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能源范文10篇

時間:2024-01-31 17:31: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工業能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工業能源

工業能源論文:國內工業能源探究解析

本文作者:孫廣杰工作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關于工業能源利用率的研究

與工業能源的需求相類似,不同行業部門、不同區域間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存在著顯著差異,現有的研究大都在研究我國工業能源利用效率現狀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國工業的節能潛力,為其轉型提供理論以及實證依托。余曉泓、張超(2012)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通過引入方向性距離函數和數據包絡分析,測算了中國工業部門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減排潛力。實證結果表明,以既定最優生產前沿為參考,中國工業部門的總體能源效率偏低,減排潛力較大;各行業能源效率與減排潛力存在較大差異;不同行業能源效率與減排潛力呈現差異性動態變化,認為政府可以通過實施差異性碳稅政策、靈活利用碳市場機制、強化節能技術研發和促進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強企業環境執法監管等舉措來推動中國工業部門提高能源效率。唐玲、楊正林(2009)首先對能源經濟效率的幾種常用衡量方法進行了歸納,然后利用DEA方法測算了1998—2007年中國工業行業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工業經濟轉型對能源效率提升的影響機制。研究表明,中國工業能源效率的總體水平較低,具有較大的節能潛力和提升空間;工業能源效率變化具有明顯的工業經濟轉型特征,開放程度高、競爭性強的行業能源效率較高,而開放程度低、壟斷程度高的行業能源效率水平低;工業能源效率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屈小娥(2011)以中國省際工業為研究對象,運用DEA效率評價方法,實證測算并分析了全國30個省份的工業全要素能源效率、可節能量和節能潛力,研究了影響工業能源效率的因素。結論認為,我國各省份工業能源效率差異較大,工業能源效率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的省份工業能源利用效率較低,工業節能潛力和節能規模較大,其工業能源效率提高對于全國能源效率及節能力度有較強的拉動力。王海寧、陳媛媛(2010)從外部性的角度探討了能源效率的影響因素。提出了產業集聚也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假說,并借助中國2001—2007年25個工業行業的數據,采用DEA的方法測度了全要素(各類)能源效率以及產業集聚程度指標。結果發現能源密集型行業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較低,而能源非密集型行業全要素能源效率較高;資源依賴性行業及出口密集型等行業集聚程度較高;煙草行業的能源效率和集聚程度均居首位。隨后文章采用實證的方法驗證了產業集聚及其所引致的外部性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單要素能源效率的假說。

綜合性研究

事實上,關于工業能源需求以及利用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能源利用率往往被視作影響工業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另外,行業或經濟增長等因素也通常被視作影響能源需求的另一主要因素。王少平、楊繼生(2006)的研究結果證明我國工業各主要行業的能源消費與行業增長和能源效率之間存在長期均衡,且長期均衡具有顯著的短期調整效應,屈小娥、袁曉玲(2008)基于10個高耗能行業的實證分析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蔣毅一、王皓良(2009)則研究了我國工業各主要行業的能源消費特征,以如何降低高耗能行業能耗水平從而減小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為出發點,認為要降低工業能源消耗可以采取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結構升級兩種方法。周建(2007)利用1978—2005年的樣本數據,通過狀態空間模型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能源需求、經濟增長、效率改進等之間的動態相關性,在此基礎上使用向量自回歸模型、脈沖響應函數、方差分解模型等對能源需求及其影響因素之間的作用機理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結論表明:改革開放以來能源需求、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效率改進等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能源需求的短期波動除了受到相關因素的直接影響外,制度變遷等不可觀測變量對能源消費的模式及其變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對我國能源需求影響的眾多變量中,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工業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尤其是重工業比例在國民經濟結構的進一步提高對能源需求的調整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

結論與思考

查看全文

工業企業能源節約管理制度

第一條根據《*市工業企業節約能源暫行規定》(以下簡稱《節能暫行規定》)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制訂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本市全民和集體所有制的工業企業(包括市屬工業企業、區或者縣屬工業企業、鄉鎮工業企業),以及中央單位和其他省市在滬的工業企業,均應當執行本實施細則。

