文簡要介紹美國電子政府在這方面的觀念和做法,希望對國內電子政府的開展有所啟發。
政府網絡采購成為重要內容
在美國,互聯網和電子商務首先為政府提高效率及降低采購成本提供了可能。在私有企業,B2B電子商務已經降低了采購成本,并提高了10-50%的采購效率。美國政府已經逐漸開始適應這種變化?;陔娮由虅盏恼W絡采購,使采購過程更具效率、更具透明度。通常的做法是通過把有關合同方式的采購信息置于網上,并通過在互聯網上公布獲勝的投標和運營評估,政府增加了透明度并提升了專業標準。既然未來的采購通告可以置于人人都可看到的互聯網上,對中小型企業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對公眾來說,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的透明度,所有這一切將導致私有企業和政府間的更好的合作。這樣具有兩個明顯的正面效果,首先,使得私有企業在政府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另外,由于私有企業將被要求滿足政府的日益增長的需求,將有助于促進技術的進一步創新。
EDS成為電子服務主體
政府也可以運用互聯網傳播問題的解決方案,并以比十年前能做到的更快地回復居民的詢問。在世界范圍內,政府正在建立信息交流系統,使得居民選擇不同層次的參與。居民可以運用互聯網與政府官員進行交流,下載正式表格,以及學習其他重要的政府信息。
電子服務傳播(ESD)提供了網絡接入數據庫的途徑,在互聯網上傳播信息,網絡商業交易,以及提供信息基本構架,使得在幾乎任何地方,政府都是可接入的。ESD解決方案的收益點包括:
電子政府與電子服務探索論文
【摘要】:由于電子商務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漸被各國政府所青睞,并把它引進了行政系統了,形成了全球的電子政務熱潮--它正在廣泛地使用于政府傳播和接受信息,提高政務辦公效率,降低支出和收稅的成本,并增強政府對居民的信息服務。本文簡要介紹美國電子政府在這方面的觀念和做法,希望對國內電子政府的開展有所啟發。
政府網絡采購成為重要內容
在美國,互聯網和電子商務首先為政府提高效率及降低采購成本提供了可能。在私有企業,B2B電子商務已經降低了采購成本,并提高了10-50%的采購效率。美國政府已經逐漸開始適應這種變化?;陔娮由虅盏恼W絡采購,使采購過程更具效率、更具透明度。通常的做法是通過把有關合同方式的采購信息置于網上,并通過在互聯網上公布獲勝的投標和運營評估,政府增加了透明度并提升了專業標準。既然未來的采購通告可以置于人人都可看到的互聯網上,對中小型企業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對公眾來說,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的透明度,所有這一切將導致私有企業和政府間的更好的合作。這樣具有兩個明顯的正面效果,首先,使得私有企業在政府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另外,由于私有企業將被要求滿足政府的日益增長的需求,將有助于促進技術的進一步創新。
EDS成為電子服務主體
政府也可以運用互聯網傳播問題的解決方案,并以比十年前能做到的更快地回復居民的詢問。在世界范圍內,政府正在建立信息交流系統,使得居民選擇不同層次的參與。居民可以運用互聯網與政府官員進行交流,下載正式表格,以及學習其他重要的政府信息。
電子服務傳播(ESD)提供了網絡接入數據庫的途徑,在互聯網上傳播信息,網絡商業交易,以及提供信息基本構架,使得在幾乎任何地方,政府都是可接入的。ESD解決方案的收益點包括:
電子政府研究論文
隨著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Internet的發展,電子貨幣、電子支付、電子商務等等帶“電子”的名詞似乎已被媒體炒得火熱,無論其內涵或外延是否被公眾所理解,至少在IT界提起來已不陌生。如今又冒出一個新詞“電子政府”,聽起來卻多少讓人費解。記者帶著此問題請教了有關專家學者,得到的回答是:關于電子政府的問題在中國還沒有開始研究,但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從克林頓事件上網一事就可看出,因特網對政府職能的影響已毋庸質疑。
根據研究此問題的西方學者下的定義,所謂建立電子政府,實質上就是把工業化模型的大政府——特點是集中管理、分層結構、在物理經濟中運行——變為新型的管理體系,以適應虛擬的、全球性的、以知識為基礎的數字經濟,同時也適應社會的根本轉變。這種新型的管理體系就是電子政府,其核心是:大量頻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務都通過設定好的程序在網上實施,大量決策權下放給團體和個人,政府重新確立其職能。
