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害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3 08:22: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防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洪澇災害防害管理論文

1、自然條件和洪澇災害頻繁的關系

如果自云南騰沖起在地圖上向東北連接黑龍江的呼瑪作一斜線,則它大致相當于年降水深為400mm的等值線,可將我國分為東西兩部。斜線以東部分比較濕潤,年降水深大于400mm,東南沿海及西南部分地區的多年平均降水深為2,000mm以上;西部則除天山西端山區降水深可達800mm以上外,年降水深一般均低于400mm,吐魯番的托克遜站。21年平均年降水深僅7.1mm[4]。

東部濕潤區不但總降水量較大,而且年內季節間和年際的降水量變化都很大。在許多地區,除錢塘江口附近外,每年汛期的4個月(北方一般6~9月,南方5~8月),降水量可占全年的60%至80%。降水在時程上集中程度較高的地區,在7、8兩個月內的降水量可占全年的50%至60%,甚至其中一個月的降水可占全年降水的30%,而且這一個月的降水往往是幾次大暴雨的結果。年降水集中,加上植被稀少常產生巨大的洪水。降水的年際變化也很大,最大年降水深和最小年降水深之比在本區內可達2(西南)至6(華北);相應地,歷史調查或實測最大洪峰流量與年最大洪峰流量平均值之比,在北方達5~10倍,而在南方亦達2~5倍[4,5]。這種降水的年內和年際以及地區之間的高度不均衡和集中,常導致以下不利情況:

(1)出現大洪水的機遇較大;

(2)北方總降水量雖然小于南方,但北方降水量在年內的集中程度和年際變化幅度之大都超過南方,所以在北方河流出現大洪水的機遇也很大;

(3)出現澇災的機遇也大。

查看全文

副市長在森林防火防害工作會講話

同志們: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林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全市林業工作實現了良好開局,取得了較好成績。進入10月份以后,林業系統的各項工作更加繁重,森林防火、國有林場改革,森林病蟲害防治等幾項重點工作,都進入了關鍵時期。所以,我們決定把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和國有林場改革三個會合起來開,既是貫徹市委、市政府少開會、開短會的要求,也是為了讓大家騰出時間,把更多精力放在抓落實上。剛才,市林業局帥局長傳達了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和國有林場改革推進會會議精神,通報了全市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和國有林場改革工作進展情況,張副秘書長宣讀了2010—2011年度森林防火目標考核先進單位表彰決定。會上還頒發了目標考核獎,下發了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標責任書,、、、四個縣作了典型發言。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進單位表示熱烈祝賀!下面,我強調三點意見:

一、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服務“三大戰役”的內在要求,必須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

我市森林覆蓋率高達64.5%,優良的生態環境是的一張名片,豐富的森林資源是我市林業工業的重要依托,特別是在一些重點林業縣,木竹加工業占當地工業產值比重較大,良好的生態資源是打好“三大戰役”的重要保障,這都給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森林防火工作做得不好,到處發生火災,不僅會破壞生態資源,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如果處置不當,還可能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影響打好“三大戰役”、建設幸福的大局。去年以來,全市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沒有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森林防火責任目標任務。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隨著林區經濟和森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野外用火增多,防火難度加大,防火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各地各部門一定要從服務“三大戰役”、建設幸福的大局出發,進一步增強責任感,落實“三項制度”,做到“四個嚴格”,嚴守“五大紀律”,扎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一)要落實“三項制度”

一是落實防火責任制。要全面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領導負責制,層層簽訂責任狀,明確目標,分解任務,細化責任??h鄉換屆已經結束,各地分管領導變動較大,要及時做好森林防火責任制的銜接工作,確保防火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防止出現空檔。新上任的同志,要盡快了解森林防火情況,明確任務和要求,盡快進入角色。

查看全文

陳云生態環境觀點及當代啟示

摘要:陳云同志長期指導經濟工作,是較早重視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國家領導人。陳云主張在發展經濟之初就要重視環境保護工作,“防害于先”,不走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陳云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重視和推動下,中國的生態環境保護逐漸成為基本國策,并在黨的十八大后被確立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美麗中國”建設取得突出成績。

