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外匯儲備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3 17:06: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國際外匯儲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際外匯儲備管理研究論文
目前,國際外匯儲備發生了明顯的結構性變化,許多國家已經形成了高儲備的局面,這給各國外匯儲備管理當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外匯儲備管理成為許多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石油出口國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國際外匯儲備管理目標
(一)戰略目標
1.將外匯儲備作為匯率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工具。一國貨幣當局為了本國的利益通過動用外匯儲備來干預外匯市場,使本國貨幣匯率穩定在政府所希望的水平上。特別是實行釘住匯率制的國家,往往需要持有較多的外匯儲備調控外匯市場來維護匯率的穩定。
2.維護國際收支的平衡。在一國由于政治、經濟及自然等因素而造成的偶發性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動用儲備來加以彌補;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發生結構性不平衡需要采用調整產業結構、改善投資環境等較長時期后方能見效的政策措施來平衡國際收支時,也可以動用儲備資產加以緩解,一定程度上可減輕因調整而給國內經濟帶來的沖擊。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特別是經常項目出現順差時,通過增加儲備資產總額,發揮“蓄水池”的調節作用。
3.支持國內貨幣,作為本國貨幣償付的保障。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很少國家使用外匯儲備(或黃金儲備)作為本國貨幣的償付保障。但香港貨幣局制度,使用美元作為港幣保障。
外匯儲備管理體系國際比較論文
內容提要:截止2006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已達到9411.15億美元,我國是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的經濟體。本文首先介紹了新加坡、挪威采取的多層次儲備管理體系;然后介紹了美國、日本的雙層次儲備管理體系;并對四國儲備體系的特點進行了簡要比較。最后給出了中國應如何改善其外匯儲備管理體系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匯儲備管理體系借鑒
中圖分類號:F830.92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006-1770(2006)09-030-03
中國人民銀行2006年7月14日統計顯示,到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9411.15億美元,同比增長32.37%。中國外匯儲備自2006年2月底就已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位。據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6月底日本外匯儲備達8648.8億美元。因此我國9411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額仍為世界第一。我國外匯儲備自1996年末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以來,就一直處于迅速增長的趨勢(見表1)。外匯儲備充裕,有利于增強我國的國際清償能力,提高海內外對中國經濟和中國貨幣的信心,也有利于應對突發事件,防范金融風險,維護國家安全。然而,巨額的外匯儲備對資源的合理配置與資金的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構建更為市場化的儲備管理體制。本文通過對世界主要國家儲備體系的簡要介紹和比較,給出了中國應如何改善其外匯管理體系的政策建議。
一、新加坡、挪威:多層次的儲備管理體系
新加坡和挪威的儲備管理體系,是由財政部主導或財政部和中央銀行共同主導,由政府所屬的投資管理公司進行積極的外匯儲備管理的多層次儲備管理體系。
國際外匯儲備管理經驗
1我國外匯儲備的基本情況
1979年以前,我國依據“量入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節余”的原則,實行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為主的統收統支的外匯管理體制,外匯儲備數額每年基本在5億美元左右。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不斷擴大,出口貿易多年保持順差,外匯儲備不斷增加。1996年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2001年突破2000億美元,2002年突破4000億美元,2004年達到6099億美元,2005年全年國家外匯儲備達到了8188億美元,2006年10月我國的外匯儲備超過了一萬億美元,最新數據2007年9月顯示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了14336億美元。持有如此巨額外匯儲備,機會成本巨大。因此,在充分考慮我國外匯儲備的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同時,提高外匯儲備資產管理的經濟效益和資產回報率已成當前最值得關注的問題。
2國際外匯儲備資產管理的成功經驗
2.1日本