各國信息基礎設施和全球信息基礎設施是整個網絡時代的物質基礎。隨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開展和深化,電子政府的輪廓也日益清晰,其所包含的內容有:完備的網絡時代的法律系統,新型的立法和選舉機制,新型的行政管理和司法體制(詳見本報第33版)。總之,電子政府代替傳統政府,意味著系統程序式管理取代政府實體性管理。美國學者都用Governance一詞來稱謂電子政府的管理,認為現在正在經歷的變化就是政府管理的重新轉向,需要重新設計政府的管理機制。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加快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西方發達國家步子較快,而美國走得最快。1993年9月美國提出建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1996年美國政府投資400億美元用于信息技術的開發和工程建設;1998年美國國內已有1/3的人上網,有1644個以上的政府機構在因特網上建有主頁;進入白宮的站點可檢索到美國的各個角落。路透社10月2日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在美國眾議員司法委員會決定將美國總統克林頓性丑聞的一系列材料上網公布后的兩個星期當中,美國有2700萬人閱讀或下載了斯塔爾的報告或總統大陪審團供證的錄像;CNN新聞站點最高達到一分鐘32萬次的點擊數。全球通過因特網直接了解美國總統性丑聞的信息量之大,人數之多,時間之快,是任何一種媒體也無法比擬的,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通過克林頓性丑聞上網這一事件,更多的人在關注和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信息時代,因特網對政府的行為和社會影響究竟起著怎樣的作用?
北京大學行政與管理學院寧騷教授認為,因特網在發揮政府職能和政府管理方面均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因特網發展的初期,政府提供的信息會帶來很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加快知識經濟的建設過程,促進經濟體制的轉型,這一點是很突出的。同時,通過政府上網,可加強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有利于提高政府服務的水平和效率;有利于搜集公眾的意見,接受公眾的監督,使政府在制定各項草案、法律和條例時能夠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加大政府決策的透明度。寧教授說,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應該接受群眾的監督。要讓大家知道政府的活動,特別是決策的過程,有效地提高廣大公民的參政議政意識,這樣才能對政府機構實施有效的監督。
政府流程再造和電子政府關系論文
內容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世界各國都在探索政府信息化的道路,希望借助信息科技提高政府服務效率與服務質量,并通過構建電子政府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引入了政府流程再造的概念,進一步分析了建設電子政府與政府流程再造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政府業務流程再造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電子政府政府業務流程再造業務流程再造
當前,電子政務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據統計,全球已經開通了5萬多個政府網站。與此同時,無論是從范圍還是從質量來看,政府網站所提供的服務內容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與提高,一種新的、虛擬的政府形式即“網絡政府”或“電子政府”正在出現,隨之而來的是,各國政府現有的行政管理方式都將發生根本的改變。
政府流程再造及其特質
米歇爾•哈默(MichaelHammer)于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提出了業務流程再造概念。所謂業務流程再造(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即對業務流程進行本質上的重新思考,并徹底地重新設計業務流程,以達到使質量、成本、服務、速度等績效上的戲劇性改變。
政府業務流程再造(GPR,GovernmentProcessReengineering)也可稱為政府再造(Reinvention),是指運用現代管理學思想、經濟學的市場機制原理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把政府部門的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的、徹底的重新思考與重新設計,以使政府的行為成本、公共物品與支出、服務質量、效能與效率具有可量化的苛刻標準,最終達到政府行為與業務流程的戲劇性改變。因此,政府流程再造在本質上與業務流程再造同一,其基本理念仍是以業務流程為關注對象,并根據政府管理流程的特點進行具體應用。
