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當政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6 09:15: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富人當政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村富人當政分析論文
一、當前農村富人當政的主要特點
從總體上來看,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條件下的富人當政呈現出以下四個突出的特點:
1、富人當政“合法性”。村莊中相對富裕的人進入村莊權力的中心、掌握村莊權力的運行在形式上是合法的。具有政治學上所說的合法性特征。富人進入村莊權力層都是嚴格按照村民自治法和相關的選舉條例,嚴格按照黨章的規定,通過村民或黨員普遍、直接、公開選舉的形式實現的。所以,富人當政在形式上體現為村民和黨員意志的表達,體現了村民和黨員的擁護、支持和普遍的政治認同,自然具有政治學意義的“合法性”。
2、富人當政“年輕化”。從當前富人當政的現狀來看,相當多當政的富人都是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逐漸富裕起來的人。這些人發家起步時一般二十多歲,經過十多年闖蕩市場的打拼,現在大都三四十歲,甚至更年輕。因此,普遍的“年輕化”是農村中富人當政的一個共有特點。
3、富人當政“一肩挑”。在強調農村基層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要形成合力這樣的理念指導之下,目前我國許多地方的農村政權建設中突出了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在這一情勢下,農村富人當政中也很自然地出現了富人在被選舉為村委會主任的同時,也被黨員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的情況。因此,富人當政中出現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的現象。
4、富人當政“兩面性”。哲學上強調事物的兩面性,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其正面和反面兩方面,不同之處只是在于所占比例的差異罷了。同樣,社會主義新農村條件下的富人當政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也會呈現出“兩面性”,具有其優勢和劣勢,具有其利處和弊端。這樣的一個特點,實際上也是我們下面將要集中加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農村中富人當政研究論文
摘要:農村中富人當政既有其有利之處,也有其弊端。一方面,富人當政能夠利用其掌握的經濟資源幫助農民共同致富,能夠利用其掌握的市場資源帶領農民闖市場,能夠利用其掌握的社會資源加速鄉村社會的整合。另一方面,富人當政會加劇農村各種資源的集中,壓縮普通村民表達政治經濟訴求的空間;為富人提供攫取財富的新路徑,加劇鄉村社會的貧富分化;同時有些富人當官圖虛名、不理政,會延緩鄉村各項事業的發展進程。
關鍵詞:農村;富人當政;利弊
農村中富人當政,簡言之就是由農村中的富人來主導村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農村政權運作模式。說的具體點,農村中富人當政實際上就是通過合法選舉的形式由村莊中的富人來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以實現村莊權力運行的過程。根據有關數據,從近期一些地方村委會主任和村黨支部書記選舉的結果來看,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富裕的村民被選為村委會主任、黨員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因此,相對意義上的農村富人當政問題已經出現并且發展趨勢也日益明顯,應當引起關注。
一、當前農村富人當政的主要特點
從總體上來看,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條件下的富人當政呈現出以下四個突出的特點:
1、富人當政“合法性”。村莊中相對富裕的人進入村莊權力的中心、掌握村莊權力的運行在形式上是合法的。具有政治學上所說的合法性特征。富人進入村莊權力層都是嚴格按照村民自治法和相關的選舉條例,嚴格按照黨章的規定,通過村民或黨員普遍、直接、公開選舉的形式實現的。所以,富人當政在形式上體現為村民和黨員意志的表達,體現了村民和黨員的擁護、支持和普遍的政治認同,自然具有政治學意義的“合法性”。
農村中富人當政研討論文
摘要:農村中富人當政既有其有利之處,也有其弊端。一方面,富人當政能夠利用其掌握的經濟資源幫助農民共同致富,能夠利用其掌握的市場資源帶領農民闖市場,能夠利用其掌握的社會資源加速鄉村社會的整合。另一方面,富人當政會加劇農村各種資源的集中,壓縮普通村民表達政治經濟訴求的空間;為富人提供攫取財富的新路徑,加劇鄉村社會的貧富分化;同時有些富人當官圖虛名、不理政,會延緩鄉村各項事業的發展進程。
