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注射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03:38: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非注射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臨床胰島素非注射給藥試驗階段分析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口服給藥;肺部給藥;口腔給藥;其它給藥途徑;結語五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糖尿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疾病、目前市售胰島素制劑多數為注射劑、口服給藥是所有給藥途徑中最為方便的一種、微球及毫微球制劑、胰島素脂質體、胰島素微乳及油制劑、肺部具有較多的優點、胰島素的毫微球及微球制劑的肺部給藥、胰島素經鼻粘膜吸收被認為是效果確切的、口服該藥物在體內可引起細胞內胰島素的解聚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進入九十年代后期,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胰島素非注射給藥系統的研究發展迅速,不少制劑現已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有希望在最近一兩年內上市,從而將給長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帶來福音。本文重點綜述了胰島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給藥系統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胰島素;非注射給藥途徑;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疾病。據1998美國糖尿病協會年度報告中指出,目前世界范圍內糖尿病患者約為1.35億人,到2025年,估計糖尿病患者將上升到3億人,其中發達國家由5100萬增加到7200萬,增加42%;而發展中國家由8400萬躍進到2.28億人,增幅達170%。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糖尿病患者接近1600萬,約占美國總人口的5.9%,為此美國每年在預防和治療糖尿病上約花費1000億美元左右。我國的糖尿病患病狀況也不容樂觀。1998年的統計表明,我國有2000多萬糖尿病患者,25歲至64歲的人群中發病率為2.5%。隨著我國人口的日益老齡化以及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胰島素是I型和中重度II型糖尿病患者日常治療中不可缺少的藥物。目前市售胰島素制劑多數為注射劑,長期的注射會給病人帶來軀體痛苦和耐受性,這已經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被長期困擾的問題。胰島素非注射給藥劑型的開發近二十年來一直在不斷地研制探索中,九十年代后期,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不少胰島素非注射給藥制劑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從而使該類制劑的開發進入了一個嶄新時期。

1口服給藥

查看全文

胰島素非注射給藥管理論文

摘要進入九十年代后期,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胰島素非注射給藥系統的研究發展迅速,不少制劑現已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有希望在最近一兩年內上市,從而將給長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帶來福音。本文重點綜述了胰島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給藥系統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胰島素;非注射給藥途徑;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疾病。據1998美國糖尿病協會年度報告中指出,目前世界范圍內糖尿病患者約為1.35億人,到2025年,估計糖尿病患者將上升到3億人,其中發達國家由5100萬增加到7200萬,增加42%;而發展中國家由8400萬躍進到2.28億人,增幅達170%。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糖尿病患者接近1600萬,約占美國總人口的5.9%,為此美國每年在預防和治療糖尿病上約花費1000億美元左右。我國的糖尿病患病狀況也不容樂觀。1998年的統計表明,我國有2000多萬糖尿病患者,25歲至64歲的人群中發病率為2.5%。隨著我國人口的日益老齡化以及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胰島素是I型和中重度II型糖尿病患者日常治療中不可缺少的藥物。目前市售胰島素制劑多數為注射劑,長期的注射會給病人帶來軀體痛苦和耐受性,這已經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被長期困擾的問題。胰島素非注射給藥劑型的開發近二十年來一直在不斷地研制探索中,九十年代后期,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不少胰島素非注射給藥制劑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從而使該類制劑的開發進入了一個嶄新時期。

1口服給藥

口服給藥是所有給藥途徑中最為方便的一種,其病人依從性最好。但由于胰島素作為一種蛋白質,在胃腸道內的吸收難以克服酸催化分解、蛋白酶降解以及粘膜穿透性差等屏障,具有生物利用度低下的缺點,因而提高該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是藥劑學家多年來一直在研究克服的難題。目前胰島素口服制劑的研究主要著重于如下幾方面:

