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產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7 15:55: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柑桔產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柑桔產業

柑桔產業化及品牌營銷綜述

論文關鍵詞:廣東省;柑桔;產業化;品牌營銷戰略

論文摘要:廣東省柑桔產業主要集中在粵西地區,而云浮市南盛鎮是著名的柑桔生產專業鎮,在柑桔產業化發展方面具有代表性。作者對南盛鎮柑桔產業化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其柑桔產業化和品牌建設中取得的成績、存在的題,提出針對柑桔產業化實施品牌營銷戰略。

廣東省作為柑桔種植大省,現有柑桔種植面積13.33萬hm2,其中砂糖桔8萬多hm2,貢柑1萬hm2。砂糖桔以其皮色桔紅、果肉脆嫩、味濃甜等優點而著稱,目前已成為廣東省栽培面積最大、總產量最高的柑桔品種。貢柑是橙與桔的雜交種,以皮薄色艷、清香甜蜜、高糖低酸、口感極佳而聞名。云浮市南盛鎮地處粵西山區,氣候溫和,山地資源豐富,素有種植柑桔的傳統?,F已初步形成了以柑桔種植(主要是砂糖桔和貢柑)為主導產業的特色“三高”農業,由20世紀80年代零星的柑桔種植發展壯大成為今天的廣東省柑桔生產專業鎮。

近10a來,南盛鎮全鎮的柑桔種植面積以平均每年200.0~333.3hm2耐的速度快速發展。1999年柑桔種植面積為533.3hm2,產量4000t;2002年柑桔種植面積達0.21萬hm2,產量2萬t;2009年柑桔種植面積達0.687萬hm2,產柑桔5.7萬t,銷售收人超過2.3億元,全鎮柑桔種植業進人了規?;目焖侔l展的時期。在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的同時,柑桔遠銷到上海、天津、哈爾濱、新疆等地,批量出口到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南盛鎮全鎮約有6300多戶農戶以柑桔生產作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2008年農民柑桔種植單項人均收人達到6800元。同時,柑桔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強大的帶動作用,形成了1條健康、良好的產業鏈,有力地促進了全鎮農資銷售、汽車運輸、餐飲服務、生態旅游等行業的發展。

但在柑桔專業鎮的發展中,柑桔這個產品也面臨著同質化傾向而帶來的問題,價格隨著產量的提高也在逐年下降。南盛鎮是砂糖桔和貢柑的重要產地,其品質優良,但品牌不響,而且隨著種植面積和產量不斷提高,已出現部分果園品種退化,品質變劣。因缺乏標準化栽培技術,導致單產低或不穩產、果實品質下降;受黃龍病等危害性病毒為害等問題,已開始影響到桔農的收益。

1、產業化生產和品牌營銷經驗

查看全文

柑桔產業的調查匯報材料

柑桔產業在我縣水果產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我縣農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鞏固和發展好柑桔產業,對促進我縣水果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最近,我對我縣柑桔產業進行了一次比較全面的深入調研,對其現狀、問題和走向有了新的認識,并形成了初步的對策意見。

