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政策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3 15:01: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國際貿易政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論國際貿易政策保護對策
世界貿易組織(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以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增進世界各國經濟交往和世界人民的福利為目標,通過削減和限制關稅、非關稅壁壘為手段,來創造一個世界范圍內商品和服務自由流通的世界貿易環境。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給世界各國帶來了實惠。中國加入WTO后,正確認識WTO這一多邊貿易組織的性質,以及在其機制下當今各國的對外貿易政策性質和動機,才能正確定位中國在加入WTO后,應如何在宏觀政策上制定出相應的既符合WTO原則,又能充分反映中國利益的貿易政策,才能不被加入WTO給我們在理想狀態下的期望沖昏了頭腦。
1從國際貿易政策的歷史演變看貿易政策的保護性
世界范圍國際貿易政策演變一般分為5個階段:
(1)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重商主義思想是當時保護主義的理論基礎。
(2)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自由貿易政策占主導地位,但是同一時期后起的德國和美國,則在漢密爾頓和李斯特的保護貿易思想影響下,基于他們特定的對外競爭條件,主張運用貿易政策保護國內的幼稚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發展。
(3)壟斷資本主義時期1929年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成為超保護貿易政策的催化劑。
國際貿易與貿易政策的聯系
一、經濟周期與國際貿易周期
可以說世界經濟周期和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那么,經濟周期和國際貿易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學術界有兩種說法:一是經濟周期影響國際貿易;二是國際貿易影響經濟周期。經濟周期與國際貿易相互影響。那么,國際貿易周期與經濟周期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呢?通常情況下,一個國家的國際貿易周期實質上是經濟周期的反映。這里所說的經濟周期,既包含個體國家經濟周期,也包含世界經濟周期。一個完整的國際貿易周期分為復蘇、繁榮、衰退和蕭條四個階段,一個國家經濟運行的波動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國家對外貿易的規律,經濟運行順暢了,對外貿易也就不成問題。事實上,經濟周期是一種客觀存在,它的存在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總是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當然,由于各個國家的開放程度、經濟依存度、經濟結構的差異等原因的存在,導致國際貿易周期和經濟周期也可能不盡相同。
二、國際貿易周期與貿易政策周期
從本質上講,每個國家的對外貿易政策都是為本國經濟發展服務的。傳統的外貿政策主要有兩種:即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自由貿易政策就是國家取消對進出口貿易和服務貿易的限制、障礙、各種特權和優待,使商品自由進出口,服務貿易自由經營。簡單地說,就是國家對貿易活動不加或少加干預,任憑商品、服務等要素在國內外市場公平、自由的競爭。反之,保護貿易政策則指國家利用各種措施對進口和經營領域及范圍進行干預、限制,保護本國的產品和服務在本國市場上免受他國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并對本國出口的產品和服務給予優待或補貼。西方國家認為,自由貿易政策可以達到資源最優配置的效果,提高貿易各國的福利水平,自由貿易政策會對收入分配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自由貿易是他們的貿易政策取向。從長期趨勢來看,多邊貿易協定和雙邊貿易協定越來越多,促使貿易政策的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但是從短期看,由于經濟周期的存在,在經濟衰退時,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的經濟利益而實行保護性的貿易政策,只有當經濟運行處于周期的擴張階段時,貿易保護的政策才有可能放松。由此,我們可以認為,由于經濟周期與國際貿易周期的存在,各貿易國的保護主義僅僅是對貿易自由化的階段性沖擊,而不能中斷貿易自由化的進程。