查看全文

胰島素非注射給藥研究論文

胰島素(INS)是目前治療胰島素依賴型糖尿?。↖DDM)的主要藥物,屬多肽類藥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過生物膜,長期以來一直以注射給藥為主,不僅用藥不便而且會出現注射部位炎癥,硬結等副作用及耐藥性,為此,國內外學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給藥劑型的開發與研制,如口服、鼻腔、肺部、直腸、透皮制劑等,并已在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績?,F就近年來的有關研究動態做一簡要綜述。

1口服給藥

游離的INS口服無效是由于①INS易被胃腸道中的酶水解失活,②INS分子量大超過6000,很難透過胃腸道上皮細胞,③肝臟首過效應。因此需要對INS加以保護及促進吸收才能使口服成為可能。目前常用的技術手段和劑型如下。

1.1制成微囊、毫微囊或納米顆粒

Damage[1]等報道分別給予大鼠口服12.5和50IUkg-1INS微囊,可分別降低血糖水平至50-60%,達6d和20d。對糖尿病模型大鼠及糖尿病狗依次不同劑量一次口服氰基丙烯酸酯包裹的INS微囊,可維持1-3周的降糖效果,INS可在小腸各部位吸收,其吸收大小順序為:回腸>空腸>十二指腸>結腸[2]。楊彩哲等[3]也報道給糖尿病大鼠一次口服120IUkg-1的氰基丙烯酸酯毫微囊乳液,給藥后第1d血糖下降,第2d降至正常,維持正常血糖3d,降糖幅度達90%。

張強等[4]用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包裹INS,制成INS毫微球,比較了INS溶液皮下給藥和INS毫微球口服的降糖效果,結果表明INS毫微球口服后降血糖速度低于皮下給藥,但作用持續時間較長,血糖水平相對較為穩定,相對生物利用度為7.58%。之后[5]又改進了配方,比較兩種INS毫微球的降糖作用,其生物利用度分別為27.86%和28.56%。毫微球增加INS吸收的機制已明確的有兩點:一是小于500nm的NP可以在腸道的派爾淋巴集結(Peyer''''spatches)中累積,并以完整的結構通過淋巴結集中的M細胞,將藥物釋放到循環中去[6],其次是由于INS分子結合于毫微球,INS受到NP的保護,與蛋白水解酶的接觸機會大大下降,從而增加了吸收的機會[7]。

查看全文

胰島素非注射給藥途徑研究論文

摘要進入九十年代后期,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胰島素非注射給藥系統的研究發展迅速,不少制劑現已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有希望在最近一兩年內上市,從而將給長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帶來福音。本文重點綜述了胰島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給藥系統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胰島素;非注射給藥途徑;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疾病。據1998美國糖尿病協會年度報告中指出,目前世界范圍內糖尿病患者約為1.35億人,到2025年,估計糖尿病患者將上升到3億人,其中發達國家由5100萬增加到7200萬,增加42%;而發展中國家由8400萬躍進到2.28億人,增幅達170%。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糖尿病患者接近1600萬,約占美國總人口的5.9%,為此美國每年在預防和治療糖尿病上約花費1000億美元左右。我國的糖尿病患病狀況也不容樂觀。1998年的統計表明,我國有2000多萬糖尿病患者,25歲至64歲的人群中發病率為2.5%。隨著我國人口的日益老齡化以及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胰島素是I型和中重度II型糖尿病患者日常治療中不可缺少的藥物。目前市售胰島素制劑多數為注射劑,長期的注射會給病人帶來軀體痛苦和耐受性,這已經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被長期困擾的問題。胰島素非注射給藥劑型的開發近二十年來一直在不斷地研制探索中,九十年代后期,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不少胰島素非注射給藥制劑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從而使該類制劑的開發進入了一個嶄新時期。

1口服給藥

口服給藥是所有給藥途徑中最為方便的一種,其病人依從性最好。但由于胰島素作為一種蛋白質,在胃腸道內的吸收難以克服酸催化分解、蛋白酶降解以及粘膜穿透性差等屏障,具有生物利用度低下的缺點,因而提高該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是藥劑學家多年來一直在研究克服的難題。目前胰島素口服制劑的研究主要著重于如下幾方面:

查看全文

非注射中成藥說明書內容質量評價分析

摘要:比較分析多類型非注射用中成藥說臺州醫院藥劑科明書,依據功能描述,服用方法,不良反應三大模塊判斷非注射用中成藥說明書質量,并依據評價結果提出相關建議。功能描述模塊中存在中西醫名詞混用問題,中醫名詞往往由古籍醫書摘錄,可靠且令人信服,尤其是近些年來不斷強調文化自信,對于國民的熏陶,非常多的非注射用中成藥使用者會被這些專業性術語所折服,然而現實情況是很多非注射用中成藥說明書,僅借助中醫名詞,卻未真正理解,致使醫生,藥師,患者發生錯誤判斷。服用方法模塊表述不清晰,實驗借鑒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數據,比較分析2637份非注射用中成藥說明書,針對用量用法63.57%的非注射用中成藥說明書僅描述每日用量用法,未明確指出具體療程時長及后續療程判斷方法。說明書中大量“尚未明確”則是不良反應模塊問題關鍵,實則非注射用中成藥,大多為歷經千百年的經典中醫名方,古代中醫師于中醫典籍中往往有注釋不良反應,卻大多被藥企忽略,對患者造成傷害,對藥師與醫生的藥物使用結構造成破壞。

關鍵詞:非注射用中成藥;說明書;內容質量評價;建議

非注射用中成藥,大多由古代經典藥方經多步推敲而成,部分非注射用中成藥使用的是傳統經典藥方,加上傳統藥物制作手法,例如常見的一些丸劑,還有一些非注射用中成藥則由經典藥方及現代制藥手法綜合制作而成。由于非注射用中成藥制作來源多樣,分類廣泛,致使相關規定模糊,并未有明確細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非注射用中成藥向現代化角度不斷前進,減少約束,方可促使其適應現在的生產模式[1]。然而過少地約束也使得非注射用中成藥說明書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尤其是說明書“不良反應”模塊,大多藥企及實驗室未經過多方辨證,借用“尚未明確”這一含糊詞匯,既放手將藥物推向市場。非注射用中成藥應當是一個專業性質的課題,而非簡單的賺錢工具,僅僅依靠古代先賢歷經艱險所創造出的經典名方,如法炮制運用于現代技術或是現代人,就想獲得良好成效且不至傷害患者,這是不可能的。中成藥法則應與我國現階段實際國情與技術結合從切實角度考慮,并運用大量實驗數據,真正創造出適合該非注射用中成藥的專屬說明書,而非以一貫之,模板化,拼接化[2]。