關鍵詞:環境保護;防害于先;可持續發展;美麗中國

一、引言

生態環境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20世紀震驚全球的十大環境公害事件大多是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發展進程中出現的。改革開放后,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環境污染和生態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生存造成較大影響。馬克思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保?]272事實上,中國的生態環境問題一直深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長期領導國家經濟工作的黨的第一代、第二代領導集體重要成員陳云同志,較早注意到了生態環境問題。陳云提出的“防害于先”“治理污染,保護環境”觀點,揭示出經濟發展必須兼顧生態環境的基本理念,對促進中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現實價值。

二、中國生態環境問題的較早覺醒者

陳云是較早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國家領導人。由于長期指導經濟工作,陳云對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有著深切的體會,逐漸形成了“防害于先”的環保觀點,對中國生態環保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面對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逐漸形成“防害于先”的生態環保觀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走的是粗放式發展道路。如,“”時期,大量資源被破壞,森林被大面積砍伐。又如,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很多工業項目投產,即便是城市中心、居民稠密區、水源地、風景游覽區,也建設了一批污染嚴重的工廠,我國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已相當嚴重。森林資源銳減,草原大面積退化,動植物大量減少甚至部分滅絕,土壤、水域、大氣層都受到嚴重污染。面對日益緊迫的環境污染問題,陳云在總結歷史經驗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訓后,逐漸形成了“防害于先”的生態環保觀點。(二)“防害于先”生態環保觀點的具體體現。改革開放前后,陳云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多次強調要在發展經濟之初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并明確提出了環境治理的“百年計劃”。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聯合國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中國派代表團參加,為我國第一次全國環保大會的順利召開作了重要的鋪墊。在、陳云的提議和推動下,1973年8月5日至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公開承認社會主義也有環境污染問題,通過了《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等多項環境保護政策和決議,為中國的環境保護指明了方向。可以說,第一次全國環保會議拉開了中國環境保護的序幕。1975年7月19日,陳云在江蘇高郵視察時指出:“要注意環境污染問題,在生產設計的同時就要做好防止污染的設計,不要等到事后再解決?!保?]198在他看來,環境污染問題必須在生產設計初期就給予相當的重視。中國后來形成的“三同時”制度,就是在陳云上述思想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所謂“三同時”制度,即“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技術改造項目以及區域性開發建設項目的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制度”。“三同時”制度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前后環境保護的基本制度之一,也是我國環境保護的第一項制度,對我國環境保護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1979年6月17日,陳云致信李先念、姚依林,指出:“現已辦了的工廠,哪些還未處理污染問題的,我們應該心中有數,逐步加以改變。今后辦廠必須把處理污染問題放在設計的首要位置,真正做到防害于先,這是重大問題?!保?]263“防害于先”的觀點,是陳云總結新中國成立幾十年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后,提出的很有價值的生態環保觀點,對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起到了奠基作用。作為中央第一代和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成員,陳云同志長期主抓經濟工作,對經濟發展、資源保護、資源的開發和合理利用有很深刻的體會。在他看來,中國決不能再走西方工業化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道路,必須提前做好生態環境規劃。在中央領導集體和陳云的努力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于1979年9月13日出臺,開啟了中國環境保護的法治化道路。1978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都對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作出了明確規定。1983年召開的第二次全國環保大會確立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環境政策,正是陳云“防害于先”環境保護觀點的具體體現。1981年3月29日,陳云同志給陸定一同志通信,從植樹造林、治理江河、開發水力資源、治理污染、控制人口這五個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方面提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有“百年計劃”,具有很強的科學預見性。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文明建設在陳云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度重視下不斷發展壯大,逐漸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形成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的成熟理論并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生態文明建設更是在十八大后成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查看全文

現代農業生產綠色植保技術分析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國家重視農業的發展,并就農業的現狀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的利農惠民政策,保證農業生產的穩健發展?;诰G色植保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對此進行相關研究,以提高農業發展水平,保證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現代農業;綠色植保技術;作用

