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護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3 02:05: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基礎護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基礎護理分析論文
一、對象與方法
I.對象:被檢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個科室,其中第1次檢查護士長42人,護士60人。第2次檢查護士長54人,護士68人。年齡18-45歲;學歷為中專及以上。
2.方法:培訓內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診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單元的準備和病房護士第一時間接待病人兩項內容。要求護理人員掌握具體內容及評價標準。第1次培訓對護士長及部分護士集中進行,并要求護士長再對每位護士逐一進行培訓。第2次培訓對全院護理人員集中培訓。每次均采用多媒體授課、模擬場景演示的方法。
3.檢查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人院基礎護理—病房接到接診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單元的準備、病房護士第一時間接待病人的檢查標準,分別在2次培訓之后的1周進行檢查。
4.統計學方法:運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統計分析軟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二、結果
基礎護理培訓分析論文
一、對象與方法
I.對象:被檢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個科室,其中第1次檢查護士長42人,護士60人。第2次檢查護士長54人,護士68人。年齡18-45歲;學歷為中專及以上。
2.方法:培訓內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診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單元的準備和病房護士第一時間接待病人兩項內容。要求護理人員掌握具體內容及評價標準。第1次培訓對護士長及部分護士集中進行,并要求護士長再對每位護士逐一進行培訓。第2次培訓對全院護理人員集中培訓。每次均采用多媒體授課、模擬場景演示的方法。
3.檢查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人院基礎護理—病房接到接診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單元的準備、病房護士第一時間接待病人的檢查標準,分別在2次培訓之后的1周進行檢查。
4.統計學方法:運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統計分析軟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二、結果
煙葉基礎護理方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和加強煙葉生產基礎設施管護工作,確保長期發揮效益,根據市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指揮部關于加強煙葉生產基礎設施管護的相關規定,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全區范圍內已實施的煙水配套工程(以下簡稱煙水)、煙田機耕路(以下簡稱煙路)、烤房、苗棚等煙葉生產基礎設施。
第三條煙葉生產基礎設施的運行管護,遵循“誰受益、誰管理、有償使用、財政補貼”的運作模式,形成長效管護機制。
第四條村民委員會、烤煙生產專業化綜合服務合作社(以下簡稱專業合作社)及受益煙農,是煙葉生產基礎設施的產權主體,承擔管護的直接責任;鎮人民政府對轄區內煙葉生產基礎設施運行管護承擔組織領導責任;區烤煙生產辦公室(以下簡稱區煙辦)對全區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和運行管護承擔監督管理責任。
第二章管護職責及要求
基礎護理規范化培訓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基礎護理分級護理規范化培訓
【論文摘要】目的檢查護理人員對于基礎護理一人院護理規范化培訓內容掌握的程度,以期達到優化、規范護理程序,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方法對全院的護理人員進行了2次培訓,并在每次的培訓后分別檢查護士長和護士的掌握情況,對成績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護士長與護士的2次成績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在病床單元準備方面:護士的2次成績比較有統計學意義,護士長的2次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在第一時間接待病人方面:護士的2次比較無統計學意義,護士長的2次比較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通過培訓,認知程度有所提高;護士長自身的重視很重要;如何對護士進行培訓,要注重方式方法;要不斷完善補充基礎護理的內容,修正標準,以最大程度的適應臨床的需要。
以分級護理為依據的基礎護理的實施,可以對不同病情的病人,只要護理級別相同,即可得到相應的護理和照顧,使護理工作獲得最佳的效果和社會效益,保證護理質量。2006年4-6月我院開始進行基礎護理的規范化培訓。首先以《分級護理制度》,《基礎護理學》等為依據,制定人院基礎護理的部分內容:即病房接到接診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單元的準備,病房護士第一時間接待病人的培訓內容,檢查標準。分別進行了2次培訓,并在培訓后1周的時間進行檢查。
一、對象與方法