三、經濟周期與國際貿易政策周期
根據以上解析,我們不難發現,經濟周期是影響國際貿易周期和貿易政策的一大前提因素。盡管國際貿易政策的周期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經濟周期,但這種周期性政策的目標始終是保護國內的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盡可能使經濟運行在穩定路徑上。因此貿易政策出臺的時間直接影響到實施的效果,政策出臺的時間是否恰當則取決于政策制定者和決策者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否準確。因此,正確分析和判斷經濟周期及國際貿易周期,一方面有助于在恰當的時間出臺合適的政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判斷貿易合作國的貿易政策取向,為國內制定正確有效的貿易政策提供依據。從這個角度講,經濟周期和國際貿易周期的分析判斷是制定貿易政策的重要依據。四、結語本文通過分析表明,經濟周期與國際貿易周期、貿易政策周期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經濟周期影響國際貿易周期,制約貿易政策周期,同時經濟周期和國際貿易周期影響著國際貿易政策取向,是制定貿易政策的重要依據。
農產品國際貿易保護政策綜述
論文關鍵詞:WTO農產品國際貿易政策
論文摘要:在分析加入WTO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影響的基拙上,探討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保護政策的調整,建立農業國內支持新體系、農產品國際貿易保護新體系和國家支農政策新體系。
一、加入WTO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壓力
1990年前后,我國糧食、棉花、油料、生豬、蘋果、烤煙等國內價格普遍低于國際價格,比較優勢明顯。但近十年來,農產品成本年均以約10%的速度遞增,致使農產品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價格20--60個百分點,國際競爭力日益減弱,只有大米、生豬和蘋果、烤煙仍有比較優勢。
長期以來,我國對農產品的進口調控主要依賴許可證、進口配額、檢疫標準、國有外貿企業壟斷經營等非關稅措施進行,關稅措施主要用于配額數量之外的農產品,配額內稅率普遍很低。根據烏拉圭(農業協議》和《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法律文件》,我國加人WTO對農產品國際貿易不利影響主要有:1.貿易措施關稅化影響。由于談判基期1986--1998年我國大部分農產品的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價格,關稅化后的關稅等值為負值,這使我國不僅失去非關稅措施這一傳統屏障,而且因關稅減讓幅度過大而失去高關稅保護。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只能通過和締約國談判上限約束關稅和靠關稅化的“例外條款”應對。據《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法律文件》,加人WTO后農產品進口的關稅總水平要從2001年的2196削減到2004年的17%,美國關注的農產品削減到14.5%。特別是大豆,因稅率降到3%,且國內外價格差距較大(加上關稅進口大豆價格低于國內市場20%左右),加入WTO后受到的沖擊很大,2001年,大豆進口創歷史最高紀錄1440萬噸;2.配額擴大影響。WTO《農業協議》規定關稅化后市場準人機會不低于減讓基期國內消費量的3%,在減讓期結束擴大到5%,這對我國糧棉油進口不利。1994-1998年,年均進口小麥、玉米、大米合計661.5萬噸,加人WTO后,初始年配額多增進口976.9萬噸,2004年多增進口15541萬噸。專家估計,僅小麥至2004要損失60億元,有近300萬麥農要離開麥田生產。棉花生產因最終配額與以往進口量相比增加較多,2004年配額數量相當于1998年國內產量19.8%,因而所受影響比谷物更大。植物油情況與棉花類似,國內生產受到影響很大。據中國加入WTO農業專家組利用國際農產品貿易中心開發的“中國農業貿易政策模擬模型"(CATP)測算,至2005年,小麥、玉米、棉花、大豆和油菜籽的比較優勢將分別下降21,19%,16.36%,21.36%,40.83%和13.21%,使這些產品更加缺乏國際競爭力。同時,對生豬、大米、烤煙、甘蔗、蘋果的國際競爭力也有一定的沖擊。
二、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保護政策調整