第三條年耗能折合標準煤1萬噸以上(含1萬噸)的工業企業,應當有相應的節約能源管理機構,配備專職負責人和技術人員等。

年耗能折合標準煤3000噸以上(含3000噸)不足1萬噸的工業企業,應當有分管節約能源工作的部門,配備專職人員。

年耗能折合標準煤不足3000噸的工業企業,應當配備從事節約能源工作的專職或者兼職人員。

第四條工業企業節約能源管理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的配備,應當保持相對穩定。

查看全文

工業企業能源管理探討

摘要:在工業企業中構建良好的能源管理體系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是減少工業企業能源消耗的根本。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工業企業存在能源管理機構人員配置不足、能源計量體系不完善、能源統計不專業等問題。本文基于目前工業企業能源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以期提高工業企業的能源管理能力,降低能源消耗量,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能源管理;人員配置;能源計量;能源統計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而工業企業的能源消耗量占我國能源消耗總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電力消耗占我國電力消費總量的80%[1]。我國工業產品的能耗水平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原因可以歸為設備老舊、工藝及技術落后、信息化及自動化程度不高、能源管理落后等方面。良好的能源管理體系有利于企業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保障生產安全,為綠色生產提供保證[2]。目前,企業能源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能源管理機構人員配備不足、能源計量缺乏完善的體系、能源統計缺乏專業性等三個方面。

1能源管理機構人員配備不足

能源管理工作應該由專業的技術人員負責,而大部分的企業能源管理專業人員配置較少,甚至無專業能源管理人員。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規定重點用能單位應設立專職的能源管理崗位,而大部分的工業企業的能源管理崗位為兼職,且配備的人員專業性不強,不能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2能源計量體系不完善

查看全文

烏拉特后旗規模工業企業能源消耗情況

今年上半年,剔除個別企業停產檢修因素,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33.66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0.73%,較一季度回落8.35個百分點。單純的從二季度看,全旗規模以上綜合能源消費量確實呈下降趨勢,但是縱觀全年能源消費情況,完成全年單位GDP能耗目標任務形勢依然嚴峻。

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運行特點

(一)主要能源品種消費呈“兩升一降”上半年,全旗規上工業企業焦炭和電力消費量為1.28萬噸、16.57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48.86%和2.47%;原煤消費量23.87萬噸,同比下降8.96%。

(二)高耗能行業總體呈下降趨勢上半年,全旗五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總量29.45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24%,較上季度回落8.10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88%。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工業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12.49%,較一季度回落6.60個百分點;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業、電力生產和非金屬礦物質生產能源消費量同比分別增長5.20%、88.61%、1.40%和9.12%。

(三)能源消費高度集中在少部分企業上半年,全旗耗能超過1萬噸標準煤的企業有6戶,占全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的15.80%,而綜合能源消費量27.35萬噸標準煤,占規上綜合能源消費量的81.20%。能源消費結構的不合理,對全旗“十三五”時期整體的節能降耗不利。

二、影響上半年能源消費結構的原因

查看全文

能源消耗工業企業論文

1引言

從能源結構上分析,芷江縣主要以煤炭為主,占75.3%。其次是電力,占18.08%,生物質燃料占6.6%,油類僅占0.02%數量不多[1](表1)。

2行業能源消耗分析研究

由表2可知,行業分析中,化工行業原煤消耗量為55558t,占全縣原煤總量的54%,占了全縣16個行業的50%,電力消耗量為6545.22萬kW•h,占全縣電力量的46%,化工行業綜合能源消耗總量為47729.2t,占全縣綜合總量的49%,化工行業是芷江縣的原煤、電力能源消耗大戶。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的原煤消耗量為42072.45t,占全縣煤量的41%,非金屬行業也是耗煤大戶,具體企業分析,主要是以建材行業水泥廠和磚瓦行業為主。用電量為2115.87萬kW•h,占全縣總用電量的15%。生物質燃料僅10t,比重不大。非金屬行業的綜合能耗為32662.75t,占全縣綜合能耗的34%。造紙行業原煤消耗量為3270t,占全縣耗煤量的3%,生物質能源為5577t,占全縣生物質能源的87%,電力為654萬kW•h,比例少,綜合能源為8715.99t,占全縣總綜合能源的9%,比例不高。因此,芷江縣能耗最大的行業是化工行業,其次是非金屬行業,第三是造紙行業。這3個行業原煤所占比例占全縣98%,電力占65%,生物質能耗占87%以上,3個行業的綜合能耗占全縣的92%以上。行業能源消耗柱狀圖分析如圖1。