一、我縣柑桔產業發展現狀

根據近一個月的調查研究,我認為當前我縣柑桔產業的現狀可概括為三句話,即:“基礎較好,問題不少,機遇看好?!?/p>

所謂基礎較好,是指我縣柑桔產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積累了較多的栽培經驗,目前已初具規模,初見效益。一是有較大的栽培面積。經過上世紀80年代的大力發展,我縣柑桔面積現已達7.4萬畝,全縣100畝以上的成片桔園已有63個,許多農民的房前屋后、空坪隙地都栽種了柑桔。據縣農業部門統計,全縣有一半以上的農戶栽種柑桔,柑桔年產量達4萬噸。柑桔已成為我縣水果產業的“龍頭老大”。二是掌握了比較過硬的栽培技術。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許多桔農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經驗,有的技術人員還走出會同到其他地方擔任技術顧問。特別是縣園藝場擁有一支在全省、全市有一定影響的技術隊伍,他們發明的“兩面三刀”嫁接法領先全國,蔣坤毅同志曾作為種植技術專家參加了湖南省臍橙栽培標準的制訂。縣科協甄繼海同志發明的“果園豎筒施肥法”還獲得了國家專利。三是引進、選育出了一批適宜栽種的優良品種。紐荷爾、朋娜臍橙和特早熟蜜桔等優良品種在我縣廣為栽種,夏橙、雜柑、官溪蜜柚等引種成功,特別是懷化市農業局在我縣建立的柑桔采穗圃,從中國柑桔研究所引進了許多優良品種,如卡拉卡拉、富本紅等。四是培育了有一定影響的柑桔品牌。我縣屬無檢疫性病蟲害柑桔產區,加上生產中較少使用化肥和農藥,生產的柑桔屬綠色食品,營養豐富、口感較好。據中國柑桔研究所和華中農業大學評定,其含糖量、水份、維生素等均高于其他地方同類產品。在1997年以來的全省優質農產品博覽會上,我縣臍橙年年榮獲大獎,并在1998年榮獲農業部檢測中心優質證書,在全省第一個拿到了出國通行證??h園藝場注冊的“會同神臍”在全國許多市場(主要是北京、香港、東北等地)小有名氣,產品往往供不應求,有時甚至有價無市。

所謂問題不少,是指當前影響我縣柑桔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十分突出,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產品多而不優、優而不多。全縣7.4萬畝柑桔中,橙類2.8萬畝、產量0.9萬噸,分別占柑桔總面積、總產量的37.8%和22.5%,其中優質臍橙面積僅5000余畝,進入盛果期的XX畝,僅占全縣柑桔總面積的2.7%;市場上滯銷的寬皮柑桔面積、產量分別占柑桔總面積和總產量的62%和77%,其中比較好銷的特早熟、早熟溫州蜜柑1.2萬畝,僅占16.2%;在市場上競爭力最差的中熟蜜柑3.4萬畝、產量1.9萬噸,分別占柑桔總面積和總產量的46%和47.5%;椪柑、血橙等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品種所占比重很小。由此可見,我縣柑桔市場競爭力差、經濟效益低的品種占多數,加上早中晚熟品種比例失調,鮮果又集中在10-11月成熟,與市場需求周年均衡供應的矛盾比較突出。市場行情較好時,這些普通柑桔的價格可賣到0.8元左右/公斤,市場低迷時僅0.4元/公斤,有時甚至幾元錢一擔,效益十分低下。二是技術力量不適應現代生產的需要。我縣廣大農技人員知識普遍老化,急需知識更新和技術更新;全縣農技推廣網絡不健全,特別是鄉鎮農技人員重農資經營、輕技術服務,為民服務難以落到實處,許多先進的技術難以變成現實的生產力。三是產業化鏈條非常脆弱。全縣既沒有專業的水果批發市場,也沒有柑桔加工企業,大部分產品以鮮果形式銷售;柑桔產后處理、加工手段落后,“柑桔賣筐”的問題長期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四是棄園拋荒、毀園改種現象突出。近年來,由于出現柑桔“賣難”問題,昔日的“搖錢樹”變成“賠錢樹”、“傷心樹”,桔農的生產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有的地方出現棄園拋荒、毀園改種現象,全縣桔園面積呈逐漸減少之勢。據縣農業部門估計,全縣有近萬畝桔園拋荒或改種,縣金實公司的600多畝桔園已全部改為種苗基地,巖頭鄉東風、墓腳、溪邊等村就拋荒桔園1000多畝。