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研究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發展,我國與世界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為了更好的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同時推動我國周邊地區經濟的共贏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這也直接地帶動了我國的國際貿易發展,對提高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就高中生的角度看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高中生的角度;國際貿易政策;措施
對國際貿易的政策與措施的研究,是一項重要的經濟學課題,同時也是每個高中學校必須要設置的課程之一,這項課程可以讓每一個學生能夠了解到不同國家的國情與相關的貿易情況,對國際貿易趨勢有基本的了解,本文接下來將會談一下對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的研究的看法。
一、自由貿易與保護貿易
自由貿易政策重在“自由”二字,這種類型的貿易對于金口河出口都不限制,其發展不僅可以很大程度的消除國際貿易之間存在的限制于障礙,還能清除進口與出口中存在的競爭,保護貿易則與自由貿易的概念相反,它對進出口的貿易進行限制,不僅能保護貿易市場還能擴大出口額,例如“韓國的大米”:韓國移植對他們本國市場之內的大米進行嚴密的保護,但是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一直致力于讓韓國開放其大米的市場,包括大米在內的其他農產品的價格在韓國政府的保護下,價格也是非常的高的,韓國的國土面積比較小,耕地面積相對來講也很小,在加上政府的自由貿易與保護貿易政策。所以只能提高市場農產品的價格讓國民承擔巨額費用,但是這些年來,在世界經濟貿易組織的壓力之下,韓國慢慢的打開了國門,世界上各個國家的農產品慢慢的以低價進入韓國農產品市場,在經濟全球化不斷向前推進的時代背景之下,自由貿易促使了資源的優益化,實現了利益的最大化。這個著名的時間就是自由貿易與保護貿易政策引起的。
二、我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演變
小議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變遷
[論文關鍵詞]國際貿易政策關稅貿易理論變遷
[論文摘要]本文在一個較長的歷史跨度和較大的空間跨度上,研究了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變遷,通過歷史的和邏輯的方法,試圖總結出保護貿易和自由貿易理論和政策出現的規律性與客觀社會現實之間的聯系,并使之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制訂有所幫助。
在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的今天,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講,采取何種的貿易政策理論作為指導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使雖然有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約束,各個國家也經常發生貿易問題,比如正在解決中的美國對中國輪胎征收高額關稅的事件。
在回溯到歷史的長河中尋求答案的時候,我們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歷史在驚人的重復中劃過了一個大w型。在國際貿易發展史中,貿易保護和自由貿易交替上升,彼此替代,在對立統一中使世界經濟走到了今天。如果撇除各門學科言必稱的古希臘時代,我們可以看到,從l5世紀初的重商主義時代一直到今天的世界貿易組織,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和國家間相互依存程度的加強,在政府行為方面贊成政府在國際貿易中實行無為政策的放任自由主義者和贊成實行干預的經濟民族主義者之間展開了無數次的辯論,內容涉及國際貿易對國內經濟福利和產業成長的影響,日益依存的國際政治經濟關系以及利益分配等其他問題上的作用等。爭論的核心和焦點是政府應推行自由貿易政策還是推行保護貿易政策。爭論是如此的激烈,而且一直沒有停止過,以至于羅伯特·吉爾平斷言說“爭論可能永遠得不到解決”。近代國際貿易始于15世紀到l7世紀,當時占主導地位的重商主義政策要求政府加強管制力量,對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由于西歐各國自然經濟逐漸瓦解,商品經濟關系急劇發展,社會財富的重心由土地轉向了金銀貨幣,貨幣成為全社會上至國王下至農民所追求的東西。而獲取金銀的途徑只有開采和發展對外貿易。而這種使國家富有的對外貿易必須有一個前提,即只有保持對外貿易的順差,才能達到使國家富有的目的。