3主要企業能源情況分析

從表3分析,能源消耗大的企業有化工行業的芷江化肥公司,非金屬行業的芷江宏宇水泥有限公司,黑色冶煉加工行業的芷江春陽灘冶煉廠等,芷江化肥公司的綜合能耗最大為43135.58t標煤,占全縣的44.3%,其次是芷江宇宏水泥公司為20819.15t標煤,占全縣21.38%,第三的是芷江新型建材廠,總能耗為5558.51t標煤,占全縣5.71%,從統計的7個主要企業來看,總能耗為83354.01t標煤,占了全縣85.61%以上。從能源結構上分析,芷江化肥工業有限公司的原煤消耗量為54900t,占全縣用煤量的53.57%,過半數。其次是芷江宏宇水泥公司為26660t,占全縣用煤量的26.02%,第三是芷江新型建材廠,用煤量為7300t,占全縣用煤量的7.12%,統計的7個企業耗煤90470t,占全縣用煤量的88.78%。電力方面,用電量最大的是芷江春陽灘冶煉廠為3930萬kW•h,其次是芷江興洋化工廠為3200萬kW•h,第三是芷江化肥公司為3190萬kW•h,分別占全縣用電總量的27.45%、22.35%和22.28%。統計的7個企業用電量總計12449萬kW•h,占全縣用電量的86.97%。生物質燃料分析,僅有芷江造紙廠用量大,為2059t,占全縣用量的31.92%,其次是芷江永泰紙廠,為1373t,占全縣生物質用量21.28%,兩家企業占全縣的53.20%,為一半以上。具體見主要企業能源消耗統計表3。從綜合能源消耗的行業來分析,芷江縣單位產值綜合能耗為2.0194t/萬元,化工行業為4.3847t/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最高,主要是化工行業用電量大,耗煤量大的原因。萬元產值量比較低的其他八個行業,平均值僅為0.2262t/萬元,低于全縣能耗單位值為90個百分點。從統計表4中可分析出,芷江縣單位能耗最大的行業,主要是化工行業、非金屬行業、造紙行業和黑色金屬冶煉再加工業這四個行業。

查看全文

工業能源統計工作計劃

為進一步做好全市2013年工業、能源統計工作,根據國家、省統計局工業、能源統計報表制度和省、市工作目標要求,特制訂本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2013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全市工業、能源統計要開好局、起好步、服好務,緊緊圍繞“十二五”規劃以及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統籌謀劃,開拓創新,全面完成上級和局黨組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以不斷提高工業能源統計數據質量為中心,以提升統計優質服務能力為目標,強化統計基礎建設,加強統計數據評估審核,推進統計制度方法改革,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全面提升各級工業能源統計的工作水平與服務能力。

二、工作措施

(一)多措并舉,不斷提高對工業能源統計數據質量控制能力

統計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提高工業、能源統計數據質量是我們統計工作永恒的主題,更是我們統計人的使命所在。從目前看,全省工業、能源統計的基礎數據質量存在一定的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國家統計局、省統計局明確提出要把提高統計源頭數據質量作為2013年頭等大事來抓,我們也勢在必行。具體工作思路是:

查看全文

化學工業能源原材料工作計劃

化學工業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業,是*市傳統的支柱產業之一。為積極應對當前復雜的經濟形勢,貫徹落實國家、省化學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加快*市化學工業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一、化工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一)現狀。20*年,全市擁有規模以上化學工業企業180家,其中:過10億元的4家,過20億元的1家,過100億元的1家。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6.5億元,同比增長33.6%,比全市工業經濟增速高12.4個百分點,占全市主營業務收入的13.1%。主營業務收入過5億元的企業11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6.1億元,占全行業64.0%。企業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增強,形成多種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品牌產品。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具有傳統產業優勢的氟化工產品,在氟硅材料市場占有重要地位;高濃度化肥、緩釋控釋復合肥、無機顏料、氟合成材料、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等產品的比重逐步提高?;@區建設初具成效,產業聚集正在形成。

在石化產業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的主要矛盾和問題也日益凸現:一是初級及資源能源外延類產品多、產業鏈短,精深細化工產品所占比例小;二是利用外資且具有帶動性的項目少、產業外向度不高,支撐產業發展、自主創新、技術改造和科技開發的資金嚴重不足;三是園區集聚效應不突出、產業集中度低,影響了產業規模擴張和集聚效應的發揮;四是行業過重依賴油品加工。

(二)面臨的形勢。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導致石化下游行業市場萎縮,增速放緩、需求降低、價格下降,企業盈利能力不足,市場競爭激烈。*市石化工業主要以原油加工、化肥、有機化工為主,原油加工企業受國際原油價格或國家政策影響較大。另一方面,由于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和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提高,化肥、農藥等支農產品的剛性需求長期存在,國家拉動內需的政策效應將逐漸顯現,下半年國內石油化工行業有望企穩回升。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目標