1993年末日本外匯儲備達956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此后至2006年2月底,日本長期位居世界外匯儲備第一。到2006年11月底,日本外匯儲備仍高達8969.49億美元,其中外國證券7509.89億美元,外匯存款1249.56億美元,黃金儲備159.11億美元。從實際情況看,巨額外匯儲備不僅沒有給日本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反而帶來了較好的投資回報。2005財政年度,日本外匯儲備海外證券投資收益達788.79億美元。日本的外匯儲備管理由財務省負責,財務省主要通過日本銀行的外匯資產特別賬戶進行儲備管理,日本銀行按照財務省制定的目標和決策對儲備進行日常管理。針對日本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途徑,日本銀行把大量買入美元改為大量賣出美元。為了避免大量美元被拋進外匯市場導致美元暴跌,日本采取既控制外匯儲備規模、減少過剩外匯儲備,又避免沖擊美國經濟引起美元暴跌的措施。為此,日本銀行利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和“四小龍”迅速增加外匯儲備的有利時機,在2004年第一季度大規模買入美元的市場干預急剎車之后,已快有兩年未進行買入美元的市場干預了。2004年,中國和“四小龍”第一季度外匯儲備增加了2603億美元,約相當于日本銀行第一季度美元買入額的2.3倍多;2005年,中國外匯儲備又增加2089億美元。由于中國和“四小龍”迅速增加的外匯儲備足以抬高美元匯率、遏制日元升值的勢頭,日本銀行就見機行事,及時停止了大規模買入美元的市場操作。
2.2新加坡
國際外匯儲備管理經驗探究論文
1我國外匯儲備的基本情況
1979年以前,我國依據“量入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節余”的原則,實行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為主的統收統支的外匯管理體制,外匯儲備數額每年基本在5億美元左右。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不斷擴大,出口貿易多年保持順差,外匯儲備不斷增加。1996年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2001年突破2000億美元,2002年突破4000億美元,2004年達到6099億美元,2005年全年國家外匯儲備達到了8188億美元,2006年10月我國的外匯儲備超過了一萬億美元,最新數據2007年9月顯示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了14336億美元。持有如此巨額外匯儲備,機會成本巨大。因此,在充分考慮我國外匯儲備的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同時,提高外匯儲備資產管理的經濟效益和資產回報率已成當前最值得關注的問題。
2國際外匯儲備資產管理的成功經驗
2.1日本
1993年末日本外匯儲備達956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此后至2006年2月底,日本長期位居世界外匯儲備第一。到2006年11月底,日本外匯儲備仍高達8969.49億美元,其中外國證券7509.89億美元,外匯存款1249.56億美元,黃金儲備159.11億美元。從實際情況看,巨額外匯儲備不僅沒有給日本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反而帶來了較好的投資回報。2005財政年度,日本外匯儲備海外證券投資收益達788.79億美元。日本的外匯儲備管理由財務省負責,財務省主要通過日本銀行的外匯資產特別賬戶進行儲備管理,日本銀行按照財務省制定的目標和決策對儲備進行日常管理。針對日本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途徑,日本銀行把大量買入美元改為大量賣出美元。為了避免大量美元被拋進外匯市場導致美元暴跌,日本采取既控制外匯儲備規模、減少過剩外匯儲備,又避免沖擊美國經濟引起美元暴跌的措施。為此,日本銀行利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和“四小龍”迅速增加外匯儲備的有利時機,在2004年第一季度大規模買入美元的市場干預急剎車之后,已快有兩年未進行買入美元的市場干預了。2004年,中國和“四小龍”第一季度外匯儲備增加了2603億美元,約相當于日本銀行第一季度美元買入額的2.3倍多;2005年,中國外匯儲備又增加2089億美元。由于中國和“四小龍”迅速增加的外匯儲備足以抬高美元匯率、遏制日元升值的勢頭,日本銀行就見機行事,及時停止了大規模買入美元的市場操作。
2.2新加坡
國際外匯儲備管理分析論文
目前,國際外匯儲備發生了明顯的結構性變化,許多國家已經形成了高儲備的局面,這給各國外匯儲備管理當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外匯儲備管理成為許多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石油出口國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國際外匯儲備管理目標
(一)戰略目標
1.將外匯儲備作為匯率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工具。一國貨幣當局為了本國的利益通過動用外匯儲備來干預外匯市場,使本國貨幣匯率穩定在政府所希望的水平上。特別是實行釘住匯率制的國家,往往需要持有較多的外匯儲備調控外匯市場來維護匯率的穩定。
2.維護國際收支的平衡。在一國由于政治、經濟及自然等因素而造成的偶發性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動用儲備來加以彌補;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發生結構性不平衡需要采用調整產業結構、改善投資環境等較長時期后方能見效的政策措施來平衡國際收支時,也可以動用儲備資產加以緩解,一定程度上可減輕因調整而給國內經濟帶來的沖擊。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特別是經常項目出現順差時,通過增加儲備資產總額,發揮“蓄水池”的調節作用。
3.支持國內貨幣,作為本國貨幣償付的保障。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很少國家使用外匯儲備(或黃金儲備)作為本國貨幣的償付保障。但香港貨幣局制度,使用美元作為港幣保障。
國際外匯儲備管理模式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外匯儲備;管理模式;積極管理;國際經驗