I.對象:被檢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個科室,其中第1次檢查護士長42人,護士60人。第2次檢查護士長54人,護士68人。年齡18-45歲;學歷為中專及以上。
2.方法:培訓內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診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單元的準備和病房護士第一時間接待病人兩項內容。要求護理人員掌握具體內容及評價標準。第1次培訓對護士長及部分護士集中進行,并要求護士長再對每位護士逐一進行培訓。第2次培訓對全院護理人員集中培訓。每次均采用多媒體授課、模擬場景演示的方法。
護理學基礎本科實訓教學分析
摘要:護理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護理學基礎是所有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門課程,護理學基礎實訓課是培養護生操作技能素質的關鍵環節,通過改革實訓教學模式、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學習能力,提高護理實訓教學質量。
關鍵詞: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教學法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在教學活動中,除了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護理理論基礎外,還需要具備熟練的操作能力。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學科的基礎,是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門課程。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的目的是讓護生通過實訓項目的練習,進一步加強對所學習知識的掌握,培養護生的動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不斷深入,如何培養高素質實用型護理人才已成為現代護理教育的主要目標[1]。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護生掌握并運用護理學基礎中的各項護理操作技術及規程,更好地掌握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才能培養出優秀的高級護理人才。本文就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教學方法加以總結,以期為今后護理學基礎的實訓教學有所啟示。
1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2](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其核心理論是:問題是學習的起點也是選擇知識的依據。在護理學基礎實訓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和措施。如以靜脈輸液為例進行PBL教學問題設計,包括補液的原則、補鉀的注意事項、靜脈輸液不良反應等。PBL教學法不僅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者,而且擴大了學生學習的自由空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學生主動在課外查閱資料,歸納、整理所學知識,不斷思考,在討論中積極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觀點;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獻檢索、查閱資料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歸納總結、主動學習能力等。
2情景模擬教學法
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論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學校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這種形勢下,情景模擬教學法得到了廣泛應用。情景模擬教學法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茨霍恩等首先提出的。情景模擬教學是一種行為測試手段[1],不僅可以生動、形象地把教學內容展現給學生,而且使學生融入特定情景當中,加深對系統理論以及實際操作的理解與認識。為進一步探討病案情景模擬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選取我校2014級80名護生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研究對象為我校2014級80名護生,根據實訓教學方法分為對照組(40名)和觀察組(40名),其中,對照組男性護生12名,女性護生28名,年齡18~20歲,平均年齡(18.60±1.55)歲;觀察組男性護生15名,女性護生25名,年齡19~21歲,平均年齡(18.90±1.65)歲。兩組護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法,教師進行示范教學,護生隨機分成若干個小組在多媒體的輔助下進行單項技能訓練。觀察組采用病案情景模擬教學法,具體教學過程如下:(1)病案擬定:帶教教師根據護生實際情況、教學目標,結合臨床實際擬定具有典型性與針對性的教學病案,盡可能還原臨床情景[2]。教師把病案以及操作流程提前一周發給護生,護生閱讀講義,認真分析與思考,把問題記錄下來[3]。(2)病案情景模擬教學:病案情景模擬教學主要應用以下設備:心肺復蘇訓練模型人、導尿模型、智能型高級綜合模擬人(ECS)、KERI護理模型人、靜脈穿刺手臂、洗胃模型等。護生根據病案完成相關基礎護理操作,例如靜脈注射、導尿術以及皮膚護理等;熟練掌握相關醫療儀器操作方法[4]。(3)教學質量評價:病案情景模擬教學過程中,教師給護生播放教學錄像,對護生進行分組,結合病案設計以及教學要求合理分工,讓護生扮演不同角色。實訓課結束前20min,進行小組間交叉點評以及教師整體評價。