電子政府——中國政府改革的新取向
在新的歷史時代條件下,以黨的十五大和九屆人大精神為指南,中國政府已啟動了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實際步驟,以民主和法治作為政府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落實點在于政府職能合理定位。政府職能是行政系統在社會經濟中所承擔的職責,轉變與更新政府職能是行政系統適應環境變化的基本方式。“責任政府”(注:責任政府的定位是要求政府擺脫“官本位”的狀態,通過為公眾服務、對公眾負責來獲取公眾的信任與支持。它是最終實現黨政分開所需的政府形態之一。)、“法治政府”(注:法治政府的定位是“法律高于權力”,法律理性的重要性被突出。其基本特征是:要求確立憲政觀念,政治、經濟及其它社會秩序均被納入法律的調整范圍,意味著公共權力、政府行為也必須置于法律的普遍約束之下。)的相繼提出適應了中國現階段政府職能和權限的具體內涵的變動性,對政府形象作出了適時合理的定位。但關鍵是如何在操作層面上不斷提高民主化、法治化的實現程度。面對以信息技術為載體、以市場化為動力的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和以知識創新為內核、以產業信息化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濟的挑戰,筆者認為,“電子政府”的創建與推動,則為政府行政權能轉變的現實化與有效化,提供了一定的物質設備與技術支持。
一、電子政府的意義定位與產生背景
1998年11月末,國家信息部門決定將在全國啟動“政府上網工程”,有關部門更將1999年定為“政府上網年”,至于1999年4月3日,由國務院部分部委共同建設的“部委信息交換網”(簡稱部委網)開始運行,并計劃到2000年,80%的國家部委和各級政府在中國公眾多媒體通訊網上(163/169網)設立站點。而廣東、北京、河南、張家港等省市級政府也紛紛上網。從而,在經歷了科研機構和個人上網、企業及交易上網(電子商業)等階段后,建設“電子政府”又提上了議事日程。
電子政府是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設下的子概念,俗稱“政府上網”,它的主要含義是:政府從網絡上獲取信息,推進“網絡信息化”;政府信息服務,即政府在網上設有自己的網站和主頁,向公眾提供非保密政府信息的檢索服務,以使“政務公開”;指電子化的政府服務,建立網上服務系統,使政務在網上與社會公眾互動處理,即“電子政務”;使“政府采購電子化”,即電子商業用于政府。
電子政府的建設推動有其一定的社會背景:一是經濟體制改革對行政活動變革提出的要求,這是內在因素與源動力?!霸谌魏沃贫戎?,不論其是否民主,在人民創造財富方式和他們管理自身方式之間,都需要有某種程度的一致。如果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差別太大,一種制度終將毀壞另一種制度?!保ㄗⅲ海勖溃萃蟹蚶眨骸稒嗔Φ霓D移》,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268-269頁。)“經濟與行政密不可分,經濟是行政的基礎,又是行政的延長?!保ㄗⅲ河峥善健ⅫS衛平編:《全球化的悖論》,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第172頁。)隨著中國現階段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建立,對傳統制度意識的挑戰和價值觀念的重審不僅表現在經濟領域,也走進了政治領域,最終必定要求政治領域內的制度性開放與制度重構。二是計算機通信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和Internet的空前繁榮,為電子政府的建設提供了適宜的工作平臺,這是“政府上網”的技術保證和前提條件。知識與信息更加及時的傳輸,不但加速了經濟的運轉,也加速了政治變革。事實上,我國的Internet用戶已從零發展到1998年底的210萬用戶。三是現階段我國政府服務的滯后性,這是壓力因素,也是催化力量。中國的現行行政體制仍然是官僚層級制,行政管理與服務中官僚主義作風仍然盛行,導致政府工作方式陳舊、文牘堆積、信息接收反饋緩慢、決策笨拙不靈,貽誤企業的商機與耽誤的公民問題處理已使社會付出了大量的代價,由此滋生了社會的不滿情緒,并引發政府形象危機,“政府改革”的呼聲日高。四是與國際接軌的需要。在行政管理領域,已約定俗成地存在一些國際標準,如行政決策優化標準、行政效率標準、行政功能評價標準。行政作為政府的功能和活動,是一種“生態現象”,必須考慮到國際因素這一影響變量。在世界主要國家政府已移至“信息化生存”時,如我國的電子政府實現不力,在全球政治的互動體系中處于邊緣、吸附地位,將有礙于國家利益與愿望的表達,以及國際訊情的接收。
