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電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4 20:23: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函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商務英語函電分析
[摘要]商務英語函電是貿易雙方溝通的橋梁,而語篇銜接方式是創建語篇連貫的重要途徑。銜接的使用能使函電在結構上更具邏輯感、在語義上更連貫。本文首先回顧了商務函電和銜接理論的內容,然后基于銜接理論,分析商務函電的兩則案例來探討商務函電是如何通過銜接手段達到交際目的,從而為商務函電寫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銜接;商務函電;交際目的
1引言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貿易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而作為貿易交流的媒介商務函電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從1997~2015年,商務函電關注度呈不斷上升趨勢,2012~2013年,每年引用度高的文章占到14篇。在119篇文章中,對于商務語用的文章占到60%,主要集中在禮貌原則研究(葛麗芳,2006;向單輝,2011等)、模糊語研究(鄔易平,2000;肖文學,2012等),委婉語研究(胡囡囡,2008;陸群華,2012),還有少量的指稱、銜接等研究,對商務英語函電中銜接手段關注度不足。因此,本文基于銜接理論,對于商務英語函電進行分析,旨在為商務函電寫作提供參考。
2商務英語函電介紹
商務英語是國際貿易中的主要用語,商務英語函電即商業上用英語來傳遞事務信息的函電,是對外貿易活動中最有效、最常用的通訊手段,主要分為詢問函、答復函、請求函、告知函、商洽函、聯系函等。其文本格式如下:信頭;發信人的公司名稱、地址、聯系方式;信函編號;寫信日期;收信人姓名和地址;對收信人的尊稱;信的正文;表示敬意的結尾;署名。其語言措辭特點如下:商務英語函電措辭、表達方式、風格帶有一定商業目的,如合作、權利與義務之間的爭論,作為一種特殊文體,便有其特殊的語言風格或特點,如魏國平(2005)的7Cs寫作原則,即禮貌、體諒、完整、清楚、簡潔、具體、正確。其在對外貿易中作用如下:推動貿易全球化進展,提高外貿企業就業率并降低成本,加深企業與客戶間情感交流。
商務英語函電翻譯論文
摘要:商務英語函電是一種在商務環境下,利用函電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戶進行交流的跨文化行為。商務英語函電在文體和語體方面有其特殊性,其翻譯也與普通的翻譯規律有所不同,奈達的動態等值翻譯理論強調翻譯效果對等,而非形式上的對等,這為商務英語函電翻譯找到了理論根據,從而達到消除文化障礙,順利利用函電進行交際的目的。
關鍵詞:商務英語函電文化差異動態等值
商務英語函電是對外商務交流的主要途徑之一。它是函電發出者編碼和接受者解碼的過程。順利編碼和解碼的過程就是利用函電交際的過程。但是由于交際雙方的文化背景不同、社會環境背景各異、思維方式和交際方式有別,產生誤解在所難免,但同時交際又是一個動態的、系統的過程。因此,揭示并掌握商務英語函電的特點及其翻譯技巧,對于提高學生的業務水平、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順利達成交易是極為關鍵的。本文在分析商務英語函電的基礎上,對奈達的動態等值翻譯觀及其在商務英語函電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商務英語函電的特點
商務函電不同于普通交流性手段,特點鮮明,按照傳統的說法遵循七條原則(分別是體貼、完整、準確、具體、簡潔、清楚、禮貌),其目的是維持良好的業務關系、進行有效的交流和進行正常的商務往來。其核心為效率,經濟性與簡潔性為效率的具體表現。二者的根本在于高效經濟和達意清晰,效率是目的,內容是載體,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文體特點