在本學期實訓課程完全結束后,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實際情況設計護理技術操作病案,考查護生學習效果[5]。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護理基礎知識考核成績、醫療儀器使用方法考核成績以及護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A知識考核主要包括書寫護理病歷、準備床單位、生命體征評估與護理、注射方法、不同給藥方式與藥物過敏搶救、無菌技術、患者的清潔護理、患者運送以及健康教育;醫療儀器使用方法考核主要包括輸液泵、霧化吸入器、洗胃機、電動吸引器以及供氧裝置的使用方法。1.4統計學分析。將資料進行整理,利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和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通過χ2檢驗對所得計數資料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兩組護理基礎知識考核成績比較。觀察組護理基礎知識考核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具體見表1。2.2兩組醫療儀器使用方法考核成績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醫療儀器使用方法考核成績顯著升高,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2.3兩組護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比較。比較兩組護生對各自教學效果的評價,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具體結果見表3。
3討論
高職基礎護理學課程探索與實踐
摘要:為應對病毒肺炎對高校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教育部出臺相關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積極開展在線教學活動,保證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A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學好該課程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將來適應臨床實習、勝任臨床護理工作的基礎。為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保證網絡教學期間教學效果,教學團隊依托企業微信+云課堂搭建空中教學主戰場,通過疫情進課堂,助力學生構建學習動機;充分利用思維導圖、資源庫、三維虛擬教學輔助系統等線上平臺優勢開展理論與實踐教學,在“空中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克服時空障礙,保證教學活動的良好運行。
關鍵詞:高職;基礎護理學;空中教學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了全國,人們進入了全民抗擊疫情的緊張時期。2月中旬開始,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病例出現不斷下降的趨勢,但由于全國確診人數基數龐大,在復工復學過程中,尤其是高校學生數量眾多、跨地區流動性大,防控形式依然嚴峻。因此,教育部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采取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共同實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濟源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響應、貫徹落實教育部要求,制定《疫情防控期間網上教學工作實施方案》,全體教師紛紛克服困難啟動線上開課計劃?;A護理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學生即將到來的臨床實習做鋪墊,因此,教學團隊多次進行視頻會議,認真分析本學期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重難點,依托企業微信+云課堂搭建空中教學主戰場,充分利用微課、思維導圖、資源庫、三維數字教學輔助系統等線上平臺優勢,保障學習效果不打折,學習進度不落下。
一、疫情進課堂,助力學生構建學習動機
要想讓學生學好一門課程,必須使學生有想學的動力,之后才能討論學習效果,尤其在這段不能攜手教室、只能相逢網絡的特殊時期。教學的首要任務應是助力學生構建正確的學習動機、改變被動學習的思想。因此,教師每次課前利用10分鐘簽到時間,結合當下疫情,用“雞湯+時事”引導學生,將身邊的先進事跡講述給學生。例如,在新學期第一課,通過“PPT+視頻”給學生上好“寫在開學前”,講述奮戰在湖北抗擊疫情第一線的濟源職業技術學院護理系教師、全省各地在疫情中主動服務的護理系學生志愿者、在此次疫情中作出重大貢獻的醫務工作者、條件艱苦地區的學生為上網課克服各種苦難等系列正面事跡,為學生布置新學期第一次作業,如,“如果此刻疫情需要,你愿意奔赴一線么?你有能力去么?”看著云課堂上學生的一條條回復,如,“我愿意去”“我想去但不知道能不能去”“我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去”,教師深切體會到此次疫情帶給學生心靈的觸動和震撼。作為專業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對護理專業的職業認同感,樹立遠大目標,端正學習態度;讓學生充分體會身為一名白衣天使的自豪感,意識到作為當代青年應珍惜青春、不負韶華,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將來才能為祖國、為人民貢獻力量。
二、依托企業微信+云課堂,搭建空中教學主戰場
基礎護理規范化培訓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基礎護理分級護理規范化培訓