所謂機遇看好,是指我縣柑桔產業雖然暫時步入低谷,但也面臨著十分難得的復蘇機遇。比如,農業特產稅取消后,減輕了農民負擔,調動了農民發展特色經濟作物的積極性,有利于促進柑桔產業的復蘇。又如,隨著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全球形成了一個開放的統一市場,國外柑桔采后包裝及品牌創意、營銷宣傳等都會使我國業界大開眼界,取優汰劣,引進吸收,特別是一些國外大型果品加工企業必定會搶抓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利用我國豐富的柑桔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在我國投資辦廠,這對改變我國“柑桔罐頭王國”的局面,為我國果品加工引進資金、技術和設備帶來許多良好機遇,促進我國果品加工業的飛速發展。再如,我縣氣候四季分明,降水均勻,無霜期長,土壤富含磷、鉀成份,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我們生產優質柑桔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我縣出產的柑桔甜酸適中、口感較好,具有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據介紹,我縣栽種的紐荷爾臍橙,其口味甚至超過了原產地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種植的臍橙。

查看全文

柑桔產業調查工作實施辦法

為全面了解我縣柑桔產業發展基本情況,并為全市柑桔產業發展戰略提供準確依據,根據市里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普查目的

通過普查,準確掌握我縣柑桔的產來現狀,為全市研究制定柑桔產業的發展戰略和規劃提供科學的依據,引導柑桔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普查范圍和內容

(一)范圍:全市從事柑桔生產、銷售、加工和服務的個人、企業及協會組織。

(二)內容:1、柑桔生產品種、面積和產量(包括低產園面積);2、從事柑桔生產、銷售及加工企業情況;3、柑桔專業協會情況;4、從事柑桔生產服務中介組織情況;5、規模生產基地情況。

查看全文

關于縣柑桔產業現狀問題及其方向調查

柑桔產業在我縣水果產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我縣農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鞏固和發展好柑桔產業,對促進我縣水果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最近,我對我縣柑桔產業進行了一次比較全面的深入調研,對其現狀、問題和走向有了新的認識,并形成了初步的對策意見。

一、我縣柑桔產業發展現狀

根據近一個月的調查研究,我認為當前我縣柑桔產業的現狀可概括為三句話,即:“基礎較好,問題不少,機遇看好。”

所謂基礎較好,是指我縣柑桔產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積累了較多的栽培經驗,目前已初具規模,初見效益。一是有較大的栽培面積。經過上世紀80年代的大力發展,我縣柑桔面積現已達7.4萬畝,全縣100畝以上的成片桔園已有63個,許多農民的房前屋后、空坪隙地都栽種了柑桔。據縣農業部門統計,全縣有一半以上的農戶栽種柑桔,柑桔年產量達4萬噸。柑桔已成為我縣水果產業的“龍頭老大”。二是掌握了比較過硬的栽培技術。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許多桔農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經驗,有的技術人員還走出會同到其他地方擔任技術顧問。特別是縣園藝場擁有一支在全省、全市有一定影響的技術隊伍,他們發明的“兩面三刀”嫁接法領先全國,蔣坤毅同志曾作為種植技術專家參加了湖南省臍橙栽培標準的制訂。縣科協甄繼海同志發明的“果園豎筒施肥法”還獲得了國家專利。三是引進、選育出了一批適宜栽種的優良品種。紐荷爾、朋娜臍橙和特早熟蜜桔等優良品種在我縣廣為栽種,夏橙、雜柑、官溪蜜柚等引種成功,特別是懷化市農業局在我縣建立的柑桔采穗圃,從中國柑桔研究所引進了許多優良品種,如卡拉卡拉、富本紅等。四是培育了有一定影響的柑桔品牌。我縣屬無檢疫性病蟲害柑桔產區,加上生產中較少使用化肥和農藥,生產的柑桔屬綠色食品,營養豐富、口感較好。據中國柑桔研究所和華中農業大學評定,其含糖量、水份、維生素等均高于其他地方同類產品。在年以來的全省優質農產品博覽會上,我縣臍橙年年榮獲大獎,并在年榮獲農業部檢測中心優質證書,在全省第一個拿到了出國通行證。縣園藝場注冊的“會同神臍”在全國許多市場(主要是北京、香港、東北等地)小有名氣,產品往往供不應求,有時甚至有價無市。