關鍵詞:農村;富人當政;利弊
農村中富人當政,簡言之就是由農村中的富人來主導村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農村政權運作模式。說的具體點,農村中富人當政實際上就是通過合法選舉的形式由村莊中的富人來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以實現村莊權力運行的過程。根據有關數據,從近期一些地方村委會主任和村黨支部書記選舉的結果來看,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富裕的村民被選為村委會主任、黨員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因此,相對意義上的農村富人當政問題已經出現并且發展趨勢也日益明顯,應當引起關注。
一、當前農村富人當政的主要特點
從總體上來看,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條件下的富人當政呈現出以下四個突出的特點:
1、富人當政“合法性”。村莊中相對富裕的人進入村莊權力的中心、掌握村莊權力的運行在形式上是合法的。具有政治學上所說的合法性特征。富人進入村莊權力層都是嚴格按照村民自治法和相關的選舉條例,嚴格按照黨章的規定,通過村民或黨員普遍、直接、公開選舉的形式實現的。所以,富人當政在形式上體現為村民和黨員意志的表達,體現了村民和黨員的擁護、支持和普遍的政治認同,自然具有政治學意義的“合法性”。
經濟適用房政策問題博弈論文
【摘要】經濟適用房政策是實現“居者有其屋”和諧社會的重要國策,而對于中低收入購房者政府如何對其提供優惠卻是眾口不一。本文通過完全信息狀態下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兩參與者的博弈分析,解釋了現行經濟適用房政策執行過程中的不合理現象,揭示了問題之根源,并提出了經濟適用房政策改進的方向。
【關鍵詞】經濟適用房博弈論商品房
一、引言
在全國商品房價格一路飆升進程中,隨著社會各階層人群收入水平差距的進一步拉大和我國城市化進程的迅猛發展,社會保障中關于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壓力越來越大,矛盾也日益突出。中低收入家庭購房可望而不可及已經成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經歷了無數期待之后我國出臺了現行的經濟適用房政策,即政府提供無償劃撥土地,限定建設標準,供應對象和銷售價格,建設經濟適用房供給中低收入購房者。該項政策一度成為社會各界的希望,政府希望能借此消除由于房價過高而導致的不安定因素,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和諧社會。然而經濟適用房在實現其經濟和適用的社會保障特性時并不是一帆風順,出現了許多奇怪現象,諸如開發商不積極履行開發建設合同;經濟適用房最終為富人擁有等問題。這樣就與政府推行經濟適用房政策的初衷相違背。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將用經濟學中的博弈論理論來加以分析。
二、基本假設
1、參與人是理性的,即嚴格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
鄉村民主政政治發展論文
一、引論
中國鄉村民主自治是史無前例的事件。我們幾乎沒有現代國家的直接經驗作為參照系來對這一事件進行評論,因為沒有一個國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從農村開始的,更沒有在與中國相似的歷史條件下從農村開始進行政治改革的成功經驗。我們只能通過歷史分析和邏輯判斷對這一事件作出某種推測性研究。
本文的基本觀點是:1·從根本上說,鄉村民主政治應該是全社會民主政治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獨立于全社會的“自治民主”。2·在傳統鄉村社會,可以有“自治”,但不會有“民主自治”;真正的傳統鄉村社會不存在對民主政治的需求。3·對民主政治的需求產生于鄉村社會的結構轉型時期。4·通常,鄉村政治改革應該是全社會政治變革的最后一個環節,傳統鄉村社會很難產生推動全社會政治變革的力量。5·中國推行鄉村民主自治制度標志著一場新的“鄉村動員”已經開始,在今后一個時期,鄉村富人政治和宗派政治將會強化。6·鄉村政治改革要遵從民主政治發展的一般規律,在這個前提下,政治家的政治領導藝術才能夠駕馭政治改革進程。
二、自治不等于民主自治:一種歷史觀察
自治本是一個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系或多民族國家中民族關系的一個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某一地域的共同體由于經濟上的封閉性或相對獨立性,而產生的對中央政府的相對獨立性。在一般政治學和歷史學文獻中,自治概念多用來描述中世紀歐洲城市的政治特性;現在也用來表述多民族國家中少數民族與多數民族的關系。在基督教君主制盛行的背景下,城市共和制度創造了提供自治可能性的重要范例。(戴維·赫爾德,1998,53)