二、電子政府是政府權能轉變實現的技術條件
電子政府評價理論現狀論文
隨著電子政府的全球化浪潮,電子政府的評價系統和電子政府理想模型的成為重要的學術課題。近幾年來,國內外為此相繼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和實踐?;诶硐肽P偷碾娮诱脑u價理論,對于電子政府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電子政府評價的理論意義
科學的電子政府評價理論和評價系統,對于電子政府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科學的評價理論是測度電子政府發展水平和績效的依據。這對于及時發現和糾正電子政府發展中的不足,總結電子政府發展中的得失,引導電子政府的良性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同時,國家性的、地區性的電子政府比較,對于引導電子政府的相對競爭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科學的評價理論是電子政府標準化的重要依據。評價理論本質上是一套電子政府概念體系。在電子政府的建設中,具體的實現方法和實現手段并不相同,但其中的理念目標卻是一致的??茖W的評價理論,對于引導電子政府的標準化、國際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最后,科學的評價理論是指導電子政府未來發展的理想模型。建立基于理想模型的評價理論和評價系統,對于明確未來電子政府發展方向和目標,對于制定電子政府的未來發展戰略和策略,具有重要的價值。
電子政府目標定位論文
摘要:在20世紀90年達國家倡導的“信息高速公路”五個應用領域中,電子政府位居第一,是因為它不僅迎合了政府改革的迫切需要,而且還為這一充滿矛盾和難題的改革提供了新思維、新模式和新機制。作為全球政府改革與信息革命兩大浪潮的匯流,電子政府極大地拓展了現代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電子政府;服務型政府;目標定位;戰略對策
1建設電子政府的目標定位
現在,我國電子政府總體上處在一個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因為國家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現代化的戰略任務,發展電子政務的宏觀政策導向已經明確,信息網絡技術支持條件日趨成熟,還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可資借鑒等。同時,政府職能轉變、機構改革以及“政府上網工程”等也在不斷向前推進,電子政府建設已具備一定基礎,各級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應準確把握全球政府改革和信息革命的大趨勢,充分利用外部機遇,發揮自身優勢,不失時機地確立電子政府發展戰略。因此,建設電子政府的戰略目標可以確定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現代化進程中,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為基礎,以現代公共服務型政府為導向,構建一個結構合理、經濟、有效的電子政府服務系統,使其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電子政府服務系統的平均水平,使民眾在對政府公共服務品質獲得全新體驗的同時,大幅提高對政府績效的滿意度。
通常電子政府發展可劃分為3個階段,其具體的目標定位分別是:
(1)建設電子政府信息基礎設施。電子政府信息基礎設施主要由政府內部網(辦公業務網)、專用網(辦公業務資源網)、外部網(政府公眾信息網)和辦公資源數據庫等四個要素構成。其中,內部網、專用網和辦公資源數據庫構建的是信息交換、資源共享和協同辦公的平臺,而外部網則是一個為民眾提供公共服務的平臺,它包括一個具有政府信息服務和辦事服務等功能的門戶網站。為此,應盡可能在省及省轄市兩級建立一體化的電子政府基礎網絡平臺,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帶來的低效和浪費;盡可能采取社會化、市場化的方式來建設和維護電子政府信息基礎設施,防止因建設電子政府而造成政府規模的擴大和人力資源的不合理配置。
電子政府的目標定位及戰略綜述
摘要:在20世紀90年達國家倡導的“信息高速公路”五個應用領域中,電子政府位居第一,是因為它不僅迎合了政府改革的迫切需要,而且還為這一充滿矛盾和難題的改革提供了新思維、新模式和新機制。作為全球政府改革與信息革命兩大浪潮的匯流,電子政府極大地拓展了現代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電子政府;服務型政府;目標定位;戰略對策
1建設電子政府的目標定位