商務函電特征分析論文
摘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對外貿易更加迅速發展,商務函電形成了作用地位中心化、傳輸方式信息化、書寫格式自由化、語言風格簡潔化等四個新特征,針對這些新特征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商務函電特征探析
商務函電是國際商務往來中經常使用的聯系方式,是開展對外貿易業務和有關商務活動的基礎及重要工具,因此,熟悉運用并正確理解商務函電出現的新特點,是順利進行商務業務活動的前提和條件。
1商務函電的特點
1.1作用地位中心化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國際間商務合作日益加強。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與其他成員國的經濟交往日趨頻繁,對外經濟貿易和技術合作迅速發展。國際貿易不斷發展,而商務函電在當今世界貿易蓬勃發展之際,是國際商業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對外貿易的各個環節大多通過函電進行。從建立業務關系到達成交易,執行合同,以及執行合同過程中的糾紛等,大都需通過函電解決。因而,現代國際貿易又被稱為“單據貿易”。在國際貿易的操作實務中,貿易各環節所有的交往函電都構成重要的法律依據。特別是當產生貿易糾紛時,它有可能左右糾紛解決的結果。國際貿易越來越依賴于單據交換的過程,商務函電的中心化作用也日漸明顯。
商務函電特征探究論文
摘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對外貿易更加迅速發展,商務函電形成了作用地位中心化、傳輸方式信息化、書寫格式自由化、語言風格簡潔化等四個新特征,針對這些新特征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商務函電特征探析
商務函電是國際商務往來中經常使用的聯系方式,是開展對外貿易業務和有關商務活動的基礎及重要工具,因此,熟悉運用并正確理解商務函電出現的新特點,是順利進行商務業務活動的前提和條件。
1商務函電的特點
1.1作用地位中心化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國際間商務合作日益加強。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與其他成員國的經濟交往日趨頻繁,對外經濟貿易和技術合作迅速發展。國際貿易不斷發展,而商務函電在當今世界貿易蓬勃發展之際,是國際商業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對外貿易的各個環節大多通過函電進行。從建立業務關系到達成交易,執行合同,以及執行合同過程中的糾紛等,大都需通過函電解決。因而,現代國際貿易又被稱為“單據貿易”。在國際貿易的操作實務中,貿易各環節所有的交往函電都構成重要的法律依據。特別是當產生貿易糾紛時,它有可能左右糾紛解決的結果。國際貿易越來越依賴于單據交換的過程,商務函電的中心化作用也日漸明顯。
外貿英語函電分析論文
一、通過句法確定詞性,從而確定詞義
句法指的是句子的排列組合規則。一個句子表達的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每一個詞都在句子中充當一個合法的成分,通過判斷它在這個句子中的成分,就能準確判斷單詞的詞性。反過來說,如果我們知道這個句子的結構,要確定句子中某個詞的意思比較就容易。因此,翻譯外貿英語詞匯時,首先要判斷該詞在句中的成分及詞性,再進一步確定其詞義。如:
1、Theirfirmhavecontractedtobuildadouble-purposebridgeacrosstheriver.
他們公司已簽約承建一座橫跨大江的兩用大橋。(contract在句中做謂語,為不及物動詞,與to連用,意為:訂合同)
2、Theygotaheavyfineduetothebreachofthecontract.