羅馬帝國時期,歐洲有自治城市。在公元二世紀,羅馬帝國的“每一個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地方自治,都有它本地的''''政治''''生活,都有它自己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在所有城市之上,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它執掌國家大事--外交、軍事、國家財政。”羅馬帝國的中央政府真正完全控制的是羅馬這個城市,其君主在法律上只是首府羅馬城的最高長官。皇帝作為取得勝利的征服者,他的大田莊遍及帝國各地,并成為其歲入的重要來源。(羅斯托夫采夫,1957,195-230)顯然,這種自治性政治關系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很難找到,更不同于今天的我國鄉村“自治”。
鄉村民主政治改革論文
一、引論
中國鄉村民主自治是史無前例的事件。我們幾乎沒有現代國家的直接經驗作為參照系來對這一事件進行評論,因為沒有一個國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從農村開始的,更沒有在與中國相似的歷史條件下從農村開始進行政治改革的成功經驗。我們只能通過歷史分析和邏輯判斷對這一事件作出某種推測性研究。
本文的基本觀點是:1·從根本上說,鄉村民主政治應該是全社會民主政治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獨立于全社會的“自治民主”。2·在傳統鄉村社會,可以有“自治”,但不會有“民主自治”;真正的傳統鄉村社會不存在對民主政治的需求。3·對民主政治的需求產生于鄉村社會的結構轉型時期。4·通常,鄉村政治改革應該是全社會政治變革的最后一個環節,傳統鄉村社會很難產生推動全社會政治變革的力量。5·中國推行鄉村民主自治制度標志著一場新的“鄉村動員”已經開始,在今后一個時期,鄉村富人政治和宗派政治將會強化。6·鄉村政治改革要遵從民主政治發展的一般規律,在這個前提下,政治家的政治領導藝術才能夠駕馭政治改革進程。
二、自治不等于民主自治:一種歷史觀察
自治本是一個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系或多民族國家中民族關系的一個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某一地域的共同體由于經濟上的封閉性或相對獨立性,而產生的對中央政府的相對獨立性。在一般政治學和歷史學文獻中,自治概念多用來描述中世紀歐洲城市的政治特性;現在也用來表述多民族國家中少數民族與多數民族的關系。在基督教君主制盛行的背景下,城市共和制度創造了提供自治可能性的重要范例。(戴維·赫爾德,1998,53)
羅馬帝國時期,歐洲有自治城市。在公元二世紀,羅馬帝國的“每一個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地方自治,都有它本地的''''政治''''生活,都有它自己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在所有城市之上,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它執掌國家大事--外交、軍事、國家財政?!绷_馬帝國的中央政府真正完全控制的是羅馬這個城市,其君主在法律上只是首府羅馬城的最高長官?;实圩鳛槿〉脛倮恼鞣?,他的大田莊遍及帝國各地,并成為其歲入的重要來源。(羅斯托夫采夫,1957,195-230)顯然,這種自治性政治關系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很難找到,更不同于今天的我國鄉村“自治”。
淺析財政績效與金融市場
財政績效與金融市場對政府行為的約束
(一)財政績效的約束影響分析政府財政績效約束影響,首先需要明確財政績效的具體內容。在財政學中,財政涉及到的宏觀經濟術語包含財政赤字、稅收、購買性支出、轉移性支出以及債務。理性預期是影響現代經濟的主要因素,好的財政績效與理性預期相一致,而壞的財政績效則與理性預期相悖。財政績效可以通過赤字比率、稅收比率、支出比率以及債務比率等來衡量。政府財政紀律嚴謹促使這些比率上升時,宏觀經濟會蓬勃發展;財政紀律松懈導致這些比率下降時,宏觀經濟就會出現波動,甚至下降。財政績效的好與壞由此產生?,F在的金融市場通常是二十四小時進行交易,全球經濟連成一個整體。所以無論哪個國家金融市場異常都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影響。1991年亞洲金融危機,主要原因是政府隱藏擔保導致形成大量債務。這場金融風暴波及到整個亞洲地區,使亞洲經濟遭受巨大損失。政府根據國家形勢提高稅收稅率,當稅收稅率普遍認為過高時,就會導致資本外逃。最近有關報道稱,新加坡是富人集散地,那里聚集著世界上大部分富翁。很多富人都愿意移民新加坡,改變國籍。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大多數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都普遍采取增加稅收,以彌補財政赤字。