現在,我國電子政府總體上處在一個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因為國家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現代化的戰略任務,發展電子政務的宏觀政策導向已經明確,信息網絡技術支持條件日趨成熟,還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可資借鑒等。同時,政府職能轉變、機構改革以及“政府上網工程”等也在不斷向前推進,電子政府建設已具備一定基礎,各級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應準確把握全球政府改革和信息革命的大趨勢,充分利用外部機遇,發揮自身優勢,不失時機地確立電子政府發展戰略。因此,建設電子政府的戰略目標可以確定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現代化進程中,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為基礎,以現代公共服務型政府為導向,構建一個結構合理、經濟、有效的電子政府服務系統,使其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電子政府服務系統的平均水平,使民眾在對政府公共服務品質獲得全新體驗的同時,大幅提高對政府績效的滿意度。
通常電子政府發展可劃分為3個階段,其具體的目標定位分別是:
(1)建設電子政府信息基礎設施。電子政府信息基礎設施主要由政府內部網(辦公業務網)、專用網(辦公業務資源網)、外部網(政府公眾信息網)和辦公資源數據庫等四個要素構成。其中,內部網、專用網和辦公資源數據庫構建的是信息交換、資源共享和協同辦公的平臺,而外部網則是一個為民眾提供公共服務的平臺,它包括一個具有政府信息服務和辦事服務等功能的門戶網站。為此,應盡可能在省及省轄市兩級建立一體化的電子政府基礎網絡平臺,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帶來的低效和浪費;盡可能采取社會化、市場化的方式來建設和維護電子政府信息基礎設施,防止因建設電子政府而造成政府規模的擴大和人力資源的不合理配置。
小議電子政府的定位及對策
摘要:在20世紀90年達國家倡導的“信息高速公路”五個應用領域中,電子政府位居第一,是因為它不僅迎合了政府改革的迫切需要,而且還為這一充滿矛盾和難題的改革提供了新思維、新模式和新機制。作為全球政府改革與信息革命兩大浪潮的匯流,電子政府極大地拓展了現代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電子政府;服務型政府;目標定位;戰略對策
1建設電子政府的目標定位
現在,我國電子政府總體上處在一個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因為國家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現代化的戰略任務,發展電子政務的宏觀政策導向已經明確,信息網絡技術支持條件日趨成熟,還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可資借鑒等。同時,政府職能轉變、機構改革以及“政府上網工程”等也在不斷向前推進,電子政府建設已具備一定基礎,各級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應準確把握全球政府改革和信息革命的大趨勢,充分利用外部機遇,發揮自身優勢,不失時機地確立電子政府發展戰略。因此,建設電子政府的戰略目標可以確定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現代化進程中,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為基礎,以現代公共服務型政府為導向,構建一個結構合理、經濟、有效的電子政府服務系統,使其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電子政府服務系統的平均水平,使民眾在對政府公共服務品質獲得全新體驗的同時,大幅提高對政府績效的滿意度。
通常電子政府發展可劃分為3個階段,其具體的目標定位分別是:
(1)建設電子政府信息基礎設施。?サ繾誘?府信息基礎設施主要由政府內部網(辦公業務網)、專用網(辦公業務資源網)、外部網(政府公眾信息網)和辦公資源數據庫等四個要素構成。其中,內部網、專用網和辦公資源數據庫構建的是信息交換、資源共享和協同辦公的平臺,而外部網則是一個為民眾提供公共服務的平臺,它包括一個具有政府信息服務和辦事服務等功能的門戶網站。為此,應盡可能在省及省轄市兩級建立一體化的電子政府基礎網絡平臺,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帶來的低效和浪費;盡可能采取社會化、市場化的方式來建設和維護電子政府信息基礎設施,防止因建設電子政府而造成政府規模的擴大和人力資源的不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