查看全文

能源約束下工業發展論文

一、我國工業能源消耗強度的國際比較

與世界工業發展評價水平相比,我國工業能源消耗強度仍比較大。2011年我國工業能源消耗強度為1.757噸標準煤/萬元,遠高于同期世界工業能源消耗強度(1.205噸標準煤/萬元)。與發達國家相比,工業能源消耗強度差距更是巨大。2011年我國工業能源消耗強度分別是德國、美國、日本和韓國的2.6、1.5、2.7和1.6倍。與日本歷史時期的工業能源消耗強度相比,我國2011年工業能源消耗強度仍高于1985年日本工業能源消耗強度(1.189噸標準煤/萬元),稍低于1970年日本工業能源消耗強度(1.989噸標準煤/萬元)。綜合來看,我國工業能源消耗強度遠遠高于發達國家主要由兩方面原因導致:一是與工業結構的差異有關。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重化工比重較高,尤其是一些粗放型的采掘工業在我國工業中仍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這些行業一般能源消耗都比較大。而發達國家高技術、知識型密集工業比重大,這些行業能源消耗都比較小。盡管我國近年來高技術產業比重也在一直不斷提升,但由于多數屬于加工貿易型,處于價值鏈低端環節,資源能源消耗仍比較大。二是與工業技術水平差異有關。我國屬粗放型發展模式,工業技術水平較發達國家較低,工業發展主要靠要素投入驅動,而不是像發達國家由創新驅動的。另外,從鋼鐵、水泥、石化、造紙等高耗能行業來看,我國工業能源消耗強度也比較大。2011年,我國鋼可比能耗為675千克標準煤/噸,高于日本、德國、美國、韓國等國1990年水平。水泥綜合能耗138千克標準煤/噸,仍高于日本1990年水平。乙烯綜合能耗為895千克標準煤/噸,高出同期世界先進水平42%,與1990年世界先進水平大致相同。合成氨綜合能耗(大型裝置)為1568千克標準煤/噸,高出同期美國水平的58%,與其1990年水平大致相同。2010年我國紙和紙板綜合能耗為1080千克標準煤/噸,為日本同期的將近2倍,比其1990年的綜合能耗還要高近0.5倍。我國高耗能行業產品能耗與發達國家相比居高不下原因主要在于技術水平較低,單位產品產出投入的要素較多。由此也可以看出,未來我國工業發展的能源效率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應從提高技術水平入手,可以有效緩解我國工業發展的能源約束壓力。

二、能源消耗強度變化的原因分析

能源消耗強度是衡量工業單位產出的資源環境成本的重要指標,也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指標。但是影響能源消耗強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須了解影響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才能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能耗降低策略。

(一)技術升級是工業能源消耗強度下降的主要因素

本文借鑒已有的分解方法,以工業各行業為基礎,將工業能源消費量完全分解為結構效應、技術效應和規模效應??傮w而言,我國工業能源消耗強度的下降歸因于技術效應,貢獻率都超過了70%。結構變動在不同的時段內,對我國工業能源消耗強度變動的作用方向和大小都不一。在1985—1995年、1995—2004年和2008—2011年等三個時段內,結構變動對我國工業能源消耗都起著節約能源效應。而在2004—2008年,則起著增長能源消耗效應。這一時期,能源消耗強度比較大的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業等行業增長迅速,在工業行業結構中的比重有所上升,進而導致工業結構更加趨向“重型化”,增加了工業能源消耗。規模增長一直對工業能源消耗起著增加能耗的作用,這也表明通過規模增長節約我國工業能源消耗的效應一直未能顯現。

查看全文

工業能源對環境質量影響思索

一、引言

能源與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能源的需求也在急劇的增加,同時不斷增加的能源消耗對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國正處于快速工業化的進程中,工業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0%以上,加上工業發展的“高資源投入,高污染排放”,大量的工業能源消費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經濟損失[1]。據國家環??偩趾蛧医y計局《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核算結果顯示:2004年總環境退化成本為5118.2億元,占地方合計GDP的3.05%,虛擬治理成本為2871.1億元,占當年GDP的1.8%,其中工業污染治理成本為1790.3億元,占虛擬治理總成本的62.4%[2],可見我國的環境形式十分嚴峻。因此,如何協調能源消費與環境的關系,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節能減排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我國東部和西部地區存在從經濟增長到能源消費量的短期單向因果關系,且兩者之間保持長期均衡的發展關系[3]。1985-2007年,甘肅省經濟增長年均增速為15.2%,能源消費年均增長速度為5.0%,2004年,高達15.78%。甘肅省經濟的快速增長必然拉動能源消費量的快速增加。在甘肅省加快工業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隨著工業能源消費量的增加,環境質量將承受巨大壓力。通過分析甘肅省能源消費最重要的特征,應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甘肅省環境質量變化態勢的綜合評價指標,來研究甘肅省工業主要能源消費量與環境質量指標之間的關聯程度,揭示環境質量變化和甘肅省工業能源消費的趨勢,以建立適合甘肅省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政策體系,在確保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實現能源與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甘肅省能源消費特征及態勢