移民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新加坡的稅收稅率很低[2]。(二)金融市場的約束影響金融市場良性運作離不開政府引導,國際發展與合作組織中的大多數國家都對本國財政體系進行了改革。隨著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場開始對政府改革作出反應。金融市場是一個為投資者提供融資渠道的市場。在美國,那些采用應計制信息進行貸款的州,與沒有采用應計制的州相比,其貸款條件一般比較高,而貸款利率和融資成本很低。金融市場開放性越高,其對政府的政策和行動越敏感,特別在政府財政赤字和支出方面?,F在很多國家都存在著通貨膨脹,所謂通貨膨脹就是貨物供給遠小于需求,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當政府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時,通貨膨脹一般會發生。通貨膨脹會導致貨幣貶值,大量資金外流,也可能會使擴張性財政政策不能實行,繼而影響經濟成本和政治成本,造成政治不穩定。所以,在開放性金融市場上,政府要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一般需要更高政治成本。開放性金融市場盡管會帶來很多好處,但在政府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時也會帶來一定弊端。由于開放性金融市場的敏感性,其一般會對政府的政策和行動迅速作出反應,所以,需要加強政府財政紀律,約束政府行為。金融市場可以為投機者提供投機機會,為一些企業提供快速融資渠道,也可以對財產保值。在政府融資中,金融市場占據著重要位置。金融先進行融資然后借貸給政府。而政府借貸一般根據政府信用評級和償債能力兩個方面來考慮,政府信用評級越高,償債能力越高,則政府借貸數額就越高,成本就越低。現在政府的賴債風險也需要考慮進去,政府賴債風險越高,當其借債額達到一定規模后,借債就會停止。從中可以看出,金融市場是會對政府擴張性財政行為產生約束作用的。
提高政府財政績效與發展金融市場的策略
(一)提高財政透明度和擴大財政公開信息范圍財政透明度高低會直接影響到金融市場穩定和繁榮。加大財政透明度管理有助于公共治理。良好財政管理需要財政透明化。公開的財政范圍包括公共部門賬目和財政政策取向。而公共部門中國防、教育、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福利規劃等經濟領域在現代經濟中占有比較大比重。對于公共部門,我們需要了解政府的撥款數額,讓群眾監督政府費用使用情況。目前一些行政部門費用亂用問題比較嚴重,公車私用,利用公費旅游等現象屢見不鮮。為防止這些情況發生,政府需要對這些部門設定資金使用額度上限,同時對行政人員外出費用情況進行公開,防止國家財務混亂,減少公費亂用情況發生?,F階段,財政透明度對一個國家的財政是極其重要的[3]。財政透明度是保證宏觀經濟穩定、財政公平的重要前提。任何國家經濟波動都會對全球經濟有影響。為此,歐盟最早開始對財政透明度進行公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指出,政府治理好壞取決于宏觀經濟是否穩定,宏觀經濟穩定需要良好的治理效果,而良好治理效果離不開財政透明度,所以財政透明度至關重要。財政透明讓借款成本更低廉,體現公眾對政府財政的支持。雖然開放性金融市場可以降低一個國家的財政赤字,還可以使政府財政績效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開放性金融市場不是萬能的,超過一定限制,其有效性就會受到抑制。在發展金融市場問題上,企業需要將其內部經營情況和未來發展方向以及各項重大會議內容向群眾公開。公開的金融市場信息應該包括企業年度或季度財務報表以及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因為這些內容直接與廣大股民切身利益掛鉤,也可以很好防止金融市場中欺詐情形發生。(二)調整財政公開信息制度目前,在許多國家的法律中都有關于公共信息要求的規定,只要公共需要,不涉及國家安全、個人隱私的信息,都有必要進行公布。澳大利亞最近頒布了《預算誠實章程》,英國頒布了《財政穩定法典》,而時間更久遠一點的《財政責任法案》,是新西蘭于1994年頒布的一套法定基準。這些法典都對公共信息公開透明作出了規定?,F實證明這些國家所要求的財政透明度遠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的更高,其國家財政也更加穩定。而我國政府多數情況下不公開公共財政信息,或者公開的財政信息不全面、不詳細。目前,我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對公開信息的豁免大多采取概括式,不具體、可操作性不強,甚至沒具體要求需要公開的信息。這就使得政府部門干脆采取信息全部不公開或部分公開來應付了事。因此,我國需要制定更加具體、詳細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增加政府公共財政信息公開范圍,公開內容要簡潔明了、直觀?!