論文文摘要:近幾年,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快速增長,目前穩居世界第一位。巨額的外匯儲備應該怎樣管理呢?本文詳細介紹了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模式以及存在的問題。整理和分析了一些國家外匯儲備管理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探討了國際外匯儲備管理對我國的啟示,提出相關建議。
一、我國外匯儲備現狀
自從1994年我國實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以來,我國的國際收支大量盈余,外匯儲備高速增長。如下圖所示,1994-1997年,外匯儲備增長較快,平均每年增長約297億美元。1998-2000年收到東南亞危機的影響,增長放緩。2001年至今,外匯儲備進入高速增長階段。直至2006年2月,我國外匯儲備已達到8536.72億美元,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到2007年底,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15282.49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位。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中國外匯儲備增長如此迅速呢?國際收支的雙順差是中國外匯儲備增加的直接原因。自1994年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以來,除了1998年資本和金融項目差額為負值以外,其它年份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連年順差,導致中國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另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了外匯儲備的增加,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各種投資資本流入中國。我國經濟發展的增長,外商投資的政策性優惠等很多原因也造成了我國外匯儲備的迅速增長。
二、我國外匯儲備管理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國際金融危機下我國外匯儲備研究論文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的外匯儲備持續快速增加,到2008年9月已經超過1.9萬億美元,高居世界之首。然而,從2007年開始,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我國的外匯儲備在這個大環境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幾點建議,力圖改善我國現行外匯儲備中的問題。
關鍵詞:外匯儲備;規模;結構;制度;運用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外匯儲備甚微,甚至個別年份出現外匯儲備為負的情況,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的國際收支連年順差,大量的外資流入,加之我國長久以來形成的“家中有糧,心中不慌”的傳統觀念,使我國的外匯儲備也呈迅速增長的趨勢。截止到2008年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已經超過1.9萬億美元,高居世界之首。
然而從2007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從衍生債券市場危機到金融市場危機,使世界經濟蒙受很大的損失,美國經濟進入衰退期。而美元是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儲備幣種,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數量,對中國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1金融危機下我國外匯儲備的現狀
1.1貿易順差額的下降,導致外匯儲備增速降低
我國國際收支外匯儲備累積研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雙順差”的現狀;“雙順差”的成因;“雙順差”的影響;解決“雙順差”問題的對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在經常項目出現順差的同時,資本與金融項目也是順差、外匯儲備的累積正是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集中體現、經常項目、我國的經常項目的順差額基本上都來源于貨物貿易賬戶、貨物貿易項目、我國的貨物貿易項目順差主要源自其中的加工貿易、服務項目、收益項目、經常轉移項目、資本與金融項目、我國的資本項目一直處于逆差狀態,但逆差額很小,不構成對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的重大影響、影響我國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的另一原因是其中的證券投資項目和其他投資項目、“雙順差”成為帶來了人民幣升值壓力、“雙順差”為我國帶來了巨額的外匯儲備、“雙順差”成為我國通脹的誘因之一、提高進口增長速度,控制出口增長速度、擴大內需,拉動消費、轉變利用外資觀念等,具體請詳見。
1“雙順差”的現狀
20世紀90年代以來,除個別年份外,中國一直保持著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雙順差,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雙順差規模呈現增加趨勢。按照國際收支平衡的原理,在一般情況下,一國出現經常項目順差應該導致資本與金融項目逆差,但中國的情況則相反——在經常項目出現順差的同時,資本與金融項目也是順差。像中國這樣的大國,保持雙順差15年以上,在國際經濟歷史上絕無僅有。而外匯儲備的累積正是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集中體現,雙順差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其增長速度更是驚人,到2006年2月底中國外匯儲備已達8537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一外匯資產持有國。截至到2007年3月為止,中國已經累計了12020.31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2“雙順差”的成因