1.能源消費總量增速快、消費結構單一從能源消費總量看,1985-2007年能源消費絕對量逐年上升,從1985年的1790.12萬噸標準煤上升到2007年的5109.29萬噸標準煤,翻了2.85番。從能源消費相對量看,1985-2001年,能源消費保持平穩增長,16年間年均增長速度為3.19%。到2003年開始,隨著甘肅省“工業強省”戰略的提出和大力投資石油、化工和資源型行業的發展,能源消費速度加快,年增長率高達11.14%。從圖2顯示的能源消費結構看,20世紀中期至今,甘肅省以煤炭為絕對主導的能源消費結構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所占比重在66%左右(見表2)。天然氣、水電和風電這些比較清潔的能源所占比重年均為15.6%,遠低于煤炭和石油。近年來,天然氣清潔能源消費的比重在增加,2007年占能源消費總量的3.3%,但是天然氣的增加補償了水電、風電的減少,這種清潔能源之間的相互替代,加上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對甘肅省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2.工業部門是能源消費大戶,且能源利用效率低工業部門始終是甘肅省能源消費第一大戶,且能源利用效率低下。1985-2003年,工業能源消費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年均保持在66%左右,2004-2007年,工業耗能所占比重在72%以上,2007年,其他部門能源消費狀況為:農業4.8%,建筑業1.28%,交通運輸和郵電業6.28%,生活能9.9%,其他第三產業2.61%。由于節能意識和技術水平的逐漸提高,節能減排工作的不斷開展,甘肅省工業總產值能耗逐年降低,從1985年的9.97噸標準煤/萬元降到2007年的1.19噸標準煤/萬元(見圖3)。與全國水平相比,差距較大,但呈現逐年縮小的趨勢,說明工業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潛力較大。一定的能源消費結構和不同行業的技術水平、能源利用率決定了環境污染的程度[5]。甘肅省以煤為主單一的能源消費結構和低效率的工業能源消費特征導致了工業能源消費總量大,增長速度快,單位工業產值能耗高。甘肅省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技術進步在工業中的貢獻能力不強,工業設備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三廢”排放量較高,導致甘肅省生態環境惡化,給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造成了昂貴的經濟成本和環境成本。

三、甘肅省環境質量綜合測算評價

查看全文

機械工業能源審計節能措施

0引言

目前,我國能源消耗已占到世界的第二位,能源利用率僅為33%,遠低于43%的世界平均水平,單位GD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許多。工業是我國能源消費大戶,其能源消費量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70%左右,占發電總量的3/4。“十二五”規劃綱要要求,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明確提出一系列資源環境約束性指標,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能源審計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對企業節能降耗以及降低整個國家能源消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源審計是一套集企業能源系統審核分析、用能機制和企業能源利用狀況核算評價為一體的科學方法,它科學規范地對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進行定量分析,對用能單位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經濟進行審計、監測、診斷和評價。為企業找出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挖掘節能潛力、尋找節能方向、降低能源消耗和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能源審計能摸清企業能耗指標底細,為政府制定宏觀能源政策提供客觀、真實的能耗指標數據;開展企業能源審計,是政府加強能源監督,規范企業能源管理,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國內外能源審計發展狀況

1.1國外能源審計發展狀況

20世紀70年代的能源危機引發了西方國家對節能的重視,在嚴峻的能源形勢與沉重的能源費用負擔面前,能源審計正是應這種需要而生。發達國家不斷總結能源管理方面的經驗教訓,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能源審計在發達國家經過長期的實踐已日趨成熟并廣泛采用,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比如,英國政府多次制定和實施了推進節能的政府支持計劃,把能源審計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80年代英國9萬多個企業,有4萬多個企業進行了能源審計調查,費用全部由政府承擔。日本免費對企業的用能設備進行節能診斷,促進企業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由于能源審計是企業申請節能示范項目或其他節能補助的有效依據,所以能源審計在國外深受企業歡迎。

1.2國內能源審計發展狀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