所謂問題不少,是指當前影響我縣柑桔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十分突出,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產品多而不優、優而不多。全縣7.4萬畝柑桔中,橙類2.8萬畝、產量0.9萬噸,分別占柑桔總面積、總產量的37.8%和22.5%,其中優質臍橙面積僅5000余畝,進入盛果期的XX畝,僅占全縣柑桔總面積的2.7%;市場上滯銷的寬皮柑桔面積、產量分別占柑桔總面積和總產量的62%和77%,其中比較好銷的特早熟、早熟溫州蜜柑1.2萬畝,僅占16.2%;在市場上競爭力最差的中熟蜜柑3.4萬畝、產量1.9萬噸,分別占柑桔總面積和總產量的46%和47.5%;椪柑、血橙等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品種所占比重很小。由此可見,我縣柑桔市場競爭力差、經濟效益低的品種占多數,加上早中晚熟品種比例失調,鮮果又集中在10-11月成熟,與市場需求周年均衡供應的矛盾比較突出。市場行情較好時,這些普通柑桔的價格可賣到0.8元左右/公斤,市場低迷時僅0.4元/公斤,有時甚至幾元錢一擔,效益十分低下。二是技術力量不適應現代生產的需要。我縣廣大農技人員知識普遍老化,急需知識更新和技術更新;全縣農技推廣網絡不健全,特別是鄉鎮農技人員重農資經營、輕技術服務,為民服務難以落到實處,許多先進的技術難以變成現實的生產力。三是產業化鏈條非常脆弱。全縣既沒有專業的水果批發市場,也沒有柑桔加工企業,大部分產品以鮮果形式銷售;柑桔產后處理、加工手段落后,“柑桔賣筐”的問題長期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四是棄園拋荒、毀園改種現象突出。近年來,由于出現柑桔“賣難”問題,昔日的“搖錢樹”變成“賠錢樹”、“傷心樹”,桔農的生產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有的地方出現棄園拋荒、毀園改種現象,全縣桔園面積呈逐漸減少之勢。據縣農業部門估計,全縣有近萬畝桔園拋荒或改種,縣金實公司的600多畝桔園已全部改為種苗基地,巖頭鄉東風、墓腳、溪邊等村就拋荒桔園1000多畝。

所謂機遇看好,是指我縣柑桔產業雖然暫時步入低谷,但也面臨著十分難得的復蘇機遇。比如,農業特產稅取消后,減輕了農民負擔,調動了農民發展特色經濟作物的積極性,有利于促進柑桔產業的復蘇。又如,隨著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全球形成了一個開放的統一市場,國外柑桔采后包裝及品牌創意、營銷宣傳等都會使我國業界大開眼界,取優汰劣,引進吸收,特別是一些國外大型果品加工企業必定會搶抓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利用我國豐富的柑桔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在我國投資辦廠,這對改變我國“柑桔罐頭王國”的局面,為我國果品加工引進資金、技術和設備帶來許多良好機遇,促進我國果品加工業的飛速發展。再如,我縣氣候四季分明,降水均勻,無霜期長,土壤富含磷、鉀成份,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我們生產優質柑桔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我縣出產的柑桔甜酸適中、口感較好,具有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據介紹,我縣栽種的紐荷爾臍橙,其口味甚至超過了原產地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種植的臍橙。

查看全文

柑桔產業發展推進會發言材料

這次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柑桔產業發展推進會,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十二次全會精神,研究如何進一步優化柑桔產業區域布局,部署新形勢下我市柑桔產業發展工作。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我市柑桔產業發展現狀

我市柑桔產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面積有所擴大,品種、品質結構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我市柑桔產業發展基地少、規模小、品種雜。全省柑桔面積343萬畝,總產量236萬噸,單產650公斤。我市周邊的資陽市雁江區12萬畝優質溫州蜜桔平均畝產3000公斤以上,其中高產果園連續15年保持畝產6000公斤以上。我市柑桔面積28萬畝,總產量5.5萬噸,單產僅196公斤。無論是面積還是單產與全省平均水平和其他市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匾幠?傮w較小,5000畝以上的柑桔基地只有1個(清見桔橙基地),其他的也只有幾十畝、幾百畝,而且發展中沒有按照區域優勢來布局,規模優勢尚未形成。品種普遍存在多、亂、雜,產品結構不合理。早晚熟品種少,鮮食加工兼用的品種少,加工專用的品種更少。