隨著當前社會各界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要求越來越高,植被保護技術也相應提高一個水平。各個單位應重視綠色植被保護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性,降低病蟲的傳播率,以此來提高農業產量,保證農業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有效維持了農業生產以及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平衡。

1綠色植保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1.1保護農業整體生態平衡

當前,我國的農業生產技術以及種植技術都還處于一個逐步完善的環境下,對此,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也開始越來越被重視。但是從各地區的實際種植情況來看,還是存在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情況,雖然對生產產量有所提高,但是這種種植模式會增加農藥殘留,最終影響到人體生命健康,而且還會影響到周邊的土地環境和水體環境。對此,為了杜絕這一系列問題,種植人員就必須要采用綠色植物保護技術,以此來保證農業生態的平衡性。除此之外,種植技術人員也必須要按照自然環境保護標準來進行操作,盡可能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采用綠色種植模式,保護土地環境,減少化學物質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同時,也要提高種植戶的環保意識,不能讓農業的發展以環保付出代價。

查看全文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思考

1影響林業防害效果的因素

1.1氣候變化引起的生物災害發展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變化,極端天氣越來越多,氣候條件的驟變,在為林區林木資源生產帶來影響的同時,也給一些生物災害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例如,2005~2009年的連續暖冬、干旱以及大雪天氣,不僅引發了大量樹木的死亡,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有害生物的抗凍能力,使得原本能夠有效抑制有害生物的冬季,也無法發揮出實際作用,最終導致了林區生物災害種類、規模的擴大,為有害生物林區資源的破壞創造了條件。

1.2人工林區對病蟲害的抵抗不強

在我國經濟發展初期,林業是最重要的產業資源,大面積林業資源的開采,使得很多林區都已經被踩空。盡管在封山育林政策下,林區樹木資源逐漸得以恢復,但人工林與天然林對病蟲害的防御抵抗差距,使得當前的林區有害生物防治進入到了一個困難時期。云南林區是我國西南林區的主要組成部分,西南林區又是我國人工林面積最大的林區,相比于天然林來說,人工林本身的抗病能力較差,云南林區的大面積人工林使得當地林區的抗病能力并不理想,這也是造成云南林區有害生物災害頻發,治理相對困難的重要原因。

1.3病蟲害防治、管理不到位

查看全文

公路綠化工程設計與管理研究

1引言

隨著我國公路等級的不斷提高和環境保護工作的不斷進步,公路的綠化工作已經作為公路交通發展中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逐步引起了越來越多相關人士的重視?,F階段,如何科學的利用現有技術,進行公路綠化工程設計與管理,提高我國公路的綠化質量,最終達到增加公路植被覆蓋,減少水土流失、保護公路路基是值得交通有關部門研究探索的問題。

2公路綠化工程的重要性

從字面上進行解釋,公路綠化就是指根據公路的實際環境和條件進行科學有效的設計規劃,在公路沿線進行綠色植被的種植,使公路與公路兩側的環境相協調。公路的綠化工程在環境保護和公路質量保護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公路綠化工程能夠有效的防治空氣污染,美化公路環境,維持公路周圍生態系統平衡,另一方面公路的綠化同時起到了穩定公路路基,保護公路路面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公路的綠化工程可以分為公路兩側的防護林,防護草和小型園林等。