1非注射用中成藥說明書問題與質量評價

1.1功能描述

非注射用中成藥說明書中“功能描述”模塊主要是起到引導性作用,向使用者———醫生、藥師、患者,描述藥物使用范圍,用簡明特征化名詞營造出合理使用情景,給予明確使用方向,避免出現藥物使用范圍混淆等情況。然而非注射用中成藥特殊性質確實得其“功能描述”模塊,不倫不類,出現中西醫名詞混合搭用。1.1.1西醫名中醫釋同一類病癥,中醫叫法與西醫叫法是有很多差別的,而在我們生活中所熟知的那些病名卻并沒有明確的劃分,例如黃褐斑,這是一種西醫名稱,在中醫中的叫法叫做肝斑,它是望聞問切中的關鍵一環,古代醫師可借助其判斷患者身體走向。而粉刺則是中醫名稱,西醫將其稱之為痤瘡。各類經典名詞于你我生活中混合使用,難免會造成認知性錯誤,甚至專業性非注射用中成藥說明書,都會延續此類錯誤。中西醫混用應是值得提倡的,多元化混合性時代應該接受多方文化,然而在結合使用時,應該了解各方因素真正含義,而不是僅僅依靠其表面判斷就將其合并,此種簡單性質合并易造成后續使用性尷尬。流行文化中出現此類問題尚可有挽留之地,如若非注射用中成藥說明書中出現此類問題,則可致使使用者錯誤判斷,對患者造成不良使用反應,對醫師與藥師降低其權威判斷性[3]。以常見的化痰類非注射用中成藥說明書為例,功能描述模塊,打頭就寫明主治支氣管炎,這是一個很鮮明的具有西醫特征詞匯,接下這部分,則描繪該疾病相關特征,使用中醫性質詞匯,文筆簡練而美好,卻忽略支氣管炎于中醫的辨證治療,中醫支氣管炎治療分為寒性與熱性兩種類型,寒性支氣管炎則需溫肺化痰,熱性支氣管炎需清肺熱再去痰。兩種支氣管炎癥狀表現亦有不同,寒性支氣管炎,表現為舌淡紅苔發白,且痰稀薄色呈白。熱性支氣管炎,則舌呈紅色舌苔發黃,痰液往往粘稠且顏色呈黃。1.1.2癥狀描述前中后西前半部分明顯具有中醫特質,后半部分明顯運用西醫詞匯。兩種描述指向卻有所差別,于使用者應該走向何處?依何依據判斷使用方法?整體態勢撲朔迷離,非嚴謹合規性藥物使用說明書,難以令人信服與認可。例如某種治療痛經的中成藥,功能描述中包含“氣滯血瘀型痛經,初時夾有血塊”及“易怒,抑郁,乳房疼痛”,一中一西兩種詞匯卻共同使用于癥狀描述,難免讓人混淆迷惑。

查看全文

生脈注射劑與市場競爭透析

【關鍵詞】生脈注射劑;市場競爭;分析

生脈注射劑系根據傳統名方“生脈散”改變劑型而成,由人參、麥冬、五味子加上附加劑制成的注射液,臨床用于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及失血性休克等,是目前臨床最為常用的急救藥品之一。筆者現將生脈注射劑的市場現狀分析如下。

1生產企業及制劑規格

國內生脈注射劑的開發始于20世紀70年代,由原華西醫科大學制藥廠在國內首先獲得批準生產上市。截至目前,國內生脈注射液生產廠家共有8家,生產同一規格的企業分布是:2mL7家、5mL1家、10mL8家、20mL7家、25mL1家、50mL2家。見表1。

表1生脈注射液現有生產企業及制劑規格(略)

如以相同劑型規格的生產廠家數作為競爭度衡量,那么,10mL規格競爭度最大;2mL、20mL次之;5mL和25mL規格競爭度最小。江蘇蘇中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有5mL和25mL兩種規格,在目前國內招投標中占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查看全文

中藥注射劑過敏防控策略研究論文

【摘要】中藥注射劑導致過敏反應是中藥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本文綜述了發生過敏反應的中藥種類、過敏反應發生的原因、中藥注射劑過敏的防治對策。目的在于為在中藥注射劑的研發過程中減少其過敏因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中藥注射劑;過敏反應;過敏原

隨著中藥新劑型研究的發展,中藥注射劑(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jection,TCMI)的品種增多,為臨床治療各種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隨其臨床應用的日益廣泛,有關TCMI不良反應(ADR)及致死亡病例報道日益增多,過敏反應均為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過敏反應即變態反應,是外源性抗原物質與體內抗體間所發生的一種非正常的免疫反應。中草藥中可以誘發過敏反應的物質很多,如蛋白質、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質具有完全的抗原性;另一些分子較小的化合物可作為半抗原與體內蛋白質結合成全抗原,從而引起過敏反應,這些半抗原在中草藥中廣泛存在,如茶堿、丹參酮等。具有生化活性基因的化學成分都有可能成為半抗原。