在這種思想下,重商主義者們極力主張政府干預對外貿易,對進口商品課以高額關稅,或禁止進口本國不需要的商品。正如恩格斯所形象描述的一樣:“各國彼此對立著,就像守財奴一樣,雙手抱住他心愛的錢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著自己的鄰居?!?/p>
長期重商主義政策的實行,妨害了農民的利益,使原料和谷物價格上漲,工業成本上升,影響銷售市場的擴大,造成通貨膨脹,激化了社會矛盾。因此,從法國的布阿吉爾貝爾開始,對重農學派的主張及政策進行了猛烈抨擊。諾斯在這里對自由貿易的思想作了出色的闡述:“阻礙貿易的法律,不論是關于對外貿易或是國內貿易,不論是關于貨幣或是其他商品,都不是使一個民族富裕、使貨幣和資本充裕的要素?!覀兛梢再M力筑籬去為杜鵑鳥,但這是徒勞的,因為從來也沒有一個人是靠政策致富的;而和平、勤勞和自由卻能促進貿易和財富,此外別無其他途徑”。對外貿易政策在這里開始w的第一個轉折,從干預轉為自由放任,其間經過了N·墨爾本、D·諾斯、D·休謨、J·洛克、J·馬西、J·D·司徒亞特,至亞當·斯密集其大成,完成于大衛·李嘉圖。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如果外國能以比我們自己制造還便宜的商品供應我們,我們最好就用我們有利地使用自己的產業生產出來的一部分向他們購買。”大衛·李嘉圖繼承并發展了亞當斯密的觀點,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他談到:“如果兩個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個人在兩種職業上都比另一個人強一些,不過制帽時只強l/5或20%,而制鞋時只強l,3或33%,那么這個較強的人專門制鞋,而那個較差的人專門制帽,它不是對于雙方都有利么?”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英法等國在l8世紀末至l9世紀末這個時期,大都奉行自由貿易政策,降低關稅稅率,減少了納稅商品的項目,簡化了稅法。這種自由貿易思想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33年大危機之前,大多數的理論和政策均相信,經濟處于不均衡狀態時,“正如線上懸著一塊石子,如果離開了他的均衡位置,地心引力將立即使它恢復均衡位置的趨勢?!倍_實遵照這一思想在這一時期忠實地扮演著“守夜人”的角色。
國際貿易政策保護論文
世界貿易組織(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以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增進世界各國經濟交往和世界人民的福利為目標,通過削減和限制關稅、非關稅壁壘為手段,來創造一個世界范圍內商品和服務自由流通的世界貿易環境。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給世界各國帶來了實惠。中國加入WTO后,正確認識WTO這一多邊貿易組織的性質,以及在其機制下當今各國的對外貿易政策性質和動機,才能正確定位中國在加入WTO后,應如何在宏觀政策上制定出相應的既符合WTO原則,又能充分反映中國利益的貿易政策,才能不被加入WTO給我們在理想狀態下的期望沖昏了頭腦。
1從國際貿易政策的歷史演變看貿易政策的保護性
世界范圍國際貿易政策演變一般分為5個階段:
(1)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重商主義思想是當時保護主義的理論基礎。
(2)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自由貿易政策占主導地位,但是同一時期后起的德國和美國,則在漢密爾頓和李斯特的保護貿易思想影響下,基于他們特定的對外競爭條件,主張運用貿易政策保護國內的幼稚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發展。
(3)壟斷資本主義時期1929年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成為超保護貿易政策的催化劑。
國際貿易和競爭政策分析論文
眾所周知,貿易政策專司對外貿易,主要針對政府及其行為,采用與進出口密切相關的,適用于國與國之間的政策措施,協調各國市場之間的資源配置;競爭政策則專司對內交易,主要針對廠商及其行為,采取適用一國市場以內的政策措施,配置本國市場內資源。這兩種政策似乎職責分明,井水不犯河水。然而,隨著近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隨著限制性商業做法的日益猖獗,貿易政策與競爭政策的界限日趨模糊,兩種政策相互滲透已屢見不鮮。而無論關貿總協定抑或世貿組織,對限制性商業行徑尚缺乏有效的管制,當前國際社會要求在多邊框架下統一各國競爭政策的呼聲日高,欲將此列為下一輪多邊貿易談判的議題。中國正在與國際經濟接軌,爭取加入世貿組織,應關注這一政策的演變動向并做出相應的對策。
一、貿易政策與競爭政策的沖突
當今世界經濟日益一體化,各國廠商同時在諸多不同市場以不同方式開展激烈的競爭。
各國市場間的資源配置不僅受到各國貿易政策的影響,而且受制于各國競爭政策的作用。貿易政策與競爭政策正共同作用于各國資源的配置。那么,究竟什么是競爭政策?它又是怎樣影響著國際貿易格局和國際競爭態勢的?