由于違反了合同,他們受到了巨額罰款。(contract是breach的定語,為名詞,意為:合同)
外貿英語函電在跨境電商的應用
[摘要]“一帶一路”國際經濟合作倡議力求通過多邊機制實現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伙伴關系,促進國際貿易發展。作為國際貿易活動中主要的交流和溝通媒介,外貿函電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從近年來傳統貿易方式轉變為跨境電商的實際情況出發,探尋外貿函電的簡明、合作、禮貌原則在跨境電商中的作用,提出外貿人員撰寫函電必須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注重函電行文排版,重視跨文化背景差異。
[關鍵詞]外貿函電;寫作原則;以客戶為中心
1跨境電商在函電溝通交流方面的轉變
1.1發盤與詢盤的改變
傳統的發盤和詢盤必須盡可能詳盡,而跨境電商平臺可以將商品規格、圖片、價格、支付方式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給顧客,因此相較傳統外貿交易,跨境電商的詢盤環節被弱化。企業應更重視還盤的函電回復,讓顧客能夠更為方便而快捷地下單。
1.2售后服務的改變
商務英語函電與寫作課程改革研究
摘要:以信息化為背景,分析了商務英語函電與寫作課程特點,指出該課程應順應新時代教育變革的新要求,與信息化充分融合,化挑戰為機遇,從課程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學模式的變革、信息化師資的培養、課程數字化資源建設等方面采取具體措施探究改革的路徑。該研究旨在為商務英語函電與寫作課程信息化改革提供方向,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化;商務英語函電與寫作;課程;改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明確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構建教育信息化體系,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1]。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對高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以信息化為引領,變革教育教學模式,加快課程改革的步伐,培養具有信息素養的新時代大學生成為高校新的使命和面臨的新挑戰。《商務英語函電與寫作》是商務英語、國際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等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核心課程,是國際商務中各方聯系和溝通的最主要手段,具有顯著的應用型特點,實踐性強,對學生的信息素養具有較高要求。倘若仍以傳統思維和方法實施教學,不注重課程內容的創新和信息資源建設,將無法滿足信息化時代市場對人才不斷變化的需求,尤其是對信息素養的要求。因此,對該課程進行信息化改革,把信息元素充分融入到課程建設的各個層面既是順應時展的需要,也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信息化與教育信息化發展歷程
“信息化”的雛形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1948年,美國數學家ClaudeE.Shannon在《貝爾系統技術雜志》(BellSystemTechnicalJournal)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通訊數學原理》(AMathematicalTheoryofCommunication)的文章,其中提出了信息度量(measureofinformation)和熵(Entropy)的概念,是信息論(informationtheory)領域的奠基性作品,也標志著一門新興學科—信息論的誕生[2]。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概念最早是在日本產生的,1963年人類學家梅棹忠夫(TadaoUmesao)了《信息產業論》(InformationIndustryTheory:DawnoftheComingEraoftheEctodermalIndustry),奠定了“信息化”概念的基本認識;1967年,日本科學技術和經濟研究團隊正式提出了“信息化”(Informationalization)這個概念,隨后這個概念風靡中國和俄羅斯等東方國家[3]。1978年,法籍專家SimonNora和AlainMinc向總統做了一份關于《社會的信息化》(L'Informatisationdelasociété)的報告,該報告推動了“信息化”(Informatisation)一詞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傳播并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姜愛林在《中國信息化發展的歷史變遷》一文中指出中國的信息化在改革開放以前大多只停留在個別特殊企業、行業,不具有普遍性。改革開放以后,中國信息化才開始納入議事日程,并由低到高漸次發展。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信息化的進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1978—1983年為信息化醞釀階段;1984—1992年為信息化起步階段;1993—1997年為信息化全面推進階段;1998—2001年為信息化加速發展階段[4]。近年來,信息化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各個產業深度融合,成為新時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事實上,信息化自誕生起,就不斷推動著人類社會各個領域的變革和發展,成為包括教育領域在內的各個行業、產業創新發展的巨大力量源泉。一般認為,美國是最早踏上教育信息化道路的國家。20世紀90年代,美國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建設計劃,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把網絡技術應用到教育改革中,推進教育現代化。隨后,世界其他國家相繼跟進,結合本國實際圍繞網絡與教育發展制定了相關的措施和政策。1989年,中國正式頒布了《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總體規劃綱要》,1993年,著手建立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相繼頒布了一些與教育信息化相關的政策、文件,召開全國性的信息化工作會議[5]。2015年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第二次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要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創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6]。林英華認為所謂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促使學校教育教學全面改革,使之適應信息化時展要求的新手段[7]。隨著時代的變遷,教育信息化呈現出智能化、自動化、共享性、互動性等許多新特征,促使教育教學不斷顛覆自我。因此以信息化為引領,以課程改革為主要抓手,充分挖掘課程特點,推動傳統教學模式變革,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個性化、定制化、自主化學習模式成為解決當前教育弊端,提升教學效果的必由之路。