督鹑谥贫取分贫ㄐ枰鶕覈鴮嶋H情況,結合市場中出現的不利于金融市場未來正常發展的狀況對金融市場進行有效監督和約束,適時進行制度更改,以規范金融市場。例如,目前金融市場上退市現象比較多,主要是企業內部發展信息沒有公開導致,針對這種情況,政府就需要制定相關法律措施,嚴禁上市公司攜款退市,給股民造成巨大損失。退市需要符合標準,退市前,審計部門需要對其財務問題進行盤查,嚴厲打擊企業財務弄虛作假行為[4]??傊?,金融市場約束會讓金融市場更加繁榮穩定,會更有利于我國政府財政。而財政透明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這是我國政府實行開放性政策的關鍵一步。盡管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但高度透明的財政政策有利于我國政府和金融市場的發展。
本文作者:李昀芯工作單位:海南省財政廳
封建宏觀經濟管理論文
摘要:中國封建社會宏觀經濟管理思想的指導原則包括國家視角、政府占據經濟主導地位、重視經濟信息等三項;在國家干預經濟必要性問題的討論中,指出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管理者已經認識到由于生產生活對自然環境的嚴重依賴、商人階層的剝削屬性和出于統治階級統治安全性的考慮而必須對經濟進行干預;封建社會環境下政府干預經濟的方式,是政府作為經營者直接進入生產和流通環節,其預期的政策目標是調節經濟平穩運行以及抑制兼并,這也是中國民間工商業資本始終無法積累的一個重要原因。
關鍵詞:封建社會;經濟思想;宏觀經濟;經濟調節;政府干預
雖然從表面上看現在我們采用的經濟調控政策十分的西式化,實際上很多地方都體現出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的影子。中國在漫長的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歷史階段中孕育出了非常豐富的宏觀經濟管理思想,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國封建經濟并不是像西方社會那樣完全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體系,而是一個商品經濟體系。西方歷史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特征表現在其最小經濟單元為領主莊園,在這個最基本的經濟單元中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給自足,不需或很少與外界發生商品交換。中國封建經濟體系中最小經濟單元是個體農戶,所謂男耕女織,大量手工業產品及非自產消費品都需要通過商品交換從外界取得,因此中國封建經濟體系中歷來都具有商品生產和流通因素。我們甚至可以說,中國封建社會之所以持續時間長,原因除了通常所說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超穩定性,還在于具備與之相適應的商品生產和交換體系。由于中國政治上大一統政治體系的存在,它在經濟領域形成了與之相配套的經濟管理方式,即國家以直接參與經濟的方式管理和干預經濟。第二方面的原因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始終存在巨大的沖突和矛盾,這些沖突和矛盾每當積累到達一個頂點,就以社會組織崩潰,也就是改朝換代的方式予以暫時緩解,然后進入下一個循環,矛盾因素重新開始積累。盡管封建社會進程中眾多參與者最終沒有能夠徹底解決這些矛盾,歷朝歷代的當政者還是做出了自己的嘗試和努力,因而為后世留下了卓越的經濟思想。歷史不會以斷裂的方式向前演進,作為歷史的后來者不應該忽視這些經濟思想和歷史經驗。現代社會經濟與封建社會經濟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有必要對這些經濟思想和歷史經驗仔細分析,加以利用。
本文試圖引入現代經濟理論分析工具,分析歷代當政者的經濟管理思想,從中梳理出中國封建社會宏觀經濟管理思想的大致脈絡。研究方法基本上采用實證分析方法。研究對象包括管子[1]、桑弘羊、王莽、劉晏、王安石和丘浚,之所以選取當政者的經濟思想作為分析對象,是因為他們都是直接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經濟問題,其對策和措施都具有可操作性,同時有切實的經濟運行結果或效果可以比較,這些都使得研究者更容易看清楚經濟事物內在的相互關聯關系。
一、封建社會宏觀經濟管理的指導原則
宏觀經濟管理指導原則是經濟管理者在制定經濟政策和措施時所采取的出發點和基本思路。封建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認識水平不高,但經濟管理者通過觀察實踐總結出不少有益的指導原則。這些指導原則總體上表達了生活富裕、國泰民安的良好愿望。管子把國家的“德”具體化為政府要做好的六件事,“德有六興?!^六興者何?曰:辟田疇,利壇宅,修樹藝,勸士民,勉稼穡,修墻屋,此謂厚其生。發伏利,輸(土帶)積,修道途,便關市,慎將宿,此謂輸之以財。導水潦,利陂溝,決潘渚,潰泥滯,通郁閉,慎津梁,此謂遺之以利。薄征斂,輕征賦,馳刑罰,赦罪戾,宥小過,此謂寬其政。養長老,慈幼孤,恤鰥寡,問疾病,吊禍喪,此謂匡其急。衣凍寒,食饑渴,匡貧窶,振罷露,資乏絕,此謂振其窮?!盵2]管子在這里給我們描述了理想社會的各種經濟特征,發展生產、興修道路和水利、低稅賦、解決社會保障等等,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政府在這個理想社會模型中所占據的控制和主導的地位。