貿易政策致力于國際貿易障礙的清除,通過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推進全球資源優化配置和效率提高;而競爭政策旨在通過清除或控制一國市場內限制性商業做法以確保市場機制的有效運作和資源配置的流暢順達。所謂限制性商業做法(RestrictiveBusinessPractices),是競爭解決的實質問題和關注對象,也是扭曲貿易和競爭格局的癥結所在。1980年4月聯合國貿發會議達成的《管制限制性商業做法多邊協議的公平原則和規則》將其界定為:“凡是企業具有下述行徑和做法,即通過濫用或謀取濫用市場權力的支配地位,以限制進入市場或以其他方式不適宜地限制競爭,從而對國際貿易(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貿易及其經濟發展)造成或可能造成不利影響;或通過企業之間正式或非正式的,書面或非書面的協議或安排,造成同樣影響的,都稱之為限制性商業做法”。具體來說,影響國際貿易與競爭的限制性商業行為有:(1)國際卡特爾與鄰國既有或潛在的競爭者簽訂排他性交易協定,如地域市場分割協定,價格或數量協定等;(2)跨國公司以獨占或排他性經營權作為對外直接投資的前提條件,以此建立其在東道國的壟斷地位和支配市場的權力;(3)生產者與大多數的經銷商簽訂排他性交易協定,使外來進入困難;(4)廠商間的合同安排或垂直分工阻止國內外投入品新來源的發展;(5)大廠商通過兼并或收購,對運作市場的競爭產生不利影響;(6)濫用反傾銷、反貼補法令,以保護公平競爭為由,阻止外來商品競爭;(7)政府企業與私營企業串謀定價。這里所列舉的既有國際的,也有國內的,既有政府所為,也有企業之舉。
當前對競爭政策的關注絕非偶然,究其原因有兩個:首先,從經濟方面來看,跨國公司將產品制造過程安排在不同區位完成時,行銷國外比重的增大使市場準入成為各國生產者關心的問題;而伴隨貿易自由化進程,關稅、非關稅壁壘的降低使競爭加劇,企業便日益用限制性商業做法保護自己。于是,各國在制定旨在改進國際資源配置,保護國際公平競爭的政策時,開始密切注意那些可能影響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相對吸引力的當地政策,以及那些影響市場準入條件的準入政策。其次,從立法方面來看,關貿總協定的條款不盡完善,僅涉及政府當局關于商品貿易的公共政策,并不適用于私營廠商及其行為。各國競爭立法上的差異引起經濟利益分割的沖突,形成不公平競爭的另一來源;而一國競爭法在境外執行時還可能遇到侵犯別國主權之類的敏感問題。
糧食國際貿易政策及其影響透析
摘要:本文將從中國糧食問題入手,對加入WTO中國糧食面臨的新的國際貿易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糧食問題;國際貿易政策;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保護
一、中國糧食問題的基本概況
目前,我國糧食消費結構主要是由口糧消費、飼料用糧、工業用糧和種子用糧等四部分組成。其中。種子用糧占整個糧食消費的比例很小,對糧食需求影響不大,而其余三部分的用量較大。
1.口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結構的改變,居民直接糧食消費數量逐年減少,1993年以后糧食消費量逐年下降,到2002年僅為2.2億噸。而同年糧食總產量為4.57億噸,直接消費僅占糧食總產量的49.1%,我國糧食消費已經呈現口糧消費與其他消費各占一半的局面。
小議中國國際貿易政策的探索
摘要:自中國加入WTO后,國際經濟競爭逐漸激烈,貿易自由化的同時,國家保護主義也呈現出新的形式。面對各國對中國企業的貿易保護主義攻擊,中國必須制定一套正確的、有效的國際貿易政策,以維護中國企業、產業、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貿易政策是一國政府為使本國利益最大化、為促進本國經濟快速發展、實現本國收入公平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或者是鼓勵自由貿易的策略。國際貿易理論中,自由化國際貿易政策一直以來是占主導地位的;但是,世界上還沒存在一個國家是實行完全開放的自由貿易政策,他們大多是采取種種貿易限制措施甚至保護主義政策。針對世界上各國貿易限制政策及相應的保護政策,中國必須結合國際環境及制度,選擇符合本國國情、遵守國際準則、加強本國經濟實力的國際貿易政策。
一、中國面臨的國際貿易競爭環境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面對世界經濟的新變化、新挑戰、新形勢,中國國際貿易面臨的國際競爭格局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對今后的競爭行駛有著重大的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快速發展,各種不利于中國國際貿易的因素在不斷滋生,中國國際貿易發展的道路仍然崎嶇、坎坷。
1.國際市場及其制度環境相當嚴峻。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將面臨著全方位、多層次的挑戰,首當其沖就是中國開放型經濟的建立。中國不像亞洲“四小龍”,不能單向地直接向國際市場邁進,只能在逐步開放國內市場的同時進軍寬廣的國際市場。同時,中國不得不全面接受以WTO為中心而制訂的一系列國際貿易制度、準則,盡管這些制度、準則對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并不完全合理。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變遷淺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國際貿易政策關稅貿易理論變遷