二是龍頭企業實力不強、組織化程度不高。省級龍頭企業要求銷售收入在3000萬元以上,市級龍頭企業在1000萬元以上。我市從事柑桔產業的龍頭企業普遍實力都不強,許多企業只能算是營銷大戶,年銷售額僅幾十萬至幾百萬元左右。且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還沒有完全形成產前、產中、產后完整的產業體系,缺乏帶動和競爭能力。

二、推進柑桔產業發展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查看全文

區農業局柑桔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為加快我區柑桔產業發展,確保北部8萬畝柑桔產業帶早日建成,盡快形成東聯城固、西接**縣北部丘陵柑桔園帶,實現與全市60萬畝柑桔產業帶有效對接,加快優勢產業聚集,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新農村建設,現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全區柑桔產業發展規劃如下:

一、全區柑桔業基本概況與發展優勢

(一)我區柑桔業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概況。

漢臺區位于**南部,地處**盆地腹地,北接**,南臨**,地理座標介于北緯33o02''''-33o022''''、東徑106o51''''-1**o10之間。由于受地理位置、地形及大氣環流的影響,其氣候具有暖溫帶向亞熱帶過渡特性。境內物種繁多,北果(蘋果)南桔在此皆有分布。歷史上這里曾經是柑桔的原產地及集中栽培地域。三千年前的《詩經》記述了該地**山區“有條(柑桔類植物)有梅”的事實,兩千年前的《史記》記述了該地栽植“千樹橘”的專業戶其經濟收益等同于“千戶候”的經濟栽培狀況。從漢至唐宋,柑桔業在此長盛不衰,在農業生產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是到了明清小冰時期(公元1300年—1900年),由于我國冬季溫度的較大幅度變遷,使柑桔栽培界限南移1-2個緯度,遂使本地的柑桔生產走向低落。1950年以后,氣候趨向變暖,柑桔生產得到一些恢復和發展。自上世紀70年代起,在各級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區柑桔業得到長足發展。

近來來,我區柑桔產業在市、區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呈現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市上提出并制定了《**市60萬畝柑桔產業發展規劃》,并把發展柑桔產業列為我市八大民生工程之一重點扶持發展,我區在廣泛調研、充分論證、科學規劃的基礎上,結合地域特點,因地制宜,提出了建設北部丘陵8萬畝柑桔產業帶的遠期發展規劃,不斷加大資金、政策扶持力度,全區柑桔生產快速發展。截止目前,全區發展柑桔面積達到4萬畝,柑桔產業已成為我區農民致富增收、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支柱產業。

(二)我區柑桔產業的發展前景。

查看全文

柑桔產業開發考核方案

一、考核內容

(一)基地建設。重點對基地規模、當年新增基地面積、當年改造提升基地面積、國家和省級標準化示范基地和核心示范區、精品果園設施大棚和覆膜避雨栽培、一村一品專業村等進行考核。

(二)龍頭企業及加工。重點對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優質果率、果品商品化處理、柑桔深加工等進行考核。

(三)品牌開發。重點對無公害和綠色食品品牌開發、國家和省名牌產品或優質產品、是否有統一品牌、無公害基地面積等進行考核。

(四)經營機制與資金投入。重點對地方領導重視程度、引導社會資本和桔農投入以及開發經營機制、地方財政投入、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扶持等進行考核。