【論文摘要】目的檢查護理人員對于基礎護理一人院護理規范化培訓內容掌握的程度,以期達到優化、規范護理程序,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方法對全院的護理人員進行了2次培訓,并在每次的培訓后分別檢查護士長和護士的掌握情況,對成績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護士長與護士的2次成績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在病床單元準備方面:護士的2次成績比較有統計學意義,護士長的2次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在第一時間接待病人方面:護士的2次比較無統計學意義,護士長的2次比較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通過培訓,認知程度有所提高;護士長自身的重視很重要;如何對護士進行培訓,要注重方式方法;要不斷完善補充基礎護理的內容,修正標準,以最大程度的適應臨床的需要。
以分級護理為依據的基礎護理的實施,可以對不同病情的病人,只要護理級別相同,即可得到相應的護理和照顧,使護理工作獲得最佳的效果和社會效益,保證護理質量。2006年4-6月我院開始進行基礎護理的規范化培訓。首先以《分級護理制度》,《基礎護理學》等為依據,制定人院基礎護理的部分內容:即病房接到接診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單元的準備,病房護士第一時間接待病人的培訓內容,檢查標準。分別進行了2次培訓,并在培訓后1周的時間進行檢查。
一、對象與方法
I.對象:被檢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個科室,其中第1次檢查護士長42人,護士60人。第2次檢查護士長54人,護士68人。年齡18-45歲;學歷為中專及以上。
2.方法:培訓內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診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單元的準備和病房護士第一時間接待病人兩項內容。要求護理人員掌握具體內容及評價標準。第1次培訓對護士長及部分護士集中進行,并要求護士長再對每位護士逐一進行培訓。第2次培訓對全院護理人員集中培訓。每次均采用多媒體授課、模擬場景演示的方法。
護士基礎護理水平交流提綱
一、加強護理人員價值觀的教育
首先要做好新護士入科教育,使每位護士上崗前均認識到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樹立基礎護理與專科治療同等重要的意識,摒棄重治療輕護理的思想,其次是通過高年資護士的現身說法,列舉基礎護理促進病人康復的典型案例,激發護士對基礎護理工作的動力和成就感;三是護士長言傳身教,對護理事業執著,對工作負責、熱忱、樹立良好的形象感染護士,通過以上方法,使護士認識到價值觀不能以金錢來衡量,護理工作的目的是讓病人早日恢復健康,讓病人感受到實惠,得到病人的認可,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產生持久的工作激情。
二、強化護士主動服務意識,為患者提供全程優質服務
護士要設身處地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感悟患者住院期間渴望滿足的各種需求,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力爭做到服務于患者開口之前,以患者和家屬方便、放心、滿意作為護理工作目標,幫助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病人擦澡、洗頭、刮胡子、剪指甲、翻身按摩及各種功能鍛煉,讓患者在病房中得到最細致、周到的關懷和照顧,感受到最溫馨的護理服務。
三、加強護士基礎護理技能的培訓
采取不同的培訓形式,使每個護士規范地掌握各項護理操作,學習的內容不僅限于基礎護理操作,還拓展到專科護理,溝通技巧,職業禮儀、社會人文科學知識等方面,培養出高素質的護理隊伍。只有加強護理隊伍人格素質的培養,才會有堅定的人生信念,有了優良的心理素質及良好的行為規范,才能增強護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護士基礎護理提高交流
護士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基礎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最基本的組成局部。病人住院的全過程需要基礎護理服務,一定意義上,基礎護理是衡量護理質量的核心和標準,近年來,由于護患雙方的價值觀、需求觀都在發生變化,病人對醫療服務的需要和期望值越來越高,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開展,進一步提高醫院基礎護理水平顯得尤為重要。針對如何提高護士基礎護理水平,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加強護理人員價值觀的教育
首先要做好新護士入科教育,使每位護士上崗前均認識到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樹立基礎護理與專科治療同等重要的意識,摒棄重治療輕護理的思想,其次是通過高年資護士的現身說法,列舉基礎護理促進病人康復的典型案例,激發護士對基礎護理工作的動力和成就感;三是護士長言傳身教,對護理事業執著,對工作負責、熱忱、樹立良好的形象感染護士,通過以上方法,使護士認識到價值觀不能以金錢來衡量,護理工作的目的是讓病人早日恢復健康,讓病人感受到實惠,得到病人的認可,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產生持久的工作激情。
二、強化護士主動服務意識,為患者提供全程優質服務
護士要設身處地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感悟患者住院期間渴望滿足的各種需求,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力爭做到服務于患者開口之前,以患者和家屬方便、放心、滿意作為護理工作目標,幫助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病人擦澡、洗頭、刮胡子、剪指甲、翻身按摩及各種功能鍛煉,讓患者在病房中得到最細致、周到的關懷和照顧,感受到最溫馨的護理服務。
三、加強護士基礎護理技能的培訓