[論文摘要]本文在一個較長的歷史跨度和較大的空間跨度上,研究了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變遷,通過歷史的和邏輯的方法,試圖總結出保護貿易和自由貿易理論和政策出現的規律性與客觀社會現實之間的聯系,并使之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制訂有所幫助。
在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的今天,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講,采取何種的貿易政策理論作為指導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使雖然有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約束,各個國家也經常發生貿易問題,比如正在解決中的美國對中國輪胎征收高額關稅的事件。
在回溯到歷史的長河中尋求答案的時候,我們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歷史在驚人的重復中劃過了一個大w型。在國際貿易發展史中,貿易保護和自由貿易交替上升,彼此替代,在對立統一中使世界經濟走到了今天。如果撇除各門學科言必稱的古希臘時代,我們可以看到,從l5世紀初的重商主義時代一直到今天的世界貿易組織,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和國家間相互依存程度的加強,在政府行為方面贊成政府在國際貿易中實行無為政策的放任自由主義者和贊成實行干預的經濟民族主義者之間展開了無數次的辯論,內容涉及國際貿易對國內經濟福利和產業成長的影響,日益依存的國際政治經濟關系以及利益分配等其他問題上的作用等。爭論的核心和焦點是政府應推行自由貿易政策還是推行保護貿易政策。爭論是如此的激烈,而且一直沒有停止過,以至于羅伯特·吉爾平斷言說“爭論可能永遠得不到解決”。近代國際貿易始于15世紀到l7世紀,當時占主導地位的重商主義政策要求政府加強管制力量,對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由于西歐各國自然經濟逐漸瓦解,商品經濟關系急劇發展,社會財富的重心由土地轉向了金銀貨幣,貨幣成為全社會上至國王下至農民所追求的東西。而獲取金銀的途徑只有開采和發展對外貿易。而這種使國家富有的對外貿易必須有一個前提,即只有保持對外貿易的順差,才能達到使國家富有的目的。
在這種思想下,重商主義者們極力主張政府干預對外貿易,對進口商品課以高額關稅,或禁止進口本國不需要的商品。正如恩格斯所形象描述的一樣:“各國彼此對立著,就像守財奴一樣,雙手抱住他心愛的錢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著自己的鄰居。”
長期重商主義政策的實行,妨害了農民的利益,使原料和谷物價格上漲,工業成本上升,影響銷售市場的擴大,造成通貨膨脹,激化了社會矛盾。因此,從法國的布阿吉爾貝爾開始,對重農學派的主張及政策進行了猛烈抨擊。諾斯在這里對自由貿易的思想作了出色的闡述:“阻礙貿易的法律,不論是關于對外貿易或是國內貿易,不論是關于貨幣或是其他商品,都不是使一個民族富裕、使貨幣和資本充裕的要素?!覀兛梢再M力筑籬去為杜鵑鳥,但這是徒勞的,因為從來也沒有一個人是靠政策致富的;而和平、勤勞和自由卻能促進貿易和財富,此外別無其他途徑”。對外貿易政策在這里開始w的第一個轉折,從干預轉為自由放任,其間經過了N·墨爾本、D·諾斯、D·休謨、J·洛克、J·馬西、J·D·司徒亞特,至亞當·斯密集其大成,完成于大衛·李嘉圖。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如果外國能以比我們自己制造還便宜的商品供應我們,我們最好就用我們有利地使用自己的產業生產出來的一部分向他們購買?!贝笮l·李嘉圖繼承并發展了亞當斯密的觀點,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他談到:“如果兩個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個人在兩種職業上都比另一個人強一些,不過制帽時只強l/5或20%,而制鞋時只強l,3或33%,那么這個較強的人專門制鞋,而那個較差的人專門制帽,它不是對于雙方都有利么?”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英法等國在l8世紀末至l9世紀末這個時期,大都奉行自由貿易政策,降低關稅稅率,減少了納稅商品的項目,簡化了稅法。這種自由貿易思想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33年大危機之前,大多數的理論和政策均相信,經濟處于不均衡狀態時,“正如線上懸著一塊石子,如果離開了他的均衡位置,地心引力將立即使它恢復均衡位置的趨勢。”而政府確實遵照這一思想在這一時期忠實地扮演著“守夜人”的角色。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國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