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政體思想分析論文
摘要:亞里士多德由其中庸的倫理思想導出與之相對應的政體思想。這一中庸的政體思想建立在中產階級作為階級基礎之上,混合了平民政體和寡頭政體這兩種特質,注重平衡、維護正義——這一點體現在政體的選擇、建立、維持、延續等各個方面,強化公民教育,這樣建立起來的政體就是亞氏最為推崇的共和政體。亞氏的中庸政體思想影響深遠。后世政體研究與政體發展莫不源于亞里士多德。
關鍵詞:亞里士多德中庸政體中產階級共和調查研究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提出了兩個對后世影響深遠的觀點。其一,國家是基于自然的生長、演化和創造。即從為滿足一切日常的需要起見所設立的家庭,到由多數家庭集合而成的村落,再到被亞氏視為人類社會組織的最后的階段的國家。其二,國家的目標,絕不單單是生殖與生存,而在于國民的幸福與國家的繁榮。國民的幸福,當然是指一切美德的實現,所以,在亞氏看來,國家是有其高尚的倫理目的的。他所謂的國家,不是單單希圖共存的團體,而是向著美善精進的那種社會生活。質言之,自然的本性的衍生和強烈的倫理目的,構成了亞氏審視國家的獨特視角,也是其對政治學的兩大貢獻。也正是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亞氏的政治學并非一種獨立的科學,而是為完成其倫理學起見的輔助科學。[1]
誠然,為完成這一學科構想目的,單單只是完成從倫理學到政治學的過度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在政治學內部進行構想與慎思。亞氏思慮的是,為完成其倫理目的,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政治學?需要什么樣的政治思想?政體如何構建?什么樣的政體是理想的政體?理想政體如何維系?其基礎是什么?這些都是亞氏在構思其政治思想與政體理論中所必須解決的理論與現實問題。時至今日,我們還必須認清的一個現實就是,亞氏對后世政治學的影響何在?其要義何在?正是對這些問題的求解,構成了本文的運思邏輯。我們需要討論的就是其中庸的政治思想。
一、中庸政治思想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多處闡述了其中庸政治思想。亞氏的中庸政治思想來源于其倫理學巨著《尼格馬科倫理學倫理學》的基本觀點。
亞里士多德的庸政體思想研究論文
摘要:亞里士多德由其中庸的倫理思想導出與之相對應的政體思想。這一中庸的政體思想建立在中產階級作為階級基礎之上,混合了平民政體和寡頭政體這兩種特質,注重平衡、維護正義——這一點體現在政體的選擇、建立、維持、延續等各個方面,強化公民教育,這樣建立起來的政體就是亞氏最為推崇的共和政體。亞氏的中庸政體思想影響深遠。后世政體研究與政體發展莫不源于亞里士多德。
關鍵詞:亞里士多德中庸政體中產階級共和調查研究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提出了兩個對后世影響深遠的觀點。其一,國家是基于自然的生長、演化和創造。即從為滿足一切日常的需要起見所設立的家庭,到由多數家庭集合而成的村落,再到被亞氏視為人類社會組織的最后的階段的國家。其二,國家的目標,絕不單單是生殖與生存,而在于國民的幸福與國家的繁榮。國民的幸福,當然是指一切美德的實現,所以,在亞氏看來,國家是有其高尚的倫理目的的。他所謂的國家,不是單單希圖共存的團體,而是向著美善精進的那種社會生活。質言之,自然的本性的衍生和強烈的倫理目的,構成了亞氏審視國家的獨特視角,也是其對政治學的兩大貢獻。也正是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亞氏的政治學并非一種獨立的科學,而是為完成其倫理學起見的輔助科學。[1]
誠然,為完成這一學科構想目的,單單只是完成從倫理學到政治學的過度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在政治學內部進行構想與慎思。亞氏思慮的是,為完成其倫理目的,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政治學?需要什么樣的政治思想?政體如何構建?什么樣的政體是理想的政體?理想政體如何維系?其基礎是什么?這些都是亞氏在構思其政治思想與政體理論中所必須解決的理論與現實問題。時至今日,我們還必須認清的一個現實就是,亞氏對后世政治學的影響何在?其要義何在?正是對這些問題的求解,構成了本文的運思邏輯。我們需要討論的就是其中庸的政治思想。
一、中庸政治思想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多處闡述了其中庸政治思想。亞氏的中庸政治思想來源于其倫理學巨著《尼格馬科倫理學倫理學》的基本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