2.1經常項目
從結構上看,經常項目包括貨物(貿易)、服務(無形貿易)、收益和單方面轉移(經常轉移)四個項目。下面將2000年至2006年的經常項目賬戶差額的明細表列出。
外匯儲備安全問題管理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我國外匯儲備的現狀;推行“一控二調三轉變”以加強我國外匯儲備的安全管理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近來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與中國經濟基本面轉好有密切關系、增大了外匯儲備安全的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是外匯儲備無法規避的兩種風險、加大了外匯儲備成本、控制外匯儲備規模、外匯儲備規模的控制也不能有一個固定數量的額度、外匯儲備的規模還要考慮外匯資產的成本與收益、調整外匯儲備結構、調整外匯儲備結構主要是指調整外匯貨幣儲備結構、轉變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角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已具備一定的基礎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本文從經濟危機和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現狀出發,分析了外匯儲備管理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針對問題進行了思考,提出了“一控二調三轉變”的加強安全管理的措施,一是要控制外匯儲備規模,二是要調整外匯儲備結構,三是要轉變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角色。
【關鍵詞】外匯儲備安全
一、我國外匯儲備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總量不斷攀升,2006年2月,中國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經濟形勢不景氣,但我國外匯儲備仍然保持高速增長,年增加量均超過4千億美元。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達21316億美元。近來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與中國經濟基本面轉好有密切關系,說明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同時巨額的外匯儲備也帶了一系列的安全問題。
一是增大了外匯儲備安全的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是外匯儲備無法規避的兩種風險。由于金融危機對美國的沖擊最為嚴重,美元資產最容易遭受金融危機的直接沖擊。美國央行為克服金融危機的影響連續10次降低利率。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也一路走低,自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1年期國庫券利率持續走低,截至2008年12月22日,收益率降到0.39%。截至2008年10月,美元對人民幣已貶值高達9.5%,當時我國外匯儲備額大約是1.9萬億美元,僅此匯率風險一項損失就已高達1300億美元。我國的外匯儲備高度集中于美元資產,不論是美國國債價值下跌抑或是美元匯率大幅貶值,都會導致我國外匯儲備大幅縮水。
我國外匯儲備結構特征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結構具有的主要特征有:外匯儲備在我國的國際儲備中所占比例最大;外匯儲備中以美元居多;我國外匯儲備的四分之三都投資在了美國債券和以美元表示的不動產上等。這些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國際儲備體系格局的變化、我國對外貿易結構、我國投資結構和我國對外債務的幣種結構和期限結構等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對我國外匯儲備結構進行管理使之符合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要求也需要從這些因素入手。
關鍵詞:外匯儲備幣種結構投資決策債務管理
截止2005年底,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8189億美元,如果再加上香港的1243億美元,實際上我國已經以9432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位居世界榜首。隨著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地不斷擴大,對其適度規模的研究也越來越多,相比較而言對我國外匯儲備結構是否合理的研究則乏善可陳。
外匯儲備的結構研究可以分為四個方面:外匯儲備在全部儲備中所占比例的控制;外匯儲備的結構安排;儲備資產的投資決策;債務管理。本文擬從這四個方面分析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特征。
外匯儲備在全部儲備中所占的比例
國際儲備由黃金儲備、外匯儲備、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四個部分構成。國際儲備這四個組成部分各自的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都是不同的,它們各自在國際儲備總額中所占的比重不同,會導致整個國際儲備總體呈現出不同的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國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