(五)經濟效益。重點對柑桔產量、畝平單產、綜合產值、產值增長幅度、柑桔出口數量等進行考核。

查看全文

農產品品牌營銷探討論文

一、“南盛”柑桔品牌建設中已取得的成績

1、具有一定的產業優勢,已形成一定規模

近幾年,隨著“一鄉一品”的開展,鎮政府積極發動群眾參與柑桔生產,促進柑桔生產向規?;l展。目前,全鎮80%以上的農戶參與柑桔生產,達6300多戶,柑桔種植達10.3萬畝,人均3畝,商品率達100%。2005年被評為“廣東省柑桔專業鎮”。

2、加強科技投入,堅持標準化生產

在鎮政府的組織下,辦起了16間農村實用技術推廣學校,形成了以鎮為中心、以村為基礎、以民間科技組織為補充的農技培訓和推廣網絡,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培訓農戶;與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科院、仲愷農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積極合作,制定了柑桔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研究與開發柑桔新品種、新技術。同時農技人員結合不同時期的柑桔管理要求推廣種植技術,把南盛柑桔逐步推向綠色環保、無害化生產。2005年獲得了廣東省“健康農業示范基地”稱號。

3、嘗試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

查看全文

農業局有關柑桔業發展工作通知

各鄉(鎮、街道)科特派工作站、局屬有關單位:

年,我縣通過柑桔提質增效百日大會戰、申報縣蘆柑地理標志和柑桔(福州)展銷會活動,較大幅度提高了縣柑桔的知名度,促進了縣柑桔的出口和果農的增收。為了加快柑桔產業的發展,經研究,特制定年縣柑桔產業發展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年縣柑桔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驗收和“國家浙南閩西粵北寬皮柑桔帶”建設啟動為契機,堅持“一主二輔”品種定位,以優質蘆柑出口、紅肉臍橙走高端市場為導向,加大柑桔標準化推廣力度,提高柑桔產品質量;轉變柑桔生產經營方式,培育柑桔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提升柑桔產業水平;加大柑桔品牌宣傳,不斷提升縣柑桔知名度,使縣柑桔躋身全省前列。

二、工作目標

到年底,全縣柑桔面積達到12.5萬畝,產量達13萬噸,其中:蘆柑面積達到8.0萬畝、紅肉臍橙面積達到0.5萬畝;完成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0.1萬畝,帶動12個鄉鎮創建柑桔精品示范園0.5萬畝以上,輻射帶動全縣12萬畝的柑桔標準化建設;完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的省級驗收;新增柑桔“三品”認證企業1-2個;建立柑桔黃龍病綜合防控示范片5個,防控示范面積達到0.1萬畝以上;進一步規范柑桔苗木生產與經營市場;建立柑桔出口果園登記1萬畝、出口包裝加工企業新增2家;抓好以洋墩、仁壽柑桔倉儲中心的平臺建設,實現縣柑桔年加工能力6萬噸;完成“縣紅肉臍橙”地理標志的注冊登記和“縣蘆柑”地理標志使用授權工作,發揮地理標志的品牌效益;引導企業創建省級名牌農產品(柑桔)1個;加大“縣蘆柑”、“縣紅肉臍橙”在省市縣政府網站、農業信息網站的宣傳力度;繼續策劃“縣柑桔”優質果評選、展銷活動,提升縣柑桔的知名度;繼續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培訓桔農1萬人次。

查看全文

鄉鎮水果生產發展計劃

鎮位于丘陵和山區的過渡地帶,水果產業規劃區分布于沿岸的丘陵地區,氣候適宜,適合柑桔的生長,規劃區內遠當一級公路南北貫穿,交通便利,在柑桔的運輸與銷售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本著增加土地產出效益,培育壯大支柱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目的,結合本鎮實際,特制定本水果生產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及規劃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的發展觀,促進柑桔產業與經濟和和會統籌發展。按照優勢區域布局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發展規模型、效益型生產基地為中心,把柑桔產業發展成為加快農民致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

(二)規劃原則

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栽、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堅持政府引導、群眾自愿的原則;堅持科學規劃、集中連片原則;堅持優質服務、提高效益的原則;堅持培育典型、示范帶動的原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