一、導致過敏反應的中藥種類

目前涉及到過敏反應的中藥種類很多,大致分3類:單味中藥及制劑、中成藥及復方制劑、有效成分制劑。目前有文獻統計了從1994—2002年國內主要醫藥期刊報道的中藥注射劑中發生不良反應的共193篇,共355例。根據統計發生頻率較高的前5位藥品依次為:雙黃連粉針、清開靈注射液、穿琥寧注射液、參麥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另有文獻統計了僅河南省2004—2005年的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3414例,前五位為雙黃連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復方丹參注射液、脈絡寧注射液。

二、過敏反應發生的原因

查看全文

非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探討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非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療效。方法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克疝散”等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結果經1288例治療治愈率達98%以上。結論非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可解除病人手術之苦,防止并發癥發生,是一種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較好方法,值得推廣。

【關鍵詞】腹股溝疝;小兒;非手術治療;克疝星

腹股溝疝在各種年齡中均可發生,屬常見病、多發病,小兒發病率相當高,病程長短不一,有的嬰兒出生就患有;但約80%的病例發生于男性兒童,女性和青壯年發病率低,許多病人因畏懼手術而延誤治療,導致疝塊逐漸增大、嵌頓、絞窄性腸壞死,以致腸切除,甚至危及生命等,給病人工作和學習帶來諸多不便。我院為了解除病人手術之苦,讓病人盡早得以治療,獲得康復,防止并發癥的發生;為此,我們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的研究工作。自1991年5月~2004年12月期間,經1288例臨床總結,治愈率達98%以上。所用藥物“克疝星”注射液,在1994年經“云南省天然藥物重點實驗室和昆明醫學院藥理毒理實驗室”做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無任何毒素、副作用反應,各受試動物行為、進食、飲水及大小便正常,局部解剖及組織學檢查,精索和精索動、靜脈及輸精管無粘連、壓迫和阻塞現象,各動物、各條輸精管通水試驗正常。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1288例小兒腹股溝疝中,男1056例,占82%,女232例,占18%,年齡最小2個月。斜疝1280例,占99.4%,直疝5例(均為5~12歲女孩),占0.4%,股疝3例,占0.2%;在1288例腹股溝疝中,右側1005例,占78%,左側283例,占22%。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12年。

1.2治療方法(1)“克疝星”注射液由50%葡萄糖注射液0.5ml,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0.5ml,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0.2ml,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3ml,地塞米松注射液0.2ml,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0.02ml,滅菌注射用水0.25~0.3ml配制組成。(2)“克疝散”由中藥黃芪、黨參、白術、陳皮、當歸、升麻、柴胡、甘草等藥物組成(制成粉劑用紗布打包)。(3)在疝環口周圍封閉注射“克疝星”注射液2ml。每周2次,連續注射4次,然后用中藥“克疝散”打包用疝帶在疝外口處加壓包扎。

查看全文

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護理論文

【關鍵詞】低分子肝素

【摘要】目的探討低分子肝素(LMWH)治療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效果與護理。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在給予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加強用藥前后的護理,觀察藥效及其不良反應。結果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發作程度及心電圖改變有明顯好轉,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未發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結論聯合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征療效好,且較安全。

【關鍵詞】低分子肝素;冠脈綜合征;護理

近年來,低分子肝素作為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征規范治療的一部分,在臨床上已廣泛應用[1,2]。治療過程中的護理問題,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包括正確的注射方法、病情觀察、療效判斷、不良反應等。我科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期間配合積極的健康教育和人性化護理,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查看全文

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護理論文

【關鍵詞】低分子肝素

【摘要】目的探討低分子肝素(LMWH)治療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效果與護理。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在給予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加強用藥前后的護理,觀察藥效及其不良反應。結果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發作程度及心電圖改變有明顯好轉,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未發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結論聯合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征療效好,且較安全。

【關鍵詞】低分子肝素;冠脈綜合征;護理

近年來,低分子肝素作為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征規范治療的一部分,在臨床上已廣泛應用[1,2]。治療過程中的護理問題,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包括正確的注射方法、病情觀察、療效判斷、不良反應等。我科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期間配合積極的健康教育和人性化護理,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