3公路綠化工程設計的基本原則

公路的綠化工程與城市內部園林綠化有所不同,它在考慮到與公路周圍物理環境相協調的同時還要與公路的使用環境相適應,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種植植物的適時適地性,因此,總結起來在進行公路綠化工程設計時應該對以下設計原則進行考慮:3.1綠化工程樹種選擇原則。在對公路沿線綠化樹種進行選擇時,應該遵循的原則就是因地制宜,保證綠色植被的適應性,簡單地說就是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最為適合的樹種進行種植,例如在城市中心與城市邊緣種植的樹種要有所不同,在名勝古跡風景區周圍與居民區周圍種植的樹種要有所不同;另外,要根據不同地域的地質情況選擇種植不同的樹種,例如在風沙或者鹽堿地帶就應該選擇抗風抗沙性能較好的植被進行種植。3.2綠化工程位置選擇原則。對公路綠化工程的位置也應該進行合理的規劃選擇,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綠色樹木的種植不能對公路行車安全有所影響,例如不可遮擋司機的視線也不可對信號的顯示造成障礙。在實際施工設計中,如果是城市內部一般公路,綠化樹木通常種植在道路兩側空地上,并且應該根據種植樹木的品種和高度決定種植的密度和間隔距離;如果是高速公路的綠化,應該在距離公路較遠的地帶種植樹木,同時為了盡量避免樹木產生陰影對駕駛員視線造成影響,高速公路兩側一般以灌木或者草皮種植為主。3.3公路綠化養護原則。公路的綠化工程不但要進行建設還要進行相應的養護,在對公路綠化進行養護的時候應該遵循以下原則:(1)春季綠化植物的養護原則,春季應該注意不應將公路兩側防寒保護設施過早的撤掉,避免植物因為溫度不適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同時,在春季應該做好對植物的施肥和灌溉工作,通過合理的施肥和灌溉增強植物的抵抗能力和生長能力。(2)夏季綠化植物的養護原則,夏季是病蟲生長的高發季節,因此在夏季應該重點進行病蟲防害,在實際處理過程中應該盡量使用生物防害,不破壞生態系統的同時也會取得較好的處理效果。(3)秋季綠化植物的養護原則,秋季對植物的養護工作主要是施肥為入冬做好準備,合理的施肥過程在促進植物樹木木質化的同時也有利于樹木順利過冬,因此務必在秋季的時候對樹木進行合理施肥。(4)冬季綠化植物的養護原則,冬季主要要防止樹木凍傷現象產生,通常來說,常見的防凍防護措施主要包括纏繞樹干,搭建擋風障,地膜覆蓋等。冬季應該立足當地氣候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措施做好保溫工作。

查看全文

我國造林綠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基層林業的發展也得到了不斷的推廣,我國環境的變化日益惡劣,人們的日常生活逐漸受到了環境的影響,為了保護環境不再遭受巨大破壞,就要合理進行林業植被的種植,改善我們的生態環境。但是,在造林綠化時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根據存在的實際問題,找到更好的解決對策,提高造林綠化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造林綠化;存在問題;對策

就目前而言,我國造林綠化的工作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較為嚴重的問題,若是不及時處理這些問題,將會阻礙經濟環境的健康發展。因此,加強造林綠化的推廣是解決自然環境的環境壓力的重要決策,應當引起有關部門重視,提高林業技術的推廣。

1推廣造林綠化工作的意義

在經濟發展迅猛的今天,隨著科技技術的逐步提高,對環境產生的壓力也逐漸擴大,造林綠化工作的推廣變得尤為重要。近幾年來,由于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人們對于造林綠化的重視逐漸增強,造林綠化的推廣不僅能夠給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改善,還能提高空氣的凈化程度,促進自然環境的恢復能力。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自然面臨的環境壓力也越來越大,進一步阻礙了經濟的綠色發展。在新時期林業的發展過程中,提高林業技術的實際應用技能,促進新的生產方式的發展對于推廣造林綠化工作尤為重要。在造林綠化工作的傳播過程中,將經營方式傳授給林業生產者和林業經營者,讓他們意識到結合新型的林業技術進行更有效的生產經營的重要性。造林綠化的推廣不僅有利于增加我國的森林覆蓋,提高我國的植被覆蓋率,促進我國的林業建設朝著有利于自然環境改善的方向發展,而且有利于幫助林業生產者改善其生產方式,促進生產力的轉變,從而提高基層林業技術在防害防病的方面的運用。

2推廣造林綠化工作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做好滅蟑工作細則

隨著到來,正是蟑螂大量繁殖、生存的時期。在這樣的環境下,蟑螂侵害率、密度隨時隨處可能超出國家規定標準。為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的創建成果,推進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常態化、標準化、科學化、專業技術化,現就進一步做好滅蟑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消除蟑螂危害的認識