二、商務英語函電與寫作課程特點
外貿函電教學改革論文
一、當前外貿函電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
通過相關的總結,我們發現當前外貿函電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兩種教學方式:首先是單純的“講譯練”的教學方式,顧名思義就是由老師進行講解,之后對課文內容進行翻譯,最后對各種書面文件的書寫進行翻譯。這種教學方式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理論知識的講解上,過于重視外語的寫作以及翻譯訓練,錯誤地將外貿函電與外貿英語寫作畫上了等號。其次是結合案例來教學的方式,這種方式相比較第一種教學方式來說更加貼近這門課程的實際狀況,因為融入了案例,所以說不管是外貿文書的寫作訓練,還是必要的英語翻譯技巧,學生的綜合能力都能夠得到提高。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之下,老師對于案例的講解往往會遺留很多細節問題,然后這些問題卻是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真正需要面對的?;诠ぷ鬟^程的外貿函電教學改革,主張的就是從對外貿易的基本環節入手來對這門課程進行教學,它比一般案例教學更為具體,也更容易幫助學生梳理這門學科的知識體系,形成邏輯化思維。
(二)教師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在我國很多高校的外貿函電課程都是由英語老師來負責教的,他們雖然具備扎實的英語功底,但是外貿方面的知識卻很匱乏,尤其是缺乏真實的實踐經驗,所以說雖然能夠從英語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但是在專業知識講解方面的作用卻不是那么明顯。如果不改變這一問題,基于工作過程的外貿函電教學改革就難以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此外,部分學校會選擇聘請相關企業的外貿骨干來學校進行交流,多是以開講座的形式來進行講解,但是由于次數有限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所以,對于這門課的教學只有建立起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基本能力,才能夠避免出現以上問題,進而實現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目標,真正培養出高素質的外貿人才。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外貿函電教學改革
改進國際貿易函電課教學方法
國際貿易函電結合國際貿易實務與外貿英語知識,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筆者所在的獨立本科院校順應時代與社會發展的需要,給英語專業大三的學生開設這門課。但本人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以及學生對該課程的反思,發現教學效果差強人意,沒能很好地實現本課程的初衷。
一、國際貿易函電課程教學效果差的原因
1.教法單一,課堂“激趣性”弱
學生在對課程的反思中提出每堂課的變化不大,都以信及外貿知識的講解為主,比較枯燥。課堂未能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沒有通過大量真實的函電素材,如合同、往來傳真、單據等鞏固、加深和擴充現有知識,大多時候課件只用來代替了人工書寫。先進教學手段的缺乏致使課堂缺乏活力,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低下。
2.理論與實踐脫節
“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模擬套寫為輔”的教學模式過分拘泥于寫作這一框框,忽視了國際貿易函電課的特殊性,導致課程理論與實踐脫節,使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最終對商務知識一知半解,無法提高實踐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
外貿英語函電課程設計論文
1行業分析
近年來,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中最顯眼的“亮點”,各地區各部門對外經濟貿易業務往來日益頻繁,而且隨著外貿體制改革的深入,將會有更多的部門與企業走上世界,直接參與對外貿易,這使得社會對外貿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另外,以培養外貿人才為主的國際貿易和商務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卻面臨著素質不高、就業難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培養的學生缺少體驗進出口業務操作過程的機會,學生無法達到既熟悉商務實踐、又有扎實的英語實際水平的國際商務技能型人才的標準。
2課程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外貿各環節函電磋商中常用詞匯和外貿英語函電的格式、專業詞匯、行文方法與文體特點等方面的知識。技能目標:具備扎實的國際貿易知識和實踐技能,同時又必須有良好的英語語言溝通的技能。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在外貿業務活動中正確地使用英語和對外進行各項業務聯系及通訊活動等方面的能力。
3課程設計的理論依據:能力本位教育
加拿大的CBE理論認為“教育應以能力為本位”,“能力”是包括完成某一特定職業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態度。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職業角色活動為出發點,以提供產業界和社會對培訓對象履行崗位職責所需要的能力為基本原則,強調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學員具備從事某一種職業所必需的能力。能力本位教育是以從事某一種職業所必需的能力為出發點來確定培養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巧用教學方法、評估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實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