為了鞏固全國衛生城市創建成果,鞏固除“四害”全達標成果,結合區除“四害”實際情況,各部門、各責任單位要高度重視,以重點部位為突破口,抓住防制重點區域,健全常態化防制機制。積極開展除“四害”季節性集中消殺工作,完善防害設施,杜絕多種傳染病特別是乙肝傳染病的發生與擴展,保證人民群眾身心健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環境質量。

二、集中摸底調查

各部門、各責任單位要對本轄區范圍內蟑螂容易生存的環境區域和部位,進行認真排查,可采用粘蟑紙、引誘劑、夜間觀察、詢問現場工作人員等方法,掌握今冬蟑螂的繁殖速度和數量,并根據調查房間的面積與蟑螂存活數計算出侵害率和密度,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為投藥的范圍、地點、用藥量、投入經費提供依據。

三、具體實施

查看全文

青蝦的春季管理方案

季養殖青蝦,具有成本低,效益高,資金周轉快的優勢,是水鄉百姓增加收入的一條好途徑。

一、適時分池

一般情況下,水溫上升至14℃時,青蝦開始攝食,因此青蝦越冬后,于2月末3月初就應及時分池放養。池塘在青蝦放養前10天~20天干塘清整。挖除過多淤泥,施用優質塊狀生石灰化漿均勻潑灑消毒,放蝦前7天池內注水60厘米~70厘米,畝施充分發酵的有機肥200千克進行肥水,同時移植水生植物供青蝦隱蔽、攀附、棲息。水草等宜植于離岸1米的淺水區,其面積不超過總水面的30%。畝放規格為每千克l000只~2000只的幼蝦2萬只左右。同一池內要一次放足。

二、水質管理

青蝦不耐低氧。當水體中溶氧含量在5毫克/升以上時,青蝦的攝食強度大,生長迅速;而當溶氧低于2.5毫克/升時,青蝦逐漸停止攝食,甚至浮頭造成死亡。因此,搞好蝦池水質管理至關重要。搞好水質管理,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定期注入新水,蝦苗入池后,每10天左右注水一次,每次15厘米~20厘米,水位達1米以上時,可適時換水,每次換水量約l/3,一般不超過10天就需換水一次,使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左右;二是合理追施肥料,春季池水水質往往偏瘦,應適時追施,以便于培養適合青蝦攝食的天然餌料,并保持水質“肥活爽”的狀態,有利于促進青蝦生長;三是適時施用生石灰改良水質,并補充水域中鈣的不足,促進青蝦蛻殼生長。

三、餌料投喂

查看全文

縣委辦公室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工作總結

縣委辦公室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工作總結

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工作,是今年縣城機關單位和城區居民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努力抓好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今年以來,我們在縣委、政府和縣創建省級衛生縣城指揮部的領導下,強化對創衛工作的認識,把單位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工作列人重要議事日程。根據《全國城市衛生檢查評比標.準實施辦法》和《四川省衛生縣城標準》中單位和居民區衛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訂了“縣衛生局機關創建省級衛生縣城計劃”,并圍繞計劃完成了以下創衛工作,現作如下總結。

一、調整健全了單位創衛管理組織,重新制訂了縣衛生局譏關“工作區愛國衛生制度”和“生活區愛國衛生制度”,明確了各科室和清潔工人責任區域劃分及衛生責任制,在單位內部經常對職工開展安全和愛國衛生宣傳教育,使全局職工愛國衛生、安全防護意識得到明顯增強,全年未發現單位職工亂丟亂摔垃圾污物、亂潑撒臟水等事件,在單位形成了人人愛護生存環境的氛圍。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大力開展了單位的環境綠化與美化工作,單位所有可綠化面積全都進行了綠化、美化,定期負責生活區衛生的清潔工人對花草樹木進行養護、施肥、除草、修枝、清除紙屑雜物垃圾等。

三、工作區、生活區做到了隨時保持清潔,沒有隨地吐痰的現象。

四、根據創衛除四害、滅蠅、滅鼠的要求,認真開展了除害滅鼠工作和滅蠅,并積極配制滅鼠滅蠅毒餌毒液,督促指導縣城機關單位城鎮居民創衛滅鼠滅蠅防害,經創衛檢查考核驗收,單位達到除害滅鼠滅蠅要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